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重点学习知识整理版[1][1][1]

管理学基础重点学习知识整理版[1][1][1]

管理学基础重点学习知识整理版[1][1][1]
管理学基础重点学习知识整理版[1][1][1]

管理学重难点

一。单项选择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

3.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 )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

4.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C )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5.“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

6.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B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D 技术属性和科学属性

7.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目标、部门和效率D、目标、部门和人员

9.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0. 就计划工作而言,高层管理者关心的是( C )A.中期计划 B 管理性计划 C 战略计划D作业计划

11.按管理着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A )A企业管理者B公司管理者C地域管理者D计划管理着

12.管理者在工作中包含三种人际关系角色( A )A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B精神领袖领导者决策者

C精神领袖管理者组织联络者D发言人领导者谈判者

13.管理者在扮演各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的三类技能是(B )A讲演技能交际技能决策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交际技能决策技能管理技能D决策技能管理技能团结技能

14.组织外部环境中的产业环境包括(A )A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B消费者供应商上级领导中间商C竞争对手消费者战略合作伙伴投资者D投资者中间商顾客消费者

15.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化分为四种类型(C )A简单稳定一般稳定相当稳定不稳定B简单稳定复杂稳定一般稳定不稳定C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单动态复杂动态D一般稳定比较稳定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6.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17.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18.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都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 A )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D经营管理理论

19.“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D )提出来的。A、韦伯B、泰罗C、梅奥D、法约尔

20.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 )。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2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 )为重要标准。A、感情的逻辑B、正规的程序C、科学的理念D、效率的逻辑

2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2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企业24.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C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25. 霍桑实验是由(C )领导进行的。A西蒙B法约尔C梅奥D韦伯

26. 人际关系学说是由(D )创立的。A韦伯B泰罗C西蒙D梅奥

27. 学习型组织是由(A )创立的。A彼得。圣吉B韦德C西蒙D亚当。斯密

第三章计划

28.狭义的计划指的是(B )。A、执行计划B、制定计划C、计划准备D、检查计划

29.涉及计划工作性质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B、计划工作的目的性

C、计划工作的纪律性

D、计划工作的效率性

30.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B )计划。A、综合B、专项C、生产D、财务

31.(D )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A、政策B、目标C、规则D、预算

32.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B )。A、组织B、决策C、预测D、领导

33.战略性计划一般由(B )负责制定。A、董事会B、高层管理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34.年度计划一般属于(D )计划。A、生产B、长期C、中期D、短期

35.为鼓励销售人员超额完成销售任务而制定的奖励,它属于(B )A策略B政策C计划D程序

36.预测的四个要素是(D )。

A对象目的技术方法B资金对象技术手段

C信息技术资金目的D对象目的信息方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

37.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D )。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38.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C ).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39.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即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A )原则。 A、现实性 B、关键性 C、协调性 D、权变性

40.在目标设立过程中,以下哪种作法是不对的?( C )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41.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 B ).

A、适当利润

B、满意利润

C、最大利润

D、理想利润

42.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 )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利润目标

B、顾客至上

C、融入社会责任

D、满意利润

43.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44.管理学家( D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A、 E ? C?施勒

B、彼德?德鲁克

C、D ?麦格雷戈

D、 R ?利克特

45.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第五章战略管理

46.关于战略的特征,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D )A全局性B客观性C风险性D长期性

47. 下面关于组织的战略层次划分错误的是(D )A公司层B业务层C中间层D职能战略

48.发展型战略主要的三种形式是(B )

A密集型一体化集中型B密集型多元型一体化

C一体化多元化集中化D密集型一体化调整化

49. 下面收缩型战略的主要形式中错误的是(D )A抽资转向战略B调整性战略C放弃战略D减压性战略

50. BCG巨阵法将企业所有的战略业务分为(A )

A问号吉星现金牛瘦狗B句号吉星现金瘦狗C问号支票吉星瘦狗D对号吉星现金牛瘦狗

51.成本领先战略应具备的条件,下面错误的是(D )A产品关联性强B低成本C大批量生产D会计人员素质高

52.下面关于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D )

A可以抵挡竞争对手B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C形成行业进入壁垒D开发新产品

53.组织要执行差异化战略需要具备条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 )

A不断开发新产品B技术领先C提供优质服务D营销队伍强大

第六章决策

54.以下关于决策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C ) A 明确的目标B科学性C优化原则D可供挑选的方案

55.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将决策分为(B )。

A战略决策宏观决策微观决策 B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C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D个人决策领导决策集体决策

56.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只能做出(B )A适当决策B满意决策C较好决策D优化决策

57.决策是管理的(D )A中心B基础C前提D核心

58.搞好战略决策主要是组织(B )的职责A、董事会B、高层领导C、中层领导D、基层领导

59.在百货商场,顾客拿来一件没有开封的关头要求退货,商场服务员不需请示上级主管,直接按规定处理就可以了。这属于( C )A业务决策B基层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60.按决策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其进行分类,下面错误的是(B )A个人决策B领导决策C群体决策

61.该项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因素,这类决策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这类决策是(D )。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62.业务决策中,例如生产任务的人才安排、常用物资的定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 B )。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63.决策目标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所要达成的(B )

A效果B结果C协议D共识

64.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 D )。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战略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65.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 A )决策A、风险型B、不确定型C、确定型D、非程序化决策

66.决策过程的起点是(B )。A、确定决策原则B、识别问题C、确定决策目标D、拟定可行方案6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B )。A、400台B、2000台C、4000台D、20000台

68.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当该企业的产量达到20万件时,其总成本为( C )万元。A、110 B,1010 C、1100 D、11000

6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 C )。

附表: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表

A、安全

B、较安全

C、不太好

D、要警惕

70.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100万元,单位售价160元,单位可变成本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0万元,问企业的产销量应定为多少?( D ) A5000 B25000 C40000 D50000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

71.多数学者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描述组织结构特征即(C )

A复杂性正规化科学性集权化B严密性复杂性职权层级科学性

C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集权化D科学性严密性纪律性复杂性

72.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下面错误的是(D )

A协调原则B分工协作原则C弹性结构原则D系统原则

7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是(A )

A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B战略资源环境政策

C环境技术政策宗旨D技术资源环境政策

74.(C )即M型结构。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B、控股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组织结构

D、矩阵制组织结构

75.职能制组织结构又称为(B )A泰罗模式B法约尔模式C韦伯模式D西蒙模式

76.(A )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来的,也叫“联邦分权化”

A、M型

B、U型

C、H型

D、矩阵制

77.U型结构也叫做(D )A直线制B职能制C矩阵制D直线职能制

第八章人员配备

78.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能力和素质来安排工作,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 )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79.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下面错误的是(D )

A组织现有的规模B组织发展的需要C管理人员的需要量D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九章领导

80. 构成领导者自身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 )。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81.领导者具有职位权力,下面职位权力错误的是(D )A法定权利B奖励权利C处罚权利D研究权利

82. 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C )。

A、组织目标

B、行为结果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83.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C )侧重于研究领导行为。

A、性格理论阶段

B、行为理论阶段

C、领导行为阶段

D、权变理论阶段

84.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是(C )

A认知能力决策能力交际能力意志能力B决策能力交际能力谈判能力团结能力

C认知能力意志能力行为能力情感能力D技术技能决策技能交际技能行为技能

85.合理的领导班子应该具备的条件是(C )

A技能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组织型领导性别结构

C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组织型领导D知识结构性别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

86.大体来说,领导者有以下几种类型(B )

A实干型技术型智囊型团结性B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

C决策型团结型智囊型技术型D决策型技术型组织型团结型

87.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表现在(D )方面。

A唯才是举用人所长知人善任用人不疑B唯才是举用人所长量才使用用人不疑

C知识全面用人所长知人善任用人不疑D唯才是举用人所长知人善任超越自己

88.领导者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来协调组织的人际关系,下面错误的技巧是(D )

A糊涂法B换位法C转移法D关系法

第十章激励

89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的研究,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C )。

A、60%--70%

B、70%--80%

C、80%--90%

D、90%以上

90.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生产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1.根据拂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植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A )。

A、高

B、低

C、一般

D、不能确定

92.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 )。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积极强化

93.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C )的研究。A、普通员工B、技术人员C、主管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94.需要层次理论是( C )提出来的。A麦克利兰B赫茨伯格C马斯洛D亚当斯

95.强化理论是(D )提出来的。A麦克利兰B赫茨伯格C亚当斯D斯金纳

第十一章沟通

96.按照沟通方式划分,沟通有(C )

A口头方式技术方式电话方式计算机方式B书面方式技术方式非语言方式电话方式C口头方式书面方式非语言方式电子媒介方式D会议方式讨论方式电话方式口头方式97.沟通障碍中的个体障碍较多,下面表述错误的是(D )A情绪B语言表达能力C非语言提示D性格

第十二章控制基础

98.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D、集体领导

99.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D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作业控制D、现场控制100.控制系统的构成是(C )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结果控制措施B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信息控制方向

C控制手段控制客体控制信息控制措施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信息控制措施

101.制定控制的标准要求较多,下面错误的是(D )A目的性B多元性C可行性D效益性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

102.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的涵义是指(B )。

A、产品质量

B、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C、工作质量

D、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103.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 )。

A、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B、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C、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

D、产品达到国家计划规定的质量标准

104.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C )。

A、专题计划

B、专项计划

C、预算D弹性计划

二.判断正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

第一章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X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存在管理的。

2.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X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3.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静态的协作过程。X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作出决策,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X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X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6.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X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只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7.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X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各种资源和组织活动。

8.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X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9.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决策X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10 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V

11.高层管理者关心的是战略计划和管理性计划X 高层管理者关心的是战略计划

12.概念技能对于中层管理者尤为重要X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13.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X

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关系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1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V

15.企业流通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X 企业流通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16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X (计划)

第二章

17.从19世纪末期到20 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X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8.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X

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19.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X

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非正式组织。

20.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X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21.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V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因为是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22. 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一本书,该书总结了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改造。X

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一本书,该书总结了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再造。

23.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X

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2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V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25.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X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案例教学。

26.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X

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27.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责改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X 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益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风行一世,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第三章

28.计划的前提是预测,核心环节是决策。V

29.(决策)在各项管理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计划)

31.制定计划时要保持稳定性,执行计划时要保持灵活性。X(48)

32.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重要问题时,用来指导及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规定。V(50)

33.程序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X(50)

34.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具有纲领性。V

35.综合计划于专项计划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V

36.规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策略,政策等而制定的专项计划。X (50)

第四章

37.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X

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8.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V

39.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X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40.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X 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41.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V

42.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企业经理即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V

43.主要目标是为关系人服务的目标X

44.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X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45.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X

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V

47.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将其应用到管理之中的企业,也是在美国。X

46.

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将其应用到管理之中的企业,是在日本。

第五章

48.战略是把重点放在组织的整体发展上,不是放在局部上。V

49.战略的着眼点是组织的现实,并不是组织的未来。X (81)

50.组织战略是组织所有行动的纲领。V

51.公司战略应该由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决策五个基本要素组合而成。X (82)

52宗旨是指组织现在和未来应在何地进行发展。X (83)

53.组织结构描述的是在组织内部分配任务的框架。X (85)

54.一个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层战略,基层战略和职能战略。X (87)

55.业务层战略处于组织战略体系的第一层次。X (87)

56.职能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X (87)

57.战略管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概括起来是三方面的工作即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及控制。V (87)

58.组织核心能力的分析是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X (91)

59.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决策为控制标准。X (94)

60在执行发展型战略时组织基本上很少发生重大变化。X (94)

61.竞争战略即决策层战略X (101)

6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可以形成抵挡竞争对手的优势。V (101)

63.差异化战略可以获取高额收益。V (102)

64.集中化战略是指将组织资源集中于广大的市场上。X (103)

第六章决策

5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V (106)

52.只要有一个方案,就可以进行决策X (106)

53.决策者不仅要做出满意的决策,还要做出最优化的决策X (106)

54.决策是管理的基础X (107)

55.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V (106)

56.战术决策是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X

业务决策是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多为程序化决策。

56.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4万元,单位产品售价为2200元,单位可变成本1000元,如果要保本的话,则企业应完成的销量为100万件。X

57.识别问题是决策的终点。X (112)

58.现代企业决策的新特点表现为决策主体由群体转向个体。X (111)

59.业务决策是由业务人员制定。X (108)

60.风险型决策环境是组织决策环境中最为困难的一种。X (109)

61确定型决策是组织管理中最重要的决策类型X (109)

62.战术决策又称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性决策,合理而有效的处理组织内部的一些重大问题而做出的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X (108)

63.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 X (109)

64.德尔菲法的两个基本点是函询和多轮化。X (117)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

65.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首先提出来的。X (139)

66.从动态方面来看,组织指的是组织结构。X (133)

67.从动态方面理解,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V (133)

68.多数学者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描述组织结构特征,即复杂性,正规化,科学性和集权化。X (133)

69.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权力分散X (139)

70.事业部制又叫U型结构。X (141)

71.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小型企业。X (144)

72. 拥有中等规模和中等数量产品线的组织适宜采用网络型组织结构。X (146)

73.组织变革一般分为适应性变革,创新性变革和前进性变革。X (148)

第八章人员配备

74.采用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有利于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X (157)

75.组织的管理人员主要来自内部提升。X (157)

76.测试是管理人员选聘的首要环节。X (161)

第九章领导

77.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个人的独立行为。X (173)

78.领导者都是管理者。X (173)

79.传统的权力来自于世袭。X (174)

85.关怀维度是指领导者以任务为导向,引导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X (177)

86.在管理方格理论中1,9型是任务型领导。X (178)

87.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还表现在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V (189)

88.凡正面难以处理的问题,领导着不放灵活地运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这是处世技巧中的转移法。X (191)

第十章激励

88.激励过程就是由动机开始X (196)

89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提出来的。V (198)

90.安全需要是第一层次需要。X (198)

91.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X (201)

9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拂鲁姆于196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X (202)

93.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金钱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X (207)

94.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V (210)

95.批评和惩罚不是激励X (208)

第十一章沟通

96.每一次信息沟通至少包括三个要素:信息源,要传递的信息和信息接受者V (215)

97.编码,沟通通道和解码是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V (215)

98.沟通障碍包括组织障碍和人为障碍X (221)

99.冲突是组织发展中可以避免的现象X (227)

100.目标不同引起的冲突是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X (228)

101.在组织当中,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冲突V (231)

第十二章控制基础

102.前馈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进行的控制活动. X (239)

103.所有管理人员都要承担控制这一重要职责V (237)

104.现场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X (240)

105.前馈控制的特点是管理者根据输出的结果进行控制X (241)

106.现场控制的效果往往低于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X (241)

107.控制系统是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信息和控制措施组成。V (242)

108.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分析偏差。X (244)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

109.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X(262)

110.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主要人员参与和主要过程的质量管理。X (263)

111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较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X (267)

112.零基预算是将前一时期预算水平作为下一时期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X (269)

113.为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许多组织引用了成本中心的概念V (264)

114. 控制的主体是各级领导者V (256)

115.授权可以越级X (260)

三、简答题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3) 1.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内容?(4)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

3. 管理的性质包括哪些内容(4)1.二重性2.科学性3艺术性

4. 如何进行管理者的分类(6)第一。按管理着所处的层次划分为1高层2中层3基层管理者;第二。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为1企业管理者2政府部门管理者3其他部门管理者

5. 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分类的(8)第一。三种人际关系角色1精神领袖2领导者3组织联络者。第二。四

种决策制定角色1企业家2干扰应对者3资源分配者4谈判者。第三。三种信息传递角色1信息监听者2信息传播者3发言人。

6. 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10)1技术2人际3概念

7. 组织外部环境包括哪些内容(12)第一。宏观环境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政治和法律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全球化环

境。第二。产业环境1竞争对手2顾客3供应商4战略合作伙伴。

8. 组织内部环境包括哪些内容1组织物资环境2组织文化环境

9. 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环境划分为几种类型1简单稳定环境2复杂稳定环境3简单动态环境4复杂动态环境。

第二章

10.简述泰罗对管理的贡献。(27)1.促进了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2科学管理方法取代经验管理方法3形成一套管理制度4对以后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11.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12.为什么称法约尔为经营管理之父?(27)

13.为什么称韦伯为组织理论之父?(28)

14.什么是霍桑实验?(30)梅奥在霍桑进行的实验,后人叫做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4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1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贡献是什么(32)1员工是“社会人”2满足员工的欲望,提高士气是提高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16.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1个体行为理论2团体行为理论3组织行为理论

17.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34)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学派。3.系统管理学派。4.决策理论学派。5.管理科学学派。6.权变理论学派。

18.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38)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三部分组成1精神文化2制度文化3物质文化。

第三章

19.计划工作的性质有哪些(47)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20.计划的种类有哪些?(48)第一按广度分类1战略计划2作业计划。第二按时间跨度分类1长期计划2中期计划3短期计划。第三按明确性分类1具体计划2指导性计划。第四按管理职能分类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第五按内容不同分类1专项计划2综和计划。第六按内容表现形式分类政策和策略等。

21.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有哪些(46)1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他给管理者和执行者指明未来努力的方向2可以展望未来,减

少风险3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2.简答计划工作的程序(50)1机会分析2确定目标3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4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计划分解8编制计划。

23.预测的分类方法有哪些(54)

24.画图说明滚动计划法()57

第四章

15.企业目标的性质是什么(64)1.目标具有多重性。在目标类型方面,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的性质本身需要多重目标。2.目标具有层次性。企业目标要通过各个部门和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去实现。3目标具有变动性。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16.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67)1.现实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3.定量化原则。4.协调性原则。5.权变原则。

17.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那几个问题(70)1要略高于当前的经营能力2尽可能量化3目标期限要适中4目标数量要适

18.试述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69)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可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四个阶段。19.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75)目标管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管理方法。由于企业的效益增加很难界定有多少应归功于目标管理,因而,对目标管理的分析职能依据小范围的调查或抽象的理解分析。

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组织员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20.目标分解中要注意的问题(71)

第五章

21.战略的特征有哪些(80)1全局性2长远性3纲领性4客观性5竞争性6风险性

22.战略构成要素是什么(82)1战略远景2目标与目的3资源4业务5组织

23.一个组织的战略分为哪几个层次(86)三个层次1公司层2业务层3职能战略

24.简答战略管理过程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87)六个阶段三方面工作1战略分析2战略制定3战略实施及控制。

25.稳定型战略的含义及特征(94)是指组织在战略期内期望达到的经营状态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水平上的战略。特点1.继

续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原有的顾客。2.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3.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4。业绩按大体相同比率增长。

26.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95)1.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基本稳定或较小波动。2.决策层不希望大幅度改变现有战略所带来的

风险。3.发展太快导致能力不够而出现低效率的情况。

27.稳定型战略有哪些利弊(95)

28.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及特征(95)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特征1.扩大产小规模,提

高市场占有率2.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拓新市场。3.不仅仅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创新引导需求。

29. 发展型战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96)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略3.多元化发展战略。

30収缩型战略的含义及主要形式(98)是一种缩减经营规模或经营范围的战略。1.筹资转向战略2.调整型战略3.放弃战略。

3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应该具备哪些条件(101)1.企业各产品间关联性强2.低成本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带来高效益3.技术先

进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4.建立严格的全面的成本控制系统并能有效执行。

33.成本领先战略的利弊是什么(101)

34.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条件(102)1.有研究和开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2.拥有产品质量好货技术领先的声望3.具有强大的

市场营销能力4.各部门间能有效的协调和配合5.融资能力强。

35.差异化战略的利和弊(102)

36.集中化战略的利和弊(103)

第六章决策

37.如何把握决策的含义(106)1明确的目标2.有可供挑选的方案3.要做出分析评价4.要具有科学性5.满意原则。

38.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107)1.决定企业的命运和前途2.是发动群众的过程3.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39.决策的分类方法有哪些(108)第一按重要程度分1战略性决策2.战术性决策3.业务性决策。第二按决策的条件分1确定性决策2风险性决策3.不确定性决策。第三按重复性不同分1.程序化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第四按决策者的性质分1.

个人决策2.群体决策。

40.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新特点是什么(110)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广2.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大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41.简答决策过程的七个步骤(112)1.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可行方案4.分析评价方案5.选择方案6.实施方案7.

跟踪检查。

42.德尔菲法的两个基本点是什么(117)函询和反馈。

43.头脑风暴法的四条原则是什么(118)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

44.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133)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

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45.用四个维度来描述组织结构特征中的四个维度是什么(133)1复杂性2.正规化3.职权层级4.集权化。

46.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应坚持哪些原则?(134)1有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责权利对等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5.协调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47.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135)1.战略2.环境3.技术4.组织规模。

48.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特征和优缺点(140)

49.直线制组织结构的特征和优缺点(138)

50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141)

51.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特征和优缺点(143)

52.矩阵制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145)

53.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特征和优缺点(147)

54. 简答组织变革的三种形式(148)1.适应性变革2.创新性变革3.激进性变革。

第八章人员配备

55.管理人员的需要量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156)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量3.组织发展的需要。

56.组织管理人员的来源有哪些(157)两方面1内部提升2.外部招聘

57.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是什么(160)1.强烈的管理欲望2.良好的道德品质3.富于创新精神4.良好的决策能力5.较强的沟通

能力6.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7.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58.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161)1.制定选聘计划2.初步筛选3.测试4.聘任5.使用

59.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164)第一考评内容1贡献考评2能力考评。第二考评作用1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2为管理人员培训提供依据3激励管理者自我提高与完善4为调整管理者的报酬提供依据。

60.管理人员考评的方法(165)1自我考评2上级考评3群众考评4专家考评。

61.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167)1提高管理水平2提高组织的运作水平3增强组织的竞争力4.增强组织的发展后劲

62.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和内容(168)第一培训方法1在职培训2职务轮换3.委以助手职务4临时提升第二培训内容1业

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第九章领导

63.领导的特征有哪些(173)1领导活动并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孤立行为2领导的本质是协调人际关系3领导的工作绩效不是领导者个人而是群体。

64职位权力包括哪些内容(174)1法定权力2奖励权利3处罚权利。

65领导的自身影响力包括哪些内容(174)1品德2学识3能力4情感

67.西方领导理论大致经历了那几个阶段(176)三个阶段。1特征论2行为论3权变论

68.领导者个人素质包括哪些内容(184)1政治2知识3能力素质。

69.合理的领导班子的条件是什么(186)年龄2知识3能力结构

70.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表现(189)1唯才是举2用人所长3知人善任4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71领导者如何协调人际关系(190)1依照组织目标来协调2依照制度规则来协调3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协调4其他技巧72.合理分配时间和节约时间的艺术有哪些(191)1要事优先2最佳时间办关键事情3将不可控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

第十章激励

73.简述激励过程(196)

74.激励具有怎样的作用(197)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将员工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3有助于增强凝聚力。7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98)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76.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0)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

77.强化的分类方法(205)1积极强化2消极强化3惩罚4自我消退

78.简述精神激励的主要方法(208)1目标激励法2环境激励法3领导行为激励法4榜样行为激励法5奖励惩罚激励法

78.工作丰富化的方法有哪些(210)1在工作上员工选择性较大2鼓励员工加入管理3放心信任员工4采取措施让员工能够看

到自己的成绩5将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反馈给员工6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第十一章沟通

79.如何把握沟通的含义(214)1包含了信息的传递2包括对信息的理解

80如何把握信息沟通过程(214)过程包括六个环节1信息源2编码3沟通通道4接受者5解码6反馈

81.沟通的分类方法有哪些(215)第一按功能分1工具式沟通2感情式沟通。第二按沟通方式分1口头方式2书面方式3非语言方式4电子媒介方式第三按组织系统分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第四按沟通方向分1下行沟通2上行沟通3平行沟通

82.沟通的障碍有哪些(221)沟通障碍有组织障碍和个体障碍。

83.如何克服沟通的障碍(224)1组织行动2个人技能

84.组织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27)第一基本原因1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2组织中的个体观念不成熟。第二具体原因

1目标不同引起的2利益分配引起的3执行方法不同一起的4角色不同引起的5管理强势引起的6沟通不畅引起的。

第十二章控制

85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239)1较高素质的管理者2下属人员积极配合3适当授权4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86. 控制的作用有哪些(238)1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保证3是组

织创新的推动力。

87.控制的分类方法(238)1现场控制2前馈控制3反馈控制

88 控制系统的构成(242)1控制主体2控制客体3控制信息4控制措施

89.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242)1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3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89.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244)1制定控制标准2衡量工作绩效3纠正偏差

90.制定控制标准的要求(245)1目的性2多元性3可检验性4可行性5协调一致性

91.控制工作的原则(250)1目标明确原则2控制关键点原则3及时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92.有效控制的要求(252)1要具有全局观念2要同计划和组织相适应3应确立客观标准4要适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55要与组织文化匹配。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

93.企业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62)1产品质量控制2工作质量控制

94.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是什么(263)1全员参与质量管理2全过程质量管理

95.预算的种类有哪些(267)(—)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二)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96.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269)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97.成本控制的过程(265)1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2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3进行成本差异分析4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98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256)1控制主体2控制客体3控制信息和控制方法。

99.人员控制系统的功能(257)1为岗位或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2明确任务几篇差的责任人3调动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的执行

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100人员控制的方法(258)1人员配备和人事调整2培训3授权4工作汇报

101.全面绩效控制系统的构成(270)1控制主体2控制客体3控制标准

102.什么是财务控制(271)1损益控制2流动性控制3运营能力控制

103.平衡计分卡控制(272)1优势2问题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管理学基本知识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科学的初创阶段,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由美国工程师费雷德里克?泰罗创造出"标准劳动方法"和劳动定额,被称为"泰罗制",并于1911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与"科学管理理论"同期问世的还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这三种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叫管理。 管理科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是"行为科学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奥尔顿?梅奥和费里茨?罗特利斯伯格等。后来,行为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分支。现代管理理论是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学派为代表,其特点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其理论基础,应用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手段来研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管理学的分类 管理学是一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我国著名学者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理论。即 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例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及计量经济学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 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 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 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 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

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基层管理者:处于管理层基底层的是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他们的职责是对从事具体的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的非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中层管理着:监督基层管理者,负责寻求运用人力及其他资源已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办法。 (改善评估)中层管理者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开发和改进有助于提高组织 效率和效益的技能和诀窍。 高层管理者:负责确立组织目标。对组织的成败富有根本的责任。 信息技术与管理角色和技能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决策型角色信息型角色人际关系的决策 管理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1、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是指分析和诊断情况、辨别原因和结果的能力。由于高层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计划和组织,他们应拥有最佳的概念技能。 2、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或“人际交往技能”,包括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 人和群体行为的能力。 3、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是指在组织中发挥某一角色作用的、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 决策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平舌音z c s 翘舌音zh ch sh r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 雨雨字头(雪霜)冫两点水(次冷) 犭反犬旁(猪狗猫)扌提手旁(打把拉)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 往)目目字旁(眼睛)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住)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宀宝盖头(字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王王字旁(球玩)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禾禾字旁(秋秒)八八字头(谷分公)饣食字旁(饱饭馒)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条路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一条尾巴一条(架)彩虹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一座城市一座天安门一只猫 一只猴子一只鹅一只耳朵一只鸡 一个家一个果子一个人一个故事 一个影子一个西瓜一个肚子一个朋友 一颗星星一颗宝石一颗心一群人 一群鹅一群猴子一块田一块面包一块草地一块西瓜一本书一本作业本一朵白云一朵花一片叶子一片风光一双手一双耳朵一双鞋一把尺子 一把扇子一头牛一匹马一阵风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职业经理培训)电大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0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1、管理的含义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 3、管理的职能一般包括几方面? 答:⑴计划⑵组织⑶领导⑷控制 4、管理者的分类 答:㈠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⑴高层管理者⑵中层管理者⑶基层管理者㈡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⑴企业管理者⑵政府部门管理者⑶其他部门管理者 5、管理者的角色? 答:(一)人际关系角色(1)精神领袖角色(2)领导者角色(3)组织联络者角色(二)信息传递角色(1)信息监听角色 (2)信息传播者角色(3)发言人角色(三)决策制度角色(1)企业家角色(2)干扰应对者角色(3)资源分配者角色(4)谈判者角色 6、管理技能: 答:⑴技术技能。是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⑵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分他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⑶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影响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⑴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①经济环境,②技术环境,③社会文化环境,④政治法律环境和⑤全球化环境. ⑵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①竞争对手②,顾客,③供应商,④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7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⑴组织物质环境。主要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⑵组织文化资源。主要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8、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⑴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所共用的价值观。⑵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本文化⑶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 ⑷组织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9、组织文化的塑造主要通过那些途经? 答:首先要明确组织价值观,即明确组织成员要遵循的价值观念。然后通过标记、象征、故事、仪式与庆典等活动,将组织的价值观逐渐落实到组织成员的行动中去,并不断完善发展。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在组织文化的培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0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定义及类型? 答:⑴定义:其是指组织环境的得分程度和变化程度。⑵类型;①简单稳定的环境②复杂稳定的环境③简单动态的环境④复杂动态的环境。11、管理组织环境的步骤? 答: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 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的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的威胁。 第三步:拟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12.提高管理组织环境能力的方法/ 答:第一,创设一咱组织机构和控制系统,让组织内所有的管理者都分别负责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13、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答:⑴管理原理(是基本规律)⑵管理的功能(是基本任务)⑶管理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⑷管理者和管理者群体⑸管理环境⑹管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历史⑺管理效果 1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第一章 1.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 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 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 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 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 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 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2.1简答或者选择 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