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精品课程教案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精品课程教案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精品课程教案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精品课程教案

第一章商法概述

【导语】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商法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人习惯法。随着经济贸易活动的发展以及商事规则的丰富,大陆法系国家纷纷制定了商法典及其他商事单行法规,形成了民商分立的格局。此后,由于商人身份的弱化及商事活动的扩大化,逐渐出现了民商合一的趋势。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自清末以来一直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但商法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因此通说认为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学习本章,在熟悉商法概念和调整对象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商法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应对商法的基本原则和历史发展有基本的了解。

第一节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商事的涵义

商法即商事法,商法中的概念、规范和制度都是建立在“商事”这一概念基础之上。因此,研究商法首先需要对“商事”的内涵和外延予以界定。

商事,又称为“商”,拉丁语表述为“commerium”,英语中表述为“commerce”,德语中表述为“handels”。在现代社会中,“商”一词有多重涵义,可以从一般字义、经济学、法律学等方面予以诠释。

一般字义上的“商”或“商事”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其一是指商品的交换或者买卖活动。古代汉语中关于商的解释多立足于这一涵义。《汉书·食货志》载:“士农工商,四民有业……通财鬻货曰商” 1;“商其远近,度其有无,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 2;“商欲农,则草必垦矣”3。其二是指商人,如古汉语中

1《汉书·食货志》(下)。

2《白虎通义》。

的“商贾”4、“富商”5,现代汉语中的“厂商”、“商贩”。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一般意义上“商”或“商事”逐渐成为营利性经营活动的概称。经济学意义上的“商”或“商事”是指沟通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即产品由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的渠道和中介,是社会大生产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说,经济学意义上的“商”或“商事”是狭义上解释。

作为商法术语意义上的“商”或“商事”,各国法律上对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商法学上“商”或“商事”泛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总称。商法学界有学者认为“现代商法上所称的商事是指营利性主体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活动和事业的总称”6;有学者认为“法律意义上的‘商’或‘商事’,乃是指一切营利性活动和事业的总称”7;有学者认为“凡属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媒介交易之行为,皆称之为商”8。由此可见,商法学上“商”的涵义要比经济学意义上的更为广泛,它不仅仅包括流通领域的产品买卖活动,还包括与流通行为相关联的中介、生产、担保、保险、金融、信托、证券、信息、旅游、娱乐等等领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的内涵和外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二、商事的范围

商事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括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活动。买卖活动是商事活动的核心。作为扩大买卖交易法范围的手段而起作用的是代理业、代销业,在交易活动中起媒介作用的是经纪业,作为买卖业的辅助并在商业交易中克服空间障碍的是运输业,克服了时间障碍的是仓储业。矿业、农林水产业等原始产业,出版社、广播等文化宣传业,旅馆、餐饮等服务业等都以各种形态与买卖业密切联系。因此,在西方国家有“无业不商”之说。商法理论上,通常将商事作以下四类划分:

第一,“固有商”,学说中又称为“第一种商”,即直接媒介财物交易的商事活动,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票据交易以及海商交易等等。

第二,“辅助商”,学说中又称为“第二种商”,指间接媒介货物交易的商事活动,它是使“固有商”得以实现其目的的某种辅助行为,包括如货物运送、仓储、代理、行纪、居间、包装等等。

3《商君书·垦令》。

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5“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6董安生等:《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7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8张国键:《商事法论》,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4页。

第三,“第三种商”,指虽不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媒介货物交易活动的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商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如银行、融资、信托、承揽、制造、加工、出版、印刷、摄影等等。

第四,“第四种商”,指仅与辅助商或者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如广告宣传、人身和财产保险、旅馆、饭店、戏院、旅游服务、信息咨询等等。

世界各国及地方对于商事的范围在立法上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规定方法:第一,概括主义,即在立法上对商事的范围作出概括性的规定,而不予详细列举,如美国《统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简称为UCC)第1-102条就认可“经习惯、惯例和当事人协议而不断扩大的商业上的做法”。

第二,列举主义,即在立法上对商事的范围予以详细的列举,如1985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规则》就列明了属于商事的十六类事项,包括贸易交易、销售协议、商事代理、租赁、咨询、设计、许可、投资等等。

第三,折衷主义,指综合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商事的范围予以界定,此种方法以日本商法最为典型。

对于商事范围的具体规定,各国并不完全相同,最终要根据各国自己的商事法律来予以确定。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商事的具体范围也许在各国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之处,即均认可商事是泛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三、商法的调整对象

特定的调整对象是商法作为部门法存在的前提,也是建立和研究商法的基础。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基于营利性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商事关系无论范围多么广泛,也无论从何种角度对其进行界定,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9

第一,商事关系是平等主体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各种社会关系的主体是千差万别的,他们之间的地位存在平等和不平等两种情况,但商事关系是在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商法是私法,商事关系只能发生在具有平等地位的主体之间,在这一点上,商事关系与民事关系具有相同的特点。

9参见赵旭东:《商法的困惑和思考》,载于《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第二,商事关系是基于营利性行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商事关系只能发生在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事活动过程中,这是商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尤其是区别于普通民事关系的最重要的特点。从主体平等和行为的营利性两方面来观察商事关系和民事关系,不难看出,商事关系的主体一定是平等的,但平等的关系未见得一定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还必须具有营利性。而民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其中既包括营利性的民事关系,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民事关系。由此可见,民事关系是范围更广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商事关系是民事关系的一部分,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是典型的种属关系,由此,商法在大陆法中被定性为民法的特别法。

营利性是商事关系的本质属性。所谓营利,就是通过经营获取利润,以较少的经营投入获取较大的经营收益。营利是一切商事关系形成基本动机和目的,是商事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没有营利,就没有商事关系,不能营利,商人也无法生存。当然,这种营利系指商事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至于客观上是否能够取得实际的盈利则在所不问。正是基于商事关系的营利性本质,现代商事关系表现出无所不包、无所不商的状态,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事关系的范围就越广泛,几乎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几乎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是基于营利而进行,都可以成为一种商事关系。

至于商事关系发生是否以营业为必要条件,商法理论上的不同主张。有的学者认为,商事关系仅发生在持续的营业之中。10有的则把营业性作为商事关系的基本特征。11所谓营业,首先是以营利为目的。其次,营业必须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即从事何种营业活动,必须预先明确规定,而一经规定下来,便成为其法定经营范围(即权利能力)。当然这种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按经营产品、行业确定,也可以按经营方式确定。第三,营业还必须具有连续性或稳定性,偶尔进行的营利性行为或活动不构成营业,如通过买卖一批货物而营利。公司的经营范围一经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即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能随意改变。当然,各种公司连续营业的期限长短,可以由其章程作出决定,未规定期限的,即为永久经营。即此种营利性的事业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偶尔一次获利行为就不具有营业性。由于各国商事立法原则的不同,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法体例之间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因而难以肯定营业性构成商事关系的基本特点。

从内容上分析,商事关系可以分为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行为关系。商事组织关系是围绕商事主体形成的商事关系,是基于商事主体的设立、组织、管理、变

10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11柳经纬主编:《商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更、解散、破产、清算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商事组织关系包括商事主体的外部关系,也包括内部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司法律关系和破产法律关系,由此,公司法和破产法成为商法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商事行为关系是基于各种商事行为的实施而形成的商事关系。商事行为关系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票据行为、证券行为、保险行为和海商行为等,由此产生了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和海商法等商法部门。

四、商法的概念

商法即商事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商法的概念,解释上有以下不同的含义和理解:

第一,广义的商法和狭义的商法。

这是以商法规范的范围为标准所进行的划分。广义的商法包括所有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这是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商法。其不仅包括所有的商事法律,而且包括非商事法律中与调整商事关系有关的法律规范;不仅包括一国的国内商法,而且包括调整商事关系的国际商法。法律可以划分为公法和私法,相应的,一个国家的国内商法可以分为商事私法和商事公法。商事私法指私法上的有关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存在商法典国家的商法典及单行的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等。商事公法则指公法上的有关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等公法中的有关商事的法律规范。

狭义的商法仅指国内法中的商事私法,它构成一国商法的主体内容。这是最小范围意义上的商法,也是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商法。

第二,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这是以商法的表现形式为依据所做的划分。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一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以“商法”或“商法典”命名的成文法典。也就是说,此种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一部统一的法律文件。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主要存在于大陆法系采“民商分立”体例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大约有40多个国家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如法国、德国、日本、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等。大陆法系中采“民商合一”体例的国家和地区则不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如瑞士、意大利、俄罗斯、南斯拉夫、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我国大陆也不存在此意义上的商法。此外,属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美国于1952年公布了《统一商法典》(UCC),已经为除路易斯安那州之外的各州所采纳,因此也可以说,在

美国也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其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部门法意义上的“商法”。此一意义上的商法存在于所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民商分立”的国家除了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之外,还存在散见于商事单行法、民法、行政法及其它部门法中的商法规范。因此不论是否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各国都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我国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但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商事法律。

第二节商法的性质与特点

一、商法的性质

商法的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法是私法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各种学说差异甚大,有利益说、效力说、主题说、统治关系说、意思说等不同的主张,但一般认为公法是调整国家与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关于公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私法是调整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以及相互间关于私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公法维护的是公共秩序和社会的宏观利益,其调整的原则为国家干预原则。私法维护的是社会个体的微观利益,其调整的原则为意思自治。

无论依何种标准,一般都认为商法属于私法。正如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言,“商法是基于个人主义的私法本质,为那些精于识别自己利益并且毫无顾忌地追求自身利益地极端自私和聪明的人而设计的”12。私法是商法的本质属性,虽然进入现代资本主义时期以来,西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越来越多,并将其政策规定于法律之中,从而出现“私法公法化”的趋势,商法也具有了公法的色彩,但就其本性而言,商法依然属于私法,其根据在于:其一,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商事关系,而商事关系是平等主体在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在商事关系中,商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始终贯彻意思自治原则。其二,商法调整商事关系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和协调民事主体的私人利益,促进商业活动的增长和发展。其三,商法调整的方法主要是民事权利义务的设定和

12【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

民事责任的追究。

当然,商法中存在着具有公法性质的规范。例如商事主体在从事交易时,为了自己利益的实现,必然对交易安全极为重视,离开了交易安全,营利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商事行为可能影响到国家或社会的利益,从而与现代法律的社会本位存在冲突。因此,具有公法性质的强制性规范在商法中必然存在。然而,此类规范的存在并不能改变商法的私法属性,它是建立在商法基础上并服务于商法的,体现了商法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二)商法是实体法

依法律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法律划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实体法一般是规定法律主体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程序法一般规定保证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商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商事主体在交易活动中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商法属于实体法。当然,在商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程序性的规范,如关于商事登记的规定,但此类规范与程序法意义上的规范是不同的。

(三)商法是商品经济的法

商品经济是商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商法。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商法所调整的商事关系具有营利性的特征,而这恰恰是商人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目的。商法作为商法经济的法,直接反映着商品经济的要求。商法中的商事主体制度规范的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组织形式和内外法律关系,商法中的商事行为规则调整的是商品交易行为和与此相关并为之服务的其他经营行为。民法作为商品经济的法律形式,主要通过商法得以表现,商法与商品经济的联系更为直接,表现的更为充分。

商法起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也充分表明了其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商法最初的形式是商人在从事商品交易活动中形成的商人习惯法。伴随十六世纪新大陆的发现,欧洲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商业革命,远洋贸易、殖民制度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重农抑商的封建观念让位于重商主义的普遍政策。以美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为先导的各种形式的公司组织迅速发展,并由此吹响了资本主义工业起飞的前奏,把西方各国带进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与此同时,对商人利益的协调和保护和对商业行为的规范和调整也日愈成为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从19世纪开始,商法开始在大陆法系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典化的法律部门出现。

二、商法的特点

商法作为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具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

(一)私法与公法规范的融合

总体上看,商法在性质上属于私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人基于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而实施的行为极有可能侵害他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如不正当竞争、垄断、侵害消费者利益等行为。因此,需要国家对商事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由此带来了“法律社会化”和“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私法公法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商法领域,即商事立法中越来越多的体现政府的经济职权和国家意志的干预,越来越多地规定了调整个人与政府和社会间经济关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明显的公法属性。13现代各国商法“虽以私法规定为中心,但为保障私法规范之实现,颇度多属于公法性质的条款,几乎与行政法、刑法等有不可分离之关系却已形成‘商事法之公法化’”。14这意味着商法具有私法性质的同时,也具有公法的色彩。例如商事登记、商业账簿制度,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登记的规定,破产法、公司法及保险法中的罚则规定,海商法中的船舶登记、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保险法中的责任准备金、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保险业监督管理的规定,破产法中的债务清偿顺序等等规定,都是具有公法性质的商法规范。

因此,商法虽属私法,但却存在有公法性质的规范,这表现了公法、私法在商法中的相互渗透。实际上,泾渭分明的公法、私法只存在于法学理论之中,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几乎不存在纯粹的公法和纯粹的私法,正如日本学者美浓部达吉所指出的:“公法和私法在其相接触的区域间极为近似,欲截然区分开来,殊非易事,但是,这和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动物和植物于其相近的境界内,彼此的区别也不明了一样,不能成为否定两者的区别的理由。”15

(二)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结合

法律规范依据权利、义务的刚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所谓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任意性规范则允许主体变更、选择适用或者排除该规范的适用。商法以私法规范为主体,贯彻意思自治原则,当然具有大量的任意性规范。商事活动要求简便、快捷,应由当事人自行决定更为合理,因此在商事行为法方面更多地存在任意性规范。例如合同的订立、合同形式的选用、履行的方式,公司中经理人的设置、职权的规定,证券的投资,票据的转让等,都可以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

1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14李宜琛:《民法总则》,中正书局1997年版,第3-4页。

15引自《世界法律思想宝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自由决定。

然而,由于商事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事组织的设立及其成立后的运行机制是否健全,会涉及交易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的利益,会直接对交易安全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影响。因此,关于商事组织的法律规范不宜完全由当事人意思自治,而应由国家给予适当的干预,这些干预的规范在商法中就体现为强制性规范。例如公司法中有关公司设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商业登记,票据的种类、行为的方式,破产法中的清偿顺序等规范均为强制性规范。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结合特点正如德国法学家德恩所说:“商法是一切法律中最为自由,同时又是最为严格的法律。”

(三)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

商法首先由组织法性质的规范构成。商人是商法活动的基础,包括商自然人、商法人及其他商事组织,有关商人的规定在商法中体现为商事组织法。例如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的种类、设立、组织机构、公司的内部关系的规定,证券法中关于证券公司的规定,保险法中关于保险人的规定等等,都属于商事组织法。

商法中更多的内容是行为法规范。商事关系具有营利性,从事商事交易是设立商事组织的目的,因此,商法必然要对商人的商事活动进行规范,有关商事活动的规范在商法中就体现为商事行为法。例如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经营活动的规定,证券法中关于证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的规定,票据法中关于出票、背书、承兑、付款及追索的规定,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保险代理及经纪的规定,海商法中关于海商合同、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共同海损的规定等等,在商法都体现为商事行为法。

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成为商法的特点,其中商事组织法的规定大多属于强制性规范,而商事行为法大多属于任意性规范。

(四)商法规范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

商法源于商人从事商品交易活动所产生的习惯法,并随着商事实践和惯例的发展而得以发展完善。这就决定了商法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法律部门,正如拉德布鲁赫所说:“什么是商法的特征?没有任何领域能比商法更能使人清楚地观察到经济事实是如何转化为法律关系的。”16因此,商法规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它对商事行为中的行为方式、环节、规则都做了具体、确定的规定,从而使其得以适应商人在商事活动中实际操作的要求。

16【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

另一方面,商法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制度规范。为了使市场得以顺畅运行,使交易活动可以便捷、安全地进行,商法在各种制度设计方面必然存在大量的技术性规范,从而使商法规范成为一套相互衔接、缜密的系统。例如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的设立、公司机关、公司股份、公司债券、公司财务;证券法中证券的发行、证券的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信息的披露;票据法中关于票据的文义性、独立性、要式性、无因性,发票行为、背书行为、承兑行为,票据抗辩、追索权的行使;保险法中关于保险费用、保险金额、精算、理赔;海商法中关于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共同海损、理算规则等等,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性问题,体现了很强的技术性,这些方面的规定在商法上都体现为技术性规范。

(五)国际性

商法是最具有国际性的法律规范。其原因在于商法以调整商事关系为对象。商事关系实质就是商品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因而商法不能不反映和尊重商事关系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同时,商事关系本身也具有一定国际性,许多商业活动都跨越国籍,各国经济日愈紧密联系,并趋向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此不仅世界各国在本国商事立法方面注意坚持一般的科学原理和保持与其它国家商事法的协调和衔接,而且在国际间也订立有许多国际性商事公约。

商法源于商人的交易习惯法,商事规范是在国际商事交往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商法的国际性从中世纪商法就已经有所体现,尽管其地域主要限于欧洲各国,伯尔曼曾说:“11世纪晚期以后,商法上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在地方适用中变得更加统一、更加普遍,而较少差异、也较少歧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那个时期的许多商业活动都具有世界性或国际性。”17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国家之间的商事交往日益频繁。20世纪以来,社会化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每个国家都参与了国际的分工与合作,从而使商事进一步扩大到世界范围。与此发展趋势相适应,商法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大量有关商事活动的公约得以订立。例如1910年《船舶碰撞及海难救助统一公约》、1924年《共同海损规则》、1924年《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1930年《统一汇票本票法公约》、1946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6年《统一国际货物买卖公约》、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正在制定的《欧洲公司法》等等。受上述公约的影响,各国在制定本国商法时往往对其加以吸收。同时,一国商法的成功制度也会迅速为各国借鉴,

17【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6页。

导致各国商法的日益趋同化,这样,又进一步促进了商法的国际性。

第三节商法的地位

一、商法与民法

商法与民法关系的问题是确定商法地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商法和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私法的两大法域,两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法中的某些原则。制度和规范同时适用于商法。不同的国家由于私法立法体制的不同,决定了商法与民法的不同关系。现在世界上关于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大致存在三种类型:(一)民商合一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实行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即只制定民法典,而不再另行制定商法典。这种模式认为商法与民法在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方面有共通性,商法也涉及私人利益,贯彻着私法的共同精神,其内容是民法的组成部分,要么规定在民法典中,要么制定单行法来规定。因此,在民法典之外,不必另行制定商法典。主张该模式的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的普遍商化,商人作为特别阶层及商行为作为特别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已经大大降低;此外,商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划分也日益模糊,独立的商人法院也不复存在。因此,商法没有必要和民法相分离,而应该合一。1847年,意大利学者摩坦尼利(Motanelli)首倡提出了“民商二法统一说”,主张商法应一并归入民法典,实现统一。

民商合一模式率先于瑞士实现,其1872年制定的《瑞士债务法》中包括了公司、有价证券及商号、票据、商业登记、商业账簿等本属商法的内容,并且于1911年将该法纳入1907年颁布的《瑞士民法典》当中,作为其中的一编,从而开创了民商合一的模式。意大利商法原来是民商分立模式,后于1942年制定一部包括民商法在内的新的民法典。此外,土耳其、泰国、匈牙利、南斯拉夫、俄罗斯等国也采用民商合一模式。

(二)民商分立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实行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在制定民法典之外,又制定商法典,商法是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此种模式下,商事主体被认为是不同于一般民事主体的法律主体,商事行为也被认为不同一般民事行为的法律行为,商法是独立于民法的一个法律部门。因此,在民法典之外,另行制

定独立的商法典。主张民商分立模式的理由主要有:第一,商法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与传统,从19世纪开始,商法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就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而且开始法典化。较典型的商法典有:1807年《法国商法典》、1897年《德国商法典》、1899年《日本商法典》。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四十多个国家有独立的商法典。第二,商法与民法各自有其侧重点。商法从商人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对营利性的商事活动进行规范,强调商事交易的便捷与安全;民法则从一般的民事主体角度出发,侧重对一般人身和财产关系进行规范。

对各国存在的民商分立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客观主义模式,又称商行为法模式或法国商法模式。1807年《法国商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大陆法系国家民商分立模式的形成。在法国大革命革除阶级、主张人权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该法典摒弃了中世纪以来商法只适用于商人阶层的商人法观念,而将商人法转变为商行为法,以商行为为基础来构造该法典。根据这种立法模式,实施商行为的人就是商人,不论其是否商人或者是否从事营业,因商行为所发生的关系均为商事关系,从而适用商法。《法国商法典》是近代第一部商法典,对此后许多国家商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又有西班牙、卢森堡、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相继采用了这种模式。

第二,主观主义模式,又称商人法模式或德国商法模式。1861年德国《普通商法典》(德国旧商法典)是以商行为为法律适用的决定性因素,即采客观主义模式而制定的。1871年德国统一后,开始修订《普通商法典》,于1897年颁布了《德国商法典》(德国新商法典)。新的商法典采主观主义模式,以“商人”的概念为出发点来编制。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是因为法典的制订者“持有一种十分陈旧的观点,即一个社会中的不同职业构成了相互独立的身份集团,而每个集团都有其专门的法律。”18主观主义模式的立法主张认为,商行为就是商人所为的行为,由商行为引发的关系都是商事关系,如果行为主体不是商人,其行为就不是商行为,所发生的关系也就不是商事关系,从而不适用商法典。采用此立法模式的国家还有奥地利等国家。

第三,折衷主义模式。这种模式将客观主义模式和主观主义模式相结合,在商法典的制定中将商行为概念和商人概念同时作为立法的基础,因此称为折衷主义模式。1899年颁布的《日本商法典》即为采用该模式制定,此外还有比利时等国家也是采用该模式来制定商法典。

(三)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18【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斯著:《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页。

上述所讲的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两种模式的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是从形式上划分的结果。从理论上讲,不论是在民商合一的国家,还是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都是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存在,并非脱离民法而存在的一个的法律部门。

商法之所以是民法的特别法,是由商法的调整对象的性质决定的。作为商法调整对象的商事关系和民事关系具有同质性,“商事仅系民事之一部分,偏重于经济生活方面,故商事对于民事具有特殊性”。19正如上文中已经提及的,民事关系是范围更广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商事关系是民事关系的一部分,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是典型的种属关系。因此,不论是否存在独立的商法典,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法与民法在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方面有共通性。如民法关于自然人能力的规定、法人的规定、法律行为的规定、侵权责任的规定,都适用于商法,商法不需要对上述方面作出特别规定。第二,法律适用方面,商法的适用优先于民法。依照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适用的原则,凡涉及商事的事项,当商法有规定时,应优先适用商法;只有当商法没有规定时,依照民法补充适用的原则,才可以适用民法的有关规定。

我国立法采民商合一模式,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存在。《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商事法律均采用单行法的形式,同时适用民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从传统来看,自民国颁布《中华民国民法典》以来就采用了民商合一的模式,迄今未变。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集中体现了民商合一的特点。如《合同法》中将借款合同区分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和其他借款合同,它们在利率方面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此外,《合同法》中规定的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行纪合同属于典型的商事合同。我国正在制定中的民法典也将采用民商合一的模式,而不另行制定商法典。

二、商法与经济法

作为一个法律部门而存在的经济法,其概念、调整对象和范围至今未能形成通说,在学者中存在不同的观点。20对于经济法的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全部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也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既调整经济组织关系,也调整经济交易关系。狭义的经济法概念的解释,认为所谓经济法,“是调整在

19林咏荣著:《商事法新诠》(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3页。

20各种具体的观点可参阅:许明月主编,《经济法学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1目前,狭义经济法的解释已经在立法中得到采纳并成为学界的主流意见。

依照狭义的经济法概念,经济法主要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宏观调控法和国家参与法。基于此,商法与经济法主要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商法的调整对象主要为平等主体之间从事商事交易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前者为私法关系,后者则明显的不属于私法关系。

第二,二者法律规范的属性的不同。商事法律规范的性质以任意性规范为主,强制性规范为辅;经济法由于国家作为一方主体,其规范的性质多为强制性规范,同时存在少量的任意性规范。

第三,二者的调整方法不同。商法属于私法,其调整方法多为市场机制和民事责任。经济法具有公法性质,其调整方法多为强行机制和行政责任。

第四,二者的规范内容不同。商法主要包括商人、商行为的原则规定、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经济法则主要包括经济法主体及其经济职能的原则规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宏观调控法(主要有财政税收法、中央银行法、产业政策法等)等。

三、商法与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关系具有隶属性,行政法调节行政关系的机制是行政调节机制,所要保护的首要利益为国家利益。因此,商法与行政法相比较,主要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调整对象及其性质不同。商法调整对象是商事关系,属于私法关系,具有平等性;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属于公法关系,具有隶属性。二是主体不同。商法的主体主要是平等主体,行政法的主体中一方必然为国家行政机关。三是保护的利益不同。商法主要是保护商事主体的个体利益。行政法则主要保护国家利益。四是规范的属性和调整方法不同。商法规范大多为任意性规范,其调整方法侧重于主体的意思自治;行政法规范以强制性规范为主,调整方法主要为强制性方法。

另一方面,商法与行政法又有密切的联系。商法中存在的公法性规范主要为行政性法律规范。如商业设立的核准、商业登记、商事账簿、公司登记、船舶登记、商标注册与管理、涉外交易与投资的管理等活动所涉及的规范主要为行政性规范,体现了行政法与商法的结合,其作用在于辅助商法对商事关系和相关事项

21参见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进行调整,是行政法对商法的补充。

四、商法与劳动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资本主义初期,并不存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法,劳动力作为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因此,劳动者与雇主的关系是以契约原则建立起来的雇佣关系,这种关系被纳入民法或者商法的调整范围。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雇主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及劳动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日益加剧,劳资冲突日渐尖锐。在工人运动的斗争下,西方国家从保护社会经济、维持正常生产、缓和矛盾的目的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调整企业劳动关系的法律,从而形成了劳动法。

商法与劳动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及规范属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二者也存在联系。按照一般法律划分模式,企业的劳动者中普通雇员和高级雇员与企业之间是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企业与一部分经营管理者如董事、监事的关系为委任关系(大陆法系国家)或信托关系(英美法系国家),由商法调整。

第四节商法的基本原则22

商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商法的本质,体现商法的基本精神和根本价值,对商事立法和司法起指导作用的原理和准则。无论是在民商分立国家以独立法典形式存在的形式商法,还是在民商合一国家不以独立法典形式存在的实质商法,商法都是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存在,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则如私权神圣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都适用于商法。然而,商法所调整的商事关系又具有不同于民法所调整的一般民事关系的特征,因此,商法具有自己特有的原则。

对于商法具体有哪些基本原则,商法学者间存在“二原则说”、“三原则说”、“四原则说”、“五原则说”、“七原则说”、“八原则说”等不同的观点。23我们认为商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商事主体法定原则

22本节内容参阅赵万一著《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3具体可参阅下列著作中的相关内容:

傅鼎生:《论商法的基本原则》,载于《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5期;张秀全:《商法基本原则研究》,载于《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雷兴虎:《略论我国商法的基本原则》,载于《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徐学鹿:《论现代商法的基本原则》,载于《法学杂志》,2003年第1期;覃有土主编:《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董安生等:《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柳经纬主编《商法》<上>,厦门大学出版社;顾功耘主编:《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商法是规范商事主体进行交易活动的基本法律。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事主体是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其组织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交易基础是否稳固。为了保护交易安全、相对人的利益及市场秩序的稳定,商法通常以强制性规范对商事主体的类型、标准及设立作出具体的规定,以此达到控制其进入市场的目的。该原则的内容具体包括商事主体类型法定、标准法定和程序法定三个方面。

(一)商事主体类型法定

所谓商事主体类型法定,是指商法对于商事主体的类型作出明文规定,当事人只能在法定类型的范围内选择所要采用的类型,而不能任意创设法律中未规定的类型。这就意味着,当事人关于创设或者变更商事主体,仅具有在法定范围内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商事主体的类型,则不会得到法律的承认和市场准入。例如在西方国家,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都是商事主体,而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这些类别的公司,因此,在我国这类经济组织就不能成为商事主体。

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中,商事主体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主要存在以下几类:依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等;依所有制,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类型。

(二)商事主体内容法定

所谓商事主体内容法定,是指商法对各类主体的组织关系和财产关系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擅自或者变更其组织关系和财产关系。在商法中,对不同的主体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有不同的规定,当事人必须遵循。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的商事主体,在组织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法律对它们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并且不允许其擅自变更,否则就可能造成主体形式的混乱,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又如,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法规定必须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因此,就不得成立没有股东会,或者没有监事会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商事主体程序法定

所谓商事主体程序法定,是指设立、变更和终止商事主体,必须遵守商事法律规定的程序。商法对设立商事主体的程序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欲设立商事主体,就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无法达到其目的。例如,我国公司法对于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采“准则主义”,对于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采“核

准主义”,因此,要设立这两类公司,就必须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只有在登记完成之后,该公司才告成立,从而具备商事主体资格。

二、确认和保护营利原则

商法调整具有营利性质的商事关系,商事主体从事交易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营利,取得利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规范商事主体及其商事活动的商法始终都贯彻确认和保护营利的原则和价值取向。

商法中,关于商事登记、公司、证券、保险、票据、海商等的规范都从各个方面体现了确认和保护营利的原则。这正体现了商法与民法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正如张国键先生所言,“商法与民法,虽同为规定关于国民经济生活之法律,有其共同之原理,论其性质,两者颇不相同。盖商法所规定者,乃在于维护个人或团体之营利;民法所规定者,则偏重于保护一般社会公众之利益”24。商事主体所有的商事行为莫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围绕着“营利”这个核心而进行。因此,商法必须贯彻确认和保护营利的原则,从而调动商事主体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使商事主体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当然,确认和保护营利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每个商事主体的商事活动都能够实现营利的主观目的,商法只是在确认和保护营利的结果。另一个方面,商法只确认和保护商事主体通过合法交易和正当手段所取得营利。对于通过非法交易、不正当手段所取得的利益,商法不仅不予保护,相反的,还会给予制裁。

三、促进交易简便快捷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频繁,行情瞬息万变,尤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商事交易必须尽可能的简便、快捷。交易的简便、快捷对商事主体而言,意味着交易时间的节约、成本的降低和资金利用率的提高,从而更有可能实现商事主体的营利目的。现代商业实践中,交易的速度或商品流转的速度,对商事主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上述要求在商法中的体现,就是促进交易简便快捷原则,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促进交易便捷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贯彻意思自治原则,在商法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商事契约自由,包括是否缔约自由、内容自由、解约自由、方式自由等等方面。当事人对于交易的信息掌握越充分,意志越是自由,就越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商事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

24张国键:《商事法论》,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23页。

保险法、海商法中规定了大量的任意性规范,由商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决定有关事项。例如公司章程中的任意记载事项、票据上的任意记载事项等等,其宗旨即在于促进交易的便捷。

(二)交易规则的定型化

这是商法为促进交易便捷而确立的第二个方法,即交易规则的定型化,包括交易方式的定型化和交易客体的定型化。所谓交易方式定型化,是指商事法律中预先规定若干类型的典型交易方式,从而使商事交易的方式定型化。这样可使得任何主体在从事交易时均可获得同样的法律效果。例如要求销售商对商品明码标价的规定、记名票据背书转让和无记名票据交付转让的规定等等,都可以使交易更加便捷。所谓交易客体的定型化,是指商事法律对交易客体的商品化与证券化。对于有形商品,商法分门别类的规定了统一的规格或要求其使用特定的标志,使其商品化,确保交易可以迅速进行。对于无形的交易客体,商法则通过使其证券化的方式,通过证券的流通实现无形商品的交易,从而大大简化了交易的程序,如股票、债券、票据、保险单、运单、提单、仓单等证券,商法均规定了一定内容和格式,使之定型化,便于使用和流通。

(三)短期时效主义

所谓短期时效主义,是指商法对各类商事请求权规定的时效期间较一般民事请求权为短,从而可以推动商事交易纠纷的迅速解决,促进了交易的迅捷。例如《票据法》规定票据请求权的时效分别为: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之日起2年;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之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此外,《保险法》、《海商法》中规定的时效大多也较短。商法上的短期时效,以牺牲债权人的时效利益为代价,促进了商事交易的便捷,体现了商法的价值取向。

四、维护交易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适用到商法中就体现为交易公平原则。交易公平原则是指商事主体应从公平的观念出发从事交易行为,以均衡交易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易公平不仅是商品交换和自由竞争的要求,同时也是商事主体的共同愿望。然而,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有违交易公平原则的商事行为,因此,商法需要维护交易公平,从而保证交易秩序的稳定。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平等交易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情势变更原则三个方面。

(一)平等交易原则

该原则在商法中是指商事交易的主体之间地位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是实现交易公平的前提,是商品经济客观规律在商法中的体现。商法中多有存在体现此原则的规定,例如公司法中关于股权平等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消费者利益的维护等。总之,平等交易原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离开了商事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商事活动中的公平、等价有偿将不可能实现。

(二)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私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对民事活动和商事活动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商事主体在从事交易行为时应当讲诚实、守信用,不诈不霸,以善意的方式互为交易,以维护交易的公平。各国的商事法律中都贯彻了该原则,例如商事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及附随义务的规定、公司法对虚假情事处罚的规定、票据法中要求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遵守诚实信用的规定、保险法中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的规定以及反垄断、反倾销、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禁止欺诈和不正当交易,以增进交易信用,确保交易的真实和公平。

(三)情事变更原则

在商法中,该原则是指在商事合同生效后履行前,如果发生了当事人不可预料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者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其结果会显失公平,从而允许变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英美法国家中,该原则称为“合同落空”。例如在货物买卖中,合同订立后发生物价飞涨,或者货币严重贬值,如果履行原有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获得暴利,另一方利益会严重受损,从而有违公平原则,根据该原则,受损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此原则的立法目的在于防范交易中的情事变更,促使交易当事人彼此维护交易公平。

五、保护交易安全原则

商事交易追求简便迅捷,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交易手段的复杂,交易周期的加快,交易范围的扩大,各种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交易风险时刻存在,从而危及到交易安全。如果没有了交易安全,整个交易秩序就会陷入混乱。为了保证商事交易的顺利进行,保护商事主体从事交易的积极性,保障交易安全就成为商法的课题之一。因此,各国商法均把保护交易安全确立为商法的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技术性规定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该原则在商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示主义

所谓公示主义是指商法要求交易当事人对于涉及到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客观事实必须向公众显示,以便利害关系人可以了解。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交易相对人或者不特定第三人的利益。在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当事人需要了解相对人的资信、权限等方面的信息以作出判断,但如果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往往非常困难且费时费力。因此,商法中规定了有关公示的制度,主要有:(1)公司登记的公示,即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并公告;(2)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如招股说明书、上市报告书、及年度、中期、季度财务报告的公告及重大信息的披露;(3)公司发行债券的公告;(4)海商法中船舶登记的公告等等。如果负有公示义务的商事主体没有履行该义务或者公示虚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强制主义

又称干涉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公法手段对商事关系予以强制性规定。这一原则是商法公法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公法性手段直接调控商事管理关系。如各国商法中关于商事登记、商业账簿、商业税收、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一系列规定,均体现了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职能。(2)日益偏重于使用强制性规范对商事活动加以控制,如公司章程必须记载事项的规定、票据的要式性规定等。(3)在传统私法责任之外,形成了多种法律责任并存的法律调整机制。例如违反票据法的规定,除了承担赔偿责任外,还可能导致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些规定都体现了保护商事交易安全的宗旨。

(三)外观主义

外观主义是指以交易当事人行为的外观为准来认定商事交易行为的效果。对此,德国、法国学者称为“外观法理”,英美法中称为“禁反言”(Estoppel)。外观表示与真实意思可能不一致,依据外观主义,交易行为完成后,出于对交易安全保护的目的,原则上不得撤销。如果允许当事人在外观表示与真实意思不符而撤销其交易行为,则显然不利于交易关系的稳固,从而危及交易安全。民法上的表见代理制度,在商法中贯彻得更加彻底。例如商法中关于不实登记的责任,字号借用人、表见经理人、表见代理董事的责任,票据法上对票据行为解释的外观原则、背书证明力等规定,都体现了外观主义的要求。

(四)严格责任主义

民法中的民事责任归属实行的是过错责任主义,而商法对于商事责任则采用严格责任主义。所谓严格责任主义,是指在商事交易中,不论债务人有无过错都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主要机构及作用;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联合国是避免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 爰由我各本国政府,经齐集金山市之代表各将所奉全权证书,互相校阅,均属妥善,议定本联合国宪章,并设立国际组织,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设立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成立的?它的宗旨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与机构设置。 材料展示:它的旗帜正中是一个白色的徽记。徽记是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投影,由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世界和平。 设问: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这一国际组织成立于何时?该组织由哪些机构组成?

提示: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图解机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联合国安理会的责任以及对国际安全所起的作用。 设问:图中维和行动是由哪一机构授权的?它的目的是什么?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由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大决议。恢复或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归纳总结:(1)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2)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3)联合国首要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目标导学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展示: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归纳总结:(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出现的原因: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3)主要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知识拓展】观察下面漫画: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_New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中文Excel 2003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 系统组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5.2《中国与联合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一、课程标准: 5.13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课堂探究: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即旧金山制宪会议)在美国召开。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英文vet0的译音,否决权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解读这首诗,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按照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后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是顺理成章、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事情。美国的无理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相关链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其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启动了中国与联合国驻华机构的合作。经过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内容日益扩大。 到2004年底,联合国系统驻华机构多达15个,对华援助资金与项目覆盖农业、工业、环境、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商法案例分析讲课教案

商法案例分析

票据法案例 2007年1月10日,宁波天天公司与宁波万事通服装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人民币800万元的服装买卖合同,之后,天天公司签发了万事通服装厂为收款人,到期日为2007年8月底的800万元商业汇票一张,宁波华茂集团为该汇票进行担保。2月10日万事通公司将该汇票转让给王某,王某于2月20日把汇票交与宁波银行进行承兑,汇票到期后王某持汇票要求宁波银行付款,宁波银行以天天公司在银行缺乏资金为由拒付。王某要求华茂付款时,华茂集团称王某应该先找天天公司,天天公司不付款后华茂集团才承担付款义务。 请问:(1)此案中哪些属于票据关系? 此案中有哪几种非票据关系? 宁波天天公司与宁波万事通服装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人民币800万元的服装买卖合同是非票据关系 (2)宁波银行和华茂公司的抗辩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对票据抗辩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与持票人的前手间存在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间所存在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3、对于非善意取得票据者和无代价或者以不相当代价取得票据者的抗辩,票据债务人负举证责任;4、票据债务人不得以他人与持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宁波银行的抗辩理由不成立。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华茂公司的抗辩理由不成立。因为票据担保人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不能抗辩。 (3)如果宁波银行不是因为天天公司在银行缺乏资金,而是因为汇票金额小写为8千万,而大写金额为八百万的话而拒付,请问能否拒付,为什么?如果宁波银行2月20日拒绝承兑该汇票,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王某怎么办? 如果宁波银行不是因为天天公司在银行缺乏资金,而是因为汇票金额小写为8千万,而大写金额为八百万的话而拒付,可以拒付,这是对物的抗辩,即汇票本身存在问题。因为银行拒绝承兑的情形中有这样一条:汇票票面金额大小不一致。所以可以拒付。 再追索权的票据时效,其应用应注意三个问题: (1)仅限于再追索。所谓再追索,是指除第一追索权人以外的其他人因清偿追索而获得再追索权进行的追索。 (2)仅限于向前手行使,但不限于直接前手。再追索权仍可以不依票据债务承担的顺序行使,但仅限于对前手行使,再追索权人对自己的后手无迫索权。 (3)起算日和期间。再追索权的时效期间为3个月。起算日为自清偿之日或被起诉之日。所谓清偿之日,是指再追索权人自己所进行的清偿之日;所谓被起诉之日,是指再追索权人自己被他人提起诉讼之日,一般应为收到起诉书之日。 代理法案例 张某从事电脑买卖批发,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颁发营业执照,负责人为张某。但后来张某将店面转让给李某自己改行从事服装生意,且店面一直由李某经营。甲某经常来店里购买电脑,对李某特别熟悉,以为李某就是负责人张某。2009年4月20日,甲某提出资金不足,希望赊购电脑,并出具欠条一张,价值20万元,欠条上债权人姓名与营业执照姓名同。后甲某拖欠款项,李某持欠条以张某名义起诉。 张某从事服装过程中聘请的业务员乙某去外地购买服装,期限为一年。口头约定乙某只能签订10万元以下的合同,超出的要经张某同意,同时张某给乙几张盖有张某公司印章并有张某签名的空白合同文书并委托乙某去某银行存款。乙与该银行的业务经理王某熟悉,在银行门口碰见王某。乙把50万人民币交给王某,王某拿到钱后去柜台办理存折给乙。后张某持该存折至银行取钱时方知存折乃伪造,存款被王某挪用。乙某在进服装过程中,发现A服装厂的服装特别好,没跟张某商议便一次性购买了30万元的服装。之后,乙某由于有事,在未与张某商量情况下委托丁某为其继续购买服装,并把一张空白合同书留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doc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学任务】 教育目标知识与 能力 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主要机构及作用;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掌握经济全 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正确地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到联合国是避免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理解世贸组织和经 济全球化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联合国的职能;世界贸易组织 难点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流程】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情 境 引 入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世界贸易组织有“经济联合国” 之称。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来了解它们在当今世界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探究学生依据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阅读课本,标划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 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 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建立及宗旨】 观察图片《联合国旗帜》,阅读93页“相关史事”,思考回答 1.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主张是哪次会议提出的?联合国成立于 何时? 2.联合国旗帜由哪些图案组成?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材料 研读”想一想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什么? 【机构及职能】 1.阅读正文,填充表格 主要 机构 主要职能 每年举行一届大会,主要研究和解决国际性 重大问题。 联合国 秘书处 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国际法 院 负责审查国际重要犯罪 2.材料:联合国安理会13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联合国和非 洲联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特派团(联非达团)的任期延长至2019年 6月30日。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2003年以来,达尔富 尔地区一些武装组织开始与政府军发生冲突。2007年7月,联 合国安理会授权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非达团,以支持执行和 平协议,并保护平民、联合国人员和国际人道救援人员安全。 此后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延长联非达团任期。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联合国的存在起到了什 么作用?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结 合课本史料,分析解答问题, 了解联合国的成立,认识联 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 及安全。 生:联合国会徽上的世界地 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 象征环绕世界的和平。体现 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的宗旨。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填 充表格,全面了解联合国的 机构及其职能 生:结合材料,认识联合国 的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 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 发生的战争。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旦大学; 骆玉明;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 钢琴; 首都师范大学; 黄瑂莹;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穆德远;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同济大学; 林家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 彭吉象;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中央音乐学院; 袁静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上海交通大学; 胡企平;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 方光华;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东南大学; 王步高;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016350860.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清华大学; 彭林;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法规教育教案

法规教育教案 课目:法规教育 目的:通过法规教育,使大家了解我国法律的诞生、本质和特点,实施的环节。掌握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知识,理解违法与犯罪的含义,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 上课内容: 1、法的基本知识 2、刑法 (1)刑法基本知识 (2)犯罪及其构成要件(3)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4)刑罚 (5)常见的犯罪 3、治安管理处罚法 时间: 地点: 方法:集中授课、观看影视、讲解示范、集体讨论 要求:1、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得自由出入。 2、关闭通讯工具,或调至振动、静音状态;

3、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器材保障:略 7 / 1 一、法的基本知识 (一)法的诞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始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建立暴力机器组成的国家。逐渐确立了一套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社会规范——法律。法由全国人大及党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法的本质及特征 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即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有效性和程序性的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 法的特征是: ①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③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普遍有效; ⑤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三)法律的实施 法律的实施包括三个环节:守法、执法和司法。

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 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四)我国的法律体系 它是在宪法的统领下,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的法律体系。 二、刑法 (一)刑法基本知识具体而言,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与法律其他相比,刑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刑法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是最严厉的; 2、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极其广泛。 (二)犯罪及其构成要件 7 / 2 1、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⑴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⑵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⑶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1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2017年6月2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甚至

扬言美国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舆论一致认为美国在反全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说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那么如今这个QQ群面临着解散的危险。 世界贸易组织是怎样的一个组织?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该怎么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资料,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与机构设置。 设问:图片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这一国际组织成立于何时?该组织由哪些机构组成? 提示: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图解机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联合国安理会的责任以及对国际安全的作用。 设问:图中维和行动是由哪一机构授权的?它的目的是什么?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发挥了

怎样的作用? 提示:由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大决议。恢复或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归纳总结:安理会及权利 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目标导学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展示:“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归纳总结:(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出现的原因: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3)主要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知识拓展】阅读下列漫画: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厅[2003]3号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一、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的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包括进入密码)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2003年将根据情况适当延期)。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二、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源、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委托专家到校现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三、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3《中国与联合国》word教案

《中国与联合国》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明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认识中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相信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第二框:中国与联合国 第一目: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 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地位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交流引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课堂教学】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忆联合国的有关常识重点回答联合国的作用 引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大屏幕展示)

探究:董必武的诗作,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观看视频:中国重返联合国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屏幕展示) 讨论:学生展示成果,分享收集到的资料每组派代表回答 师进行总结并展示视频和事例,学生加强认识 1、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 (1)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在联合国的巨大作用 (1)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解释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观看视频:中国维和部队、图片展示、事例分享(2)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观看视频: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与中国、事例分享 (3)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中国的主张 【课堂小结】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在联合 国中的地位 和作用 地位 作用 (1)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 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 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1)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2)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3)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 有力支持者之一

国际商法教案2014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初步建立法律观念。 教学内容: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国际商法的概念和渊源 [案例] 一个住所在法国的法国籍男子在19岁时与一个住所在英国年龄已有25岁的英国籍女子结了婚,他们是在英国按英国方式举行的结婚仪式。按《法国民法典》,年龄在21岁以下的人结婚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而且这一点是必要条件。然而,英国法则把父母对未成年人婚姻的同意识别为婚姻形式问题,不影响婚姻效力。问:此案应适用哪国法律,结果应如何? 一个19岁的西班牙人A在中国缔结一份供应钢材的合同,逾期未交货,合同的中方当事人诉至中国法院,要求A承担法律责任,A以自己19岁未达到西班牙法律21岁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法定条件而抗辩。此案应如何判决? 一、国际商法的概念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 概念分析: 1.国际商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合 法律规范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不同: (1)起源不同: 道德起源于原始社会 (2)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存在于认的思维中 (3)具体内容不同: 法律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道德强调义务。 (4)实现方式不同: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 (5)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更为广泛,深刻 2.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国际意为“跨越国界”,国际商事关系是指处于不同国家的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商事关系,而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后者由国际公法调整。 B. 商事关系包括: (1)商事组织关系 (2)商事交易关系:传统商法仅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现代商法除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外,还调整无形商品的交易,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国际融资等。 二、国际商法的历史 [国际商法历史发展简图] 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商法规范(萌芽) 11世纪威尼斯商人习惯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16世纪成为国内法一部分(丧失了国际性) 二战后统一的国际商法形成(蓬勃发展)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方案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用五年时间,把高级英语建设成为一门充分践行“学生本位”、“素质本位”思想,人文色彩浓郁,时代内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环境信息化特色突出,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自我革新能力强的高年级“核心”课程。 二、建设步骤:本课程建设将在多项“分目标”同时并举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有优先、有重点、逐年推进的建设方略。具体规划如下: 1.人文及时代内涵建设 (1)本课程组刚刚编写、出版的《新编高级英语教程》取材广泛,选材新颖,时代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这为本课程实现未来5年的“人文及时代内涵”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适时引入、编写一批教辅、学辅材料,进一步扩充本课程人文内涵,保持其时代性。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人文内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的授课形式。 (4)将对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设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2.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 (1)“高英”课堂教学网建设:A. 完善并适时更新现有的电子资料库——CAI课件,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语言知识点、文本赏析、注释、相关话题导引、习题、试题等教辅、学辅材料;B. 逐步实现课程全部模块授课录像并上网;C. 在现有朗文、韦氏、金山词霸等在线词典的基础上,再投放几部高质量的网络词典;D. 建设网上学习资料下载平台。

(2)校园网、局域网建设与利用:A. 进一步拓展校园网的“资源”功能;B. 开展网上资源利用研讨活动;C. 进一步发掘Internet网上学习资源,提供具体链接地址。 (3)在线语料库建设:A. 探索能充分利用现有BNC、BROWN,LOB,LDC等在线语料库的教学新形式;B.适时购进1-2个切合“高英”(及其它课程)教学、科研需要的国、内外语料库(尤其是英、汉平行语料库);C.力争自主建设1-2个切合本课程及其它多门课程教学、科研需要的校本语料库。 3.教学过程建设 (1)课堂教学建设:A. 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展对学生期望的理想教学形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索能充分实践启发、体验式、发现式、研究式、合作式等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效授课形式,拓展其内涵。B. 教学资源:探索能有效利用现有多功能教学资源形式的途径和方法;开辟新的资源形式;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再创性、多样性、结构合理性研究。C. 教学手段:探索能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各种传统及信息化教学手段。D. 加强信息化学习方式(如适应性学习、WebQuest 学习,探险性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E.加强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研究。 (2)在线辅助教学建设:A. 创建网上学习社区,构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B. 创设BBS电子布告板系统,增加师生互动。C. 建立师生个人电子档案,探索在线教学规律。D.加强网上教学实践技术培训。 (3)实践课建设:A. 融高年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实践课教学于一体;B.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C.通过实践课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体验和能力训练;D.探索一切行之有效的实践课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4.革新能力建设

第二框题 中国与联合国教案

第二框题中国与联合国教案第二框题 中国与联合国 一、课程标准: 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课堂探究: 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召开。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解读这首诗,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按照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后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是顺理成章、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事情。美国的无理 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19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影响。 【新课导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了建立联合国的方案,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 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多媒体出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联合国建立的背景。 1941年8月1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首次公开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设想。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强调在打败共同敌人后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普遍安全制度的世界秩序,并第一次采用“联合国家”一词。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

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苏、英、美三国和中、英、美三国先后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草拟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章程,并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就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国一致原则达成协议,并决定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8名代表出席大会。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26日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作为最先遭受轴心国侵略的受害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随后是法、苏、英、美4国代表依次签字,然后才是与会的其他45个国家,后又有波兰补签。同年10月24日,在得到多数签字国批准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普遍安全制度的世界新秩序,联合国于1945年10月成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联合国有哪些主要机构?各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1)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3)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3的“材料研读”,请学生说说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什么。(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教师讲述:联合国通过派出维和部队等方式在减少国家、地区间的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提示: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幻灯片出示以下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条件和根本原因。

商法教案

商法 课题:商法导言、第一编:商主体法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使学员能够掌握商法的概念及地位与商事法律关系等基础理论;掌握商主体的概念和种类;2、能力目标:使学员能够利用所学结合法理知识分析商法的调整范围 教学重点:商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 教学难点: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个体工商户 课时类型:复合型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教具准备:教材、教案、参考书、练习题 教学结构:导言—讲解—案例—讨论发言—小结—作业 教学内容板书设计 导言 一、商法的调整对象和概念 二、商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三、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四、商法体系 绪论商主体法概述 一、商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二、商主体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言 一、商法的调整对象和概念 二、商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一)商法的特征 (二)商法的基本原则 三、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商法与民法 (二)商法与经济法 四、商法体系 绪论商主体法概述 一、商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商主体即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商事法律关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和组织。这里的商行为应理解为经营行为,因此不包括消费者。 商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商主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工商登记等国家特别授权程序,否则无权经营,法律上不承认其存在; 其二,商主体以营利为目的; 其三,商主体在商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二、商主体的分类 (一)商法人 1、公司, 2、国有企业 3、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大多数也是商法人 (二)商个人 (三)商合伙 其一,个人合伙 其二,合伙型联营 小结:本节课讲述商法导言、第一编商主体法绪论,其中商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是重点,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个体工商户是难点。 作业: 课后回顾: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案 20页

第四章个人与社会 ☆教学内容 人类社会是由人在活动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关系构成的系统。构成这种社会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个人。这些个人是有生命、有躯体、有灵魂的感性存在物,是从事活动的个体主体。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在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掌握上,在能力的发展和能动性的发挥上,都各有其特点,表现出各自的个性。但他们又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在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生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每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1、人的个体存在 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是这种主体最基本的形态。其他主体形态,包括各类群体主体、社会主体乃至整个人类主体,都是在个人或个人主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个体存在即个体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社会关系及其传统的作用下实现的过程。人的个体存在依赖于人的社会存在,反过来,人的社会存在也依赖于人的个体存在。 2、人的个体发生的两个遗传 (1)人的个体发生的生物遗传遗传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同其他物种的生物一样,最初人作为个体生命的诞生纯粹是一个自然现象。婴儿虽然一生下来就进人了社会,但他或她首先遇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社会联系,而是血缘的、自然的联系。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的而又惟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在个人的幼年时期,对于个体而言的以家庭为主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都首先具有自然的特点。 (2)人的个体发生的社会遗传 随着个体的成长,人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关系领域。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但这种社会本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的社会性活动中后天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成长过程即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就得掌握必要的社会程序。这种社会程序是人作为生物的遗传基因中没有的,只能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学习来获得。社会凭借自身的机制将自己积累的程序一代一代传下去,颇似作为生物的自然程序的自然遗传,因而被称为人的社会程序的社会遗传。人通过发育和成长实现自然遗传和社会遗传的过程,是人的“成熟”期。由于人需要掌握必要的社会程序,因而人的“成熟”期与其他动物相比要长得多。 个体的人的社会“成熟”与生物成熟相伴而行。这是人作为完全意义上的生物个体和社会个体的发生过程。在此期间,、人逐渐成为具备必要的素质和郎力,享有充分的权利和相应的义务,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