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首都经济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效,综合发展水平继续在各省区保持领先水平。2011年,北京市对房地产市场推出了非常严格的限购政策和汽车限购政策,这为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首都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年总收入预计突破9000亿元;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呈现新的局面。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

在步入“十二五”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新亮点,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因此,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1.取得的优异成绩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目前,已形成几十个不同功能与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园区或基地),其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0.1%提高到2009年的12.6%,贡献率在各行业中仅次于金融业位居第二,到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有力拉动了首都经济的发展。

吸纳就业人数的绝对值和比重都稳步提升。200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约115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15.6%,占全市总就业总人数的11.5%。

集聚区总数增加,资源优势明显。2010年北京市新认定九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此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白的密云县、平谷区、门头沟区、延庆县、昌平区,各认定了一个集聚区。至此,北京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数达到30个。各个集聚区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创意产业资源,成为创意产业发展重要的空间依托。

投融资稳步跟进。2010年,国家和北京市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国家和相关部门分别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北京金融管理机构出台了具体支持首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措施,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扩大融资能力提供政策保障;银行融资获得大幅度提高。

八大行业各具优势,快速稳步增长。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计算机、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八大行业各具特色。从各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看,2004-2009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和其他辅助服务这三大行业增长较快,高于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值。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这种结构特点与其自身的高科技优势、研发中心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密切相关,与北京市现阶段的资源禀赋基本一致,产业内部结构基本合理。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集聚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功能定位不准确造成产业特色不明显。从目前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多数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即政府引导和规划建设,具有明显的盲目跟风倾向,集聚区缺乏主打的品牌性文化符号,这对于优质特色产业资源的集聚十分不利。

文化产业集群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作用远低于其他因素。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此结论,认为这与产业发展的现实不符,反映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现有的“三多三少”特点制约了金融支持力度。一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二是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等“软资产”多,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少。三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多,较为成熟

97

的外源融资少。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引导机制薄弱,限制了银企合作的深度。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受行业特点、金融经营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相当大差距;专业布局结构有待调整完善,专业发展需要根据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变化和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进行适度超前布局;部分文化创意相关本科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与高校传统特色结合不够紧密;中央部委属高校对于首都文化创意相关本科专业整体发展的贡献还有待提升。

3.发展趋势与建议、启示

第一,趋势展望。①金元浦认为,人文北京建设还存有不少难点和焦点。从北京的现实情况看,高速度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显著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高科技与高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不适应。这说明,人文北京建设还存有不少难点和焦点。②有学者预计:今后几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大体稳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依然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③只有当文化被重新界定并且真正成为创新的重心时,文化GDP的指标将不再是难题。文化需要GDP指标,但是需要打破当前对技术和经济指标的依赖性,因此应把战略放到创意GDP上来,应让文化创新成为首都未来创意经济的引擎。

第二,对策建议。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是政府调整自身角色,发挥领路者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政策、文化环境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而非企业自身的规模化、集群化效应。今后政府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发挥领路者作用,为企业提供开放的竞争环境。

二是加快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扶持体系。研究构建由文化管理、金融管理等多部门参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中的职责,细化相关工作措施,充实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契合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金融支持模式,推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产品创新、构建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等。

三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构建主体上,需要政府发挥出智慧,优化整合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在构建原则上,实现构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结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结合、国内经验与国外经验的结合;在构建内容上,形成全产业链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机体系;在构建思路上,要基于产业周期、始终把握并适度超前于产业需求、以平台的科学发展为导向。

四是制定加快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建设的政策。独立的组织,如非政府组织艺术家协会等,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成立各种相对独立的行业协会,不仅会使北京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能够保证政策的适当性,而且对于行业标准规范的确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应制定并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的政策。要积极发展专利、会计、律师、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高水平服务。

五是关注各行业的稳步增长和持续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特点与其自身的高科技优势、研发中心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密切相关,产业内部结构基本合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各行业的稳步增长和持续发展。

六是重点强化支持。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格局已经形成,需要做的重点工作不是继续大面积铺开,而是要选择重点强化支持。用“撒芝麻盐”的办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利于相关配套产业加速集聚、不利于相关要素向产业内核集中、不利于产业规模效益尽快集成。

08

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七是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开发、增加普通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扩大中国其他产业的外贸出口,改善普通商品出口结构。发展目标是将北京打造成亚太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名城。

第三,启示。有专家撰文指出,在世界城市的层面上思考北京的文化建设,需要把传统文化传承光大与现代文化培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高度包容性的、多样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的、时尚的“中国文化中心”。①适应文化领域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②顺应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大趋势,逐步实现从宣传文化系统的文化体制改革到基于社会大系统的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转型。③确立积极防御型的文化安全策略和以国内文化市场为主的优先次序,建立统一自主、审慎开放的国内文化市场。④推动文化经济研究、决策和执行机制由粗放型向精确型的转变,提高引领中国文化潮流的能力和水平。⑤立足北京比较优势和中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持之以恒地提升全球影响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新型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

(盛朝晖,中国金融22;沈晓平,科技智囊9;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观察3;庄琦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陈红玉,北京社会科学6;张炜,北京社会科学3;赵继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戴俊骋,北京社会科学5;胡玫,北京观察3;吕亚静,中国产业5;孔建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二、房地产调控与保障房体系建设

房地产业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11年,北京市抓住民生的主题,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北京市特殊的城市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其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的复杂性。

1.房价调控

前几年房价上涨过快,有的地方的房价上涨已经脱离了本市的群众基本购买能力,所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政府这次调控的主要方向。

(1)房价上涨的原因。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科学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近年来北京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百姓的实际需求增加。GDP的增加会给房地产业带来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能提升房地产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也使老百姓的潜在需求能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变为现实需求,从而拉升房价。同时,也说明了人口因素对城市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二,投机性需求的增大。《北京市住宅销售价格实证分析》通过对供求两方面分析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即住宅投资额中的投机性需求增大是近十年北京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住宅价格上涨的因素。

第三,政府的金融支持是根本的影响因素。有学者对1999-2009年的有关数据做了计量分析,发现这十年中,政府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支持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支持,也就是信贷政策,对房价的上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供需不平衡,给予房价下降以较大的阻力。研究表明,北京目前正快步向国际大城市发展,较好的经济环境以及良好的居住条件无形之中都加速了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总有追求更舒适生活的期望,外地在京人员也会有安家的需求,所以尽管出台了众多政策控制购房资格,但仍难以控制北京人换房、“资深”外地人落地生根的实际需求。同时再严格的政策也很难去改变中国人对房子的依赖与情感寄托,所以供需的平衡不太容易有较好地改善,这给予北京房价的下降较大的阻力。

(2)抑制房价上涨的对策建议。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专家学者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纷纷建言献策。

第一,将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分别进行调控。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使各路资金各行其道,既可使房价合

18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理又能保障整个市场经济的活力。对商品房领域,要坚持市场化取向,盘活存量,加强监管。

第二,控制需求。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从而减少对商品房的需求。此外,要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建设,抑制住宅投机性需求。一方面,为消费者建立多渠道的支持体系,培育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机构。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体系监管,加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

第三,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市场预期和健康的消费观。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了解房地产市场存在周期变动这一客观事实。全面公开市场信息,为市场参与者判断形势、做出理性预期提供基础。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使个人消费行为回归理性,鼓励消费者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住房消费。

第四,加大地方政府的税收性收入来源,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状况,使得政府将土地供给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措施而不是一种获取财政收入的手段。

第五,为使房价稳定下来,甚至回落到正常水平,应在政府的信贷政策上做文章。通过提高对房产商的贷款审批门槛,降低可贷款额度,降低对房地产开发的金融支持,将房地产开发的速度降下来,减少空置房,使有效供给比例增多。此外,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健全,银行体系中金融资产的密集度较高,因此各项金融风险也积聚于银行。而且,在调控房价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房价下降速度,下降得过快将给金融业带来巨大影响。

2.保障房

保障房的政策和体系建设研究备受学界关注。有学者撰文指出:向低收入人群提供优惠的购房机会应该是政府的职责,经济适用房制度应该是一项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关于北京保障房的研究成果很多,我们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供给不足。从人口发展趋势和市场供需情况看,北京目前仍处于住房短缺阶段。1998-2009年,全市累计销售经济适用住宅2316万平方米,累计保障30万户家庭,约占2009年全市非农户籍家庭的8%。与经济适用房相比,廉租房的规模更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合计保障家庭不足全市非农户籍家庭的10%。若以常住家庭为基数,则这一比例更低。

产生供需矛盾的原因。经济适用房产生了一系列链式反应,如旧城改造与人口迁出、城市空间结构改变与通勤成本增加、保障功能弱化与商品功能增加,最终导致了更为突出的供需矛盾和北京住房结构的严重失衡。同时,链式反应也加剧了北京市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比例失衡,大户型和中小户型的比例失衡。

保障房的定价和硬件的不利条件。①定价:房租或月供不超过其家庭收入的较低比例。保障房受众群体是中低收入者,所以要采取正向定价的办法,即从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情况出发,以房租或月供不超过其家庭收入的较低比例为定价理念,方显其“保障性”。②硬件条件:保障性住房虽然可以有效地缓解一部分压力,但保障房周边配套设施的不全面,交通的不便利,这些硬性条件的不尽如意,就会造成许多人宁愿暂时选择“蜗居”,等待时机购房,也不愿意选择购买保障房的实际情况产生。

政策建议。①加大对购买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制止经济适用房规模、户型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建立科学的购买者收入界定标准,完善申购手续,规范审批程序。在推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时,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公开透明,保证全程在阳光下操作。②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即政府如何保证经济适用房在满足需求之后可以收回。③扩大建设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十二五”期间,北京计划建设和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将占到所有住房的60%,公租房将占到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除了政府提高财政投入比重外,更需要吸引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

三、首都经济圈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

1.首都经济圈建设

经济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

28

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打造“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的范围。有学者明确提出2 +7的方案,《新世纪发展战略》一文划定的首都圈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承德市。还有一些研究成果用广义范围、狭义范围和圈层概念等界定和诠释首都经济圈的地理范围,其中有人提出“首都经济圈”还应包括山西中北部、内蒙南部、辽宁南部、山东西北部等首都辐射带动区域。

建设“首都经济圈”对北京发展的意义。有文章解读了首都经济圈建设对北京发展的重要性:这个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正在被过度膨胀的人口、拥堵的交通、居高不下的房价所拖累,饱受“大城市病”困扰,北京正迫切需要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强力支撑世界级城市发展的空间,从“虹吸”效应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①北京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需要更广阔的腹地。当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这个需要也越来越迫切。②推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即跳出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寻求突破城市发展中诸多约束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路径,在资源配置、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诸方面,与周边区域形成新的战略合作,以更好地发挥首都功能。

③“首都经济圈”的主角毋庸置疑是北京。

建设首都经济圈应注意的问题。①建设“首都经济圈”应着眼于解决首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保障首都功能的有效实现。应通过适当地疏解部分经济功能的途径,高度重视北京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教育、宜居等方面的发展,促进首都功能的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②打破行政区划僵化的制约。要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真正做到区域一体化的协作。此外,一定要有一个组织机构,仅靠三地的行政部门各自来做事是比较困难的。③形成合作的协调机制。协调三方政府共同行动,应由权威机构牵头,站在宏观和第三方的角度研究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问题和规律。④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产业布局应该在尽量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实现对产业的布局和调整。⑤针对北京现有的产业特点,建立产业互补关系。要实现京冀产业上对接互补,必须找准各自的定位,在差异化中实现衔接配套、错位发展。

2.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其在我国实施以来,对于该区域的经济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研究证明,京津作为区域“双核”城市,其人口占整个都市圈城镇人口的比重自1985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都市圈内形成两个特大城市,中小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而小城镇数量锐减;总体上京津冀都市圈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1985年以来京津冀都市圈呈现明显的分散趋势。作为我国北方的经济核心区,其空间格局十分独特,依托合理的城镇体系统筹区域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思考一体化问题,为这一伟大的经济项目提出切合实际的构想,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①根据发展中的现实状况,有学者归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合作意识不强、协调机制建设进展缓慢、中央和地方在集权和分权上缺少明确规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资金使用分配上“严重失衡”。

②关于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有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即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链空间集聚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度上升趋势较明显,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变化趋势不显著。产业链空间集聚度高的产业多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许多技术密集型产业链的空间集聚度仍很低。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①坚持互利共赢战略。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根本上还是要靠经济利益合理分配来实现。在实现本地区利益调整、分配改革的同时,还应以“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②构筑“三轴”(北京-保定-石家庄城市带轴线)、四区

38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以环渤海湾的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等为核心的滨海临港发展区)、多中心(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为极化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格局)、“网络化”(以基础设施为依托,借助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将区域发展的多中心特征从形态上延伸到功能上)的空间结构。综合考虑京津冀区域未来的功能定位、目前的城镇空间分布格局和交通体系发展的现状等,京津冀区域的空间整合应以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作为基础,以基本交通轴等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为基本方向。③为使京津冀都市圈真正融为一体,最终还要靠市场之手,只有通过交通建设、电信互联、产业转移、人才流动、旅游带动等全方位的合作,才能逐步见效。

京津冀农业发展模式。①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规划难以出台。有专家分析指出,京津冀农业协作要跨行政区划,涉及首都、一个直辖市和一个相邻省,行政关系的整体协调,要跨越多层行政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水平上,要综合考虑短期与长远、部门与区域的复杂关系。三方既要在相互协调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建设,又要在整体利益良性互动约束下兼顾各方利益,其难度是很大的。②也有学者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农业协作发展是必然的。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是区域利益呈非合作博弈、缺少区域协作观念、区域协作战略和规划难以整体设计等。通过区位商的计算,得出京津两市农业对河北省的依赖性加强、京津冀农业合作可行性强的结论。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六种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园区技术转移模式、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政府论坛协商模式、行业协会复合协作模式、生态流域补偿协作模式。

京津冀人口合理流动。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作,从区域的角度平衡资源和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引导人口在大区域空间上的合理流动。《京津冀一体化对首都人口规模的影响》一文指出,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必须依托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化分工,从而有序地推进外来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减少外来劳动力所造成的社会压力,并通过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工,提高京津冀一体化的效率。

3.环首都经济圈

关于“环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来源,据《“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如何破题》一文的记述:2010年10月,《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自此,“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便迅速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各级政府、学界以及媒体舆论关注的焦点。

“环首都经济圈”的地理范围。①包括河北省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等“13+1”县(市),拟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以及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等6个基地。②有文章诠释了环首都经济圈的层次界定:第一层次,是以北京城区为核心的河北接壤区域的14个县(市),这一层次是内圈,是率先发力、率先发展、率先垂范的关键;第二层次,是环首都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经济圈,大概可覆盖北京周边100公里区域;第三层次,是环首都高铁一小时通达经济圈,已覆盖到北京周边200公里区域;第四层次,是京津冀广域。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意义。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将会更加全面、深度地整合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环境等资源,拉动周边地域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圈的重要腹地,环首都经济圈的打造对河北省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环首都经济圈”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人口聚集速度加快;资源消耗速度加快,环境污染加重,植被、湿地等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形成“同心圆”交通网络,加大核心地区的交通压力等。这些会给首都的管理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黄乙峰,经营管理者8;张帅,经济研究导刊15;崔承颖,生产力研究9;周娜,河南科学10;张远索,北京社会科学2;国际大都市房地产发展课题组,数据4;王格格,经济研究导刊3;施昌奎,北京社会科学4;王红茹,中国经济周刊29;谭维克,北京社会科学4;肖磊,

48

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光,北京社会科学1;崔玲,经济8;吕璠,北京观察4;王书利,领导之友3;栾贵勤,经济研究导刊33)

城市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北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人口大规模集聚,城市化发展速度剧增,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完整的重要性,探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宜居方式。

一、建设生态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有专家指出,生态文明不可能如一些极端的生态主义者主张的那样,但当前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距离规划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建设“绿色北京”“宜居城市”的倡导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1.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大都市建设能否实现向生态文明发展的华丽转身,这是对中国都市建设智慧的极大考验。“生态文明城市”是未来都市的发展目标。有专家认为,作为现代文明的简单倒退和清算,即放弃扩张性的增长和对边际效益递增模式的追求,转向内部结构的复杂化和精细化,逐步实现物质和文化资源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价值的内向增长。

“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三生准则。叶文虎教授强调“三生”原则的重要:生态文明城市是在生态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提升,着重人类生存方式与核心价值观的改变。一个城市内部优良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状况的实现不以损害或牺牲其他地区的“三生”为代价。

多维度的“绿色、节约、生态”。提出这一主张的专家认为,环境代际公平原则也主张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能够替子孙后代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不对人耗能为主转变为以节约型为主;在价值取向上,由“物欲占有”型转变为“生态给予”型;在思维方式上,由单向度的“量增”型转变为多维度的“绿色、节约、生态”型。

“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有人撰文指出,像北京这样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区建设起来的巨型都市,如果不放弃规模的继续扩张,不放弃豪华夸张的形象建设,可能造成对周围资源的更大掠夺。也有专家认为,在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应摈弃初期广为流行的急风暴雨式的大开大发、大拆大建,推行这“七微”,将成为城市转型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原则。

2.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环境恶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①水资源紧张,“入不敷出”。②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衰退。这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域得不到足够的降水补充且蒸发量增大,只能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人口剧增,湖泊河流等湿地面积逐渐变小。③水污染现象日益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增加,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人居环境指标距离世界城市的差距十分巨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蔓延,北京的人居环境质量在不断降低。如公共卫生投入方面,纽约财政投入比重为15.40%,伦敦为7.70%,东京为6.70%,北京目前仅为1.40%;世界银行编撰的《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北京的总悬浮颗粒物为89,而纽约、伦敦和东京分别为21、21和40。此外,北京的中心城区与郊区、郊县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差距过大,影响到新兴国际化职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聚集,如北京城市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医疗机构数、体育场地数量密度差距在3-5倍左右。

3.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生态宜居城市重点在于生态的建设与规划,注重的是绿化园林建设、水文水利建设、工业规

58

划建设等综合性的精神文化建设项目。只有适宜

人们居住并让人们感受到家园般幸福的城市,才是人们真正向往的世界城市。

宜居城市的层次和涵义。功能性宜居是宜居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满足市民对城市的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和出行便利性等基本生活要求。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公平的、和谐的、面向所有人的包容性城市。理想的宜居城市就是要通过创造人与自然、人和人相和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吸引力的人居环境,激发并强化人们的家园感。

加快建设“绿色北京”。一方面,应配合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凸显北京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建设适合京郊不同功能区的都市农业,以寻求都市农业溶解城市的有效途径,建立首都环境保护的绿色生态屏障。另一方面,将公园的维护和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生活安全的公益性事业,以推动生态文明,构建宜居城市。

搞好水环境的生态治理。良好的生态水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染。从源头减少垃圾、农业面源、工业废水等对水体的污染。其次,加强生态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市域骨干河道治理,搞好山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再次,改善水环境质量需求,促进减排工作。研究显示,污染减排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政策等条件下的一种水环境治理手段。最后,有关专家提出,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对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的水资源保护、增加两库的入库水量具有明显效益。

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北京市将逐步构建“2+7”回收网络,即构建以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两大综合回收体系为主体,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污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园林绿化废弃物等为专项分流回收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要对历史遗存文化形态进行完整保护。对文化多样性尊重,注重对市民文化需要的代际沟通和传承的支持,规划好整个城市生活细节的建设等。城市管理与科技1;翟远征,自然资源学报4;宫兆宁等,地理学报1;于淼等,环境科学学报9;葛静茹,环境保护18;王凯等,北京规划建设6;赵峰,北京规划建设6;陈运应,节能与环保2;武才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高小康,中国图书评论7;秦红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王爱玲,中国农学通报2;赵华甫等,资源与产业4;赵杨等,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孙跃强,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1;刘福志,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4;祝尔娟等,现代城市研究11;姬桂珍等,黑龙江农业科学11;杨晓东等,中国市场37;张义丰等,自然资源学报3;孙娟等,环境污染与防治1;李新民,北方环境7)

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必须坚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以数字城市建设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便利化。

1.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

北京必须形成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必须突破传统的公共治理理念,不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做到精细化、科技化、人性化管理。

构建服务型政府。一些人认为政府的转型是城市管理高效化、民主化、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基础,提出用法制性政府和服务性政府的理念管理城市。制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基础和政策框架,对政府转型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传统的城市“粗放化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标准的细化,职责分工的明晰化,实现工作流程再造,加强配合协调,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首都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长期以

68

来,我们一直在走突击整治、反复整治的路子,长效管理一直是环境建设的弱项。首都环境建设必须树立“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思路,通过全面落实精细管理,形成以环境容量为标尺、以需求管理为导向、以公共治理为特征的城市管理方式。

“综合治理”是当代北京城市建设中亟待加强的空间策略。“综合治理”有利于全面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的安全品质,达到整治社会治安的目的。

2.以信息化破解超大城市的发展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城市精细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数字城市应该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当务之急。

北京建设数字城市,促进城市管理方式转型。①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近十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无法全面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很难统筹协调解决城市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诸如能源和基础服务设施的供应不足、城市圈层结构扩大、交通堵塞等。②开发与研究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数字城市,既是加快城市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③北京数字城市建设推进了首都信息化高速发展最现实的需求,为城乡规划提供了创新路径。搭建精细化管理新平台,成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城市发展理念最有价值的品牌和最直接的动力之一。

数字城市在城市管理中的主要优势。城市综合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出行、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医疗、房地产交易、证券交易等综合信息,方便了广大用户精确地获取各类信息,也方便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化。

“网格化”的城市管理。城市网格化,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该模式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代表了国内最新的数字城管应用成果。东城区创设的“万米单元网格”,较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的问题。

3G环境下的城管网格管理系统。从2006年起,北京开始启动利用3G技术加强城市网格管理系统,将多种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北京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实施TD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城市,该应用满足了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对于视频信息及时获取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

数字城市建设使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有专家阐述了数字城市建设,使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有研究者指出,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交通、网上政务、网上医疗、网上购物等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黄荔,城市管理与科技3;刘敬民,城市管理与科技2;刘欣葵,城市管理与科技2;田磊,南风窗8;孔梅等,通信世界17;叶大华,北京规划建设3;沈斌,北京规划建设3;张晓彤,上海信息化4;今科,今日科苑14;刘亚娜,行政与法10;李涛等,新视野3;马瑞等,北京规划建设4)

三、治理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过快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为此,北京市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强化轨道交通、限制机动车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治理,以缓解交通拥堵,保证经济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首都的交通拥堵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专家学者积极地开展相关的研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1.交通拥堵的根源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交通的紧张局面,一些研究者积极探究交通拥堵的根源,以期找寻科学治理的方案。

交通拥堵是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很多专家都提出,导致交通拥堵日趋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失衡。

78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第一,城市人口呈跳跃式增长,屡屡突破城

市总体规划控制目标。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显示,人口过度集中是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根源,北京道路和交通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和机动车增长的需要。

第二,单中心、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是北京拥堵的罪魁祸首。有交通方面的专家明确指出,交通拥堵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问题,而非单一的交通问题。由于规划初期对交通的压力估计不足,以及部门协调和利益冲突,往往是在建设完成之后,才考虑交通功能,这种先行开发、后上公交的发展模式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造成很多交通隐患,很难在交通政策的层面圆满解决。

第三,城市功能布局失衡。在城市空间拓展与结构调整的同时,忽视了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步优化调整,突出表现为人口与就业分布失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职住配比失衡使出行距离大大增加,早、晚高峰潮汐现象明显,城市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愈发降低。大城市中心区功能聚集的态势仍在不断加剧。北京致力于建设多中心城市,“十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一半以上仍然聚集在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份额上升了10%。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我们在中心城区努力疏堵,另一方面新城建设,以及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开发仍然在重复过去的问题,结果必然是造成更大拥堵。

交通拥堵来自于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交通拥堵是因为对机动车的过度使用和不能有效的管控。首先,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调控措施,小汽车使用率尤其是早、晚高峰的通勤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而对小汽车依赖的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在小汽车使用上没有正确的社会导向,使得城市居民虽然具有购买小汽车的经济实力,却不具备科学、合理使用小汽车的理性心态和文明素质。因此,有人认为交通拥堵现象标在车、本在人。若驾驶者都遵章守法,道路交通事故和拥堵会大幅度地减少。

交通网络缺乏层次性,缺乏多种出行方式的互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拥堵的根源是城市发成的。①长期以来,我们的交通需求是“以车为本”。北京的交通太为小汽车考虑,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有人分析指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大部分都服务于有车族,无形中让公交乘客、自行车使用者和步行者为私家车买单。②由于忽略了步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使得交通拥堵缓解难度加大。更为危险的是,由于投入使用私人轿车的数量骤升,街道空气污染也随之加剧,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市民放弃自行车而转乘私家车,从而形成交通拥堵的恶性循环。

2.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

要破解北京交通拥堵的难题,必须转变观念,谋求新的出路。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研究证明,在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来缓解交通拥堵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①城市交通管理应从短项目、粗放式、单一部门的管理,升级为动态性、精细化、智能化的多部门协作。②从建设交通信息化入手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降低排放、保障安全的必由之路。在不增加任何硬件的情况下,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与正在发展的汽车智能化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道路交通能力,特别是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控制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加强对车辆移动的动态感知和全程控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的道路安全和通畅。

“堵城”困局破解需要新思路。统筹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大家的一致看法:从交通规划入手,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居住、交通、能源、环境等问题统筹考虑,统筹解决,突破行政区域化的界限,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有学者认为,除首都核心功能外,对河北、天津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分,引导人口分布,是更彻底的解决办法。其协调力度或将涉及到行政区划、交通、经济、社会政治、人口等多方面。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第一,鼓励“远程办公”。有研究文章做出结论,认为全面推行家庭办公、网络办公可以极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远程办公”,允许员工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在家工作,非保密机构政府部门强制推行电视电话会

88

速度。重点在二环路等快速路、主干道及拥堵路段增加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

第三,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新城与中心城间的轨道交通。一方面,要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缓解交通资源紧张状况;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拉近中心城与新城的距离、疏解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

第四,建设起机动车使用的城市管理新秩序。诱导和约束驾驶员为城市公共生活让渡空间,培养市民的行车新伦理。政府部门还应积极梳理和调整停车秩序,将原先被挤占的公共道路空间还原给公共生活。

3.对“限车令”和“拥堵收费”的讨论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意见中的治理措施共28条,将从建、管、限三个方面治理北京的交通拥堵。其中的“限车令”和“拥堵收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在此选录部分观点。

第一,限购令可以有效控制私人汽车数量上涨,缓解道路的交通压力。赞同限购的意见认为,北京采取“限制上牌,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措施,就是因为道路交通拥堵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按照目前机动车增长速度,2015年将达到700万辆,而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可以说,已经到了非限制不行的地步。还有文章阐述了“摇号购车”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私人汽车数量上涨的理由和根据。

第二,“摇号”购车政策的局限性。①简单限制购买和使用小汽车无法解决拥堵问题。有专家明确提出,不能用限制购买和使用小汽车来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而系统性的解堵,需要新思路。②摇号政策对北京车市带来非常大的冲击。更有悲观派认为:限购令使北京的车市丧失了发展的空间,可能造成一个经济运行的“断面”,对围绕汽车的诸多关联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③“限车令”只控制增量的速度,不提高减少存量车”和“发展公共交通”两方面必须协调起来,否则,“限制”只能把“拥堵”变成“拥挤”。

④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很多购车者为了增加摇中几率,全家动员参加摇号,挤占了大量号牌资源。⑤“摇号”政策与现有法律发生矛盾与冲突,需要调整改进。有专家从法律的角度指出,摇号治堵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相抵触。限制小客车牌照登记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与剥夺,这与服务型政府理念不相吻合。

第三,对收费式“治堵”方案的不同看法。目前,针对收费式的“治堵”方案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收拥堵费是目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少人认为,私家车出行占据更大的公用交通空间,应该承担额外成本。只要拥堵造成公共利益受损,通过价格杠杆进行调节就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并且拥堵之外,还有空气污染与气候暖化等,这些都需要市场之外的力量介入,完成相应补偿。有人提出,北京收费的力度远不及上海所采取的效果显著,建议北京对上海的“有底价拍卖”政策做出改进,以体现公平。

另一种观点认为,“拥堵费”并非缓解交通压力的灵丹妙药。“伦敦收拥堵费越收越堵”的教训告诉我们,开征交通拥堵费一定要慎重,否则不仅不能减轻交通压力,反而会加重群众负担。也有人指出,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收费式“治堵”并非最佳方案。因此,有文章尖锐地提出,如果收费标准的调整最后只是限制了私家车主中的中下阶层,也就是普通市民,会有失公平,让本来是公共产品的道路资源变成一种有特权性质的资源。还有人忧虑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拥堵费很可能沦落为“养人费”,或者成为职能部门创收的新手段,等等。另外,在公共交通无法承载公众日常出行的情况下,依靠提高停车费等办法来限制私家车的出行,很可能在地铁等公共交通上造成新的拥堵。

(腾飞,安全与健康2;全永燊,城市9;崔晓火,中国新闻周刊13;唐黎明,中国报道1;

98

电动自行车1;王思瑶,经济研究7;英子,绿色中国1;王曙光,中国外资11月下;崔冬,特区经济11;孙瑞灼,社区2;巴赫,经济3;韩福东,商周刊1;马聪,中国汽车市场1)

社会与人口

在北京的社会发展中,人口问题是热点之一,北京市委市政府将调控人口规模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未来五年,全市常住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外来人口都将继续增加,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统筹人口各要素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其中,人口过快增长已经成为首都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专家谈到:2011年初的北京地方“两会”的人大代表议案中,最集中的就是交通和人口问题,分别有30件和12件,共占总数的18%。北京是全国的首“堵”已不再是新闻,北京地铁的人流也是很多反映人口密集场面的上镜主角。

一、人口规模调控

城市人口数量过多是长期困扰北京的一个大问题。关于北京人口规模的调控、人口承载力和流动人口等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有学者指出:2010年7月份,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一个调研组在对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问题进行调研后发现,几年前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的人口控制目标是到2020年人口总量调控在1800万以内,可是这一目标到2009年底时就已被突破(达到1972万人),足足提前了10年!该调研报告引发了北京市新一轮关于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热议,如何控制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

1.调控北京人口

关于北京的人口调控。《人口与经济》杂志邀请一些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段成荣先生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为,以免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王桂新先生指出:“目前我国仍实行规模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中心”太多,北京除了是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外,还可以列举很多,如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由这些中心又可派生出许多,如贸易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等。要想控制住北京的人口规模,首先需要减量,减轻过多的中心功能,减少过大的规模。要控制北京人口规模,与其在“堵”上下工夫,还不如在“疏”上下更大力量。

北京人口承载力。区域人口承载力通常是指某个区域在维持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的最大人口数量。关于北京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较多,讨论也比较深入。

第一,一些人对以往北京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提出质疑。面对北京实际人口数量屡屡突破其控制目标,突破北京人口承载极限,但其发展并没有停滞的现实,认为既往人口承载力研究有意无意地低估了技术、制度创新和管理手段进步对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影响,这些研究意义不大,甚至基本思路都有问题。

第二,任何城市的城市规模是由它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所确定,不能无休止地扩大。北京目前的人口已经接近各种资源的承载极限。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北京将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严重影响其未来的协调发展。

第三,水资源是北京人口承载力的短板。有学者认为,既往人口承载力的测算一般是按照生态学上的最小限制因子,即俗称的“短板”来进行的。对北京来讲,这一短板非常明显,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的水资源。既往人口控制目标正是考虑水资源这一短板而设定的。

第四,当前北京承载的人口实际上是以本地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童玉芬教授认为,目前北京存在地下水严重的超采现象,导致很大的环境隐患和后果。由于按照总的水资源量和实际供水量以及生活供水量三个不同指标计算得到的人口承载力不同,因此我们生活中没有感到水资源的极大压力,并不代表人口没有超过本地水资源所决定的真正承载限制。

09

如果不同区域在“生产偏好型”和“消费

型”发展方式之间做出不同选择,则区域的人口承载力必将不同,随之将有不同的人口分布。因此,人口能否合理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关键取决于区域对发展方式的选择。

第六,由于人口规模过快膨胀和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引发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蔓延,一些地区的人居环境、出行环境的质量在不断降低,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目标相背离。同时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问题等也愈来愈严重,综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面临较大瓶颈制约。

2.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人口研究中的焦点。有文章指出:城市化不仅拓展了流动人口的承载力,而且创造了更多的流动人口就业岗位。此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城乡结合部,这里是流动人口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场所。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地提高了北京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强化了北京的区位优势,从而增强了人口流入北京的拉力。

外地人口迁移北京的原因。①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北京市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越小,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越高,从而激励外来人口进入北京市越多。北京是全国经济与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1980年到2009年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②也有人认为,首都优势,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特殊功能定位而取得的,它是北京吸引流动人口重要而独特的影响因素。首都优势可以说是人口迁移影响因素中的一种软因素,是无形要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要素的数量和质量。③举家迁移的流动方式加剧了人口向北京聚集。目前北京市举家迁移的流动人口比例高达41.2%,其中流动人口的子女为40多万。在外来人口聚集地,举家迁移的流动人口比例更是达到了大约60%。1997-2005年8年间,北京市纯外来人口家庭户增加超过二倍。④随着我国户籍制度、住房制

如何对待人口的流动。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有人认为:流动人口数量增长是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入新世纪后,北京市流动人口增加更为突出。最近十几年,北京市每年新增的流动人口达到数十万人,流动人口的数量增长成为北京市人口增长的绝对主要组成部分。流动人口也达到了八百万人左右的巨大规模。

第二,也有学者提出,不能一提调控人口就直接针对流动人口。现在一说到大城市的人口调控,就眼睛向下,直接对象就是流动人口,所谓减少“盲流”。被认做是“盲流”的人,实际上就是那些文化程度较低、掌握技能较少的进城农民。在调控方法上,美其名为管理,实质上是刁难。这种歧视做法是不足取的。

第三,有人口专家提出了人口有序流动的新思路,即大胆创新人口迁移流动,不断完善“以产引人”“以证引人”“以房引人”“以岗引人”等人口调控具体措施。科学引导人口迁移流动,完善人口居住管理手段。适应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多层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

第四,更有人明确提出:适当限制城八区的外来人口规模,积极引导外来人口流入发展新区。

第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城市病只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治理大城市病、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迁移增长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问题。要大胆创新思路,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改革集权体制,打破城乡壁垒,实现社会平等,使所有国民都能享有迁徙自由的平等权利。特别是对北京来说,一定要改变昔日的“皇城”形象,像日本东京都那样真正建成所有国民的首都和“千客万来”的国际化大城市。

3.人口的产业分布和空间布局

伴随人口剧增,世界城市所经历过的城市问题也在北京市的中心城区暴露出来,面临人口、交通、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社会服务与管理

19

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人口的就业和居住集中于中心城的原因及分散途径。①有专家撰文指出:“首都功能”和政治服务是人口“向心”集中与聚集的动力。北京与其他国内外同量级城市地区相比,地貌特殊性在于有占62%的山地,从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城市功能性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对狭小而集中,人口的就业和居住也集中在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平原地区。而如何“分散”却长期未得到理论支持。

②还有专家认为,城市空间的相对均衡与合理发展,对于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产业合理布局及人口合理分布、就近就业、绿色出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前提。③《北京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模式探讨》的作者,通过国际比较提出发展公共交通和建立都市圈的新城缓解人口压力的意见。北京的人口发展按目前的态势增长,会给这个资源稀缺型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北京应发展公共交通把部分职能单一的卧城、大学城、金融城、科技城发展成为在都市圈层次上自立化的新城,在各个区建立多个副中心,利用产业链、交通链、总部经济及辅助措施,使北京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①有学者认为,人口数量的控制往往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城市人口结构调整是人口规模调控的着力点,人口结构又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是人口依存的载体,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人口规模。因此,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人口结构的改善,引进高端就业人口,合理地疏导低端就业人口,提高北京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竞争力。鼓励北京市人口随产业外迁,缓解北京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压力。②对于调控人口规模的途径和手段,有一种以业控人的主张。即从影响人口承载力的经济因素入手,对产业和就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的调整才能够真正调控区域人口规模并在调控中兼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正确的管理手段是通过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使人们在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分布的主观动力减弱。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强教授认为,人口难题本质上是由工业化阶段加快大容量就业产业的发展战略而导致的结果。最近20年来,产业的快速增长固然以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动力,但同时也以就业和人口的增长互为支撑。

人口的空间布局。很多研究成果都积极主张调控人口的数量,注重调整人口的地区结构。

一是人口空间分布是北京市人口的主要问题。有专家明确指出,“北京市的人口问题与其说是人口规模问题,不如更确切地说是人口空间分布问题”,即北京人口调控的主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人口空间分布。而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是解决北京市人口问题的根本。

二是要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积极引导中心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疏散,发挥公共投资导向性作用,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教育、医院、商业、物流和公交场站等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转移和延伸,促进城市功能、产业和人口向外疏散,在更大范围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

三是要解决人口膨胀难题,长远的和基本的出路在于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和乡村聚落的疏解容纳作用。这既顺应当今高度城市化阶段必然出现的郊区化趋势,也有利于带动郊区的进一步繁荣。

(刘志,人口与计划生育5;段长荣,张强,陆杰华,张强,王桂新,人口与经济3;肖周燕,红旗文稿6;苏杨,中国发展观察5;杨莉,改革与战略4;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前线2;赵峰,北京规划建设6;黄匡时,陕西行政学院学报4;李秀玲,城市探索6;苏杨,环境经济Z1)

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社会的最基本利益,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社会道德诚信体系以及政府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近年来,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契机,北京市逐步以综合监督协调机制为核心,形成了以农产品生产源头、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四个环节为主导的联动监督执法体系。但是,

29

通过对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各区卫生监督所专门从事餐饮执法的监督员中进行问卷调查,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生产加工”环节最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从种植、养殖到餐桌,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运输、食品销售和餐饮六大环节。调查显示,其中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可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需重点监管的关键。

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排序。《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现状分析》一文详细列举了食品安全中的问题。数据显示,根据处罚数量降序排列,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餐饮)中较突出的问题依次是: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或有碍疾病人员未按规定调离;生产经营或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产品;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未经审批生产经营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或该食品的说明书内容虚假;其他违法行为。调查显示,食物中毒仍然是餐饮监管执法的重点领域。

2.规划、对策和建议

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北京公布了“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产品须持产地证明入市,北京市将严格首都食品市场的准入,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十二五”期末,进京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应当是经当地工商部门登记的,带有产品附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入市。进京蔬菜产品应来自标准化基地,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进京畜禽产品应来自规模化养殖基地,生猪、肉鸡(鸭)、蛋鸡等规模化养殖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进入北京市场。

国际绿色物流链建设。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链建设将通过压缩中间环节,促进农民增收,使消费者得实惠,其目标是打造一个“从国内外基地到国内外餐桌的全程物流链”。不久的将来,100家超市将与新发地共建国际绿色食品专区。北京市民将能从身边的超市方便地购买到来自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越南等26个国家的进口绿色食品,并且新鲜、便宜。

通过科技手段解决首都的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农科城的科技创新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首都现代农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首都人民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通过科技的手段进行护航。而与此同时,这种先进的科技手段还将成为有效的示范,为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

亟需建立和完善的制度。调查显示,仍有38.9%的受访对象认为,卫生部的“两办法”“不能满足”北京市餐饮监管的需要。①有学者建议在地方性法规修订中增设或完善以下制度:食品从业人员强制培训制度、食品从业人员强制体检制度、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及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认证制度等。②还有专家提出,促进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问题的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群众消费更放心、市场交易更公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监管机制要做到切实长效,不要做表面文章。一要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二要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监督管理;三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形成政府管理、规划与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模式。政府应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科学规划,对流通重点环节、商品集散地的监督管理和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检测项目提供资助。有的被访者认为“全民齐参与,才能发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作用”“应从社区做起,多举办食品安全宣讲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人人都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张博源,卫生软科学5;叶驰,中国农村科技29;王健华,数据11;陶红,中国工商研究7)

39

2011年北京研究综述

鲁迅研究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 【名词解释】(鲁迅自考笔记)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为人生”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 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17.宴之敖者“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18.“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鲁迅作品教学 文献综述

“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的文献综述 聊城大学文学院2013级教育硕士王伟 新课程改革之后,在一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语文教材开始多元化,各地编写的语文教材在选文上的自主性加大,鲁迅的“进”与“出”就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些人很偏激地认为应该把鲁迅“请出”语文教材,这是因为他们自身肤浅地误读了鲁迅。一些人很坚决地主张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霸主”地位,这是因为他们对鲁迅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膜拜。我觉得应该理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在超星发现和中国知网上学习了2001年至2013年的有关“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方面的论文,按照“篇名”“核心期刊”“精确”的标准检索,分别检索到实际相关的论文970篇和23篇,下载了87篇,选取了我个人认为有代表性的论文12篇,作者包括专家学者教授、教育部门领导、一线教师,目的是既能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的前沿,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可取之处、需要整改之处、有待商讨之处,以做到把有关语文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放在一起来进行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我从三个方面为2001年至2013年有关“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做一下文献综述。敬请老师的批评指正!老师,您的一个字也许就是开启我封闭落后心灵的一把钥匙,也许就是照亮我前行的一盏灯烛。所以,我更愿意接受您的批评…… 一、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变迁 代表性文章有王平.邓越的《鲁迅作品在中语文课本中的变迁》,尹奇岭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温儒敏的《语文课并没有“鲁迅大撤退”》。 (一)《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开篇对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做了高度的评价和概括。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对问题进行阐释。 1.选文变迁是教育思想和价值观。这一部分剖析了鲁迅语文教材作品在每一个时期的变化,详尽有序。即民国:推广白话文的先锋——建国初:民族新文化的风向标——“文革”:被神圣化的政治工具——改革开放:“人间鲁迅”形象的还原——新世纪:多元化语境的回归。一语中的,恰切到位,把鲁迅作品在语文教科书中的作用、地位完整地展现于此。这一过程也就是“神化的鲁迅”到“本色的鲁迅”的过渡,从过度关注人的社会性到关注个体生命本身的存在。这个过程注定是曲折的,尽管是曲折的,毕竟我们认识到了。 2.文章重点解读的是第五个时期,即新世纪:多元化语境的回归。文章引用了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教授发表文章中的话作了说明:“总课量少了,课文总篇数也相应要减少。就是说,鲁迅篇目在必修课中的减少,是由于课程结构变化与整个课时减少决定的。”从编者的角度再次阐述鲁迅作品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依然屹立于语文教材之中,先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已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成为经典。在这里,文章严肃地指出了鲁迅作品不能被语文教材删除的根本原因:“鲁迅所思考过、焦虑过的问题,也正如一个个幽灵,依然徘徊在新世纪的天空。虽然‘匡正时弊,重铸民魂’的传统不同程度被一些人漠视淡忘,但鲁迅精神不会过时也不会撤退,它早已融进了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血脉,它所具有的意义生长点,使其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脊梁。” (二)尹奇岭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

全国生物制药企业排名

全国生物制药企业排名(最新版) 北京集琦医药网络有限公司信息部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 ?? ?? ?? ?? ?? ? 山东山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 ?? ?? ?? ?? ?? ?? ?? ? 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 ?? ?? ?? ?? ?? ?? ???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4? ?? ?? ?? ?? ?? ?? ?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5 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

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7 福建省石狮市华宝集团公司8 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 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11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2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3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4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5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16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17 四川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8 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19 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20 巩义市惠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1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2

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3 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 溧阳市维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5 莱阳方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6 徐州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27 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29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31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32 苏州工业园区赛康德万马化工有限公司33 莱阳祥和生化制品有限公司34 威海环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5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36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7 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38

2020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考研分数线

2020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考研分数线 2016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考研分数线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 要求(学术型学位类) 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省(市)。 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③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 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④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⑤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 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 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 要求(专业学位类) ⑥临床医学[1051]、⑦口腔医学[1052]、⑧中医[1057]专业: 根据相关规定,“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对外公布报考本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以及接受报

考其他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的成绩要求。教育 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供招生单 位参考,同时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 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 ⑨工程照顾领域:冶金工程[085205]动力工程[085206]水利工程[085214]地质工程[085217]矿业工程[085218]船舶与海洋工程[085223]安全工程[085224]兵器工程[085225]核能与核技术工程[085226]农业工程[085227]林业工程[085228]航空工程[085232]航 天工程[085233] ⑩同⑤ 备注: 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教育部公布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 试成绩基本要求: 今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 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复试录取工作全面展开。 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严格执行《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 工作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复试录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复 试考核,注重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的考查, 坚持择优录取。要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严明招生纪律,认真

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研究现状 在当前市场经济繁荣,学术研究相对冷落的局面中,鲁迅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在数量和质量上尚属可观。一批老的鲁迅研究专家坚守在阵地,更可喜的是一批青年学者进入鲁迅研究领域。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努力下,当前鲁迅研究的面有所扩大和深入,除了从传统的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外,更从文化学、心理学、艺术学、语言学等等角度进行研究,对鲁迅的创作心理、个性心理、人格意识、文化心态、生命意识、情爱观、复仇观、趣味观等等进行探讨,力求写出作为普通人的鲁迅的复杂心态,特别是对过去较少触及的鲁迅的痛苦、忧患、孤独感、荒原感等作出阐述,使鲁迅的形象更趋向逼真和丰满。 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方面,当前多的是细读和重释,更重视对鲁迅文本的发掘。 在鲁迅与同时代人的研究方面也有所进展,对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冯雪峰、郁达夫、周作人、胡适、林语堂等人的研究中,从另一个视角切入了鲁迅研究,从不同方面作了丰富和补充。近来除了研究鲁迅与一些著名人士的关系外,还扩大和深入到鲁迅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间的交往。 在鲁迅研究史料方面,也有新的发现。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逝世2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有两首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七绝,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鲁迅80诞辰而作(写于1961年)。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评价早已公之于世,但从未见到诗作。另一个重要史料的发现是: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的重见天日。它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鲁迅茅盾研究中的重要历史文献。 1996年7月1日新华社电讯宣布,在1936年4月17日出版的油印《斗争》(中共西北中央局机关报)第95期上,发现了鲁迅茅盾贺信的全文,贺信全文的发表,也纠正了以前流传中的谬误。 对鲁迅藏品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鲁迅遗留下的手稿、书稿、藏书、拓片、画像、木刻、印章、艺术品等等,都是宝贵的文物,对这些珍品进行整理、研究、出版,也是刻不容缓的事,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海外鲁迅研究有了明显变化,过去由于政治偏见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在逐渐化解。 当前鲁迅研究领域中有一些引起争议、形成新闻热点的问题。一位逝世已经60年之久的作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淡化,相反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也是鲁迅的魅力所在。

国家级科研所名单

国家级科研所名单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甘肃 上海机电工程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 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河北 华北油田井下工艺研究所河北 吉林省油田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吉林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技术服务公司工艺研究所黑龙江 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工艺研究所新疆 胜利油田设计规划研究院山东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四川 华北石油管理局橡胶制品暨防腐技术研究所河北 化学工业部乳胶工业研究所云南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科学技术研究所湖北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甘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塑料厂研究所江苏 中国轻工总会玻璃搪瓷研究所上海 四川维尼纶厂研究所四川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天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江苏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株洲石油储存研究所湖南 萍乡市焰花鞭炮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烟花爆竹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西化学工业部海洋涂料研究所山东 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二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研究所)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 民政部北京假肢科学研究所北京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吉林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学研究所广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西北高科技开发公司陕西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研究所北京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北京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北京 北京星航机电设备厂北京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科学技术研究所贵州 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 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北京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我国对南亚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并且对印度宗教、史诗研究方面投入了许多精力,出版了众多学术刊物,并定期编印学术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国际关系等领域,并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组建了相关研究机构,使南亚史成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一门重点学科。 南亚史研究的成果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与北京、上海、四川的相关机构被誉为中国“南亚研究四大基地”,其中云南省社科院因为与南亚交接的地理位置,自然研究成果要比其他地区多而独特。十多年来,这些学者们积极地与南亚的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迄今为止,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个,出版《中国·南亚书系》等著作30余本,在南亚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0余篇。 我国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除去古籍、期刊、地方志、地图等,剩余中文藏书218万册。我国

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研究书目主要有季羡林:《季羡林全集:印度历史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刘建等著;《印度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尚会鹏著:《印度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尼赫鲁著:《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社,1956,(印)R. C. 马宗达等合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林承节;《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著,王立新等译;《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涂厚善编著;《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2,D.D 高善必著王树英译;《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林承节著;《印度古代史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林承节著;《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林承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甘地《印度自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任鸣皋等编;《论甘地》上海社科出版社1987,林承节;《独立后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美)温蒂·朵呢吉·奥弗莱厄蒂;《印度梦幻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朱明忠尚会鹏;《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马克斯·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王树英;《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黄宝生译,《薄伽梵歌》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尚会鹏;《圣雄甘地宗

生物制品企业名单 精品

生物制品生产企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东北地区: 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 哈尔滨派斯菲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 长春博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成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 辽宁生物技术公司 辽宁纳可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沈阳惠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沈阳市康利制药厂 沈阳济世制药有限公司 沈阳安迪生物高科技公司 沈阳百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协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大连雅立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大连亚维药业有限公司 辽阳嘉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京津冀地区: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央企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下辖上市公司)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直属的中国同位素有限公司)北京北医药业联合有限公司 北京华尔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 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金伟凯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万特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倍爱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兴四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泰格科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顺达四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阿斯可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庄笛浩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生物试剂厂 北京创新生物检控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纬晓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君禾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考鲁迅研究重点笔记

自考鲁迅研究重点笔记(6) 简答题 1. 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 答:艺术格局的丰富多彩、简洁深厚,悲喜剧交融,白描传神。 2. 《野草》中哪些篇章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态度,他又是怎样揭示奴才性格的核心的? 答:主要有《复仇》、《求乞者》等。以讽刺的笔触,揭示其苟活的人生,对中庸哲学的否定。 3. 鲁迅的悲喜剧观有哪些特点? 答:鲁迅将“人生有价值”的观念引入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之中,使“悲剧”、“喜剧”与有“价值”意义的内涵相联系。鲁迅揭示了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情感,而喜剧则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4. 哲理与诗情是鲁迅杂文艺术的一大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答:两大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叙述与抒情相互渗透,第二类是以说理为主,理中见情,在哲理的诗化中做到情理交融。 5. 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 答: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6. 鲁迅的杂文创作有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之。 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要点:(1)逻辑性;(2)形象性;(3)讽刺性;(4)抒情性;(5)多样性;(6)常用曲笔。 7. 鲁迅的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 答:鲁迅企望通过翻译的作品来唤醒和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意识,体现出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思想。,所以他的比较文学实践《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介绍控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文艺作品的第一篇论文。 8. 鲁迅是怎样概括白描艺术手法的?其要点又是什么? 答:鲁迅尤其重视运用白描手法。鲁迅曾给白描下了一个精到的蜀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决》,《南腔北调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9. 鲁迅对悲剧的认识是什么内容?请简要说明鲁迅的悲剧观。 答:鲁迅的悲剧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先,鲁迅认为,悲剧反映的对象是实体性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其次,鲁迅指出悲剧是一个“毁灭”的过程,毁灭的对象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鲁迅对悲剧的论述,涉及面广,他从以上对悲剧内容的美学特征的理解出发,还在许多方面对悲剧创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10. 鲁迅在杂文《坟·写在〈坟〉后记》中提到,“中间物”概念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长春输送机械设备生产项目投资计划书

长春输送机械设备生产项目 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未来输送机的将向着大型化发展、扩大使用范围、物料自动分拣、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污染等方面发展。①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大型化包括大输送能力、大单机长度和大输送倾角等几个方面。水力输送装置的长度已达440公里以上。带式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已近15公里,并已出现由若干台组成联系甲乙两地的带式输送道。不少国家正在探索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输送物料的更完善的输送机结构。②扩大输送机的使用范围。发展能在高温、低温条件下、有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质的环境中工作的,以及能输送炽热、易爆、易结团、粘性的物料的输送机。③使输送机的构造满足物料搬运系统自动化控制对单机提出的要求。如邮局所用的自动分拣包裹的小车式输送机应能满足分拣动作的要求等。④降低能量消耗以节约能源,已成为输送技术领域内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将1吨物料输送1公里所消耗的能量作为输送机选型的重要指标之一。⑤减少各种输送机在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噪声和排放的废气。 该输送机械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9042.2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124.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42%;流动资金3918.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8%。 达产年营业收入3053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394.89万元,税金及附加308.45万元,利润总额6143.11万元,利税总额7298.89万元,税后

净利润4607.3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691.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26%,投资利税率38.33%,投资回报率24.20%,全部投资回收期5.63年,提供就业职位506个。 输送设备行业迎合市场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 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 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

二十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DOC)

二十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 周晓光刘道胜 安徽师大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七)二十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 周晓光刘道胜 明清两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有关明清史的研究,是史学界最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近百年来,特别是建国50多年以来,在明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内容涉及明清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地理、民族、宗教、中外关系、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因限于篇幅,兹将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概况,分述于下。 一、关于明史与清史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 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先后传12代,历太祖、建文帝、太宗(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泰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毅宗)16帝,共计276年。学术界将这一段历史大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4世纪60年代到15世纪30年代。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主义专制制度高度发展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和巩固明朝统治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废行中书省,改设十三布政司,分设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掌地方民政、刑法和军事;废中书省及丞相,设置直属皇帝的六部;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分掌司法、监察大权;分兵权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在民间实行里甲制、关津制等,严格户籍管理;制定《大明律》,从法律上保障封建统治秩序;亲自颁写《大诰》,并先后制造了“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南北榜案”以及文字狱,以打击功臣与豪强;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各地,以巩固朱氏的统治等。这些措施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达到了空前强化的程度。与此同时,朱元璋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如解放匠户、奴婢,迁徙农民,鼓励垦荒,实行屯田,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等。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在北平起兵,通过三年战争夺取了皇位。朱棣在位期间,成功地削除了明初的藩王势力,并通过设置内阁,任用宦官,设立东厂等,继续强化君主专制。他为了安定北方边陲,曾多次亲征,并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他还改变明初的闭关政策,多次派郑和等使臣出使海外诸国。经过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的努力,到了洪熙、宣德时,明朝的统治呈现出稳定和繁荣的局面,史称“仁宣之治”。

生物制品基本概念

生物制品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生物制品 英文名称: biological product 定义: 一类用于疾病诊断或防治的制剂。即应用自然的或借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获得各种微生物、细胞、动物和人源组织、液体等生物材料而制备。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目录 什么是生物制品 起源与发展 分类 什么是生物制品 起源与发展 分类 什么是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biological products 应用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寄生虫和动物的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制剂,通称为生物制品。 种类有疫苗、菌苗、类毒素、免疫血清、人血液制品、诊断用品、噬菌体、生物技术制品等。 起源与发展

在10世纪时,中国发明了种痘术,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这是人工自动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创始。<.斯.诺.美.A11-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种痘不仅减轻了病情,还减少了死亡。17世纪时,俄国人来中国学习种痘,随后传到土耳其、英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又传入美洲、非洲。1796年英国人E.詹纳发明接种牛痘苗方法预防天花,他用弱毒病毒(牛痘)给人接种,预防强毒病毒(天花)感染,使人不得天花。 此法安全有效,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牛痘苗可算作第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品。微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制作。19世纪中期,“免疫”概念已基本形成。1885年法国人L.巴斯德发明狂犬病疫苗,用人工方法减弱病毒的致病毒力,做成疫苗,被狂犬咬伤的人及时注射疫苗后,可避免发生狂犬病。巴斯德用同样方法制成鸡霍乱活疫苗、炭疽活疫苗,将过去以毒攻毒的办法改为以弱制强。D.E.沙门、H.O.史密斯等人研究加热灭活疫苗,先后研制成功伤寒、霍乱等灭活疫苗。19世纪末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和德国人贝林,E.(A.)用化学法处理白喉和破伤风毒素,使其在处理后失去了致病力,接种动物后的血清中和相应的毒素,这种血清称为抗毒素,这种脱毒的毒素称为类毒素。R.科赫制成结核菌素,用来检查人体是否有结核菌感染。抗原—抗体反应概念的出现,有助于临床诊断。这些为微生物和免疫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继续发展出各种生物制品,在预防疾病方面越发显得重要,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 中国的生物制品 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始于20世纪初。1919年成立了中央防疫处,这是中国第一所生物制品研究所,规模很小,只有牛痘苗和狂犬病疫苗,几种死菌疫苗、类毒素和血清都是粗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长春和兰州成立了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了中央(现为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它执行国家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监督,发放菌毒种和标准品。后来,在昆明设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产研究脊髓灰质炎疫苗。生物制品现已有庞大的生产研究队伍,成为免疫学应用研究和计划免疫科学技术指导中心。汤飞凡1957年发现沙眼病原体,他对中国生物制品事业有很大贡献。 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方面,接种预防生物制品效果显著,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收益最佳,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是世界性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1966年发表宣言,提出10年内全球消灭天花,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被消灭。1978年 WHO 又作出扩大免疫规划(EPI),目的是对全球儿童实施免疫。EPI是用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即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麻疹活疫苗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有计划地从儿童开始,使世界儿童都得到免疫。1981年,中国响应WHO的号召,实行计划免疫,按要求用国产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1988年以省为单位达到了85%的疫苗接种覆盖率。1990年以县为单位,儿童达到85%的接种覆盖率。诊断制剂品种的增多和方法的改进,促进了试验诊断水平的提高;现已应用到血清流行病学以及疾病的监测。中国生产血液制剂已有30多年的历史,品种在逐年增加。 现代生物制品

鲁迅研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为人生” 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长春关于成立杀菌剂生产公司可行性报告

长春关于成立杀菌剂生产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通常称凡是能够杀死或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而 又不至于造成植物严重损伤的化学物质为杀菌剂。植物病害品种繁多且容 易被忽视,有数据显示全球仅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就多达一万多种,由 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作物年度总损失的10%-30%。从作用方式来看,杀菌剂通常分为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 病原体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达到保护植物 免受细菌危害的目的;内吸性杀菌剂施用于作物的某一部位后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 xxx集团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公司(以 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920.0万元,占 公司股份63%;B公司出资540.0万元,占公司股份37%。 xxx集团以杀菌剂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集团计划总投资8253.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56.10 万元,占总投资的73.38%;流动资金2197.10万元,占总投资的 26.62%。

根据规划,xxx集团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114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804.76万元,税金及附加158.17万元,利润总额 4338.24万元,利税总额5094.79万元,税后净利润3253.68万元,纳税总额1841.11万元,投资利润率52.56%,投资利税率61.73%,投资 回报率39.42%,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提供就业职位440个。 杀菌剂是一类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农药。近年来,我国杀菌剂 市场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导致作物病害的病菌容易获得抗性而使得对 杀菌剂新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对杀菌剂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水果、豆类、油菜、观赏植物和青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年 增长率为3%-10%,大棚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杀菌剂 的市场需求。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19年,在北平天坛成立了中央防疫处--即今天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我国自七十年代未开始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被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我国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单抗和新型诊断试剂在仿制的基础上向创新发展,已能生产目前国际上市的大多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系国际首创,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bFGF已申请专利,首创的免疫PCR胃癌诊断试剂已获得新药证书,有望开发出一系列的高灵敏度癌症诊断试剂。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取得明显进展,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对乙肝的预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双价痢疾疫苗、霍乱疫苗获准试生产,血吸虫疫苗。出血热疫苗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基因治疗取得突破,研制成功具有高效导入功能的靶向性非病毒型载体系统,动物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在体内将基因高效导入肿瘤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缝线等3种基因治疗方案已基本完成临床前试验。

获得了一批转基因动物,已获得生长激素转基因猪的第2、3、4代。获得手乳腺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羊等。 通过研究出现一批创新性成果,克隆了大量人、动物、植物的新基因,创造了具有多种用途的新型表达载体等。 据统计,我国现有456个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其中医药领域的有165个,占36%,专业人员约6800人,已有近二十种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获准进入市场,数十种医药生物技术产品正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研究。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呈现出巨大活力。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各类生物基因组研究工作的展开,新基因不断被发现,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生物技术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并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二个热点领域。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将会对世界技术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 1、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是10年前的50倍

现代文学研究综述(1)

作为传统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开局之年虽然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巨变,却在持续地稳步前进。寻觅过去一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印迹,我们从其持续性的步履中,还是见到了与过往可比较的新的生长点。梳理一年来集中的或散见的研究成果,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最深: 一 因纪念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诞生120周年和逝世65周年,鲁迅研究也成为200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一年中,在北京、江苏、浙江绍兴、广东、新疆等地,陆续举行了大型的鲁迅学术研讨会和鲁迅纪念会;国内许多出版社出版了鲁迅作品或各类鲁迅研究著作;多家杂志、报纸辟专栏、专号发表了鲁迅研究论文。这一系列活动,较为集中地推出了一大批鲁迅研究的成果。上世纪末有关鲁迅研究的论争,在这一年中是引人注目的话题。陈漱渝的《由〈收获〉风波引发的思考——谈谈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1)和《挑战经典——新时期关于鲁迅的几次论争》(2)两篇长文,对上世纪末乃至整个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的几次重大论争的来龙去脉,做了清晰的勾勒,并直率地表示了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葛涛、谷红梅编的《聚焦“鲁迅事件”》(3)和高旭东编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4),以及陈漱渝编的《鲁迅风波》(5)三部论争文集,较为详细地整理搜集了有关近年来鲁迅研究论争的40余篇文章,客观地反映了论争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如高旭东将选编文章分为:作家挑战、学人挑战、挑战者的回应——七嘴八舌话鲁迅、鲁迅与鲁学的未来等10个方面。既呈示了史料,又有理性的归纳。总结世纪之交鲁迅研究的种种论争,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儒学、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解构主义者眼中的鲁迅,这对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不无鸟瞰的意义”(6),另一方面“这标志着‘鲁迅研究’真正从‘政治问题’变成了‘学术问题’”;“从此,鲁迅研究将进入一个自由争鸣的新阶段”(7)。葛涛选编的《网络鲁迅》(8),是第一本有关网上评论鲁迅的书,该书向人们呈现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鲁迅、一个7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或80年代出生的‘飘族’视阈的另类鲁迅,同时也是一个多彩而又变形了的鲁迅”(9)。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估,是鲁迅研究在当代意识观照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关于鲁迅与现代思想史、文学史进程的关系的重新反思,有一个调整视角的问题。王乾坤认为,“‘回到鲁迅’(或‘走近鲁迅’)的口号在学术上需要推敲,在人学价值上则不能令人放心”,因为“鲁迅非常清楚,现实中的人是一个‘中间物’,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范本”。所以,“回到自己,独特的生命领会与生命创造,是‘解释鲁迅’或者‘继承鲁迅’的定义与存在方式”(10)。他的《怀疑:科学之问与人生之问》(11)一文,对胡适与鲁迅“怀疑”精神品质的比较,就是试图立足鲁迅的经验世界,去发现“一个充满张力的互补结构的启蒙时代特征”。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12)、《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13),薛毅的《论鲁迅的文化论战》(14)和温儒敏的《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15),及房向东的《鲁迅:最受诬蔑的人——鲁迅去世后,非议鲁迅现象面面观》(16)等文章,也都力求从鲁迅自身、鲁迅走过的路中,去理解体验鲁迅对于新文化新文学的艰难守护,重新阐释鲁迅对于相关人与事批判的必要性和深刻性。对此,许多学者撰文呼应,认为应回到鲁迅的话语现场,“必须有平视或俯视的眼光和心态,努力回到历史的原点”,注意“鲁迅的过去时与现代时”(17),从而充分感受鲁迅精神与人格“穿越时间隧道的光芒”(18)。我们今天研究鲁迅“不应该将鲁迅混同于一般精神现象主体,而必须将鲁迅定位为中国现代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19)。把鲁迅研究纳入整体的文化关系中来考察,势必更加注重鲁迅的精神世界及其精神价值。王富仁的《鲁迅与中国文化》(20)的系列论文,以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储备,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中国文化历史自身的内容,及鲁迅思想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作者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对中国文化与鲁迅思想联系的分析,是细致而又给人以启发的。哈迎飞的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