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六):调控倦怠——寻求社会支持

05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六):调控倦怠——寻求社会支持

05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六):调控倦怠——寻求社会支持
05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六):调控倦怠——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六)

调控倦怠——寻求社会支持

(一)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

正值青春年华的马老师过早地走了,她的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段时间来,关于学生因不堪学习压力、情感纠葛等原因自杀的事件时有见诸报端,而事实上,教师因为工作压力而导致自杀、情绪失控的恶性事件也不断发生。杭州市教科所的一次调查表明:有 76% 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不当班主任的老师。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去年自杀的陕西女教师留下的日记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心里很难受。作为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如何将社会压力变成社会支持?需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及社会角色。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长期以来,教师就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甘于奉献的人,他们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几乎都对各自的教育表示不满。政治家从战略的角度指责教育没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企业家从增强经济竞争力出发,批评教育没能培养出有高度专业知识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人才;科技界反映教育没能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找到平衡;社会指责当今青少年道德水准下降,责任心不强,家长抱怨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理想的发展。而这些指责更多的是指向学校和教师,使他们在教育目标、结构、体制、课程、方法和知识能力、精神、道德等方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当社会普遍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又转化为对教师的过高期盼。职业的要求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无形中成了教师无法摆脱的心理负担。

可以说,“教师”这个名字本身即是荣誉与压力的双重来源。而与之有直接关联的则是媒体关于教师行为、师生关系的报道,公众的立场可以从媒体的报道角度窥得一二。类似于“禽兽”、“恶魔”教师的报道自不必说,这虽然是极个别人的极端行为,但客观上却会给整个教师群体带来精神压力和形象损害。事实上,家长与教师、社会与教育行业之间对于师德观念的碰撞,集中由媒介体现,最终以见诸报端的“禽兽教师”的字眼达到顶峰。强大的社会舆论,自觉不自觉地代表民意关注此类事件,间歇性反复拷问教师队伍。教育界普遍认为,这种媒体强势关注的背后,是全社会对教育体制弊端期待改变的非正常宣泄。在普通的师生矛盾中,一般说来社会舆论都会站在“弱势”的学生一边。就像一位老师说的那样:我很怕看到这样的报道,只要一出事,板子肯定打在我们身上。如果教师对于自己的辩护难于找到一个表达的空间,其最终结果就很可能将走向抑郁或者激烈的爆发。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传统的观念使得许多教师都认为应该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上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职业的必然需要,所以凡事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差错,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可是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存在着较大反差,这样的反差容易造成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的冲突。

所谓角色冲突,即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的个体通常都不是扮演一个角色,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这是由社会地位的特点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决定的。一方面,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而对应这些身份,他也被要求履行不同的角色;另一方面,对应于不同一特殊社会身份,不同的人或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角色期望也不尽一致,他可能因此被要求按照不同的角色模式去行事,这样,当一个人受时间、精力及自身价值倾向制约,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而这些角色又都对其具有意义,不履行任何角色都会出现消极后果的时候,就会出现角色冲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危险的情况出现。社会大众对教师原本就有过高的期望,而教师往往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而产生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在授教期间内化了与真实世界不相符合的专业角色,如认为“我应该永远是身心健康的,不应该像别人一样有问题,”“我可以奉献百分之百的时间、精力给学生”等等,而跨出教育圈之后,便面临了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然而,一般教师却很难承认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倦怠,即使有可用的社会支持,他们仍旧不敢轻易利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该有问题”、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专业的想象,如此一来,职业带来的无情心理压力就增大了,长期的心理负重和矛盾冲突,极易引起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

很多研究都指出,职业角色混乱、角色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这说明,明确教师的职责、义务、权利和目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将教师从不当角色中解放出来,从而起到减缓其职业倦怠的作用。

(二)避免教师的角色超载

只要稍稍留意我们就可以发现,清单的问题并不是少数派报告。在对北京地区幼儿教师的一场大规模调查中, 63.8%的被试者认为她们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太多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劳累带来了疲惫不堪,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出现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生理症状,进而引发脾气暴躁、情绪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等不良表现。 47.3% 的被试者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到55.9%。

为什么教师的工作会那么辛苦?为什么教师的工作量会那么多?多到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平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生源方面,大多数学校都存在师生比例不合理的现象。新华网最新发表的社论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师资总量严重不足,结构性短缺更为突出,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的生师比已近 20:1,大大超过了美国14.2∶ 1和国际经合组织国家14.4∶ 1的水平,专任教师缺口达 20多万人。事实上,按照规定,一所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不应超过 45 人。但由于存在扩招、借读、旁听等因素,一些学校每个班的学生数接近 60 人,有的甚至超过 60 人,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依然按照每班 45 人计算。这在无形中就为已经力量不足的教师队伍又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其次,在教学方面,多数的学校依旧是围着一个“考”字来转。学生为考试吃苦,教师也跟着受累。单方面地追求成绩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双休日”、节假日被无休止的补课所代替。待到考试来临,教师们更是牵肠挂肚、寝食不安。学生考好了当然皆大欢喜,万一考“砸”了,教师的日子可不太好过:上级的领导不满意,家长更是不乐意,甚至还会将一腔怒火转到教师身上。

与此同时,不仅仅有一份又一份的考卷等待教师批改,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报告、总结、教案等着教师完成。单就每学期开学和期末规定应上交的形形色色、名目繁多的计划和总结之类来看,教师的负担就够重了。举个例子来看,某学校规定的上交计划有: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尖子生辅导计划、后进生辅导计划、课外兴趣小组计划,外加电化教学计划、教学改革计划等等。除此之外,属于检查验收的还有听课记录、政治学习笔记、教育理论学习笔记等。假如教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还有班主任工作计划、周会德育课教案、家访安排、家长会安排计划等一大堆。自然而然,有计划和安排,期末结束的总结也是少不了的。

于是教师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超负荷工作。一位教师无奈地说:“我每周所有的课时加起来有 20多节,几乎没有双休日、‘五一’长假、国庆‘黄金周’等概念,寒暑假也只能休息一两周。想要去书店看看书,根本没有时间;想要培养些爱好放松一下,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总觉得像个陀螺似的从早转到晚,一口气都喘不上,脑袋里天天有根弦绷的紧紧的。”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出现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所带班级学生数量过多,需要完成的文案工作过多,或者是所交付任务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等情况,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从而形成“角色超载”现象。一项对美国教师的调查表明,一些没必要的文本工作(比如各种各样的计划、总结)不仅没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

美国学者萨顿指出,“角色超载”现象可能引发两种反应:一种是教师的工作质量下降或根本不去完成工作,这会直接导致教师的焦虑和低自尊。另一种反应则是教师继续不断尽力去满足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角色”的要求,这会导致教师更加缺乏休息时间,于是身心疲惫,更有可能出现家庭问题(这是由于他们无暇关注家人所致)。这两种反应都极可

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日前国内研究也发现,工作量过大本身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可能并非很大,但超额的工作量却可以通过影响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及其个人方面的种种因素而间接加剧职业倦怠,因此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三)利用支持性网络体系

许多研究发现,缺乏必要的社会性支持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指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使在同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少得可怜。也就是说,教师职业实际上是一项“孤独的职业”。社会支持的缺乏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往往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

所谓社会性支持,就是一种以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卡耐基曾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的作用。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人在关心、照顾、尊重和爱护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加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性。教师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群体,在长期的脑力劳动中慢慢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人格特点。这些人格特点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并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教师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 16%左右,在校外经常与人交往的只有 12%左右。教师一般都比较强调自我价值,强调自我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换代,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把前沿知识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这无形中又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又直接地进入学校,社会阅历少,加上本身重真理、轻权势,不太适应世俗的人情世故,使之因为人际关系失调而遭受挫折,造成心理创伤,从而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失望感,倦怠心理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因此,提倡对教师的社会性支持较其它的群体就更有其特殊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视为蜡烛,视为园丁,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然而,教师必定也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存在倦怠问题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规则,不搞特殊化,为教师间的沟通建立支持性的网络体系,从而使那些在倦怠中挣扎的教师得到一个安全的环境,能够向能理解他们问题的人进行倾诉。来自老教师群体或是受过专门培训的校园咨询员的帮助和支持也是非常有效的。现有研究已经表明:与同事进行讨论、从支持性的网络体系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对克服老师的倦怠有明显的作用。

案例评析

“众人拾柴火焰高”

李老师是光明中学的班主任,她已经任班主任将近 20年了,每年九月有新的教师来到学校来任课,李老师都要给新教师做关于如何适应教师生涯的讲座。李老师亲切的讲授,使

得新教师不仅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被李老师的教学热情深深地感染。我们知道,教师工作压力大,整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繁琐的事情,那么李老师如何调节自己维持对教学工作持续的热情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李老师进行了采访。

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她工作后不久,常常被学校工作的事情压的喘不过气来,整天除了上课,还要开会、与家长联系、处理班上的各种事情,这么多的事情让年轻的李老师觉得压力很大,有时候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在那段时间,李老师工作效率下降、对教师工作产生了倦怠。可是,让李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家庭一直很支持她,每当李老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都已经天黑。回到家,丈夫常常会给李老师讲一些笑话,或者让李老师休息,自己做家务。每当想到这些,李老师的嘴角总是会漏出一丝微笑。李老师暗自下决心,为了学生,为了家里的支持,一定要当人民的好教师。从此以后,每当李老师教学中遇到困扰或压力,她会向丈夫倾述,共同面对难题。

评析要点:

◆问题表现

当教师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可以向相关的人求助。例如,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跟领导沟通、跟专家请教、跟同事倾诉、家人倾述。教师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李老师正是借助于家庭的支持,缓解了自己的职业倦怠。有关研究表明,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工作难题,更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灵援助。

◆问题诊断

人是社会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每日都要与其他个体打交道,社会支持就来源于身边的这些个体,它是一种资源,一种保护,一种归属。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身处逆境、压力重重之时,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深切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是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的。社会支持对于个人,特别是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明,教师的社会支持越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社会支持越不完善或者越匮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2 .缓冲心理压力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它对心理压力起缓冲作用,可降低我们对压力严重性的感受性,减轻各种应激性事件对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作用。

3 .调节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越完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可见,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

◆调适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关心不足,或者即使有关心,也仅限于学校的微薄力量。人们将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蜡烛,视为桃李满天下的园丁。一切的赞颂与期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与职业的崇高。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比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

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理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

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涉及原则的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2 .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一种行政关系。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时,一要靠行政手段,二要靠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尊重领导的人格,支持学校的工作,尽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并积极参与全校性的工作,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

3 .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教师与家长交往,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的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的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

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 .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只有这种交往,才能实现的师生真正的沟通。

◆预防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温馨和睦的家庭能让教师“心有所依”,使教师产生一种归属与责任感。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支持有很重要的作用。

经营一个美满的家庭,需要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婚姻是构成家庭的核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夫妻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需要包容与理解。

2 .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学校应当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为教师提供身心休养、恢复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午餐饮食质量,教室环境、教学仪器设备的状况,教师教学或进修中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都要尽学校最大可能予以改善,以降低因这些因素给教师带来的不快或不适应。

3 .多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

由于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量大,没有太多时间结交教育行业以外的朋友。而与圈内的朋友交流的时候,话题难免会局限于教育事业,彼此可能互相抱怨、倾诉工作的辛苦。因此,教师可以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

改善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是一个全面互动的过程。总之,如若整个社会如果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更宽容更温馨的环境,则教师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作业

简答题:

1 、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2 、简述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者应该做到哪些?

3 、简述教师的“角色超载”现象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提倡对教师的社会性支持较其它的群体就更有其特殊意义?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试比较传统教师评价体制、有些学校开始试行的“学生评价教师”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优势是什么?

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角色冲突

2 、社会支持

3 、交朋友小组

4 、角色超载

5 、职业倦怠

二、填空:(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交朋友小组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一般来说,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观察以前,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需要进行一定的沟通,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确定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________ 及________ 确定课堂观察的重点、确定课堂观察后的讨论。。

3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报告一般分为________ 及________ 。

4 、作为一项评价制度,首要的原则就是体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美国学者萨顿指出,“角色超载”现象可能引发哪两种反应?

2 、评述“学生评价教师”制度

3 、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体制和评估制度,评价者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四、论述:(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如何理解“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及评价结果的陈述等方面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存在着哪些差异?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不良认知:是指由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

2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

3 、接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4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5 、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二、填空

1 、高估自我;低估自我

2 、实际挫折;想象挫折

3 、自卑;自负;自我接纳困难;自我角色偏离

4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紧张

三、简答

1 、自卑应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 1 )要采取正确的对待自卑的态度,建立积极的合理的自我评价观念

( 2 )认清自我,悦纳自我

( 3 )教师要修正理想中的我,改变不合理信念

( 4 )补偿与升华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 5 )人际交往也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2 、自负的表现

( 1 )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

( 2 )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

( 3 )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3 、自我接纳困难应如何进行调试?

( 1 )停止与自己对立

( 2 )停止苛求自己

( 3 )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

( 4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四、论述

1 、简述自卑的危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1 )对自己的影响

①跳槽

②努力当一个出色的人民教师

③改做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④从事第二职业,以求增加收入

⑤在教师的岗位上设法捞取好处

⑥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改变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

( 2 )对工作的影响

①自我厌恶的投射现象

②官僚主义行为

③畏首畏尾

④尊重行为

⑤虚张声势

⑥性格难于开朗

⑦逃避现实

2 、简述教师角色偏离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1 )外在原因

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②教育环境的压力

③教师培训的问题

( 2 )内在原因

①社会方面

②学校方面

参考资料

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

李小红李三福

评价制度一直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着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把评价改革(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为研究对象,在描述传统管理性(或奖惩性、规范性)教师评价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进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提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

传统教师评价的特点与缺陷

(一)传统教师评价的特点

1 .功能:管理与奖惩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它着眼于教师个人在评价之前或评价之时的工作表现。这种评价具有两种主要功能:第一,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其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期望。第二,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即教师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作为领导决定某教师是否续聘、晋级、加薪等的依据。也就是说,传统教师评价是领导树立权威、加强学校管理、决定奖励和晋升人选等的途径和手段。可见,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一种管理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或规范性评价。

2 .性质:静态的终结性评价

首先,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一种终结性评价,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结果,忽略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其次,它也主要是一种静态评价。如前所述,传统教师评价的重要功能是管理教师,由于管理的时间性和不连续性,作为管理手段和环节之一的教师评价仅注意到教师在评价时的表现和行为结果。在评价方案实施时,由于受自身心理因素和身体因素的影响,被评教师的行为表现可能失常或不稳定,因而难以代表教师平时的真实教学水平。

3 .评价指标和主体:单一化就传统教师评价的指标和主体而言,都明显地表现出单一化特征。其评价指标着重强调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与鉴定,而教师的教学效果又仅以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其评价主体往往是学校领导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往往被视为纯粹的评价客体。评价对象,他们对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如何具体操作、评价结果的解释等没有大多甚至根本没有发言权。而且评价主要考虑组织的总体目标,较少关注教师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难以引起教师的兴趣,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和厌恶。

(二)传统教师评价的缺陷

传统教师评价注重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与鉴定,有助于发挥评价对教师的管理和规范职能,但同时,也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很长时间以来,在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受“考试分数决定论”的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由此可见,传统教师评价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得以强化和巩固。

二是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传统的教师评价,导致广大教师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很少关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这往往使他们难以更新学科知识,难以及时掌握学科前沿,更难学习和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而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观念等也难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是不利于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团结与合作

传统教师评价以管理和奖惩为主要目的,直接关系到教师职位的升迁和发展前途。在此种情况下,评价可能引发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有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于激烈可能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由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由于缺乏与被评教师之间的民主、平等的交流,评价人员难免产生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或以挑剔的眼光对待被评教师,这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及教师与领导间的隔阂,不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配合评价工作。

此外,传统教师评价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由管理性教师评价转变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的总称。它强调如下几个基本理念。

(一)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

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和可能性,而评价则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因此,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反馈和咨询信息,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教师的过去成绩,而且还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指明教师个人未来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二)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把被评教师看作评价的对象,也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具体而言,在评价开始时,应与被评教师沟通协商,根据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价目标、评价计划和评价方法。在收集评价资料时,给教师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教师自主提交评价资料。在分析评价资料时,要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注重引导教师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此外,还与教师一起探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和措施。这不仅有利于收集到准确的评价信息,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也有利于被评教师本人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改进和提高,还有利于消除被评教师和评价人员之间的对立情绪,使被评教师能自觉地接受和理解评价结论。

(三)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每位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不但不应该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而且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其创新意识。总的说来,重视个体差异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评价对不同教师甚至是同一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宜性。它不是事先确定一个绝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然后将所有教师的表现与之相对照,从而

衡量、判定教师的优劣或是否合格、称职,而是通过将教师评价时的水平和表现与教师的原有基础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在某一时间周期中的进步和专业成长的轨迹。

(四)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不仅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体,如前所述,被评教师本人也是主体。此外,发展性教师评价也强调让同事。学生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恩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学生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为同事、学生和家长创设积极参与评价的氛围,同时被评教师要端正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看待他人的评价。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的中管组织层面分析

自从 Maslach在 20世纪 70年代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后 ,对于倦怠的研究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职业倦怠是一种源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消极反应,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教育领域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材的引路人。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但高职院校,由于社会知名度不高,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其辅导员还肩负着“吉祥三宝”的工作,保姆、保安、保洁的活每天都在重复。随着学院各部门这一组织层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上又存在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使辅导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是造成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重要原因之一。

一、考核测评体系因素

1 )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公正性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 ,高职学院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比较差 ,且伴有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 ,他们的问题行为比一般中学生来说显得更为明显 ,并且不易改变。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与老师关系紧张、拒绝合作;有的不参加班级工作 ,看问题绝对化 ,判断能力差,办事不考虑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等一系列的问题,都给我们一个启示,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是否客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评价者的价值观念、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职业道德等因素都多多少少的影响着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而学生并不具备评价所需具备的专门素质,也不完全知晓评价的真实意义,他们凭借个人的偏好、通过一些不正确的渠道了解的相对片面和表面化的信息对辅导员做出评价,使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公正性大打折扣。

对辅导员的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结果主要掌握在学生手中,直接促使辅导员教师在工作方法上走极端。辅导员会为了顺从于评价指标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因为“一个辅导员是否受学生欢迎,短时间内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没有多大的联系;辅导员工作的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工作,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可能是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和没有以长远的观点考虑问题,或是他们只是追求快乐的原则。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辅导员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

2 )结果反馈的方式不利于辅导员的发展

在考核结果的处理上,或将结果进行横向对比排名并送报系里;或不公布,直接在工资上有所体现。被评辅导员教师都是只知道评价的最后等级,却不知道这种结果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优势所在。结果反馈方式的不恰当,辅导员教师很难理解学院组织期望值与自身表现的拟合程度,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评价结果的看法、意见,这使辅导员教师在评价当中表现出不安、疑虑、恐惧甚至排斥心理,致使教师容易产生情绪衰竭。

二、工作特征因素

1 )工作量不均衡,引发职业倦怠

( 1)工作量过大,形成“角色超载”现象

萨顿指出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①质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和低自尊。②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无暇关注家人所致)。这都极可能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学生数量激增,造成师资力量的紧张。辅导员所带学生最高记录曾达到 400-500人,远超过了专职辅导员 1: 160配备标准。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班额过大,文案工作过多,任务超出辅导员老师的能力和范围等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形成“角色超载”现象。

( 2)工作量过少,待遇降低,产生倦怠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紧跟社会的需求,变化快,有的专业人数很少,有的系由于招生困难面临被合并和砍到的可能,辅导员的带班人数到不到标准,完成不了工作量,直接影响校内岗位绩效津贴,和其他的辅导员相比,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工作产生倦怠。

2 )部门权责不清,造成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Kahn & Byosiere 在总结以往的研究基础上,认为角色认知与员工的职业倦怠存在高相关。角色认知由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两个维度构成。角色冲突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难以调和的来自于环境的不同期待和要求。角色模糊是指个体所验到的角色的不确定性,如不知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业绩,不清楚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不知努力的结果如何等 [1]。

高职学院很多部门的权责不是很明确,工作内容交叉性很到,导致辅导员重复性工作增多;工作内容繁杂,对工作评价标准不一,辅导员教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工作业绩;目标不明确,也不知道努力结果如何。一系列的因素造成辅导员教师角色认知的不确定。

三、学生因素

高校的扩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学生素质不高是高职辅导员教师的压力源。

高职学院为数不少的学生文化基础过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甚至出现“零起点”的学生;文化基础过差的学生在一个时期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必然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而陷入“听不懂一无信心—不努力一更听不懂”的恶性循环,有不少的学生基本放弃了学习,在学校里混日子;部分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严重影响到优良学风和校风的树立;有的学生因学习困难,引发较为严重的违纪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些不良个性特征在课堂上有时也会表现出来,学生难教育,已成为令许多教师头疼的事。

辅导员教师要对学生身心、学习、情绪、精神等各个方面做出全面的照顾和指导,达到社会家长对学生和孩子的期望:不成“才”也要成“人”,完成家长没有完成的任务。这无形中给辅导员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使其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夹缝中求生存,心理倦怠感油然而升。

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

吴明霞,张大均,郭成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要:研究探讨了教师职业角色组合的成分、特征及其与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师角色压力的压力源、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及调适办法,希望师生双方在交互作用过程中,都能获得学业 ( 专业 ) 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角色;角色组合;角色压力;职业倦怠

1 教师职业角色

1 · 1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个动态变化的角色组合

教师职业角色是指教师自身和社会 ( 国家、学校、家长、学生等 ) 对教师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期望,它是由一系列角色构成的角色系统。教师教育教学角色有两方面的主要特征:教师教育教学角色是一个“角色组合”。教师职业工作的内容并非单一、纯粹的“教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要做许多看起来与课堂教学无直接关系的事情,如疏导学生情绪,塑造学生品格,组织班级活动等。这就意味着教师教育教学角色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教育教学角色组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学生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相

应地,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角色构成也随之在数量和内涵上有所改变。

下面我们具体说明教师教育教学角色组合的成分及其变化的特征。

1 · 1 · 1 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

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要“广”、“深”、“新”。但是,学者、专家未必是良师,教师还必须懂得如何传授知识,因而应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的双重专家 [1]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们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教师不能单纯把传递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以及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学习的促进者”角色。教学方法也必须由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其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然而,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角色的转换是有前提的。首先需要教师更新观念,重塑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素质培养;其次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 [2] 。

1 · 1 ·

2 “思想品德教育者”与“心理咨询者”相结合

教师肩负着在思想品德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任务。这类教育通常是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促使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因此教师需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和模仿的典范。不过,学生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需要解决各种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多数属于心理问题,而非绝对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教师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辅助学校咨询人员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发展中心理问题是教师超越课本的“教学”职责。这个职责要求现代教师掌握基本的咨询知识 ( 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特征和咨询理论 ) 、技术 ( 倾听的技术,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的技术 ) ,形成咨询态度 ( 积极关注、尊重、真诚、感同身受 ) ,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的氛围和支持性的心理环境,从而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为之提供建议和咨询,并在自己力所不及时及时帮助学生寻找专业咨询机构或人员进行专业咨询和治疗,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 。

1 · 1 · 3 从“严格的管理者”到“灵活的组织者”

教师扮演好“管理者”角色,成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执行者。同时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带来学生个人特征和背景的多样化,时代的发展也使学生的个性、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唤醒,平等、民主意识增强,师生关系更多地向平等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将更多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从事有益活动,而非简单直接地命令学生进行活动,从而“严格的管理者”角色应向“灵活的组织者”角色转变。组织者角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要细致而积极、灵活而恰当地设计、安排、引导。教师组织者角色包括:①组织学科教学的讲授内容、自己及学生的课堂行为,使教学产生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技

能的掌握;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内外各种活动,如游戏、劳动等,将心理素质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作用。

1 · 1 · 4 从“经验积累者”到“行动研究者”

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从新手到专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许多研究证实了在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即熟手型教师阶段,这是能按常规熟练处理教学问题但教学创新水平不高的教师。许多教师往往停滞在熟手阶段,这也是目前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4] 。单纯的经验积累不足以造就教育教学的专家,教师要从熟手发展为专家,必成为行动研究者,参与研究并成为研究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的对象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等的选择等,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学中亲身经历或直接感受,目的是改善教学效果,而不是学术研究。

1 ·

2 教师职业角色组合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教师的职业角色组合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目标来构建并组合成一个角色链。首先,教师的学习促进者、道德教育者、心理咨询者这 3 种角色分别对应着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是教师职业的核心角色,也是所有教师工作内容中最基本的成分。其次,灵活的组织者角色在教师的学习促进者、道德教育者和心理咨询者角色功能的发挥上既是中介又是催化剂,组织者角色扮演得是否灵活、恰当往往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它虽是教师职业工作内容中的辅助成分,处于教师基本角色与学生素质的中间层次,却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第三,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保证其他角色扮演越来越成熟和成功的关键条件。教师的研究者角色能通过教师不断反思和研究自身的各种角色表现与其效果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各种其他角色处于改进和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前 4 种角色的水平,从而间接影响教师职业发展水平。

2 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及职业倦怠

2 · 1 教师职业角色压力

2 · 1 · 1 角色冲突

教师作为社会人要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如家庭角色 ( 包括婚姻角色、父母角色 ) 职业角色和休闲角色等。当教师不能同时兼顾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或对某一特定角色的期望不一致时所产生的矛盾或紧张心理,就是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多种形式,一是角色间冲突,教师需要同时扮演几个角色,几个角色同时对教师提出相互矛盾的行为要求将引起角色间冲突。二是角色内冲突。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持有相互矛盾的期待,使教师很难同时令二者都满意;或教师对角色行为的理解与他人的期待不一致,甚至看法相反,但又必须履行时,就会发生角色内冲突。

教师扮演多种角色发生角色冲突是很平常的事,但若因此感到力不从心,便会由冲突转变成紧张,有损教师身心健康并降低工作效率。教师体验到的角色冲突和紧张的强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取决于角色间差异和个体角色扮演能力。如果各种角色之间的差异很大,角色期望越高、越清晰,角色冲突也越大;如果教师的角色扮演能力越大,协调各种角色的能力越强,角色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5] 。

2 · 1 · 2 角色超载

教师因时间、精力或资源的限制,无力实现角色要求称之为角色超载。这一方面可能是角色要求过多,使教师无法在一定时限内完成,或角色要求水准过高,超出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角色超载来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要求发生变化,使教师角色组合的角色数量和各角色的工作内容增加,如前面所述,中小学教师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要组织学生活动,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既要做好常规的教学工作还要成为教育研究者,不仅自己要搞科研,还要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可以说教师群体的角色相当多、角色负荷相当大;同时,班级人数膨胀、过多测验等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6] ,工作负荷加大首当其冲取消的就是休闲娱乐时间,这是工作角色超载最直接和显著的表现,现实中许多教师都感到自己早已没有周末和假期休息时间,而一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但是,教师是否感到角色压力,不仅仅与其实际的角色负荷有关,还与该教师的个人特点有关。这些特征包括:对教师角色所持有的观念、应对职业角色压力的策略、个人的教育教学效能感等等。同样的工作负荷,对于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热爱教育教学事业、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和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教师来说,更能够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避免自己因工作负荷过大而感到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降低。

2 · 2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就会产生极端反应———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7] 。教师职业被公认为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感或极有压力感,而有压力或只是稍有压力感的教师所占比例均不过 10%[8] 。有研究表明,教龄 6 到 10 年 ( 年龄在30~40 岁之间 ) 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随着职称的提高,职业倦怠也有上升的趋势 [9] 。职业倦怠的产生,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映,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产生的递进的情绪反应过程。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紧张源很多,归纳起来有:①社会因素,主要是教师职业声望压力。②职业因素。教师担当的多种角色所产生的角色职责压力,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压力;而学生问题、升学考试压力,家长和领导的要求都无一例外地给教师施加压力。③工作环境,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压力,学校的考评、聘任制度所带来的压力。④个人因素。教师个人的认知方式和应对紧张的策略

与心理压力产生密切相关 [10] 。同样的压力情景,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积极主动的教师来说,更能采用有效的策略来避免倦怠的产生。

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①生理上经常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②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枯燥、重复、琐碎,感到前途暗淡,常产生厌倦、抑郁、压抑、焦虑、烦恼等负性情绪;③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钻研。不仅如此,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学品质,阻碍教师专业发展,会引发家庭冲突和危机,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 教师职业压力调适

如何调节职业心理压力,避免职业倦怠感的产生,有以下建议。

(1) 勇于面对,客观看待,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发现自己感觉压力或有职业倦怠的表现时,不能回避,要勇于面对现状,客观看待和评价自己及环境,主动适应。这就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一般认为是外在不良事件引起了自己的情绪反应,实际上引起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不完全产生于外因,而主要是由当事人自己对该事件的认识、评价和解释引起的。认识、解释不同,产生的个人体验也就不同。任何事情都有积极和消极面,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及生活中所有压力也是这样,若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茅塞顿开、柳暗花明。

(2) 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使用问题解决策略和具体的放松策略。虽然改变思维方式可以部分地化解已经存在的问题,但是要想在专业上不断成长、构建自己的幸福生活,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将导致压力的因素列出,确定其根本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压力源,主动、前瞻式地实施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教师都需要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入职之初感觉不是很胜任的新教师,要在教师职业生涯开始时就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把目标细化,利用所有资源来实施这些目标,并定期审查目标达到情况以调整发展计划。其次,在出现问题时要使用问题解决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及时合理地宣泄情绪、寻求社会支持、立即处理问题、转移注意力和重新调整等。第三,运用具体的放松策略来调节生活,这些策略包括适度的体育运动、休闲,以及在感觉紧张时使用肌肉放松、冥想放松等方法来松弛身心。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既要有积极的认知方式,正确客观看待自己的心理紧张源,同时也要运用各种应对策略有效解决职业压力问题,这样不仅能扮演好教师的各种角色,而且能获得满意的人生。

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上海市朱泾中学王秀美

[摘要]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教师与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学校中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中美满的婚姻与温馨的亲情、社会各方与教师的密切交流等都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旨在对教师的社会支持资源作一整体描述,以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和教师的重视,并希望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加强认识,充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社会支持系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需要理解和帮助,教师的成长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关心教师的幸福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关心学生的幸福和发展”,这是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历时三年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探索后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1]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之际,研究教师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性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改善教师的人际交往、提高教师的应对能力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保证。

本文试图就社会支持系统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一分析,提出一些优化社会支持系统、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和调适方法,以引起更多中小学教师与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 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或客观的影响。 [2]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有了社会支持,也就意味着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其基础就是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大量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 (Brodhead,1983;Leavy,1983;Mithchell,1982)。 [3]

社会支持系统( social support network)则重在社会支持的系统结构,是指由专家、家庭、邻居、朋友和其他对处于困难之中的人或家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人们所组成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系统。 [4]对教师而言,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是以教师(被支持者个体)为中心,教师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教师与这些人(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活动)所构成的系统。概括起来,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教师的支持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系统,如教师在学校内的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和学生关系等,在家庭里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等,以及和社会接触中的朋友关系、合作关系、咨询关系等。

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将其划分为六种形式:( 1)相互依存关系,如夫妻、亲子间的相互依赖和关心;( 2)可靠的结盟,如亲属、挚友、师生的无私援助;( 3)社会整合,指社交往来中的支持;( 4)信任与安全,指个人在教学、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稳定性,能获得人们的信任,具

克服职业倦怠 提升职业幸福感 文档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使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们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

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这个工作,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第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

幼儿教师心理的调适

幼儿教师心理的调适 教师上岗的心理状况,是指在组织孩子活动前教师心理活动所处的某种状态。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理活动不稳定、心理脆弱敏感且极易感染的3-6岁的孩子,他们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因而,教师上岗时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而教师并非超人,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心境不好、情绪不佳等不良的心理感受在所难免。关键是每个教师在上岗前要善于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自觉地以一个良好的心境来面对一天繁忙的工作。以下从管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教师上岗前的心理调适工作。 一、制度保证 对于教师上岗前的心理调适问题,作为园领导首先在思想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制度规范。比如,可以在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让好心情进班级”作为每位教师进班前的基本要求和园规予以执行。这样做,一是有助于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重要性,促使他们都能自觉以一种良好的心情、心态来面对心理敏感而稚嫩的幼儿,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有助于教师在行动上形成—种“定势”——在上岗前无论心情如何,都要自觉行动,努力调整好心态;三是有助于幼儿园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彻得

更具体、更彻底。因为既然将“让好心情进班级”作为园规来抓,那么幼儿园管理者就必然会更关注、关心每一位教师上岗前的心理状况,更能及时地了解教师的各种情况,并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 二、措施落实 制度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规范与约束,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上的“他律”。而要真正让老师将“好心情带到工作中来”,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以下三条措施: 1、创设环境,助教师自我调节: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好环境会带来好心情,反之亦然。为此,我们对幼儿园传达室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改造,赋以传达室新的“功能”,即将其作为教师的“心理调适站”。比如我们在传达室桌上摆放了鲜花,墙上挂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有宁静的音乐、有“好玩的”电脑等等;此外,我们还在墙上张贴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标签”——“你准备好了吗?”“你的心情稳定吗”“是不是已经听到孩子们的笑声了?”“暂时把上班以外的事忘了。”“好开心啊!”“孩子们笑嘻嘻地在等着你呢。”……给教师一种暗示。发挥“心理调适站”的功能,就能大大提高“让好心情进班级”在实施中的有效性。 2、穿针引线,帮教师掌握技巧:了解与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基本知识与技巧,无疑能更有效地让教师在繁杂的工作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刚参加工作时,人们一般工作热情度高、资源充足,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 )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题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2分) 1、情商一词语产生于() A、20世纪; B、19世纪; C、18世纪; D、21世纪 2、对自身特有负面评价,认为()是成就感低落的表现。 A、家庭负担过重; B、领导不认可自己; C、同事都比自己优秀; D、自己不能有效胜任工作 3 、在职业心态中,为自己工作,把工作合作经营自己( ) A、快乐心态, B、主人翁心态, C、以上都不是, D、积极心态 4、夫妻关系的情感基础是() A、相互吸引; B、金钱; C、信任; D、爱情 5、有限理性假设认为:人得理性是在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一种(),这是由于人的知识,时间、精力有限而造成。 A、无限理性; B、理性; C、有限理性; D、完全理性 6、职场中的正能量( ) A、B、工作中的困难都能克服;C、信任,豁达,愉悦和进取; D、人人都会帮我 7、影响吸引力的稳定因素是()。 A、才能; B、人个品质; C、外貌; D、性格 8、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表现特点是() A、过分依恋;B、紧张;C、喜欢与交往;D、猜忌与生疑。 9、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夫妻关系; C、养育关系; D、亲子关系。 10、“情绪智慧”、“情绪智商”,又称为“情绪智力”或“情绪智力商数”,简称() A、智力; B、情商; C、 11、下面不属于正面积极的亲子沟通方式是() A、简洁直接; B、就事论事; C、承担责任; D、说服教育 12、惠普总裁办公室从来没有门,这最能表明() A、运用职业化意识进行管理; B、惠普的门户开放政策,开发坦诚的沟通氛围; C、惠普领导身体力行的带动; D、用统一的价值观进行管理。 13、下面不属于家庭的社会功能是() A、教育功能; B、关系功能; C、经济功能; D、生育功能。 14、充满正能量的职场环境能使个人() A、天天快乐; B、积极进取,勇于挑战; C、工作条件舒适; D、不会遇到困难。 15、虽然合理授权时很重要的,他能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它却不一定能够() A、取得很高的利益水平; B、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 C、实现领导目标的需要; D、满足下属的自我归属感 16、平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需要() A、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潜能;B、不与队友发生冲突;C、只考虑团队利益;D、忽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做快乐的自己

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做快乐的自己 教师要能很好的面对现实,准确的对待自己,提升对自己的理解,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来增强适合工作环境的水平;面对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教师要学会为分散压力,工作尽量做到有计划的实行,提升工作效率,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为了适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要增强学习把握时代脉搏、跟进时代步伐,做学习型教师。教师也应学会享受五彩缤纷的生活,积极努力,笑对人生,用自己积极的因素去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 即使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过医学专家认为,当前在教师中有很多人患有心理疾病,他们中的绝绝大部分人受到情绪的困扰,出现睡眠障碍和心理障碍。其中,心理障碍多为焦虑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另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情感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那些心理障碍刚出现“萌芽”的教师来说,能够通过以下几方面,实行自我心理调节。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位讨厌学生的教师工作起来一定非常痛苦。反之,你就会在学生的尊重中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也就能淡薄名利,求得心理平衡,心理自然健康。 2、学会知足常乐。教师工资低,尤其是边远贫困的山区教师,接近40岁的人了,月薪不足2000元,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孩子要读书,维持正常生活还得精打细算,会很困惑。但朝灾区人民想想,一切都能够克服。再说钱虽不多,但到退休还有退休金哪。 3、调换环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长期的精神紧张之后,要学会放松自己。可外出旅游,饱览大好河山,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出去旅游,心情十分愉快,能够忘却很多烦恼。所以,一旦出现焦虑性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外出旅游、度假。钱多就到外面去看看世界,钱少到周边走走,放松心情。总来说之,当你为一件事闷闷不乐时,大可不必自己关在屋子里想下去,应找家人或朋友聊聊天、看场电影,要不,你就开始紧张的工作。思想转移,不想了,也就没事了,看看别人都很快活,对自己也许是个感染。 无忧无虑地生活,每个人都理应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而这种驾驭情绪的水平是与年龄、性格、阅历、思想素质等因素相关的。因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学会一些平衡情绪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透析法当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喝一声:这样痛苦下去就能解决问题吗?生命太短促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正等着我去做……豁然猛醒,穿透人生,也许能控制住低沉的情绪。 5、学会淡忘。有些人总爱用过去做错的事和不愉快的事来烦恼自己。其实,不佳的心绪,只能靠自己去“平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记忆美好的东西,丢掉和忘却一切令人烦恼的事情。吸取教训,反思昨天,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住今天。要记住,每一个今天,都有一种新奇、一个追求、一条奔涌向前的欢快的小溪……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但当前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压力日益增大缓和教师压力不能只靠教师自己,还要靠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合理而且人性化的处理好教师的心理和社会的动态,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希望相关部门注重这个阶层,现在的教师好累。作为教师本身职业倦怠虽然令人心力交瘁、备感痛苦,但它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它仅仅人生的一个交叉口,如果选择得当,或许就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不但将危机化为转机,而且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广大的教师们,我们要爱惜自己,珍惜自己的人生,善于调节我们的压力,做快乐的自己。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校长提高班学习心得这次很有幸参加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提高班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为期一周。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我带着《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问题和教授们进行了探讨,并将所学运用于我校的管理工作之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如我校的张浩同学,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拒不写作业,虽是留守儿童,但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一堂课看着他,也只能写到百把个字,任由你恩威并施,他就不写,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你怎么办?回家,对他的奶奶拳打脚踢,他父母却一心挣钱,在家里几乎无人管束,孔子说:“诲人不倦”,如果真那么容易,他老人家就不会提出来了。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

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 就拿现在的学习机会来说吧,培训的总是那么几个教师,别的教师心里便会思量:难道我们就没有潜力和前途吗?还是不被重视呢?久而久之,等到不思量的时候可能就接近倦怠了。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工作,几乎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有些领导者是注重依法治校、制度管人,而忽视了以德治校、一情感人。有的校长整天板着面孔显示其威严,树立其威信,对教师的缺点进行面斗粗暴的批评,不分场合的电闪雷鸣,丝毫不留情面甚至辱骂,

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测试及问题详解96分

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测试及答案 96分 ? 1.清晰界定个人的职业角色和任务时可能需要()(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必须坚持自己原有的角色定位 o B.只能做领导要求的工作 o C.放弃和拒绝一些目标和任务 o D.不能与他人发生交集 ? 2.对中年危机正确的理解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中年人职业倦怠的结果 o B.中年人的身心疲惫现象 o C.中年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o D.中年人开始在身体上出现问题 ? 3.丧失热情,感到自己身心资源过度透支,出现紧张烦躁,对工作有厌倦情绪。这是指( )(单选题2分)得分:0分o A.工作焦虑 o B.情感衰竭 o C.工作成就感降低 o D.工作倦怠 ? 4.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会影响()(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婆媳关系 o B.夫妻关系 o C.父子关系 o D.母子关系 ? 5.在职业心态中,为自己工作,把工作当作经营自己品牌的通道是指( )(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主人翁心态 o B.快乐心态 o C.以上都不是

o D.积极心态 ? 6.在技能、知识和态度中,哪一方面是感性的、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得到提高的? ( )(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态度 o B.知识 o C.技能 o D.以上都不是 ?7.对自身持有负面评价,认为()是成就感低落的表现。(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家庭负担过重 o B.同事都比自己优秀 o C.领导不认可自己 o D.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 ?8.充满正能量的职场环境能使个人()(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不会遇到困难 o B.积极进取、勇于挑战 o C.工作条件舒适 o D.天天快乐 ?9.在职业化金字塔中,一个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指的是( )(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职业能力 o B.职业品牌 o C.职业结果 o D.职业道德 ?10.解决学前期孩子的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与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重大矛盾的有效活动形式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学习 o B.言传身教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其他客观因素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排除和调节。怎么样自我调节呢? 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幼儿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幼儿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要和不懂事的孩子打交道,还要做好家长们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是人,就会有压力,有倦怠,自然也就会有不良情绪。心理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骆宏认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压力,错误的应对方式,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他说,服务于人的行业,从业者都会有“移情”,即把对重要的人的情绪,转移到服务对象身上。一个在家受到丈夫冷淡的女教师,更容易对孩子动怒——而事实上,那是对丈夫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有关研究表明,压力,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失衡,这一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骆宏认为,目前在女性为主的幼师行业,除了制定和遵守严格的职业操守,情绪管理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必修课。“服务对象是尚不能自我保护的孩子,如果从业人员无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无疑增加了伤害孩子的机会。”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幼儿教师从容快乐地来应对工作和生活呢? 首先,教师的爱是幼儿教师高尚情感的源泉。 幼儿教师的情绪情感既受个体心理水平的制约,又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情绪情感的复杂性和可塑性。教师作为一种全社会尊重的高尚职业,不仅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为人师表促进幼儿道德素养的提高。社会共同期望模式将教师定格为具有高尚情感与情操的特殊职业群体,这种高尚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教师的爱。教师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热爱和对教育对象的深沉呵护与期待。赞科夫说过,“教师也应当这样:

来到学校里,他整个的人就是属于儿童,属于儿童的教育事业的。”教师爱是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的情感品质,爱儿童应当成为幼儿教师的性格。教师对幼儿的深情厚爱是一种激发幼儿生命活力的肯定性情感。在师幼交往中,这种情感的流动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情绪冲动,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幸福的、崇高的;它也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为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持久、稳定和积极的情绪情感,来源于教师对幼儿的真心关爱与呵护。 二、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受到主观态度的影响和折射。乐观豁达的人常会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丧失信心和勇气,能够始终保持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孩子所谓的吵闹,坦然面对孩子间的纷争,坦然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心里的那片小天地,你才能在属于“吵闹”的角落里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其实孩子的一句“我最喜欢老师”“妈妈,我们老师又买了一条新裙子”“姑姑,老师又做了新头发”“今天,老师没有表扬我。”……这一切淡淡的,甜甜的,不腻,不滑。孩子对你的喜欢和关注将你的心填的满满的。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 作为我们幼儿园老师,从服务对象看,能和单纯、可爱的孩子们一起,不用考虑复杂的社会关系,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本身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概论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B)。 A、良好的个性品质 B、社会适应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 (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BJKx3qR。x2qsUyI。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B)。 A、社会事件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有:社会变革、角色压力和(C)。 A、行为模式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判断题 (正确)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悦纳自我适应环境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判断题

(错误)社会适应是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要求的过程。 (正确)社会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错误)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无法实现自身的心理需要。 二、自我成长三部曲 单项选择题 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包括自我、超我和(B)。 A、镜我 B、本我 C、理想我 判断题 (错误)“悦纳自我”就是既要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喜欢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各方面很满意。 (正确)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适应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场新人社会适应的内容?(C) A、心理适应 B、作息时间的调整 C、消费方式的改变 判断题 (错误)职业适应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正确)职业适应就是积极调整,使自己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的过程。 二、xx 单项选择题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

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课后测试答案(云端学习)

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课后测试答案 一、单选题 1、职场取得卓越的前提是(10 分) A 机遇 B 能力 C 领导支持 D 热爱 正确答案:D 2、职业倦怠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根源在于(10 分) A 不清楚这份工作是不是我喜欢的 B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C 团队氛围不好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职业倦怠感的发生来自于(10 分) A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B 他人过度期望 C 管理者不称职 D 管理机制不合理 正确答案:A B C D 2、职场上玩世不恭的这种态度形成原因包括(10 分) A 干的这份工作特别没有身份没有地位 B 他人过度期望 C 管理机制不合理 D 成就感低落 正确答案:A B C D 3、克服职业倦怠感的办法包括(10 分) A 发挥和提高自己才干的机会 B 通过和别人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 C 提供生存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正确答案:A B C

4、立足职场的基础思想观念包括(10 分) A 与不同的职场人相处 B 不要再抱怨职场环境 C 学会职场中的与自己相处 D 能够升职加薪,树立成长管 正确答案:A B C 三、判断题 1、经理人的自我学习与发展只是关系个人层面的问题。该说法(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2、兴趣和工作可能不是很一致,是大多数人的职场状态。该说法(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3、职场中的大多数人无法说出自己喜欢的工作到底是什么。该说法(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4、企业文化灌注得结果与职业倦怠感产生无关。该说法(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我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点体会

我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点体会教师的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

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压力(stress)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strain)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压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低、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挫折感增强、工作绩效降低等。 而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乐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1. 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 2. 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 3. 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日本:国分,1998;松原,1995)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据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不当班主任的老师。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应有效解决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的加重,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 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校长管理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主要表现在i方面:身体方面,主要是一种慢性衰竭。包括深度疲劳,失眠,反复流感,头痛,生物钟紊乱等症状;智力方面,主要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心神迷乱不知所措,还容易发怒,迁怒他人,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方面,很多教师感到精疲力竭,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对学生缺少同情心,嘲笑同事,怨恨领导,藐视学校,家庭不和,人际关系危机重重。其典型症状是丁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是教育的奠基石,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就简单分析一下职业倦怠的成因,对如何进行心理调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光环笼罩下的卑微生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等,社会的极高赞誉,无疑是在加快教师成灰的步伐。其实,教师的生命很卑微:在房价、物价疯长的今天,教师买不起房子;在安全责任,工作压力空前升级的今天,教师肩上的担子很沉;学生成绩不好,就会追究教师的责任;学生出安全事故,就会谴责教师管理不当,诸如此类。教师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的心理应激状态,他们能不疲倦吗? 2.付出与回报的反差。国家虽然一再承诺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资,而现实却是迟迟不肯把教师工资落到实处(可能是因为教师队伍太壮大,各级财政粥

少僧多)。低收入产生低自尊,低自尊的人,他的成就感就会降低,低成就感的人会选择逃避,逃避工作,逃避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就成为社交弱势群体。试想,教师的付出一天比一天多,而报酬迟迟不上浮,教师的心情还会一如既往地好下去吗?脸上还会有微笑吗? 3.教师的评价制度。学校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本身没问题,问题是现行的评价制度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学生、家长、学校把砝码押在教师身上,考好了,皆大欢喜,考砸了,付出的心血付之东流,随之而去还有奖金、职称、名誉。这样的评价体系,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应有的合作遭到破坏,使教育最需要的团队精神丧失。 4.班主任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在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当班主任生怕学生出什么差错,有班主任说晚上入睡后最怕听见宿管、保卫人员的电话,一听到就心惊肉跳,害怕学生违纪出事。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对工作产生不可控制感和无助感,对学生逐渐失去人性化,就会情绪不稳,职业倦怠便如云雾滋生般蔓延开来。 5.职业倦怠的个性原因。有的教师因身体(生病)或家庭(离婚、爱人去世)的缘故,精神状态不佳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带着进入工作,也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1.善待自己。教育丁作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匆匆走在教室——办公室——宿舍的运行轨道上,一路上的好景色来不及欣赏。偶尔放慢脚步,看一看道路两旁的花红柳绿,嗅一嗅草绿,品一品花香,顺便瞅两眼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这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不论是一r作还是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