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各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指向标地图,先确定南北,将指向标放大平移再确定东西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半圆)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如选举)、经济(如商场购物或银行存取款等)、文化(体育、学校等)和管理(物业、环保、公共设施的添置和维护等)功能。(要学会选择)(P8-9)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

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

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

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

②读图步骤:

首先看比例尺和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然后概略地了解整个地区的一般特征;

最后分要素、地区详细阅读。

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划分为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等,它是强调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如出行要用交通图,旅游要用旅游图等)

例1.暑假期间,家住绍兴的小王准备去内蒙古调查十个城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时间一周,他想自己设定城市和出行的路线,他参考的地图最好是(A)

A.《中国交通图》 B.《内蒙古旅游图》 C.《内蒙古地形图》 D.《内蒙古政区图》

例2.寒假期间,家住绍兴的小王准备去海南旅游,时间四天,他想自己设计一条游览景点的路线,他参考的地图最好是(B)

A.?中国交通图?

B.?海南省旅游图?

C.?海南省政区图?

D.?海南省地形图?

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设计登山路线,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形图,并会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势的陡缓(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较疏处为缓坡,重叠处为陡崖,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另外,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P22图

2-6)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运河、海峡、山脉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

海峡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地中海和红海太平洋和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P24图2-10)重要海峡地理位置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欧、非之间地中海和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南美洲最南端太平洋和大西洋好望角非洲最南端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①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水资源,

②海洋为人类提供鱼盐之利、能量之源,

③人们还可以修筑运河,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④人类在沿海地带填海造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

第二课自然环境

(1)地形多样

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图3-11)

地形类型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特征世界主要地形区中国主要地形区

山地

一般500米以

上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

岭、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平原

一般200米以

下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

临海洋的地区;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

生活区

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

波德平原、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

高原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

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丘陵多500米以下坡度和缓,连绵起伏东南丘陵

(2)气象万千

1、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等

2、世界气候及特点 (P26)

纬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地区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

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等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少雨,甚至几年不下雨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

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

利亚西部等。

大致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在亚洲的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

南方地区)、北美洲的东南部等。

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南北纬40-60度之间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

分布在亚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如我国新疆

等地)、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

变化小

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等。

南北极圈附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极地附近极地气候(寒带气候)终年严寒,皆为冬季分布在靠近极地附近的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

区,南极洲等

主要分布在

高原、山地

之上

高原山地气候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除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外的其他气候类型在亚洲均能找到,可谓复杂多样),非洲赤道南北两侧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南极洲气候比较单一,只有寒带气候。

4、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动物、植被等)的地区差异。

5、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区中的动物)

6、请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P29)

7、中国的位置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这种地理位置的优点是:( P41)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1)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他们在世界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人口分布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南部。人口稀少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亚欧大陆的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地区、大洋洲的中西部地区。

3、一般说来,地势平坦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较多;而高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高寒地区人口分布较少。

(2)不同肤色的人们

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南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

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请掌握三大人种的特点)

世界三大人种(P30)

人种肤色头发面部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肤色白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东部和南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黄色皮肤黄乌黑通直脸庞扁平亚洲的东部、南北美洲

黑色黑色的皮肤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

国家的象征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名次123456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领土面积1700平方千米997万平方千米960万平方千米937平方千米854平方千米769平方千米

所属大洲欧洲北美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首都莫斯科渥太华北京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

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国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

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P33)

(4)关爱世界大家庭

23、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有关方面来回答。(请说出几个世界组织的名称及主要的情况: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洲联盟、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会议-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P33-34)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24、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北纬的代号是N,南纬的代号是S。经线和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经线的形状是半圆,而纬线的形状是圆。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度的方法是从左到右,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西经,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东经。而南北纬线的判断则是从下往上,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南纬,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北纬。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相互关系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经纬网,除南北极外,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表示方法经度纬度

度数起点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0°纬线也叫赤道

度数划分把地球仪表面划分360°,以0°经线为起点向东、

西各分为180°

地球仪表面被划分为180°,以0°纬线为中心向北、向

南各扩张90°

代号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以西经20°,东经160°的经线圈

划分的

南北半球就是以0°纬线(赤道)划分的

25、地球每转10需要4分钟,即转150需要1小时,我国东西之间跨经度达62度,则东西之间时间相差4个小时多。

26、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请掌握。由此来练习掌握地球上的某一个点的位置。(给出某一个点的经纬度,判断它位于什么半球,什么纬度带,什么温度带)(P36)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4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

之处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P42图3-3

9、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北邻上海(沪)与江苏(苏),西接安徽(皖)和江西(赣),南连福建(闽)。

(3)众多的人口

1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的2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人口密度是136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P46)

11、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很不均匀。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少,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P46)

(4)多民族的大家庭

12、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一般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广西壮族。(P47)

13、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P48)

1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第二课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

1、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但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其中平原面积较小,山地面积最大,丘陵最小。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面积一并计算,它们要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平均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P50-52)

2、浙江省处在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丘陵为主。

3、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A 不同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而言,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盆地种植业比较发达;山区林业比较发达;高原上分布着畜牧业;有河湖分布的地区或沿海地区适于发展水产业。如青藏高原地势高,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抱,其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东南丘陵海拔不高,山上生长着许多茶树和竹林。茶叶和竹制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B 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等都比较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山区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会日益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原有的限制因素会逐渐消失,山区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

C 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a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b使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诗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c 有利于沿海与内地的联系等。

(2)季风的影响

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如北京)、亚热带季风气候(如广州)、热带季风气候(如海口)、温带大陆性气候(如呼和浩特)、高原山地气候(如青藏高原地区)。我国气候的特点是:A 中国各地气候差异显著,类型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P53)

类型方向中国季风源地季风方向性质(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夏季风海洋→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风温暖湿润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冬季风大陆→海洋蒙古和西伯利亚偏北风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

功劳(利)

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

危害(弊)

干旱。)

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6、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降水量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要温暖。

7、正由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影响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这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3)母亲河

比较黄河、长江(P53 、P54)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

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湖

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2个省级

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

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

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

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

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

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长江和黄河的概况(P55-59)

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

源头——湖北的宜昌段为长江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宜昌——江西的湖口段为长江的中游,其主要特征是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湖口——入海口段为下游,其主要特征是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主要水利工程:都江堰(古代)三峡、葛洲坝

黄河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注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源头——内蒙古的河口段为黄河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水力资源丰富。 河口——河南的孟津段为黄河的中游,其主要特征是“含沙量大” 孟津——入海口段为黄河下游,其主要特征是“地上河” 主要水利工程:龙羊峡、小浪底等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的南北方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的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区域内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民居特色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屋顶平缓注意通风、防雨、屋顶坡度大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口味偏咸喜吃米饭,口味偏甜

交通工具基本上没水运,陆路交通发达既有公路、铁路、,还有许多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

差异

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1月均温低于0度高于0度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

差异

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南方地区多丘陵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2)东西部差异显著

4、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东的省、市、特别行政区(不包括以上5省区)(P65)

5、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地区:A优势: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大江大河的长期冲积和人民的辛勤耕作培养了肥田沃土。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发展农业。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通讯、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B劣势:但这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工业污染严重,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P66)

西部地区:A优势: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西部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川、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B劣势:但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同时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P67)

方面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丘陵为主山脉、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季风气候、较为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资源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人口密集,人才多人口稀疏,人才缺乏

城市城市众多城市较少

交通水、陆运输发达、交通便利缺少水路运输、交通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发达相对落后

(3)交流与互补

6、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

7、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公路: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水运:运量大,运费便宜,速度较慢,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P32-33或填充图册P15图4-1)

欧洲东欧平原、波德平原

亚洲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西北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美洲北美洲的大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农业生产由于平原地区形势低平,方便机械化作业,而且一般土壤比较肥沃,所有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1、泰国湄南河平原。

特色: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传统民居以木、竹为主,用桩支撑,悬空架设;人们崇尚“谷神”“稻神”;人们间能团结互助,关受弱者,共度难关。

成因: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传统农业受天气影响大;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等需要全村协作完成。(P74-75)

2、美国中部大平原。

特色: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规模大,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商品性农业;人们居住较分散;生活水平较高。

成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服务。(P75-77)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南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这里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完成;湄南河平原分布着全国87%的人口;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P74-75)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B.劳动人手不多;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是商品性农业。

1)特点:机械化生产(用机器种庄稼);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

2)为什么美国中部平原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科技水平发达,适合机械化生产

3)机械化生产的益处: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

4)美国中部农业是一种商品性农业有什么特点?表现:地广人稀,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剩余量大,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5)商业性农业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们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多,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农场面积大、人们居住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公路和铁路网四通八达。(P75-77)

③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

比较点稻作文化的印记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湄南河平原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湄公河(水网密布)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水稻(水田农业)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人工劳作,精耕细作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

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高脚屋;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的优势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

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第二课与山为邻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P34-35、填充图册P16图4-2)

亚洲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

非洲阿特拉斯山脉

大洋州大分水岭

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生产活动

每个山区都有各自特点,有的山区风景优美,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的山区牧草丰

美,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山区适宜林木生长,可以发展林业。总之,山区的发展应注意因地制宜。

三个典型案例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状况

垂直的牧场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在山体的不同部位,由

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从

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

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

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这里山高水深,

一年四季是云雨天气。而且“山有多高,水有

多高”。

哈尼族人修筑梯田,在高山上修建庞大

的水渠网络把水引向梯田,种植水稻。

“梯田”文化

热闹的山谷

卢卡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山区西侧,坐落

在群山怀抱的山谷中滑雪胜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

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重

大影响

作用方面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利作用务工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消极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第三课傍水而居

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P36-37、填充图册P17图4-3)

非洲尼罗河

欧洲多瑙河、伏尔加河

亚洲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

大洋州墨累河

美洲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农业生产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他们出门以船为交通工具,从事的农业生产也多以与水有关的渔业为主。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水”的联系

1、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城镇发展。

特色: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也孕育出了众多的城镇。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人们往往临河建屋、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成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众多的河道。(P83-84)

2、耕海牧鱼。

特色:过去主要是在沿海地带捕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洋捕捞发展迅速;现在发展海水养殖业,建设“海洋牧场”真正实现“耕海牧鱼”。如日本的北海道地区。一年一度的“渔民节”是渔民心中盛大的节日。成因:当地背山临海,人民利用辽阔的大海给人们提供的渔业资源,发展生产。(P84-87)

3、水上都市意大利的威尼斯。特色:曾经著名的商业港口,现在是著名旅游胜地;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城市里的纵横水道是大街小巷;但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影响着人们生活。

成因: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水城风光。(P87-88)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发展情况: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货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频繁、交易人数的增多、商品的丰富——出现店铺、街道、简单的手工作坊——出现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生的人——出现小城镇。(P83)

②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临河建屋。他们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河边。如今,这种具有“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存在乌镇、周庄等水乡古镇里,吸引着四方游人。(P84)

③日本独特的鱼文化:生产:水产业,造船业……饮食:鱼宴……语言文字:带鱼旁的文字和谚语……

节日:鲤鱼旗……艺术:鱼的雕塑……

④渔民们的烦恼:A 世界燃油价格的上涨,使捕鱼的成本大大增加;B 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渔民只能在本国海域范围内捕鱼;C 填海造地和经济发展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D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质。其中,前两项来自国际社会,后两项来自日本国内。(P86)

⑤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日本采取的措施:实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制定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的排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真正实现了“耕海牧鱼”(P86-87)

比较点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耕海牧鱼(渔村)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置

太湖流域。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

界处。山东半岛东端的石岛镇大鱼岛村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

威尼斯

经济发展情况

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城市群、我国最

发达的地区之一

海洋养殖业商业贸易中心——旅游城市

水的作用水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孕育”作用

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人类应该与海

洋和谐相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水”的

联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也离不开水

如何理解“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利用并保护水资源,就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第四课草原人家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1、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

特色:牧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特点);“羊比人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采取定居生活方式。

成因:气候比较干热,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国家工业化程度高。(P89-90)

2、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牧区。

特色:青藏地区畜牧业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牧民们身着藏袍,骑在马背上;在河流附近,可以看见帐篷,那就是牧民们的家;牧民们一直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

成因:在青藏地区,到处可见连绵起伏的草场。这里的草场不仅面积大,而且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P90-92)

3、内蒙古的草原风情。

特色:内蒙古大草原的各族牧民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蒙古族人喜食奶茶、达斡尔族人喜爱贝阔;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而以粮食和蔬菜为副食。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住房是便于拆卸和搬运的蒙古包。牧民们举办一年中盛大的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十分好客。

成因:内蒙古的大草原面积广大、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孕育了内蒙古草原独特的区域文化。(P93-94)

①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和表现:原因:澳大利亚气候比较干热,冬季温暖,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表现:羊比人多;羊毛量大质优。羊毛产量位居世界第一。(P89)

②从自然条件方面说说青藏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气候寒旱,适合牧草生长;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草场广布;牧草营养成分含量高。(P91)

③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请举例说明。A 藏袍(自然环境:高原昼夜温差大;牧业生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B 帐篷:用牦牛毛制成,能很好地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还可以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移。C 用牛粪作燃料:受高原自然条件的限制,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牛粪燃点低且容易拾捡。D 人们的主食是糌粑和牛羊肉,饮料则以酥油茶和青稞酒为主。(P91-92)

是什么为什么(结合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

畜种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衣藏袍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食青稞、烤肉、酥油茶脂肪含量极高的食物,可以抵御寒冷

住帐篷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徙

行马、牦牛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④内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衣:蒙古袍——便于草原放牧、抵御风寒——适宜在草原游牧生产和生活;食:牛羊肉、奶制品——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适宜在草原游牧生产和生活(逐水草而居);行:马、勒勒车——便于出行和游牧生活——适宜在草原进行大范围活动;乐: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表达了牧民们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热爱之情(P93-94)

⑤澳大利亚大草原与内蒙古大草原的比较:

比较点现代化的大牧场草原风情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

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首都或首府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呼和浩特

气候比较干热,近70℅的土地上干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地形大自然盆地、大分水岭、墨累河内蒙古高原

草原生产和草原文化生活的主要特点澳大利亚现代化畜牧业的特点内蒙古草原传统文化生活的特点

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的特点);牧场规模很大;采取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骑蒙古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亚洲西亚的鲁卜哈利沙漠、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非洲世界上的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在不少的干旱的地区,却蕴含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地下水、石油)。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1、丝路明珠新疆。

特色:用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葡萄和哈密瓜最为著名。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经过处。

成因: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连绵,但地表下蕴含着宝贵的石油和地下水。(P96-97)

2、石油宝库阿拉伯半岛。

特色:用石油资源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同时购买灌溉设备,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建起海水淡化厂;绿洲上产椰枣、小麦、水稻。

成因: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石油资源丰富、交通地理位置优越。(P97-98)

①坎儿井的构造及优点:坎儿井的构造: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坎儿井的优点:A.减少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B.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优良;C.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清凉剂”;D.由高向低自流灌溉,避免运水之劳。

②丝绸之路的荒废对现代绿洲农业的发展的启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异同

比较点丝路明珠(新疆地区)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沙漠)

主要特点绿洲农业带来财富、丝绸之路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坎儿井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厂

绿洲农产品葡萄、哈密瓜、小麦椰枣、小麦、水稻

相同点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石油资源的地位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始终位居世界前列

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

石油输出路线(P89图4-37)(1)从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中国(2)从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西欧和美国(3)从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和美国

④波斯湾石油输出路线:

线路途径海域、主要海峡到达国家

A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各国、美国

B 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各国、美国

C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中国

第六课文明中心——城市

比较点上海筑波巴黎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位于日本本州岛,毗邻东京法国首都,跨塞纳河两岸

主要景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

院等

作用近代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上海已成

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

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日本著名的科学城。

(借鉴筑波现代城市建设经验。)

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安全问题、城市建设问题

城市生活特点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利,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

从而吸引并适合总多人居住。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物资、人口、资金、技术等方面,它与外界进行着大量而频繁的交流

国际大都市主要是指那些经济文化影响超出了本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

公认的国际大都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柏林、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

①国际大都市应具备的条件:应该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交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科学技术比较发达;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良好的国际形象。

②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已具备的条件: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处在中国海岸线的中部,东临太平洋,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城市,对外贸易和交流极为方便,其远洋运输业连接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上海具备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优越的先天条件;历代上海人民的不懈努力,使上海这座城市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有目共睹: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办事处,上海是中国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城市。上海证券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日益成熟,上海证券大厦成为我国金融业的标志性建筑。

③筑波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为人们的安全、便利着想,要让人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应该千方百计地改善城市的环境,充实城市的文化生活,营造和睦友善的社区氛围等。

主要体现主要措施

日常生活便利安全居住区靠近生活服务区。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彻底分开。

文化生活丰富充实每年举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美化周围环境。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

自然环境整洁优美保留城郊绿地,美化环境。集中供冷暖、处理垃圾,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邻里关系和睦友善强调公共交流空间,营造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社区氛围。

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

1.描述家乡的基本点:A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B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C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具体事例点拨:

事例一: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横卧在长江中下游的两岸,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稻田鱼塘遍野,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缓的山丘。由于地处亚热带,又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1)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农作物?为什么?

(2)你认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湄南河平原地区的人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点拨:(1)选择种植水稻。因为这里地处亚热带,又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分充足;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有利于灌溉和排涝;人口密集,有大量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的劳动力。所有这一切,都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2)都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生产水平都普遍较低,靠人工劳作来完成,因而人口分布都比较密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团结互助,互相帮助和协作劳动;民居中的屋顶都是“人”字结构;都以稻米为主食;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事例二:小王在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决定对自己的家乡展开一次调查,以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其显著变化。为此他选择了一个调查题目:××服装业的发展。他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也许有了你的帮助,小王会进行一次成功的社会调查。要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他需要做的是:

(1)他可以调查当地人文环境的哪些方面?(2)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文字资料?

(3)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实地状况?(4)除此之外,他还可能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点拨:

(1)服装发展的历史、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对服装发展的影响等。

(2)上图书馆、上网、报刊、去相关部门。

(3)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服装业内人士、参观服装工厂等。

(4)参观当地的服装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参加当地的服装节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卷 (人教版 )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请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 2 分,共 40分) 1.我们家乡嘉兴的地形类型是 A .平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2.某公司为职员统一提供午餐,可萧强的饭菜很特别,在他的饭盒上总标着“清真”两字, 他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牛肉等,从来不吃猪肉。你认为萧强是哪个民族的人 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高粱 D .大豆 4.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 .天津 B .北京 C .重庆 5.请查阅地图,下列四个平原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 ?东欧平原 B ?东北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6.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美国 B .蒙古 C .日本 D .法国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 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C . 180° E , 90° N D .经度 0°, 90° S 8.请查阅地图,北回归线由东往西经过我国的省区依次是 A .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9 .我国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10.下列河流中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11 .下列不属于文献资料的是 A .满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汉 族 D .上海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A . 20° W , 纬度 0 B . 160° E ,纬度 0 D .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A .长江 B .珠江 C .京杭运河 D .淮河 C .黄河 D .淮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精华_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如:村落、城镇等。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12、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四个洲,其中非洲被赤道横穿大陆中部。 13、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轮廓呈“S”型的是大西洋;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14、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白令海峡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连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被称为“世界油阀”。 1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亚洲的喜玛拉雅山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SMJ(二)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二课及探究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精挑细选:(相信你能从下列四个选项中挑出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基本的社区分类是………………………………………………………………………() A.文化社区和综合社区 B.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C.政治社区和经济社区 D.巨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2.上海的钢铁工业区和江苏的华西村,按类型划分分别属于…………………………() A.功能社区和行政社区 B.自然社区和功能社区 C.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D.功能社区和自然社区 3.围绕着人的不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社区叫……………………………………………()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城市社区 4.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是按…………………………() A.社区的地域大小分类的 B.社区行政管理范围分类的 C.社区综合状况分类的 D.社区不同的功能分类的 5.下列四个不同功能的社区中,你认为最适合居住的社区是……………………………( ) A.工业区 B.生活小区 C.商业区 D.高科技园区 6.深圳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 业区 小强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盛产的板栗、竹笋通过网上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这要归功于从外地引进的两个高学历人才: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另一个是农业专家。据此回答7-8题: 7.小强所生活的社区属于…………………………………………………………………… () A.城市 B.农村 C.厂矿 D.街 道 8.小强的家乡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有……………………………………………………() ①物产②资金③技术④人才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 ③④ 9.爸爸拨通了电话,“你好,天龙旅行社吗?请问七月份到海南旅游的团队还有吗?”小叶知道,这是…………………………………………………………………………………() A. 物产联系 B. 人才联系 C. 技术联系 D. 信息联系 10.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里,一些公共的墙上出现了乱张贴的广告、传单,这时你应……()A.忍气吞声,照样居住 B.等待别人去清洁 C.与社区领导共同谋求解决的办法 D. 自己也到墙上去写字、画画 11. 下列不属于同一类型的社区是…………………………………………………………() A.西丽工业区和光明街道 B.公明镇、西乡、光明镇 C.深圳大学和侨新生活小区 D.南山科技园和光明农场

精华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1 页共24 页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语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地图的方向的表示方法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其中最准确的是经纬网定向法、最常用的是一般定向法。 3、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 文字式比例尺。 5、种类:大比例尺(大于1:100000)、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 6、图幅相同时,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较 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较简略。 7、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颜色,注记指 各种文字、数字。 8、社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往来。 9、社区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 管理功能。 10、社区类型有功能社区、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1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联系 在一起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12、不同区域之间为什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区域间有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才有交流的必要。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能弥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第2 页共24 页1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 (1)平原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且较集中,呈团状分布; (2)山区的村落——规模小,房屋稀疏且分散,呈块状分布。 14、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各地区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因所处自然环境 的差异,以及人们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

2017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案说明: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改版)的最新教材,下载需谨慎。 目录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有四大学习主题,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至第三课,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第四至第九课,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至第十七课,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如《秦王扫六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分析并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每一措施的利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暴政,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人物;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二课,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讲解官渡和赤壁战役的经过,分析胜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解远古居民和农耕居民,从图表中

文字材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表格。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通过本单元学习,重点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作出的贡献。同时,掌握秦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自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本单元主要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及本时段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难点: 第一单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和封建国家的形成。 第三单元: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

七下社会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国土与人民 ①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P2图5-1)陆地面积约 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此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② 陆上邻 ③ 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海上邻国 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区,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 (N o.3)舟山岛(N o.4)管辖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优势在于: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⑤ 上事业; 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云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⑧ 中国人口总数2010年达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94。 、蒙古族、 12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少数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林、溶洞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覆盖最大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纬度位置最低、惟一一个在季风区的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 面积最大的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面积第二—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最小——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山脉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1、我的家在哪里P4 (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社区中生活 P7 2、乡村和城市P9 (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

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5)乡村和城市的区别P13 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 )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 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