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6课《猫》课堂实录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6课《猫》课堂实录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6课《猫》课堂实录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6课《猫》课堂实录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6课《猫》课堂实录

课前老师下座位检查预习情况

师: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是说读。(教师板书:说读)

什么叫说读呢?就是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咱们就是采用这种边说边读的漫谈式的方法,来了解课文。咱们说读的话题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说猫、说人、说文。(教师板书:说猫、说人、说文)

咱们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话题:说猫。说猫的什么呢?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第一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这段的时候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准备一下,把相应的文字浏览一遍,组织一下,然后再说,好不好啊?

(生认真浏览课文)

生1: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回来的,它比第一只猫更加活泼可爱,晚上还帮作者捉老鼠,但是它最终还是被别人抱走了。

师:请坐。他简单地说了猫的来历,说了猫的特点,还说了一件小事——帮作者捉老鼠,交代了猫的去向。不就说好了嘛。当然啦,他说第二只猫还遗漏掉了一些东西,还可以补充的是什么内容?

(提问生2)你觉得有补充的东西吗?其他同学怎么说?

生3:它还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

师:你读书就比较仔细啦,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这就是我们在平时读书的时候要关注的细节的东西。你还有补充。(点生4)

生4:它不怕生人,而且有时还会去捉蝴蝶。

师:很好。同学们,经过这样的补充,咱们说第二只猫的时候就更加的丰满了,是不是?好,下面谁来说第三只猫?

生5:第三只猫是冬天在我家门口被捡到的流浪猫,而且它也没前两只猫那么活泼。

师:没有前两只猫那么活泼,那么可以用什么词呢?

生5:忧郁

师:不是很好嘛,课文中现成的很好的词语,它很忧郁。继续。

生5: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一下,然后两个月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门口。

师:请坐下,说得很好,前因后果都说得很好。他说到了误会了打了它,后来它死在了自家的屋檐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怎么?

生齐答:死了。

师:死了?有很多时候,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刚才我们说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来,我说,这三只猫的命运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生齐答:亡失

师:哎,很好,它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在整个的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因为它们的命运都是亡失,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好,下面咱们进行第二个板块的学习——说人。说什么呢?(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要求是同学们继续看有关养猫之乐的文字,看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来说?我发现这个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他不仅在读,还在书上进行一些圈画,这个习惯很好。生6: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师:养猫给我们饭后的娱乐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生7:可以让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师:真好,继续。

生8:而且它有时还帮我捉老鼠,让我在夜晚不再听到老鼠的声音。

师: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生9:我买来铜铃挂在它的脖子上。

师:把铜铃挂在脖子上,如果是挂在一只活泼的小猫的脖子上,叮叮当当肯定很快乐。请问在这里买铜铃,这只小猫此时活泼吗?

生齐答:不活泼

师:哎,此时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吗?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把刚才前面三位同学的连起来说说。养猫之乐,乐在哪里?乐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老师补充一点是刚才同学没有发现的,我说完以后,就请同学们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在哪里?你能找出来吗?

生10:是第九段。

师:请说一说。老师的问题是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读到了吗?再思考。找到了吗?

生11:大家都不高兴了,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师:大家找到的是“同伴”这个词,就仿佛是家人的温情。不是很符合,因为这里已经是亡失了。咱们谈的是“养猫之乐”,是“乐”,肯定是带来乐趣,还没有亡失。请坐下。我读这一段,同学们同意吗?我们要仔细地去读,在第二只猫的描写当中,有这么一句:

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这只猫在门口干嘛啊?

生齐答:等我

师:哎,等我下班。我一回来,它很开心,跑在前面就奔回去啦。你说是不是像一个家人在等我回来啊?哎,感受到家人的温情。我们是不是要做一点批注?养猫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些句子,哪些句子?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边读边划。下面开始,看谁找得最准确。

(生边读边划课文)

师:老师要求是划出失猫之痛,作者表达抒发这种痛感的句子,不是划的越多越好。与此无关的不要划进去。

生12:“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失猫之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这只小猫,它好像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师:你说得真好,生命的一部分被人夺走了,除了愤恨,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齐答:怅然的

(师板书:怅)

师:大家从字形上看,它与什么有关啊?

生齐答:心情

师:所有与心情有关的,用心字旁。这是一个形声字,读chàng。什么意思?

生齐答:不愉快的样子

师:那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怅然和愤懑。

生12: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师:很好,诅骂、诅咒。请坐下(。)

生13:“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从这里看出,失猫之后,因为三妹难过可以看出这只小猫是三妹十分心爱的。

师:难过一词直接抒发了三妹的痛。

生14:“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把猫当成朋友了,对待小猫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丧失小猫的心情就像失去一个朋友。

师:真好,请坐下。把它当成了朋友,失去了,心里是酸辛的。这句划下了吗?这是直接抒发作者的酸辛。

生15:我从“小侣”这个词看出这两个月我对小猫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它离开了,所以我感到了一丝酸辛。

生16:“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这里可以看出我十分喜欢小猫,并且希望它能够再回来。

师:请坐下。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生17:第32小节,“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前面第一只猫是酸辛,第二只猫已经很悲伤了,因为又是伴侣又是生命的一部分,感情已经很深了,所以难过得很多。然后现在是更难过得多,所以他的悲伤可想而知。

师:请坐下。你真是一个很用心的同学。关注到了作者失去三只猫情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说失去了前面两只猫,作者是一种痛惜(板书:痛惜),很可惜啊,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快乐。那么第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生在座位上自由发表见解)

师:懊悔、自责,刚才我还听到有个同学说了一个词,也与痛有关,是他的——痛悔。

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把第三只猫死亡后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地来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

(生自读并圈画)

师:咱们班朗读比较好的是哪位同学啊?我就请她读一个小节,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读出和她一样的效果来,好不好啊?请你读第29小节。(生范读29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哪一句话成为这一小节表现痛悔心情的标志的啊?

生18: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你认为要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19:愧疚。

师:愧疚,你读出愧疚的感情来了吗?语气在这一句的时候要低沉,语速再慢点。再试一次。就读这一句。

(生再次范读最后一句)

师:不是很好嘛,其他同学也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30小节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试?

(生范读30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说一下他的朗读?

生20:我感觉“我十分难过”这里要读得慢点,这样更能突出作者当时悲伤难过的心理。师:我同意你的话。(师范读:我心里十分难过)是这个效果吗?有没有同学觉得还有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呢?

生21:我觉得“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自我良心的谴责,语气应该读得重

点。

师: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看什么标点?(生齐答)。而且这种自责的情绪很浓郁,要读得重一点。你试一下。(生21范读“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师:效果出来了。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31小节。酝酿一下,失猫以后的痛悔。预备,起!

(生齐读第31小节)

师:好,32小节请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第32小节)

师:“更难过得多”怎么读?要重读哪个词?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多”吗?对,“更”难过得多。最后这一句,第33小节,是作者所有这种痛悔情绪最凝聚之点,大家认为是一起读,还是请哪个同学读?(生选择齐读)我相信同学们一起朗读的这种效果。面对这一只死亡的猫,作者——预备,起!

(生齐读第33小节)

师:情感读出来了。下面,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读完了要说说感受。请分析一下,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吧,我们说养猫之乐好像没说到第三只猫,那么第三只猫死了以后为什么我却是这样的难过,要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呢?

生22:因为以前我曾经冤枉过它一次,而且还打了它。

师:冤枉过它,还追打过它。请坐。还有吗?

生23:因为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师: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读书还可以再细心点。老师提示一下,前面两只猫让人一看就很喜欢,第三只猫我为什么不太喜欢?有同学说它很懒惰,长得肥肥的,一直窝在哪边。还有呢?哦,看上去很忧郁。还有呢?哎,你说对了,它的毛色也不太好,尤其是有一天还被烧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第三只猫不让人喜欢,主要是长得又不好看,所以我们用一个词,对它有“歧视”。因为不漂亮,因为不活泼,所以我们就不喜欢它。因为不喜欢它,所以才有后面的冤枉它,是不是啊?

你们再看课文,我觉得如果我追打了它,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我完全可以采取弥补的措施的,给它吃好一点,不可以吗?待它态度温柔一点,不可以吗?有没有采取措施?哪一句话?看出来了吗?(生回答第31小节)

师:哦,第31自然段。是不是啊?(师范读“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没有表白,然后这只猫就死了。老师在这里批注了一个词:漠视。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因为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就不能够去表白我的这种误解。因为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和我对它受伤后的漠视,最后当这只猫死去的时候,我永无改正的机会,是不是啊?

所以,同学们,作者在这里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身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生24:热爱

师:是热爱吗?

生25:平等的态度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他表达的是一种平等的态度,无论你这只猫长得漂亮也好,活泼也好,

忧郁也好,全部应该是平等的态度。不能因为你是猫,我拿了你就打,愧疚以后也要有补救的措施。所以作者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生命。(板书:平等地对待生命)

作者把这样的一个道理通过三只猫的养猫经历来表现的话,我们就对这样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所以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结构上是别具匠心的,能够起到这样的一个推动的效果。所以下面我们来说文,说什么呢?说它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板书: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很多个妙点,但是我们这堂课只做一件事,咱们说语言之妙只说作者描绘三只猫的相关文字传神之处,妙处。

生26: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因为白色的毛上面还带着一点花纹,所以就如同白雪球上面还带着点泥土。

师:妙在外形的描写逼真传神。继续。

生27:“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写出了小猫很活泼,喜欢和人玩耍。

师:请坐下,你关注到的是用词之妙。“滚来滚去”写出了这只小猫的活力旺盛。

生28:“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师:嗯,你关注到了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你告诉同学,还有精彩的动作描写吗?

生28:“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师:是不是很活泼啊,是不是非常精彩的一系列的动作啊?建议同学们把这一连串的动词圈出来,在边上写上一个词语的点评,写哪个词语?活跃,是吧?很好。

同学们也是很喜欢第一只和第二只猫,说得比较多。咱们看看第三只猫有没有值得我们要说的呢?语言之妙,有没有?

生29:第15段的第6行,“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为什么会“若有若无”呢?如果它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猫,那么肯定所有人都非常喜欢它。它之所以是若有若无,那就代表它是不引人注意,这就说明了它的不活泼,也就更说明了它具有一定的忧郁性。

师:你关注到的是锤炼词语的妙处。从“若有若无”这个词语看出这只猫在我们家没地位,我们不喜欢它。继续。

生30:“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还有是“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只猫并不是很好看,所以大家也不会很喜欢它。

师:你的答案很好,补充了一小点。这些你读的句子是运用了?哎,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请坐下。

同学们看,在写三只猫的时候,作者是很注意语言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有外貌描写,有动作描写;从锤炼词语角度来讲,很注意,如“若有若无”等词语。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三只猫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刚才已经说了,活泼,更活泼和忧郁。同学们,写动物,写出了动物的不同个性,我们写人,是不是也要写出人的不同个性。怎样来写出小动物的不同个性,或者怎样来写人的不同个性,本课给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运用多角度的描写能起到这个功效。

好,这篇文章描述三只猫,在结构上很值得我们探究。可以说说吗,它的结构之巧。

生31:将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进行比较,就能说出最后一只猫很丑,然后也能说出最后一只猫它的死亡。

师: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进行了比较,有铺垫,是不是啊?都是为了写第三只猫,自己的这种痛悔之情。着重是表现了这点。(师强调板书:痛悔)还有吗?可能迅速浏览一下就能体会结构之妙,结构之巧了啊。

生32:从作者写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了以

后,他写“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三只猫的死亡更让作者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痛悔。

师:他关注到了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实际上使课文的层次感很清晰,使我们感觉到写三只猫的顺序是按照情感的逐步加深。感觉到了吗?这位同学的眼光很独特。

生33:在每一只猫亡失了之后,作者都加以对这只猫的总结。

师:嗯,我补充一下你的话,不是加以总结,是都有对这只猫亡失以后心情的抒情。那我现在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写三只猫都有抒情吗?都有回忆这只猫相处的事情吗?再往前推,都有这只猫的——

生齐答:来历

师:这么看来,写每只猫都是按照三层式的结构。哪三层?

引入对象——这只猫怎么来的;叙说事情,然后抒发情感。注意到了吗?这种三层式的结构是我们这篇课文结构的特色之一。我们也可以借鉴到以后让我们写一个小动物,这种结构是不是我们可以借鉴啊?同学们说三层式,第一——

生齐答:引入对象

师:第二——

生齐答:叙说事情

师:第三——

生齐答:加以抒情

师:加以抒情,抒发感情,是吧?老师还要再补充一点,从全文的角度上来讲,你有没有发现第一句所起的作用啊?

生34:总起全文。

师:全文的结构是按照由总到分。你看,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结构巧妙之处。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

好,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下课。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猫》练习题

《猫》练习题;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2. 全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2、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找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 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 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 D.因为猫会吃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8、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9、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10、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1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13.如果让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办? 1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15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答案: 1、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2、第一快乐辛酸、愤恨悔

26猫复习提纲

《猫》课后练习解答 一朗读课文,从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区别: 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有趣,更加活泼,会爬树、捉蝴蝶和老鼠。 (4)地位:第三只猫对家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称第一只猫是“相伴的小侣”;称第二只猫是“亲爱的同伴”。 2.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走失后,作者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找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猫》阅读理解题 一、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 1、 2 只猫? 第 3 只猫。通过写第3只猫揭示了文章中心;写第 1、2 只猫是为了突出第 3 只猫,与它对比。 二、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 3 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知识讲解

《猫》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上)】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刊》(文学研究会会刊)第199期上。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就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当然,这些观念是五四启蒙思想的产物,属于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 知识积累 1.涩.(sè):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 2.绫.(líng):一种丝织品。 3.怂恿 ..(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 4.丫头:这里指女孩子。 5.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6.惩.(chéng)戒:惩罚使警戒。 7.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8.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9.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 10.妄下断语:轻率地下结论。 11.一缕.(lǚ) 12.蜷.(quán)伏13.衔.(xián)着 14.悲楚 考题例析 1.(2015?江苏常州中考)把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内。 商务印书馆今年3月付梓.( )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lán()的植物世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jiǒng()异名称与寓意的植物zī(),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 ),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中国社会科学网) 2.(2015?湖南株洲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别能力。4个字词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梓zǐ”出现在《范进中举》的“桑梓”;“斑斓”都跟文字旁有关;“迥”字书写时,不能在口上加两点形成错别字。“络 luó”声母是边音,不是鼻音。此题题型较为新颖,将字词的注音书写放到语境中来,体现了“字不离句”的特点。答案:zǐ斓迥姿luó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年份看数字,可以筛选出特点。根据农村和城镇的数据筛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 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第16课《猫》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 2.第三只猫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教学难点: 1.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猫,是一种温顺、活泼的动物,非常讨人喜欢,你能否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小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故事更让我们加深了对猫的了解,(播放猫的图片)郑振铎先生和猫之间也发生了很多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养猫的经历和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你又结识了几只小猫,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只?

(15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 生:四只猫,写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进行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只猫,从文章第段的“”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的猫 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只猫,我从文章第3段的“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看出,它是一只活泼有趣、顽皮可爱的猫师:齐读这几句话,注意动词“跑、跳、晒”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我从第1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话中看出,它也是一只很漂亮,很活泼的猫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第二只猫,从文章第3段的“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能干的猫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从文章第1段的“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看出,它非常的活泼、顽皮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只黑猫,从文章第29段“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可以看出它身手非常敏捷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集中谈到了前面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还有的同学谈到了那只作为凶手的黑猫,有没有同学喜欢第三只

初一上册语文第17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第17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蜷伏()怂恿() 惩戒()怅然()妄下断语()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A.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B.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C.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5.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描写)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 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 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记叙) 示例:从小猫的悲鸣中,我们读出被误解的凄凉。 7.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 (2)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 (泰安中考改编)阅读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买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9.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10.“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1.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猫》同步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 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猫》。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安排提出的要求,考虑到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环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的为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猫》选自《郑振铎文集》,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佳作。本课更是通过描写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猫,来启示大家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和人类是平等的,正是有了它们,才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因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呵护的。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指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分别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 2.跳读课文,通过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亡失而产生的心里感受与前两只猫进行对比,说出文章主旨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猫》这篇文章描写了“我”三次的养猫经历,曲折的表达出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告诉读者: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否则就难免出错,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一点: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说出文章主旨以及得到的启示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并且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将用1个课时来完成,我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课堂导入(1分钟);2.预习检测(5分钟);3.自主学习(14分钟);4.合作学习(15分钟);5.反馈练习(10分钟)。 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我大概用1分钟。 我是这样导入的:如果生活中没有动物为伴,我们该失去多少欢笑;如果自然中没有动物的身影,世界将褪掉多少颜色。如果因为你的主观臆断而造成一个小生灵亡失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郑振铎的《猫》,去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家的三只小猫的。 阅读文本前,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因此,学生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预习检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字音字形,我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的时间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我将采用听写的形式,听写文中8—10个字词,然后让学生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以确保学生的头天的预习正确有效。 扫清阅读障碍之后,便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这一环节我将采用14分钟的时间。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对“我”的影响的语句,给“我”家的三只猫建立小档案。在学生自学之前,我会提出明确要求:1.全班同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应语句。之后,三个大组分别填写三只猫

7下6第26课-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通过合作分析研讨课文,理解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分析、研讨 一)、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描的故事。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二)、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4、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指名学生复述第三只猫的故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17《猫》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怂恿 ..()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 》教学设计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齐读第30、31段 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背景透视:本文郑振铎从事创作的早期作品。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已经传入中国,郑振铎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身体力行。他以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讨人生的真谛。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

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课堂练习:请写一段令你内疚或难过的文字,100字左右.(你和父母顶撞过吗?你被同学误解过吗?你被老师冤枉过吗?……) 要求:(1)10分钟,最好用上伏笔手法。 (2)写好后,先自己修改,再小组互改。推荐好作文,朗读. 四、课堂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精选部编版26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26课《猫》练习题 一.注释 1.《猫》选自《》。郑振铎,福建长乐人,()、()、()。它的主要著作有《》《》《》《》《》等。译著有《》《》。 2.涩: 3.绫: 4.怂恿: 5.丫头: 6.怅然: 7给下列词语注音 污涩.()怂恿 ..()怅.然() 蜷.伏()惩戒 ..()虐.待() 8改正下列错别字 毫无生意安祥辨诉 二.习题 1.本文写了只小猫?作者对它们的思想感情是: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 2.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6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7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8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一. 1.郑振铎文集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新月集飞鸟集 2.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 3.一种丝织品。 4.鼓动别人去做。 5.这里只女孩子。 6.不愉快的样子。 7.sè sǒngyǒng chàngr quán chéngjiè nùe 8.毫无生气安详辩诉 二 1.三只酸辛怅然难过 2.(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4.表示猜测,因为这而判定猫吃了鸟,突出我的主观臆断。 6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7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8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猫》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猫》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 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1

26猫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猫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三、检查预习 字词辨析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 蜷伏(quán):躯体伏卧。 诅骂(z?):恶毒地谩骂;咒骂。 涩(sè):不光滑。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介绍写作背景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猫》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四、读猫,说故事 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 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

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 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点拨思考: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详略铺垫) 五、读人,悟真情;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好,全班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 ①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点拨:说一说,哪个词语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新鲜的色彩,对,重音读一读。)②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点拨: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笑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想象一下,静谧的庭院,摇摇晃晃的藤椅,活泼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一齐读) 养猫的确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 ③“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教案

16 猫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è) 怂恿 ..(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③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③篇】。 《猫》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

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第26课 猫

学案设计年级: 初一科目:语文 学习内容: 第26课猫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写作特点,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3、积累词语,在作者的描写中领会其深刻含义。 二、学习重点: 1、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回答问题。 第1课时 三、预习检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注音: 污涩()红绫()一缕()郁闷()相称() 冤苦()怅然()诅咒()()郑振铎()() 2、按拼音写汉字: Sǒng( ) 恿 quán( ) 伏 biàn( ) 护 chéng( ) 戒yí( ) 着 nǜe( ) 待 3、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找出来改在括号内。 (1)照暖相形见拙拮据阔绰() (2)恻隐无遐顾及逶迤脊梁() (3)潮讯不屑置辩魁梧祈愿() 4、解释词语:

1)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怂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妄下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填空: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文体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记叙了作者家里______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感受。 6、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 例: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外貌描写) 1)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3)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4)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7、本文结构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