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画框者为答

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

1.劳动是

A .社会存在和地理环境的统一

B .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C .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D .理论和实线的统一

2.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 .决定社会的性质的结构

C .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 .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A .通过生产力状况表现出来 B

C .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D

4.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B

C .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

5. 生产方式是指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6.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

A .直立行走 B. 手脚分工

C .抽象思维 D. 制造工具

7.我国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目的在于

A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B.要大力减少人口

C .限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

D .使人口再生产同社会生产保持适当的比例8.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因素是

A .物质生产力 B. 精神生产 C .国家的人口政策 D. 政治制度

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

来通过社会革命表现

.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9.整个社会面貌的决定因素是

A .政治制度 B. 精神文明 C 10.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 .劳动发展史

B 、阶级斗争史

11. 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是

A. 生产关系

B. 血缘关系

C. 民族关系.人口素质

D. 生产方式

C .政治思想史

D 、生产关系

D. 政治思想关系

多项选择题

1.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包括

A .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B .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C .人口增加与全民族素质提高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D .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

E .延缓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 下列哪些属于天然的劳动对象

A. 原始森林

B. 深埋于地下的矿产

C. 未开垦的土地

3. 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表现在

D. 汽油

E. 焦炭

A .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活动是无规律

B .动物只能利用天然的条件,人则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

C .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人则可以改造自然

D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人类劳动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E .动物没有社会性,人则具有社会性

4. 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向题,主要有

A. 环境污染

B. 水源危机

C. 森林毁灭

5. 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向题使我们认识到

A. 不能过分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索取

B. 只有维护生态平衡,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C. 用科学、道德、审美辨证统一的标准对待自然

D.回到原始状态

E. 要反对盲目乐观和悲观消极的态度

6.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包括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D. 物种减少 E. 臭氧层变薄D. 社会形态 E. 上层建筑

7.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 .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C .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资源

B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D .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E .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

8.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 .它影响劳动生产部门的分布

C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 .它在某些方面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E. 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来制约社会发展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A. 它不决定社会性质

B. 它不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C. 它的作用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体现

D. 它对社会的作用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E. 它对社会不起作用

10.人口生产的特点包括

A .周期性长 B. 通过婚姻、家庭关系进行

C .其目的于生育后代 D. 具有较强的惯性 E. 只服从于自然规律

11.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 .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B .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C. 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 它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

E. 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2. 人口因素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 它本身受社会物质生产状况的制约

B. 它不决定社会的性质

C. 它不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 它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E. 它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13. 社会之所以必须有计划地对人口衽调节和控制,是因为

A. 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 适度的最优的人口状况,能加速社会发展

C. 人口的数量和发展的速度不能自发地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D. 适量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社会革命能否胜利的根本原因

14. 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

A. 人口数量多

B. 在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

C. 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D. 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E. 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人口增多

15.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表现在

A. 它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

B. 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C. 它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它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E.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单项选择题

1.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物的关系

C. 物与物的关系

D. 人与自然的关系

2.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者

C. 劳动资料

D. 科学技术

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是因为

A. 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 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 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 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5. 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9.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 . 社会的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一样有其客观规律性

D. 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11. 无数个人愿望相互作用的结果 , 形成历史发展的“合力” ,这是

A.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意志论

D. 宿命论 多项选择题 1. 生产力是

A. 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能力

B.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 包括人口因素在内的物质生活条件

D. 人与自然的关系

E.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 在生产关系构成中 ,所有制形式之所以起决定作用 , 是因为它决定着

A. 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

C. 生产关系的多样的形式

D. 产品的分配关系

E. 生产力发展水平

3. 社会意识

A. 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由社会存在所决定

C. 具有相对独立性

D. 在阶级社会里 , 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E. 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4.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差别在于

A. 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 , 社会意识形式是低水平的

B. 社会心理是复杂的 , 社会意识形式是简单的

C. 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 , 社会意识具有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征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 产品的分配方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A. 人们为解决纠纷而制定契约的产物 B.

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C.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

6.. 国家的实质是

D. 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A. 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 全体居民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

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7. 国家政权的最主要成分

是 D. 凌驾于各阶级之上的独立力量 A. 军队 8. 从高低不同层次 , 社会意识可分

为 B. 警察 C. 法庭 D. 监狱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B.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具有抽象性

社会意识具有客观性 D. 社会意识具有普遍性

D. 社会心理无阶级性, 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

E. 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 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表现为理论体系

5.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它同社会存在变化的非完全同步性

B. 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它有历史继承性

D. 它的各存在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E. 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 下列精神产品哪些属于无产阶级的社会意识形式

A .唯物史观 B. 剩余价值学说 C. 共产主义道德 D. 社会契约论 E. 国有化铁路

7. 下列哪些说法是指人们的社会心理

A. 人们觉得大办婚事很体面

B. 人的自卑和自大情绪

C. 一个民族不甘忍受欺侮的反抗精神

D. 共产主义道德

E. 管理心理学

8. 社会形态的发展

A. 是统一和多样的

B. 是具体和历史的

C. 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D. 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E. 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基本矛盾是

A.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

2. 在社会生产中, 工具的精细程度、机器的精密程度,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范围、程度等表明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社会发展的过程

C. 生产关系的性质

D. 生产率的高低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就是说

A.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后才能产生

B.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有根源于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同步的

D. 一切经济成分都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4. 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只能是

A. 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 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

6.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 即

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国家政权及其设施

C.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D.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7. 在上层建筑各因素中 ,居主导地位的是

A. 政治

B. 法律

C. 道德

D. 宗教

8.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B.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D. 社会主义的法律观点

9. 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

B. 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家

C. 资产阶级思想家

D. 德国古典哲学家 10. 阶级的实质是

13.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A. 革命是质变 , 改革是量变

B. 改革是质变 , 革命是量变

C.它们都是质变

D. 它们都是量变

14.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A. 是对抗性的

B. 是非对抗性的

C. 是不相适合的

D. 绝对适合的

15. 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 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A. 唯物史观

B. 唯心史观

C. 机械决定论

D. 非决定论

16.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其根本条件是

A. 人们的生活水平

B. 生产力状况

C. 科学文化水平

D.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

17.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他们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B. 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创造者

C. 他们是历史发展的决定者

D. 他们是历史条件的超越者

18. 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这是

A.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唯意志论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宿命论的观点

19.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 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B. 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的统一

C. 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

D. 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统一

A. 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 C. 一个集团统治另一个集团

D. 11. 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

A. 政治范畴

B. 思想范畴

C.

12.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它是

A. 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C.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由于社会地位和分工不同而产生的集团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经济范畴 D. 伦理范畴 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0. 任何英雄人物都有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A. 机械决定论

B. 历史循环论

21.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这是坚信

C.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D. 群众意见总是正确的

22.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A. 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

B. 为实践服务

C. 为现实服务

D. 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23. 科学在本质上是

A. 各种知识的总汇

B. 具有阶级性的

C. 属于意识形态

D. 知识的理论体系

24、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社会制约条件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制度的性质

D.军事和战争因素

多项选择题

2. 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表现在

A. 它会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显著的破坏

B. 它会使生产力陷入完全停止状态

C. 它会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

D. 它能把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E. 它使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

3.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

A. 社会主义国有化铁路

B. 社会主义商品交换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森林法>>

D. 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者

E. 社会主义按劳动分配制度

4.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意识形态

B. 社会政治思想

C. 社会法律思想

D. 政治法律制度

E. 政治法律机构和设施

5. 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特点是

A. 二者既相适应又存在矛盾

B. 二者在相互矛盾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在它们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 这是

D. 历史唯心主义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

A. 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C. 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E. 它决定社会的面貌和发展趋

B. 它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

D. 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群众运动都是合理

D. 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

E. 社会主义的矛盾会发展为对抗性的

6. 在上层建筑中

A. 政治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

B.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国家政权是核心的部分

D. 思想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 并通过政治来反作用于经济

E. 政治和思想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7. 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制度、设施和意识形式有

A. 审判庭

B.<< 列宁选集>>

C. 医院

D. 按劳分配制

E.<< 婚姻法>>

8.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A. 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和一切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

C.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E. 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9. 既承认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又承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重大影响作用的观点是

A. 坚持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B. 说明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是等同的

C. 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D. 把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调和起来

E. 说明对群众作用的肯定内在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10. 党的群众路线是

A. 从群众中总结出来的路线

B. 满足群众的一切利益和要求

C.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D. 根据群众利益所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

E.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指

A. 它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

C. 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B.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或超前作用

D. 它是生产力构成的独立要素

E. 它是生产力构成实体性要素

12.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A. 社会基本矛盾

B. 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C. 社会革命和改革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E.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13. 旧的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看不到

A. 人们活动的物质动因

C.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E. 人民群众的作用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进步是指

A. 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

B. 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C. 阶级的消灭

D. 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 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C. 社会财富积累的多少

D. 社会成员能否团结一致 3. 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

A. 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

B. 物质文明的进步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先进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4. 人的本质

A. 是自私自利的

B. 在于人有思想会劳动

C. 在于人有同情心

D. 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

A. 不断奉献

B. 不断索取

C.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 自由是人们

A. 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 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 可以制造和消灭规律

D.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7. 人类解放就是指

A. 实现绝对自由

B. 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

C. 不受任何束缚

D. 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8. 唯物史观认为 , 人的自由是

A. 超阶级性的

B. 绝对的无条件的

C. 头脑中想象的

D. 相对的有条件的

9. 制约人的解放程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生产力发展程度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 人们的社会活动背后的思想动机

C. 道德进步程度

D. 国家政权的性质多项选择题

1. 社会进步

A. 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成正比例关系

B. 是指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C. 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

D. 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E. 是通过新旧社会的更替来实现

2. 社会进步

A. 表现为前进有曲折性

B. 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或倒退 C 总是曲折的或一帆风顺的

D 具有复杂性 E. 通过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来实现

3.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包括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政治制度的性质

D. 信息化水准

E. 人的理性和正义感

4..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

A. 主张具体的人性

B. 主张抽象人性

C. 脱离人的社会关系考察人

D. 联系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考察人

E. 重视人权问题

5. 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

A. 提出" 天赋人权论"

B. 提出人性善恶论

C. 主张抽象的人性

D. 认为人性就是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

E. 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 人的本质

A. 在于人有理性思维

B. 在于人能创造会劳动

C. 在于人有道德和理想

D. 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E.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 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说明了

A. 人的本质不是天赋的

B. 不存在永恒的人性

C.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D.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

E. 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的人的本质

8.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于

A.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

B. 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C. 自我价值总是服从社会价值

D. 二者总是一致的, 不会有矛盾

E. 二者既有一致的一面, 也有矛盾的一面

9. 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是指

A. 共产主义理论或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B. 它是先进思想家所提出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遥远未来的设想

C. 它是由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D. 它是被压迫者合乎理性和正义的热情追求

E. 它是人们向往已久的大同世界

10. 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为

A. 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 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C. 人的解放不受社会进步程度的约束

D. 人的解放不影响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 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进步状况11.人的全面发展

A.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

B. 指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境界

C. 指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 指个人需要得到全面的丰富和满足

E. 指人的本质得到真正的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1、什么是哲学(三个层次P3-4)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具体科学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在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唯心(两者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看做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灵、意念、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社会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阶级基础: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哲学的物质P39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与物质的关系问题P41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 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见表1-1) (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见表1-1) 表1-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2)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哲学理解的现代转折,并且同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 ②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2)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见表1-2) 表1-2 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 考点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1)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①具体地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 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表现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名词解释)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指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的观点、根 本看法。 2、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 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和问题。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就是以总结知识成果的形式去表现人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以抽象的概念运动形式,透过一定的认识内容体现出特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3、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第二,意识与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4、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5、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唯心主义: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从思想和感觉 到物”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心主义。 7、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坚持“从物到 感觉和思想”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8、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看作是在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灵、 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9、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 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他们以不同的形式都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如果把它们进一步偶像化、神化,就会陷入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10、神学历史观: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 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观。 11、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精神化了,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 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 12、自然主义历史观: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 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1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4、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 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15、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 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5、价值观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总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汇总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根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②价值观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方法论】: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应用范围】:①人是自然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②正确对待网络。③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价值选择。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最高的价值观。⑤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4、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凡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善于对事物作出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的具体的价值选择。按规律办事,一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反对违背规律,离开人类的根本利益去思考、处事。 【方法论运用】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1)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最高标准。(2)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作为重要标准。(3)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为具体标准。 5、坚持集体主义 【原理内容】:(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应用范围】:运用此原理说明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义务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坚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尤其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与人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6、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二者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同时,二者也会发生矛盾。【方法论】: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切实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反对割裂二者关系,将二者对立起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具有调节作用。 【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 【应用范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保证市场交易原则的贯彻。 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原理内容】: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性。【方法论】:反对人性自私论 【应用范围】:①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违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不符合历史和现实。②动物本能的自保性不是人的本质;个人正当利益不等于自私。③青年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担负起历史责任。 9.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 【原理内容】: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作用。反过来,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的作用。同时,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个人活动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按社会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现有条件去创造新的条件,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