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西南地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西南地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2008年第1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

2008No.1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l01-0220一04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西南地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徐小钦,杨红艳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四川重庆400030)

摘要:产业集群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是我国汽车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我国西南地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了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的可行性;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其他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

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欧美日等国家的汽车工业大都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发展的。目前全球独立或相对独立自主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有12家,到2015年将减少至9一10家。国际汽车产业的集中度在不断加强,汽车产业集聚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我国汽车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途径。研究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要通过研究汽车产业集群来进行。

1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回顾

1.1国外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最先明确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彼此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法人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公会等)的集合。

在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中,SumilaGulyani指出运输状况低下和产出贫乏促进了印度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Ayaoka.da从微观角度,通过内部众多供应商研究了90年代印度汽车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过程,揭示了本地供应者技术发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并指出企业内部体制因素在供应商技术升级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1.2国内的研究

国内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中,钱平凡(2004)基于产业集群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研究,指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过于分散。雷鹏(2005)重点从产业实力、产业集聚、产业链空间布局与分工等方面分析了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的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行业协会等),依托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集合体。

收稿日期:2007一04—26.修回日期:2007—07—17

基金项目: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2006ZB07)2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从地区来看,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京津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之分,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是我国西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代表。重庆从1965年开始发展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汽车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2,1产啦安力雄痒。

汽车产业是重庆的重点产业和第一支柱产业,已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火车头”。2.1.1产量增长迅速

2001--2005年,重庆市汽车产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如图1所示)。2005年,重庆市生产汽车42.15万辆,占全国产量的12%,在全国排第4位。目前,重庆已基本形成”万辆微车、45万辆轿车、7万辆轻型车、3万辆重型车、2万辆改装车的生产能力。

图12001--2005年重庆汽车产量图

2.1.2销量规模大

2005年,重庆汽车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5.4%;汽车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028.8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40.73%。其中,汽车整车413.2亿元,同比增长16.7%;改装车25.7亿元,同比增长

7.8%;摩托车261.2亿元,同比增长11.4%;零部件328.7

汽车美容类型(一)汽车/用品/配件/改装/摩托

●汽车美容之车表护理:无水洗车、泡沫精

无水洗车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26.html

致洗车、全自动电脑洗车、中性环保蜡水精细洗车,底盘清洗,漆面圬渍处理、漆面飞漆处理、新车开蜡、氧化层去除、漆面封蜡、漆面划痕处理、抛光翻新、金属件增亮、轮胎增亮防滑、玻璃抛光、轮毂清洁处理、外饰条清洗、发动机外部美容、划痕快速修复、汽车漆表的沥青、焦油的去处、顶蓬去污翻新处理、汽车玻璃防雨防雾处理

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480.html

●汽车美容之内饰翻新:顶棚清洗、车门衬板清洗、仪表盘清洗护理、桃木清洗、丝绒清洗、地毯除臭、塑料内饰清洗护理、真皮座椅清洗、全车皮革养护、全车桑拿、空调风口清洗、座套坐垫清洗、行李箱清洁护理、全车吸尘处理

●汽车美容之高级美容:漆面封釉、漆面镀膜、汽车桑拿、底盘装甲、臭氧消毒、划痕修复、专业真皮修护、内室干洗等。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481.html

汽车美容类型(二)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648.html 现代汽车美容服务大体上可分为车身美容、内部美容、漆面处理、汽车防护和汽车精品等几部分。

1.车身美容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8708.html

车身美容主要包括高压洗车,除锈、去除沥青、焦油等污物,上蜡增艳与镜面处理,新车开蜡,钢圈、轮胎、保险杠翻新与底盘防腐涂胶处理等项目。经常洗车可以清除车表尘土、酸雨、沥青等污染物,防止漆面及其他车身部件受到腐蚀和损害。适时打蜡不但能给车身带来光彩亮丽的效果,而且多功能的车蜡能够无微不至地呵护爱车,可以防紫外线、防酸雨、抗高温及防静电。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477.html

2.内部美容http://www.taobao4

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8772.html

内部美容主要分为车内美容、发动机美容、行李箱清洁等内容。其中车内美容包括仪表台、顶棚、地毯、脚垫、座椅、座套、车门衬里的吸尘清洁保护,以及蒸汽杀菌、冷暖风口除臭、车内空气净化等项目。发动机美容则包括发动机冲洗清洁、喷上光保护剂、

做翻新处理、三滤清洁(指的是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等项目。

3.漆面处理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482.html

漆面处理服务项目可分为氧化膜处理、飞漆处理、酸雨处理、漆面划痕处理、漆面破损处理及整车喷漆。漆面处理不仅能使爱车永保“青春”。还能复原您不慎造成的划痕及破损。更好地保护车身,使汽车保值。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8720.html

4.汽车防护

汽车防护的项目包括贴防爆太阳膜、安装防盗器、安装静电放电器、安装汽车语音报警装置等。汽车防护虽然对汽车的美观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却能很好地呵护爱车。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537.html

5.汽车精品

汽车精品是汽车美容的点睛之处,也是一种汽车生活文化的体现,它致力于把汽车营造成一个流动的

生活空间,诸如车用香水、蜡掸、护目镜、把套、坐垫等。汽车精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贴身的关怀。

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479.html

一分功夫一分精彩。美丽的背后绝不仅仅是追逐时尚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另一种物质文化的把握。

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list.php/50014666.html

徐小钦等: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221

亿元,同比增长14.3%(如图2所示)。2000--2003年重庆的汽车销量在全国一直排第四位,2004年销量升为全国第三,2005年销量为68.5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11.9%。同比增长9.4%。

图22005年重庆汽车工业销售比例图

2.2集群企业构成富有特色

2.2.1企业构成富有特色

目前,重庆市有汽车生产企业24家,其中整车企业10家,即长安、庆铃、重汽、铁马集团、力帆、嘉陵等,主要生产轿车、微型车、轻型卡车、重型卡车等产品;改装类企业14家,主要生产客车、自卸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防弹运钞车等。另外,重庆还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35家,占重庆市汽车零部件总数的37.4%,主要生产发动机、底盘及零部件、车身及附属装置等。

2.2.2重点企业实力强大

重庆是我国最大的微车生产企业长安汽车(集团)所在地。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的轿车大型生产基地之一,是重庆第一家轿车生产企业;长安福特是重庆第一家高档轿车生产基地。长安集团位居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之首、我国上市公司20强、我国制造企业100强,“长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在世界汽车品牌中排名前20位。长安集团微车的产销量一直保持着全国30%左右的市场份额。2005年,长安公司销售汽车626031辆,实现海外销售15164辆,出口交货值7.32亿元,销量居我国汽车行业出口汽车第一位。在我国2006年度制造业500强中,长安汽车以3404645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26位。

2.2.3汽车类型丰富

目前,重庆的汽车产业已建立了健全的车型体系,从微型车、轿车、商用车、重型卡车到客车、改装车,在全国最为完备,品牌优势较为明显。除福特、铃术、五十铃、斯太尔这些国际品牌外,长安、庆铃、红岩也已成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品牌。

重庆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已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约型单一燃料CNG轿车。目前,重庆主城区91.4%的公交车、65.8%的出租车都为CNG汽车,重庆市共有CNG汽车2.“万辆,占我国天然气汽车的17%。

3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规模小

汽车产业是具有明显规模效益的产业,一般只有在年产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潮流中立足,也只有当整车产量达到适度规模之后,石化、钢铁、电子、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保证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与创新。

在重庆lO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中,有5家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在14家改装车企业中,有1家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lO家小型企业;在235家零部件企业中,小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配套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够充分,零部件生产数量小,不能实行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这样就提高了汽车整车的成本,影响了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3.2企业集中度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

重庆汽车企业虽然不少,但企业之间还存在互相割据的现象,核心技术很多都依赖合资外方,很多零部件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不强,无法参与整车开发工作,没有实现模块化生产供货能力。

3.3中介机构不健全

重庆市汽车行业协会相关的行业行规、运行机制不太明确、不太规范,发展汽车产业集群迫切需要汽车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来确保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3.4市场占有率偏低

表l近几年我国各大经济区中轿车整车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经济区长三角京津东北珠江三角洲华中西南包括的上海,江苏,北京

黑龙江广州,深圳,珠海

重庆

吉林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武汉地区浙江天津西安

辽宁佛山。肇庆,清远

轿牟整车

市场占有l23456

率排名

由表1可以看出,西南地区产业集群轿车整车市场占有率比较低。

4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006年,重庆被列为重点支持的“全国10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并人选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在重庆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未来5至10年内,把重庆打造成“汽车名城”。到2007年,重庆市汽车整车产销量将达到100万辆,2010年达到150万辆,那时重庆将跻身于全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基地。

4.1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类型

对产业集群分类法有多种,本文采取了PeterKnorringa和Stamer(1998)对产业集群的分类法,如表2所示。

表2产业集群的分类以及特点

类型马歇尔型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

主要由若干个核心企

以一个或者数个核心由众多中小企业集业及其相关企业构成

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众特点聚『fi:f成。彼此交往的卫星集团组成。组

多企业共同构成,核频繁而复杂团间的交往很少,分

心企业和相关企业之

间的联系密切,主从

属于不同领域

关系明确

南方的服装、鞋类、

事例一些高科技园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打火机等集群

4.2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的形式

产业集群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产业纵向形成的产

222徐小钦等: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位优势指向形成的产业集群。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属于第一种形式,即是由产业纵向形成的,集群内的上游、中游、下游企业通过形成畅通的产业链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图3)。

中游企业

图3汽车产业上中下企业产品流向

4.3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价值链

汽车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产业较多。汽车产业链与相关产业有很大的关联度和很强的带动力,重庆市正在努力建成与汽车产业链、价值链相关的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汽车制造基地。4.3.1处于上游的电力、天然气、化工、钢铁产业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天然气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开采的大矿区;铝土矿储量达7400万吨,岩盐储量3000亿吨,锶矿储量185万吨,居全国第一;锰和钡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重庆还拥有国内率先自主开发的天然气氨氧法氢氰酸装置和热氯化法甲烷氯化物装置,拥有炼铁、钢铁、轧钢、耐火材料、焦炭、电解钢、镍等工艺技术。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重庆这种特有的区位优势为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和企业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3.2处于中游的零部件企业为下游的汽车整装厂提供了有力的配套支持

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零部件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目前己有一大批年产量达到300万件(套)以上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有年产量约300万只的汽缸体厂、近800万只的活塞厂、450万只的缸头厂、400万套的曲轴箱厂等等。

重庆的机械加工配套能力强,拥有数百家汽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企业,其中汽车发动机、齿轮箱核心配件等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汽车所需部件有七成以上可在本地找到配套企业,每年的配套能力达到数十万辆。

4.3.3处于下游的摩托车零部件企业有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基础

重庆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体系在我国是最完善的,目前已经有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基础,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4.4汽车研发人才和研究机构资源丰富

重庆汽车学院是重庆市汽车专业培训基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摩设计开发基地,为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目前,重庆汽车学院已经先后引进留学归国人才4人,在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形成了学科特色。此外。重庆还规划建立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三个、市级技术中心七个,这使重庆市汽车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同步,使重庆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达到销售总量的一半以上。5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地域产业组织方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集群的形成能促进企业的相互合作、协调发展,能发挥成本优势,拉长汽车产业链条,实现企业自身的提升,促进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5.I政府层面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市场的推动下进行扶持和引导。

5.1.1制定和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进驻集群;维护集群秩序,规范集群内的竞争;结合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现有的零部件生产状况,制定零部件配套的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导向、税收、项目审批和投融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关注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直接投资动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汽车业,实现资本多样化。5.1.2加大支持企业自主开发的力度

鼓励和支持零部件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其竞争能力和配套水平;从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银行信贷支持、企业上缴的增值税中提取资金建立自主开发基金;对企业购置的用于产品开发的样车、样件和为提高自主开发能力进口的装备及企业与国外合作中所需在国外进行样车组装和试验而出口的国产零部件样件进行免税;继续加大对汽车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采取产学研联合。5.1.3扶持龙头企业,树立集群内的地域品牌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使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协作,提高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内所有企业的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内各功能群体的共同参与,树立产业集群的地域品牌。

5.1.4加强汽车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和促进汽车公共协会、科研机构和网站等平台的建设,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互补充的新局面。构建企业、人才、市场、政府和研发机构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以促进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的组织联系和良性互动;完善汽车网站功能,促进国内外的汽车行业协会网站与重庆汽车产业集群的紧密联系和信息互动,增进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与集群外部的组织联系和良性互动。

5.2企业层面

5.2.1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汽车行业整合

重庆拥有众多的汽车企业,大多数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合作的基础。通过沟通与合作,能加强整个重庆汽车产业的销售物流体系和服务体系,达到资源优势互补、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行业整合,能加强集群内部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产业集中度。

5.2.2加大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谁先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先占领市场。知识产权不仅能保护企业自主开发的新技术,还能保护新技术开发的市场。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5.2.3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使用、培训和引进机制实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通过人才选拔、使用、培训机制使整个用人体系得到提

徐小钦等i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223

升;加深与跨国公司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合资、合作,引进国际著名零部件供应商,集聚汽车工业一流人才。

5.2.4零部件企业实行多层转包制

重庆的零部件企业比较多,通过采取多层转包制,各主要汽车公司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零部件供应体系和广泛的协作网。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入主要汽车公司的协作网后能得到长期稳定的订货,从而能推动重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可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曹邦英.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6(2):96—99.

[3]雷鹏.谈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J].兰州学刊,2005(2):95—97.

[4]侯春峰.国际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与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模式选择[D].广州:暨南大学,2005.[5]罗林.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6]杨卡.长春汽车产业集群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7]聂鸣.产业集群与武汉?中国光谷刨新能力的提高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1):13—14.

[8]卞彬.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路径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10):21—25.

[9]胡安生,冯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1—8.

作者简介:徐小钦(1956一),男,重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经济;杨红艳(1981一),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经济。

(本文责编:陈夏)

<<<<<<<<<《<<<‘<<<‘((<<((<<<<<<<<<<<(<<<((<<‘(<<<<<<<<<<<<<<<<<<<<<<<<<<‘(<(<<<<<<((<<‘<<((<<<<<<(上接第219页)

[8]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6(5).[9]盖文启,朱华晟.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J].[23]

[24]

[J].经济

[10]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4(1).

[11]郭劲光,高静美.网络、资源与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社会学视角下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03(3).

[12]胡军,盛军峰,郑海天.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组织演化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3(10).

[13]胡军,盛军峰.产业集群与粤港高新技术产业[J].南方经济。

2003(3).

[14]胡立新.关于产业集聚现象的一个假设与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0(11).

[15]黄肖琦,柴敏: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10).[16]郎咸平.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

[17]李小建.经济地理学中的企业网络研究[J].经济地理,2002(5).

[18]李新春.企业联盟与网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19]桑铁柱.以产业集群促进中国汽车业发展[J].上海汽车,2007(3).

[20]隋广军,万俊毅.区域产业生成的动力因素[J].广东社会科学,2003(1).

[21]隋广军,申明浩.产业集聚生命周期演进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4(11).

【22]隋广军.产业演进及其微观基础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7.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王连芬.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5]魏江,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4).

[26]曾昭成,成志明.战后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及其借鉴[J].东南大学学报,2001(1).

[27]张炳申,马建会.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3(8).

[28]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29]张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E30]张维迎.搏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1]张正德.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32]朱华晟.基于FDI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33]朱杏珍,唐勇.企业集聚模型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3(10).

作者简介:申明浩(1978一),男,山西太原人,经济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讲师;隋广军(1961一),男,北京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授,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雷(1966一),男,吉林集安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本文责编:廖政权)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西南地区重庆市汽

车产业集群为例

作者:徐小钦, 杨红艳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四川重庆,400030

刊名:

科技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2008,28(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9条)

1.迈可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2

2.曹邦英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 2006(02)

3.雷鹏谈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期刊论文]-兰州学刊 2005(02)

4.侯春峰国际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与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2005

5.罗林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 2005

6.杨卡长春汽车产业集群研究[学位论文] 2005

7.聂鸣产业集群与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11)

8.卞彬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路径探析[期刊论文]-重庆社会科学 2005(10)

9.胡安生.冯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研究[期刊论文]-汽车工业研究 2004(1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吴爱华.WU Ai-hua基于产业集群的烟台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6)

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汽车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决定了发展汽车产业宜走产业集群的道路.论述了烟台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烟台地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优势正在形成,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企业规模较小、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等.研究了烟台市发展汽车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烟台汽车产业集群的措施和建议.

2.学位论文张雷产业集群与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研究2007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中,内部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构成的群体在特定区域的集中。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的明显特征。

随着生产的全球化、汽车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消费市场的日益扩大,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逐渐形成,提升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是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而产业集群就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

吉林省内拥有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集团,其汽车产业在全国汽车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年产量及年销售量均位于全国首位,汽车产业无疑属于吉林省的支柱性产业,提高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对于加快吉林省经济的发展速度起着强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如何加快我省汽车产业集群的进程,提高我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成为我省发展汽车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是结合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吉林省汽车产业目前的集群状况,及形成集群的可能性。以对国内外已经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地的成功案例的实证研究为支撑,具体分析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集群发展的目标与对策性的建议。篇章结构如下:

前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是本文的基础章节和理论依托。

第三章,论述了吉林省汽车产业的现状、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及其本身存在制约因素,为下文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分析和制定相应的集群化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及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要素对吉林省的汽车产业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在全国范围内,吉林省其实并不是最佳的汽车产业栖息地的结论。但由于吉林省具备形成汽车产业集群的一些基本条件,因此在吉林省形成中国第三大的产业集群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第五章,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这是本文的案例章节,也是本文的支撑部份。分别从形成背景和特点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成功汽车产业集群地的形成方式,针对吉林省的具体情况,分析出可借鉴的模式和对于我省形成产业集群的一些启示。

文章的最后一章针对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制定了其发展的相应目标和对策建议,是本文的结论章节,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得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主要困境在于零部件配套水平不高、创新环境欠佳、空间布局分散、组织不协调等方面。上述研究主要基于理论研究、资料调研、数据查询和多方征询专家意见等研究方法。具体的调查研究法,是听取专家和行业工作者的意见,并进行系统的调研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的工作。比较分析法,综合国内外已有的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分析,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3.期刊论文侯志茹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实证研究——以长春汽车产业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8,27(3) 内外动力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竞争基础.本文以长春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对长春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研究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机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研究结论对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

4.学位论文冯梅长三角汽车产业的产业集群研究2006

本文主要结合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来研究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问题。具体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指出了其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及发展状况;同时借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梳理了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和相关理论,并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世界著名汽车产业集群的状况、中国的汽车产业集群现状做了概要的分析,指出汽车产业实施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依托。其次,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并

点,建立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从提升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5.期刊论文黄水灵产业集群与我国汽车产业-北京汽车2004(3)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汽车产业实施产业集群,正成为许多国家迅速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汽车业必须产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提高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更快地缩短与发达的汽车国家之间的差距.

6.学位论文张晓辉上海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一种基于集群视角的分析2008

随着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上海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因此对上海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准确的评价,并找出其提升的相关对策对促进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汽车产业集群即是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上海的汽车产业也呈现出集群的特征并对上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现状、特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正面经济效应和对负面经济效应的规避能力做了一定的分析。在国外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对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放大作用,构建了一个评价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线性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结合因子分析法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目的如下:

1、运用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上海汽车产业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2、构建一个能有效评价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

3、给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4、通过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为提升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出建议。

为了对上海汽车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做出更准确和更客观的评价,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使结论更具说服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采取了如下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方法和创新之处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主要论述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及其体现,为接下来的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分析打好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定性分析。文章首先对全国的汽车产业集群作-番描述,然后探讨了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作了定性分析,指出其与国际先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差距。

第四章为计量分析板块。在科学、客观、全面、可得、可比的指标选举原则下建立了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将上海、吉林、湖北、重庆的汽车产业作比较。对上海汽车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不足的地方,提出其优化的方案。

第五章为结语。对全文分析进行总结,从不同的方面对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指出本文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对相关研究的展望。

通过从集群视角对上海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运用钻石模型对上汽车产业的分析显示上海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面具有着其他省市不可比拟的优势。(2)通过计量分析对国内汽车产业突出的四个省市,即吉林,湖北,重庆、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大小的比较,得出上海汽车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3)通过模型分析发现上海汽车产业相对不足之处以及亟需加强的地方,即提升规模经济,使得自身集群综合经济实力能上升到新的台阶,改善市场消费环境,提高市场把握能力,使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好。

7.期刊论文郑君君.柯辉.ZHENG Junjun.KE Hui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1)

供应链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这种中间组织兼有市场和企业的一些优点和长处,能避免或减少市场和企业的一些缺陷和局限性.产业集群可以看成是一条或数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局部集中.从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来看,应该利用供应链思想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群,进而增加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8.期刊论文乜堪雄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策略-商业时代2009(21)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产业集群最突出的效应是低成本优势与专业协同,集群内部通过较细致的分工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生产协作网络,从而大大降低各种成本.本文以重庆为例,探讨了其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及发展策略,以期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启示.

9.学位论文李云霞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2008

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附加值高,关联度大,对发展我国经济、提高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汽车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者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取得较好的竞争优势。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圈之一,也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很强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因此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加速,不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也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

本文主要运用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基本理论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利用“地理系数法”对长三角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判断,得出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存在集群现象,并且集群的速度也在加快;同时借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国内现有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目前产业集群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论述了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并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等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汽车产业实施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参考国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评价体系,指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依托。其次,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根据西方识别产业集群的“地理系数法”对长三角汽车产业进行分析,指出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现象已经形成,并且集群现象正在加速,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从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长三角汽车产业竞争力在全国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三,根据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依据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结合汽车产业的特点,建立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从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五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定量的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从提升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宗旨在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希望能够为汽车产业企业的经营发展与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

10.期刊论文徐哨哨产业集群视角下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现代商业2010(14)

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的汽车产业发展比较迅速,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汽车产业已成为路桥区的发支柱产业.本文在分析路桥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了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进路桥区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对策.

引证文献(1条)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316051665.html,/Periodical_kjglyj200801078.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e8ccb3da-7ee1-4730-ae2f-9e790155cb32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8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