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当代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当代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当代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当代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某一种文化如果长时间地被一个民族所沉溺,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是触及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中华民族在艺术文化充分成熟之后有几种群体性痴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诗,第二是书法,而第三,则应该是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了。它与唐诗、书法一样,让中华民族长久痴迷,长久疯狂,从审美意义上透露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奥秘。

大致说来,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直到当下,京剧已经让中华民族痴迷了一个多世纪。很奇怪,目前,京剧的势头渐渐衰微了。我曾经发现不止一位西方学者论定,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在文化创作上最少游戏意识的时代,京剧的的衰微也应该是顺应了这种论断。

然而,作为对京剧衰微的呼应,现代京剧应运而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论现代京剧对当代京剧的继承曾经有人说,现代京剧不再是京剧,因为与之相适应的那种古典的味道没有了。而我认为,这是又一个时代的京剧了,犹如唐诗过渡到宋词,宋词过渡到元曲,元曲又过渡到明清传奇一样,文脉一脉相传,既是递进发展,又是开拓创新。

京剧尽管古典性很强,且又达到极端精粹的艺术境界,但它并不是与现代化毫不兼容的;而且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来讲,京剧已经到了不得不现代化的地步。

从共时的角度看,一个正常的时代,或者说一个健康的社会,其文化构成应该是“求和”的——多元互济,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使之谐调和顺,而不应该是“趋同”的——即无差异,无特色,千篇一律,那样就会呈现病态,使“艺术生态”失衡。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的思想,只有“和”,才能健康发展;“同”就难免要走入穷途末路。以古典加古典,或以现代加现代,便都是“同”而不“和”;只有以现代加古典,才是“和”而不“同”。因此,今天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并存是合理的、健康的、正常的。

从历时的角度看,说得简单一点,愈是现代化的社会,便愈加需要古典的(传统的)艺术。现代化与传统之间,不可否认有相互排斥的一面,但是它们也如同两块磁铁,又有相互吸引的另一面。现代化并不全部排斥传统;或许应该这样说,现代化在其“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传统为基点,作为自己的主要参照,在传统的基础上重建自己的现代化。愈是现代化,人们就愈需要传统。西方的许多现代化国家的现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对于现代化而带来某种精神“危机”、心灵“创伤”,人们尤其需要古典艺术、传统文化的抚慰了。法国哲学家贝尔纳一昂利曾说过:“我比任何人都更加依恋欧洲人的伟大的古典价值观”。

现代京剧正是在现代化语境下京剧寻找出路的产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京剧的本质,而是在当代京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观众群体的欣赏心理,在适合当代人群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所做的有限制的改革。它或多或少的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一些因素,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缺点,进一步趋向完善。

京剧的本质属性是以皮黄为主的唱腔。这种唱腔是在徽汉两调的基础上吸取了许多剧种和地方戏曲的艺术因素,加上部分字音的京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体系。这种唱腔以湖广音中州韵作为语音声韵的标准,令观众听后回味无穷。“现代京剧”的唱腔仍然以皮黄为主,只是根据塑造人物、剧本节奏和舞台景象需要,在音乐旋律和润腔唱法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使音乐形象更为丰满和谐,自然流畅。尽管它没有使用湖广音中州韵,而是以京音普通话代替,但唱腔依然遵守“出字、归韵、收音”的声音和字音紧密结合的规则,重视唱腔的上下句和唱词的“辙口”,讲究唱法的“四声、五音、四呼”和“五腔共鸣”,注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节奏规律,强调“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等,故其著名唱段歌声婉转悠扬,戛玉敲金,依然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现代京剧”的念白,虽然借鉴话剧的优长,但仍讲究京剧的韵律与节奏,其中不乏富有韵味的大段台词,听来感人至深。

“现代京剧”与“当代京剧”在做工和武打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京剧是非常地道的

程式化艺术,在“当代京剧”中,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和武打档子、翻跌技艺,都须遵循程式进行。“现代京剧”反映的是现代生活,它与“当代京剧”相对照,在做工程式上,必须存在某些差别。然而,它并非抛弃传统程式,而是将传统程式融入现代生活。比如在新编京剧《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时踢勾车架、跨腿、骗腿、弓腿、别腿、翻身、云手,焦急地找藏钱罐之处用的绊步、踏步、错步,酒醉时用的醉步,听到小福子死耗的痛苦绝望时用的闭眼、搓手、跨腿转身、大翻身等动作,都是对铜锤、架子花脸、武生等行当程式的“化用”。革命京剧《华子良》一剧的末场,当华筠山游击队营救狱中难友时,并没有剧烈的武打场面,但凭借舞美、音响和打击乐渲染的枪战氛围,特别是数名演员以相继进行的虎跳前扑、小翻前扑、小翻等等高难度技艺,展现战时的惊险,便令观众忏然心动。

在内容上,现代京剧在注重“唱做念打”与“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的基础上,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条件的配合下,吸收了话剧的一些编剧和导演手段,更加注重剧情,又意识地着眼于矛盾的构造,悬念的精心设计等,主体更加明确,人物形象更急丰满,增加了戏剧的可观性。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是在吸收了三部当代京剧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为了增加剧情的可看性,除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这条主线外,又特意增加了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这一副线,作为主线的有效补充,即使剧情显得跌宕起伏,又有效地丰富了戏剧的内容。目前,京剧的话剧化是现代京剧一个明显的趋势,许多原先的话剧导演都被聘来导演京剧,比如陈鑫伊等,他们都有意识的将话剧的诸多因素应用到京剧中来,拓宽了京剧的范畴,为京剧在当代的生存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现代京剧也是京剧走下神坛,走向大众的产物。戏剧史告诉我们,戏剧的生机在民间,在于大众的接受。清代的“花雅之争”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戏剧的基本功能是娱乐大众,至于其中反映了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中心思想……那不是大众所关心的事儿,他们所要求的只是视觉感官上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京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顶峰,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范型,它已经无可挑剔。然而,在历经几代艺术家们的精心雕琢之后,它已经变得太雅,太长,太唯美,这也使得它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成为无源之水,终有枯竭的一天。艺术史上任何一种范型都不能长盛不衰。“范型”这一命题的提出就是以承认诸种范型之间的代代更替与新陈代谢为前提的。它曾经有过的辉煌无法阻止它的改变,而他的改变也无法否定它的辉煌。京剧应该回归到民间,在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里大放异彩,寻求自身的发展。现代年轻观众是京剧不可忽视的一个观众群体,现代京剧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些观众的口味。

世上一切事物,总是发生、发展走向消亡,这是不可更改的规律。京剧作为一门艺术,应经充分流泻了它的耀眼光芒,完成了自我形象体系的构造,其生命追寻的过程已告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走近消亡。因为,它是在寻找不断自我完善,完成生命形态最可宝贵的转换而升华为传世瑰宝。现代京剧是京剧生命形态中转化中的一个过程,属于京剧范畴。我们应该客观的来看待它。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_高三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 中国的京剧文化十分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东方歌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京剧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划人物,使它特别惹人喜爱。 京剧的角色很多,“生”分成老生、武生和小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叫“髯口”。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六十岁,所戴胡须为白。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

名。“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像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京剧的角色很多,特点也很多。它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京剧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都是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表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应该源远流长。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热爱京剧,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一提起中国的国粹京剧,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的肯定是一个勾画着五彩脸谱,着华丽戏服的人物形象和咿咿呀呀的唱腔,而给最先吸引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色彩斑斓,种类繁多的脸谱了。 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尤其 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五官的形状、轮廓相似,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与人物的年龄、经历、生活的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从前年幼只觉得新奇,原来人物的脸还可以这样表达,不像人又最像人,后来才理解,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升华。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进行艺术夸张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离形得似”、“遗貌取神”,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意思是“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要为传神服务,为了达到神似,可以突破形似。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在绘画上,也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贯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韵,即精神境界的追求。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比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等等。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

【公开课教案】《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教学目标】 1.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2.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3.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教学重点】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视频:古典时尚组合与灰姑娘组合演奏的《打虎上山》。

【设计意图】这段视频既保留了京剧的独特韵味又增添了浓郁的时尚气息,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被京剧音乐所吸引,为新课创设情境。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视频,请学生对比欣赏,并说一说: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2.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片段一:《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片段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师总结: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它属于传统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则是现代京剧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感受第九节——现代京剧。(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两个典型唱段,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新课课题。其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上节课学习内容,又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使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融为整体。 三、新课: 1.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

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

说课《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 南城一中陈妍 一、说大纲 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京剧》。京剧在我国戏曲中居于首要地位,被称为国粹、瑰宝。根据《大纲》要求,京剧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在欣赏时要兼顾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同时,喜欢京剧,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京剧艺术。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根据新课程理念,我筛选了《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及《智斗》两段京剧,从传统京剧的了解过渡到现代京剧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发展的里程。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2、让学生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发展、唱腔、行当以及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及《智斗》,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资料,综合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音乐,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是什么?

老师概括: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其中,京剧具有最强的代表性,同学们对京剧了解多少呢?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也是我国的国粹。(课件)国之瑰宝——京剧 设计意图:提升高度,引起学生重视,带动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老师检查同学们课前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讲述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如:京剧的起源、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2、(出示课件)老师进行归纳。 3、(播放图片)让学生指出图片中人物所扮演的行当。 设计意图:运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京剧中的各种人物行当。 4、欣赏传统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由学生简单讲述剧情,老师出示思考题:剧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净行大花脸)里面运用了哪种唱腔?(西皮)这个唱段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包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正义形象),请同学们听后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欣赏。 5、播放视频《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老师概括并对作品进行分段演唱和详尽的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板式、行腔和韵味。 6、欣赏现代京剧《智斗》 学生简单讲述剧情《智斗》,老师出示思考题:剧中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各属于哪些行当?阿庆嫂(机智、勇敢—正旦);刁德一(阴险、狡诈—老生);胡传魁(粗鲁、愚蠢—正净)。运用了哪种唱腔?(这段唱腔均为西皮,多用摇板和流水板两种板式,摇板指节奏自由,流水板代表一拍。)

【在线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全剧欣赏

【在线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全剧欣赏 电影中曾经的那些影像,是否依旧闪回在你的记忆深处;流动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经意间让你潸然泪下,曲折动人的故事,是否给了你内心隐隐的震撼。那岁月的流逝,模糊了我们的记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电影成了记忆中的碎片。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份难忘的记忆。 京剧,有中国“国剧”之美誉,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风靡中外的戏剧艺术,更造就了一批流派名家。现代京剧所讲述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直到今天它还在被人们演绎着。革命现代京剧已历经50年风雨,它的精彩唱段曾深入亿万人心,它所展示的英雄主义主题至今仍有社会价值。红色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颜色。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彩色京剧戏曲故事片《平原作战》,根据同名现代京剧改编,说的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我冀中八路军主力为了完成诱敌深入、各个歼灭的作战计划,派共产党员、八路军排长赵勇刚率领部队插到敌后平原地区,在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敌人援军龟田大队,配合山区八路军主力全歼日寇。本剧由中国京剧团集体创作张永枚执笔,崔嵬陈怀皑导演,李光、吴钰章、高玉倩、李维康、袁世海等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1974年公映。

“霹雳一声春雷响,平原上谁不晓工农的儿子赵勇刚!战斗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上,抗日的声威震撼着铁路两旁。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平原作战》是中国京剧院(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身)继《红灯记》之后排演的另一部经典京剧现代戏,也是众多京剧现代戏中最为特殊的一出。剧中,张庄党支部书记李胜的这一段【二黄二六】虽然算不上核心唱段,却意外地成为《平原作战》剧情和命运的高度概括。 从《平原游击队》到《平原作战》《平原作战》这个名字,自然而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家喻户晓的电影《平原游击队》,而这二者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当年的主创人员或已去世,或因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但是记者还是从翟建农的文章《“崔大帅”〈平原作战〉得“翻身”》中,找到了如下文字:“京剧《平原作战》成型于1965年。早在1964年江青大搞‘京剧革命’开始,她就下交给中国京剧院将故事片《平原游击队》改编成京剧的任务。而改编任务刚刚完成,‘文化大革命’的狂飙不期而至。到了1969年,江青要继续扩大‘文艺革命’成果,准备改编创作新的样板戏时,京剧《平原游击队》被再次提及,但江青布置任务时不知是口误还是有意为之,说的是改编《铁道游击队》。最终,新的京剧剧本取名为《平原作战》。”冀中

现代京剧教案

现代京剧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MP3 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新课教学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 (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 )、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 3 、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 4 页) 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 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6、欣赏《家住安源》 ( 1 )、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内容提要】 19世纪中叶诞生的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关键词】京剧昆曲地方戏时代花雅之争 京剧是戏曲三百多个剧种里最重要的 剧种之一,在中国戏剧领域有着特殊地位。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

是近代以来中国戏剧发展的范本,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明 清以降发展演变的关键脉络。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解读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及其传播,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和典型的意义。 一 京剧诞生于清中叶的北京,承接宋元以来业已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文化之流,是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所谓“地方戏时代” 出现的许多剧种之一。和这一时代出现的大量地方剧种一样,它的出现并不是从宋元以来以戏文与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历史的简单 延伸,或者说,它并不仅仅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传奇的地方化身或变种。在戏曲史上,京剧的出现意味着戏曲文化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一重要变化的内涵和背景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所处的特殊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 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着《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

以乾隆二十五年入于北京,余窃以此为‘皮黄纪元’之年”①。姑且不论其中“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五十五年”之误,今人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视同为纪念京 剧诞生二百周年,实与该书有直接关系,即以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的标志。徽班进京是京剧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但徽班进京不等于京剧诞生,而且离京剧诞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徽班进京这一事件本身仍值得特别注意,它的艺术学含义,更准确地说,多个徽班相继进京并且在北京这座作为国家 政治中心的城市里立足发展的艺术学含义,仍值得发掘。 中国戏剧进入“地方戏时代”的背景,是中国文化整体大变革时代的来临,徽班之所以能够进入京城演出并且在北京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与观众的认可,进而催生出京剧,就是这一时代变革的突出呈现。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实质,是汉代以来大一统的文化格局逐渐让位于更加错综复杂的新的多元 文化格局。秦汉以来迄至明清,中央集权的

京剧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京剧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10125331 梁思慧 京剧本是综合性艺术,它的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立出来对其进行研究的美学价值。尤其是今日,人们的观念、认识大为开放。学术、审美的融合、交叉渐成大趋势。京剧更以其独特的风格与当代各种文化产生碰撞、结合。 社科新论的讲座激发起我对京剧的好奇: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世代流传,作为国粹保存至今日。在当代社会中,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新的变化呢? 京剧诸多元素中,脸谱是最方便被其他艺术门类借用的部分。因为它简洁、抽象,图案化、符号化、装饰性强。北京长安大戏院门前的脸谱雕塑《中国风》建于1999年,用钢板切割出特定形状后上色而成。作品以红为主色,间以黑、黄、白三色,取对称脸谱式,与暗喻忠良正直、智勇双全人物形象的“红花脸”有相近之处,但不拘泥于某个特定脸谱样式,亦不塑造具体的眉、眼、唇,只以抽象纹饰状色块连结成面目,让人一看便知该戏院以京剧为主打特色。 同是脸谱雕塑,雕塑家董书兵的作品变化更为丰富。他的《脸谱》为左右不对称造型,分别拼接了京剧中男、女服饰与谱式中的若干元素,暗含阴阳、虚实转化之理,诸如脸谱左边眼凸起为实,右边眼挖空为虚;左边上端为女角头饰中的珠花,右边则为男角背后所插小旗的抽象形。这件作品为不锈钢喷漆,高8米。 而雕塑家吴彤的《国韵——生旦净丑》系列作品,以京剧中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头颈胸基本造型为原型,在雕塑造型上吸纳了国画技法中“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出自宋代画家郭熙专着《林泉高致》中《山水训》一篇)的抽象方法,并结合白描技法中的勾线方式,简洁地勾勒出了雕塑的基本形态。整件作品被艺术家施以淡彩,在简化颈

部和胸部之余,吴彤将京剧脸谱谱式和白描中对人物五官的描绘方式融合在一起,重点刻画了人物面部。这一组作品将平面性的绘画与雕塑结合在一起,自然清新、意韵淡雅,以神写形,颇得中国水墨之神韵。 在陶艺雕塑家郑玉奎的陶艺设计中也选用了京剧元素,创作了《京剧人物》系列陶艺作品。“我父母年轻时,是方圆几十里的京剧名角。听大人讲,母亲在台上唱戏,奶奶抱着我在后台等着喂奶,结果看见母亲的装扮,奶没吃上却吓得我大哭一场。稍大一点我就开始翻看大人收藏的戏曲图片,觉得照片上的人太美了。”郑玉奎的这段作品解说词揭示《京剧人物》作品的背后,京剧艺术符号化的外表与内在的古典气息对人成长的一种认知变化。 无论是脸谱还是人物,京剧元素在今天的运用意味着一种传统文化价值的延续。京剧不仅仅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存在,具有承载价值批判(伦理纲常)的色彩,经过高度艺术提炼后的程式化动作,无一不成为民族、国家乃至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表征。但是,对于符号式元素的简单嫁接只是浅层次的继承与创新。京剧艺术内在的对于虚实、神、气、风骨、比兴、韵味、写意等方面的运用,才是所有艺术门类皆可通用的创造法则。所谓传承,究竟得其精神,还是皮毛,这才是当代京剧复兴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有人选择传承,必然也有人选择解构。刘铮的观念摄影《三界,意识的三个层次:天堂,人间,地狱》曾引起诸多争议。这一组照片的色调为黑白泛黄,头饰华丽齐全、妆容精致的京剧演员衣着裸露,他们被置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故事中。剧情却相当艳情与诡异:盘丝洞中,三个裸体妖精搔首弄姿,勾引衣衫不整的唐僧;白骨洞内,披挂上阵的孙悟空跳将起来,棒打全裸上阵的妖魔鬼怪;宦官作耳语状与裸身披薄纱的娘娘私语,眼神却窥视其身;武生与花旦公然交欢,周遭人皆视若常景……刘铮调动了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展开了戏剧化的叙事。京剧元素的应用,在此营造了与现实的距离感和舞台化的效果。然而,直接而大胆地对于性的叙述和表达,与作为传统文化和道德

革命现代京剧下载

革命现代京剧下载 现代京剧下载 115网盘礼包码:5lbf0gff 漫谈中国现代京剧的发展 《中国现代京剧大全系列音带》辑录了建国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众多优秀现代京剧作品。中国京剧现代戏是中国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现代京剧《杜鹃山》(老版)剧照现代京剧《八一风暴》剧照现代京剧《白毛女》剧照 第一阶段始于建国后至“文革”初。新中国成立以后,戏曲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为弘扬京剧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古为今用”,编创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剧目。1964年“全国现代京剧观摩汇演”时,已形成了创作演出的鼎盛时期。现代京剧《沙家浜》剧照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这个时期的作品体现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是:根据人物、剧情

的需要,打破传统戏唱腔中上下句之间和句逗号之间的常规间奏,使节奏紧凑情绪贯穿。并对全剧音乐进行整体设计,乐器的改良与小型民乐队的编制,提高了戏曲音乐的表现力,成绩显著。例如,《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八一风暴》、《箭杆河边》、《节振国》、《黛诺》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现代京剧《红灯记》剧照现代京剧《海港》剧照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第二阶段即“文革”期间所谓的“样板戏”。它将传统戏唱腔的句法结构化整为零,配合人物音乐主题和器乐特性音调,使唱腔更为生活化,并创造了一系列的新板腔。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大型中西混合乐队的编制,不仅对传统戏唱腔进行了革新,而且丰富了唱腔音乐的色彩,并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使这些京剧现代戏更富有时代感。现代京剧《杜鹃山》剧照现代京剧《龙江颂》剧照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然而,不少人至今对八个“样板戏”这个称谓所包括的实际内 容都搞不清楚,以为是八出京剧。实际上八个样板戏只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海港》 等五出京剧;另外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两部芭蕾舞剧和一部交响音乐《沙家浜》。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剧照 现代京剧《红云岗》剧照现代京剧《盘石湾》剧照

【公开课教案】《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教学目标】 1.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2.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3.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教学重点】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视频:古典时尚组合与灰姑娘组合演奏的《打虎上山》。【设计意图】这段视频既保留了京剧的独特韵味又增添了浓郁的时尚气息,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被京剧音乐所吸引,为新课创设情境。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1.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视频,请学生对比欣赏,并说一说: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2.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片段一:《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师总结: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它属于传统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则是现代京剧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感受第九节——现代京剧。(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选择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两个典型唱段,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新课课题。其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上节课学习内容,又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使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融为整体。 三、新课: 1.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广义的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2.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 (1)作品简介:课件出示作品简介,引导学生通过看大屏幕一起了解。《家住安源》是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一个唱段。故事概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在湘赣地区有一支自发的农民起义武装。由于他们缺少正

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生涯

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生涯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 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一次艺术创作。 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他是否在那里找总理面谈一下。 实际上,周总理对他的想法也已知晓。所以,两人见面后总理便关切地问:“砚秋同志,你为什么还没入党呀?”程砚秋答道:“我最近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缺点太多了。”谁料周总理却一连串地摆出了他的许多进步事例,又严肃地表示:“砚秋同志,如果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回到北京,贺龙元帅知道后也托人捎来话,愿做他的第二入党介绍人。 国庆节后的一天下午,总理办公室来电话,约程砚秋夫妇去

总理中南海住所吃螃蟹,贺龙夫妇也到了。 饭后,总理和贺龙在另一间屋里和程砚秋严肃地谈了对党的认识、现在的优缺点和今后奋斗目标等问题。程砚秋凝视着总理炯炯的目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期待。戏曲研究院党组织很快讨论通过了他的入党问题。 1958年新春伊始,文化部领导亲自约他谈话,把率中国艺术团到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重要任务交给他。 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戏剧艺术,程砚秋抓紧指导安排团员编排一些精彩剧目。当他突然昏倒被送进北京医院抢救时,大家才知他早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病情稍稳定,田汉等人来看望他,他焦急地要求出院。经大家劝慰,他才稍稍安心。不料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5岁。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去 梅兰芳在旧中国已经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梅派”一书以“少而约、静而动”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高峰。梅兰芳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解放后,又追随时代的潮流,捧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理所当然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尊敬。 前苏联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他在北京寓所书桌上的一尊列宁塑像,是当年从莫斯科携回的,陪伴了他30年。 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参

我爱传统文化京剧作文

我爱传统文化京剧作文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自豪!下面是XX整理的我爱传统文化京剧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我爱传统文化京剧】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

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篇二:我爱传统文化京剧】 有些人说,京剧虽好,我偏爱R&B。 我说花开两朵,京剧何必PK流行乐。 你喜欢R&B,他热爱摇滚。这就想吃麦当劳肯德基的胃也一样接受得了饺子一样。 艺术是相通的。如果你本来就喜欢地方戏曲,那么对京剧自然也会“消化”良好;如果你对地方戏不怎么“感冒”,通过学习京剧也能够提高对地方戏曲的欣赏水平,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走出的一个“艺术巨人”,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符号。外国人称京剧为“Beijingopera”,这个词的翻译是源于20世界三四十年代,从那时起,京剧就已经被欧美人所接受,并被誉为是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 你不能不喜欢京剧。 外国人都喜欢的艺术,中国人反而说水土不服,难道韩剧、

中央电视台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解说词精彩摘编

中央电视台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解说词 精彩摘编 2013-06-04 07:4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有7人参与 两百余年间的温暖、欢娱和力量 ——中央电视台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解说词摘编 第一集《定军山·溯源》 2010年11月16日,北京城一个普通的日子。当这座城市在初冬的斜阳下慢慢醒来,生活的舞台上,一如既往的是北京人习以为常的繁忙与精彩,不管诗意还是凡俗、古老还是现代,这个舞台诠释的,已是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的选择。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从这一天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上,将多了一个以这座城市命名的一种古老戏曲的名字:京剧。 京剧是国粹,这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共识。然而,当“国粹”写入“遗产”,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我们无从回答。 站在北京城南的永定门向北望去,仿佛可以看到天边。二百年前,从南方来的徽班也许就是从这里,陆陆续续地走进北京城开始了他们的辉煌之旅。就是这样一座宽广的城市,为百年来众多京剧艺人的粉墨登场,提供了最坚实的舞台。 在老北京的传说里,京剧是从茶楼到戏园子几代中国人一脉相承欲罢不能的疯狂沉醉与痴迷,忘我的追捧、山呼的喝彩,在那些有情和无情岁月里,京剧之

于大多数北京人、中国人,既是各层人士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 在好奇的外国人眼里,京剧也许首先是一个神秘而优美的梦境。仅仅八十年前,当来自中国的国色天香在太平洋彼岸的纽约百老汇舞台首次绽放,大多的西方人认为,京剧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八十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把中国京剧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百年,这个舞台曾经见证了太多粉墨登场的艺人无以掩饰的光荣或梦想、得意或失落。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正是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成就了一个王朝的跨越世纪的欢娱,也成就了京剧自身的灿烂与辉煌。 当所有的繁华已成过往,所有的热闹归于沉寂,关于京剧,关于那些将自己的精魂映射在舞台之上的戏梦人生,我们的讲述,就从这个早已陨落的王朝开始…… 《京剧》剧照 第二集《宇宙锋·呐喊》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作文参考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作文参考范文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 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著名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 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 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了京剧。京剧也称“皮黄”,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但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 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还 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各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优秀的演员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 的流派,如老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王鸿寿,刘鸿 声等;武生俞菊笙、李春来、黄月山等;小生程继先、德?如、姜妙香等;旦角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老 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何桂山、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等;丑 角萧长华、傅小山等;琴师孙佑臣、梅兰田、徐兰沅等;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等。 京剧真不愧是中国的国粹啊!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国粹”! 以前我并不知道京剧的来历,后来上网查了才知道京剧是由清代时的徽调、汉调传入北京以后,演变而成的。京剧的腔调以西皮、 二黄为主,用打击、管弦乐为伴奏。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京剧表演,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有时还兴味盎然的表演一番。初看京剧的人可看不惯,他们会觉得京剧很无聊。可老一辈的人就不同,就像我爷爷, 专爱看一些戏剧频道,听到那“怪里怪气”的声音就乐,百看不厌。 我刚进屋,就听到了淳厚浓郁的京剧声——原来是爷爷正热火朝天地看京剧。看爷爷津津有味地看着,样子好惬意!我也不慌不忙地 凑上去观看。嘿!看那演员有滋有味地演唱,有声有色地步法,看京 剧还真是一种享受!紧接着,出来了一个黑脸大汉,长长的胡须一直 长到腰间,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正直、刚烈的情感。只见他哼了一声:“大胆刁民,往哪里跑!”话一说完,他就把他给抓住了,用恶狠狠 地眼神看着他,我真感觉到有点好笑。一会儿,又出来了一个贼头 贼脑的白脸的小人,一年就知道他心怀不轨,脸上露出阴险、奸诈 的神情。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偷偷到别人房间里拿了一样东西藏在 口袋里,然后悄悄溜走了。突然,来了一个青衣花旦,原来她是这 屋的主人,她惊讶的发现乱糟糟的,立刻就报了官…… 京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为未来京剧的发展而做出努力! 京剧,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剧种;一个经历了几代大师发展、 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曲形式;一个蕴涵着“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一个“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一个“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在外国 人眼里,京剧就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他们常说京剧的服 装美、身材美、伴奏美、唱腔美,真是美不胜收啊! 记得在我五六岁懂事的那年起,晚饭后爷爷经常带我去村里看京剧。那时候的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头上戴的帽子还有花花绿绿 的饰品被陶醉着,深深地吸引着我。虽然听不懂舞台上“咿咿呀呀”唱的是什么,但是我觉得音乐是非常得优美,而且演员们那噪门是 多么的尖锐有力,我也佩服他们有一这样的好噪门。后来随着年龄 的增长,我的生活中京剧伴我左右,我家远方亲戚的一位大奶奶每 个晚上在佛国商城大门口唱京剧,我时而不时地经常去听。大奶奶 看到我喜爱上京剧,平常的日子里也教我几句。

如何理解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文档

如何理解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 i=r 自从1980 年代中期学界对革命“样板戏”的研究开始起步以来,学者们由偏激的情感判断逐渐走向了心平气和的学术探讨。研究对象集中在文本、剧场与电影。研究路向包括创作思路、观众研究、艺术分析、思想主题、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叙事模式等方面。在如上一些研究方向中,有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那就是如何看待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是将它与“文革”政治权力的强力干预相捆绑因而否定其艺术独创性,还是从“样板戏”对传统京剧艺术模式的传承、创造相联系因而肯定其艺术贡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无疑决定了“样板戏”的总体评价。 宋剑华、张冀二位先生的《苦涩与风流:试论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诉求》(下文简称《苦涩与风流》)从分析“样板戏”艺术追求人手,认为:“它对立于传统,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借用与置换;它对立于西方,对西方理念采取了吸纳与背离。‘样板戏' 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两种因素,并建立起了与中国人政治信仰密切相关的审美趣味。”该观点对样板戏创作的艺术资源进行了客观而全面的评价。“样板戏”创作者遵循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指针,在戏剧的唱腔、音乐、舞蹈、造型等方面对传统京剧、西方话剧进行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对西方的芭蕾舞、交响乐进行了为我所用、辩证借鉴。近二十年来“样

板戏”研究者从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历 史发展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结了“样板戏”的艺术创造和 历史贡献,兹不一一赘述。无疑,任何一个政治理念都必须披上 一件美妙的艺术外衣从而实现吸引、说服观众的目的,因此,无 论出于何种政治诉求, 其艺术创造都必然以深入人心、 感人肺腑 的美学化政治面目出现。 平心而论, 江青怀抱利用“样板戏”篡 夺政治权力的阴谋,她并没有放松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实验。 苦涩与风流》认为:“革命现代京剧和‘样板戏'之所以 被后人诟病,其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层面, 而在于强烈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 如果我们排除历史政治因素的 人为干扰, 应该看到‘样板戏'在其纯艺术追求方面, 对于中国 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的时代变革, 是具有极大推动意义的。 ”的确, 我们都能接受“样板戏”在艺术方面承前启后、 追求完美的审美 创造,我们也并不否认“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然而, 与风流》 认为,“‘样板戏'追求僵化教条的政治理念固然应该 遭到批判,但其作为中国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主观倾向则不能随意 加以否定。”对此,论者心存疑惑。我们能否仅仅认为“样板戏” 呢?笔者作为后辈晚学对《苦涩与风流》的吹毛求疵绝不是出于 哗众取宠或炫技使才的动机, 我想将个人对“样板戏”的一些不 成熟的看法陈述出来,求教于大方。 、何谓审美现代性 ? 苦涩 的美学追求、 艺术创造就是一种“ 中国文学审美现代性”的诉求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之京剧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 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主要种类:昆曲、高腔、梆子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雁剧、秦腔、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吕剧淮剧、沪剧、滑稽戏、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 我最喜欢的是国粹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