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1O型口蹄疫病毒生物合成多肽苗保护性抗体的免疫应答(精)

001O型口蹄疫病毒生物合成多肽苗保护性抗体的免疫应答(精)

001O型口蹄疫病毒生物合成多肽苗保护性抗体的免疫应答(精)
001O型口蹄疫病毒生物合成多肽苗保护性抗体的免疫应答(精)

001 “O”型口蹄疫病毒生物合成多肽苗保护性抗体的免疫应答

002 “O”型口蹄疫病毒生物合成多肽苗的免疫效力

003 “疯牛病”、“口蹄疫”与制革

004 “口蹄疫”逼近国门──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严堵偶蹄动物及其产品非法入境005 “口蹄疫”简释

006 “口蹄疫”摭谈

007 1例口蹄疫患者的护理

008 2.9

009 5株猪O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010 6株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1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011 12种消毒剂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

012 23种家畜疫病的诊断调查报告

013 1990-2001年世界口蹄疫流行情况及其防治对策

014 1995年末至1997年初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口蹄疫流行简况

015 1997年台湾省口蹄疫流行概况

016 1998年口蹄疫的世界流行情况

017 2000年OIE“无口蹄疫国家/区”公布情况

018 2001年各国口蹄疫疫情简介

019 2001年英国口蹄疫流行回顾

020 2003年台湾将申请口蹄疫非疫区

021 A型口蹄疫病毒VP1免疫活性肽基因串联片段的化学合成及克隆与表达

022 CpG DNA增强口蹄疫病毒DNA疫苗诱发豚鼠产生的免疫应答

023 NSP-ELISA鉴别FMDV感染与免疫

024 O型口蹄疫鸡胚化弱毒乳兔反应苗的研究

025 RT-PCR快速检测口蹄疫病毒

026 WTO对家畜口蹄疫流行和无口蹄疫状态的规定

027 阿根廷可能发生口蹄疫,欧盟不会因此停止从阿进口牛肉

028 阿根廷再次发生口蹄疫

029 澳大利亚严防口蹄疫的入侵

030 巴拉圭发现口蹄疫病例

031 巴西应用哨兵动物监测口蹄疫

032 斑点ELISA检测口蹄疫病毒的研究

033 北京地区牛口蹄疫母源抗体水平及其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研究

034 不可忽视口蹄疫的防治

035 不同包被液对ELISA检测五号病病毒抗体的比较试验

036 不同保存条件对BHK-21细胞生长及其增殖口蹄疫病毒(FMDV)的影响

037 春季养羊慎防羔羊传染性口疮

038 春夏要防羊口疮

039 从进境羚羊中检出口蹄疫VIA抗体阳性病例

040 从进境野生羚羊中检出口蹄疫VIA琼扩抗体一例

041 从缺失前导蛋白酶的A12型口蹄疫病毒制备的活和灭活疫苗对猪的保护作用[英] 042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FMDV3AB非结构蛋白的纯化复性与活性检测

043 大面积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注意事项

044 大牲畜口蹄疫病的防治

045 大型猪场预防口蹄疫的综合措施

046 单克隆抗体在口蹄疫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047 碘甘油对羊口疮的治验介绍

048 电镜及免疫电镜对细胞内口蹄疫病毒复制的超微结构基础的研究

049 东南亚国家协作控制口蹄疫

050 东南亚口蹄疫控制和扑灭方案概述

051 动物口蹄疫检疫与防疫

052 犊牛甲状腺细胞的制作

053 犊牛血清的检验

054 对口蹄疫疫苗接种的新探讨

055 对西欧发达国家暴发和蔓延口蹄疫的几点思考

056 对英国疯牛病与台湾口蹄疫的思考

057 多种消毒剂在低温条件下对猪口蹄疫病毒杀灭效果试验

058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其在FMDV研究中的应用

059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牛食道-咽部分泌物中的口蹄疫病毒

060 泛亚株流行理论与世界口蹄疫的形势

061 疯牛病和口蹄疫简介

062 疯牛病口蹄疫夹击英国

063 改性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对口蹄疫病毒吸附力的初步观察

064 供港生猪的口蹄疫防护

065 关于种公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引起生产性能降低的分析

066 关注:韩国口蹄疫疫情

067 规模化猪场猪瘟、细小病毒、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

068 国际口蹄疫防制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

069 国外猪口蹄疫流行分析及疫苗研究进展

070 含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抗O型FMDV基因工程疫苗诱导豚鼠产生免疫反应071 韩国承认口蹄疫与中国无关

072 韩国发生口蹄疫已杀猪近万头

073 韩国口蹄疫引起关注我国严禁输入韩偶蹄动物

074 韩国猪群再度爆发口蹄疫江苏严防韩国口蹄疫传入

075 黄牛口蹄疫灭活苗应激反应的防治体会

076 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特殊案例剖析──口蹄疫事件查核程序及报告书

077 几种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078 加减凉膈散治疗羊口疮

079 加减凉膈散治疗羊口疮疗效好

080 家畜口蹄疫病的诊疗

081 家畜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082 家畜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083 家畜口蹄疫研究概况及防制措施

084 家畜口蹄疫研究进展

085 家畜口蹄疫疫苗简介

086 家畜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及注苗反应浅析

087 柬埔寨严防泰国口蹄疫传入

088 简述台湾牛口蹄疫

089 揭开口蹄疫的秘密

090 进口野生动物检出口蹄疫VIA抗体

091 警惕O型口蹄疫病毒泛亚株

092 警惕口蹄疫传染人

093 警惕世界口蹄疫

094 菌毒净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的杀灭效果

095 抗O型口蹄疫病毒DNA疫苗的建立

096 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1C7重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097 抗口蹄疫蛋白疫苗与DNA疫苗混合物的免疫原性研究

098 抗口蹄疫牛血清制备及对猪的被动免疫试验

099 抗口蹄疫疫苗问世

100 抗猪O型口蹄疫疫苗研制成功

101 抗猪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分析

102 抗猪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103 抗猪五号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

104 口疮灵治疗家畜口疮效果好

105 口蹄疫3ABC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的研究

106 口蹄疫.1

107 口蹄疫.2

108 口蹄疫.3

109 口蹄疫(五号病)简介

110 口蹄疫(续)

111 口蹄疫O型细胞弱毒原苗LD_(50)影响因素初探(摘要)

112 口蹄疫病的鉴别与无害化处理

113 口蹄疫病毒2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114 口蹄疫病毒3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15 口蹄疫病毒12S抗原免疫学性质的研究

116 口蹄疫病毒Asia-Ⅰ型灭活的研究

117 口蹄疫病毒China/99基因组RNA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118 口蹄疫病毒RNA聚合酶3D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19 口蹄疫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原因的探讨

120 口蹄疫病毒的混合种

121 口蹄疫病毒的晶体结构群论分析

122 口蹄疫病毒多基因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123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的克隆及3AB基因的原核表达

124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25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26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P3区的基因序列及分析

127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3ABC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28 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129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IRES和Poly(C)之间功能未知区一级和二级结构分析130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RNA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131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一级和二级结构分析

132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133 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的编码序列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134 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135 口蹄疫病毒灭活的研究

136 口蹄疫病毒强毒株China/99 P2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137 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在pET原核系统的高表达及产物的纯化138 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在原核及真核表达系统中的正确表达

139 口蹄疫病毒适应于细胞培养的研究

140 口蹄疫病毒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141 口蹄疫病毒细胞受体的研究进展

142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143 口蹄疫病毒衣壳蛋自前体P1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144 口蹄疫病毒诱导的牛α-干扰素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45 口蹄疫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146 口蹄疫病毒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147 口蹄疫病毒株China/99 P3区一级结构及与参考毒株的比较分析

148 口蹄疫病毒株China/99L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149 口蹄疫超免疫血清的制备

150 口蹄疫的防治技术

151 口蹄疫的检测方法与疫苗研究进展

152 口蹄疫的流行及其病毒的细胞受体

153 口蹄疫的流行及其防制

154 口蹄疫的危害与防制

155 口蹄疫对人的危害大吗

156 口蹄疫防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57 口蹄疫风暴袭击台湾岛

158 口蹄疫感染性克隆疫苗的发展前景

159 口蹄疫合成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在口蹄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160 口蹄疫患者的护理1例

161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162 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163 口蹄疫基因疫苗在国内研制成功

164 口蹄疫及其防治

165 口蹄疫及其预防

166 口蹄疫己经伤及巴西豆粕出口

167 口蹄疫简介1

168 口蹄疫简介.2

169 口蹄疫紧急疫苗研究进展(待续)

170 口蹄疫紧急疫苗研究进展(续完)

171 口蹄疫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

172 口蹄疫流行的风险分析和预防经济学研究现状

173 口蹄疫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的生物学特性

174 口蹄疫免疫学的一项新进展─—RGD缺失重组疫苗

175 口蹄疫免疫学研究进展

176 口蹄疫灭活二联苗的免疫研究

177 口蹄疫能传染人吗?

178 口蹄疫肆虐韩日

179 口蹄疫误诊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

180 口蹄疫消毒及其相关技术

181 口蹄疫携带状态──免疫学述评

182 口蹄疫新病毒系正威胁近东和欧洲

183 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184 口蹄疫研究概述

185 口蹄疫研究进展

186 口蹄疫—一个困扰全球的问题

187 口蹄疫疫苗的发展展望

188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189 口蹄疫疫苗引起副反应抢救报告

190 口蹄疫疫苗注射诱发疑似猪瘟

191 口蹄疫引发的深层思考

192 口蹄疫英国宣布口蹄疫危机已经彻底结束

193 口蹄疫影响税收

194 口蹄疫有治疗方法吗?

195 口蹄疫与食品安全问题

196 口蹄疫与水泡病的鉴别诊断与防制

197 口蹄疫与台湾养猪业

198 口蹄疫与炎症的鉴别

199 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200 口蹄疫在口岸中的检疫及消毒技术

201 口蹄疫遭遇中国克星

202 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3 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4 口蹄疫致双手剥脱性皮炎1例

205 口蹄疫自然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206 快速诊断口蹄疫手提式实时PCR仪的评价

207 联用抗口蹄疫病毒重组多肽及DNA疫苗诱发豚鼠产生特异免疫应答208 两部局发布公告防止韩国猪群口蹄疫传入

209 鹿口蹄疫的诊疗

210 美国将日本列为无动物口蹄疫国家

211 蒙古国划定口蹄疫封锁区影响二连市税收

212 蒙古国确认发生“O”型口蹄疫

213 蒙古西部地区发生口蹄疫

214 免疫增强剂防治口蹄疫效果可靠

215 苗猪阶段用不同浓度和剂量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实施2次免疫试验216 灭虫威粉调剂巧治羊口疮

217 膜振荡过滤机过滤口蹄疫病毒液的效果评价

218 母源性抗体对幼畜口蹄疫疫苗接种的影响

219 南非共和国的口蹄疫控制

220 你知道怎样预防口蹄疫吗?

221 牛O-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研究——小白鼠接种疫苗后的细胞免疫应答222 牛O-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研究——效力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

223 牛O型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疫苗研究──—A型毒种的选择

224 牛O型口蹄疫灭活苗制苗毒种的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监测

225 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的改进

226 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研究

227 牛口蹄疫AsiaⅠ型灭活疫苗研究——疫苗效力、免疫持续期及安全性等检验228 牛口蹄疫AsiaⅠ型灭活疫苗研究——制苗用种毒的选择

229 牛口蹄疫疫苗注射应注意的问题

230 农业部、国检局发布公告严防死堵口蹄疫疯牛病

231 欧盟口蹄疫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232 欧盟为英国采取的控制口蹄疫政策辩解

233 欧洲防范口蹄疫入境旅客须消毒

234 欧洲国家暴发口蹄疫后丹麦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风险评估

235 欧洲使用疫苗接种控制口蹄疫

236 偶蹄兽的“头号杀手”──口蹄疫

237 浅述牲畜口蹄疫病的防制

238 浅谈边境地区口蹄疫疫情动态和防制对策

239 浅谈动物口蹄疫与进出境卫生检疫

240 浅谈家畜口蹄疫及其防制

241 浅谈口蹄疫疫苗的应用

242 浅谈牲畜口蹄疫的综合防治

243 浅谈英国暴发口蹄疫、疯牛病对我国的启示

244 强力消毒灵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试验

245 人B7-1、IFN-γ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246 人口蹄疫1例报告

247 认识口蹄疫

248 日本消灭口蹄疫做法

249 日韩爆发口蹄疫

250 肉品口蹄疫和猪传染性水疱病带毒检测情况的报告

251 专家说:口蹄疫不碍居民生活

252 如何有效预防和扑灭口蹄疫

253 如何预防口蹄疫

254 乳牛O型口蹄疫苗严重过敏反应二例

255 三种消毒剂在低温条件下对口蹄疫病毒的灭活效果

256 山羊痘与羊口疮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257 生产口蹄疫疫苗的BHK-21细胞的表型特征

258 生物素─亲和素强化斑点试验检测口蹄疫病毒抗体的研究

259 生物素标记口蹄疫cDNA探针的研究与运用

260 注射口蹄疫疫苗严重过敏1例

261 生猪口蹄疫灭活苗应激的防治

262 生猪五号病的鉴别及其控制

263 牲畜口蹄疫O型灭活苗应用体会

264 牲畜口蹄疫的防与治

265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1

266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2

267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3

268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4

269 牲畜口蹄疫疫苗注射过敏反应的解救措施

270 牲畜五号病及其防治

271 牲畜五号病综合防制技术模式

272 什么是口蹄疫.1

273 什么是口蹄疫.2

274 什么是口蹄疫.3

275 石硫合剂治疗羊口疮

276 世界疯牛病、牛瘟、口蹄疫最新情况

277 台口蹄疫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278 台湾暴发猪口蹄疫给我们的启迪

279 台湾口蹄疫的状况

280 台湾口蹄疫苗进军国际市场

281 台湾口蹄疫疫情动态

282 台湾扑灭猪口蹄疫策略与措施

283 台湾再度爆发口蹄疫病

284 探讨口蹄疫的发病与防制

285 头发灰治羊口疮病

286 外来品种猪对猪口蹄疫O型灭活苗有不良反应

287 外来品种猪对猪口蹄疫O型灭活油佐剂疫苗耐受不良反应的报告

288 望城县黄金苗圃发生人感染猪口蹄疫事件

289 威胁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几大障碍

290 为何要严防口蹄疫

291 为什么口蹄疫备受人们关注

292 我国北方五省(区)绵羊四种主要传染病的血清学调查

293 我国对英国口蹄疫采取应对措施

294 我国口蹄疫基因工程研究获得突破

295 无口蹄疫国家名单

296 吸咐口蹄疫病毒的壳聚糖微球对动物的安全性试验

297 希腊爆发口蹄疫

298 新西兰对预防口蹄疫暴发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风险评估

299 新一轮口蹄疫又大规模爆发,英伦再次陷入恐慌

300 亚洲一型口蹄疫病毒YNAs1.1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301 严防疯牛病严防口蹄疫

302 严防口蹄疫病传入我国

303 严防台湾口蹄疫传入

304 羊口疮病的治疗

305 羊口疮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06 羊口疮的防治

307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

308 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309 羊口疮的简单治疗

310 羊口疮的诊治

311 羊口疮治疗法

312 羊口蹄疫免疫程序初探

313 养羊须防“羊口疮”

314 野生动物中的口蹄疫

315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96号公告(1999年2月12日)

316 一例羊口疮病及继发性肺炎的治疗

317 一起人间口蹄疫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318 以免疫球蛋白为载体的抗O型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

319 以猪IgG重链恒定区为抗原载体的抗口蹄疫病毒DNA疫苗的研制

320 疫情快讯

321 应用RT-PCR技术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口蹄疫病毒

322 应用RT-PCR检测灭活疫苗中口蹄疫病毒(核酸)

323 应用RT-PCR检测注射灭活疫苗猪组织样品中的口蹄疫病毒

32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口蹄疫病毒

325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口蹄疫病毒

32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口蹄疫病毒的初步分析

327 应用间接ELISA评价浓缩型五号病灭活苗

328 应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区分感染动物和注苗动物

329 应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口蹄疫病毒

330 英国爆发生猪口蹄疫

331 英国称口蹄疫终检结果为阴性

332 英国恢复到无口蹄疫状态

333 英国口蹄疫防疫政策遭置疑

334 英国:乡镇企业因口蹄疫控告政府

335 英国养蜂业因口蹄疫而得益

336 英国正在对绵羊进行口蹄疫检测

337 颖上县口蹄疫病局部爆发流行调查分析

338 影响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因素的研究

339 用3′RACE方法扩增并克隆口蹄疫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

340 用犊牛睾丸细胞生产羊口疮疫苗时应注意的问题

341 用口蹄疫非结构蛋白鉴别康复动物与注射疫苗动物的研究及应用

342 用天然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鉴别感染与接种家畜

343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口蹄疫病毒的研究

344 有关口蹄疫的几点讨论

345 预防奶牛口蹄疫流行的具体措施

346 豫南地区猪场猪瘟口蹄疫母源抗体监测报告

347 远东地区口蹄疫的发生状况及对策

348 云南口蹄疫防疫研究获重大突破

349 运用RT-PCR一步法和Nested-CR法快速检测FMDV的研究

350 正确使用口蹄疫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51 直接PCR法检测口蹄疫病毒

352 植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353 治羊口疮验方

354 中成药治山羊口疮

355 中国农科院研制成功口蹄疫、禽流感特效疫苗

356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耕牛蹄癀病

357 重视预防口蹄疫

358 重组白细胞介素-2提高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试验

359 重组痘苗病毒诱导的抗口蹄疫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力

360 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苗免疫猪的免疫效力、安全性及抗体消长361 猪O型口蹄疫Ⅱ型灭活疫苗

362 猪O型口蹄疫病毒强弱毒株VP_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63 猪后海穴注射口蹄疫浓缩灭活苗的试验报告

364 猪口蹄病毒VP1活性肽融合蛋白的纯化

365 猪口蹄疫-O型BEI灭活疫苗接种母猪仔猪后期血清抗体消长状态366 猪口蹄疫病的诊断

367 猪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工程菌的发酵研究

368 猪口蹄疫的防治.1

369 猪口蹄疫的防治.2

370 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制

371 猪口蹄疫和水泡病病毒免疫鉴别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372 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的研究

373 猪口蹄疫免疫程序和抗体水平研究

374 猪口蹄疫免疫过敏致死病例

375 猪口蹄疫灭活苗最佳免疫途径研究初报

376 猪口蹄疫油佐剂灭活苗免疫过程中常发现象及对策

377 猪屠宰中五号病的检疫

378 猪五号病浓缩苗和基因苗的免疫效果

379 猪注射口蹄疫灭活苗发生反应的处理

380 注射口蹄疫苗引起山羊死亡的报告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技术参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技术参数 1. 试剂盒:50人份/盒; 2. 灵敏度:100%; 3. 特异性:99.0%以上; 4. 测定时间:≤30分钟; 5. 检测标本:全血/血清/血浆; 6. 产品有效期:不少于16个月; 7. 认证及注册: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美国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认证及注册; 8. 质量评估:连续三年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组织的全国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连续三年灵敏度不低于100%、特异性不低于99.0%; 9. 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技术参数 1. 试剂盒:50人份/盒; 2. 灵敏度:99.5%以上; 3. 特异性:99.0%以上; 4. 测定时间:≤20分钟; 5. 检测标本:全血/血清/血浆;

6. 产品有效期:不少于18个月; 7. 认证及注册:通过美国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认证及注册; 8. 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促凝采血管技术参数 1、容积:5ml; 2、材质:塑料管; 3、管内添加促凝剂,促凝剂均匀喷涂于采血管内壁上,使血液可快速凝固,析出高纯净度的血清; 4、胶塞类型:安全帽胶塞(塑料盖帽),管内真空、无菌; 5、采血管标贴:刻度、双码、条形码一体化标贴; 6、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抗凝采血管技术参数 1、容积:5ml; 2、材质:塑料管; 3、抗凝剂:EDTAK2; 4、胶塞类型:安全帽胶塞(塑料盖帽),管内真空,无菌; 5、采血管标贴:刻度、双码、条形码一体化标贴; 6、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采血针技术参数 1、规格:7号;

八、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的方法

八、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的方法 (一)口蹄疫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反向被动血凝) 红细胞膜具有吸附抗原或抗体的特性,将提纯的口蹄疫抗体(IgG)在pH4.0醋酸缓冲液中致敏绵羊红细胞,当这种被致敏的红细胞(即红细胞表面均带有口蹄疫抗体),遇到相应的口蹄疫病毒抗原时,便产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从而使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同步鉴定出口蹄疫毒型和鉴别口蹄疫、猪水泡病病原。 1.试验材料 V型96孔130o血凝滴定板、玻璃吸管(1毫升、5毫升规格)、玻璃中试管(内径15毫米,长度100毫米)、试管架、微量振荡器、微量移液器、塑料咀、玻璃板(与血凝板大小一致)、口蹄疫O、A、C、Asia-I 型、SVD(猪水泡病)反向被动血凝诊断试剂及其配套用的口蹄疫各型、猪水泡病阳性抗原、阴性抗原、稀释液、待检抗原。 2.试验方法 (1)稀释待检抗原取中试管8支,横列于试管架上,每管各加入稀释液1 毫升,取待检抗原1毫升加入第1管混匀后从中取出1毫升加入第2管,混匀后取1毫升加入第3管……直至第8管,此时待检抗原的稀释度依次为1:6、1:12、1:24、1:48、1:96、1:192、1:384、1:768。 (2)稀释阴性抗原取中试管1支用记号笔标明“阴抗”字样,加入稀释液390微升,加入阴性抗原10微升,充分混匀,此时阴性抗原的稀释度为1:40。 (3)稀释阳性抗原取中试管20支,横列于管架标明“阳抗”字样,每排4支,(O型4支、A型4支、C型4支、Asia-1型4支、SVD4支)。每种阳抗第1管,加稀释液4.7毫升,第2~4管各加稀释液0.5毫升。取O型阳性抗原0.1毫升(100微升)加入第1排的第1管中混匀后取出0.5毫升,加入第1排的第2管并充分混匀,取出0.5毫升加入第1排的第3管混匀后取出0.5毫升加入第1排的第4管并混匀。 其他阳性抗原均按上法稀释,注意每稀释一种阳抗必须更换1支吸管,切勿混杂以免影响反应的特异性。经过上述稀释,各阳性抗原的稀释度依次为1:48、1:96、1:192和1:384。用于阳抗对照孔的只加第4管(1:384)的阳抗。(4)滴加待检抗原和对照抗原取第8管稀释的待检抗原(1:768)加入血凝滴定板上的1~5排的第8孔,每孔50微升,取第7管待检抗原(1:384)加入1~5排的第7孔,取第6管待检抗原(1:192)加入1~5排的第6孔……直至第1孔,每孔均为50微升。1~5排的第10孔加入1:40的阴性抗原,每孔50微升。1-5排的第11孔依次加入O、A、C、 Asia-1型和SVD1:384稀释度的阳性抗原,每孔50微升(即第1排的第11孔加O型抗原;第2排的11孔加A型抗原;第3排的11孔加C型抗原;第4排的11孔加Asia –1型抗原;第5排的11孔加SVD抗原)。1-5排的第12孔各加稀释液50微升作为稀释液对照。 (5)滴加反向被动血凝诊断液血凝板上的第1排1~8孔和10~12孔加O 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2排1~8孔和10~12孔加入A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3排1~8孔和10~12孔加入C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4排1~8孔和10~12孔加入Asia-1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5排1~8孔和10~12孔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指导书(胶体金)

××××××医院 Policy No.:Effective Date:January 01,2006 Revision No.:00 文件编号:实施日期:2006年01月01日修订号:00 Generated department:Total Pages:Three 编制部门:检验科总页数: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指导书(胶体金法) Prepared by : 编制 --------------------------------------------- Name: 姓名: Position: 职务: Date: December 16,2005 日期:2006年01月01日 Audited by: 审核 --------------------------------------------- Name: 姓名: Position: 职务: Date: December 16,2005 日期:2006年01月01日 Approved by 批准 --------------------------------------------- Name: 姓名: Position: 职务: Date: December 16,2005 日期:2006年01月01日 TOTAL COPIES: TWO 共 2 份 COPY TO: 分发至:检验科、质控科。

文件编号:页码:2/2 文件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指导书实施日期:2006.01.01 1.0 目的 规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的操作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 适用于本医院实验室对待检标本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胶体金法)的检测。 3.0 参考 3.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使用说明书》 4.0 程序 4.1采集静脉全血或血浆样本。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样品溶血。如果标本在收集后7天内检测, 样品须放在2-8℃保存,如果大于7天须冷冻保存。 4.2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并编号,如有低温保存则应平衡至室温。 4.3将胶体金试剂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4.4用微量加样器取50μL样本血清,加到试剂的加样处。 4.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30分钟内检出,超过30分钟将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建议30分钟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0 结果判断: 5.1阳性:试剂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各出现一条紫红色带,如果检测区的紫红色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 该样本重复测试,并使用其他方法确认。 5.2阴性:试剂只在对照区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5.3失效:对照区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损坏或者是样本中的抗体含 量过高。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将待测样本稀释后用新的试剂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5.4注意:测试区内的紫红色条带可呈现颜色深浅的现象。但是,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不论该色带颜色 深浅,即使只有非常弱的色带也应判定为阳性结果。 6.0注意事项 6.1实验环境应保持一定湿度、避风。避免在过高温度下进行实验。 6.2试剂从包装中取出后,应尽快进行实验,避免放置于空气中过长时间,导致受潮。 6.3试剂可在室温下保存,谨访受潮。低温下保存的试剂应平衡至室温方可使用。 7.0 附件 7.1实验结果记录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作业指导书 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 修改记录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版号:第 1 版页码1/2 1、目的 用于临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2、范围 适用于献血员筛查与临床病例。 3、职责 检测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检测操作。 4、原理 采用纯化基因工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HIV-2)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的HIV-1/HIV-2抗原及其他试剂组成,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和HIV-2抗体。 5、样本要求 仅限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 常规方法采集。 血清:采血后,室温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再于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血浆:采血后,样品与抗凝剂反复轻摇混匀,再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如果样品没有在8小时内测定,应将其保存于2℃-8℃。如果样品不能在7天内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6.分析系统 分析仪器:Thermo Mk3型酶标仪,检测波长450nm,参考波长630nm。 37℃恒温箱。 振荡器用于样品、试剂的混匀。 微量加样枪。 试剂准备: 试剂盒于冰箱保存,使用前应取出置37℃。 取试剂盒内洗涤液用蒸馏水作25倍稀释,置洗瓶中备用。 质控试剂:-20℃保存,溶解后随试剂一起冷藏,每天随样品一起检测并保存质控结果,每月一次质控小结,失控要有记录及纠正的结果。 7、分析步骤 样品编号:从6号开始编号。

设阴性对照3孔,Anti-HIV-1阳性对照1孔,Anti-HIV-2阳性对照1孔,分别加入阴、阳对照各50微升。 每个标本待测孔加入标本血清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60分钟。 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6次后拍干。 每孔加酶标工作液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分钟。 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6次后拍干。 每孔加显色剂A液,显色剂B液各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10分钟。 每孔加入终止液50微升,混匀。 选取相应的程序号,用酶标仪双波长比色。 8、计算 Cutoff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 9、参照区间 阴性对照A值应≤ Anti-HIV-1阳性对照A值应≥ Anti-HIV-2阳性对照A值应≥ 10.临床意义 样品A值≥临界值为HIV抗体阳性 样品A值<临界值为HIV抗体阴性 11.注意事项 从冷藏环境中取出试剂盒应置37℃平衡30分钟后方可使用,余者应按前述方法保存和使用。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样品需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使用前试剂应摇匀。 须确保样品加样量准确,如果加样量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建议使用微量移液器加所有组份;用滴瓶滴加时,应先弃去1~2滴,垂直匀速地滴加。避免在加样过程中,将液体接触到或溅到微孔边缘上。 封片不能重复使用。 结果判断须在反应终止后10分钟内完成。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12.支持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口蹄疫病毒抗原

口蹄疫病毒抗原ELISA、病毒分離及RT-PCR敏感性之比較 報告人:黃郁珳 助理研究員(豬瘟研究組) 壹、緒言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一種急性偶蹄類動物傳染病,會造成嚴重之經濟損失。口蹄疫病毒(FMDV)是屬於正股單鏈RNA病毒,歸類於小核醣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瘡病毒屬(Aphthovirus)。FMDV共有O、A、C、Asia 1、SAT 1、SAT 2、SAT 3等㈦種血清型,各血清型病毒間無交叉免疫保護作用。而口蹄疫的實驗室診斷以抗原鑑定為主,目前本所使用的口蹄疫抗原鑑定方法包括病毒分離(Virus isolation)、抗原-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antige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ntigen-ELISA)、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等。病毒分離是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出版的「陸生動物的診斷測試及疫苗手冊」中口蹄疫的抗原診斷方法進行,以單層BHK21及EBK等㈱化細胞分離試材中的口蹄疫病毒。而抗原-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則是利用抗原抗體間專一性鍵結的特性,檢測所稀釋試材中的口蹄疫病毒抗原,且鑑定其血清型別。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是利用一對方向相反的寡核苷酸引子,先利用反轉錄酶將待測RNA轉錄成cDNA,再經由DNA聚合酶的作用,反覆進行變性作用、煉合作用及延展作用等三步驟,而將特定的DNA片段大量複製,從而提升檢測病毒核酸之敏感性達百萬倍之多。由於口蹄疫疫情的控制,首重快速而準確的診斷。本所目前使用的三種口蹄疫診斷技術均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出版的「陸生動物的診斷測試及疫苗手冊」中所列舉之檢測方法,但是該手冊中並未針對其敏感性詳加描述,然而,在初步的診斷結果中,敏感性與診斷的準確度相關,若敏感性太低,將造成假陰性的診斷結果。因此,為了解此三種口蹄疫診斷技術之敏感性,乃進行此一實驗。 貳、材料與方法 本實驗,我們選擇一㈱源自細胞培養的口蹄疫病毒及一㈱口蹄疫病毒感染的水疱上皮組織10倍乳劑,分別以含2%胎牛血清之細胞培養液,進行10倍連續稀釋至10-8,再分別進行病毒力價回歸試驗、病毒分離、抗原-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及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等檢測。 一、病毒力價回歸試驗 將各稀釋階之病毒及BHK 21㈱化細胞同時加入96孔平底細胞培養盤,置於37℃含5% CO2之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兩天,再以顯微鏡觀察細胞病變作用(CPE)產生情形,紀錄各稀釋階病毒所產生之CPE數目,再依據Reed 及Muench方法,計算病毒力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乳胶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检测试剂盒(乳胶法) 说明书 【检测原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检测盒(乳胶法)采用了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乳胶标记技术原理。试剂上含有事先固定在膜上检测区(T)的重组HIV-1和HIV-2型抗原。检测时,将样本滴入试剂的加样孔中,样本中的HIV-1,2型抗体与预包被在膜上的重组抗原--乳胶颗粒标记结合物反应,然后,混合物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在检测区(T)与固定在膜上的重组HIV-1和HIV-2型抗原反应。如果样本中含有HIV抗体,在检测区内(T)会出现红色条带,检测区内出现红色线条表明是阳性结果。如果在检测区内(T)没有出现红色条带,则样本中不含有HIV抗体,表明的是阴性结果。无论抗HIV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中,混合物都会继续向上层析至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的条带。质控区内(c)所显示的红色条带是判定层析过程中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是检测试剂的内控标准。 【主要组成成份】 本试剂主要原材料包括:包被用重组HIV1型、包被用重组HIV2型抗原、标记用重组HIV1型、标记用重组HIV2型抗原、链霉亲和素结合物、生物素、乳胶颗粒、硝酸纤维塑膜、聚酯纤维塑膜。 检测需要已提供的材料 注意:不同批号试剂中各组份不可互相使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检测时另需准备样本收集容器和计时器。 【样本要求】 静脉采血后离心获得血清/血浆样本,不同的抗凝剂如柠檬酸钠,肝素钠,EDTA,草酸钠,枸橼酸钠的血浆标本均可。在2—8℃条件下可保存一周,长期保存需-20℃冷冻,以避免反复冻融。发臭、溶血等异常样本请勿使用。 【检验方法】 在进行检验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将试剂、样本、和缓冲液恢复至室温(20℃-30℃)。 1.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 2.将试剂放在干净的平台上,用一次性塑料管吸取1滴血清/血浆(25μl)于加样孔(S) 中,随后加入1滴缓冲液(约40μl),开始计时。 3.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检测结果应在15~20分钟判读,20分钟后判读结果无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临床研究讲解

附件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临床研究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试剂是指利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原理对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特定的HIV生物学标记物,包括HIV 1型(HIV-1 )p24抗原、HIV抗体、HIV核酸、HIV基因耐药突变等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试剂。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的分类原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IVD)管理,属高风险管理产品。本指导原则制定的主要目的是让申请人明确在注册申报过程中对本类试剂在临床研究方面重点关注内容,同时规范注册申请人对于注册申报资料中有关临床研究资料的要求。 本指导原则是对HIV检测试剂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临床研究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只是针对HIV检测试剂的特点,强调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械〔2007〕240号)的规定,包括临床试验协议、方案、报告的撰写等。 本指导原则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本指导原则是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的指导文件,如果有能够满足适合的法规要

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HIV生物学标记物是指机体在感染HIV后,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出现的生物学标记物,包括:HIV抗体、HIV-1p24抗原、HIV核酸、HIV基因耐药突变等。 就方法学而言,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利用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等免疫学方法对HIV抗原和/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应用核酸检测的方法(如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等)对HIV 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以及基因耐药突变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体外诊断试剂,适用于首次注册产品及申请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国家法定血源筛查用HIV检测试剂。 三、基本要求 (一)临床试验方案及方案中应关注的问题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置应基本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各临床研究单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 最新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病毒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 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 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病毒防治方案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 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英科新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操作规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操作规程 英科新创(厦门) 操作步骤 1.将待测标本从存储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所需数量的测试试剂从包装盒取出平衡至室温 3.用微量加样器取60μl待检血清/血浆标本滴加到试剂加样处 4.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30分钟内检出,超过30分钟将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 响。因此建议30分钟内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判读 1.阳性结果:测试条在测试区和对照区位置各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如果检测区的紫红色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实验重复检测,并使用 其他方法确认 2.阴性结果:测试条只在对照区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3.无效结果:对照区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或试剂 已 变质损坏或是试剂中抗体含量过高。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 说明书,并用新的试剂条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应立即停 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注意事项 1.本试剂用于体外诊断,仅用于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品,其它体 液样本可能 得不到准确结果 2.本试剂用于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品中HIV1/2型抗体,对于所有使 用本试剂条检测的结果必须进一步验证

3.样品的加样建议用微量加样器准确加入 4.实验环境应保持一定湿度、避风,避免在过高温度下进行试验 5.测试条从包装取出后,应尽快实验,避免放置于空气中过长时间,导致受潮 6.对于那些含有感染源和怀疑含有感染源的物质应有合适的生物安 全保证程序 下列有关注意事项: (1)带手套处理样品和试剂 (2)不要用嘴吸样 (3)在处理样本时不能吸烟、吃食物、喝饮料、美容和处理隐形 眼镜 (4)用消毒剂对溅出的样品进行消毒 (5)使用后的试剂和样本等废弃物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6)超出有效期的试剂不能使用 7.检测线颜色深浅的程度与样品中抗体滴度没有一定的必然联系 8.任何一种测试都不能绝对保证样品中没有低浓度抗体存在,任何 时候都不能 排除暴露和感染的可能 9.对于下列物质在所给出的浓度下对测试结果不造成影响:胆固醇200mg/ml;血红蛋白≤178g/L;甘油三酯≤200mg/ml;胆红素≤ 1.6mg/100ml

口蹄疫病毒

(一)综述 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糜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积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成畜死亡率不高。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和粘膜感染、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也能机械性传播而发病。病猪和待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病猪的粪、尿、乳、呼出的气、唾液、污染的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饲养工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牛、羊、猪、驼可互相传染,但也有牛羊感染而猪不感染;也有猪感染而牛羊不感染的情况。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春秋季多发,多在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节减缓。发病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还有呈2~3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二)临症 潜伏期短,高热(40~410C),食欲、精神不振。 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发红、发热、敏感,后在病猪的口腔、齿龈、舌面、鼻镜、乳房也可见米粒大的水泡或融合呈大水泡和糜烂斑。水泡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以后变成粉红色。水泡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如无感染,1周左右结痂痊愈;有感染的糜烂、溃疡,严重时蹄壳脱落,常卧地,跛行。 多取良性经过,大猪很少死亡。初生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在临床上与猪水庖病(病源为猪水疱病病毒)、猪水疱(病源为猪水疱性疹病毒)、猪水疱性口炎(病源为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猪痘(病源为猪痘病毒、痘苗病毒)难以区别。 (三)病理 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溃疡、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也有烂斑和溃疡,小肠、大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弥漫性出血,心肌切面淡黄相间似虎纹,俗称“虎斑心”。 (四)防治 预防: 1. 平时注意加强检疫,严密监视疫情动态; 2. 不从疫区进猪与其它易感动物的畜产品;病愈之后仍然带毒和排毒(尿排),一般可超过150天。 3.疫区与受威胁区域定期注射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共分七个血清型:A、C、O、南非一、二、三型(分别称为SAT1、SAT2、SAT3型)和亚洲Ι型。每个型下面又分亚型,巳知有80个以上亚型。我国的病毒型为A、C、O和亚洲Ι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即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无论猪、牛、羊、驼都是这七个血清型。是甚么型引起的必需用该型苗才能起免疫作用。所以注前要诊断清楚病毒类型。但己病的不能打。注普通苗时如发生过敏反应,要急时注射肾上腺素1ml进行抢救。最好注多肽苗。 4.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增强畜群的抵抗力。 5.发现疫情后应及时上报疫请;瞒报要遭罚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 试剂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原理: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IV1/2型抗体。检测阳性样本时,样本中HIV抗体与胶体金标记抗原(大肠杆菌中表达)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没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重组HIV-Ag(大肠杆菌表达)结合形成金标记重组“Au-HIV(1+2)-Ag-HIV-Ab-HIV(1+2)-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的胶体金标记重组Au-HIV(1+2)-Ag 则在对照线处与鼠抗HIV单克隆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30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检测方法:一,血清血浆样本: 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将所需数量的测试试剂从包装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用微量加样器取60Ul血清腻味血浆样本,滴加至试剂的加样处。 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30分钟内检出,经过试验确证,反应时间(从加样后计算起)超过30分钟将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因此,建议30分钟内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

果。 二,全血样本: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所需数量的测试试剂从包装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微量加样器取60Ul全血样本,或用试剂盒内所配塑料滴管吸取样本,垂直滴加两滴于试剂的加样处,随即加一滴金标全血样本稀释液。 4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30分钟内检出。经过试验确证,反应时间(从加样后算起)超过30分钟将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因此,建议30分钟内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检验结果的解释 阳性:测试条/卡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各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如果检测区的紫红色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该样本重复试验,并使用其他方法确认。 阴性:测试条/卡在对照区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失效:对照区示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损坏或者是样本中抗体的含量过高。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将待测样本稀释后用新的测试条/卡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 止批 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前言 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旅游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可使对外贸易和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口蹄疫的暴发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名誉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病毒还可发生变异,也给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带来困难。 【摘要】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几乎达100%,往往造成广泛流行,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诊断的表现及防治措施等对该病的控制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诊断防治 【正文】 1.口蹄疫(FMDV)的简介 口蹄疫病毒(FMDV)属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有个血清型和65个以上的亚型。是引起多种动物发生口蹄疫的病原。 1.1病毒特性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子量2.4~2.8-l×106d,长2.62um,呈细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用。病毒在胞浆内增殖。 FMDV具有四种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 FMDV在血清学上分为7个型,即A、O、C、SAT,(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和AsiaⅠ(亚洲1型),每一型又有许多亚型。目前7个型至少可分为65个亚型,其中A型有32个,O型有11个,C型有5个,SAT1有7个,SAT2有3个,SAT3有4个,Asia I有3个。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原性,在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原性。病毒型和亚型的鉴定主要根据抗原差异,不同型之间完全没有抗原关系,可用各型标准血清来鉴定病毒型。 1.2抵抗力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不耐酸,在pH6.5、4℃条件下每14h灭活90%,在pH5.5、1min灭活90%,在pH5.0、ls灭活90%,pH3.0时瞬时失活。在pH7.0~7.5十分稳定。肉品酸化处埋可杀灭病毒,但骨髓、脂肪、淋巴结等产酸甚少,其中病毒可存活1年以上。 病毒对酚类、酒精等消毒剂抵抗力较强,但对碱类消毒剂极敏感。1~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30%草木灰、4%碳酸钠、1~2%甲醛可用于环境消毒。 病毒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在冰冻情况下,骨髓中病毒能存活70d,血中病毒能存活4-5个月,肉中病毒能存活30~40d。 盐水具有保护病毒作用,感染组织长期保存于此液中不会丧失毒力,尤其在低温,如水泡皮保存于50%甘油中。-50℃下可保毒360-470d。 紫外线能杀灭病毒,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和吸附细胞的能力。直接阳光照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Diagnostic kit for Antibody to Human lmmunode ficiency Virus (Colloidal Gold) [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 英文名字:Diagnostic kit for Antibody to Human lmmunode ficiency Virus (Colloidal Gold) [包装规格] 单支/袋,25/盒;10支/袋,5袋/盒;25支/袋,8袋/盒。 [临床意义] 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HIV-2特异性抗体。用于无偿献血的现场筛查,及临床术前的筛查。 [检验原理] 应用免疫层析式双抗原夹心法原理。 [主要组成成分] 由纯化的基因重组HIV-1和HIV-2区段抗原,免抗HIV抗体,固相硝酸纤维膜,胶体金标记的基因重组HIV-1和HIV-2区段抗原及其他试剂组成。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4℃-30℃避光干燥处密封储存,切勿冰冻。有效期24个月。[样本要求] 采取静脉血1-2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得到血清或血浆样本。 如不及时测试可置4℃冰箱贮存,超过3天应加入0.1%硫柳汞防腐,测试前注意恢复至室温。不可使用冻干样本。 [使用方法] 1、被检样本和测试卡等在室温平衡。 2、沿缺口撕开铝箔袋,取出测试卡。 3、将80微升血清或血浆样本(用吸管滴加2-3滴)加入测试卡加样孔,平置于温室,20 分钟内观察显示结果。 [检验结果的解释] 阳性:在检测区上、下两端先后出现反应线,即对照线(C)和检测线(T)。 阴性:仅测试区上端有一条反应线,下端无反应线出现。 无效:测试区上、下两端均无红色反应线出现或仅在检测去(T)出现一条红色反应线,表明实验失败或试剂失效。请用新测试卡重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请停止使用本批产品,并于当地经销商联系。 [检验方法局限性] 1、本品仅用于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IV抗体检查,其检测结果必须结合其他对于医师有 用的临床信息。在所有的临床和试验进行评价后,只有医师才可以给出确切的临床诊断结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ELISA) 1. 原理 在微孔条上预包被纯化基因工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和II型(HIV-1/HIV-2)抗原(合成肽或基因重组蛋白),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样品加入包被抗原反应孔,在随后的温育过程中,若样品中含特异抗体,则该抗体与包被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吸附到固相,再加入酶标记的HIV-1/HIV-2抗原,最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游离酶,加入显色剂后显色。 2. 标本采集 2.1 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 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 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 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48小时,-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 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 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 试剂 6.1 试剂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 6.2 试剂生产厂家:北京万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3 包装规格:96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包被反应板,HIV酶标记物,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密封袋。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 仪器设备 7.1 仪器名称:自动酶标仪 7.2 仪器厂家:Rayto 7.3 仪器型号:RT-6100 8. 操作步骤 8.1 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 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 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8.4 加样:用加样器在微孔反应条板孔中加入样品100l;空白孔不加任何液体;阴性对照孔和阳性对照孔,每孔分别加入阴阳对照各100l,标好位置。对照应在所有标本加完以后再加,以保证阈值准确性。 8.5 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60分钟。 8.6 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7 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物100l,轻拍混匀。 8.8 温育(二):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30分钟。 8.9 洗涤(二):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10 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l,轻拍混匀,置37℃暗处30分钟。

口蹄疫病毒粒子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 一、蔗糖/氯化铯梯度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 原理:146S抗原在特定条件下分布在特定浓度的介质中,于259nm处产生最大紫外吸收峰(用OD259表示),OD259与146S浓度成正比。 操作步骤:将口蹄疫病毒样品置于蔗糖密度梯度中离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样品中的病毒粒子将沉降到相应的密度梯度层内,经紫外分光光度计259纳米检测时有最高吸收峰,而在其他级份层没有吸收峰。收集146S吸收峰级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即可对146S含量进行定量。采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快速测定出在紫外分光光度计图表中病毒峰区域的146S病毒粒子含量,并且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病毒和抗原的收获量,当然也可以用于成品疫苗中146S抗原含量的测定。 此法的优点是:简单,检测所需的成本低 此法的缺点是:受人为影响大,不能分型检测,且操作较为复杂,对仪器设备有较高要求。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此法的优点是: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影响少,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且耗时短,可用于大批量连续检测。 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别不同血清型的抗原。 三、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法 原理:制备针对口蹄疫病毒146S特异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包被ELISA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原理,根据显色情况判定146S病毒粒子的含量。 此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适合大批量检测。 此法的缺点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成本较高,且过程复杂。针对不同毒株需要制备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口蹄疫常用消毒药

北京三元禾丰关于口蹄疫病的预防和防治 口蹄疫概述: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7个血清型:O、A、C、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和南非3型,每个血清型又有不同的亚型。猪主要以O型为主,但无交差免疫。多种动物易感:牛(黄牛、水牛、牦牛)、猪、羊(绵羊、山羊)、骆驼、鹿,此外,象、剌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由于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复杂,极易造成大流行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分布广,流行历史长,除大洋洲和北美洲消灭此病后再没复发,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全世界有数十个国家发生口蹄疫并深受其害。预防和扑灭难度较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一、口蹄疫的病源 口蹄疫病毒,无囊膜,体积最小。对酸、碱敏感。对环境不利因素抵抗较强。在4℃比较稳定,低温条件下长期存活。未发酵粪中存活39天,土壤表面夏季为3天,秋季28天,干草中120天,污水中21天。 二、流行与症状 1.流行与传播途径 猪口蹄疫由于长期在猪群中反复流行,对猪的毒力增强,而对牛、羊的致病力下降了。在猪、牛和羊同栏饲养的条件下,猪先发病,牛、羊后发病或根本不发病。幼畜(新生仔猪、羔羊、犊牛)对口蹄疫最易感。发病率100%,死亡率80%。 传播途径:①间接和直接传播:80%为直接传播。大多数猪场为卖猪时运输工具传播。运输车辆一定要严格消毒:4%火碱。拉猪人一定不要进场。②人带入病毒而引起:消毒观念差,消毒不彻底,如紫外线和无效的消毒药,只有精神安慰。③粪便处理不当,外来的拉粪车没消毒造成交差感染。④人民币的带毒而传入:在此期间不以人民币的形式交换。⑤空气(风)、老鼠等野生动物传播。 潜伏期为24-96小时;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厌食或拒食;蹄冠、蹄叉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水泡,内含黄色液体,水泡破后形成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体温随即下降,经1-2周结痂愈合。严重病例蹄脱落或变形(2个月后才能长出新壳)。 病猪吻突、龈、舌、腭也可出现水泡,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母猪的乳头和乳房等部位也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仔猪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心肌炎(虎斑心),高热、心跳呼吸加快、嚎叫、突然死亡。 三、口蹄疫的诊断:除仔猪外,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可确诊 四、口蹄疫的防制 1.疫苗预防:推荐免疫程序(本程序中均为高效苗) 种公猪:每年注射三次,每次间隔四个月 生产母猪(妊娠母猪):分娩前45天肌肉注射高效苗2ml或后海穴注射1ml。 生长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高效苗1ml或后海穴1ml;60-70日龄二免肌注2ml,也可后海穴1ml。 后备公、母猪:仔猪2免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肌注高效苗2ml或后海穴1ml。 2.治疗:可取发病60天后康复猪杀掉,无菌操做取血清,加双抗(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80万单位),仔猪:4ml,中猪:4-6ml;肥猪:6-8ml,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导致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病原体。HIV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在人群中流行和扩散。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至2009年年底,全球有存活的HIV感染者大约3330万例。我国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传入病例,截止2009年12月,估计有存活的HIV感染者74万人。 HIV进入人体以后,感染和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快速复制繁殖,病毒数量迅速增加。在感染的初期,病毒载量的水平很高,传染的危险大,急性期以后,病毒载量下降到相对稳定的定点(Set point)水平,在长达5~10年的临床潜伏期内,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这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平衡,身体内每天有上亿个病毒被清除,也有相同数量的病毒产生,同样也有大约上亿个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有相同数量的细胞再生。到了病程晚期,免疫细胞被耗竭,病毒大量复制,病毒载量升高,免疫功能崩溃,病人因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是艾滋病防治的有力工具,广泛应用于献血员筛选、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198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第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这是艾滋病防治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科学防治艾滋病的时代。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IV在分类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慢病毒群。病毒呈球形颗粒,被来自宿主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膜包裹,基因组结构大致是5’LTR,gag,pro,pol,env,3’LTR,5’端有帽状(cap)结构,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 (A) 序列,如果去掉Poly (A),基因组全长9100bp。HIV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至少有9种,可以大致分为三组:主要结构基因和结构蛋白(Gag、Pol和Env)、调节基因和调节蛋白(Tat 和Rev)、附属基因和附属蛋白(Vpu、Vpr、Vif和Nef)。 HI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大遗传变异的病原体,可以分为HIV-1型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