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

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

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
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

130410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01

2013年春,黄剑、林杰、李辛去渭南请教孙老师,跟诊三天。每天晚上,孙老师挑选当日医案为大家详细分析。今征得孙老师同意,与大家分享,愿有心人得之。在此,感谢黄剑接引之力,感谢孙老师大慈大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病例一

孙曼之:病人的主诉是这样,太阳穴发木两个月,青光眼减压手术以后眼睛发胀两个月,手心潮红,汗出发热,术后眼中发木,左眼发胀,眼睛易流热泪。经过几次治疗以后,视力好转,眼睛发木基本消失,视力模糊不清减轻。但是到上一诊,3月28日,他说是视力清晰,眼左上角有麻木的感觉,还是手心潮红,用了这个方以后,到今天他来的时候,又感觉到模糊了,虽然远近都可以看清,原来看不清,但还有云雾的感觉,有点模糊。

最后去掉了生地,加了枸杞,应该快好了。

这个案子的关键点在于风药的应用。当然眼科的药就是用风药,这个本来是对的嘛,这一般人都知道。但是,我们用羌独防(羌活、独活、防风)这一组,这有它的特殊意义。你从这个案子就可以看出来,第一次就见效,对吧?每一次都见效。然后呢,最后一次不见效。

最后一次不见效的原因,我和孟飞推敲了半天,原因是加了生地。生地药静,影响了风药的效果了。所以最后呢,我就说,既然是如此,他也快好了,应该把那个阳气升上去。火清了,火清了这都有石膏嘛,重坠嘛,不害怕伤一点阳气。而且到后期了,应该把气、血都升一下。所以就选了个枸杞,枸杞是升性,它和别的不一样,它是升的,所以它是眼科的药,就这个原因。那它是因为是红色的,红色、甘味就升,关键就在于味上。所以眼科,眼模糊的话,嚼几粒枸杞子,很快就有效果,一两天内就会有效果。

所以就把这个生地去掉。从这个案子里面就可以看出来,那个风药和这个确实是相反的。就加了个这生地10克,就把它掩盖了,马上效果就慢了。

李辛:流通性就差了。

孙曼之:对,就这么个问题。羌独防,它的用法是,防风不是去上中下风吗?李东垣有一个去上中下风的那个方,它就是以防风打头的。羌活是祛湿,独活是祛风的。这是相反的,这个理解是对的,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因为羌活是从上往下,独活是从下往上。从下往上当然是祛风的,从上往下当然是祛湿的。古人名家分析的对。有的人他没动脑子,就简单的说这个祛湿、这个祛风,刚好说了个反。因为一个是升的,一个是降的,从口味上也能尝出来,一个辛烈、辛温,一个就带点甘味、苦甘。

李辛:我有个问题,那这个病人他是属于比较结实的,比如说是属于结实这个体型的,还是清瘦这个体型的?

孙曼之:属于大西北的典型体型。黑色。虽然是吃素,但是健硕、比较健硕。

李辛:肌肉腠理比较结实,因为他明显是里边有瘀热在里边,所以吃风药透出来。

孙曼之:怎么知道瘀热呢?手心潮红是个很重要的条件。你不管脉评得怎么样,不管你分析怎么样,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毕竟是脾胃。

李辛:枸杞子会不会增加他的粘性?他本身就比较滞瘀。

孙曼之:是这样考虑。枸杞子对于那个风药的运用,它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生地就会有,对吧?再一个是,枸杞子它的升阳,它的这个性能是和它的红色,和味甘有关系。这个(枸杞子的升阳作用)就和这个(滋腻)没有很大的关系(枸杞子升阳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身药物的流动性,也就消减了滋腻的特征)。可是呢,它为什么会应验啊?因为有石膏,有黄芩,有龙胆草。我们算了一下,有三样甘凉和苦寒的药。所以放一样枸杞不会有事,是这样算,如果没有这三样的话,那你可能也有问题。他本来就是阳热体质嘛,应该说他是湿热体质

林杰:他舌苔厚腻。

孙曼之:嗯,再一个我也问了,他平素汗少,汗少的人是相对的血虚,那就有内热,汗少肯定有内热,而汗少的人往往是血虚。所以他虽然体质挺好,劳动人民嘛,但是他毕竟还是血虚。所以我们用药,应该别过头,那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到这个程度呢,为什么要加枸杞,就这个考虑,对他体质的考虑。

病例二

这个人和那位相似,但用药有一点不一样,他就是因为大便干燥难解,前一个方子石膏用得轻,现在要用50克,不过主要的很相似。再一个,这个人还有个问题是他的肝火旺,强光下都加重,畏风也畏光,所以加了木通和栀子。木通和栀子,它是张景岳的“抽薪饮”的主药。古方的应用,我是学叶天士的方法,抓住它的精髓。它可能是六样药、七样药,但是最关键的就是这两样药。所以一说有心火、有肝火,我就老加这两样。就是这个用法,这也是叶氏的用法,来源就是张景岳的“抽薪饮”。

林杰:老师,你刚才那个里面呢,石膏50克是一起煎呢,还是先煎,还是冲服?

孙曼之:嗯,就一起煎。因为我们这儿的石膏它都打成碎末。山西和陕西是石膏的产地。他们这个石膏一般都没那块头,而且都很细,做得很细。所以我煎呢,大不了给他嘱咐一下,沉淀以后就行了,它容易煎出来的。

林杰:像您这边胡黄连,两克分冲是粉末吗?

孙曼之:冲粉末。

李辛:这个玉片是?

孙曼之:玉片就是槟榔片。我们这儿习惯成写成玉片。

病例三

这个人应该是个56岁,病例上没写,应该是偏瘦、偏黑,这是直肠癌嘛。

这个药的思路是这样的。

长期的嗜酒,有湿热,手心潮红,造成了大肠的湿热。大肠湿热的熏蒸,又造成了癌症,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说的热浮长,热的性质它就是浮长。所以,得癌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热。包括吃得热、穿得厚,都会得癌症。在我们这个地区,这个特征是特别明显。因为这里的气温比较低,而且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生活条件差一点,很容易辨别出来。

你一问,你看他到现在的天气,还穿那么厚,光知道保暖。这边人最容易得肺癌,我现在手头有几个肺癌都是这样的。每一次见他都要说服一遍,但是他们不太相信,他们都是祖祖辈辈特别信奉保暖的人。因为西北冷,很多人特别重视这一点,就造成这个问题。癌症往往是和热有关系。湿热或者阴虚的热。

这个病,怎么断它呢,因为嗜酒嘛,酒不光是热,也是湿嘛。对吧?再一个手心潮红,是一个最重要的要点。因为湿和热搅到一块以后,在脉象上没有特殊的表现,湿热病脉象一般都是软、弱,没有很大的起伏,这是湿热病的特点,湿性粘滞的特点。在脉象上是这样,没有特异性。

所以,这个诊断病史是很重要,这个手心很重要。他手心潮红,和那个人一样手心潮红,一问,他果然是喝酒喝多了,喝了一辈子。他很自豪:“我这一辈子每天都要喝多少……”,他就这个得的病。

湿热病的表现呢,就是大便次数多,不利。我们经常见有的人,你问他大便,他都不利,他要蹲半会,你看他拿着书,拿着报纸去大便的人,他都是湿热。他一般来说,十个有九个半他都是湿热的,这是普通的规律。这个湿热的诊断就是这样子建立起来的。虽然你从他外表上看,也没有什么特殊,但是经常喝酒就决定了。

再一个,这一点和西医是相通的。西医说是肝症,那中医就是手心潮红、湿热。不过你没严重到那个程度,可能仪器看不出来,化验的指数没达到,但不等于他就没这病,他是朝那个方向发展了。至于这个治法,是“叶氏茯苓饮”。

“叶氏茯苓饮”一共有六味药,这里面去掉了杏仁。因为他胃不疼,他饭量也很好,所以就去掉了杏仁。杏仁是降胃气,从肺上降。然后加了一个,把那个黄连改成胡黄连,性质相似,加了一个槟榔和蚕砂。

蚕沙是《温病条辨》里面祛湿热的很重要的药、基本的药。因为它是大便,既然是大便,就可以把人的大便也带出来,同气相求往下降,污浊秽浊往下走。至于槟榔,它不是大便厚重不利吗?应该用槟榔,应该用大腹皮,这是常见的药方。

林杰:老师,如果这个大便黏腻呢?会黏在那个马桶上,不容易冲走呢,也是湿热?

孙曼之:对,那是湿热。在城市里头就好问。他有时候说,诶,我大便有,也不需要看报纸。那你就再问,你那好冲不?他说就那一点麻烦,冲一下还冲不下来,还得冲两下。这个就是湿热。不过,他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就是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嘛,湿热就越来越多了,对吧?

然后我再说一下,就是这个药,这个都不用说了,“叶氏茯苓饮”就是半夏、陈皮,这是“二陈汤”,然后用枳壳,大便厚重就用枳壳。这个就是传统的用法,传统的加减法。茯苓是降胃气的,所以叫“茯苓饮”。

胡连呢,它和川连有什么不一样?川连是苦能坚阴,喝了以后一般来说大便都能成形。即使是肠胃不热,它都能成形,事实证明这一点。诶,你看那个西药,他们做的那个片剂,有的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他就不应该是热证,可是呢老百姓还喝它,一喝大便成形,效果挺好的,就是因为黄连有坚阴的效果。不光是泻热,而且还能坚阴。厚肠胃是因为它能降胃气,因为胃气是以降为健,以升就弱了,以降为健。坚阴,所以大便能成形,适合于大便稀一点的人。

它为什么会有这个性质?因为它生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传统的说法都是五千米以上。现在黄连不是种植得也多了,它是三千米以上(海拔),越高,黄连的品质越好,效果越好。到那个海拔的话,那就是水都结成冰了。所以,它就吸收了这种气儿,冰气儿,水结成冰的这种气质、性质。所以它就带有一种坚阴的性质。

胡黄连呢,也是生长在四川,它叫胡黄连呢,就是最初从外国发现的。回头一看,咱们中国还有,呵呵,其实四川还多。它生长在两千米以下(海拔),比较潮湿的地上,它能在潮湿的土地上生长,它就具有燥湿的能力,能抗拒那个环境,而且,它有泻湿的能力,就是说它喝了以后,它能把湿泻下来。

我过去曾经注意过,因为我看医案多,我看到过去的医案上,不是治疳证吗,小儿疳证,就是吃着了,湿热,所谓的疳证就是食积。食积也就是一种湿热。他喝了以后,我注意到过去的医案,他一喝就拉,一拉就好了。

我一看这事,还曾经专门翻书找,胡黄连能不能泻。找不出来,没有这种说法,可是我看过去那个好多老中医的医案和古人的医案,他们都是把这打成面,一冲服,他就拉了。所以我就想它很可能有拉的性质。后来呢,我又因为治湿热的困难,用蚕砂呀、玉片呀、大腹皮呀、枳壳啊,效果并不满意。所以我就一直觉得没有一个好的、很理想的药,能让它把大便爽一点的药,让湿气能够更快地排泄。

后来呢,我就想到了古人治食积用胡黄连。我过去治食积也用胡黄连,它好像一喝就拉,但是拉得不很厉害,我觉得湿气往下走了。然后我就查了一下资料,说是胡黄连生长于四川,生长于两千米以下(海拔),这是和黄连的不同。就在这儿,哎呀,我一想,对,它是低域,能够有排湿的作用,它和下水道一样,取了下水道的同气,它有那种气儿,和黄连刚好是相反,虽然它们都是极苦极苦。

后来为了证实这一点,我自己先试,我一喝,果然就拉,嘿嘿,证实了这个问题。可是书上从来不说这个“拉”,就是因为人家的本性就是泻湿热,不是泻药,人家就不需要注出来,可实际上它就有这种作用。

所以从这方面,从这以后我就掌握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湿热严重,需要大便爽利的时候,就冲。熬都不行,要冲,冲成面。冲面是散剂,散之散矣,它可以散。

一般的效果是,一次冲1克,就可以大便一次到两次,溏便,不是很稀,但是大便就利了,爽了。湿热重的人,就这样长期地喝,一个月、两个月。像痔疮这一类的病,肛门的痈肿这一类的病,它喝一喝就好了,慢慢慢慢就把它湿热消了。

胡黄连这个药挺好的,和川黄连刚好是相反。川黄连坚阴,胡黄连把湿气往下走。

李辛:孙老师,我有个问题,喝酒的人很多,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就这个案例来说,他会不会有下元虚的这种情况?

孙曼之:咱们要看他的病史,从病史上用逻辑的推理。辨证论治,其实是病史第一,当下的四诊还是第二位的。

它是当下的体质,当下的体质所以形成的原因,就要问他的历史。就像这个病,去年十月份,因为大便厚重不下,我问他,他说怎么都拉不下,太痛苦了。我问是干的还是稀的?他说是稀,稀而拉不下,很痛苦。因为这才到医院,到医院以后,人家就说是癌症,直肠癌。

从病史上来看,他是大便后重不下;从形体来看,他是黑人,比较健壮;再一个他手心潮红,这是实证;如果手心是苍白的,那是气血都不足,这是很显然的;再一个,嗜酒;他到现在还穿得很厚。

一般来说,穿得薄厚,和父母有关系,父母老那样强调,就和我们一样,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我深有体会。我的爷爷,我的姥爷爷啊,一直到我妈啊,他们一代一代都很重视保暖。我从小身体弄坏都是这个原因,睡那热炕啊……

所以像他这种情况,手心潮红,当时看他还穿着棉衣。他说:诶,穿厚点不得病。就这样,他又嗜酒了一辈子。所以从这三点上来看,他不会是虚证。所以,这个问题都要看,从病史上来探讨。

这样的话,才能落到实处。就说,一个病我没治好,在哪一方面我可能分析有问题,哪一方面不会有问题,我就不疑惑了,那很快能找出咱们用药不对的原因,否则就没信心了。

病例四

李辛:郝月鑫,男,72岁,渭南市,老家河南人。2013年2月23号第一次来,两手弦滑,微硬,84次,舌红苔薄、黄腻,中小裂,主诉是糖尿病五到六年;全身起疹、疼痛,前阴为主、痒,年前开始身上起疹,裆部尤多;一周前空腹查血糖8.7;08年晕倒住院,查血糖14.4,住院后,用胰岛素控制;恶热、易汗,有烘热。眠稍艰,寅时易早醒;头胀、疼,无手术史。知饥、纳旺,口苦、口气、口干;大便干,一天一次,午后脘胀,就是胃胀;饮水多,小便黄,夜尿两到三次,白天并无小便频急;阴囊潮湿。

孙曼之:大致能说明的一个问题、思路就行了。他是全身起疹,而且是阴囊最多。阴囊湿疹,在西医上也是个很难治很难治的病。

我刚开始学医的时候也知道这是最难治的病,我的病人还到赵秉南那儿治,赵秉南治不好,回头我给他反而还见效了。那个时候,我都不太懂,但人家说是很难治很难治。现在来看并不难治,因为你掌握了病机,掌握了辨证方法。

像这个,他是全身都起疹子。糖尿病,这个咱们不管它。第一次治疗不对。当时第一次的判断,因为强调的是知饥、纳旺,他饭量很大,再个一想他是糖尿病,所以就清阳明的热,清阳明的热能够抑制他的饭量。他皮肤的痒呢,这些没顾上。

所以这个思路不对,虽然纳旺可以清阳明热,但是你清阳明热不能治他的阴囊潮湿、湿疹,也不能治全身的皮肤瘙痒。所以他第一次没见效。

第二次呢,就给他换成风药,因为全身的瘙痒,下半身尤其严重,两腿无力,两腿无力不是湿邪嘛。手心潮红,是湿热的表现。所以呢就用了风药,这四味。

然后呢,阴囊不是属于厥阴嘛,就用柴胡、黄芩、龙胆草,这几样应该是清厥阴的火,加上木通和桑枝,这个是清心火的。抽薪,抽肝火的来源,脾胃火的来源。它是脾胃和肝火熏蒸,然后湿热往下注。湿是从脾胃来的,火是从肝来的,然后往下走。

所以,治湿热就用这个思路。然后呢,又用苦参和地肤子,这两样,一个去湿为主,一个清热、止痒为主。当时是希望能够治他的阴囊。

因为他说那个痛苦很大,这个喝了以后,身上的痒就减轻了。痒减轻了,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前走。到后面这一诊的时候,身痒减,我今天问他减到什么程度?他说是:基本上不太痒了。偶然有一点痒,偶然有时候坐着,就感觉到有一点痒,一磨蹭又不痒了,基本上大劲过了。他说他下身的痒太严重了。一抓就流血水,而且是黎明前四五点为主、为多。

那么这样来说的话。上一诊就已经用上半夏、茯苓、陈皮、枳壳,就已经苍术、“二妙(散)”合上,把已经以化湿为主了。化湿用了这么重的药,结果还不管用,他说是上次的效果最慢。

所以今天就耽搁了一会儿,就分析了一下。全身都好了,是因为风药起了作用。上半身为风,下半身为湿。

那么湿为什么不能起作用?湿,上一诊都用药了,可以说是已经把这些药都用全了。风能去湿,这是不用说了,而且用了“二妙散”,而且还用了“二陈”,结果还不如前面的效果好。

所以,后来的分析是,脉象是洪大,再一问,他除了阴囊以外,两腿还发痒,这是湿往下走。阴囊烧灼不已,他不光痒,还烧、疼,那就是湿热往下注。最后从哪一点上醒悟到这个问题?一个是脉象,心率是80次,比较快,往前一看,他始终都比较快,都在80以上,再一个是洪大有力,不光洪而且有力。这个应该怎么解释?这个应该解释为湿热往下下,所以腿就无力。因为我推测到这一点呢,我就问他,你脉这么有力的,是不是腿没劲?他说走路确实越来越没劲。这是湿往下泻,是气往下掉。在这种情况下,就恍然大悟,那把气往上一提不是完了。

然后再一看,前面都用了风药了,为什么还不能升?气虚,它里面有气虚的成分。不能因为脉象有力就认为它是实证,不是的,应该想到这个问题,他就是气虚,他72了,是个城市人,他不是农村那种强壮型的。所以呢,就是,最后用的是,二妙(散)还继续用,苦参、地肤子还继续,还加了个白鲜皮清热。为什么要加呢?因为要用黄芪。要用黄芪往上提,这个是黄芪,甘温,它容易造成热,那么就把这个苦寒就加重。加重后,让它就光发挥提升的作用,再不影响别的。

再另外呢,因为它气血不足,仔细地看了下他口唇的颜色,形体这没记全。我当时让孟飞看了半天,他说是他黑,皮肤干躁,这没记上。他那个皮肤,手背都是黑的,上面像裂纹,皮都撑开了一样。都是小小的细裂纹,燥,血燥。血燥有相当的关系,所以就把归芍都用上了。

再一个要用甘草,要用甘草的原因是,黄芪要升,必须有甘草。黄芪如果没有甘草,那升的力就弱得多了。虽然甘草不利于湿热,但还是得用,所以最后还是用了。

这就是当时的思路。一个病,前面有效,上一次效果不好了,就得冷静下来仔细地分析。你必须找到他不好的原因,然后他才能继续地好,经常都是这样。

就像那个眼睛的病人一样,最后那一诊不好了,不能放过,不能继续往前走了,必须要找出原因,这样才能叫他真正得痊愈。

病例五

李辛:杨姓女士,38岁,渭南市四马路,脉是两手沉、弦、滑、小,舌红,苔白腻,主诉是头晕头痛,脸上长痘一年余。生病是一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头痛,脸上长痘,两目涩痛,迎风流泪;失眠多梦,手心热;咽部有异物感,纳正;便成形但难解、黏;小便黄,量正常;月经正常,白带正常;胸闷,时有心慌气短,眼睛热;平时容易感冒头痛,然后咽疼。

第一个方子是:橘红10克,甘草10克,野菊花3克,桑叶10克,羌活、独活、防风各3克,川芎3克,黄芩5克,山栀10克,木通3克,柴胡5克,胡黄研末2克,分冲。小夏枯草膏。

孙曼之:我们讲一下思路。她主要的问题是脸上长痘,她是女士,这是主要的问题,我写的时候把头昏写在前面了,肯定是脸上长痘是关键。

她这个人呢是易于外感头疼、咽疼。这个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是她是风,长期有风;第二个问题就是,长期有火,这个和脸上长痘是一致的;也和她头疼头昏都是一致的,从病理上来解释,它是一个事儿。大便成形,但是难解,发黏,小便黄;那么这个情况,再个她迎风流泪,这当然是风了,失眠多梦是心火。

手心热和手心潮红是一个意思,他没记好。这个治法就是:她外有风内有湿热。内有湿热所以用黄连,外有风,用的是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这是祛风的药。因为她脸上两边是少阳,头疼的两边,一般的头疼都是两边的多,所以呢就用清少阳的柴(胡)、(黄)芩,这是清少阳的药,引的药;然后呢清少阳的热的药,然后呢桑叶、菊花都放一块,清风热。

林杰:老师这个用橘红是什么意思?

孙曼之:在我们这儿橘子皮叫陈皮,柚子皮叫橘红,其实是一回事;但是橘红苦,陈皮要是泡茶喝的话,它香,明显的香味。柚子皮要是泡茶的话是苦的,而且你喝两杯以后又红又苦,太苦,它降,厚味。这个就有这么一点区别。我有时用这有时用那,对于有痰的,或者胃不怎么样,都用这个。湿热重的往往用橘红,橘红苦,这么一点区别。但各地的用法、叫法都不一样,南方有的把柚子皮叫陈皮。

李辛:化橘红和橘红的区别呢?

孙曼之:化橘红是柚子皮,但是把它蒸熟了,化州橘红就是那个,那个县一年产值几千万,嘿,那东西也不错。

李辛:好像化橘红要温和、柔软一点。

孙曼之:那个味儿和广皮差不多,甜一点。

林杰:泡茶挺好喝的。

孙曼之:咱们这儿都是生的,味儿苦,不过我都是炒了的,两种都炒。

脸上这个痘,目前来说治的量很多,这是小病,但是热门病,我在探索这个病的过程中,最初查了很多的资料,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说的很有道理。有的说你脸上冒油你就用化痰的药,经常说必须加天南星、天竺黄,可是我试验的结果都不理想。照他们的分型法,很慢很慢,很费人,喝药不能很快见效。

后来我意识到这么一个道理,我分析,这不是阳明嘛,两边是少阳,无非就是阳明、少阳两条阳经嘛,所以柴胡、黄芩都是不能少的,有的时候大便要是干燥,石膏、黄连,或者胡黄连就不能少,像她这个湿热的,加了胡黄连肯定就快。但是里面有个关键的问题,她是热,你看她吃辛辣的、吃肉,容易长痘,不吃就不容易长痘,这就说明它和饮食有很大关系,实质上就是火毒,火毒在哪儿?在皮下。在皮下,怎么叫它出来?总不能让它吸回去,只能让它散掉。拿什么散?辛散。

后来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羌独是关键,羌独就把那个皮儿透出来,它那么辛烈的味儿对吧,就把它开了。后来我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就很重视这几样药,疗效就很明显得提高了,就有把握得多了,不像过去弄半天还是一次一次老不见效,后来这个疗效就大为提高。

再一个就是夏枯草,我本来一次开20克,30克,因为它化痰散结、清热嘛,刚好适合于脸上。我因为经常用这个膏,有个病人说她瓶里剩了一点没舍得扔,抹到脸上,第二天就退了,呵呵。她跟我了以后引起我的注意,后来跟我学医的一个人,他本来是治别的病,喝了这以后说,那个病还没好,脸上的痘不见了,她挺高兴的。后来我一想,它化痰散结的力量还是强,我就有意识地不是开(夏枯草)就

是用膏,用膏是取味儿,开(夏枯草)是取气。取气容易升,取味对湿热比较好,对这一类的人就用膏了。

病例六

李辛:一位女士,30岁,浙江人。2013年4月2日第一次来,脉双手洪、滑、数,舌正红,苔黄、白腻(孙老师旁注脉两手沉、洪;舌红,苔白,厚腻);身高是一米五零,体重43公斤;胸骨柄后痛,连到后背,有十余年,最近一周加重,痛甚时伴有全身抽搐;经常生气、寒冷或闻到异味而发作,有家族史,母亲和外婆都有此病;每次发作会持续30-40分钟;睡眠饮食正常,大便稍干,两三天一行,小便正常。每次发作前会有全身发凉、怕冷的感觉,如转移注意力就会好转,心情好的时候不会发作;如果发凉的感觉没有转移掉,就会发生心脏疼痛,连到后背,发作时还会有喘促,全身抽搐,全身疲惫,持续时间一般在40分钟左右,休息后活动如常人。最近一周心情不好,又有加重,每天会发作两三次到八次,而且有逐渐增加的势头。经常熬夜,平常出汗正常;月经周期正常,三到四天,量偏少,色正,末次月经是3月21日,看诊时间是4月2日,白带可;梦频。

方子是羌活、独活、防风各3克,川芎3克,甘草5克,杏仁10克,香附子、木香3克,柴胡5克,黄芩3克,当归10克,5副。

吃完五副药后症状好转,一天由原来发作三四次到八次减少到一天发作两到三次。现在的问题是,小便憋不住;大便干,两三天一次,原来大便也是两三天一次;睡眠比以前好;饮食正常;咳嗽已有两三天,有痰,色黄,不多;脉洪数,舌淡,苔白腻。原方十副,加麻杏止咳片三包,因为她最近三天有咳嗽。这次的区别是小便憋不住。

孙曼之:这个不是胸痹吗?现在也是常见的病,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这类病越来越多,这类的病年龄也越来越小,我看有二十多岁发生这事的。

她全身发凉,记完后又问了一下,还是有全身发凉,畏寒,然后呢就开始发作,全身一冷,胸疼就开始发作,这说明有一个营卫不和的问题,外面有寒痹。

她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发作,那么她也有可能就在肝胆上。她发作时候是胸部比后面疼,牵到后背,然后呢就开始喘促,那就说明她和肺有关系,当然肺主皮毛,这个是一致的。

从道理上来看,可以说她是很显然是营卫不和,而且和肺有关系。她发作了以后全身都抽搐,那这不是风嘛。然后完了以后全身就疲惫,没劲儿,持续到40分钟,然后就正常了,活动如常人。最近因为心情不适而加重,每天发作两三次,而且有逐渐增多的倾向。她经常熬夜,然后就问她月经了,为什么?熬夜伤阴,考虑到这一点就问她,果然月经少,但是颜色正常,期也正常,说明就是单纯的一个血虚,白带也不多,所以这个病的辨证,就是一个是营卫不和,营卫不和所以用了风药。

风药的作用就是解表、宣通,特别是入络。它辛味,再加上那个羌独它带一点芳香那种味,辛烈的味,气多。气重就容易入络,符合入络的条件。入络一个要苦味一个要香味,或者有气味,这个都符合。所以这一类的对于胸痹,应该效果比较好。加上她先发冷然后才发作,所以就是用上这一排药。

川芎、香附子,取的是柴胡疏肝散的两个主药。她心情不好就发作,所以就用这两个主药。

风药是要和甘草配的,为什么?因为甘草走的脾,走到营,风药调和营卫,它不走营的路是不行的。就和前面那个道理一样,那个黄芪为什么要加甘草?因为黄芪往上升嘛,对吧?它脚踩着什么升?你不能让它空着上,它必须有甘草,甘味把它往上托,所以所有的解表方剂都有甘草,就是这个原因。甘草也不是可有可无,该用就要用,不该用就坚决不用。用了就意味着把它拉到脾了,你要补肾你用甘草干嘛,对吧?那你就不对,这都是基本的知识。所以这个呢必须用甘草,因为有个营卫不和的问题。

然后因为是胸闷,所以必须加杏仁,杏仁芳香止疼。在陕西有一个民间单方,它就是七粒杏仁止疼,止胃痛。所以叶天士他治胃痛也用这个,可见古人他们都知道这一点。这点的原因就是杏仁的苦可以入络,它的芳香可以止疼,很宣通。所以杏仁对于胸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药。有的人胸痹发作不停,买一点杏仁露,他一吃就好了,他跟我说他那个经验。他说,哎呀,我这几年犯病了,我就赶紧买一个,一

热一喝,第二天就好了。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人跟我说胃疼,他说我这啥药都不行,我就喝杏仁露,一喝就好。就是那个道理。

用柴胡和黄芩是因为她有瘀热,她这个病都十几年了,久病就会有瘀热。久病没有寒的,新病没有热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

久病就不能用热药,要不太热。所以必须提,一个黄芩,一个柴胡,把它提出来,疏散。月经量少,但是现在也不能补嘛,所以那个补血的那个归芍,芍都不用,芍是酸的,不利于她这个治胸痹,所以只用归,而归呢,温通,也刚好符合它那个风药走的那个路线,刚好也便于温散,这就是这个方的用法。用了以后呢,发作的次数就明显地减少了。

小便憋不住,当时孟飞还问了一下,她是小便黄,不喝水就黄,喝水黄还是算黄。小便问诊上就是这样,她如果说我不黄,我经常喝水,不喝就黄,那还是黄,本质上还是黄。所以她这个小便憋不住,不作虚论,她的下焦不作虚论,应该是作实论,所以暂时可以不管它。那个随着她的瘀火慢慢走了,也就强了。大便干燥,两三天一次。

然后呢,她这几天咳嗽,开始说有痰,黄痰,然后再问她多少,她说痰少。在咳嗽的辨证上有个我说的口诀,就是:有痰就是风,无痰就是火。所以她痰少就是以火来论。痰少说明肺热,你看她大便,两三天才一次可以证明这个问题,证明这个分析是对的,所以就用“麻杏止咳片”。“麻杏止咳片”是“麻杏石甘汤”加桑白皮做的片剂。片儿四川出的,挺好的,就那么简单几味药。它那里面不是刚好有石膏嘛,所以没加更凉的药。

李辛:孙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病人他小便憋不住,他怎么一个......?

孙曼之:小便憋不住,有虚实两种。一种情况是虚证,那都不用说;再一种情况是肺热。过去的人说,肺热淫侵,肺热就淫侵了,那就是控制不住,就紧张了,所以他的尿也就多,也就憋不住了,松弛了,他没有收敛的那种能力。肺气本来是应该是清肃的,清肃就有收藏之力、收敛之力,它一热它就没有收敛之力了。

130410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02

主讲人:孙曼之

文字整理校对:自在的鱼安心嘻嘻田小米周蝴蝶当归正清和三界蓝色玫瑰昨夜西风林斯概木子是也红枫琉璃凤舞凌乱白雪易晓书红枫觉主青莲若素天色以晚

病例七

李辛:患者女性,63岁,华县人;两手沉、弦、滑;心率72;舌红,苔薄,黄腻,她主要是有头昏头晕,发作不定,多年,大便不畅,形正,时溏。

孙曼之:就说是溏的时候少,有时不溏。关键是不利。

李辛:大便不畅已经有三到四个月了,高血压20多年,180/110,服多种西药混合降压;有20年的脑梗病史,左手麻,左腿活动无力;晨醒眼皮红肿,纳中,知饥,食多走路有点不舒服,因为她有中风;大便一日一行,糊状,不畅利,不净感明显;小便色黄,尿频,尿量少,夜尿两到三次;睡眠质量不好,容易醒,一般在夜里两点多,醒后就不易再入睡;14岁时月经初潮,育一女,人流两次,48岁停经,她现年63岁;胆结石切除两年,平素易上火,容易上牙疼;性子急,易怒,口不干,不苦,不渴;上火期间双眼觉得粘,平素容易晕车。

处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胡黄连2克(另包冲服),茵陈15克,木通3克,杏仁10克,山栀10克,胆南星10克,泽泻10克,豨莶草15克,7副。另外有夏枯草膏一瓶。

第一次来是三月十九号,四月十号复诊。服上药明显好转,纳正,寐好,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沉洪,原来是脉沉弦滑,原来苔是黄腻,现在是白腻,然后处方是原方七副,继续配这个大瓶夏枯草膏。

孙曼之:她这个是有脑梗后遗症,这病现在也多,也挺难治的,她对药物反应不是敏感,应该很仔细的辨证才行。

问诊里面的纳中知饥什么意思?纳中,纳的小、中、大这三种情况都应该问清楚。纳小《伤寒论》上说是:胃寒者不能食,中风者能食,是这样说的,《伤寒论》有这么一条,这一条就给后人立了一个规矩,就是我们问诊时问纳的意义。

纳小意味着他的胃比较寒;纳中呢,还要问他饿不饿?他虽然饭量不太大,但是他知道饿,到时候就饿了,那他的胃是偏热一点,至少是不寒,这点可以否定,就是不从寒的方面论。

然后他知饥,但是她多吃以后又饱胀不适,这个就说明,她多吃了为什么不适?因为胃里边有湿或者有痰阻滞;胃偏热一点她就容易饿,当时可能问的还细点,她当时说的是饿得比较快,但是也不敢多吃;那么这个问题就应该想到,她应该有湿、有痰饮,因为对胃的影响除了寒之外,就是痰和湿了。

从下面来看,大便一天一次,糊状、不利,那么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尽感明显,觉得老是拉不完的那种感觉明显,等号完了以后,她确实是比较明显的;那么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胃有湿热,胃热就能吃,胃有湿就不能吃;这种矛盾的现象就表现在,能吃,一吃就不舒服,这种矛盾的现象就在临床上是这样的,就这种表现。所以从她这个来说,她应该是有痰饮、有湿热,胃起码是不良。

有湿热其实是意味着还是胃偏热一点,小便色黄、尿频,但是她不是虚证;一个是因为她是黄,再一个她尿量少,她不过是频,她并不是量大,她不应该叫清长,她短,短的话还是偏热;这个和上面那个分析是一致的,大便的糊状、不利,能吃而吃了以后不舒服,所以不敢吃太多,这个都是偏于湿热的表现。

然后呢,眠长易醒,晚上两点多钟就醒来,醒来以后不能眠。像这类情况一般来说后半夜醒来不能眠都是心火过旺;它一个水,一个火嘛,你水多的话,它就能把火涵住;阴虚也可以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多就是到后半夜,阳气一动,从子时以后阳气动,心火就慢慢升,一升就涵不住了,早早就醒了;这都属于风,属于那个心火,这个就证明她还是偏热。

所以她这个方子就这样治,一是茯苓饮,那个川连换成胡连,这是因为她的大便粘滞不利,希望把湿热往下泄;用杏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降,她饱胀不适,它从肺上往下降,从上焦往下降;然后小便

黄,用茵陈;这类的阴药的药很多,究竟怎么用,不能随意地用,应该用前人的经验和用法,温病他们都很讲究,有一个默认,你错了他就要说你不对;小便的黄就是茵陈,淋涩不利就是扁蓄,单纯的不利是冬葵子,再严重一步那就是琥珀,没有什么痛苦,但是火明显,就是木通,山栀;这是他们前人总结的药方的规矩。

头晕、头昏用泽泻,这个是从《金匮要略》里来的,也是前人应该遵守的。说明咱们的临床学习辨证,这些很小的事都应该把它点点滴滴地记下来,这样你用的药就不会在大规矩上、脚步上走乱,不会走错。

她这个人痰湿为主嘛,后半夜又容易醒来,那个胃有饱胀,头昏,头昏就不是湿的问题了,肯定是痰火了,所以用胆南星,用泽泻就是因为头昏,还有小便黄之外还有个头昏,按规矩就应该这样下来,再一个考虑她的心火,后半夜醒来得早,用木通和山栀,就我刚才针对心火的抽薪饮。

林杰:豨签草?

孙曼之:豨签草古人是这样认识的,豨签草是入肾的药,能够去肾里面的秽浊,所以它在头昏,下焦湿热就可以用,为什么这样用?过去的医家他们就这样用,这是一个,再一个,七十年代有一种中成药是片剂,它是臭梧桐叶和豨签草两样,它那么简单,你想片药吃几片能有多大的含量,一片才0.5对吧,吃四片还是五片我忘了,病人反映效果特别好,比降压片还好,他喝了血压都下来了。后来我一查,哦,古人是这样认识的,它就是从上降到下,降到肾里面,因为他说豨签草有一种味,和臭梧桐叶一样,都带上那种臭味,臭秽之味走下焦,就这个原因。梧桐叶不是有毒嘛,现在有西医的那种观点,中药里面就不准用梧桐叶了,那个药也就不生产了。

二诊以后强了,强了就再加上夏枯草膏,夏枯草膏我前面说过,它就是化痰、散结的药,她本来也就是头昏,所以已经强了就把这药加上,继续。就这类病人挺不容易治的,得慢慢给她吃。

病例八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医案记录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 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医案记录 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病案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病案的载体可以是C A 图表 B 文字 C 光盘 D 录音 E 以上都不是 2、狭义的病案管理是指C A 卫生信息管理 B 仅对病案的回收、整理 C 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 D 包含信息的加工、利用 E 建立首页信息系统 3、关于资料,以下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D A 资料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 B 有的原始资料具有信息功能 C 信息通常从资料的加工获得 D 资料本身就具有信息的特征 E 管理信息不能直接从病案资料中获得 4、纸张病案最早产生于B A 东晋 B 西汉 C 春秋战国 D 商代 E 19世纪初 5、根据考古,已知商代时期病案的载体是C A 石头 B 帛 C 甲骨 D 简版 E 纸张 6、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医疗记录一般称为C A 病史 B 病案 C 病历 D 医案 E 病程记录 7、病案管理学涉及多个相关学科,以下哪一个专业不是其主要相关的E A 组织管理学

B 心理学 C 流行病学 D 统计学 E 行为管理学 8、我国最早的医学文字记录出现在A A 3500年前 B 25000年前 C 200年前 D 770年前 E 476年前 9、病案管理学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B A 基础学科 B 边缘学科 C 管理学科 D 档案学科 E 以上都不是 10、一般认为我国现代病案管理的起始是C A 1922年 B 1861年 C 1921年 D 1950年 E 1900年 11、病案资料的收集是病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对于住院病案工作流程应始于E A 挂号室 B 病案室 C 医生工作站

D 护士工作站 E 住院登记处 12、按资料来源排列的病案称为B A IMR B SOMR C POMR D CHMR E CMR 13、病案加工是将资料中的重要内容转换为信息,一般是采用A A 索引形式 B 反馈 C 整理 D 疾病编码 E 电子病案 14、医院病案委员会是根据下列哪个文件要求建立的C A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B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C 医院评审文件 D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E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15、关于病案委员会,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是医院学术委员会之一 B 每年至少要召开1~2次会议,会议形成的决议为行政决定 C 应由院长、临床、护理、医技、职能科室专家及病案科主任组成 D 病案科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E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应当设立病案委员会 16、关于病案科(室)的职责与功能,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 审批申报病案表格,监控病案记录内容、项目、格式的设置,提出表格印刷、式样的要求 B 满足院内、外及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国医大师公开治愈糖尿病的秘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国医大师公开治愈糖尿病的秘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中医解析消渴病消渴,西医称之为糖尿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秘方公开中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余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自拟红参降糖散治疗初期、中期的消渴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方药:红参、黄芪、麦冬、天冬、葛根、苍术、山药、玄参、花粉、五味子、鸡内金、山萸、枸杞、丹参、当归、赤芍、生地各50克。用法:研成细粉,过80目筛,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方剂解析本方乃综合几位著 名医家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拟成,用红参是吾师张琪之宝贵经验。张琪是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在人民大

会堂参加国宴时,与甘肃的一名老中医同桌共餐,谈到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时这位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红参一药,不可或缺,有之则效增,无之则效减。”张琪将这一经验应用于临床,果如其言。一般医生认为消渴,乃热病也,红参性温,用之不宜。殊不知消渴之征表现为倦怠无力,口渴尿多,一派阴虚气虚之象。红参之性微温,为益气生津止渴之极品,大补元气,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可益气养阴,强心复脉;配以生地、天冬、麦冬、玄参、花粉养阴生津之效更胜一筹。用黄芪、葛根;玄参、苍术者,乃采纳了北京名医施今墨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在多年的临床中观察到这两组对药,有明显的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用山药、鸡内金者,乃汲取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创立的滋膵饮不失为治疗消渴的名方。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补肾健脾,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他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是消渴产生的病因之一,故用山药、鸡内金补脾健脾,以复运化之功,以固后天之本。消渴尿多乃肾虚不固,常出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故用山萸肉、枸杞子以补肾缩泉,健固先天之本。用丹参、当归、赤芍者,盖因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日久,血虚乃成,故用以补血活血,母实则子不虚也,此乃恩师张琪之经验。打开应用保存高清

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15首

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15首 俗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小到大,生命中那些给我们以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恩师们,有的兴许已经失去了联系,有的成为了你遇到难题时会想听建议的益友。但无论如何,不要因毕业的那顿谢师宴而从此把对老师的感恩画上句点。感恩,应该是一支细水长流般的曲子,随时在风中吟唱…… ——写在前面 1、《谢谢您,老师》您,是黑夜的启明星。您,是白昼的晴空。您,是骄阳下的清风。您,是雨中的屋檐。您,是大海;您,是山川。是您塑造了我的灵魂。您,是载送卫星的火箭。您,是海上的罗盘针。您,是投入,您,是付出。您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2、《辛勤的园丁》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桃李芬芳是

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3、《感谢您,老师》一块黑板三尺讲台是您挥洒人生的天地我们在您的天地里茁壮的成长一支支粉笔在您的手里变幻成了黑板上的字又变成了我们的头脑里的知识一根根教鞭在您的面前不断的飘舞把那些做人的道理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4、《默默的蜡烛》您没有雄健的体魄却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您没有建筑师的双手却给我们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您没有艺术家的眼光却给我们建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大厦您那渊博的知识让我们感受文明与希望您那高远的胸怀让我们懂得宽容与忍让您那高尚的人格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感谢您老师我们真诚的感谢您您就像那一支默默的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有您的光明的指引我们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5、《老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你和我们一起时的一切,都如同昨日历历在目。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你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是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你给了我发奋发图强的动力,是你给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老师,我想对你说:你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关于感恩老师的优美段落

关于感恩老师的优美段落 关于感恩老师的优美段落 1、他们,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无比重大的作用;他们,当我取得一点点成功哪怕只是进步的时候,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当我失意或沮丧的时候,用那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他们,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向成功…… 2、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老师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老师像园丁,把幼小的我门培育成一个懂得知识的大数。 3、老师像一个太阳,时时刻刻都在温暖着我们,却让自己炽热得不可想象;老师像海盗船,让我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却让自己眩晕得差点儿呕吐;老师像花园,守护着我们,却让自己受尽糟蹋…… 4、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您好比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您好比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5、老师是朋友,和我们经常谈心;老师是长辈,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变化;老师是引路人,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6、老师像烛光,照耀着我。当我在黑暗中迷失,一步步将我指引。老师像港湾,保护着我。当我在角落里悲伤,一点点给予我温暖。老师像园丁,栽培着我。当我逐渐枯萎,一次次为我浇水施肥。 7、老师是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老师是塑工,为社会塑造美好的灵魂;老师是春天,用心血浇灌祖国的未来。 8、“老师”这个神圣的称号让我敬佩。如果老师是一土地,那我就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如果老师是一片天空,那我就是生活在天空上的白云,如果…… 9、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翱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人,我要感恩我的小学老师。 10、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也有人说老师是绿叶,托起花的绚丽和果的甜美…… 11、天上的星星可爱地眨眼睛,像在问:老师像什么?看教室,老师带着病讲课,窗外的小鸟啾啾的说着话,像在问:老师像什么?看医院,老师给生病的学生讲课,输液的吊瓶微微摇着身子,像在问:老师像什么?看门前,老师教育调皮的同学,门外的小树沙沙沙的讨论,像在问:老师像什么?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本书节选自《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之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主编为张天民、吴绪平,特此声明。一、顶韧带挛縮型颈椎病 患者:童某某,女,33岁,家庭主妇,于2007年4月13日来 我院就诊。 主诉:颈项部酸痛不适1年伴左肩臂放射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颈部酸痛,经颈椎牵引、局部理疗、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近1个月患者出现左肩臂放射痛,大拇指麻木,经多家医院行牵引、理疗、口服药物等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肩部肌肉紧张,广泛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头部叩击试验阴性,双上肢肌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双手霍夫曼征阴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曲变直,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第1次在局部麻醉下行颈椎大"T”形针刀松解术。针刀术毕,嘱患者俯卧位,助手牵拉患者肩部作对抗,术者正对头顶,左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做屈颈弹压手法,进一步松解颈部的粘连和瘢痕。颈托固定保护。 2007年4月18日二诊:患者述颈项部有轻松感,左肩臂放射痛也减轻大半。予以第2次针刀治疗:松解肩胛提肌止点和斜方肌肌腹的粘

连、瘢痕。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日。 2007年4月23日三诊:患者述已无左肩臂放射痛,颈部的针眼处稍有不适。嘱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内服活血化瘀通络中药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日;并按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7年7月20日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X线片显示颈部生理曲度恢复。嘱劳逸结合,要坚持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8年6月2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 按:该患者刚开始是典型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后期又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x线片分析,患者长期低头造成项韧带的积累性损伤,使项韧带弓弦结合部即项韧带的附着点的受力异常,引起颈后面和侧面的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如斜方肌、头棘肌、头半棘肌和前、中斜角肌及肩胛提肌等软组织的受力异常,在弓弦结合部(软组织起止点)出现粘连、瘢痕、挛缩,而致患者颈项部酸痛不适,前、中斜角肌的挛缩又刺激臂丛神经而产生左肩臂放射痛。 依据针刀医学理论,该病属于针刀医学新分型中动态平衡失调的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按照头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解剖结构和项韧带挛缩颈椎病的网络状立体病理构架,我们设计了大"T”形针刀松解术,"T”形横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附着于枕外隆凸的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粘连和瘢痕,又松解了附着在枕骨上项线周围的头棘肌止点、头半棘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三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10、医师 二、填空 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 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 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 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A.《治百医方》B.《五十二病方》C.《药论》D.《神农本草经》E.以上都不是 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 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要证直诀》B.《颅囟经》C.《仁斋直指小儿方》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A.《尚书》B.《论语》C.《礼记》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E.《汉书?艺文志》 7、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A.华佗B.涪翁C.郭玉D.淳于意E.程高 8、“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 四、多项选择 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 E. 说明脏腑联系 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 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_李翠娟

64 第14卷 第12期 2012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2 Dec .,2012 上不通于下,或下不通于上,或六腑闭塞,或左右疼痛……,种种诸证,皆出于痹也”。但需要指出的是DPN 之痹于感受外邪,经络气血痹阻,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肿大、屈伸不利,以实证表现为主之痹有所区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于内伤,由阴津亏虚,经枯脉痹使然。 导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DPN 的病机特征为本虚表实。即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津伤为标,瘀血贯穿病程始终。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DPN 发病的基本病机。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拟定了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治法,精选了黄芪、山药、玄参、麦冬等中药,构成“通络糖泰”,用于治疗DPN。通络糖泰方的主要药物构成是:黄芪、山药、玄参、麦冬、丹参、川芎、鸡血藤等中药组成。该方从虚、瘀入手,兼顾痰、毒,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DPN 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患者,体现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共奏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功。该方以补本虚为主,泻标实 为辅,标本兼顾,符合辨证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DPN 患者病机,所以在临床上能收到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 韦秀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J ] .医师进修杂志, 2000,23 ( 5 ):54. [ 2 ] 南征.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7. [ 3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 指南(试行本)(节选)[ J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 ( 6 ):283-285.[ 4 ] 李光伟.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 .中 华内科杂志,1999,38 ( 1 ):14-17. [ 5 ] 时振声.时门医术[ 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6 ] 张云秀.益气活血温经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 ] .中国 医药信息杂志,2000,7 ( 4 ):58-59. [ 7 ] 何丽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 J ] .长春中医 学院学报,1998,14 ( 3 ):64-65. [ 8 ] 胡艳丽,王桐玲.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临床观察[ J ]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 ( 6 ):588. [ 9 ] 郭琳琳.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 J ] .中医 药学刊,2005,23 ( 5 ):1909-1910. 许叔微(公元1080—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 宋代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因曾做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许氏一生勤奋好学,在伤寒研究方面,许氏深得仲景之妙谛,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 ;杂病证治方面,尤精古方,善创新方,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治疗疑难病证,疗效显著,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 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1] 。其以 “救物为心”,治病不问贵贱,活人不可胜计,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 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2]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许氏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1 运用形象思维 深入阐发消渴病病机 许氏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主要是肺、胃、肾等脏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 李翠娟,巩振东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之一,其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 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许叔微;消渴病;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2- 0064- 02 收稿日期:2012-06-10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目(2009FY1203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李翠娟(1976-),女,山东沂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Experience and Theories Exploration of Treating Diabetes by XU Shu-wei LI Cui-juan,GONG Zhen-dong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Shaanxi,China)Abstract :XU Shu-wei was a famous clinical doctor in Song dynasty. He set up a special chapter in Puji Benshi Fang to discuss the diabetes,and expound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cause of disease,syndro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t a b o o o f t h e d i a b e t e s i n d e t a i l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he descendant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Key words :XU Shu-wei ;diabetes ;clinical experience

有关感恩老师的黑板报资料内容

有关感恩老师的黑板报资料内容 有关感恩老师的黑板报图片2 有关感恩老师的黑板报图片3 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2)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 3)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6)辛勤耕耘的园丁,为下一代的成长,呕心厉血。 7)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12)岁月悄悄溜走,世事变幻,恩师的表率,却常常在我们左右。 13)疾学在于尊师。 14)君子隆师而亲友。 15)事师之犹事父也。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 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 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 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

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 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 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 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 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刘渡舟医案

xx医案 年过八旬的刘渡舟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从少年时代起,刘渡舟便对中医经典《伤寒论》耳熟能详,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刘渡舟先生已成为当今中医伤寒学派代表人物,对伤寒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医讲气,这个气是生命之源,人没有气还行吗?那不行了。人是一口气,这气在于流通,在于活动,不能郁,气不能郁结,气是流通的,是畅达的,这个人好,这个人就没有病了。气机论是刘渡舟先生诸多学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利用此法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尤其在肝病的治疗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刘渡舟认为肝是人体五脏六腑中最重要的一个脏器,肝主管疏泄旧物,生发新物和贮藏血液,至于肝脏为什么会得病,刘渡舟从中医的角度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我们认为肝炎的病理反应都是湿热居多,湿热是从哪来的呢,就是一个,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天总离不开肉,肝脏就消化不了了,就是代谢不良,代谢不良就形成了废物,就在肝脏堆积了,它排泻不出去,时间一长天长日久,这些老废物就变成了致病的引子。刘渡舟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而且更重视临床实践。他治疗肝病虽然也是基于张仲景的方剂小柴胡汤,但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刘渡舟更善于抓住主证,对小柴胡汤灵活加减,辨证运用,创制了柴胡鳖甲汤、柴胡活络汤等分别治疗肝硬化和肝腹水,疗效十分显著。患者: 先开始我是大三阳,后来经过刘老的治疗之后现在转阴了。原来肝区有点刺痛,现在疼痛很轻,原来我没有精神,老睡觉,现在这些症状都已消失了,而且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脸色也红润了,比以前还胖了。刘渡舟还擅长治疗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其中对于肝胆、脾胃、心肾等脏腑病症,如心脏病、慢性肾病、胆囊炎、慢性胃炎、神经肌肉病变等功能性疾病,在辨证诊断方面,虽然刘渡舟是伤寒大家,但他并不拘泥于一家一派。我这是叫兼收并蓄,譬如说我是学伤寒的,但是我对温病我也学,我也用,我不排斥,总而言之,医学得要博,但是博之中要有一个见解,得选择,到什么时候用哪一家哪一派的方法治病为好,哪个时候不好,得有选择。 刘渡舟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他在伤寒学的研究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赢得了八方赞誉。1993年,刘渡舟还被选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辞典。他是一名教授、学者,更是一个医生,他多年来坚持在临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讲解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 (2020-1-2整理) 序言 郑卢扶阳医学给傅老师最大的几点启发就是: 一、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一方一法不现实。扶阳医学治疗次第,用傅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有邪去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所以,我们的处方是“套方”,也就是一整套的处方,完全按照治疗次第来开具,并非一方一法来治病。 二、扶阳医学把治病提升到“法”的层次上面了。如:切脉表证阳虚桂枝法、切脉里证阳虚附子法、表里皆虚应用附桂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还有近期临证过程中经常应用的“黄连阿胶汤法”、“镇八方之法”、“藿香化湿法”、“川乌法”、“乌梅综合填精法”、“四逆填精法”等等,都有其不同的舌脉证运用指征,效果显著。 三、在脉法药一体论的基础上,又糅合了舌诊,也就是所谓的“舌脉症药相应学”,这在临证中对于临床疗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中医四诊中的“望诊”颇为重要,其重中之重就是“望舌”。舌象的全息理论能够反映几乎人体所有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变化,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傅老师近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多见,且病人信赖程度大大提升,医患皆满意。 根据一个外地朋友所做的统计:在傅文录老师这里开具的“套方”,经过病人二至三个月的服用,随访50个病人家属,反馈信息说八成以上疗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少数病人的处方略做调整以后,九成以上的病人都非常满意。在这些病人里面,好多都是久病多年、八方寻访名医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所以说:在我们这里,只要您有信心,大夫就有信心!!

1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一) 原创:傅大夫中原火神傅文录 2019-05-28 早期并失眠案 孙某某,男,53岁,河南平舆县人,2019年4月6日就诊。 病症:多年乙肝大三阳,最近发现化验肝甲胎蛋白AFP14单位,在省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但目前只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余治疗方法尚未采用。患者多次提到睡眠比较差,每天晚上1~3点必醒,醒后难以入睡,吃饮正常,胃酸胃胀,大便每天如常,小便黄,出汗多,手脚不凉,冬天怕冷,身困乏力,胸闷气短;舌尖红伴有郁热点,右侧肝郁线上突起小块样物,心区凹陷,右手关脉浮,沉取滑弹指,寸滑,关湿滑滞,命门重按无力,左手脉滑浮滑,沉取滑稍劲,寸细滑弱滞,关洪无力,膀胱紧,尺弱短。证属阳虚郁滞、经络不通,治宜扶阳抑阴、温肝通络,处方用药:处方一:黄连10g,丹参20g,黄芩15g,木瓜20g,炙甘草15g,党参30g,制附片15g,肉桂10g,瓦楞子15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45g,砂仁15g。3付。 处方排序:黄连、丹参、黄芩、木瓜。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瓦楞子+柏子仁、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处方是扶阳医学黄连阿胶汤法(黄连、丹参、黄芩、木瓜),降离火、安心神;加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温坎水,以配全前面形成坎离既济、水火交融之态势;瓦楞子+柏子仁加化痰制酸、安神棕魄;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使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处方二:硃茯神30g,琥珀15g,砂仁15g,藿香15g,青皮15g,厚朴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苍术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山萸肉20g,党参15g,鹿角霜30g。5付。 处方排序: 硃茯神+琥珀、砂仁、藿香、青皮、厚朴、淫羊藿、炙甘草、苍术。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党参+山萸肉+鹿角霜。

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题卷两套及答案(精)

原色复印社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 。 A . 《黄帝内经》 B . 《黄帝外经》 C. 《扁鹊内经》 D . 《扁鹊外经》 E . 《白氏内经》 2.对于医学流派的形成年代,任应秋先生的观点是 ( 。 A .金元时期 B .战国以前 C .汉代以前 D .秦汉之际 E .宋代以前 3.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 。 A . 《伤寒杂病论》 B . 《黄帝内经》 C . 《难经》 D . 《神农本草经》 E . 《中藏经》 4.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 。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 .重视经络 C .突出治法研究 D .八纲辨证 E .用章句法注释 5.哪部医著既是一部伤寒验案集,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 ?( A . 《千金翼方》 B . 《注解伤寒论》 C . 《伤寒百证歌》 D . 《伤寒发微论》 E . 《伤寒九十论》 6.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 。 A .方有执 B .喻昌 C .张璐 D .孙思邈 E .柯琴 7.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 。

A .易水学派 B .温病学派 C .滋阴派 D .伤寒学派 E .攻邪派 8.攻邪派的师祖是 ( 。 A .张宛丘 B .朱震亨 C .张元素 D .李东垣 E .吴又可 9.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 。 A .李东垣 B .薛己 C .孙一奎 D .赵献可 E .李中梓 10.对外感温热病的研究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 B .汉代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C. 金元时期的火热论 D .明末的《瘟疫论》 E .清代中叶的《温热论治》 11.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 。 A .朱沛文 B .唐宗海 C .张锡纯 D .恽树珏直.陆彭年 12.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 A .张子和 B .孙思邈 C .吴有性 D .刘完素 E .朱震亨 13.惟一传世的唐代《伤寒论》传本收藏于 ( 。 A . 《备急千金要方》 B . 《素问玄机原病式》 原色复印社 C . 《宣明论方》 D . 《局方发挥》 E. 《千金翼方》 14.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 。 A . 《伤寒论指微》 B . 《婴孺论》 C. 《颅囟方》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_李智

北京中医药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 ,2012.Vol.31,No.1 施今墨药对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之经验,后 由祝谌予、吕景山老师编辑整理成册,惠泽后世。在《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益胃止渴健脾降糖类”中给出了7组对药,分别是: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1]。药虽仅7组,然以比证立方之道,治法超然,乃概言糖尿病病机辨治7法也。1苍术配玄参 病机属于脾失健运,郁火内蕴;治法着眼于恢复中焦脾胃升降。施先生将此药对用于治疗血糖增高 患者,可降血糖。伴胆固醇高者, 用之亦效。苍术,味苦、辛,性温,入脾、胃经,别有雄壮之气,可以芳香醒脾化湿。施先生认为,本品具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效[2],用之于糖尿病患者,屡屡获效。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利咽喉之功效。消渴初病,其本乃体内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或停滞而为痰、为瘀;或不摄而为消、为溲。因此,恢复体内气、血、津液的正常循行为治法之关键。气滞可以影响血的循行,影响津液的运化。气之枢在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运化无权而令脾为湿困,精气不升;胃为燥扰,浊气不降。故施先生以苍术配玄参恢复脾胃气机的升降。 苍术化脾家之湿,兼雄壮之气而鼓动脾气升生。玄参撤胃家之热,兼苦咸之性而降泻阳明之浊。此所 以古训“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明证也。有人说消渴病,不宜用辛燥之苍术。施先生认为,苍术有“敛脾精”之效。后学细考,何谓“敛脾精”?此所以脾为湿困,精不上输于肺而涣散于中,亟 当以运脾化湿为首务,不可但拘泥于消渴病病性之 本身,中医所谓有是证,用是药也。2黄芪配山药 病机属于脾肾不足,中气不升,固摄失权,精微下泄。其治法着眼于益脾固肾。施先生将其用于尿糖严重的患者,用之即可消除。 黄芪,味甘,性平微温,入肺、脾、肾、三焦经。生品用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证,又能温分肉、肥腠理、补肺气、泄阴火,用于表虚自汗及反复感冒者。炙品可补 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胃、肾经。该药质润液浓,不润不燥,补而不腻,作用和缓。其既可以补脾胃而助消化,还可以补脾胃而益肺气,此外还有益肾强阴、补肾固精之功效。消渴伤中,而致脾胃之中气不足,下焦之元气不固,表现出尿糖增多的现象,治以健脾阴并固肾精。二药配用,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补肾涩精止遗,相得益彰,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漏泄自止。此补中,即所以泻火;滋肾,即所以养阴是也。药后尿糖减少或消失,此所以顺势而为治之。3绿豆衣配薏苡仁 病机属于二阳结热,蕴毒炽盛,治以益脾胃、促键运、清虚热、解热毒为法。施先生将其用于上消诸证,获效良佳。 绿豆衣,味甘,性寒,入心胃经,能滋脾胃、和五脏、消水肿、清暑热、解热毒,尤擅清肠胃热毒。《本草纲目》称其甘寒之性在皮。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为健脾补肺之要药,能升能降,降多升少。升则上行清在肺之热,使水之上源清净;降则下行理脾家之湿,使太阴湿土安宁。生品入药,既能清热渗湿,利水消肿,又能祛湿除痹,缓和拘挛。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 李智1齐铮2 【摘要】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 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关键词】施今墨;药对;消渴病;病机 作者单位:1.100051,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2.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通信作者:齐铮,Tel :(010)84013122,E-mail :lqqizheng@https://www.doczj.com/doc/ec17214778.html, 28·· DOI:10.16025/j.1674-1307.2012.01.009

关于感恩老师的资料

关于感恩老师的资料 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即是感恩。关于感恩老师的资料介绍,小编为你推荐。欢迎参考。 这个节日唯一给人的感觉就是怀旧了。那些给予我们知识和引导我们成长的人,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个阶梯,一个个烙印。 九月金秋,丹桂飘香、柔风送爽,辛勤的园丁又沐浴在职业带来的荣光。 9月10日“教师节”是如此的响亮,神州大地礼仪之邦,穿越时空激情回荡。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西藏,从南国宝岛到塞外边疆,从三尺讲台到知识殿堂,无不沉浸在欢乐的海洋。“老师,您辛苦了!”一声声真诚的问候浓缩了所有的期望;“老师,节日快乐!”一句句深情的祝福蕴涵了无数的吉祥!时代的强音不断撞击着传道授业者的心房,尊师重教已成时尚,科教兴国绽放清香,教师就像耕耘的老农挑起了箩筐,沉甸甸的收获虽然压弯了脊梁,却把幸福写在脸上,这就是中国教师的写照,中国教师的度量! 有人说,教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有人说,教师是翅膀,能让学子在太空翱翔;有人说,教师是奠基,构筑的人才大厦高万丈; 可我认为,老师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巨匠,他们

用柔弱的双肩承载着民族腾飞的希望,传播着社会进步积蓄的能量:科技、理念、信仰!为了桃李芬芳,他们呕心沥血、挂肚牵肠,为了培育栋梁,他们废寝忘食、执着顽强,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从慷慨激昂到退休还乡,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到天亮?有多少汗水播洒在课堂?引领学子披荆斩棘攀登书山殿堂、乘风破浪泛舟知识海洋。 从黎民百姓到文臣武将,从一招一式到驰骋赛场,从蹒跚学步到凌空翱翔,从呀呀学语到放声歌唱,从点撇竖横到文采飞扬,从加减乘除到运算流畅,谁没有感悟老师的滋养?谁没有体验老师的衷肠?谁没有品味老师的佳酿?老师有海纳百川的胸膛,老师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从儒家思想到素质引航,从粉尘飞扬到到浏览上网,从“臭老九”到“教书匠”,老师走过的路艰难坎坷、泥泞漫长,却愈战愈勇、愈挫愈强,一代一代源源流长,因为他们传递的是接力巨棒,留下的是精神食粮,注入的是拼搏刚强,才使炎黄子孙昂首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睡狮苏醒气势浩荡,到巨龙腾飞赶超列强,从神舟飞天圆千年梦想,到潜艇入海探世纪宝藏,从港奥回归游子返乡,到雅典称雄世界景仰,哪一样没有幕后英雄的力量?可人们总爱把赞美的颂歌献给“鲤鱼跃龙门”“骄子射天狼”,其实,老师才是时代的英雄、社会的榜样,乖巧的百灵鸟应该为老师纵情歌唱,老师能使沙漠不再荒凉,孕育绿洲溪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