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诸 英,沈陆华,冯 彦(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绍兴31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法 80例剖宫产术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布托啡诺6mg 复合罗哌卡因400mg 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给予布托啡诺8m g 复合枸橼酸芬太尼0 4mg 行自控静脉镇痛。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术后镇痛效果,记录产妇满意度、副反应,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段VAS 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发生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比率均显著降低(P <0 05),产妇镇痛满意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的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通过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布托啡诺;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2)-12-0253-02

作者简介:诸 英,女(1973 6-)。毕业于温州医学院。职称:副主任护师。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联系电话:013989507978,E -mail:zyfby312000@126 com

剖宫产是产科常用的助产手术,术后疼痛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常常会影响手术预后,增加产妇痛苦,使局部器官功能恢复迟缓。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1

,日益得到重视。控制术后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促进康复,选择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成为产科医护工作的重要服务内容。本文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的产妇,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80例,孕周为37~41周,年龄22~38岁,

体重56~81kg,ASA 分级均在 ~ 级。既往身体健康,无

产科合并症,无硬膜外麻醉史,无酗酒或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产妇均愿意接受术后镇痛,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术毕应用硬膜外持续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48h;对照组40例,术毕接静脉持续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48h 。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产次、孕周、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术毕将镇痛泵连接在硬膜外导管上留置48h,镇痛泵药液配制:布托啡诺6mg +罗哌卡因400mg +0 9%生理盐水200mL ,流速4mL h -1,患者自觉剧痛时追加,药液每次加注剂量0 5mL ,锁定时间15min;对照组术毕即拔除硬膜外导管,在静脉留置针上加三通连接于静脉通路上,镇痛药液配制:枸橼酸芬太尼0 4mg +布托啡诺8mg +0 9%生理盐水100mL ,流速2mL h -1,患者自觉剧痛时追加药液,每次加注剂量0 5mL ,锁定时间15min 。

1 3 观察指标 术后监测产妇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0.2%罗哌卡因和0.25%罗哌卡因与0.5%利多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方面的比较

0.2%罗哌卡因和0.25%罗哌卡因与0.5%利多卡因在静脉局 部麻醉方面的比较 1 引言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被引进,其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作用时间与布比卡因同样长,但是与布比卡因相比,它有着更低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毒性。 在许多志愿者参与的研究中,静脉注射0.2%罗哌卡因用于静脉局部麻醉,其效果等同于0.5%利多卡因。尽管报道过的病例很少,但有报道证明罗哌卡因在外科手术中产生了令人满意的镇痛条件。并且在术后时期产生长效的镇痛效果。 为了确定罗哌卡因是否更益于静脉局部麻醉,我们进行一项临床研究来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与传统浓度的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我们假设罗哌卡因产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与利多卡因相同,但是在止血带放气后可以产生更长效的阻滞后镇痛;我们还假设0.25%罗哌卡因产生的止血带后镇痛效果优于0.2%罗哌卡因。 2 材料和方法 由66位成年人,ASA分级I-II级的病人参加了此项研究,这些病人拟定进行前臂和手部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 排除标准包括:肝脏疾病、肾功不全、镰型红细胞病、心脏传导异常、手术侧肢体神经血管异常、顽固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病变、怀孕、局麻药过敏史、体重指数<20或者>27kg/m2. 病人被随机分为3组(0.2%罗哌卡因组,0.25%罗哌卡因组,0.5%利多卡因组)每组22人进行双盲研究,由一位不参与数据收集的研究人员提供含有不同局麻药的注射器,由麻醉医生进行操作。 所有的病人不接受麻醉前用药。术晨,20G的静脉套管针被置入到术侧肢体手背部的远端静脉,用来输入局麻药。第二个套管针置入到对侧上肢的肘前静脉用来进行液体治疗和急救药物的输入。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病人的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使用驱血绷带驱血后,将适用于上肢手术的双套囊的充气止血带的近端套囊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 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并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其分为观 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两组罗哌 卡因给药浓度不同,对照组为0.25%,观察组为0.2%,对两组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麻醉与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 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罗哌卡因;临床麻醉;疼痛治疗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麻醉及镇痛效果时间更长[1],因此,局部麻醉效果更好。基 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到我院治疗,并采用硬膜外麻醉治疗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无麻醉禁忌;②均知情且同意参 加本研究;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存在麻醉药物过敏。采用盲选法将其患者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例、35例。其中,观察组有28例男性,10例女性;25~67岁,平均年龄(40.56±2.28)岁。对照组有26例男性,9例女性;24~68岁,平均年龄(40.27±2.3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术中麻醉方式 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且给予其硬膜外麻醉并结合静脉麻醉,具体操作如下:(1)开台前30min给予患者阿托品(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3020465)1ml:0.5mg,采用静脉注射,剂量0.5mg、苯巴比妥(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01)0.1g,静脉注射,0.1g;(2)开台前10min为患者建立静 脉通路,并采用罗哌卡因,使用导管经硬膜外注射,剂量为5ml,浓度为0.2%;(3)观察 给药后患者的反应,若阻滞区没有异常柑橘,则进行诱导麻醉,使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 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1mg,剂量0.3μg /kg,咪达唑仑(宜昌 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040)2m1:2mg,剂量0.1mg/kg、罗 库溴铵(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465)4mg,剂量 0.8mg/kg、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288) 50ml:10g,剂量1.0mg/kg;(4)使用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剂量在8~15μg /(kg?h)、丙泊酚,剂量为0.5mg/(kg?h)、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浓度0.2%),剂量在8~10ml范围内、 手术完成完30min注入罗哌卡因(浓度0.2%),剂量5ml。 1.2.2术后镇痛方式 术后,两组采用镇痛泵控制疼痛,药物采用舒芬太尼+生理盐水+罗哌卡因,其中,罗哌卡因 所采用的浓度不同,观察组0.2%,对照组0.25%,根据患者情况设置给药速度。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的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1h、3h、6h、12h评估两 组疼痛状况,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硬膜外和静脉内应用布托啡诺对胸外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和静脉内应用布托啡诺对胸外科患者 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殷明,李华,邵芹,信玉昌,谢红,王琛 【关键词】胸外科;镇痛;布托啡诺 开胸手术后患者疼痛剧烈,对生理干扰大,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文献报道的各种镇痛方法,如皮下镇痛、肌肉注射镇痛、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等均可用于胸科手术,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相关报道也较多[2],但多使用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由于其引起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常常不能让患者满意[3],而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对阿片受体既有激动作用又有拮抗作用,在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4]。本文旨在观察布托啡诺用于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较佳的镇痛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因肺大泡、肺癌、纵隔肿瘤、食管肿瘤等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体质量50~70 kg,既往无药物成瘾史,癫痫病史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均分为PCEA组和PCIA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静注芬太尼2~4 μg/kg,阿曲库铵0.5 mg/kg,丙泊酚1.5~2.0 mg/kg,双腔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吸入1%~2%异氟醚,根据HR、BP变化调整麻醉深度,间断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 PCEA组患者在术前均于胸7-8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手术结束前30 min于硬膜外注入初始剂量布托啡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 mg+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2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 ml)。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镇痛泵,泵内药物配方:布托啡诺0.08 mg/kg +罗哌卡因180 mg +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组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若患者清醒并无明显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分),立即启动PCIA泵;若有明显疼痛(VAS≥5分),静注芬太尼0.05 mg,观察10 min疼痛缓解无呼吸抑制后启动PCIA泵。泵内药物配方:布托啡诺0.15 mg/kg+ 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维持量

丁丙诺啡及布托啡诺在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丁丙诺啡及布托啡诺在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221002 王志萍王胜季永齐敦益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及布托啡诺(butorphanol)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对κ和δ-受体的活性很低。丁丙诺啡及布托啡诺的镇痛效应强,镇痛时间久,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发生率较低,目前国内丁丙诺啡的镇痛研究刚刚起步,而布托啡诺尚未见文献报道,为了解丁丙诺啡和布托啡诺在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作用特点,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抽法观察丁丙诺啡和布托啡诺用于开腹手术后静脉PCA的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 资料和方法随机ASA I-II级,开腹手术病人140例,年龄20-65岁,术前无高血压病史,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常规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ug/kg、阿曲库铵0.8mg/kg诱导,术中给予瑞芬太尼0.4ug/kg/min、阿曲库铵9ug/kg/min、异丙酚2mg/kg/h维持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D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D组和B组进一步分为D1、D2、D3和B1、B2、B3组,每组20例。D1、D2、D3组分别用0.9mg、1.2mg和1.5mg丁丙诺啡加生理盐水至100ml;B1、B2、B3组分别用6mg、8mg和10mg丁丙诺啡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 加生理盐水至100ml,接入PCA泵前D、B、M组分别静注0.15mg丁丙诺啡、1mg布托啡诺和5mg吗啡作为负荷量,2ml/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并记录手术后30min、6h、12h、18h、24h、36h和48h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镇痛评分。 结果七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循环呼吸均无显著性差异,除B1组镇痛优良率为60.7%外,其余各组镇痛的优良率都在85%以上,但各组不良反应依药物剂量不同而不同,6mg和8mg布托啡诺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吗啡组(P<0.05),0.9mg丁丙诺啡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吗啡组(P<0.01或P<0.05),0.9mg和1.2mg丁丙诺啡组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吗啡组(P<0.05)。 结论丁丙诺啡和布托啡诺在镇痛治疗上有着很好的作用,8mg组的布托啡诺和0.9mg组的丁丙诺啡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为临床术后镇痛的理想选择。

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应用于腰椎手术麻醉疗效的比较

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应用于腰椎 手术麻醉疗效的比较 文章来源: 2005-12-19 16:08:25 刘金星安社平郭华 2005-12-13 13:06:40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5月第4卷第10期 本文比较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腰椎管狭窄,腰骶椎滑脱病人中,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无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拟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各类腰椎手术的患者200例,ASAⅠ~Ⅱ级,年龄17~66岁;男125例,女75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00例,2%利多卡因5ml加0.75%布比卡因10ml,手术历时 2.0±1.0h,Ⅱ组100例,2%利多卡因5ml加0.75%罗哌卡因10ml,手术历时2.5±1.0h。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 ),两组病人均选用L 2~3 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置入导管,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无全脊麻症状后,均在15~20min将配好局麻药注完,拔出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1)感觉阻滞:用硬膜外针针刺法,每1~2min测一次麻醉平面,起效时间为注药毕至痛觉开始减弱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为注药毕至麻醉平面的固定。阻滞完全后,每30min测定麻醉上界平面。(2)阻滞效果的评价[1]:优:阻滞平面满意,术中无痛;良:术中轻微疼痛或对手术操作感觉不适,能忍受,无需辅助镇痛药;可:中度或持续疼痛或改用为全麻。 2 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Ⅰ组平均起效时间12.05±2.15min,Ⅱ组平均起效时间 9.25±2.4min,两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1 镇痛效果Ⅰ组89例阻滞完善,未加任何辅助用药完成手术,10例因病人紧张恐惧,对手术牵拉和内固定操作感觉不适。加用氟芬合剂1/2~1/4量静注(芬太尼0.1mg和氟哌利多5mg)完成手术。1例加局麻药(0.5%利多卡因60ml)完成手术。Ⅱ组96例阻滞完善,未加任何辅助用药完成手术。4例因病人紧张恐惧,虽无痛,仍加氟芬合剂1/4量完成手术。 2.2 无痛时间(麻醉起效至术区出现疼痛的时间)Ⅰ组平均镇痛时间 3.5±1.0h,Ⅱ组平均镇痛时间5.0±1.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3 并发症Ⅰ组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例数分别为12例和10例(分别占12%和10%)。

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观察

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观察 6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患者感觉下肢发麻,2min后出现麻醉平面,患侧感觉肢体疼痛消失;30min后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不超过T9,手术时间不超过2h,单纯腰麻即可完成手术,无需经硬膜外追加麻醉药物。术中未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术中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意识不清发生;术后无头痛、栓塞、肺部感染发生。 老年患者因生理退行性改变,全身生理功能普遍降低,有时伴有心、肺、脑等各系统疾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长时间的卧床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危险,麻醉难度大,以上因素给麻醉医师带来了较大风险和挑战[1,2]。在以往的麻醉中,为满足手术要求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大多数麻醉医师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是,全身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易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气管导管在插入和拔出过程中对气管具有较强的刺激,也易引起循环系统剧烈变化如屏气、呛咳、喉痉挛等。麻醉苏醒延迟和残余肌松药物作用也使患者呼吸功能恢复不满意,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误吸、肺不张等不良反应。因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利弊也需要慎重权衡。过去有学者认为腰麻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为禁忌,因为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对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干扰大。但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小[3]及感觉与运动分离的特性[4],可安全用于腰麻[5]。 本研究证实,罗哌卡因单腿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安全可靠,其优点表现为:①本麻醉在有创动脉测压下进行,能够连续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了麻醉安全性;②麻醉前输注胶体液进行扩容补充血容量,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③麻醉穿刺点选在L3~4椎体间隙,L3最高,大部分药物向骶段方向移动,可防止麻醉平面过高影响呼吸、循环;④手术体位需要侧卧位的骨科手术,实施罗哌卡因单腿腰麻时,患侧肢体在上,健侧肢体在下,患者更为舒适,可避免麻醉后变换体位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⑤罗哌卡因单腿腰麻时,对血管的扩张作用仅限于患侧肢体,健侧肢体未出现明显的麻醉平面,保留了肌肉、血管的紧张性,因而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本研究还显示,罗哌卡因单腿腰麻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但麻醉效果可靠,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而且可经硬膜外导管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降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及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并发症发生,加快术后康复。因此,罗哌卡因单腿腰麻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受样本数量的限制,本文未进一步分组对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进行研究,因此分组探讨罗哌卡因麻醉的最佳剂量将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2-27T16:52:30.8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作者:扈祚雁[导读] 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将80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包括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体征。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镇痛 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效果良好,能够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是临床麻醉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临床效果 上肢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而经臂丛神经干的周围将局麻药物注入,使得支配的区域产生了神经传导阻滞。罗哌卡因在临床上属于新型长效局麻药,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且麻醉时间较长,对心脏的毒性小。利多卡因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且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利多卡因应用于上肢手术存在一定副作用[1]。本次就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位研究对象,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3.8)岁。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3例,桡骨骨折10例,锁骨骨折8例,手部创伤骨折有9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均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3.7)岁。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4例,桡骨骨折11例,锁骨骨折7例,手部创伤骨折有8例。两组在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且患者术前半小时进行巴比妥钠0.1克肌肉注射,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多条静脉输液的通道,并以3升/分钟给氧,手术过程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确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后再对患者实施码子。两组患者的入路均选择肌间沟,分别向内、下、后进行穿刺,并对臂丛神经进行组织,可采取7号头皮针,在消毒之后连接好利多卡因注射器进行定位穿刺,穿刺的深度要以1.5厘米至2.5厘米为适宜,在穿刺到有异物感后将注射器回抽,若患者没有出现脑脊液与血液,可与患者进行对话。研究组患者使用0.3%罗哌卡因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对照组使用0.7%盐酸利多卡因药物和0.25%的布比卡因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 1.3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卦情况,并对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与阻滞维持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2],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差异有无统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2.2观察两组患者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与镇痛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分布如下表所示:

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02-25T10:13:17.180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期作者:殷涛 [导读] 综上所述,产科术后应用布托啡诺止痛能够有效减轻产妇术后疼痛,镇静作用好,值得临床应用。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腹产手术产妇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应用吗啡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布托啡诺麻醉,对两组麻醉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麻醉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1.36±0.45 vs 2.52±0.67)、镇静评分(2.44±1.31 vs 3.52±1.0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术后应用布托啡诺镇痛,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疼痛,且镇静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布托啡诺;产科;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中图分类号】R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052-02 产科术后发生疼痛比较常见,若疼痛得不到有效改善,则会对手术结果和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因此,对产科手术后及时给予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意义重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腹产手术产妇作为对象,探讨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腹产手术产妇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年龄范围23~45岁,平均年龄(31.20±5.44)岁;实验组年龄范围22~47岁,平均年龄(32.54±5.01)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病历资料完整;麻醉方式均为硬外膜麻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排除标准:伴精神器质性疾病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肿瘤患者;存在麻醉药物过敏者;不愿参与调查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手术麻醉方式均选择硬外膜麻醉,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止疼泵进行止痛。对照组患者应用吗啡止痛,1mg/kg盐酸吗啡注射液(国药准字H21021995,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配入100ml 0.9%生理盐水加常规止吐药,静脉泵入,泵入速度设置为2ml/h,冲击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布托啡诺止痛,布托啡诺10mg配成100 mL,每小时2mL,术中给1mg负荷剂量。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两组麻醉前及麻醉1 h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 VAS评分:在纸面划出1条10 cm的横线,1端表示0分(无痛),另1端表示10分(剧痛),疼痛依次递增,让产妇根据自我感觉划出记号。得分越高,则说明疼痛越剧烈。 Ramsay[2]镇静评分:有紧张烦躁、焦虑不安者得1分;定向、合作、安静者得2分;嗜睡、听从指令得3分;睡眠状态可唤醒者得4分;呼吸状态迟钝者得5分;深睡状态且久唤不醒者得6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 实验组麻醉1 h后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的比较(x-±s,分) 3.讨论 术后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产妇全身麻醉后,其麻醉苏醒阶段的痛感明显[3]。而用于产科术后镇痛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帮助产妇更好的缓解疼痛,选择安全、有效的止疼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结果显示,麻醉后实验组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产科术后应用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的效果更好。在传统的临床止痛药物应用中,临床常选择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会作用于患者脑室,极易引起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4-5]。其中,吗啡作为典型的阿片类药物作用于患者消化系统的症状明显。而布托啡诺为μ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且可与受体高度结合,导致其在脊髓中的浓度降低,从而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与吗啡联合作用之后,不仅能保证镇痛的效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8-19T09:50:04.84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杨帆 [导读] 罗哌卡因麻醉及疼痛治疗中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麻醉专业 450000 【摘要】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本院手术治疗的并且适合硬膜外镇痛的病患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盐酸布比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病人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综合评分为94分,对照组为分74,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及疼痛治疗中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麻醉;疼痛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30-01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麻醉和镇痛是手术前必须要注意的工作,如果手术前患者使用的麻醉和镇痛方法效果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被广泛的使用,为探究其麻醉和疼痛治疗效果,选取50例各方面情况适合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在25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9±2.6)岁;对照组男性为16例,女性9例,年龄处于2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4.7±2.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其他麻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对照组使用盐酸布比卡因。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疼感、肌肉松弛、病患反应、舒适度等方面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6.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x2/T检验,P <0.05,具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通过观察对比,在疼感、肌肉松弛、病患反应、舒适度等方面,发现罗哌卡因的效果明显好于盐酸布比卡因。综合评分,观察组综合评分达到了94分,对照组只有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品,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对该药有比较好的耐受性,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低,副作用小,效果好[1]。该药有较长效的麻醉效果,手术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发挥很好的镇痛作用。此药在使用过程中适当的调整用量,可以在手术中和手术后达到比较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效果[2]。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50例患者进行探究,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麻醉药物,结果发现,使用罗哌卡因麻醉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和镇痛治疗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方面,情况都要比对照组好。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在麻醉和疼痛治疗中,效果良好,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赵爱民.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3):204-205. [2]蔡昀方,王理仁. 探讨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2):1452-1453.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1:11:31.2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董建明 [导读] 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麻醉,试验组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中体动、术后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安全性;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53-02 小儿斜疝手术属于临床常见术式,其主要采用全身麻醉与骶管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全麻手术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麻醉药和镇痛药,所以极易导致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而两者合用骶管阻滞可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并可使全麻术中用药量明显减少。骶管阻滞作为一种硬膜外麻醉,其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使肝肾代谢减轻并维持循环稳定性[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均符合《小儿外科学》中小儿斜疝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将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椎管麻醉禁忌、肝肾功能障碍等患儿排除。其中男患儿72例,女患儿8例,患儿年龄1~4岁,平均(3.1±0.3)岁;体质量8~20kg,平均(15.4±2.1)kg。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以《小儿外科手术学》为参照,术前予以胸片、心电图、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在病房为患儿开放静脉通路,予以0.1mg/kg 咪达唑仑静脉滴注,15min进入手术室,即刻予以心电监护和面罩吸氧,再将0.01mg/kg盐酸戊乙奎醚缓慢注射其中。麻醉诱导采用4~5%七氟醚面罩吸入。将喉罩置入,选择左侧屈髋屈膝位,常规消毒骶管穿刺区,利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和7号头皮注射针头向骶管裂孔予以针刺,成功穿刺后抽吸不出现脑脊液和血液。对照组:将1mL/kg浓度为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液注入,≤20ml。试验组:将 1mL/kg的0.2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注入其中,≤20mL;术中采用2~3%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补液,并对液体量进行监控,患儿苏醒后送往监护儿外科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并以《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为参考评价安全性[3],对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尿潴留、短暂性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以(x-±s)、(%)对计量、计数资料加以表示,并行t检验、χ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 试验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其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2.2 比较术中体动、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发生率 试验组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各1例(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其中尿潴留、恶心呕吐各1例;对照组术中体动8例(20.0%),术后躁动7例(1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尿潴留3例,恶心呕吐5例;组间经比较,试验组术中体动、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斜疝主要是因为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全或未关闭导致的,其在小儿外科中十分常见。骶管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不会较大的影响呼吸循环,麻醉管理简单方便。利多卡因被血液吸收后,作用时间并不长,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明显的兴奋和抑制,术后运动阻滞现象可在短时间内消失。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可将利多卡因起效快、穿透性强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将罗哌卡因持续麻醉、安全范围广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适宜小儿斜疝手术患者,术中可显著提高痛阈,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罗哌卡因脂溶性、神经纤维亲和性较强,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安全可行。 本组研究发现,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术中体动、术后躁动、不良反应情况均比对照组患儿优势明显(P<0.05)。可见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利多卡因过敏

利多卡因的过敏反应与急救措施 1.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甚为罕见 因其为酰胺类局麻药,非蛋白类物质,本身不能致敏,但有时可作为一种半抗原,同蛋白质或多糖结合形成抗原致过敏反应。利多卡因的药物反应有3类:1.过量,2.低耐量,3.过敏反应。利多卡因的过敏表现类似中毒反应,但发作更为急剧,并伴有过敏样体征,可以速发也可缓慢发作,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及呼吸停止。 6.急救措施 (1)必须暂时终止治疗。呼救。打120急救电话。立即使病人平卧,松颈部衣领,使呼吸道通畅,用氨水刺激呼吸,按压人中,快速吸氧。(2)测量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异丙嗪25mg肌注,5%葡萄糖2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注。危重病人静脉缓注2%硫喷妥钠50mg,5%葡萄糖200mg加冬眠灵250mg 静脉滴注。(3)使用脱敏药物如注射非那根(异丙嗪)25毫克,以及采用其它方法对症处理。 2.利多卡因用量问题 成人常用量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200—250mg(1.0—1.5%)。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 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阴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腰50—100mg(1.0%)。 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6.0mg/kg), 1小时最大量300--400m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 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相距间隔时间不得短于60分钟。 3.临床常用局麻药比较 目前国内临床以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最常用。普鲁卡因首次应用一般要皮试,单一应用麻醉效果差,需加入肾上腺素,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者慎用。丁卡因多用于表麻,利多卡因自1954年起临床使用推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以及各个部位的局部麻醉、浸润麻醉。 利多卡因作用特点:(1)用于浸润或阻滞麻醉时,药液在局部的弥散范围广。(2)胺基脱烃后降解产物的局麻性能有限、毒性加大。过敏反应罕见。(3)能透过胎盘屏障,与胎儿的蛋白结合,较之成年人有过及。(4)作用中枢神经,可见昏沉迷睡,而随即出现惊厥,速进入晕厥与虚脱。(5)存在个体差异,应先用小量。 4.如何判定利多卡因过敏

诺扬术后镇痛专家共识讨论稿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专家小组意见讨论稿 目录 一、 疼痛的危害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二、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的药理学基础 三、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推荐用药方案 四、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临床应用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五、 几类特殊人群该如何使用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 一、疼痛的危害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急性疼痛,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肌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高达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二、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的药理学基础 诺扬,通用名: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国际上一般认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的镇痛作用排序为:纳布啡>布托啡诺>喷他佐辛>地佐辛>丙烯吗啡。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主要作用κ受体,对δ受体有作用不明显,对μ受体具有激动拮抗的双重作用,对三种受体的激动作用强度为,25:4:1 。由于它对阿片受体的这种独特作用,因此其具有以下的特点:1、在具有阿片类药物的良好镇痛作用的同时,几乎没有呼吸抑制;2、很少引起胃肠活动减少和平滑肌痉挛;3、不会引起皮肤瘙痒4、很少引起尿潴留的发生;5、躯体体依赖性极低,在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中仅为二类精神药品。 目前在临床上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广泛应用于静脉自控镇痛、术前镇痛、术中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一些短小手术辅助镇痛等领域。 三、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推荐用药方案 (一)麻醉科手术过程中使用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观察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V AS评 分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观察不同V AS评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进行罗哌卡因用药治疗。A接受0.25%罗哌卡因进行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B组接受0.20%罗哌卡因进行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对比用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当(P>0.05),镇痛效果B组好于A组(P<0.05)。结论0.25%和0.20浓度的罗哌卡临床麻醉效果相当,镇痛方面0.20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于0.25%浓度罗哌卡因。 标签:罗哌卡因;临床麻醉;疼痛治疗;V AS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clinical anesthesia and pain treatment,as well as to observe different V AS scores.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B for ropivacaine.A received 0.25% ropivacaine for clinical anesthesia and pain treatment.Group B received 0.20% ropivacaine for clinical anesthesia and pain treatmen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medication.Results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able (P>0.05),an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nesthesia of ropivaca at concentrations of 0.25% and 0.20 is comparable.The analgesic effect of 0.20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0.25% ropivacaine. 【Key words】ropivacaine;clinical anesthesia;pain treatment;V AS 临床上常使用0.20%和0.25%浓度的罗哌卡因来进行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本文就研究0.20%和0.25%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V AS评分对比。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编号均分为A、B两组进行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药实验,每组7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9~63岁,平均(41.85±6.02)岁;B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21~62岁,平均(42.37±5.73)岁。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較。 1.2 治疗方法

药二药物分类总结大全

第一章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属于巴比妥类镇静与催眠药的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属于苯二氮卓类镇静与催眠药的是:地西泮、氟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 属于环吡咯酮类镇静与催眠药的是: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 下列镇静与催眠药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激动剂的是:唑吡坦 属于巴比妥类的抗癫痫药是:*巴比妥、扑米酮 属于苯二氮卓类的抗癫痫药是:*西泮 属于乙内酰脲类的抗癫痫药是:苯妥英钠 属于二苯并氮卓类的抗癫痫药是:**西平 属于GABA类似物的抗癫痫药:加吧喷丁氨己烯酸 属于脂肪酸类的抗癫痫药是:丙戊酸钠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选择性5-HT(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是: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2015考题)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四环类——马普替林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2015年考题)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三环类——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 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米氮平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5-HT受体阻断剂/再摄取抑制剂——曲唑酮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2015年考题) 下列药品中,属于酰胺类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的是:*西坦(2015年考题) 下列药品中,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的是: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 其他类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胞磷胆碱钠艾地苯醌银杏叶提取物 阿片生物碱类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罂粟碱 半合成吗啡类麻醉性镇痛药:双氢可待因、丁丙诺啡、氢吗啡酮 苯哌啶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哌替啶 二苯甲烷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美沙酮,右丙氧芬 吗啡烷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左啡诺,布托啡诺 苯并吗啡烷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喷他佐辛,非那佐辛 非甾体抗炎药类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