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刘承俊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moony >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儒家文化的核心,体现为它的伦理思想,儒学就是以伦理为中心的文

化和各种现象都含有正负两面性一样,儒家思想也有其精华的方面和糟粕的一面,并且儒家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很

高的价值因为儒家文化步及的方面颇为广泛,仅仅就精华的方面也不可能全面阐述,本文从儒家思想对于个人理想的形

成、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儒家;伦理思想;当代价值

儒家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两千多

年的智慧,总体来说是积极的,但在

具体方面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儒家文

化对十我们民族心态的形成乃至全世

界的发展和变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1.儒家伦理思想和个人理想的

形成

中国从计划经济发展到现在的

商品经济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

极大改善,很多人思想变得浮躁,丧

失了前辈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出现了

精神危机,功利}一义急剧恶性膨胀。

现在甚至有一此中学生、大学生出现

了炫耀比窗心理,好像自己吃的比别

人好,穿的比别人好就觉得有了值得

骄傲的资本。作为祖国希一望的年轻一

代,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饱有这种思

想,我们国家的末来何在?我们应该

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宝贵的精力

用在有意义的事情卜。儒家思想的创

始人孔子曾经说过:三军口]以夺帅,

匹夫不口]以夺志,要克己、慎独有理

想。人若没有理想,就失去了生活的

航标,得过日_过,做一天和尚幢一天

钟,这样会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会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其实节约资

源,也包括节约个人脑力资源,儒家

文化中的“天地之间人为贵”,人是

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一个国家只有

佣有具有较高理想,较高素质的人才

能水远前行,才有立十世界民族之林

的希一望。现在评价一个国家是否进步

的标志不是人口数量而是人口质量。

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

理想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

2.儒家的“仁者,爱人”对于

现代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的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孔了-

说:“仁者,爱人”。只有爱人才能

得到别人的爱,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

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社会

卜亿万家庭的和谐对十一个社会来说

至关重要。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两人是

家庭的核心,夫妻的关系与家庭的幸

福休戚相关。今天的离婚率逐年增

长,固然一方面显不了人的自由,但

是对十社会的长足发展来说有很大的

影响,要想佣有和谐的家庭,发扬儒

家的修身思想就显得特别重要。孔了-

说的“己所不欲,勿施十人”,“仁

者,爱人”等思想对十夫妻关系同样

有益。对十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儒家

}一张父慈、了一孝。其实父了一关系中,父亲作为长辈,也应该尊重子女,不

能家长专制,自己要修身、以身作

则,给孩了一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中

的婆媳关系历来不容易处理,孟子}-

张“老音老以及人之老”,要把自己

配偶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一样孝

顺,对一个家庭的和谐也是不口J}决少的。

“以身作贝{{,正人正己”,这

是儒家讲究道德教育有效性中反复强

调的一个方面。孔了一提出正人正己的

观点,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

百姓”,(《论语·宪问》),“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论语·了一路》)强调教育

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带动他人。荀

了一也十分注重“正己”和“修身”,

特别指出“}一者,民之唱也;卜者,

下之仪也”。从卜行下效的角度说明

正人正己的重要性。在现代思想教育

中,我们仍然卜张教育者必须高度

重视自身形象。教育者的自我形象如

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其一番一

行,一举一动,对受教育者都是一种

暗不,口]以引起他们的效仿意向,也

口]以引起他们对教育本身的抵触。现

在有此思想教育活动效果不好,也往

往是因为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或其所

为与其宣传的“大道理”相去甚远。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是儒

家消德教育提倡的一个重要原则。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论语·雍

也》),“己所不欲,勿施十人”

(《论语·卫灵公》)。这种推己及

人,将心比心,充满尊重、理解和宽

容的心理换位法,有助十实现教育者

与受教育者的沟通,增强教育的针对

性。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是以双

方平等、真诚交流为前提条件的。如

果教育者自以为是,凭空妄测,强加

十人,无疑会阻断双方思想和情感的

交流。因此,现代思想教育应提倡尊

重人格、理解情感、宽容异己,将自

己置十教育对象的心理位置卜,去观

察体验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

矢的开展工作。

对十社会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的修身思想,“仁者,爱人”思

想同样重要。另外孔子卜张过犹不

及,要给对方留i} iIll足够的个人空间。

《论语·季氏》之中{一张交友原贝{{有

三:首先,朋友说活时,不要抢活

说。其次,不要有活不说—香及之

而不香谓之隐。再次,要有眼色—

末见颜色而香谓之瞎子。即“知之才

谓之智”,交友就要对人有所了解才

行。

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社会

的发展才能有和谐的氛围。

之事,不谋不义之财,“不义而亩日_

贵,与我如浮云”,“亩与贵,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赞扬“君子喻十义”,批

评“小人喻十利”(《里仁》)。我

们搞社会{一义市场经济,是要获取利润的,做生意是为追求亩裕生活的,但一定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要遵纪守法,以正当途径和于段来监利,而不能唯利是图,搞假rnH伪劣、见利忘义,坑骗消费者利益。

儒家的这种见利思义的道德观

念对我们建设社会{一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仍有现实意义。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当今社会里,我们不仅应高度重视个人利益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同时也应该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一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乃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唯一出路。现在有L人在

义和利的天平卜失去了平衡,只讲

私利,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当日不是一心做人民的好公仆,而

是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把权利当作

肥己的于段。如果各级领导干部不

是以民为本,不懂荀子所说的“水

贝{{载舟,水贝{{覆舟”的道理,损害群众利益,一定会阻碍国家的发

展。

3.儒家义利观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

传统义利观是儒家伦理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道德教育

的核心内容。“重义轻利,以义制

利”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为卜”(《}泪货》)。他{一张一要“见利思义”(《宪问》),“见得思义”(《了张》),要以“义”来制约个人的礼欲。一要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

勇也”(《为政》),三要不做不义

4.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学派认为人不能脱离大自

然而生存,认为天、地、人同源,并提出“天人合一”学说。这里所说的“天”是指大自然等客观存在及其发

展规律,“人”是指人类社会,“合一”是指人类对以“天”为代表的大自然的认识与适应,人类的活动应该符合自然界的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朴素的辩证唯物的观汽,在当今社会,仍有其不口厂占量的价值。

多少年来,人类一味的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总是无节制的

向大自然索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在大气臭氧层的消失已导致出现了臭氧洞、气侯的逐年变暖已导致南极冰雪覆盖面积的减少,以及无节制的排放废气、污水已严重的造成了大气、河流的污染等等,这}L已经造成了生态的不平衡,如果再不引起人民足够重视的活,社会的口]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活。

儒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应该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人们必须把自然界是劳动对象、资源对象的意识转变为人与自然是不口J于割的有机整体的现代环境意识。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实现口]持续发展的口价LL性。

综卜所述,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我们应该不断挖掘儒家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社会的有价值的思想,使其更好的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服务,为现代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一一孺家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J龚天平孺家伦理精华及其现

代价值简论[fJl,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42.

{3]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J程昌明《论语》注[M},远方出版社,2007.

[5]牟钟鉴孺学价值的新探索[M}, 齐鲁书社,2001.

[E]杨明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

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l,齐鲁学

}}1,2002(}):24.

责编、校对/韩江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

一兼论批判继承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

邵龙宝

(同济人学文法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儒学的研究正在改变民期以来只有知识性的儒学,而无实践性儒学的局而,应川儒家伦理构建公民适德

价值观体系必须要刘一儒家伦理进行解构,儒学既是封建统治阶级的i}想,又是人学理论,它小是一般的知识系统和

逻辑架构,而是指i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哲学;它有宗教、伦理政治三者交融一体等特征。问题的关键是,应在马

克思卞义的指i下将儒学的实践品质与宗教性的精神转化为)’一人民众的立身处事的信仰支撑和德性。本文论述

了如何应川儒家伦理构建公民适德价值观体系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构想。

关键词:儒家伦理;公民适德价值观体系;方法论原则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 20051 01-0179-OS

儒学的研究,在世纪之交的儿年中呈现出一种

极好的势头,即I I,在开始摆脱精英文化与民众生活

之间的分裂状态,I I,视民众生活的要求及其演化;开

始走出专家学者的小圈了,而对普通大众的生活发

生实质性的影响;II,在改变长期以来只有知识型的

儒学,而无实践型儒学的局面。本文的思考,奢望能

在推动这一势头中起到绵薄之力。

一、对儒家伦理的解构

儒家伦理在塑建、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历

史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无论是

世代日耳相传、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中国人特有的思

维方式、行为方式,还是铸于钟鼎拍一帛纸墨等的文

献典籍,或者外化为工艺器物、营造为建筑雕塑的各

种物质文化,都渗透在广裹中国大地各领域、各层面

并规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制约着社会结构和社会

组织功能效应的发挥,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历代

儒者也多能够居常而思变,通过自己的损益创造来

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儒家伦理一向以人伦价位

为中心,它在原本意义上并不是某种一般的知识系

统和逻辑架构,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析学

它之于当代公民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就如它在公民道

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样,“是一种根源性、母体

性、基础性、前提性、不可回避性和勿庸置疑性的文

化资源及其背景的角色’,}‘]。问题的关键是它自身

应随时代脉搏而与时俱进。

在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之前,首先要

对儒家伦理作一番解构工作。按照李泽厚的观点,

儒学具有“半宗教半析学”的特征,目宗教、政治、伦

理二者交融一体。他认为元典儒学“来自巫术礼

仪,在这种远占礼仪中,对原始民族首领品质和人格

的宗教要求与社会政治要求就混在一起”I -I。无论

策仲舒构建的一整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宇宙观

图式,还是朱熹构建的以“天理人欲”为核心的心性

本体伦,都否认人格神上帝,却又以天人感应、阴阳

五行或天人合一的道德律令来统辖、卞宰、支配、制

约社会意识形态和法规秩序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由此可见,儒家伦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将宗教性道德

与社会性道德融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政教合

一”,并提升到宇宙论(阴阳五行)或本体论(心性)

的析理高度来作为信仰。“教”在这单既是人文教

育,又是人生信仰。其中宗教性道德由孔孟到宋儒

发展为个体人生境界的儒道(释)匀_补的准宗教性

的追求,社会性道德则由孔了而苟了与道家法家和

阴阳家合流b.补,而成为一整套儒法b.用的伦

理一政治的规范、法则,支配了中国历史两丁‘年。

在我看来,儒家伦理不是宗教又胜似宗教。它

没有宗教的礼仪形式却有着宗教精神的实质。所谓

宗教精神的实质,在玛友兰那单,就是他一方面否认

儒学是宗教,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境界”之上标立一个“天地境界”。儒学作为一种实践的析学,是指导

人们行为的伦理、生命的智慧,丁‘白一年来一直是中国

人的信仰基础。信仰就其实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

行动,只有在实践中才有意义。尽竹眼下中国人在

敬业精神、公德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匀_尊重与友

善方面都远不如某些发达国家,但我们绝不能说中

国人己彻底丧失了仁爱与友善的人之为人的基本信

仰。而造成道德衰退的一个卞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割

裂了传统,怀疑以致彻底否定儒家伦理的这一信仰

基础,使这种美好的东西受到了持续的批判,而封建

卞义的糟粕却出来大行其道。问题的关键是,儒家

伦理的这种宗教性的精神是否能够转化为广大知识

精英立身处世的信仰支撑,这种信仰支撑能否与马

克思卞义的指导思想相匀_融合,而目在马克思卞义

指导下,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能否使这种根源于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I}J理n、a}常道”,中国特有的

信仰与精神,通过知识精英走出}弓斋,对普通白姓发

生实质性的影响。

解构儒家伦理,我们还可通过对其理论结构的

剖析入乎。可对锐语期之一最具代表性的儒家经

典进行五个层面的解析:元典儒家伦理的核心层是

仁学思想体系。孔了收徒讲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儒学的卞要特征是伦理与政治的结合,因而靠近核心层的第一个层面,是有关治国安邦的政治伦理。比起汉儒与宋明儒,元典儒学较多仁民爱物的民卞性思想,较少代表专制统治者愚弄白姓的权术。与政治伦理相对应的是,士大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朝政的批判性伦理,所谓“从道不从君”的儒学精神,这是第二个层面。第四个层面是,关于个体人生境界与心性修养方面的伦理。第五个层面是,既蕴含人际交往的伦理规范又涵盖了社会公共生活道德规则131。

因而,在解构儒家伦理时,不仅要把作为个体的内心信仰、心性修养的情感性的宗教性私德与作为外在行为、准则和制度的社会性伦理规范区分开来,而目应将元典儒学与汉儒、宋明儒以及“五四”以来的新儒家的发展演化既联系又区别开来。不同时

期的儒学的发展形成了渊源流长的儒学传统,

都有自身的时代印记,这单不作详论。这单想

要强调的是元典儒学因未能“用世”,所以较多

地表现为士大夫劝谏君土批评朝政的思想,较

少受到封建专制卞义的压抑与束缚;较多体现

为人之为人的生命智慧,实际上是关于人性、

人道、人生价值、人际关系、人格修养、人的尊严、人格平等、为人之道的人学思想体系。

二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方法论原则

(一)指导思想与参照系

在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时,要充分认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各方面条件等基础状况,以此来确立我们应有的信念、理想和标准。邓小平理论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将价值观引入社会卞义的本质。他将社会卞义本质概括为“二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卞义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江泽民同志的“二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应参照纵横两个坐标,以上的解构工作属于纵的坐标,日的是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进而搞清我们未来的走向、自己文化的价值问题,本质上是历史观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认识论问题。仅仅停留在认识论的范围,很难揭示出价值概念所蕴涵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很难揭示出价值问题的实质。横的座标是要把我们的构建活动放置在整个世界的全球大环境中,不仅去评判诸如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现

代性等世界性的现象对我们的影响,而目要探讨中

国人在新的世纪单的发展、成长、日标及意义,探究

中国人的需要、利益、尊严与价值问题。

综上所述,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参

照系有二个:一是发达资本卞义国家进入现代化过

程中,在思想理论价值领域所获得的经验教口11和各

种文化资源。一是我们自己的传统,其中最卞要的

无疑是儒家伦理给我们的影响。二是我们11,实践着

的中国社会卞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社会环境。唯有将

这二个参照系结合起来加以考量,才有可能使所构

建的中国公民的道德价值观不至于仅是抽象的理

论,而目能成为指导实践的价值理想。

(一)方法论原则

应用儒家伦理来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应

以全球化语境下的时代精神作为批判继承转换的

“参照系”。儒家伦理作为传统文化的卞体是属于

过去的东西,作为文化传统则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

开放的过程。一方面它与新的“参照系”相摩擦,而

使自己得到更新;另一方面又由于它的偏执性,力图

使自身永恒化。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就是对传

统作出新的解释,不断用新东西来充实和发展传统,

使它的积极因素适应新世纪中国公民参与全球化进

程中的价值观体系的要求。以时代精神作为继承转

换的“参照系”原则,强调构建公民价值观体系必须

以马克思卞义、毛泽东思想汉仔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二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将占今中西

不同价值文化的积极因素加以综合,它的核心是马

克思卞义与中国伦理文化的优秀传统相结合。

应用儒家伦理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

就是将传统与现实有机联系起来,根本途径只有一

条,那就是实践,这就需要首先要注意满足广大公民

的各种卞体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确立起有利

于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相匀_利益关系以善恶

评价为形式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离开人们存在的

物质条件空洞地谈论道德价值理想。一个忽视经济

条件的道德价值体系只能束之高阁,必须立足实际

条件和实践操作来构建公民道德价值体系。

道德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实践领域。道德价

值的善恶界定体现一种精神意志。意志的力量就在

于行动。道德价值虽说是一种观念形态,但它以向

人们传达“应当”的命令来实现自身。它的意义离

公开人的利益、愿望与理想的实现。构建的源头活

水是人们的实践,动态中形成的精神理念又成为人

们行动的指南。

应用儒家伦理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

还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其一,是可以具体

继承的便具体继承,可以抽象继承的便抽象继承,不

要再用有色眼睛和“左”的观念来看待儒家伦理。

其一,构建中诊释儒家伦理的方法论不能采用简单

的一分为一法,认为批判就是弃去糟粕,而继承就是

吸取精华,其实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简单的两分法

忽略了结构的整体性和作用的双向性。其二,构建

中批判诊释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又是科学的唯物

辨证法。这就涉及到应怎样看待我们自己,怎样看

待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没有“文化自觉”意识。搞清

在儒家伦理的文化传统中究竞于}一么是仍在阻碍我们

民族的优良吐格,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因素,于I一么是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可以成为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

观体系的精华。

三、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时,如何应用

儒家伦理的文化资源,涉及到二个问题:一是儒家伦

理在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一是

儒家伦理在具体的构建中的应用问题,二是实践操

作层面的问题。另外,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还

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真理观和价值观、

历史观相结合,超越性与现实性相联系,层次性与整

体性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一)儒家伦理在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中

的定位问题

公民道德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相匀_对待的

道德,它与日常伦理密切相关。现代中国公民道德

价值观体系的建构有赖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现

代质素,同时绝对少不得流淌于中国人文化血脉中

的儒家传统,它是当下中国公民渗透在思维方式、行

为方式道德价值、生命样态、处于自发而非自觉的

状态。应用儒家伦理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实

队、上i1:是将人们的这种自发状态提升为自觉状态;

使儒家伦理的负面效应被人们自觉克服,而使种经

断裂、朦胧遗存的“良知良智”得以开发出来,成为

人们生活信仰中的一部分。

日前我国的价值体系的基本观念是:为人民服

务。卞要表现为:马克思卞义、集体卞义的匀_助意

识,爱国卞义的泰献精神,社会卞义的民卞法制观

念。具体由二个层阶构成:第一个层阶是与社会卞

义本质相一致的最基本价值观,它是全体公民都应

当服从、具有的最起码的价值观,包括生产力发展观念,以保障人的生存为首要原则的安全观念,以权利

与义务平等为卞要原则的社会公i1,观念,以4_助4.

爱为基础的集体卞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

德观念,以自治和参与为基本内容的民卞、法制观

念,以认识、科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教育的观念。第

一个层阶是充分体现社会卞义本质的高级价值观,

卞要是对先进分了和共产党员的要求。第二个层阶

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儒家伦理卞要是在第一和第一两个层阶中居于

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同时又是第二个层阶中最

基本和基础的建构的资源。人们一直认为儒家伦理

是爷人道德,前文也论及过它的半宗教半析学的性

质,其实,它是完全世俗化、实在化、具体化了的道

德。无论经典或历代家)i1、家教都是阐明、教导人们

洒扫应对举止言行、日用伦常的人之为人的道德准

则、价值取向。占代中国社会之所以形成一种超稳

定结构,伦理道德的价值信仰体系起着一种强大无

比的社会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了一种制约和约束

占人的无所不在、无时不能的道德感召力。如果要

总结中国历史上道德的巨大社会作用的原因,那么,

除了其缤密细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社会构架原理的

一致性外,更应当首推道德的世俗范式。这种世俗

道德与爷人的道德理想匀_为表单,融为一体。

市场经济以一种无可抵挡的物质力量将人们的

视野引向世俗生活。现代公民的道德价值观的确

立,是以关注自身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为前提的,是

从世俗生活现实出发,在经验世界中反思、提升自

己,一步一步向神爷高尚迈进的。儒家伦理作为上述二个层阶中最基本、最起码的中国人人之为人的

道德价值资源,这一地位决定了它优先于第一和第

一层阶的道德理想。抽掉儒家伦理作为封建社会意

识形态的印记,它更多地具有公民个体或社会公共

理性的一般内在规定性意蕴,具有更多的一般性的

价值意蕴、公共秩序与公共价值的特点。它可以与

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所共存,它能够在人类发展过

程中世代传承,更能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道

德价值观体系服务,表现出强烈的价值属性。

(一)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价值观构建中的应

在应用儒家伦理来建构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

系时,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再也不能用静止的甚或

“左”的眼光来臆断它仅仅是属于过去世代的封建

卞义的东西。儒家文化既是一个断裂中的传统,但

却又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观念体系,它具有一种开

放的自我更新的机能,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调

整充实自我。儒家自上一世纪20年代以来,虽历经“五四”与“文化大革命”两次彻底的批判,形成文化上的断裂,但在80年代直到迄今,己为越来越多的

人们所理解和认同,儒家伦理的研究i1,在从理论向实践走去。所以,今天的儒家伦理在动态中与马克

思卞义和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己经注入了许多新的质素。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公民的道德价值观体系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在个体道德行为取

向上,y持张扬个性与崇尚集体卞义的统一;在人格

理想的日标上,y持自我实现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

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日标上,y持智性修养与德

性修养的统一;在人际关系与经济生活中,y持义利

并重;以义驭利的统一。

L个体道德行为取向上,y持张扬个性与崇尚

集体卞义的统一。儒家伦理重整体、轻个人,社会

的整合卞要依赖于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政治权威

来实现。所以,传统社会私德非常发达,而公德相对较弱,个体修养的理论非常发达,但讽刺的是,个体人格却挺立不起来。这一影响非常深刻,以致当代

中国人的行事方式大多遵循安分、唯上、从众和守己,在公平和i1,义面前,中国人普遍考虑的是,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自己所处的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与身份。凡是从特有的关系序列中通不过的,许多人只

能泯灭自己的良心,把公平与公i1:压抑到内心,在行动上表现出的实践品格则是非伦理与反道德的性质

与效用。确立张扬个体卞体性和崇尚集体卞义的价

值观取向,对i1,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尤其重要。在构建中应做到儿个方面的整合与创新:其一,梳理儒

家伦理肯定独立人格和“从道不从君”的文化资源;

其一,辨明伴随西方资本卞义发展过程中个人卞义

的历史价值与缺失,其二,弘扬革命战争年代与社会卞义建设时期集体卞义价值取向的优良传统,同时

批判这一价值取向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结构相

脱节,而引发的各种缺失,其四,积极吸取近、当代中外思想家在个人与集体价值析学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事实上,儒家伦理的这一价值观念在一代又一

代思想家和学者的努力下,一直在动态中演化,而近些年来呈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过渡情状。在近白年

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这一价值观念(文化形态)相当

程度上扬弃了历史的局限,使之对个体的卞体性、独立性有了更大的包容性,i1,在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

聚力的动力源。

2、在人格理想的日标上,坚持自我实现与实现

完满社会的统一。儒家的整体卞义价值观在传统社

会使“自我”无法生长,创造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释

放。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层面起着作用。

但另一方面,儒家伦理最看重人的尊严,强调人人把

人当人,把人当日的而不是乎段,强调为仁由己、道

德自觉;儒家强调智仁勇二者兼备,关切的是对人性

的一种整体的理解。就此而言,儒家伦理不仅仅是

一个成熟而完备的人格价值理念传统,而目是中国

人文精神最经典的表达。儒家的“为己”是指自我

的完善,“为人”指迎合他人而获得外在赞誉。这种

价值理念是现代公民自我实现的i1:确方向和内在动

力。如果把儒家伦理对这种卞体力量所抱有的乐观

态度与对现代工具理性精神的崇尚结合起来,就可

以整合成中国人特有的自我实现价值理念。过去这

一价值理念种被专制卞义所扼杀,今天则完全可以

获得生机。不断向文明与民卞进程发展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卞义制度,为儒家伦理的人文资源提供了发

挥效用的广阔舞台。儒家对实现完满社会方面的人

文资源汗牛冲拣,诸如经邦济世、乐群贵和、民胞物

与、天下为公等,这些对社会性和超越的关注,可以

给当代人人为物役、单面人、单向度人提供一个精神

的憩息地,这些价值理念是西方现、当代思想家建构

的“共在”、“卞体间性’,、“共生’,、“关系性自我”火

新的人格理念深层次的德性资源。

3、在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日标上,y持智性

修养与德性修养的统一。儒家注重德性修养同时也

注重智性修养,不过儒家的智性缺乏对宇宙奥秘的

求真的执着,其表现就是工具理性的缺乏,因而没有

独立地创造出现代化文明。西方文化自占希腊思想开始就充满了对工具理性的热望,充满崇尚科学的

理性精神。然而,这一缺失早在“五四”时期就己被

许多知识分子看清。这一智性文化的缺失,己经在

八十余年的历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上给予了充分补

足。试看当今全球各国还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否认中

华民族崇尚科学、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技,并

在事实上迅速跟上和追赶世界先进科技的事实?现

实的状况恰恰是,我们忽视了自己的德性文化的继

承和弘扬,忽视了我们文化中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

相匀_依存的生命智慧。例如,儒家的“知止而后能

定”,是人之所以能成就功业的一种生命智慧。不

能淡泊明志,不能节制欲望,心神怎能安宁,智能怎

能开发?儒家卞张以德御智,这意味着儒家对道德

追求进行了十分周密的价值预测,并揭示了道德是

如何制约着智能的的心理运作机制。儒家认为人性

中有先天的善的价值,所谓“性即理”和“心即性”

这种先天的善的价值,可以理解为人人都有的自我

实现的需要,需要陶冶和涵蕴人节制欲望的功夫和

能力。德治和教化就是要开发人的善良之心、善良

之念、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愿望。

4、在人际关系与经济生活中,y持义利并重、以

义驭利的统一。在先秦诸子的义利之辨中,儒家表

现出道义论倾向,但他们并不一般地否定利,即使程朱,也并非一般地否定利,但割裂了道德理想与物质

利益的联系。张岱年先生说:“孔子对于中华民族

的精神文明有重大的贡献,强调I I德,但对于利用、

厚生重视不够。孟子强调‘何必曰利”,。儒家义利

之辨中的迂阔思想,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出它的负

面影响,物极必反,改革开放以来,加上市场经济以

利益制导为泪L制,现实中的中国人津津乐道于凡利

必争、见利忘义。普遍流行的现实卞义、实用卞义、

商业行为往往重利轻义,容易破坏法纪破坏群体利

益、破坏公共秩序。儒家的义利之辨在新世纪的中

国社会卞义市场环境中,应得到新的阐发。“君子

爱则,取之有道”与双赢匀_惠有内在的契合。中国

公民在人际交往和经济生活中确立起义利并重、以

义驭利的价值观,崇尚以自己的实力、才能、辛勤的

劳作和创造性的工作获取最大的利益,以推动社会

在可持续中加速度发展。广大公民都在道德价值

上,认可I I,当的利润追求就可转化为一种社会心理,这与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I I,当谋利观念没有于}一么区别。儒家卞张“足食足兵”、遂民之欲、足民之求、兴

民之利、去民之害、洋溢着对庶民物质利益的关心与

人道精神,这种精神I I,在由我们的各级政府在实践

中发扬光大,并以更崇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二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义利并重,以义驭利的

价值观不仅应成为中国公民的道德价值观,而目完

全有可能成为21世纪构建人类共同价值观、公共道

德准则的基础。

道德价值观体系涉及的面很广,还有诸如工具

理性与日的理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与欲

望、幸福与成就等一系列问题,儒家伦理既有某些方

面的缺失,又有深刻而独到的思想。更加可贵的是,

儒家伦理有一整套完备的教育理念以及用于指导人

的行为的实践操作性措施与解释系统。一个家庭、

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形成一种卞

导性的共同价值观念,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一整套

实践操作乎段或措施,没有对这一价值理念的解释

系统、实现途径,不仅这种价值观的理论只能束之高

阁,实际上失去了讨论和构建它的意义。

注释:

O士行杜威、麦金太尔、胡塞尔、哈贝马斯等人为走出由现代性带来的个人}_义的困境设计的种种方案。

参考文献:

11}召陌龙宁.孺家伦I}I!.在公民逝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IJI} n济人学学报一2002 ( 6).

I 21李泽厚.论语今谈121.安徽文艺出版社一lyys.

}31 n}龙宁.孺家伦理的理论结构与伦理思想的积极因素I JI

n济人学学报一2001, ( 6).

I 41郑家栋.断裂’}’的传统}MI.,},国社会利学出版社一200L

4.

I 51唐凯麟一张怀承.成人与成圣}X21.湖南人学出版社-

199y 1.

I 01工殿卿.东方逝德研究(第3辑)IMI}'I’华工商联合出版

社_199y 5.

I }I玛天瑜等.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逝IMI.人民出版社-

199y 1.

I }I丁厄之一工钧林一刘小范.孺家逝德的重建IM I.齐竹书社

出版发行_200L 4.

(责任编辑尹邦志)

照格尔,经说过,我们之所以是

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我们是历

史(传统i的产物。我们不能恢饭过去.

也不能取消过去,现实中就有过去。一

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就如同影子

一徉。始终尾随于现实的脚后、这是任

何人为的努力都甩不掉的,人们可以

通过一次社会革命〔如辛亥革命)的神

头上的辩子。但是历更和文化传统的

”辫子’,却是任何革命都不能完全剪

掉的,因为它洛化在一个民族的而液

里,根.在一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对十

民族文化传统,我们只能正视它、分析

它、改进它。完答它.从而超越它,

以孔子为代表的擂家沦理思想是

我国封艘仕会的,方统治忍想.也是

中国伦理思.L-}! }t展史上形响炭大的学

派。肠家伦理思想深深积健在中华民

族的遭德意识和遭德心理中。至今仍

然影响,华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井

波及盆个东亚俄家文化圈。深人f}究

.家伦理与现代化的关系,时中国现

代化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现rt化有,>t

要的意义。

候家伦理堪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

产物.是跪立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和

政治制度蒸础之_L并为其服务的封趁

伦理。它与现f}工}!r文明,与吐会主义

商品经济、fi场经济和仕会主义民主

政洽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冲突

的。这神冲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

第一等级观念、人身依附观念与

现代平等眯则和民主摘神的冲突。现

代平娜派}}1和民主挤神是现代社会的

,要特征。让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

i5 r、民主政治.呼唤平等原则和民主精

神;离开了社会主义平称原}}J和民主

精神.发展让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

济和建设桂会主义民主政治只能是一

句空话。然而,佩家伦理反映的是自然

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刃调的是“林卑

有序,贵效不衍’的原则。孔子说…

般不衍,所调度也“.’贵欢无序。何以

为国?’。宋代程叮ii;}“夫上下之分明.

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官

治.民志不定,夭下不可得而治也…

拐家伦理这种区分上下资鼓的娜级砚

念与现代平等限则和民主褚神是水火

不柏育的。

第二,人治传统与法治吐会要求

的冲突。建设法翻社会是中国在现代

化进程中孜孜以求的让会目标。在注

冶社会中,权}}f与义务是统一的,国

家、团体和个人.不仅对于社会以及与

它发生关系的时象拥有一定的权利.

而民负有一定的义务.任何社会组织

和个人,娜在这种统一的权利义务规

范中进行活动和生后。然而摘京伦理

鼓吹君权神授、天授,.里帝口出法

防“.并且把赞人政治绝对化.国家的

兴衰主要,是否有个品德高尚的好里

帝。在这种传统的人治社会里,治国的

根本大法是拐学提偏的’三纲,,但时三纲”只规定了权利,没有义务,而且就整个社会而言,权利和义务是完全

分离的。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把自

己的命运寄托于“好皇帝”上,并且

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不懂得权利与义

务的区分,这不能不说与儒家的人治

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儒家的人治传统

与现代法治社会以每个个体权利和义

务的统一为根基的治世原则是格格不

人的。

第三,家庭本位、忠君、孝亲与个性全面发展的冲突。社会现代化的重

要内容之一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按照

马克思的说法,整个社会的基础,正是要以每个个体的真正独立和个性的全

面发展为前提的,反过来,每个个性的全面发展又为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创

造着前提和提供着基础。但是将家庭

血缘宗法关系规范化的儒家伦理首先

强调的是孝,把人们的视野首先限制

在家庭范围内,然后由家庭推及社会,家庭的扩大就是国家,君主是这个扩

大之家的家长,忠不过是孝的社会化

和延长。儒家讲的孝和忠突出的是依

附和服从,“家”与“国”的利益也就是个人全部利益之所在,完全否定人的

个性价值和权利,这与要求个性全面

发展的现代化事业是背道而驰的。

第四,崇古意识与创造需求的冲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的一个

基本要求是开拓和创造,只有在全民

族的开拓和创造中才能走出一条中国

式的现代道路。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

员都应该以创造为自己的责任,从而

形成整个社会创造新生活、开拓新道

路的潮流。但是儒家伦理强调的是崇古。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孟子说:“(诗》云:不想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④古代儒生做文章立论的习惯,往往是

言必称“三代”(夏商周)、言必称“尧舜,’;立志改革之士为了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大家的拥护,一般也都打着古人

的旗号阐述自己的观点。儒家伦理的

崇古意识以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民族

循古习惯和保守心理与现代化的开

拓、创造要求相矛盾,是不利于推陈出新的。

第五,中庸信条与竞争原则的冲

突。倡导竞争已成为全世界现代化进

程中的普遍口号,原因就在于竟争是

与现代文明的探索、追求、力量和速

度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现代快节奏生

活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在现代化进

程中同样提倡竞争,只有竟争才能焕

发人们的聪明才智,促进整个社会高

速发展。没有竞争,就会死水一潭,

导致贫穷落后。但是,儒家伦理倡导

中庸之道,把不偏不倚、不过又能及

的“致中和”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在中庸思想的浇灌下,形成了民族性

格中的安稳、求中,以及一种东方式

的妒忌心理,有一个人成功了,不是

想办法超越他,而是想办法整掉他。

中庸原则与现代社会的竞争原则是不

相容的。

第六,贵义贱利原则与物质利益

原则的冲突。人们为了生活,必须首先

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物质利益

原则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它与法治、道德教育并行,是现代化建

设之车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但

儒家伦理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看作是

小人之所为,大谈性命义理,要人们

“存天理,灭人欲”,此所谓“君子谋道,小人谋食”。儒家伦理的“贵义贱利”原则与现代化建设中的物质利益原则是

完全对立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儒家

伦理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尖

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并没有随着中国

民主革命的完成而结束。这是因为中

国没有经历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

段,直接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人

社会主义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反

封建的政治任务完成了,反封建的思

想任务还没有完成。再加上中国经济

落后,小农经济依然存在,从而使封建

思想有了得以延存的土壤。今天,等级

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任人唯亲、有

法不依等不正之风的盛行,都与儒家

伦理的消极影响有着直接的思想联

系。摒弃儒家伦理的糟粕,克服儒家伦

理的消极影响,仍是思想战线上的一

个重要任务。

我们在研究儒家伦理与现代化的

冲突时,也要看到儒家伦理经过批判

改造能与现代化相契合的积极因素。

儒家伦理在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

展,凝聚了无数志士仁人的智慧,提出

了不少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有些已经成为

世代相传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并

且经过千百年的社会实践,成为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

伦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以及经

过批判改造能与现代化相契合的思想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儒家

伦理十分强调对社会的道德责任。这

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外化成一种对于民

族和民族文化兴灭继绝的感情和以社

樱国家为重、以民生民虞为怀的抱

负。孔子就以弘扬殷周以来的传统文

化和平治天下为己任,不辞辛劳地周

游列国。孟子把“行天下之大道”作为

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宋代张载提出

自己的志向是“为天地立,L,",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⑤为万世开太平,必须有公而无私的思

想,因此张载提出:“君子于天下,达善达不善,无物我之私。”⑥在(礼记·礼运)中,为公与实现大同理想联系在一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只有这

样才能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以及盗贼不作、户而不闭的大同理

想。这个理想成为历代志士仁人的执

着追求。直到近代康有为写《大同书》,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无不以此为

思想渊源。毫无疑问,这种以天下为己

任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当代中国社会

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孔子

重视刚毅,他说:“刚毅木呐近仁”。⑦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春秋时期叔孙豹提出:“太上有立

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

废,此之谓不朽。”卜三不朽”强调人生

的价值在于积极的创造和贡献。孔子、

孟子都是自强不息的典范。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知其不可而为之”,。足迹踏遍列国,还准备“道不行,

乘抨浮于海”。。“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各种艰难困苦,都不能使

君子退缩。孔子主张君子要有“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

神,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臼。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弼(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

其所不能。”。在他看来,只有历尽各种

心灵痛苦、肉体磨难,方可承担天下之

大任。这种刚健自强的伦理精神,对中

华民族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今天,我

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仍然需要这种刚

健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我们面

对现实,奋起直追。

第三,重情神境界、重气节情操、

重修身。儒家伦理认为,在人的一切需

要中,道德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孟

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

儒家看来,道德和精神境界是最重要

的,当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就应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们十分重

视气节、情操、理想、信念,认为“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张人

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真正的君子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怎样才能具有

崇高的精神境界呢?这就是修身,通过

自己的努力去求善,“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儒家伦理的这

些思想对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和

爱国意识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很多

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第四,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爱人”思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浅谈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儒家思想之精要 (2) (一)儒家思想的及其主要内容 (2) (二)儒家的教育思想 (4) 二、当代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显现及当代评价 (10) 四、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浅谈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学生:甘鑫指导老师:彭伟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整体综合实力的上升,文化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一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流派,儒家教育思想历来为人们重视。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或者说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否对现代教育有过或仍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孔子思想中有关教学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及国内外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论述,从而采取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为新世纪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财富。关键词: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中国教育 一、儒家教育思想之精要 (一)儒家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提起儒家,不得不先说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奉为”圣人”。孔子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上都曾一度引起过轰动性的影响。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儒家思想地价值和对后世地影响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儒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经过历代大儒的丰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儒家价值观的观念体系。孔子谈得最多的是仁与礼,但也论及义、知、圣、和、忠、恕、敬、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中庸等价值观念。孟子讲得最多的是仁、义、礼、智,但也多次阐述了恻隐、恭敬、辞让、善恶、诚信、良知、民本等价值观念。而自西汉至清末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把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纲五常”,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仁义礼智信”,但实际上只注重贯彻“三纲”伦理,而没有真正落实“五常”道德。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 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儒家思想的精华——某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思想地位《儒家思想导论》主要介绍了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孟子的使命、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

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省书协主席团全体成员以及来自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研讨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作了学术报告。张辛博士在讲话中对中庸文化作了探讨他认为发源于山东的“中庸文化”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儒学具体是什么呢?儒家经典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但 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难对儒家思想下 一个面面俱到的定义。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儒家的“礼治”主义折叠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 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90407 姓名:高玉梅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文价值丧失,人性物化,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等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同样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恢复部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倡和平、合作、彼此关心和信任,是文明社会努力走出困境的基本策略。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其中儒家思想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

儒学与中国文化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 of cultural 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保山市龙陵县国家税务局陈永晓 2010年12月10日 摘要 本文从儒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对儒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从个人到整个人类的五个层面上对儒学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诠释,并从儒学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制衡作用三个方面阐述其价值。本文第三部分指出儒学的当代使命是“发展全球价值伦理”,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缺失的现状,然后对儒学的使命提出具体要求,回归儒学的核心价值,从“仁”、“义”、“礼”三个方面构建“全球价值伦理”体系。 关键字:“仁”、“义”、“礼”,天人合一,全球价值伦理 一、儒学概述 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兴盛于汉武帝时期,如果从孔子算起,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儒学的核心思想:“仁”,“义”,“礼”。 仁:儒学中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仁”是儒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义:儒学中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学中把"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儒学中的“礼治”主义,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行为规范。儒学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代价值 我认为儒学的当代价值既不在它的王道政治,也不在它的道德伦理,而在于它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儒学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现代社会更需要儒家思想

现在社会更需要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糟粕。简单定义:精华就是适合社会需要的,糟粕就是不适合社会需要的。那么一个基调就确立,正方应该大谈精华,反方大谈糟粕。例如对方谈3从4德,你就谈仁义理智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即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也就是要谈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糟粕,何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何为派生出的次要观点。那么作为正方,可以把儒家的仁义作为一个核心思想来看待。原因至少有3 : 1,仁义等思想是系统化的; 2.随着时代的变化,仁义之类的核心思想未变,但例如3从4德,很多陋俗是后人派生的; 3.透过现象看本质,儒家的本质还是仁义之类。 承认有糟粕,但糟粕是派生,是次要的,是非主流的,而精华是核心的,主要的,主流的。这就好比社会主义也出来很多贪官,但你能因噎废食,认为社会主义就不好吗? 儒家是一个入世的哲学,所谓入世,也就是主观上愿意用思想指导客观世界,客观上也会由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在封建社会,男人是社会的主流,儒家才会轻视女人;人的才智有限,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才智,所以才会以长为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人和人的利益冲突有限,所以才会讲究人和人之间的仁义 而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儒家自然会与时俱进,也会发展。但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联系更紧密,冲突更频繁,故而儒家的仁义更显得重要。 一)自强不息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旨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为“仁”。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到处留存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之精华“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历经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发扬光大,对中国现代社会依然作用显著。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作用“仁政”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其“仁政爱民”、“民为贵,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有助于国家引以为鉴,规范自身施政行为,规范社会统治和管理,对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无数适应时代的优秀观点理念,成为现代统治者、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意识;“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培士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修身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求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儒家思想对促进统一、和平有现实意义 “国泰民安”是任何时代国人的期盼,其前提条件是国家统一与和平。儒家思想充满了统一、和平理念。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崩乐坏。”这当然是希冀封建王朝的大一统。今天,我们仍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央集权政治,反对地方分裂主义、反对战争。同时,儒家思想之“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当今社会处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符合儒家思想中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e615996840.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e615996840.html,/

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最近,百草止水悲哀地发现,有一股反孔和反儒的力量伴随着政府重树儒家价值观而日渐茁壮成长。更令人悲哀的是,这批反孔反儒的力量,不是左派,而是部分右派,也就是一部分主张民主的人士。 过去政府反孔反儒,左派人士自然无一列外地投身其中;如今政府挺孔挺儒,除了大部分左派沉默以外,还有一部分左派也为挺孔挺儒大张旗鼓。这给人一个印象,就好像政府过去喜欢搞的平反一样,也在给孔子和儒学平反。而且,不仅仅是平反,还大树特树,并在全世界大建孔子学院。现在反孔反儒的部分民主右派人士,大概就是因为政府紧抱孔儒的大腿,所以才本能地反孔和反儒。甚至还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那就是孔儒是中国自古及今的一切独裁者的统治基础和救命稻草。 那么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政府标榜和支持的是什么?那一部分民主人士反对的又是什么呢? 原来啊,政府宣扬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第一是“忠”和“孝”,第二是教育。显而易见,政府的着眼点是在“忠”字上,也就是要求大家都能忠君爱国,接受和支持党的永久统治。而反孔反儒的民主人士也是着眼于“忠”字,认为孔儒要求人民无条件地忠于统治者,做统治者的忠实奴才,所以孔儒哲学就是奴才哲学,是奴化中国两千余年的罪魁祸首。显而易见,假如政府不为孔子平反也不大树特树儒学的话,至少民主人士是不可能产生那么多的反孔反儒人士,而继续坚持反孔反儒的肯定是那些左派! 孔子及其儒家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不是忠孝,也不是教育,而是“仁爱”。仁爱到底是什么意思?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者爱人”,就是爱别人。对君王来说,就是要爱护全国的臣民;对大臣来说,就是爱护属下和百姓;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相互友爱。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学会仁爱了,这个世界才会是个美好的世界! 那么,孔子到底用什么来实现“仁爱”价值观呢?是“克己复礼”!就是克制每个人心中的不良情绪和欲望并回归到周礼制度的老路。也就是说,在孔子的眼里,只有西周才是理想社会,那是周公殚精竭虑建立起来的最美好体制。正是因为西周从国王到诸侯都克制自己的欲望,都严格遵循周礼制度,才造就了和平繁荣强大的西周王朝。孔子一生以周公为榜样,全部的梦想就是将西周的和平和繁荣重现。很可惜的是,人类的道德一直在滑坡,礼崩乐坏是社会发展的无奈的必然,所以孔子的梦想注定他一生以及其后的几千年内都不可能实现。 孔子生卒于混乱的春秋,春秋之后就是战火连天的战国,战国之后就迎来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帝王社会。中央集权的帝王体制一经诞生,就备受历朝历代帝王们的喜爱,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帝王们的贪婪欲望,赋予了帝王们庞大到极点的权柄和奢侈无度的享受空间。 夏商周三代,国王的经济财源主要来自于国都及其附近的自己的直属领地,各诸侯国的进贡仅仅是次要的辅助部分。国王虽然能够领导诸侯,但各诸侯都是世袭,而且诸侯国内的真正统治者是诸侯国的国主。从国王到大臣和诸侯国国主,再到各诸侯国臣子和臣民,大家都靠“礼”的制度来区别和约束,任何人都不可逾越和破坏。当然,这个制度的最大缺陷就是,它的推行依赖于上行下效,也就是由国王带头大家才会次第遵循,期间国王之外的任何人逾越不遵都会有相关级别的权力机构进行制裁和惩罚。所以,一旦国王带头违礼违制,这个礼仪体制就会崩溃,西周最终礼崩乐坏就是这个缘故。 等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建立以后,整个国家成为帝王的私有财产,所有县级以上主要官吏任免均出自帝王掌控的中央,帝王直接对全国臣民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举国人口皆为帝王直接治下的子民。这样,帝王的权力膨胀到极限,财产膨胀到极限,随之欲望也膨胀到极限。譬如,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可以直接在全国征用青春美少女为其嫔妃或宫女。如此极权,你想靠“礼”来约束他是不可能的,让他们自我克制并做到仁爱也是极难。所以,这种体制的帝王,最讨厌的就是孔儒,秦始皇才会肆无忌惮地焚书坑儒。不仅秦始皇讨厌孔儒,汉朝开国帝王刘邦也极端讨厌儒士,明朝的开国帝王朱元璋甚至要将继承孔子衣钵的孟子开除出儒家圣殿。 然而,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体后,就残民以逞暴虐天下,结果秦朝建制仅仅二十余年便宣告崩溃。秦朝灭亡后,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令历代帝王爱不释手,同时又为秦朝因之早夭而心惊胆颤。这让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极权虽好,但是不能极欲。一旦因极权在手而落入极欲窠臼,就容易皇朝旦夕倾覆。怎样握住极权而又避免极欲呢?汉初的皇室选择的是黄老之学,文景之治的开启就是因此造就。然而黄老之学为出世之学,不仅不好理解,也不好推广。甚至汉朝皇室在社会推广黄老之学时,无意中却助长了儒学的复兴和泛滥。老子不愧是孔子的老师啊,当老师的学说思想被力推时,学生的思想居然能够在汉室忽略和压抑中趁势崛起。这不仅因为孔子的思想与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儒家的内涵更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一大道德基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儒家大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作用现代社会价值 【正文】 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复兴儒家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我党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探索成果,也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落实党的伟大精神,紧密结合儒家文化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的育人观点 汉代以后的两千多年内,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通过教育活动以达到救世目的,对仁德的培养和礼仪的践履就成为孔子教学的首要目标。仁学既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核心。把德行排在政事的前面,在政事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对礼的遵从和践履,所以仁德的修养成了践礼和政事的基础。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学而知之。对于学生,他以好学来要求。同时,他还主张学习的态度要求实、要学思结合。学知、求实、慎思、明辨,是孔子对为学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侧重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侧重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个人层面,侧重对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儒家文化的体系在人格完善、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合”是儒家文化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建构方法,且涉及本体论的观点。重“德”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相较西方文化的重大区别,“德”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它作为总纲,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统揽仁、义、礼、和、信等核心范畴,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德、仁这一方面。 儒家文化与大学生理想教育一脉相承 儒家文化自从产生以来一直就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大学》云:“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国高等教育方针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由此可见,二者虽然产生年代不同,但却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学。仁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仁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君子之性,庶民之归,其核心是爱人。也就是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舍己为人,实际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由此派生出的礼、义、诚、信、廉、耻、孝等等,成为世代中国人的道德追求及修身准则。由此可见,学习儒家精神,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学习儒家著作《弟子规》等经典,对抵御西方腐朽思想、自觉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思想之“以仁为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本”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围绕着一个“仁”字,那就是怎样使人趋向“仁”。什么叫做仁?实际上是什么叫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当做一种思想理念的最深准则其实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引导理念并且让仁融入于各种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将自尧舜以来继承下来的先王之道归属为仁之道。如果从《论语》为核心来分析仁的意义的话,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儒家文化觉得民是国家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民字作为首要。孟子指出“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儒家思想把用贤作为是企业管理盛衰成败的关键。 (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仁为本”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儒家文化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将“以仁为本”作为企业迈向成功的管理准则。“以仁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本理念为前提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准则,它要求的是管理行为的人性化。这样的话,现代企业管理中怎样去应用“以仁为本”的思想,融入“以仁为本”的准则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行的: 第一,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采取“仁治”以稳住民心。第二,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还需要设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三,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更加要积极开展对人才的挖掘、人才的运用、人才的培育。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企业应该发挥员工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主动性、事业心、创造性与成就欲,使员工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光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多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来让员工自觉的与管理者共同把工作做好,共同1 发展企业。 二、儒家思想之“以义统利”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义统利”的理念 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正当的利益该取而不取,也是不义。孟子就说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好其道,则舜受其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不合道义的即使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道义的即使像舜继承尧的天下也不过分。这话准确地表述了儒家“以义统利”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以义统利”引领着管理者处理好盈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原料、资本和人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企业的盈 利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污染环境,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在这里“义”和“利”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