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附件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国家林业局

2011年2月

前言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碳贮存库,是大气CO2重要的吸收汇。毁林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林业活动(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植被恢复等)是大气温室气体增汇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京都议定书》允许将这些林业活动获得的增汇减排,按一定的规则用于抵偿工业化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同时《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减排量或增汇量来抵偿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活动是第一承诺期合格的CDM林业项目。在未来承诺期,林业活动预计仍将在温室气体减排增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林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年也对外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其中就明确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作为未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为规范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方法,推进碳汇造林项目计量与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受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委托,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不仅适用于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类似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的参考。

本“指南”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有关省区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企业以及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意见,有关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碳汇造林的要求,造林项目实施主体应在其碳汇计量和监测报告或可研究报告中,详细说明如何应用本指南:包括具体使用的计量方法和监测步骤、数据(包括图面数据)、公式、参数、假设,并描述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操作技术细则。

目录

前言 ................................................................................................................................................ I 目录 ............................................................................................................................................... II

1 目的和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5)

3 项目边界和土地合格性 (8)

3.1 土地合格性 (8)

3.2 项目边界确定 (8)

4 碳库与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 (9)

4.1 碳库选择 (9)

4.2 温室气体排放源 (10)

4.3 关键排放源的确定 (12)

4.3.1标准 (12)

4.3.2确定方法 (12)

5 计量方法 (14)

5.1 概述 (14)

5.2 分层 (14)

5.3 基线碳储量变化 (15)

5.4 项目碳储量变化 (18)

5.4.1 林分生物量 (19)

5.4.2 竹林和灌木林 (21)

5.4.3 原有植被生物量减少 (22)

5.5 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 (25)

5.5.1 施肥 (26)

5.5.2 燃油机械的使用 (27)

5.6 泄漏 (28)

5.7 项目净碳汇量 (29)

6 监测方法 (30)

6.1 概述 (30)

6.2 项目活动及其边界监测 (30)

6.3 抽样设计 (31)

6.3.1 事后分层 (31)

6.3.2 确定样地数量 (32)

6.3.3 样地设置 (34)

6.3.4 监测频率 (35)

6.4 项目碳储量变化监测 (35)

6.4.1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 (36)

6.4.1.1 林分 (37)

6.4.1.2 竹林 (39)

6.4.1.3 灌木林 (39)

6.4.2 枯落物 (40)

6.4.3 枯死木 (41)

6.4.4 土壤有机质 (45)

6.5 项目边界内的排放 (46)

6.5.1 施肥 (47)

6.5.2 燃油机械使用 (48)

6.5.3 森林火灾 (49)

6.6 泄漏 (50)

6.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2)

6.7.1 可靠的野外测定 (52)

6.7.2 野外调查测定数据的核实 (52)

6.7.3 数据录入和分析 (53)

6.7.4 数据归档 (53)

6.8 不确定性分析 (53)

6.9 核查 (54)

附1 国家和IPCC碳计量参数参考值 (56)

附2 全国优势树种(组)异速生长方程 (60)

1 目的和范围

为规范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特制定《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了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编制的《碳汇造林项目技术规定(试行)》和《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及其它相关管理规定。因此,本指南适用于碳汇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的计量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类似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的参考。

本指南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版的方法学和其它国际权威技术报告为基础,如《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 2000优良做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做法指南》、《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特别报告》①、温洛克国际(Winrock International)《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项目指南》②等,并参考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有关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的基线方法学和监测方法学、适用工具③,同时参照《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的方式和程序》和国际自愿者市场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实施的一般要求④,结合我国林业实际,制定本指南。为避免混淆,同时便于与相关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相关术语及其定义尽可能与上述技术报告和方法学相一致。

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保守性原则:如果活动水平的确定或参数的选择导致项目净碳汇量最终被低估,例如:(i)基线情景下的碳储量增加量被高估,或(ii)项目情景下的碳储量增加量被低估,或(iii)项目情景下的排放量被高估,则项目净碳汇量计量结果取被低估的值。反之,则是不保守的。

(2)透明性原则:除个别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外,活动水平和碳计量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数据应公开、透明,并易于为公众所获取。

(3)可比性原则:采用的碳计量参数应具有可比性,如果所选择的当地参数超出IPCC或国家水平参数值的正常范围,应详细说明其理由。

(4)确定性原则:碳计量和监测须尽可能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计量和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降低不确定性。监测报告中须包括不确定性分析和评价。

(5)经济性原则:随着碳计量和监测精度和准确性的提高,计量和监测的成本往往呈指数增加。因此在选择碳计量和监测方法时,包括确定参数时,既要

①www.ipcc.ch

②https://www.doczj.com/doc/e116225170.html,

③Cdm.unfccc.int

④https://www.doczj.com/doc/e116225170.html,

考虑计量和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也要考虑成本因素,亦即需要在计量和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与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成本有效的平衡点。

2 术语和定义

森林(Forest):本《指南》所指的森林,是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7公顷,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大于等于2米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大于等于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米或冠幅投影宽度大于等于10米的林带。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04]14号)执行。

造林(Afforestation):本《指南》特指碳汇造林,即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项目参与方(Project Participants):参与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国有、集体单位、企业或个人。

项目边界(Project boundary):是项目参与方控制范围内的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造林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

森林碳库(Forest carbon pool):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所有活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和叶。

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所有活根生物量。由于活细根(直径≤1-2mm)通常很难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因此通常不纳入该部分。

枯落物(Litter):矿质土层或有机土壤以上、直径<5cm或其它规定直径的、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落物、腐殖质、以及经验上不能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直径≤2mm的活细根。

枯死木(Dead wood):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和直径≥5cm的枯枝、死根和树桩。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一定深度(通常为1m)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碳,包括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直径≤2mm的活细根

基线碳储量变化量(Baseline carbon stock changes):在没有拟议的造林项目活动时,项目边界内碳储量的净变化量。

项目碳储量变化量(Project carbon stock changes):拟议的造林项目活动边界之内的、由项目活动本身引起的、可测定的和可核查的碳储量的净变化量。

增加的排放量(Increase in emissions by sources):由拟议的造林项目活动本身引起的、发生在项目活动边界之内的、可测定的和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量。

泄漏(Leakage):由造林项目本身引起的、发生在项目活动边界之外的、可测定的和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量或减少量。

项目净碳汇量(Project net carbon removals by sinks):项目碳储量变化量在减去基线碳储量变化量、项目边界内增加的排放量和项目边界外的泄露之后的净碳汇量。项目净碳汇量= 项目碳储量变化量-基线碳储量变化量-增加的排放量-泄漏。

基线情景(Baseline Scenario):在项目所在地区的技术条件、融资能力、资源条件和政策法规情况下,能合理地代表没有拟议的造林项目活动时的土地利用方式。

额外性(Additionality):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项目净碳汇量超过基线碳储量变化量以上的情景。

计入期(Crediting Period):对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项目净碳汇量进行计量和核查的时期。

利益方(Stakeholder):已经或可能受到拟议的造林项目活动影响的公众,包括个人、群体或社区。

核查(Verification):由第三方定期地、独立地审评造林项目开始以来所产生的项目净碳汇量。

准确度(Accuracy):样本测定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度(Precision):是与不确定性相反的概念,表示规定条件下不同的独立的样本测定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越接近则精度越高。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一定可靠性水平下(通常为95%)真值所在的范围,也称为置信水平。本指南要求为95%。

活动水平(Activity data):一定时间内引起温室气体源排放或汇清除的人类活动数量的大小,如森林的面积、蓄积等。

排放因子(Emission factor):单位活动水平数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吸收量。

二氧化碳当量(CO2-e):根据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对辐射强迫的贡献来度量温室气体的单位。目前是通过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

来计算二氧化碳当量。

全球增温潜势(GWP):排放到大气中的1吨温室气体与同期1吨二氧化碳所产生的辐射强迫之比。目前CO2、CH4和N2O的GWP值分别为1、25和298。利用该GWP值可将CH4和N2O温室气体转化为等当量的CO2。

温室气体排放源(GHG source):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或活动或机制。

碳汇(Carbon sink):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计量(Carbon accounting):是指对预期产生的项目净碳汇量进行预估,即事前估算。

碳汇监测(Carbon monitoring):为了确保造林项目产生的项目净碳汇量的透明性、可测定性和可核查性,必须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时制定监测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收集所有对测定和计量项目运行期内的项目碳储量变化、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泄漏所需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归档,详细说明测定和计量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项目边界和事后分层、抽样设计方法、不确定性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等。本《指南》从碳汇造林项目的实际出发,并考虑监测的成本有效性原则,采用基于固定样地的连续测定方法。

3 项目边界和土地合格性

3.1 土地合格性

根据《碳汇造林项目技术规定(试行)》第5条对项目地合格性的规定,碳汇造林实施地点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选择实施碳汇造林的地点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无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等)。

(2)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

(3)适宜树木生长,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退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为证明项目地的合格性,项目实施主体需提供的证据包括:

(1)航空照片、卫片或其它空间数据。

(2)土地利用图、土地覆盖图、森林分布图、林相图等。

(3)项目地实地调查数据和参与式乡村评估,包括调查方法和结果。

(4)其它可用于证明的文件等。

3.2 项目边界确定

项目边界的确定分为事前项目边界确定和事后项目边界确定。事前确定的项目边界主要是用于项目造林地合格性的认证、项目造林设计以及面积、基线碳储量变化、项目碳储量变化、排放增加、泄漏等的估算。而项目活动的实际边界可能不完全与事前边界吻合,并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项目边界的确定与事后边界的监测可在不同的精度下进行。

从成本、实际需要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事前项目边界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1)用GPS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点座标;

(2)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卫星影像、航片等)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图、森林分布图、林相图等读取项目边界;

(3)利用地形图(比例尺≥1:10000)进行对坡勾绘;

(4)县或乡镇级林业区划。

4 碳库与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

4.1 碳库选择

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将造林项目涉及的碳库划分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一般从长远来看,造林都会增加这五个碳库的碳储量,对全部碳库进行计量和监测可使项目参与方获得更多的碳汇量。但另一方面,这又会大大增加计量和监测的成本。由于在计入期内有的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相对较小,而监测成本又较大(如土壤有机质碳库),以较高的监测成本为代价获得微不足道的碳汇收益,不符合“成本有效性”原则。另外,碳储量变化速率较小的碳库,往往不确定性较高。因此,选择碳库时,除考虑是否是净温室气体排放源这一因素外,还须考虑监测的成本有效性、不确定性和保守性。

对不是净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碳库可以不予计量和监测。但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库都是不能忽略的。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中的碳储量一般较低,且在无林地上造林通常会增加这两个碳库中的碳储量,因此可保守地忽略这两个碳库。而土壤有机质碳库则要复杂得多。

4.1.1 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

确定碳库是否为净温室气体排放源,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具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和分析表明该碳库中的碳储量没有下降,并提供统计可靠性以及抽样调查方法的说明;

(2)被普遍认可的经验或知识。例如在农地上造林枯死木碳库中的碳储量是不会减少的,因为农地上没有树木,也不可能有枯死木;

(3)文献调研。例如有可靠的文献依据,证明在某地区造林后,土壤有机质碳库中的碳储量是增加的。

4.1.2 土壤有机碳库

对于土壤有机质碳库,通常可以保守地忽略不计。但如出现下列情况则不能忽略:

(1)项目造林地为湿地、有机土(泥炭土)。

(2)整地、造林和森林管理对土壤的扰动超过地表面积的10%,除非项目参与方能证明:项目开始五年后,项目情景下矿质土壤中有机碳的损

失速率低于基线情景,或有机碳的增加速率高于基线情景。

(3)整地未沿等高线进行。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发生,则在下列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碳库可以保守地忽略不计:

(1)基线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

(2)基线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处于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从保守角度出发,如果碳汇造林项目开始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已连续维持了至少20年,

本“指南”则可认为基线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处于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

(3)基线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加速率小于或等于项目情景。

如满足上述条件,则下列碳汇造林项目可以保守地忽略土壤有机质碳库:(1)在农地上的造林。

(2)在城市用地上的造林。

(3)已退化或正在退化的草地上的造林。

(4)维持20年以上的非退化草地上的造林,且造林树种为非针叶树种。

(5)维持20年以上的非退化草地上的造林,造林树种为针叶树种,但是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不计量和监测枯死木和枯落物碳库。

?在项目地上保留枯死木和枯落物。

为透明起见,项目参与方须明确地说明选择或不选择某一个或多个碳库的理由(表4.1)。

表4.1 碳库选择表

4.2 温室气体排放源

在实施碳汇造林项目时,一些造林活动可能会引起项目边界内或边界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而在没有该造林活动时,这些温室气体排放是不会发生的。造林活动可能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

(1)化石燃料燃烧①②:与造林项目有关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包括:?运输工具的使用:用于运输苗木、肥料、灌溉水、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所使用的运输工具(消耗燃油的机动车)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

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运输项目相关劳动力和管理人员的专用车辆

引起的排放忽略不计。

?燃油机械设备的使用:如整地机械、油锯、灌溉用的燃油机械等。

(2)肥料施用:在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中施用的有机肥料和含N化肥,在土壤中经过氧化还原作用都会产生N2O(直接排放);同时,还有一部分以NO x 和NH3的形式挥发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到土壤产生N2O排放(间接排放)③。

(3)森林火灾:本指南适用的碳汇造林项目不允许炼山,因此不存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森林火灾,从而引起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火灾引起的CO2排放在碳储量变化的计量和监测中予以考虑,而非CO2排放(N2O、CH4)则计为项目边界内的排放。

考虑到科学和计量方法上的不确定性,本指南适用的碳汇造林项目对下述可能的排放不予计量和监测:

(1)种植固氮树木或植物引起的N2O排放;

(2)饲料生产引起的N2O和CH4排放;

(3)由于造林项目的实施,使得在项目实施前的活动(薪材采集、农业耕种、放牧等)转移到项目边界外,导致项目边界外发生毁林现象,从而引起温室气体排放(泄漏)。

表4.2 温室气体排放源

①不考虑与造林活动间接相关的上游(如肥料生产等)和下游(如木材加工等)生产活动引起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

②虽然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伴随着非CO2温室气体(CH4、N2O)以及其它污染气体(CO、NMVOCs、SO2、NO x等)的排放,但根据国际惯例,在造林再造林项目引起的化石燃料的排放只考虑CO2排放。

③根据国际惯例,由于施肥引起的N2O间接排放通常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施用含氮肥料引起的直接N2O,且育苗过程中肥料施用引起的直接和间接N2O排放均可忽略不计。

4.3 关键排放源的确定 4.3.1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造林项目关键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标准为下述两种中较高的一种。

(1) 温室气体排放(或泄漏)源的累积排放量超过温室气体源排放总量的

95%。

(2) 温室气体排放(或泄漏)源的排放量超过项目净碳汇量的5%。

4.3.2确定方法

针对4.3.1中的第(1)中情形,可采用如下步骤确定某一温室气体排放源是否为关键排放源。

(1)根据项目有关活动数据和相关排放因子,分别计算项目边界内每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大小,和项目边界外每一种温室气体泄漏源的大小。如果使用IPCC 缺省参数值,则事前计量和事后监测须采用相同的参数值,以避免由于参数值更新带来的偏差。

(2)根据不同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将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化为CO 2当量。

(3)计算项目边界内每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泄漏源对项目总排放的相对贡献i E RC (公式4.1),并将计算的i E RC 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1

i i

E I

i

i E RC E

==

∑ (4.1)

式中:

i E RC

第i 类温室气体排放(或泄漏)源的排放量对项目总排放量的相对贡献

i E

第i 类温室气体排放(或泄漏)源的排放量

(4)由高到低累积计算i E RC ,直到累积值达到0.95时为止(如表4.3)。纳入累积范围的排放源视为关键排放(或泄漏)源,须进行计量和监测。未进入累积计算范围的则视作非关键排放(或泄漏)源,可不予计量和监测。

针对4.3.1中的第(2)中情形,只需计算E i和C Proj,t(见第5章)。如E i 超过C Proj,t 的5%,则视作关键排放源,需予以计量和监测,否则可忽略。表4.3 确定关键

温室气体排放源的例子

5 计量方法

5.1 概述

由于造林项目活动涉及基线、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泄漏等问题,项目净碳汇量与项目碳储量变化量往往不会完全一致。因此项目实际产生的净碳汇量计算方法如公式5.1。本章以下各节将分别对各部分计量方法予以阐述。

Pr ,Pr ,,,oj t oj t E t t BSL t C C GHG LK C =?---? (5.1)

式中

Pr ,oj t C

第t 年的项目净碳汇量(t CO 2-e.a -1) Pr ,oj t C ? 第t 年项目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a -1)

t E GHG ,

第t 年项目边界内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t CO 2-e.a -1) t LK 第t 年项目活动引起的泄漏(t CO 2-e.a -1) t BSL C ,?

第t 年基线碳储量变化量(t CO 2.a -1)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a )

5.2 分层

碳汇造林项目边界内的碳储量及其变化,往往因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被状况、土壤和立地条件的变异,而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异性。为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并遵循成本有效性的原则,在计量和监测基线情景和项目情景的碳储量变化时,需对项目区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把项目区合理地划分成若干个相对均一的同质单元(层),分别估计、测定和监测各层基线碳储量的变化和项目碳储量的变化。由于每一层内部相对较均一,因此能以较低的抽样测定强度达到所需的精度,从而从总体上降低测定和监测成本。分层的过程不受项目地块的大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成片的大块土地或若干分散的小块土地都可看成是一个总体,用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层。

分层可分为“事前分层”和“事后分层”。“事前分层”需在项目开始前或在进行项目设计阶段完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基线碳储量变化和项目碳储量变化进行

计量和预估。“事后分层”是在项目开始后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对造林项目的碳储量变化进行测定和监测。事后分层将在第6章进行阐述。

事前分层又分为“事前基线分层”和“事前项目分层”。事前基线分层以造林前项目地植被状况为依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是否有散生木及其优势树种和年龄。

(2)非林木植被的高度和盖度,特别是灌木植被的种类和盖度。

上述第(1)项分层指标主要用于计量不同层的基线碳储量的变化。第(2)项指标主要用于分层测定和计量造林前非林木植被生物量碳储量,作为计量因造林活动引起的原有非林木植被生物量碳储量的降低量。

表5.1 基线分层表

项目事前分层主要依据造林和管理模式,主要指标包括:树种、造林时间、间伐、轮伐期等(表5.2)。

表5.2 事前项目分层表

5.3 基线碳储量变化

根据《碳汇造林项目技术规定(试行)》对项目造林地的合格性要求,基线情景指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活动时历史的和现在的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在对基线碳储量变化进行计量时,可保守地

假定土壤有机碳、枯落物和枯死木三个碳库处于稳定或退化状态,其碳储量变化为零,从而只考虑项目造林地上现有散生木生长引起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公式5.2)。

,,,,,,,1()I

BSL t BSL AB i t BSL BB i t i C C C =?=?+?∑ (5.2)

式中:

t BSL C ,? 第t 年基线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 a -1)

t i AB BSL C ,,,? 第t 年第i 基线碳层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 a -1)

t i BB BSL C ,,,?

第t 年第i 基线碳层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 a -1) I 基线碳层总数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a ) i

基线碳层(i =1,2,…I )

在基线情景下,对于没有散生木生长的各基线碳层:

,,,0BSL AB i t C ?= ,,,0BSL BB i t C ?=

对于有散生林木生长的各基线碳层,可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设置临时调查样地(样地面积900m 2),样地数量取决于每层内散生木的变异性,但每个碳层应不少于3个样地。如果某碳层内的散生木很少,应尽可能对全碳层进行每木调查。调查测定样地内散生木的树种、年龄、胸径、树高。分别计算每个碳层中各树种的平均年龄、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在95%可靠性水平下,要求调查的精度≥90%,即标准差≤±10%。当没有达到要求的精度时,则需增加调查样地数量,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

收集散生木相关树种的生长过程曲线(V=f(A),V 为单株材积,A 为年龄)或材积生长过程表,或伐倒数株成熟的散生木进行树干解析,选用方程5.3~5.5或其它任何适合的函数,拟合生长曲线。

理查德方程:c A b e a V )1(?--?= (5.3) 单分子曲线:)1(A b e a V ?--?= (5.4)

逻辑斯缔方程:A

c e b a

V ?-?+=

1 (5.5)

式中,V 为单株材积,A 为树木年龄,a 、b 、c 为参数。

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计算项目期内不同时间基线情景下散生木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即:

∑=?????=J

j i j j j ij t ij t i AB BSL A CF BEF WD N V C 1,,,,)( (5.6)

∑=??????=J j i j j j j ij t ij t i BB BSL A R CF BEF WD N V C 1

,,,,)( (5.7)

,,,,,,,,,1()44/12BSL AB i t BSL AB i t BSL AB i t C C C -?=-? (5.8) ,,,,,,,,,1()44/12BSL BB i t BSL BB i t BSL BB i t C C C -?=-? (5.9)

式中:

t i AB BSL C ,,, 第t 年第i 碳层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t C ) t i BB BSL C ,,,

第t 年第i 碳层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t C )

1,,,-t i AB BSL C 第t -1年的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t C ) 1,,,-t i BB BSL C 第t -1年时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t C )

t ij V , 第t 年第i 碳层j 树种的单株材积(m 3.株-1) ij N

第i 碳层j 树种的每公顷株数(株.ha -1) j WD j 树种的木材密度(每立方米吨干重,t DM.m -3)

j BEF

将j 树种的树干生物量转换到地上生物量的生物量扩展因子

(无单位) j CF j 树种的平均含碳率

j R

j 树种的生物量根茎比(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无单位)

i A

第i 碳层的面积(ha ) 44/12

CO 2与C 的分子量比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a ) i

基线碳层

j

树种(j =1,2…J )

在选择BEF 、CF 和R 等参数时,首先优先考虑来自当地的参数。如果没有,

可考虑最新的国家水平的参考值(见本指南附件)。如果在国家水平的缺省参数表中没有所需的参数值,可选用附件中的IPCC 参考值。由于散生木通常比林分中的林木具有较大的树冠,从而具有较高的BEF 值。而现有文献中的BEF 值几乎都来自林分。因此为保守起见,将散生木的BEF 值设定为林分中林木BEF 值(通常来自文献)的1.3倍。

表5.3 基线碳储量变化

5.4 项目碳储量变化

尽管部分项目参与方有可能选择所有的碳库,但是考虑到在不允许全垦和炼山整地的情况下,在无林荒山或农地上的造林,通常不会引起土壤有机碳、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的长期下降,同时由于缺乏可靠的相关参数。因此在碳储量变化的事前计量时,可忽略土壤有机碳、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而仅考虑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库。因此,项目碳储量变化量等于各项目碳层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量之和,减去项目引起的原有植被生物量碳储量的降低量,即:

∑∑∑∑====?+?-?+?=?I

i J

j L

l t l BB LOSS t l AB LOSS K

k t ijk BB PROJ t ijk AB PROJ t PROJ C C C C C 111

,,,,,,1

,,,,,,,)

()((5.10)

式中:

t PROJ C ,? 第t 年项目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AB PROJ C ,,,?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j 树种k 年龄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

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BB PROJ C ,,,?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j 树种k 年龄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l AB LOSS C ,,,? 第t 年l 基线碳层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降低量(t CO 2-e.a -1)

t l BB LOSS C ,,,?

第t 年l 基线碳层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降低量(t CO 2-e.a -1)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a ) i 项目碳层(i =1,2 … I ) j 树种(j =1,2 … J ) k 年龄(a )

l 基线碳层(l =1,2 … L )

根据我国的森林定义,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也属有林地,将无林地转化为这些类型的有林地也属于合格的造林活动。因此,公式 5.10中的树种j 除包括一般的树种外,还包括竹林和灌木林。其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是林分、竹林和灌木林①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即:

,,,_,,,_,,,_,,,PROJ AB ijk t PROJ Tr AB ijk t PROJ B AB ijk t PROJ S AB ijk t C C C C ?=?+?+? (5.11)

,,,_,,,_,,,_,,,PROJ BB ijk t PROJ Tr BB ijk t PROJ B BB ijk t PROJ S BB ijk t C C C C ?=?+?+? (5.12)

式中:

t ijk AB Tr PROJ C ,,,_?

第t 年i 碳层j 树种k 年龄林分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AB B PROJ C ,,,_? 第t 年i 碳层j 竹种k 年龄竹林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AB S PROJ C ,,,_? 第t 年i 碳层j 灌木种k 年龄灌木林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BB Tr PROJ C ,,,_?

第t 年i 碳层j 树种k 年龄林分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BB B PROJ C ,,,_? 第t 年i 碳层j 竹种k 年龄竹林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ijk BB S PROJ C ,,,_?

第t 年i 碳层j 灌木种k 年龄灌木林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量(t CO 2-e.a -1)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a ) i 项目碳层

j 树种,包括灌木种和竹种 k 年龄(a )

5.4.1 林分生物量

收集能代表项目区气候和立地条件的各造林树种的相关生长过程曲线

本指南中的灌木林除一般的灌木林外,还包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灌木化的矮乔木,以及不能通过材积来度量的乔木林分。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1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1 范围 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 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LY/T1 607-2 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GB/T1 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6000-1 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3.1 基线 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 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 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 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榆林市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榆林市林业建设项目(造林)检查验收办法为进一步巩固我市林业建设成果,规范林业项目检查验收管理工作,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检查验收的目的 1.检查验收的目的在于,以尽可能精确、客观和合理的方式,对造林以及其他林业项目活动(如松林抚育间伐和林道建设)的完整程度以及实施是否成功等进行评估,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使其达到项目建设的要求; 2.验收的结果,将作为给造林承包方支付报酬的基础和依据。 二、适用范围 本检查验收办法适用于荒山造林、沙地造林、退耕还林、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景观绿化、幼林抚育、林木管护、防火线通道建设等系列营林工程的验收检查。 三、遵循的原则 检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汇报、审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核查的方式进行。 四、检查验收流程 1. 自查及申请报验 造林实施方在造林施工完成后对照作业设计对造林模式、造林地块及边界、造林面积、树种、苗木规格、株行距、造林密度、以及造林成活率等要进行全面的自查,并向市或县(区)林业局提交自查报告。

施工方在完成每一道工序并自查合格后,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工序报验单),由监理人员负责初验并与上报甲方,申请验收。甲方组织验收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则出具工序验收报告,工程可转入下一工序施工;若验收不合格则出具返工通知书,待返工合格后再次申请验收。 造林实施方按合同要求或规定完成所有工序施工,自检合格后,书面向市或县区林业局提出《工程验收申请》,由市或县区林业局组织验收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验收。 2. 初验 市或县(区)林业局接到造林实施方提交的《工程验收申请》后,组织初验。验收时,抽调的验收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及施工方管理人员按合同约定的施工标准到现场进行验收,验收时测量的数据要详细记录在验收记录表上,并及时统计验收的结果。参与验收的人员共同在每张验收记录表和结果统计表上签字确认。 3. 年度检查验收 由各县(区)林业局实施的林业建设项目,县(区)林业局组织初验的结果,可作为第一年度检查验收的结果,用于计算付款; 市林业局及以上级实施的林业建设项目,由市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 根据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常规合同要求,要进行年度验收,作为年度付款的依据。一般合同规定三年付清款项,就要进行三次检查验收。 (1)第一次(年度)检查验收

碳汇基础知识

碳汇基础知识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普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公众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本报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开设“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看台”专栏,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相关知识,敬请读者关注。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碳汇与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贸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目前将二氧化碳(CO2 )、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 (SF6)列为管制对象。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碳汇林业与碳汇造林

造林竣工验收报告

造林竣工验收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采育镇平原造林建设工程竣工报告 1.工程概况: xxx平原造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为总造林面积xxxx亩。 本项单位工程划分为两个子单位工程:一个是xx工程(xx 镇),建 设任务为造林面积xx亩;另一个是xx区xx镇xx工程,建设任务为 造林面积xxx亩。 本工程工程监理单位为xx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单位为北京xxxx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开工时间为xx年x月x日。工程竣工时间为xx年x月x 日。 2.工程完成情况: 截止xx年x月x日,经现场核查,本工程实际完成造林面积xx 亩,其中京津塘高速绿色通道工程xx亩,景观生态林工程xx 亩;栽 植各类乔木和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411279株,其中完成常绿乔木栽 植17475株,完成落叶乔木栽植52623株,完成花灌木栽植241566 2 2020年4月19日

株,完成地被植物99615株;同时,还完成与园林绿化相配套的基础 设施打井 24眼(其中景观生态林工程11眼,京津塘高速绿色通道 工程13眼),铺设园林给水管线 31074米(其中景观生态林工程 0 米,京津塘高速绿色通道工程13104米);景观生态林工程还完成修 建园路2745米。 经过现场核查,工程总体实际完成造林面积2054亩,完成造林面积核实率为100.00%,苗木质量合格率达到98.00%以上,苗木成活率达到95.68%,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基本符合相关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达标。 另外,承担本项工程的施工单位进场后清理死树164061平方米(未包括中标清单内的324822平方米),回填土工程量96184.1立方米,清运渣土和垃圾21183.8立方米。 3.工程管理情况: 3.1、应用园林绿化高科技措施,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 2020年4月19日

粤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主要措施

粤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主要措施 摘要: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林业碳汇作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碳汇林业以适应减缓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共识。本文针对广东省粤北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措施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林业碳汇项目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东省;碳汇林业;发展建议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状况的加剧,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势在必行。而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全面提升森林生物量和储碳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巨大的广东省。数据显示,广东省年排放碳总量高达3亿吨,约达到全国总量的1/10。由此可见,在广东省发展碳汇林业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文章重点阐述了广东省发展碳汇林业项目造林主要措施,以望对相关项目建设有所帮助。 1 扩充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发展碳汇林业的支持度 碳汇林项目对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和谐、快速迅猛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优化生态环境来说更加重要。然而,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讲,他们对碳汇林项目的实施意义并没有充分认可,或者说并不理解碳汇林项目真正意义、具有怎样深刻的价值与内涵。我们对广东某地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并明确,碳汇林种植地区对该项目十分了解的民众仅占到20%,而农村地区,这一数字更低,仅有15%,对碳汇林项目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地区居民高达50%。这一数字说明,林农并没有清醒认识到碳汇林项目现实重要性,为此广东地区应继续扩充宣传,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与认可度。宣传渠道应丰富多样,例如应获取林业单位、机关甚至学校的大力配合,通过公益广告、教育培训、重点林区张贴广告等模式,令人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渐加深印象。最终目标在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最大化激发碳汇林项目功能价值。再者,可开展碳汇林项目植树造林活动,打响绿满广东的口号,组建形成包括政府员工、志愿者以及林业科技人才在内的团队,全面深入林区进行现场宣传,通过入户走访,提升宣传管理效果。 2 优化碳汇林业项目保护激励机制,提升实践积极性 由树种分布状况来讲,碳汇林造林项目树种较大一部分形成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要慢于经济林。而另一层面,由于没能充分认识到碳汇林造林项目的现实重要性,因而较多林农没能对碳汇林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保护林区的理念认识并不强。事实上,无论以何种形式加强林业保障管理,均需要遵循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制度以及采用的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实践工作中不仅应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民众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之中,还应进一步做好法律制度约束管控,提供完善保障。应逐渐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管理以及奖惩激励机制,针对一些故意破坏森林的不法之徒应强力打击。可通过道德谴责或是配合必要的经济惩罚等手段管控,对于情况严重的还应追究其刑责。再者对一些主动积极保护碳汇林、具有较高参与热情并为保护碳汇林作出一定贡献的广大群众与干部,则应按照贡献度給予相应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等形式开展,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当前存在的状况是,通常对于破坏影响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非法行为可作出严厉惩处,然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生产管理和建设 质量,确保营造林成效,根据《重庆森林工程管理办法》、《造林技术规程》、《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工程年度 检查验收。 第三条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一)年度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执行情况。包括作业区的地点、范围、面积、树种、营造林作业方式等。 (二)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验收主要包括作业设计、面积核实、成活率、混交、档案、自查验收以及生长情况、病虫危害情况、森林保护和配套设施施工情况等。 (三)上年度的补植、抚育、保存、管护情况。 (四)工程管理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档案、数据库、音像图片、内业资料等情况)。 第四条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实行区县级全面自查、市级部门核查、市级统一复查的检查验收方式。 (一)区县级自查:区县级自查由区县(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自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营造林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分建设项目的自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编制县级林业项目营造林自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林业局并抄送同级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二)市级核查:市级核查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林业局根据各区县上报的自查验收成果资料,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营造林检查验收的有关规定和核查的面积不低于年度计划面积的30%进行抽样核查。市级核查后应形成工程项目建设年度核查报告,抄送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级统一复查: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在区县(自治县)、市级各相关部门验收的基础上,委托有营造林检查验收资质的中介机构或单位按不低于年度计划面 积10%的比例随机抽取建设地点、建设任务进行年度统一复查,形成森林工程年度综合验收报告。 第五条区县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和被抽中单位应如实提供森林工程规划材料,计划文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和自查验收报告、图(表)以及作业设计批复等资料。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六条面积核实。 (一)检查验收以作业设计区划的小班为单位,营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1亩以上的,按片林统计。 (二)面积大于15亩以上的小班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调绘求算其面积,小于15亩的小班用GPS仪或罗盘仪测量求算其面积。 (三)单行栽植的线性小班,设计间距内的缺株连续不超过两株,连续长度150米以上,其面积计算为:面积(亩)=长(米)×4(米)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CDM这个项目咱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快。我本来准备了咱们国家在CDM 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PPT材料,但刚才赵所长在论述中提到了生态建设碳的减排,我又改变了主意,想谈点“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应该说温室效应气体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会和我们所谈的生态问题更紧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讨一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周国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致使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汇与碳源不能达到平衡,出现碳失汇,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并影响到全球碳循环。降低和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则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 2的森林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这也是近些年林业碳汇项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森林碳汇发展背景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件3: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最新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一、种子与苗木 (一)种子 (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 (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 (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 (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 (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 (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 (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 (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 (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 (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 (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 (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二)苗木 (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 (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 (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 (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 (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 (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 (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 (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

清远羊角山林场2019年级碳汇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doc

清远市羊角山林场2019年省级碳汇森林抚育 项目作业设计 建设单位:清远市羊角山林场 设计单位: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二○一九年七月

设计单位: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冯义龙 设计单位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丙19-125)设计技术负责人:郑中辉(林业工程师) 项目设计负责人:李新强(林业工程师) 设计人员:郑中辉李新强罗本楠梁志玲梁志恩 清远市羊角山林场: 罗石其钟永秋黄卫平曾文就黄仙玉邓烨光 设计时间:2019年7月3日

前言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省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18〕314号)、清远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省级涉农转移支付(第一批)资金的通知》(清财农〔2019〕20号)和清远市林业局《关于下达清远市2019年营造林生产计划的通知》(清林函[2019]43号)文件精神,结合清远市羊角山林场实际,安排清远市羊角山林场针对2018年营建的948亩碳汇林进行抚育。项目总投资为33.161万元,其中抚育费用31.284万元,占总投资的94.34%;其他费用1.877万元,占总投资5.66%。 为了做好本项目的设计,受清远市羊角山林场委托,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与清远市羊角山林场的技术人员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及数据,编写了《清远市羊角山林场2019年省级碳汇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清远市羊角山林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本作业设计成果包括: 1、作业设计说明书。 2、作业设计附表。 3、作业设计附图。 4、附件。

目录 第一章设计区概况 (4) 一、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社会经济概况 (5) 三、森林经营概况 (5) 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及原则 (6) 一、设计目的 (6) 二、指导思想 (6) 三、主要依据 (6) 四、设计原则 (7) 第三章设计布局、调查方法及现状 (8) 一、调查方法 (8) 二、林地现状 (9) 三、设计布局 (9) 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 (10) 一、抚育技术措施 (10) 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 (11) 一、工程量 (11) 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 (11) 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2) 一、概算依据 (12)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三、概算模型 (12) 四、概算结果 (13) 五、资金来源 (13)

造林检查验收办法__20100625

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安徽省分项目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林业外资项目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

一、总则 为了执行世界银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以下简称IFDP)的各项造林技术规程与规定,以及国家、安徽省的有关造林技术标准,确保项目造林能按照项目“作业设计”进行,达到预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实现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确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省、市、县级对IFDP项目各类造林实体的项目造林进行抽样(或者全面)检查验收。 二、检查验收的内容 1、作业设计文件 2、小班面积 3、种源和苗木质量 4、栽植密度 5、树种配置 6、环境保护措施 7、造林成活率(或保存率) 8、幼树病虫害受害率 9、幼林抚育 三、检查验收的标准(依据)和方法 1、样方的设置和样本数量的确定。各项被检内容(“作业设计”文件和“小班面积”除外)的检查验收,均采用在抽取小班内设置样方(或样行)和抽取样本的方法进行。 样方面积和样本的确定。每一个样方按0.01公顷(100平方米)面

积随机设置。方法为:检查人员手持一根长5.65米的绳,在小班内随机投掷,以绳的一端为圆心、绳长为半径划圆(圆的面积为0.01公顷),该圆即为样方,圆内的林木即可作为样本。 样方数量的确定。根据小班的大小确定样方的个数,具体按照下表数量标准进行: 2、作业设计文件的检查。按照县级项目“造林总体设计”和“作业设计方法”,检查“作业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在现场重点核对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型的应用、树种配置、环保措施等因子的设计正确与否。特别是小班造林的各混交树种初植密度应在造林模型中表3所列各树种初植密度区间之内,同时,小班初植密度即单位面积上各混交乔木树种栽植点数加上保留目的树种的株数之和,也必须在造林模型中表1、2所列各模型组初植密度、补植后密度的区间范围内,但有灌木树种混交的小班不受此区间限制。以小班为单位,混交各树种栽植密度和小班初植密度均在造林模型规定的初植密度范围内为合格;混交各树种栽植密度或小班初植密度有一项不在造林模型规定的初植密度范围内即为不合格。 在此基础上,评出“作业设计”文件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档次。 3、小班面积的检查。根据“作业设计图”在现场对照检查,在核对小班边界的基础上,重新计算面积。按照下列情况确定小班面积:(1)-5%≤误差率≤5%,则以上报面积(或竣工面积)为准;(2)误差率<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

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附件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国家林业局 2011年2月

前言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碳贮存库,是大气CO2重要的吸收汇。毁林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林业活动(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植被恢复等)是大气温室气体增汇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京都议定书》允许将这些林业活动获得的增汇减排,按一定的规则用于抵偿工业化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同时《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减排量或增汇量来抵偿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活动是第一承诺期合格的CDM林业项目。在未来承诺期,林业活动预计仍将在温室气体减排增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林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年也对外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其中就明确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作为未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为规范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方法,推进碳汇造林项目计量与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受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委托,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不仅适用于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类似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的参考。 本“指南”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有关省区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企业以及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意见,有关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碳汇造林的要求,造林项目实施主体应在其碳汇计量和监测报告或可研究报告中,详细说明如何应用本指南:包括具体使用的计量方法和监测步骤、数据(包括图面数据)、公式、参数、假设,并描述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操作技术细则。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生产管理和建设质量,确保营造林成效,根据《重庆森林工程管理办法》、《造林技术规程》、《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工程年度检查验收。 第三条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一)年度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执行情况。包括作业区的地点、范围、面积、树种、营造林作业方式等。 (二)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验收主要包括作业设计、面积核实、成活率、混交、档案、自查验收以及生长情况、病虫危害情况、森林保护和配套设施施工情况等。 (三)上年度的补植、抚育、保存、管护情况。 (四)工程管理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档案、数据库、音像图片、内业资料等情况)。 第四条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实行区县级全面自查、市级部门核查、市级统一复查的检查验收方式。 (一)区县级自查:区县级自查由区县(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自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营造林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分建设项目的自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编制县级林业项目营造林自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林业局并抄送同级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二)市级核查:市级核查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林业局根据各区县上报的自查验收成果资料,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营造林检查验收的有关规定和核查的面积不低于年度计划面积的30%进行抽样核查。市级核查后应形成工程项目建设年度核查报告,抄送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级统一复查: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在区县(自治县)、市级各相关部门验收的基础上,委托有营造林检查验收资质的中介机构或单位按不低于年度计划面积10%的比例随机抽取建设地点、建设任务进行年度统一复查,形成森林工程年度综合验收报告。 第五条区县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和被抽中单位应如实提供森林工程规划材料,计划文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和自查验收报告、图(表)以及作业设计批复等资料。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六条面积核实。 (一)检查验收以作业设计区划的小班为单位,营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1亩以上的,按片林统计。 (二)面积大于15亩以上的小班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调绘求算其面积,小于15亩的小班用GPS仪或罗盘仪测量求算其面积。 (三)单行栽植的线性小班,设计间距内的缺株连续不超过两株,连续长度150米以上,其面积计算为:面积(亩)=长(米)×4(米)

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doc

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 甲方:河源江东新区农林水务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保证项目造林工程质量,依期完成造林各项任务。本项目经公开摇珠招标,由乙方承担项目的施工。现经双方协议,订立本施工合同,以明确责任权利,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名称、实施内容及地点 1、工程名称: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2、工程实施内容及地点:造林地点为江东新区镇,造林面积亩。具体详见《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二条工程质量要求 1. 乙方施工必须严格按《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标准和要求等进行,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作业设计标准。造林完成当年第一次抚育后,至年月日前竣工验收时,保存率达90%以上,种植的各类苗木平均树高应达到作业设计要求。否则,不予验收付款。 2. 凡本工程中出现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返工的情况,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工程价款结算、验收方法及付款方式 1、工程造价:工程总造价为元整(¥元)。各工序单价造价以《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文本为依据,按实际完成工作量验收结算。 2、造林验收方法及付款。 (1)、造林验收必须由乙方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列出需验收各要项(如造林地点、完成面积等),监理单位出具核实证明(盖章),然后由甲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划范围,以作业小班为单位,对合格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并用地形图勾绘完成面积;不合格的作业小班必须返工,直至合格才予验收。规划范围外的不予验收。验收分工序(阶段)进行,上一道工序(阶段)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申请下一道工序(阶段)验收。 (2)、验收方法分四个阶段(工序):第一阶段:林地清理、备耕打穴,林地清理是否按设计要求实施,打穴规格、株行距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二阶段:施基肥、复土,主要是验收放肥情况及复土质量;基肥用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30%以上;第三阶段:种植,主要是检查种植情况,包括是否按设计要求的树种配比混交、种植质量是否合格;第四阶段:造林种植后二个月,根据作业设计图实地核实造林面积,检查验收成活率及是否按要求进行抚育。造林面积核实要求达100%,成活率要求达95%以上,否则,需补种、补植后才验收。 (3)、造林付款方式:根据乙方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情况实行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在完成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施基肥复土后,凭

关于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操作具体流程

所谓林业碳汇项目就是根据某一区域(县、区林业局为主管与支持单位)2014年以来进行的乔木林新造林项目或竹子新造林(前期地块主要为荒山荒地无林地造林)及竹林经营项目。 项目经由我司包装后提交到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进行申报,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备案并确定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减排量(碳汇量),该减排量即可以在经国家备案的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获取造林项目的碳汇收益。 目前我司造林碳汇项目主要与各区县林业局合作开发,需要各林业局配合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按时间顺序): 1、与我司在当地的业务人员沟通,确定可开发为造林碳汇项目的面积1,确定开发意 向; 2、我司技术人员根据各林业局提供的可开发为造林项目的数据出具项目分析意见书, 明确碳汇项目收益等问题; 3、我司与林业局或林业局指定的企业签订碳汇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4、林业局提供可以作为碳汇项目开发主体的企业性质的法人单位; 5、我司安排技术人员对签订开发协议的林业局做项目尽职调查(主要是收集开发碳汇 项目所需的各相关资料); 6、我司根据林业局提供的资料进行碳汇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 学),期间若有存在争议或不清晰的地方需要林业局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澄清以确 保项目相关设计文件真实、准确; 7、项目开发过程中公示到国家发改委网站后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给第三方审定 机构,相关证明材料模板由我司提供,林业局负责核查真实性及盖章即可; 1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有关规定,符合造林碳汇条件的项目。

8、项目公示后,我司会同国家发改委指定的第三方审定机构到项目现场进行审定工作, 林业局人员按照我司要求准备资料提供给第三方审定机构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定,确保项目合理、合法、合规; 9、第三方审定后即可提交到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需要林业局提供的业主单位授 权我司人员对该项目的申报、领取备案函等事宜; 10、项目备案后即可进行签发工作,林业局需要提供相关的样地资料及样地监测数 据,我司根据该数据计算确定项目实际减排量进行申报、核证以及减排量签发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