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to the plant’s Cuttings adventitious roots

【摘要】本文展开讨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扶桑插条不定根发生的

影响,用几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从根原基和

根出现的时间,根长、总根长、根粗等几个方面试验结果看,以吲哚

丁酸(IBA)的生根效果最好,也可以得出300mg/L浓度的IBA诱导

生根最宜。

【summa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to the plant’s Cuttings adventitious roots .With several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to processing plants. From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root and roots , root length, total root length, stout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300mg/L indoles butyric acid (IBA) effect the root’s growth is best.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插条不定根吲哚丁酸【KeyWords】Plant growth regulator Cuttings Adventitious roots Indoles butyric acid

【前言】本文开展了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

研究。植物体内天然合成的植物激素含量甚微,难以提取,价格昂贵,少数激素外,只能用于科学研究,无法大规模用于农业生产,而植物

生长调节剂合成较容易,价格低,效果好,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

生产,在葡萄无核化栽培、促进生根、控制生长、促进花芽形成、保花保果、增加产量、提高浆果品质、延长或打破休眠,提高抗性、组织培养和防除杂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发展为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包括天然的生长素和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活性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和IAA(吲哚乙酸)。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取自于嘉应学院内校门附近

1.2方法

1.2.1材料的准备:从扶桑茎顶端或枝条上端向下10~15cm处剪去植株地下部分(注意尽量剪取枝条部位相同和生理状态相似的枝条),剪取20枝并将其叶子用剪刀剪成半叶,去除花,在枝条的最下端用刀片以45°角切一个斜面。

1.2.2 处理:按照设计,配制植物生长调试剂溶液,然后稀释成3个浓度,分别为100mg/L、200 mg/L、300 mg/L,分别在装有不同浓度梯度的植物生长调节溶液的玻璃瓶中放入经过处理的扶桑枝条5枝(插枝基部应浸泡约2~3cm),以相同体积水浸泡插条为对照。记录浸泡时间,然后换水。将插条放置在阳台或走廊的弱光通风处培养(室温为20~35°C),培养期间注意加水至原来的高度。

1.2.3 观察:插条用水培养10~20d后,记录根原基和根出现的时间,两个星期后统计其基部不定根发生的数目、每个插条的生根数目、生

根范围、量出根长和总根长。然后用刀片切下不定根,在电子天平上称其鲜重。放置培养皿内,于烘箱60~80°C烘2h,取出,冷却后称重;继续烘干,直至重量不发生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显示:

对照组:

根原基(d)

(d)

根数

(条)

最长根长

(cm)

总根长

(cm)

S-hl-1 S-hl-2 S-hl-3 S-hl-4 S-hl-5 平均值 SD 7

6

6

8

9

7

1.18

100mg/L的插条:

根原基(d)

(d)

根数

(条)

最长根长

(cm)

总根长

(cm)

S-hl-1 S-hl-2 S-hl-3

5

5

4

6

6

5

2

3

4

1.7

0.9

2.95

2.1

3.3

6.3

S-hl-5 平均值 SD 7

5

1

8

6

1

2

2

1

0.8

1.82

0.90

0.9

3.07

1.80

200mg/L的插条:

根原基(d)

(d)

根数

(条)

最长根长

(cm)

总根长

(cm)

S-hl-1 S-hl-2 S-hl-3 S-hl-4 S-hl-5 平均值 SD

5

3

3

4

3

4

1

6

4

4

5

4

5

1

3

11

15

2

7

8

5

1

7.5

5.2

5

5.4

4.82

2.11

2.1

23.7

22.8

8.9

17.7

15.04

8.34

300mg/L的插条:

根原基(d)

(d)

根数

(条)

最长根长

(cm)

总根长

(cm)

S-hl-1 S-hl-2

1

3

2

4

8

6

2.8

6.1

34.8

17.7

S-hl-4 S-hl-5 平均值 SD 3

1

2

1

4

2

3

1

11

6

7

2

5.1

7.6

5.3

1.57

20.7

34.2

24.4

8.47

数据分析:从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对照组根原基出现的时间比实验组的时间要长,这说明了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可以促进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诱导根原基发生,在实验组中,300mg/L的插条的根原基出现的时间最短,200mg/L的插条次之,100mg/L的插条最长,这说明了300mg/L这个浓度最适于诱导根原基的发生。第二,对照组没有长根,实验组都有长根,这说明了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不定根的生长,提高了其成活率。第三,实验组中长根数最多的是200mg/L的插条,300mg/L的插条次之,而100mg/L的插条最少,这说明200mg/L的生长调节剂的生根率是最高的。第四,实验组中根出现时间最短的是300mg/L的插条,200mg/L的插条次之,100mg /L的插条最长,这说明300mg/L的插条促进不定根生长的速度最快。第五,实验组中总根长和最长根长都是300mg/L的插条最长,200mg/L的插条次之,100mg/L的插条最短,这说明300mg/L的IBA最适合植物不定根的生长。总体数据可以得出,300mg/L的

IBA是诱导生根的最适宜浓度。

2.2 图片显示:

软枝半叶:

对照组插条 100mg/L IBA培养的插条

200 mg/L IBA培养的插条 300 mg/L IBA培养的插条取于庞秀平组(软枝全叶):

对照组 100 mg /L IBA 培养的插条

200 mg /L IBA 培养的插条 300 mg /L IBA 培养的插条

取于郑冬青组(软枝去叶)

对照组插枝100 mg/L IBA培养的插条

200 mg/L IBA培养的插条300 mg/L IBA培养的插条

图片分析:从以上图片的比较可以看出:经过IBA生长调节剂的培养,

软枝全叶的长根情况是最好的,而软枝半叶次之,软枝去叶是最差的。这是因为软枝全叶保留了全部叶子,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制造大量有机物提供其根的生长。而软枝半叶只保留了半叶,其光合作用的面积比全叶的面积减小了一半,制造有机物减少,不能为根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而软枝去叶经过培养后几乎没长根,这是因为叶片都被剪掉之后,插条只有靠茎微弱的光合作用,再加上植物本身要消耗能量,几乎无法为根的生长提供能量。

3 讨论

从实验的数据和图片的对照可以看出,对插条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影响其生根的情况。而同一生理状态的插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中的生根情况也不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意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作用的物质,它以极低的浓度就能对植物的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发挥很大的作用,目前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一些山地水果栽培中的很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现在,IBA生长调节剂常用来促进葡萄枝段生根的生长调节剂,IBA在葡萄枝内运转性较差,且其活性不易被破坏,在处理的部位附近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性,产生的根也比较强壮。此时,生长调节剂正在向高分子植物调节剂方向发展。研究其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应用到各种植物的栽培中,使植株的发根提早,成活率提高,更好得促进植株的生长。

4 结论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生长调节剂能够很好地诱导根原基的发生,促进不定根的生长,提高其生根率。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IBA 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得出了300 mg/L IBA培养的插条生根情况最好,此浓度是诱导生根的最适浓度。

5 参考文献

【1】梁海英,张雪平.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扶桑插条生根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8期

【2】邓显容,朱新霞.三种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插条生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1期

【3】邝洁蓬,林丽英,倪林.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竹节秋海棠插枝生根的影响[J].西南园艺.2004年第05期

【4】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03-205.

植物生理学实验笔试试题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说明:(试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本试题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1 当植物细胞水势小于外界溶液水势时,植物细胞 A 外液浓度变 D A 吸水 B 失水 C 小 D 大 2 用红菜苔做植物组织原生质透性的观察时,学生20分钟后观察到有红色色素出现,下面那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A A 清水浸泡 B 清水煮沸1min C 30%的醋酸 D 70%酒精 3 希尔反应实验常用植物材料为新鲜菠菜,选用菠菜叶出于 B 方面考虑 A 叶绿素含量高 B 易于碾磨 C 营养丰富 D 颜色漂亮 4 植物生理实验时,在碾磨植物材料时经常会用的石英砂,其主要作用为A A 增加粗糙度 B 保护叶绿体或营养物质 C 易于过滤 D 使溶液分层 5 植物组织中的水分主要有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存在,有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某一植物的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比较大,可推断该植物处于A A 旺盛生长时期 B 衰退状态 C 病虫危害状态 D 干旱状态 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常用“考马斯蓝G-250”方法,其主要原理:考马斯蓝G-250燃料在游离状态下称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呈青色。其结合物在光波 B 下吸光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 A 668nm B 595nm C 250nm D 320nm 7 在绿豆芽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实验仪器用到了离心机,其作用主要为 B A 使蛋白质与水分离 B 使残渣与浸出液分离 C 使色素与水分离 D 使蛋白质与水混合 8 叶绿素不能溶液以下哪种溶液 B A 乙醇 B 水 C 丙酮 D 氯仿 9 环形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各色素,色素种类从里向外的顺序为 B A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B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C 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D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b、叶绿素a 10 红外线CO 2分析仪测环境中CO 2 的含量具有易操作、高效率等优点。当用同一台仪器对武 生院不同地点进行CO 2测定时,发现林下与餐厅CO 2 浓度相差不太明显,据推测主要原因

【优质文档】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2014 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一、将下列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简要解释 phytochrome polyamines calmodulin Rubisico elicitor phytoalexin lectins systemin oligosaccharinaquaporin Phosphotidylinositol Osmotin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突变体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 简述由茉莉酸介导的植物伤信号转导过程。3. 植物体内产生NO 形成途径主要有哪些?NO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怎样?4. 简述由水杨酸介导的植物抗病信号转导过程。5. 试论述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6. 简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7. 什么是活性氧?简述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8. 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有哪些?植物如何感受干旱信号?9.盐胁迫的生理学基础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0.说明干旱引起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 11.为什么在植物生理分子研究中选拟南芥、蚕豆、番茄作为模式植物? 12.试述植物对逆境的反应和适应机理(阐述1-2 种逆境即可) 13.简述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 (文字详述与详细图解均可14.以乙烯为例说明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 15.什么是光呼吸与光抑制?简要阐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与植物本身 calcium messenger systym late embryogenesis abundent prote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heat shock protein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Original fluorescence yield Maximal fluoreseence yield photoihibition photooxidation photoinactivation photodamage photobleaching solarization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院: 学号: 姓名:

摘要:植物在其自养生活中,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必须吸收矿质元素,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输到需要的部位加以同化利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N、P、K、Ca、Mg、Fe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用植物无土培养法,对二叶一心得玉米幼苗进行缺素培养。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取出对玉米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测定根冠比、RGB、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吸收面积、叶绿体色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六种缺素培养下的玉米幼苗,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全素培养的玉米幼苗,且各缺素症状表现在不同部位。缺素培养下,植物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缺素培养缺素症状生理指标叶绿素 前言: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 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 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将植物必需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 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 则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并影响其生长速率和根冠比。 本文以N、P、K、Ca、Mg、Fe这6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 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

素症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积累 受影响等,进而对生理指标测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习无土栽 培的技术,观察N、P、K、Ca、Mg、Fe元素的缺素症状,加 强对元素的生理功能。 本组中的实验由8人共同完成,分别为完全培养Ⅰ、完全培养Ⅱ、缺 N、缺P、缺K、缺Ca、缺Mg、缺Fe。本人做完全培养Ⅰ的工作,以 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完全培养为对照,实验结论为本组所有实验的共 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玉米幼苗 1.2仪器设备: ①缺素培养: 烧杯移液管试剂瓶量筒棕色玻璃广口瓶胶塞 ②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测定(甲烯蓝吸附法): 分光光度计烧杯量筒移液管试管容量瓶 ③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玻棒容量瓶小漏斗滴管小量筒 滤纸吸水纸擦镜纸 1.3 试剂:Ca(NO3)2 、KNO3 、MgSO4、KH2PO4、CaCl2 、NaH2PO4 、NaNO3 、 Na2SO4 、EDTA-Fe、微量元素、0.0002mol/L甲烯蓝溶液、10μg/ml甲烯蓝溶液、乙醇、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理论学习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XX 专业:XX 学号:XXXXXXXX 同组学生姓名:XX / 指导老师:XX 实验地点: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 月XX 日周二下午 题目: 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并自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或 Chapter 9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243-269,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根据实验数据和自学内容,分析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第1叶为最上部的剑叶,第3叶为较老的叶片) 表1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和光合作用关系的测定值 (已知测定的条件相同,光合的单位为μmol CO2 m-2 s-1 ,光强的单位为μmol photon m-2 s-1 )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如下表: 根据上表作图如下: 由图估计可得: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第一叶30.0 1700.0 第三叶20.0 800.0 差异与分析: 第一叶比第三叶光补偿点高的原因:因为第一叶是刚抽出的幼嫩的叶,他的新陈代谢比第三叶要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所以第一叶达到光补偿点所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故需要的光强更大。 第三叶的光饱和点比第一叶低且光合速率也比第一叶低的原因:第三叶相比第一叶是已经衰老的叶子,他的新陈代谢不如第一叶强,他体内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和活性比第一叶要低,而且第三叶中所含的叶绿素比第一叶少,其捕获的光能比第一叶少;此外,第三叶中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于衰老有部分水解,所以第三叶的光合速率较第一叶低且光的补偿点比第一叶低。

植物生理学实验期末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设计)论文 题目探究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 班级 2012及生物本科班 队员符广勇赵英松罗昌琴聂艳梅王伟李茂吉指导老师胥老师 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27日

目录 摘要: (i) 引言 (1) 1. 研究材料及方法 (2) 1.1仪器药品 (2) 1.1.1研究仪器 (2) 1.1.2研究药品 (2) 1.2研究材料 (2) 1.3研究方法 (2) 2. 结果与讨论 (2) 2.1 结果记录 (2) 2.1.1 结果与讨论一 (3) 2.1.2 结果与讨论二 (4) 3. 结论 (5) 4. 结果分析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附录 (8)

探究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作者姓名:符广勇赵英松罗昌琴聂艳梅王伟李茂吉 专业班级:2012级生物本科班指导教师:胥献宇 摘要:为了探讨pH是否对气孔开度有所影响,配置了柠檬酸—磷酸缓冲液pH为3 4 5 6 7 五个梯度,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在光照培养箱中25℃培养1小时显微镜测得各个pH处理的气孔开度,结果表明:气孔纵径在pH=3—4有所上升。在pH=4—5下降,pH=5—6又上升,pH=6—7时有所下降。横径在pH=3—7慢慢的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气孔的开闭随着pH的升高慢慢关闭。因此pH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关键词: pH ;气孔开度;菠菜

引言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鹦鹉菜等,属苋科藜亚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高可达1米,根圆锥状,带红色,较少为白色,叶戟形至卵形,鲜绿色,全缘或有少数牙齿状裂片。 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有很多。为此有学者提出气孔运动的机理有K+积累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淀粉与糖转化学说。认为影响气孔开放的渗透物质代谢有三条途径:1、伴随着K+的进入,苹果酸和Cl-也不断地进入,以维持电中性;2、淀粉水解或通过卡尔文循环形成的中间产物转变为蔗糖,同时也形成苹果酸;3、叶肉细胞产生的蔗糖,从之外提进入保卫细胞。影响气孔的因素有蓝光、温度、CO2、脱落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孔的开闭[1]。 以上的气孔运动机理中K+积累学说中提到pH的升高会会驱动K离子从表皮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钾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在进入液泡。脱落酸会引起胞质pH升高,激活外向钾离子通道,导致钾离子从保卫细胞流出,引起保卫细胞丧失膨压,气孔变关闭。由此可见pH会对气孔的开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较少,田秀红等[2]研究表明植物经历逆境胁迫时,木质部汁液pH常常升高。pH升高本身可诱导气孔开放,导致过度失水,对植物的生存具有危害作用。然而,木质部汁液pH升高与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低浓度ABA交互作用,却使气孔开度减小,蒸腾速率下降。张华等[3]干旱胁迫后pH升高很可能通过改变组织和器官之间ABA含量比例,使叶片ABA达到足够浓度,从而调节气孔关闭,调控蒸腾速率。杨毅[4]以蚕豆为实验材料,运用细胞压力探针技术在不同pH值下对单个保卫细胞的弹性模量进行了直接测定,发现:(1)保卫细胞壁在相同pH(4.50)下随着气孔开度的增加(5.55μm增加到15.20μm),弹性模量发生了相同趋势的变化(20.95bar增加到87.78bar)。(2)相似的气孔开度(8.43μm与9.76μm)下随着保卫细胞壁的酸化(pH8.60到pH6.50),弹性模量有明显的下降(从70.98bar下降为56.90bar),由此可见pH会对气孔的开度有影响。王晓黎等[5],以黄瓜品种'中农203'(Cucumis sativus L.cv.Zhongnong 203)幼苗为试材,采用SA溶液根部施用和子叶表皮浸泡两种方式,显微观测了不同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处理对其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影响,溶液低pH值,增强了SA对气孔开度的抑制作用,且SA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0.1 mmol/L SA处理后,pH为8、7、6溶液的气孔开度抑制率分别为90.2%、93.8%和96.3%,即SA溶液对气孔开度的抑制率随着溶液pH降低而升

植物生理学论文..

题目:紫杉醇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学院:林学院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班级:水保122 学生姓名:徐永服 指导教师:江龙 2014年5月

摘要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录 1简介 (1) 2发现缘由 (3) 提取方法 (3) 4功用作用 (4) 5药理毒理 (4) 6药代动力学 (4) 7适应症 (4) 8用法用量 (5) 9不良反应 (5) 10禁忌症 (6) 11注意事项 (6) 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 13药物相互作用 (6) 14药物过量 (6) 15规格 (6) 16贮藏 (7) 17分离方法 (7)

1简介 【药物名称】紫杉醇 【结构式】 【药物别名】泰素,TAXOL,紫素,特素 【英文名称】 Paclitaxel 【说明】注射液:每支30mg(5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 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 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 酸酯]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2 【CA S NO】33069-62-4 【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植物生理实验希尔反应

植物生理学实验 希尔反应的观察和反应速率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以新鲜的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以菠菜的离体叶绿体为实验对象,由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根据2,6 -二氯酚靛酚在光下从蓝色到粉红色再到无色的变化,观察希尔反应。在本实验中观察到,加入叶绿体悬浮液的试管,在光下由蓝色变为绿色(由于叶绿体存在的原因);暗处的试管仍为蓝色。 一、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如2,6 -二氯酚靛酚、高铁氰化钾、苯醌、NADP+、草酸等)2H2O+2A →2AH2+O2 希尔反应的测定的方法是(1)放氧速率;(2)氧化剂被还原的速率。本实验中2,6 -氯酚靛酚还原后,溶液由兰色变为无色。 实验目的: 观察和测定希尔反应,了解叶绿体在光合放氧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菠菜 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量筒、烧杯、纱布、移液管、台灯等 实验试剂:(1)提取液(0.067M 磷酸缓冲液,pH 6.5 + 0.3M 蔗糖+ 0.01M KCl);(2)0.1% 2,6 -二氯酚靛酚(溶于0.067M 磷酸缓冲液+0.01%KCl) 三、实验步骤 1.离体叶绿体悬浮液的制备 称取8克叶片,加10ml预冷提取液研磨,在研钵中捣碎30秒钟后,继续加入15ml冷提取液; 经过二层纱布过滤,去残渣,挤出滤液,置于离心管中。 以1000转/分离心3分钟;弃去沉淀。 以3000转/分离心上层液,8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为破碎的叶绿体。 用20ml提取液悬浮沉淀,置于冰浴备用。 2.离体叶绿体对2,6 -二氯酚靛酚的还原作用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叶绿体悬浮液和1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一试管照光,另一试管置于黑暗。5-10min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黑暗处的试管颜色未发生变化,一直都是蓝绿色; 光照下的试管颜色明显变浅,由较深的蓝绿色变为浅绿色,证明希尔反应的存在,可见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 实验讨论: 1、离体叶绿体对染料的还原作用实验中,比较两个处理的溶液颜色有何不同,并解释实验结

2016植物生理学复习题(问答)

二、问答题 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逆境会对生物膜造成哪些破坏?植物如何来响应逆境?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根系吸水? 试述将鲜的蒜头浸入蔗糖与食醋配制的浓溶液中制成糖醋蒜的原理。 试用苹果酸代谢学说解释气孔开闭的机制。 一组织细胞的Ψs为-0.8MPa,Ψp为0.1MPa,在27℃时,将该组织放入0.3mol·L-1的蔗糖溶液中,该组织的重量增加还是减小?(R=0.0083 L·MPa·mol-1·k-1) 若室温为27℃,将洋葱鳞叶表皮放在0.4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放在0.3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试计算细胞的水势?(R=0.0083 L·MPa·mol-1·k-1) 有A、B两细胞,A细胞的Ψπ=-106Pa,Ψp=4×105Pa,B细胞的Ψπ=-6×105Pa,Ψp =3×105Pa。请问:(1) A、B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 在28℃时,将A细胞放入0.12 mol·L -1蔗糖溶液中,B细胞放入0.2 mol·L-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个细胞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平衡后A、B两细胞的Ψw、Ψπ和Ψ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 3个相邻细胞A、B、C的Ψs、Ψp如下图,三细胞的水势各为多少?用箭头表示出三细胞之间的水分流动方向。 A Ψs=-1Mpa Ψp=0.4Mpa B Ψs=-0.9Mpa Ψp=0.6Mpa C Ψs=-0.8Mpa Ψp=0.4Mpa 为什么不能大量施用单一肥料? 选择10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说明其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根外施肥主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哪些? 试分析植物失绿的可能原因。 为什么在叶菜类植物的栽培中常多施用氮肥,而栽培马铃薯和甘薯则较多地施用钾肥? 为什么水稻秧苗在栽插后有一个叶色先落黄后返青的过程?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有哪些特点? 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什么是光呼吸?为什么说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总是伴随发生的? C3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C4植物与C3植物在碳代谢途径上有何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 姓名苗雪鹏班级 1班学号 1080800021 实验题目实验三植物体中N、P、K主要养分的速测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 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 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 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 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 3 -),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 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 6H 5 ) 2 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 3 - 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 6H 5 ) 4 〕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 钾〔KB(C 6H 5 ) 4 〕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植物生理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 1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2 呼吸商: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 3 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4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下,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的光强。 5 代谢库:是能够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6 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与激素功能类似,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 7 生长:由于细胞分裂和扩大引起的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8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9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自由水:在植物体内不被吸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一、填空(每空0.5分,20分) 1、缺水时,根冠比(上升)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下降)温度降低,根冠比(上升)。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淀粉)水解为(糖)。 3、种子萌发可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生色团)和(蛋白团(或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Pr)和(Pfr)。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 8、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植酸或非丁)。 三.选择(每题1分,10分)ABCCB ACBCB 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水平 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A、10℃; B、35℃; C.25℃ 4、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 A、幼叶; B.果实; C、成熟叶 5、产于新疆的哈密瓜比种植于大连的甜,主要是由于()。 A、光周期差异; B、温周期差异; C、土质差异 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A、1; B、2; C、3 7、IAA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是( )。 A、只有极性运输; B、只有非极性运输; 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8、()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引起的。A、低温; B、缺水; C、短日照 10、用红光间断暗期,对短日植物的影响是( )。 A、促进开花; B、抑制开花; C、无影响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10分)×√√×√××√×× 1. 对同一植株而言,叶片总是代谢源,花、果实总是代谢库。()

植物生理学实验-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学生姓名: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9年10月9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原理如下: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 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 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装 订 线

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H+取代Mg2+, Cu2+ (Zn2+)取代H+。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5.光谱分析。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 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UV-1240)、离心机 2.研具、各种容(量)器、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定性分析 a)称取鲜叶3-5g,并逐步加入乙醇15ml,磨成匀浆 取匀浆过滤,并倒入三角瓶中,同时观察荧光现象。 b)取三角瓶中约1ml溶液于小试管。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 O 1ml分层后观察。 1ml和H 2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 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 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 pH 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的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如硝酸还原酶可为 NO3-所诱导生成。 二、填空: 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法。 4、用滴定法测 Vc 含量时,若样品本身带有颜色,则需先将样品用草酸处理。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与还原糖显色生成棕红色的 3-氨基-5-硝基水杨酸和终止酶活性。 6、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_酸_,β-淀粉酶不耐_热_。

植物生理学论文

源流库理论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植物体内有机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与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作物的产量,一般是指经济产量而言,其中90%以上是光合产物所构成的。因此,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的运输与分配数量的多少对经济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依赖源库代谢对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输与分配。目前,源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源库流对做无产令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的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征和装入与卸除的机制: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1 源库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作用 1.1 源限制的观点 源(source)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和产物的器官和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是指绿色叶片。片。C E.斯卡斯布鲁克和 B .D.多斯(1 9 7 3 ) 通过对两个玉米杂交种在3种不同密度下种植的结果,认为叶面积指数( LAI ) 的提高可使籽粒产量增加:凡特逊等也认为叶片是主要的光台源,要增加产量必须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 L AD.基于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增加光台产物的供痘.即增加产量源.先是提倡增加密度,以提高群体LAI 但后来发现当密度超过一定值后,由于空秆数量的增加以及穗粒数和粒重的下降.结果玉米产量并不象预料中的增加而是下降了。s .R.温特等(1 9 7 3 ) 用人为固定的方法改变玉米上部叶片的叶角度,用群体密度来调节LAI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L AI 群体下,比较直立的叶片会获得较高的产量温特的这个重要试验引导了对紧凑型株形研究的重视和以紧凑型为主的株形育种,特别是象玉米这样的高秆作物。【1】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源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许多作物上进行的剪叶(减源)、遮光(减源限流)、环割(截流)等试验证明,认为的减少叶面积或降低叶片的光合效率,会造成源的亏缺,均会引起产品器官的减少(如花器官退化、不育或脱落等),或是产品器官发育不良(如粒重下降)。可见,要争取单位面积上较大的库容能力,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 1. 2库( S i n k ) 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库是指利用或储存同化物或其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2】。库依赖源而生存,库内接受同化物质的多少,直接受源的通话效率及输出数量决定,两者是供求关系。 植物的库系统由新生的组织和籽粒组成,籽粒是最主要的库【3】。库具有相对性,在营养生长阶段、幼叶、茎尖、花蕾等都是接受同化物的库;在生殖生长阶段,籽粒成为最主要的库。不少研究表明,库不单纯是储藏和消耗养料的器官;同时对源的大小,特别是对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因此,在高产栽培中,适当增加库源比,对增强源的活性和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均具有重要作用。酷对源还可发挥“动员”和“征调”作用,迫使其内含物向库转运。 一般所说的库指植物的籽粒。植物籽粒库的大小决定着植物的产量。库器官之间对同化物的竞争能力由库器官接受同化物的内在能力所决定即库强度,等于库容量和库活力的乘积。较大的库容量可促进源的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输,但运输速率并不完全取决于潜在的库容量,而受生长中库器官的代谢活性调节。植物的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天平(感量1/1000g);烘箱;干燥器;剪刀;搪瓷盘;塑料袋;纸袋;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00~105℃。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00~105℃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80℃左右,烘至恒重。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⒊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思考题: 测定饱和含水量时,植物材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 ψw=ψπ=-P=-iCRT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三)试剂:1.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2.甲烯蓝粉末。 实验步骤: (一)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约4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1ml 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二)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放至培养皿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三)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ψπ=-iCRT。 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 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 MPa·L /mol/K);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 思考题: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其水势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主编胡君艳陈国娟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 2013年8月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水势与渗透势的测定方法可分为3大类:⑴液相平衡法,包括小液流法、重量法测水势,质壁分离法测渗透势;⑵压力平衡法(压力室法测水势);⑶气相平衡法,包括热电偶湿度计法、露点法等。 Ⅰ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 了解采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实验原理】 水势表示水分的化学势,像电流由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一样,水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植物体细胞之间,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渗透势(溶质势),则组织吸水而使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则植物细胞内水分外流而使溶液浓度变小;若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溶液的渗透势相等,则二者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外部溶液浓度不变,而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所测植物的水势。可以利用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理来测定试验前后溶液的浓度变化,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渗透势。 【实验器材与试剂】 1.实验材料:八角金盘、大叶黄杨等。 2.实验试剂:0.05、0.10、0.15、0.20、0.30mol·L-1蔗糖溶液、甲烯蓝溶液。 3.实验仪器:试管10支、微量注射器、镊子、打孔器、垫板。 【实验步骤】 1.取干燥洁净的试管5支为甲组,标记1~5,各支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1蔗糖溶液5mL。另取5支干燥洁净的试管为乙组,标记1'~5',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1蔗糖溶液2ml。 2.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避开叶脉),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10个小圆片到乙组试管中。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试管。 3.到时间后,在乙组试管中加入甲烯蓝溶液1~2滴,并用微量注射器取各试管糖液少许,将注射器插入对应浓度甲组试管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一滴蓝色溶液,并观察蓝色小液流的

植物生理学1、2章试题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二、填空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根压,上端动力蒸腾拉力。 由于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内聚力学说。 3、依据 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主动过程;其 H+ /K+泵的开启需要光合磷酸化提供能量来源。 4、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细胞质膜、细胞质(中质)和液泡膜三个部分。 5、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小孔扩散边缘效应)。 6、当细胞巴时, =4 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水。(1)纯水中(吸水);(2) =-6 巴溶液中(不吸水也不失水);(3)=-8 巴溶液中(排水),(4) =-10 巴溶液中(排水); (5)=-4 巴溶液中(吸水)。 7、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 8、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自由水和束缚水状态存在;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时,代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 9、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做水势。 10、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渗透势)和(压力势)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零,细胞水势导于-。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渗透势导于,水势为零,这时细胞不吸水。 11、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越小,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 12、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三、问答题 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