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新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概念、发展背景、建筑设计、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的同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一、绿色建筑概念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建材环保上的绿色路线,提高建筑的绿化率或者减少建材的消耗;另一种是运用绿色技术,通过国际先进节能技术的整合运用,使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少消耗能源。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资源的高利用率,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绿色环保。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进已经国际化了的LEED标准,并将它根据中国的特征本土化是最好的途径。通过本土化的修编和执行,将更多引入绿色建筑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家参与并得到认知。进一步引进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民心,才能又好、又快地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建立成效。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三、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施工管理

(1)绿色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姓名赵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学号201502010658 学习中心云南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年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报告之一(观念篇) 王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系 黄献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黄俊鹏北京启迪德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已投稿,暂不提供转载版权声明]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绿色建筑的内涵,而后结合专家调研的结论分析了影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各个群体对绿色建筑认知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绿色建筑在观念层面上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字:绿色建筑现状与趋势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评估全生命周期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 s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first, then in conbination with the result of experts survey, analyzes the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green building developement in China, the commonality & varying to green building’s concept of different groups. Finna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China green building movemen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life cycle 包括绿色建筑运动在内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运动首先代表着的是一种观念的革新,如何理解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不仅影响人们对于这一命题的态度,更直接关系到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建立什么制度、应用并发展怎样的技术,并最终影响整个运动的发展进程。调查并了解当前业内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是试图通过专家的视角,从更高的层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对绿色建筑概念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为建立对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判断奠定基础。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以及其它相似概念)的定义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早期更侧重于建筑的环保性与节能性,到逐步认识舒适与健康的价值,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包含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考量的综合概念。 通过我们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工程实践,以及本次调研过程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对绿色建筑的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在考察绿色建筑的内涵时,还需要兼顾到以下几个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 成人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8 函授站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 年 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级1105106 姓名李雪 2011年12 月30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可持续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更深层面的体现形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的时候,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与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应继续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 Abstrct: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apparent and tensions of glob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sig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ed at deeper levels. Wh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and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as papers of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econd describes h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research status,through comparis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ion green building of evaluation system,discussion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broa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fferences and common of Department,this Foundation Shang pointed out that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xists insufficient,should continues to perfect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China green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也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在施工中的控制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建筑施工技术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11月 15 日

目录 3.3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

摘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程施工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控制是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施工中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一,钢筋移位等。加上模板尺寸偏差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无法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直接关系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下面就笔者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工作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施工

1 前言 1.1 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钢铁工业起步较早,而真正应用于时间并不长,混凝土在中的应用更是近100年左右时间的事。自从人类找到水泥这种新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50年,由于普通及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得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几百米跨度的桥梁建造也由过去的不可实现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劳。 那么,钢筋与混凝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材料的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的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就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作为钢筋保护层的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现在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足与改进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足与改进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在绿色理念上,把绿色评价仅仅等同于对建筑自身系统的考察,缺乏从更大的社会系统层面上进行评价;二是在评价对象上,基本等同于环境方面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因子和经济因子方面的考量;三是在评价主体上,注重专业机构的定量评定,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 者的评价。 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不足及其在房地产业的应用误区分析 从绿色建筑的定义表述来看,它强调了“以人为本”,追求“人一建筑一自 然” 三者的和谐统一,指出了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居住人或者使用人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但就目前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看,至 少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更多对建筑物的自身系统方面进行了绿色节能效率的考察,忽视了从更大的社会系统层面上对建筑物的整体效率进行评价。在一栋建筑绿色得分甚高的情况下,只能说符合指标的绿色建筑仅仅拥有了绿色的物品属性,但是这栋建筑假如长期空置,其绿色并未对社会造成贡献,反而占据了资源,因此,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无人居住和使用的建筑其绿色得分为零。 第二,更多的注重了对建筑环境因子方面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因子和经济因子方面的考量。从当前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看,各个评价标准的权重基本都倾向与对环境效益的评估,注重了绿色建筑“健康”的一面,但是对绿色建筑的“适用性”(社会效益评定)和“高效性”(经济效益评定)考虑不足。 第三,更多的注重了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对建筑设计与建设阶段绿色与否方面的定量评定,忽视了使用人在房屋居住和使用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尽管绿色建筑的定义涵盖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但是从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来看,更多的是着重于对建筑设计阶段的调节和建筑建设阶段的控制,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设计阶段的某些理想值和实际使用中常常有一定差距。正如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NABERS的完成者威尔夫妇特别强调的——“对建筑实践 的研究永远超过对其的估计”。

8、绿色建筑应用及工程实践

绿色建筑应用及工程实践 考核结果 得分100.0。 一、单选 1.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过去 3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 用水( )亿m3 A:19 B:18 C:16 D:17 【本题 10 分】 2.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有( )类指标 A:10 B:8 C:9 D:7 【本题 10 分】 3. 绿色建筑分为( )个等级 A:4 B:2 C:3 D:1 【本题 10 分】 4.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 积的( )% A:2 B:3 C:4 D:1 【本题 10 分】 二、多选 1. 属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指标的是( )

A:节地与室外环境 B: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C:室内环境质量 D:节能与能源利用 【本题 10 分】 2. 绿色建筑设计宗旨包括( ) A:主动式优化 B:因地制宜选择绿色建筑技术 C:技术集成优于单个技术 D:被动式优先 【本题 10 分】 3. 关于复合保温外墙描述正确的是( ) A:按照保温材料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保温、 外保温和夹心保温外墙B:常用于居住建筑剪力墙、和公共建筑外墙 C: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管理 D:外墙外保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温做法 【本题 10 分】 三、判断 1. 自保温外墙指不需做外保温,墙体本身传热系数可以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的外墙( ) 正确 错误 【本题 10 分】 2.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 正确 错误 【本题 10 分】 3. 室内天然采光模拟报告中地下空间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比例应达到5%( )

正确 错误【本题 10 分】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人民越来越重视建筑过程中的能源节约问题。因此我国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理念就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在践行绿色建筑的理念,将我国的建筑行业带到更加成熟的位置。文章主要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标签:绿色建筑;措施;设计理念;内涵 1 简要叙述我国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时间内,每一个环节最大程度上的实施节约水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建筑土地以及节约建筑材料,已达到在建筑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对于污染的控制。通过绿色建筑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的,实用性更强的居住空间,让建筑工程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类建筑称之为绿色建筑。 2 简要叙述我国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的主要内涵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的主要内涵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建筑过程中以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负担。在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对建筑能源以及建筑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实现其最大的作用。第二个部分是绿色建筑能够为居住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空间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第三个部分是绿色建筑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实现建筑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简要叙述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 关于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的论述以及分析,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能源。第二个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资源。第三个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回归自然。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3.1 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3.2 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资源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表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 (草稿) 工作室名称: 项目名称: 1/6 2/6 2

3 3/6 资源

4/6 4

5/6

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 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 板面积的8%,在其它地区不小于5%。建筑 4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 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 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建筑 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 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定。建筑 5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 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 直接进入室内。 建筑 6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建筑 合 计 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6/6 项目序 号 控制项专业序 号 一般项专业序 号 优选项专业是 V 否X 是 V 否X 是 V 否X 运营管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水、节材与绿化管理 制度。 建筑 业主 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 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 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 业主 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 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 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 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 业主 2 住宅水、电、燃气,采 暖与(或)空调分户、 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 业主 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 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 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 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 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 电气 业主 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 境的损害。 业主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建筑 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建筑 6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及其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尤其在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的体积由几百立方米已经发展到了几万立方米。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建筑的箱基、笩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这些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由于其体积大,表面积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如何选择施工工艺,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裂缝技术措施 目录 一、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3)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3)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3) 二、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4) 1、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4) 2、大体积混凝泥土配合比设计考虑原则 (5) 3、设计步骤 (6) 4、施工准备 (6) 5、施工工艺 (6) 6、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8) 7、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8) 三、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8) 1、内外温差 (9) 2、收缩作用 (9) 四、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 (9)

1、水泥水化热 (9) 2、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9) 3、混凝土结构的约束 (9)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10) 五、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10) 六、小结 (11) 一、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我国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美国混凝土协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规定为:“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从上述两国的定义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不是由其绝对截面尺寸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会产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来定性的,但水化热的大小又与截面尺寸有关。我国有的规定认为,当基础边长大于20m,厚度大于1m,体积大于400m3时,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认为当基础尺寸大到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温差,合理解决混凝土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力图控制裂缝开展到最小程度。这种混凝土才称得上大体积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大区段为单位进行浇筑施工,每个施工区段的体积比较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冷却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容易出现裂缝,怎样防止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在基础工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如使用水化热比较小的水泥,参加适量的粉煤灰,使用单位水泥用量少的配合比,控制一次浇筑的高度和浇筑的速度以及人工冷却控制温度等。 在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从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物理性能,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认识混凝土材料一系列的特点,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 在结构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施工技术上,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在施工组织上,编制确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制定合理周密的技术措施,采取全过程的温度检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绿色建筑的目标及实践原则

绿色建筑的目标及实践原则 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意志,具有明确的目标、目的/价值标准和实施原则。 一、绿色建筑的目标:通过人类的建设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安全、健康、和谐共生,满足人类追求适宜生存居所的需求、愿望。 二、绿色建筑的目的 首先是要解决人类拥有发展所必备的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稳定、均衡地为发展提供保障的问题;其二是控制和约束人类行为消耗自然资源的规模、水平与效率;其三是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丰富度,使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在建筑中得以表达、达到借鉴、继承与发展统合,实现人类生存观的修正、优化与进步;其四是依赖人类社会行为和生活的核心载体之一——建筑与景观,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诉求,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降低资源消耗,达到和谐、宜居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发现新资源、再生资源、循环资源以及可替代资源,缓解并最终解决制约和威胁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三、绿色建筑的价值标准 在明晰目标的前提下,价值标准便成为固化和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创造了人,人依赖自然并向自然索取生存所必要的资源供给与环境条件,同时用自己的行为结果不断地扰动破坏甚至毁灭自然的规律结构与系统。自然的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存在,自然是可以从一种创造专化为另一种创造,继而毁灭她现在的创造结果。因此,价值标准的形成始终不是来自于人对人的强制和胁迫,而是来自于人类对生存要求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科学认知、认同和认真的思辨。共同意志、社会意志是建构社会行政意志与法律意志的前提和基础。绿色建筑遵循以上的价值标准。 四、绿色建筑的原则 A.和谐原则B.适地原则C.节约原则D.高效原则E.经济原则F经济原则G.人文原则 五、实践绿色建筑的方式、方法 基于绿色建筑的主张及其目标和价值标准,实践绿色建筑的方式、方法是遵循科学发展观,通过具体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落实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技术的实践。绿色建筑应用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具有功能性、地域性、社会性和特质性,须符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要求。 六、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策略设计 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策略设计有以下几个宏观原则: 1.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也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的能源 2.在建筑中利用再生能源,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 4.注重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一、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况 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但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及其后代子孙的生存产生。其中,当下高度发展的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人们日益觉醒的环保意识也在对其提出绿色、环保的要求。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理念,于是众多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之产生。而其中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得到了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近几年,我国也掀起了一股LEED认证热潮。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即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于1998年制定并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它是综合考虑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最权威的认证体系。 二、LEED的评价主体极其成员构成 2.1 评价主体――USGBC USGB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全称为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不是政府机构,也非营利机构,使全美唯一一

个在环保建筑方面代表整个建筑行业的全国性非营利性(NPO)机构,于1993年4月建立。从建立之初它就致力于整合建筑业各机构,转变建筑行业的习惯,推进建筑设计、建造、运营方式的变革,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付诸于行动,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目标就是增强建筑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建筑更健康、更繁荣,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被诸多国家广泛应用,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高性能绿色建筑可持续设计、建造和运营的评估标准”。 2.2 USGBC的成员构成 USGBC的成员来自于建筑行业和相关行业的领袖企业,包括地方和国家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如SOM),建筑产品制造商(如Johnson Controls),环境团体(如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Global Green和落基山脉研究所),建筑行业组织(如施工规范研究院、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开发商(如Turner建筑公司),零售和建筑业主(如Gap和Starbucks),金融领袖(如美洲商业银行)以及众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 作为一个有效运转的联合体,USGBC的会员制度的公正性性在于其开放和均衡,即各类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委员会成为会员,而且来自不同类型企业的会员数量比例也相对均衡,这就保证了整个委员会的运作及其制定的评估体系和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3-01-07 作者:赵青扬来源:万达规划院文旅分院建筑二所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目前最流行的就是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绿三星”。谁才是真正适用中国的呢? 图1:LEED Certification 一、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 1. LEED概述 图2:LEED标识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是绿色建筑评级体系,涵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空气品质等人类发展和环境健康五个关键领域和创新理念。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标准,涉及到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能源经理、设备管理、开发商、产品供应商、体系集成商等关键行业。 宗旨: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

目的: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 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 2. LEED认证简介 LEED是国际公认的第三方绿色建筑评级体系,融入绿色建筑或生态社区的设计元素和倡导可持续战略,旨在提高建筑性能,减少施工浪费,并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建筑、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创建,是全球绿色建筑定义之一,是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基准。LEED绿色建筑体系自1998年发布以来,已发展到美国50个州和30多个国家超过48,628个项目(2012年8月12号截止,不包括LEEDH)。 3. LEED认证授权审核机构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美国USGBC作为非赢利第三方机构所有的认证审核业务由全球知名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完成。 4. LEED的作用 LEED针对的是愿意领先于市场、相对较早地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项目群体。LEED认证作为一个权威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结果,对于提高这些绿色建筑在当地市场的声誉,以及取得优质的物业估值非常有帮助。尽管那些极端热衷绿色建筑应用创新的先行者并非LEED评估标准的目标群体,但是在LEED当中仍然提供了一个机制来鼓励使用创新的绿色建筑技术。这些创新的技术为LEED未来鼓励采用的措施提供了参考。随着LEED不断地把绿色建筑应用推入主流建筑市场,要取得LEED认证的建筑物的性能水平要求也将相应提升,以满足LEED所针对的市场群体——绿色建筑技术的早期应用者。 LEED评估体系除了宣传绿色建筑各种潜在好处,更重要的是告诉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将更加物有所值,更能获得相对于其他产品更高的投资回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得以提升,从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这样就构成了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市场转型。 图3:2010年LEED认证奖牌

(完整版)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摘要...............................I 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6) 3.1 设计方面 (6)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6)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9)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1)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2) 第4章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1.表面处理法 (13) 4.1.2填充法 (13) 4.1.3灌浆法 (13) 4.1.4.结构补强法 (13) 4.1.5混凝土置换法 (13) 4.1.6电化学防护法 (14) 4.1.7仿生自愈合法 (14)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近10多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国所实施的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值得借鉴。 一、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 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己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到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 BREEAM’98是为建筑所有者,设计者和使用者设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从建筑设计开始阶段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其评价方法概括如下:首先,BREEAM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评估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中:处于设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设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使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服务设施进行捡查的建筑,对建筑性能进行评价并计算环境性能指数,无需计算BREEAM等级。 其次,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或是设计与建造,或是管理与运行这3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最后,合计建筑性能方面的得分点,得出建筑性能分(BPS),合计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两大项各自的总分,根据建筑项目用处时间段的不同,计算BPS+设计与建造分或BPS+管理与运行分,得出BREEAM等级的总分;另外由BPS值根据换算表换算出建筑的环境性能指数[EPI],最终,建筑的环境性能以直观的量化分数给出,根据分值BRE规定了有关BREEAM评价结果的4个等级:合格,良好,优良,优异。同时规定了每个等级下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的最低限分值。 自1990年首次实施以来,BREEAM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可操作饺大大提高。基本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至2000年已经评估了超过500个建筑项目。它成为各国类似研究领域的成果典范,受其影响启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出版了各自的BREEAM系统,香港特区政府也颁布了类似的HK-BEAM评价系统。 二、绿色建筑桃战2000(GBC 2000)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atural Resourc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