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1、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显现

1978年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迁,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以意识形态标准来划分的“两阶级一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正在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在逐渐取代过去的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所导致的分化。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在趋于稳定化。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与1978年以前的阶层结构相比,在其基本构成成份、结构形态、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表现出根本性的差异。

2、对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如何进行科学的认识

对当前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结构如何认识、如何进行理论解说存在各种争论。但毫无疑问,照搬马克思对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和毛泽东对20、30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问题,必将导致理论上的错误认识和政策上的失误。在分析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下述几个问题。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唯一的划分阶层标准

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时代有根本性的不同。首先,马克思和毛泽东时代的生产资料占有主要是个人(私人)占有,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生产资料是由国家和集体占有,同时,近年来公司制的发展也导致了不同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时代的私人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其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和多元特征决定了单用生产资料占有这一指标来解释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充分的,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对物质财产的占有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决定人们社会阶层位置的标准。除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外,在国家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和对文化技术资源的掌握情况对人们的阶层状态有深刻的影响。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需要对传统的阶级分析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和发展。

阶级阶层问题研究的目标与分析思路需要调整

当前有关阶级阶层问题的争论中有一种误导性的说法,即:采用“阶级”一词似乎就意味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采用“阶层”一词就是资产阶级的观点。实际上,在大多数

英文文献的有关论述中,并不存在“阶级”与“阶层”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大多数理论家都采用一个词汇——“class”,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采用哪一个词汇,而在于采用哪种思路来分析“class”这种现象。目前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分析思路是“冲突论”的阶级阶层分析与“功能论”的阶级阶层分析。冲突论强调“class”之间的利益冲突,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功能论则强调社会分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强调谐调“class”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整合。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代社会中,“class”——不论它被称为阶级还是阶层——有其两面性,既存在相互利益的矛盾性,也存在相互利益的可谐调性。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不同、出发点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和目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思路。

马克思和毛泽东当年对阶级问题进行分析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制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社会,因此,他们的分析特别强调了阶级关系之间的对抗性,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剥削和压迫现象。现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研究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执政党目标的变化也需要相应调整阶级阶层问题的分析思路,有必要客观地调查和评估各社会阶层的社会经济政治状态,从而更好地谐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3、三种资源占有情况构画了新的社会阶层结构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四个主要特性

基于国际学术界对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普遍特征的研究结论以及本课题组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性的认识,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象作出了一些基本判断。首先,与绝大多数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社会一样,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趋向于表现为职业的分化。职业因素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的扩大和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的扩大,这是工业化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科层组织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其次,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分化带来显著影响,这些制度因素包括所有制、户藉

制度、部门差异或单位之间的差异以及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强有力的作用。第三,生产资料所有权仍然是导致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特征,但很显然,这一因素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的作用要相对弱于它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最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对社会阶层分化有其特殊影响,即在过渡时期的利益调整中,

会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而落入社会底层。同时,过渡时期也会出现阶层位置不确定的边缘性群体。

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配置为基础的十大社会阶层划分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标准的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框架。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资源与政治组织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对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支配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文化(技术)资源是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对这三种资源的拥有情况决定了各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根据这种分层原则,我们构画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个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图表1)。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各阶层的界定参见后面部分)。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于其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未能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4、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

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的地位等级,它是最主导性的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改革的最初十年里,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他们的利益相对受损。在改革的后十年中,他们则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最大获益者之一。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还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

各社会阶层与这一阶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转而也表图表7 社会阶层结构图

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这一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至2%;在城市中的比例大约在1%至5%之间;在城乡合一的县行政区域中比例大约在0.5%。

经理阶层

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是一个新出现的或正在形成中的阶层,它是在最近5年来才显露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的特征的,它与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领导干部)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还没有完全的明晰化,其阶层内部不同来源的成员之间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这一阶层成员的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干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这一部分企业干部逐渐从干部队伍中脱离出来成为职业经理人。另一部分来自较大规模的或高新科技产业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最近几年中出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趋势,一些业主聘用职业经理人来为他们经营企业,另一部分业主使企业股分化而使自己从业主型的创业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第三部分人是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经理阶层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由于许多大中型企业属于国有或产权不清的状态,实际上是经理人员在支配这些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同时,这一阶层的主导成份与国家权力机构和海外资本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状况决定了经理阶层在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也是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要大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影响力,并且这种影响力还在继续扩大。这一阶层的人数还在发展过程中,它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1%,但在地域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这一阶层的成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在广东省深圳市这类经济中心城市,经理阶层的比例高达到9%,其比例远远超过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比例,但在经济不发达的贵州省镇宁县几乎就不存在经理这一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经理阶层所占比例及这一阶层的经济回报率可以衡量出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者,他们在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员最初主要来自于乡村和城镇社会的较低阶层,90年代以来,大量的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原

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加入这一阶层,使这一阶层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有极大的提高。由于传统的意识形态的阻碍,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一直无法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他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受到极大局限。私营企业主阶层内部由于拥有资本规模大小不同,其社会经济地位有较大差异。中小企业主构成了这一阶层的主要成份。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5%至1%,这一阶层的分布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在私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比例可能能达到5%左右,在私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比例则可能只有0.5%左右。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在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并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分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中间层中的主干群体,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之一。而且,他们还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理念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中,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显现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性的转型,即从以传统的人文知识分子为主导构成转变为以现代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分子为主导构成,从理想主义、政治激进主义和现实批判主义的主流意识逐渐转向实用主义、工具理性主义和温和改良主义。这种转变十分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保持较优势的地位,并与掌握着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保持良好的关系。专业技术人员在中国的阶层结构中以及社会中间层中所占比例还较低,他们主要集中于城镇之中。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一阶层会日益壮大。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所占比例约为5%左右,城乡之间的分布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极大差异。城市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比例大约在10%至20%之间,在城乡合一的县中其比例可能只在1.5%至3%之间。

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层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成员是国家及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军,同时,工人和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一阶层实现上升流动。这一阶层也是现代社会的中间层的重

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为5%至10%之间,在城市中的比例约为20%左右,在城乡合一的县中比例在2%至8%之间。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将会有大量的体力劳动者上升流动进入这一阶层,在未来十几年中这一阶层的人员比例将会有明显提高。

个体工商户阶层

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资本雇佣少数他人劳动但自己也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劳动的人)、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有足够资本可以自己开业经营但不雇佣其他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吃息族、出租房屋者等。个体工商户阶层也是经济改革的产物,这一阶层的规模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扩大。80年代这一阶层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和城镇的失业待业人员(尤其是返城的知识青年)。90年代以来,由于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大量国企工人涌入这一阶层。这一阶层的实际人数要比国家工商部门登记户数大得多,目前它是吸纳下岗工人、失业待业人员和无地可种的农民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一阶层还有扩充及吸纳就业的余地。但是,目前个体工商户阶层的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较为严历的管压和盘剥,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较多。个体工商户阶层是80年代改革的最大获益者之一,但90年代以来,这一阶层所能分享的利益相对减少,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80年代,其经济地位与80年代相比也有所下降。个体工商户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比例约在10%或者超过10%。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或体力工作的、非业主性的人员。由于中国目前的商业服务业的产业层次较低,因而这一阶层的绝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产业工人阶层较为类似。只是在大城市里与国际较为接轨的商业服务业部门中,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社会经济状况较接近办事人员阶层。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阶层的人员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大约是5%至8%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极大,因为这一阶层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深圳市和合肥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的比例分别为17%和13%,但在城乡合一的汉川市(县)和镇宁县,此阶层的比例仅为3.2%和1.6%。在小城市和乡村当中,商业服务业的产业层次较低,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是不雇佣他人劳动或雇一、两个雇工的个体劳动者。

产业工人阶层

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及相关人员。在相当长时期

内,中国的产业工人阶层内部一直存在着企业所有制和户藉身份所导致的差异。近几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人之间的差异相对缩小,但户口因素的影响仍然很强,“农民工”在产业工人阶层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除了户口因素导致的差异之外,单位部门因素越来越强烈地导致产业工人阶层内部的分化。福利和劳动保障较好的正规部门的工人与缺乏福利和劳动保障的非正规部门的工人,经济效益低的传统部门的工人与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和国家垄断部门的工人,在社会经济状况方面有明显差异。经济改革以来,产业工人阶层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明显下降,这导致了产业工人阶层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工人阶层中一部分成员通过接受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离开了工人队伍,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其他社会阶层。仍留在工人阶层中的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并缺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技能,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处于就业无保障的状况。与此同时,进城的农民大批涌入产业工人阶层,他们成为产业工人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50%左右。产业工人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20%左右。其比例城乡之间差异极大,同时不同经济结构的城市之间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乡村之间差异也很明显。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这是目前中国人员规模最大的阶层,该阶层的最大特征是: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总体而言,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权力资本,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往往也低于上述所有的阶层。按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要求,这个阶层的规模理应进一步分化并大规模缩小,但在目前,这种分化和缩小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的阻滞。农业劳动者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在40%至50%之间。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

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大批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同时,就业机会减少又使许多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力长期待业。这两部分人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除此之外,这一阶层中还包括一部分不打算就业或无能力就业的人员,比如病残人员和家庭主妇。目前由于就业压力和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改善,专职家庭主妇的数量明显上升。任何社会都会存在部分的失业者和一定数量的无业者,但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构成一个阶层却是我国目前这一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一方面,无业、失业、半失业人群数量比较庞大;另一方面,这些人中的主体成份具有类似的社会经济背景,比如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工人及其子女和无法以农维持生计的中青年农民;而且其中相当部分人失业、半失业状态持续数年。失业半失业

人群的这些特征使他们构成了一个过渡性的特殊阶层,这一阶层的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此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比例大约在8%至10%左右。

5、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结构:橄榄型还是金字塔型

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或者说工业化的社会结构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等级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而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社会结构:即上尖下大的金字塔结构,它是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处于社会的下层。现代社会的这种等级结构的排列一般来说指的是两个方面的等级排列,一方面是以职业的技术分化为基础的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等级序列,另一方面是经济地位(收入或财富)的等级序列。这也就是说,拥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从事着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如白领职业)并且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收入。

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是橄榄型还是金字塔型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还未发展到橄榄型的结构,也就是说,还未能形成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我们采用本课题组的调查数据,从社会等级地位的结构形态和经济收入的分布结构两个方面来观察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形状(参见图表1、2、3、4、7)。图表7中所划分出的十大社会阶层,依据各阶层拥有的资源的量和资源的重要程度已经排列出一个等级的位序,但实际上,同一阶层的成员在资源拥有量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图表7中的社会等级分层跨越了阶层之间的界线,它仍然以职业的技术等级分化为基础,同时也考虑了组织分化(组织规模)和资产分化(生产资料规模),它更强调个人由于这些因素而导致的资源拥有量的差异。经济地位的等级排列主要依据的是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由于本课题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正在处理当中,现只能用深圳和合肥两个城市及汉川和镇宁两个县的抽样调查数据来初步估算各社会地位等级群体的比例分布和收入分布的结构形态。

图表1、图表2、图表3和图表4中四个县市的社会等级结构图显示,深圳和合肥的社会等级结构是底部较为宽大的类橄榄型结构,而汉川和镇宁则是明显的顶尖下宽的金字塔结构。深圳的社会等级结构最为类似橄榄型,中中层所占比例最大,接近半数的人处于中中层,但同时其结构的下半部分仍然明显比上半部分大,中下层所占比例比中上层高13个百分点。合肥的社会等级结构则显示出正在由金字塔的结构向橄榄型结构的过渡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中下层,但中中层所占比例正在接近中下层,中上层的比例则相对较小。城乡合一的县与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有极大的差异。在汉川和镇宁,80%至90%的人都处于中下层,中中层和中上层的比例极小。

方面已趋向于橄榄型,但收入分配结构

四个县市的家庭月人均收入分布

结构都展现出顶部尖锐、底部庞大的类

金字塔结构,60%至70%左右的人的家

庭收入水平在平均线以下(参见图表1、

2、3、4)。尽管深圳和合肥在以职业结

构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分化

距离橄榄型还有较大的距离。最值得注意的是,与社会等级分化所展现的趋势不同,收入分配结构并没有表现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收入分配结构越趋向于橄榄型,或者城市比农村的收入分配结构更趋向于橄榄型。四个县市中,经济最落后的镇宁与经济最发达的深圳的收入差距似乎更大,其收入分配结构更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在镇宁,74%的人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平均线以下,最高收入组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是最低收入组的15倍。在深圳,也有74%的人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平均线以下,最高收入组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是最低收入组的14倍。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的合肥和汉川,收入分配结构较接近于橄榄型,绝大多数人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集中于平均线附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差距也较小。这表明,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结构的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职业结构升级为橄榄型社会结构创造了条件,但并不必然导致拥有庞大中间层的社会结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出现还需要其它的一些条件,比如调节收入差距的社会政策等。

综合四个县市的情况来看,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趋向于现代社会的橄榄型结构,而乡村地区或者城乡结合的县行政区域的社会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结构则还需要走很漫长的道路。全国的社会等级结构形态很可能较类似于汉川的金字塔结构,因为汉川的城乡人口比例和职业结构分布与全国的城乡比例和职业构成较为接近。 6、社会阶层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

由于缺乏历年的追踪调查数据,较难以准确描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详细演变过程。现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三个数据资料,来考查最近二十年来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图表5所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几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所公布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分布,它反映出1985年以来中国的职业结构的基本变化。图表6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估计出各年段十大社会阶层的大致比例。此外,对图表1、图表2、图

表3和图表4中四个县市的社会阶层结构的比较,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这四个县市的社会阶层分布情况,实际上代表着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形态。

根据这三方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近二十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未来十几年的可能发展趋势。

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在兴起壮大

首先,在社会结构较上层的部分或者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阶层中,掌握或直接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在兴起壮大。私营企业主阶层从无到有,经理从干部队伍和企业主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这两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例都在逐年稳步上升,而且还将继续上升,尤其是经理阶层的比例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形式的发展,企业主的数据将稳定在一定水平或者相对减少,而企业经理人员数量将会明显增加(参见第二部分图表)。不过,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规模增长还未达到顶峰,在未来十几年中,私营企业主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还会有所上升。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也有所上升,这是由于经济增长、城市化推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的扩张,导致了政府组织的膨胀。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城市化还将进一步推进,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要继续扩展,因此,国家及社会管理者的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但与经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相比,国家及社会管理者在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上升幅度不会太大。对于结构性变化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三个等级地位最高的阶层中,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将从比例最高的阶层正在变为或将要变为比例最低的阶层,经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结构中的比例将会超过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

社会中间层逐步扩展及构成成份将发生变化

其次,在社会结构的中间部分,社会中间层逐步扩展,社会中间层的构成在逐渐发生变化。构成社会中间层主体的三个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在过去二十年中,其比例都在上升。然而,四个县市阶层结构的比较显示,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构成成份在城市和乡村不很大的不同。在两个城市中,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份是所谓的“现代中产阶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而在两个县当中,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份是则是“传统中产阶级”——个体工商户。由于目前中国的多数人口还生活在乡村,而县行政区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地级市的数量,因此,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目前的社会中间层还是以“传统中产阶级”的成份为主,“现代中产阶级”成份所占比例还较低。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如果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那么,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

将会构成社会中间层的主体。

社会结构底层部分在逐步缩小

第三,在社会结构较低层次部分,产业工人的数量及比例在20世纪80年的农村工业化高潮中有明显上升,进入90年代以来则变化不大,商业服务业劳动者的数量则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所上升,而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和比例则有较大幅度下降。从总体而言,社会结构的底层部分的规模在逐步缩小。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例的下降,对于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由金字塔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是极为重要的。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农业劳动者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近年来,一些以商业服务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迅速,小城镇的扩张运动还在持续,这将导致商业服务业劳动者阶层规模的继续增长,并使其部分成员进入社会中间层。未来十几年中,产业工人在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可能变化不大,虽然一些传统工业衰落使部分产业工人流向其社会阶层,但中国加入WTO之后,东亚和西方一些国家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性工业企业将加速移往中国,从而对产业工人的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在相当时期内,中国这会象西方国家那样,产业工人在阶层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7、各社会阶层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地位变化

与职业和技术等级相关的经济分层形态出现

研究社会分层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是了解经济的分化现象,经济差异或者说是经济不平等是阶层分化的基础,也是阶层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有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资料反映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但对于收入差距扩大与阶层分化之间的关系的陈述并不很清晰。我们的调查数据(图表9、图表10和图表11 ),通过经济收入、日常消费开支和家庭耐用品拥有情况三个指标,来反映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分层。尽管由于经济发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的不同,深圳市、合肥市、汉川县和镇宁县有略微的差异,但经济分层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收入水平是最高的,办事人员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收入水平居中,商业服务业劳动者阶层和工人阶层收入水平较低,而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收入最低。家庭消费和生活水平与收入情况是一致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家庭经济生活水平最高,其次是办事人员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生活水平较低,而农业劳动者阶层的

日常消费水平和家庭耐用品拥有情况远远低于其他各阶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家庭生活水平则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尤其是夫妻双方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生活处于极贫困的状态,另一部分的生活水平则较好。

与经济改革之前的经济分配平均化的社会结构相比,目前的社会分化出现了明显的经济等级分层。这种经济的等级分层很显然是与职业和技术等级分化相关,比如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有管理权的人与没管理权的人经济差异明显,有文化技术资本的

人与没有文化技术资本的人经济差异明显。这一经济分化趋势与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早在50、60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弗兰克?帕金在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分配的平均化现象时就指出,只要这些国家追求工业化目标,就必然要出现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之间的经济差异扩大,这是“工业化的逻辑”1。这说明目前出现的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分层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目前的经济分层现象与改革初期的80年代有很大的不同。改革的最初十年中,普通农民和工人经济收入上升很快,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和暴富者(一些敢钻体制空子的人或从事特别职业的人)的收入一般要比人们的平均收入高3-5倍甚至更多,而管理人员(干部)和专业人员收入上升则相对较慢或者出现相对下降,那时的经济分化显得较为无秩序。而目前的经济分化虽然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分配机制,但相对而言,基本上是向着工业化社会的职业功能分化趋势发展,是趋向于有序的、按市场规则的经济分化,这种有序性和按市场规则分化尤其表现在文化技术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收益率的提高。深圳的阶层经济分层结构(图表9)代表了这一未来趋势,即经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并居于首位,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收入也将进一步提高。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教育的经济回报率不断提高(参见图表11),已彻底消除了“脑体倒挂”现象。我们的最新调查

数据显示,目前的教育的收入回报率大约在6%至7%之间,即多受一年教育收入增长6%至7%。这一教育回报率水平接近欧美国家,但比一些东亚国家要低。经济分层规则的这种发展方向有利于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的出现。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目前政府部门和一些官员对资源的垄断权在严重干扰正常、合理的市场经济分配机制的运行。我们的调查表明,目前人们主要并不是对因市场因素而导致的收入差距不满意,人们最大的报怨是针对一些不合理的分配机制(特别是官员的权力和部门垄断等)。

1Frank Parkin, “Class Stratification in Socialist Societi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69, pp.358-60

还有一点必需指出,目前的经济分层中,工人阶层的经济地位下降十分明显。与农业劳动者阶层不同,工人阶层在经济改革以前和经济改革的最初十年里,一直在经济分层中保持着中等地位,其地位下滑至目前较低的经济地位也就是在最近十年里发生的。随着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有技术资本者与无技术资本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工人阶层的经济地位有可能还会下降。当前严重的就业压力和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更恶化了工人阶层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状况。尽管这是工业化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一个较短时期内,经济地位快速下降,的确使这一阶层的成员难以接受。

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一致化倾向

对于社会地位有多种测量方法,我们这里采用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以各阶层成员的文化水平来反映其社会地位的高低。所谓的社会地位或者社会声望通俗来说就是受人尊敬的程度,是社会上多数人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的价值评价。以往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在中国社会以及其它的工业化社会中,这种价值评价与教育程度高度相关。

图表12显示出了各社会阶层成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各阶层的社会地位高低。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和经理阶层,其次是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文化水平较低的是商业服务业劳动者阶层、工人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文化水平最低的是农民阶层。这一等级排列与前面的经济分层等级排列较为类似,这表明目前的社会阶层分化特征是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趋于一致,或者说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分配趋于一致。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掌握着最多经济资源的阶层(经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其文化资源的拥有量也在不断上升。这一点在私营企业主阶层成员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对全国范围的私营企业主的调查显示,

1993年私营企业主中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仅有16.6%,1995年这一比例为17.6%,1997年为20.2%,到2000年私营企业主中大学以上学历者比例猛增至38.4%2。而且图表12中的数据还反映出,越是发达的地区,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越高。私营企业主阶层成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变了其以往的社会形象,逐渐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目前他们在人们眼中,不再完全是为富不仁、投机取巧的暴发户形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认为是精明能干、勤奋上进的经济创业者。当然,虽说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形象在逐渐改善,但人们对他们的社会地位评价仍然无法与他们的优势的经济地位相匹配。在合肥和汉川分别有70%和59%的人认为“应该让私营企业主享有与国营集体企业家同样的社会政治地位”;在深圳、合肥和汉川分别有22%、15%、16%的人认同有经济资产的人应该获得高收入。

主观等级地位认同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分化之间有一定距离

社会等级地位的自我认定也是社会地位的一种反映。我们的调查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社会等级地位(上、上中、中、中下、下)进行归类,图表13列出了不同阶层对其个人等级地位评价的量分结果。

选择“下层”。比如,在深圳有54.6%人自认为是“中层”,在合肥是55.1%的人选择“中层”,

2戴建中:《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第73页。

在汉川是36.4%的人选择“中层”。并且,人们对自身的等级地位评价与其经济收入、教育和阶层归类之间的相关性也比较小(参见图表14)。对这一现象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从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中国人较倾向于认同自己是中间地位,并保持一种中庸的社会态度。另一种解释是,人们对于目前出现的社会经济的等级分化结构认同程度较低。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已经上升的人不敢承认自己居于社会的上层,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的人(特别是工人阶层)不能接受他们地位下降的事实,同时他们也不承认那些享有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人社会地位比他们高。自我地位认同的等级分化程度不明显可能会有两种相互矛盾的后果。一方面,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属于中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或掩饰社会分化的明显程度,缓解目前较快速的社会分化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自我地位认同等级分化不明显或与客观的社会经济分化不一致,不利于当前已出现的社会经济等级分化秩序的合法化和稳定化。同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不认同等级化的社会分层结构,将不利于激发他们进行上升社会流动。一般来说,如果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主观上承认地位等级分化的合理性(比如:有能力的人或有文化的人就应该居于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么他们就可能会更努力地改变自己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争取进入更高等级的阶层,实现上升社会流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社会阶层对地位等级分化的认同以及强烈的上升社会流动愿望,既有利于现存社会社会秩序的维持,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我地位认同的一个突出变化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自我地位评价的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两个城市当中,私营企业主自我地位评价得分都是最高的,尽管高出的幅度很小。其它的一些调查数据出证实了这一变化3。实际上,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私营企业主比领导干部(国家及社会管理者)更可能选择“上层”或“中上层”。访谈资料也显示,私营企业主强烈渴望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能赢得社会的承认和他人的敬重,他们对他们目前的社会地位状况多多少少有些不满意。领导干部虽然极少自认为是“上层”,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不认为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比他们高或者应该比他们高。私营企业主阶层与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在社会地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心态。另一方面,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比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自我地位认同更趋于中间化,他们极少有人选择“上层”,同时基本上没有人选择“下层”。而各地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当中,有2%至10%左右的人自认为是“上层”,同时也有类似比例的人自认为是“下层”。

3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63页。

各阶层的政治地位有所变化

在中国的社会分层中,政治地位或者说政治因素有其特殊的意义。虽然目前的情况与经济改革以前有所不同,政治身份不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它在社会分层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了党和国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较高的政治地位可以享有一些非物质性的资源,比如说社会荣誉、影响或参与决策的机会、在体制内有优先晋升提拔的机会等等,这些非物质性的资源有利于个人实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流动和获取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也反映出它们与执政党和政府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而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又可能会影响各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

政治地位的测量极为复杂,我们采用了一种简单而又基本有效的方式,即用各阶层中党团员所占比例来反映各阶层的政治地位情况(参见图表15)。图表15显示,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党团员所占比例最高,除了合肥以外4,其它三个县市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党团员比例高达90%至100%,这表明这一阶层完全与党和政府是三位一体的,它的政治地位最高。其次是经理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中党团员所占比例较高。经理阶层中的许多成员以前的身份就是干部(企业干部),而办事人员阶层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党政机关的普通公务员或一般的办事人员,他们是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后备军,因此这两个阶层中的许多成员与党和政府有密切的联系。再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其党员比例大约是1/5至1/4,城市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团员比例明显高于县城和乡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党团员比例。党团员比例最低的是产业工人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农民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党团员比例在各地差异很大,这与当地的私营企业主的主要来源构成及

4合肥的情况比例特殊,合肥有大量的国有科研院所单位,其中有一些高层的管理人员不是党员。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关。

与以往的一些数据相对比,有几个阶层的党团员比例发生了升降,这反映出这几个阶层的政治地位有所变化。首先,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党员比例明显上升。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的调查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1993年私营企业主中党员比例为13.1%,1995年上升至17.1%,2000年进一步上升到19.8%5。这是由于大批党政干部和国营集体企业干部加入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导致的后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第二,工人中的党团员比例明显下降。这与原来的产业工人队伍发生分化有一定的联系。原先产业工人中的一些老党员都退休了,另一部分工人党员进行上升社会流动,进入了其它阶层,还有一部分处于下岗失业状态。而目前产业工人的一个新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党员,党组织也很少在这批人当中发展党员。这一点在深圳最为明显。深圳本身不存在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即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新产生的工人阶层基本上都是农民工。深圳的抽样调查数据中被调查的工人竟然没有一个是党员。有关的访谈调查还反映出,现今的工人与党组织没有多少联系,他们很少参与也很少关心党组织的活动和有关的政策精神的宣传学习。这些情况表明,工人阶层的政治地位下降,与党之间的关系疏远。如此发展下去,很难再说工人阶层还是共产党的社会基础。

第三,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团员比例在经济改革以后有所波动,但并不能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政治地位一直在提高。经济改革以来的二十年中,执政党较为重视从专业技术人员中提拔干部和吸纳党员。在合肥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党员中,37.5%是在80年入党的,43.7%是在90年以后入党的;其中,40岁以下党员所占比例为37.5%。在深圳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党员中,80年代入党的占45.7%,90年代以来入党的占42.9%;其中,40岁以下的党员占71.4%。不过,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快速增长,执政党发展党员的速度未能赶上这一阶层的人员规模扩大的速度,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更是如此。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执政党不太重视在这些人中发展新的党员。另一方面,体制内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员比例还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在深圳,全民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党员比例为31%,私营个体、三资、混合所有制中专业技术人员党员比例为21%;在合肥,全民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党员比例为29%,私营个体、三资、混合所有制中相应比例为8%。

综合上述各阶层政治地位变化情况来看,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逐步地向拥有经济和文化5戴建中:《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第75页。

资源的阶层(经理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这是执政党追求发展经济目标的必然选择。但另一方面,执政党近年来在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中的社会基础受到部分削弱。这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因为工人和农民仍在人口中占有极大比例。

8、各阶层的社会态度

获益阶层与相对利益受损阶层有不同的社会满意度

1996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参见图表16),大约86%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比10年前更好了,仅有4%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变差了。这反映出经济改革的最初十几年使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获得了益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从而人们对经济改革和执政党的政策广泛予以支持。几年之后,我们在2000年和2001年调查中采用了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有些变化。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比1995年更好的人比例下降,而认为生活变差或者没有什么变化的人的比例则上升。在深圳,大约1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在镇宁,大约20%的人有同样的感觉;在合肥,这比例则高达24%。这表明,近5、6年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虽然使超过半数的人明显获益,但也有相当一批人获益不多或利益相对受损。在城市中,大约1/6的人感觉生活水平改变不大,另外1/6至1/4的人感觉生活水平下降;在乡村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接近1/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改善,另外的1/5的人认为生活水平不如以前。

人们对生活水平变化的感受存在着明显的阶层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有些阶层的人普遍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另一些阶层中许多人则没有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参见图表17)。感受到普遍受益的阶层有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而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工人阶层、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中则有较多的人感受到相对利益受损。在深圳自认为生活水平下降的人中,74%是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工人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在合肥相应比例为78%;在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读后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通过阅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了解到毛泽东是一个相当有远见有分析能力的领导人,能够正确掌握当时中国的国民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分析,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篇文章是在党内出现左右倾主义的背景下完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陈独秀也好,张国焘也好就其本质不是不想把中国引向共产主义。但是他们的错误就是过分的依赖于自己的主观意向,片面的强调某一个方面正确。 毛泽东在这个关键时刻通过正确的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相当及时和正确的。通过对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分析得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法。毛泽东根据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别国情,灵活的运用了阶级分析法。他并不是注重各阶级的生产关系的属性,然而却突出了内外民族矛盾、贫富阶级矛盾,以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尤其是从动态角度考察了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划清了敌我友界线,从而确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治策略。正是因为运用了这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毛泽东才能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当时各阶级做出正确而明智的分析,为党当时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最终得出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反动的知识阶级所谓中国大资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敌人,乃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朋友,乃是我们真正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无须把他们当作我们的敌人一一即现时非敌人也去敌人不远其左翼可以把他们当作我们的朋友——但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不要让他乱了我们的阵线。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泽东对当时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因为中国拥有数量广大的农民,他们长期受压迫,有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动力,但是却没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毛泽东在文章中对农民

房地产项目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尽职调查报告 (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1项目背景与交易结构概述2 1.1项目背景2 1.2交易结构概述2 2融资人资信情况4 2.1融资公司基本情况4 2.2融资公司经营情况4 2.3融资人财务状况4 2.4融资人银行贷款及对外担保情况5 3项目概况和建设情况5 3.1项目基本情况5 3.2项目建设条件6 3.3项目建设实施进度6 3.4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情况6 4项目市场情况7 4.1项目投资环境7 4.2项目分析及市场情况7 4.3项目租售情况预测8

5项目财务效益评估8 5.1房地产项目总投资预测8 5.2项目资金来源情况10 5.3项目损益预测10 5.4项目有关财务效益指标11 6信托方案与风险防范措施12 6.1交易结构安排及信托计划摘要12 7意见及建议13 8项目资料13 1

1项目背景与交易结构概述 1.1 项目背景 此处简要介绍项目背景情况 例如:【】年【】月【】日,某房地产有限公司通过竞拍获得【】省【】市【】地块,地块编号为【】(以下简称“【】项目”)。为【】希望由**信托就上述地块的土地出让金的交付提供融资服务。 1.2 交易结构概述 1.2.1 简要描述本项目的信托结构 融资方式:【贷款】/【股权投资】 融资总成本: 融资人要求信托资金到位时间: 信托期限:【】年 公司收入:其中信托报酬方式收取【】% ;财务顾问费形式收取【】% 保管人保管费: 受益人的预期收益: 项目发行计划(适用于集合类项目),详细制定项目的发行计划: 我公司私人银行部发行的额度【】万元 银行代销:【】万元发行费率: 第三方理财机构代发:【】万元发行费率: 1.2.2 项目现状 此处介绍项目现状,包括土地取得方式、价格(包括总价及楼面价格)、土地出让金缴纳进度、“四证”取得的情况、项目公司是否成立等情况 1.2.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共【】万元。 2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今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阶层由以前的的简单到现在的多样和复杂无不体现了国家的富强和崛起。这里我就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层进行简单的剖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中国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及打击的势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急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和对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结构及阶层关系趋向于简单化。到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阶层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即农民、工人和干部。农民占了人口的80%,生活在城市中的工人及干部,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当时的干部除公务员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及文艺工作者等。工人中还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当时的人们几乎无私有财产,均属工薪阶层。干部和工人之间收入差别也很小。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六级技工差不多。城市

是因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得到高速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转型期法律,法规不建全,加之官商勾结使一些人快速致富的结果。这个群体富裕之路无外乎有下几个方面: (1)八十年代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大批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他们中的一部分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后来成为农民企业家。 (2)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时期,部分政府官员的子女和亲属利用权力,在价格双轨制中掏足了第一桶金,资本的积累使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 (3)九十年代,干部下海经商潮,也造就了一批富翁。 (4)九十年代在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工人下岗

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生产制造业企业)

密级:松抵担保字[ ]第号流动资金贷款担保项目调查报告 (生产制造类企业) 申请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业务经理A角: 业务经理B角: 报告时间: 松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印制

目录 第一部分申请担保企业概况 1.1企业基本情况 1.1.1基本信息 1.1.2股权结构 1.1.3历史沿革 1.1.4关联企业基本情况 1.1.5上次担保以来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1.2企业管理水平 1.2.1企业法人治理构架与员工构成 1.2.2管理层素质 1.2.3三年内主要经营目标 1.2.4上次担保以来企业管理情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1.2.5企业管理水平综合评价 1.3申请担保项目情况 第二部分企业所属行业分析 2.1行业准入门槛分析 2.2行业政策分析 2.3对行业的监管 2.4行业成熟度、行业周期性、行业盈利能力、行业依赖性、行业替代产品等分 析、行业的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2.5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第三部分经营风险分析 3.1业务范围及主导产品(服务) 3.1.1业务范围 3.1.2主导产品(服务) 3.2生产环节分析 3.2.1技术水平与设备状况 3.2.2产品生产制造情况 3.2.3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表 3.2.4安全生产及环保情况 3.3供应环节分析 3.4销售环节分析 3.4.1市场需求及销售网络分布情况

3.4.2营销策略与市场竞争分析 3.4.3 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3.4.4销售环节综合分析 3.5上次担保以来该企业经营情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3.6经营风险分析小结 第四部分企业资信状况分析 4.1企业开户情况 4.2对外借款情况 4.3对外担保情况 4.4涉诉情况 4.5纳税情况 4.6我公司担保记录 4.7上次担保以来企业资信状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第五部分财务分析 5.1会计报表质量 5.2会计报表 5.2.1资产负债表 5.2.2利润表 5.3重要科目核实分析 5.3.1资产情况核实分析 5.3.2负债情况核实分析: 5.3.3所有者权益核实分析 5.3.4收入核实分析 5.3.5利润核实分析 5.4主要财务指标及分析 5.5现金流量分析 5.5.1企业近两年来现金流量情况 5.5.2担保期间现金流量预测及还款来源分析 5.6上次担保以来企业财务方面的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5.7财务风险综合评价 第六部分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保证措施清单 6.2房地产抵押 6.3机器设备抵押 6.4存货抵押 6.5权利质押 6.5.1专利权质押 6.5.2股权质押 6.5.3存货质押 6.5.4其他 6.6第三方企业连带责任保证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读书报告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当时为了实施大革命,国共两党已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在这个政治背景下,党内有些同志受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是与国民党所代表的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存在着根本性的斗争。还有些同志在当时工人运动日趋高涨的形势下,受左倾机会主义影响,只注意了工人运动,忽视了农民运动。这两部分同志都是在革命形势表面大好的情况下麻痹了思想,分辨不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毛泽东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为解决党的真正敌友问题写下了这篇著作。 这篇重要论著,集中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毛泽东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五大部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毛泽东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他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通过这样的阶级分析,毛泽东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争取中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阶级统治的国家,争取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黄思明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治理科学研究所 一、引言 目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生存状态毕竟如何?前苏联和苏共什么原因会垮台?列宁主义什么原因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文革什么原因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中国现在到底是姓社依旧姓资? 中国下一步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突破在哪儿?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一些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现在的一些乱象,均和这些理论问题有关。这些理论问题甚至涉及到我国宪法中的全然问题,例如我们现在实行的到底是无产阶级专政依旧资产阶级专政?过去我们〔包括前苏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认识的肤浅,走了许多的弯路,假如我们现在还不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包括指出它的不足〕,我们很可能还要走弯路。 中国在21世纪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最强国,也有可能象前苏联那样垮台, 我们将以怎么样的社会制度来保证中国的强盛能够

连续几百年,而不是象前苏联那样垮台? 不谋万世者, 谋不得一时。我们的理论工作者现在就要开始讨论和研究,做好理论和思想上的预备。什么样的思想和想法都能够拿出来讨论,只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 我们将从社会中每个人效用优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生存状况,同时对上面所提的问题给出回答。 效用函数的定义: 设u(x1,x2)为效用函数, ?u(x1,x2)??x1》0;?u(x1,x2)??x2》0; H(u(x1,x2)) 《0。 效用函数对每个变量是单调增的, 整体上是凹函数。 例如: u(x1,x2)=ax1 +bx2。 假如用效用函数u(x1,x2)来表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效用,那么他(她)一生的奋斗目标能够用下面的优化模型来刻画: Max u(x1,x2) s.t. (x1,x2) ∈ D; 其中 x1=有型资产,x2=无型资产,D为约束集合。 从那个效用优化模型我们能够看出,给

尽职调查报告

编号:【】第号卧龙资本 尽职调查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经理: 项目组成员: 填报日期:年月日

拟投资企业尽职调查报告目录 一、拟投资企业基本情况 (6) 1、改制与设立情况 (6) 2、历史沿革情况 (6) 3、发起人、股东的出资情况 (7) 4、重大股权变动情况 (7) 5、重大重组情况 (7) 6、主要股东情况 (7) 7、员工情况 (8) 8、独立情况 (8) 9、内部职工股等情况 (9) 10、商业信用情况 (10) 二、业务与技术 (10) 1、行业情况及竞争状况 (10) 2、采购情况 (11) 3、生产情况 (11) 4、销售情况 (13) 5、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发情况 (15) 三、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16) 1、同业竞争情况 (16) 2、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 (16)

四、高管人员 (17) 1、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及任职资格 (17) 2、高管人员的经历及行为操守 (18) 3、高管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18) 4、高管人员薪酬及兼职情况 (18) 5、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 (18) 6、高管人员持股及其它对外投资情况 (19) 五、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 (19) 1、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况 (19) 2、组织结构和“三会”运作情况 (19) 3、内部控制环境 (20) 4、业务控制 (20) 5、信息系统控制 (21) 6、会计管理控制 (21) 7、内部控制的监督 (22) 六、财务与会计 (22) 1、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 (22) 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23) 3、评估报告 (23) 4、内控鉴证报告 (24) 5、财务比率分析 (24) 6、销售收入 (24)

第四讲福利国家理论

第四讲福利国家理论主要内容: 一、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国家理论 三、福利国家危机 四、福利国家的改革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1.《福利国家经济学》,尼古拉斯?巴尔,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进展》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福利经济学前沿问题》,尼古拉斯?巴尔、大卫?怀恩斯,辽宁人民出版社 4.《福利国家向何处去》,周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国发展出版社 6.《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 一、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福利国家的典型故事“在20世纪,如果你碰巧出生在瑞典,那就像中了头彩一样。”——一位美国作家。20世纪60、70年代,是瑞典的“黄金时期”有个患了轻度抑郁症的人跑到公立医院去看病。当时正值寒冬,日短夜长。为了能让病人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医生开了一道处方:去西班牙两星期病假,机票和酒店开销算作药费,全部报销。 1.什么是福利国家 布里格斯(Asa Briggs)为福利国家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界定:“‘福利国家’是这样一种国家,其中,有意识地运用组织的力量(通过政治和管理)至少在三个方面努力减少市场力量发生作用的范围:第一,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而不管他们财产的市场价值如何;第二,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应付“社会意外事件”,如生病、年老和失业,以降低不安全感的程度,否则个人和家庭将会面临危机;第三,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服务领域向所有公民提供所能得到的最好服务,不管他们的地位和阶层如何。转引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北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福利国家的内容:第一,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第二,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第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个简便的界定,就是“社会开支”在一国GDP中所占的比例,比例高的属于福利国家,比例低的属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西方国家,属于“社会开支”内容的包括像医疗保障、退休金、教育等等必要的福利,它们是通过国家的税收、用非市场的手段经营的(即社会福利的非商品化) 福利国家社会开支的比例:瑞典为32%,法国29%,丹麦、德国28%以上,挪威、奥地利、比利时在26%~27%左右,芬兰、意大利在23%~25%之间,瑞士、荷兰、英国在23%上下,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都在18%左右、美国不到17%。 社会指标(平均寿命):日本82.07(岁,下同),法国80.87,瑞典80.63,澳大利亚、瑞士80.62,加拿大80.34,意大利79.94,挪威79.78,奥地利79.21,荷兰79.10,德国78.95,比利时78.92,英国78.7,芬兰78.66,美国78.06,丹麦77.96 社会指标(每千个新生儿的死亡数):日本和瑞典为3.2,挪威为3.3,芬兰3.7,瑞士4.1,比利时、法国4.2,德国4.3,丹麦、奥地利、澳大利亚4.4,荷兰4.7,英国、加拿大4.8,意大利5,美国则高达6.3。 经济指标(以美元为单位人均GDP):挪威:10万以上,丹麦、瑞士6.7万,瑞典、芬兰、荷兰:5.5万上下,奥地利5.2万,澳大利亚5万,比利时4.9万,法国4.8万,加拿大和美国:4.7万,德国:4.6万,英国4.5万,意大利4万,日本3.8万 大体而言,欧洲发达国家属于福利国家,美国一般不称作福利国家。2.福利国家的理论起源和发展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这个概念是1941年由威廉?坦普尔最初提出来的,以区别于纳粹德国为统治者服务的“权力国家”(power state)。人们常常把1948年7月5日英国国民可以享用国民保险的这一天作为英国福利国家的诞生日。从此,现代资本主义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效法建立了福利国家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读后感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读后感 通过读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之后,使我对中国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各阶级层次的划分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首先,毛泽东在这篇文章里针对当时在革命中、在党内存在的问题,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从各阶级的利益角度出发将中国社会的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及无产阶级五个层次。并且对各个阶级的性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找出它们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及它们的政治立场和革命性质。准确回答了“谁是我们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 在这里边,毛泽东指出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他们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中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它们既可以成为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员,也可能成为反革命成员;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阶级,他们由于受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及大资产阶级剥削的程度不同,而对革命的热情也各不相同,但是总体上,它们还是比较支持革命的;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道路中的领导力量。 文章的最后,毛泽东还为“谁是我们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详细的总结。那就是: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中国革命的成功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也都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的正确性。正是由于毛泽东对中国各阶级性质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它们层次的明确划分,才使中国在最初的革命道路中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悲苦命运。

评《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分析》

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严铭 阶层是对人群的划分,同阶级、等级一样,不是对人群横向的划分(如对牧人、渔人、农人、工人的划分,它表现为劳动者分工,即人与某种劳动职能的固定结合关系),而是对人群纵向的划分。人群的横向划分决定着人们怎样互相交换其活动,反映着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群的纵向划分决定着人的高低差别,反映着人对人的压迫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既有阶级概念,又有阶层概念。当这两个概念并用时,阶层通常是阶级的组成部分,表示阶级内部次一级的划分,隶属于阶级,有时也包括其阶级归属尚不明朗的过渡性成份。 由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如实地指出了当代中国不是人人平等的无阶层社会,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高低差别的社会;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当代中国人群的这种差别,为人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调查材料;在对人群分层时,指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处于社会上层,产业工人处于社会下层,中间隔着6个社会阶层,从而使读者可以看出前者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者,而后者则不是主导阶层(第105页),自然不再属于领导阶级,正在逐渐滑向弱势地位;正确指出“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第16页)此外,还对政府有关部门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的两极分化做法表示了义愤(见此书第96-97页),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 此书在描述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时,旗帜鲜明地用阶层论代替了阶级论。自然,它就没有也不可能对社会阶层进行阶级归并,正确揭示我国当前的阶级状况。 之所以如此,是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革命党而是执政党,“目标”应当“变化”为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第7页),通过广泛妥协和“合作”实现各阶层的“共赢”(第99页,第108页),即用阶级阶层合作来代替阶级斗争。认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分层状况“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第99页)。这里所说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显然特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者认为它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已经“过时”,因而应当予以“扫除”(第104页)。 然而,在“扫除过时意识形态的障碍”(第104页)的同时,此书又想表白自己所用的阶层论并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5页)。为此,它求助于英文词汇。说,在“大多数”英文文献中,并不存在“阶级”与“阶层”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大多数”理论家都采用同一个词汇:“class”,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见此书第5-6页),并就此写了一大段说明。这段文字似乎是想让一部分赞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读者感觉,此书所说的“阶层”同“阶级”本是同一个概念,此书所用的阶层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没有必要把“阶级”改称“阶层”。但为什么又改了呢?此书说:“在中文中,情况有所不同,‘阶级’这一词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概念——即由生产资料占有来进行划分的、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的群体,这一词汇让

并购项目尽职调查方案

并购项目尽职调查方案的制订及关注点

一、引言 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通过并购,实现了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资本优化配置,产生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选择并购作为其实施扩张战略的主要方式,并购已成为各类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企业并购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收购方形成并购决策、选择目标企业、尽职调查、交易路径和交易结构方案设计、企业估值、谈判及交易、并购后的整合等几个主要环节。 尽职调查,也被称为审慎性调查(Due Diligence),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指收购方在筛选到并购目标公司后对其财务状况、法律事务、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以求准确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状况。 尽职调查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起着以下两个作用: 第一、为企业制订并购策略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尽职调查了解目标公司财务、法律、经营等各方面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与并购方的并购目的相核对,以确定并购行为是否继续进行;按照尽职调查结果对前期制订的并购方案、计划进行确认或修正,确定估值的基本假设和估值模型;尽职调查结果也是设计交易路径及交易结构方案、制订整合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二、有效防范企业并购中的风险。通过对目标企业设立及存续、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技术研发、资产、负债、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税务事项、质量控制、环境保护、职工健康及安全生产等的综合性审查,准确描述目标企业的现状,全面揭示目标企业存在的风险,这有助于收购方在确定并购范围、进行并购谈判、制订并购协议时有意识地进行规避。 现实中很多并购不成功的案例也从反面证明了尽职调查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在完成了并购后发现,并购来的企业成了“鸡肋”,没有产生“1+1>2”的预期效果,甚至成了企业的累赘、资金的无底洞。究其原因,就是尽职调查环节的缺失或操作不规范,导致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不准确,没有认识到存在的风险,更谈不上有意识地规避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决策难免失败。 正是由于尽职调查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性,任何疏忽和不当都可能导致并购失败,给收购方带来重大损失,就非常必要事先制订可行、细致、具有针对性的尽职调查工作方案,以保证尽职调查工作有序、有效、规范进行。 二、尽职调查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尽职调查方案主要由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尽职调查重点、时间进度计划、工作协调方式等几个部分组成 1、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将选择目标企业阶段了解到的目标公司的概况、股权结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简要介绍,对收购方的并购动因进行简要陈述,使所有项目工作参与者对项目前期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便于下一步的工作开展。 目标企业概况包括:成立时间、地址、企业性质、隶属关系、主营业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负责人、员工人数、重要下属企业情况等。 股权结构:说明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及其各自的股权比例,若投资者人数较多,列明前5位或前10位主要股东及其股权比例。 主要财务指标:列明目标企业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利润指标情况。

2016尔雅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练习答案(1.31-1.50)-分章节

1.31储蓄过程与投资过程 1 以下哪种理论认为储蓄是投资的资源,因而储蓄从物质形态上制约着投资的行为和规模。?A、金融决定论 ?B、投资决定论 ?C、储蓄决定论 ?D、收入决定论 我的答案:C 2 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变动存在不同步性,其原因不包括是? ?A、收入增加的非规律性 ?B、收入的增加与消费增加不同步 ?C、强制储蓄的形式和强度不同 ?D、消费具有阶段性 我的答案:A 3 沟通储蓄部门和投资部门的通道有哪些? ?A、储蓄者利用自己储蓄的资金进行投资行为 ?B、储蓄者将自己的资金交给金融中介产生间接金融资产 ?C、不通过金融中介直接地买卖直接金融资产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储蓄与投资过程之间的分离需要通过金融来建立联系,其渠道不包扩以下哪种? ?A、自我融资 ?B、投资者购买间接金融资产 ?C、间接融资 ?D、储蓄者购买直接金融资产 我的答案:B 5

凯恩斯认为在国民收入小于最优国民收入的情况下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储蓄增加的关键变量是什么? ?A、增加投资 ?B、增加消费 ?C、降低利率 ?D、提高准备金率 我的答案:A 6 哈罗德-多马模型将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归结于什么的高低? ?A、税率 ?B、通货膨胀率 ?C、储蓄率 ?D、准备金率 我的答案:C 7 我国的货币化指标在最初1978年的时候只有多少? ?A、21.34 ?B、31.98 ?C、65.87 ?D、133.94 我的答案:B 1.32储蓄和投资的函数解释 1 社会价格的变动率取决于什么? ?A、经济波动周期 ?B、经济增长率

?C、超额需求的大小 ?D、通货膨胀率 我的答案:C 2 当主导消费品具备相对稳定性的时候国家的储蓄变动主要受制于什么变量??A、投资 ?B、利率 ?C、税率 ?D、收入 我的答案:D 3 什么时候计划储蓄的行为不受其价格变动率影响? ?A、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候 ?B、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 ?C、和通货膨胀率无关 ?D、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A 4 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储蓄的增加 我的答案:× 5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我的答案:× 6 决定计划投资的因素和决定计划储蓄的因素是一样的。 我的答案:× 1.33收入、储蓄与金融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自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各个阶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剧烈演变。直到改革前夜,当年的中国各阶级演变成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四个群体,这四个群体又可进一步合并为农民和非农两个大群体。改革二十多年来,上述四个群体抑或是两个大群体又进一步演变为6个阶层。即官权阶层、富豪阶层、中产阶层、平民阶层、贫困阶层、知识阶层。从阶级──群体──阶层,反映了三个时代三种不同的社会组合,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社会组合的不同认识。那么,当代这6个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生存态度和价值取向又是怎样的呢?(https://www.doczj.com/doc/e215812481.html,) 官权阶层。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官本位国家,历代的官员不仅数量大,而且地位特殊。但当代中国官员阶层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他数量空前庞大,还在于他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突出、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他担当着改革推动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他又有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事实上在不断膨胀。大大小小握有实权的官员从公开的收入看虽然并不很高,但由于享受着汽车、房子、电话、医疗等一系列优厚待遇,以及其他种种无形的待遇,所以实际收入、消费水平比较高。这是明面上的。如果考虑到相当一部分权官存在这样那样并不违法的灰色收入,这部分官员的实际收入还要高。如果再考虑到还有一部分权官利用手中权力捞取黑色收入,比如受贿、贪污、化公为私等,那末这部分人的收入就难以计算了。当然,一旦东窗事发另当别论。近年官权阶层又出现了五个倾向:一是讲究排场、享受的攀比之风趋于厉害,即所谓轿车越坐越好,越坐越专;房子越住越大,越住越阔;招待越来越讲究档次。二是中高级官员卷入腐败的增多,大案要案明显上升。三是塌方式腐败趋于严重,即“一窝黑”、“一班蛀”的案件增多。四是颓废空气正在弥漫开来,越来越多的官员奉行“不捞白不捞”、“不乐白不乐”的哲学,及时行乐且唯恐不及。五是傍“大款”风方兴未艾,一些官员只对财大气粗的私营企业主感兴趣,对外商感兴趣,而对小老百姓的疾苦包括受中外老板们欺凌的普通员工的疾苦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但与此同时,这个阶层中不少有识之士深深怀有危机感和改革的紧迫感,迫切希望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摆脱困境,改善和加强对社会的领导。但由于权力运行规律使然,他们又很难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推进改革,而在维护权力和改革的平衡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出路。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继续变化,官员阶层所处的矛盾地位还会进一步突出。能否在推进社会发展中改善自身和变化自身,将是这个阶层越来越面临的难题。能否解开这道难题,既取决于这个阶层本身的努力,也取决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推动和支持程度。(https://www.doczj.com/doc/e215812481.html,) 富豪阶层。这是改革以来出现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阶层。这个阶层人数很少,不超过总人口的0.3%,即350万人左右(包括家庭成员,下同)。但控制的财富已达到十分惊人的程度,其银行存款大约占全部居民存款的1/3以上,家庭收入估计也占全部居民收入的30%以上,这些人的私人资产一般都在3百万元以上,有的达到几亿元甚至更多。这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最大受惠阶层,大约构成如下:①借助权力利用体制空隙暴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包括官权阶层的亲属、下属、朋友以及那些通过种种手段和官权阶层建立关系的人。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末和90年代初期,利用价格双轨、利率差档、房地产批转租等体制空隙,大肆参与紧缺物资、批文批件、贷款、地皮的倒腾,转眼之间就聚敛起大量的财富。②直接运用权力化公为私暴富起来的。这主要是一些腐败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和掌握大量资金

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生产制造业企业

密级:松抵担保字[]第号 流动资金贷款担保项目调查报告 (生产制造类企业) 申请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业务经理A角: 业务经理B角: 报告时间: 松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印制 目录 第一部分申请担保企业概况 1.1企业基本情况 1.1.1基本信息 1.1.2股权结构 1.1.3历史沿革 1.1.4关联企业基本情况 1.1.5上次担保以来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1.2企业管理水平 1.2.1企业法人治理构架与员工构成 1.2.2管理层素质 1.2.3三年内主要经营目标 1.2.4上次担保以来企业管理情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1.2.5企业管理水平综合评价 1.3申请担保项目情况 第二部分企业所属行业分析 2.1行业准入门槛分析 2.2行业政策分析 2.3对行业的监管 2.4行业成熟度、行业周期性、行业盈利能力、行业依赖性、行业替代产品等分 析、行业的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2.5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第三部分经营风险分析 3.1业务范围及主导产品(服务) 3.1.1业务范围 3.1.2主导产品(服务) 3.2生产环节分析 3.2.1技术水平与设备状况 3.2.2产品生产制造情况 3.2.3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表 3.2.4安全生产及环保情况 3.3供应环节分析 3.4销售环节分析 3.4.1市场需求及销售网络分布情况 3.4.2营销策略与市场竞争分析 3.4.3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3.4.4销售环节综合分析 3.5上次担保以来该企业经营情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3.6经营风险分析小结 第四部分企业资信状况分析 4.1企业开户情况 4.2对外借款情况 4.3对外担保情况 4.4涉诉情况 4.5纳税情况 4.6我公司担保记录 4.7上次担保以来企业资信状况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第五部分财务分析 5.1会计报表质量 5.2会计报表 5.2.1资产负债表 5.2.2利润表 5.3重要科目核实分析 5.3.1资产情况核实分析 5.3.2负债情况核实分析: 5.3.3所有者权益核实分析 5.3.4收入核实分析 5.3.5利润核实分析 5.4主要财务指标及分析 5.5现金流量分析 5.5.1企业近两年来现金流量情况 5.5.2担保期间现金流量预测及还款来源分析 5.6上次担保以来企业财务方面的重大变化披露(续做项目)

当代中国经济考试试题

当代中国经济考试(98.00分) 选择题(60分) 1、引进的外资、技术,应该引导它们流向:() (1.00分) A.国家最缺乏的产业 B.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 C.公共领域 D.文化领域 2、()行业具有寄生性: (1.00分) A.企业 B.金融 C.学校 D.政府 3、传统体制下,储蓄结构表现为以()为主: (1.00分) A.个人储蓄 B.企业储蓄 C.政府储蓄 D.全都是 4、关于比较优势战略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单纯的比较优势可能是中国经济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B.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应该根据比较成本差异的大小,选择差异比较小的进行经营 C.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跟生产要素的多少有关系 D.比较优势战略就是竞争战略 5、储蓄者购买投资者发行的各种证券,投资者将得来的资本用于生产能力的建设,如此储蓄者获得金融资产的增长,意味着()积累的增加: (1.00分) A.实体资本 B.借贷资本 C.虚拟资本 D.金融资本 6、瑞士手表之所以在国际上占据优势地位是因为:() (1.00分) A.成本低 B.品牌效应 C.服务水平高 D.机械生产 7、()现象不属于经济性分离: (1.00分) A.失地农民 B.下岗分流 C.破产者 D.就业者

8、公有制中()独立化会导致按劳分配难以实现: (1.00分) A.所有者 B.代理人 C.劳动者 D.管理人员 9、关于第一次分配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借助于市场机制 B.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 C.微观收入分配 D.建立在市场等价交换基础上 10、不属于同一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式的是:() (1.00分)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劳动 11、关于我国分权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我国多民族宗教民族很难处理,应放下政治分权 B.经济性创造政治民主化的条件 C.政治分权会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独立自主、竞争的关系 D.经济、行政性分权造成多个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局面 12、提前购买消费品不会导致()出现: (1.00分) A.储蓄率下降 B.储蓄增加 C.投资减少 D.银行缩小对企业贷款 13、()影响国民储蓄的结构: (1.00分) A.国民收入的结构 B.国民消费的结构 C.国民生产的结构 D.国民投资的结构 14、有选择的退出是为了()资源的均衡分配: (1.00分) A.存量 B.流量 C.所有制形式 D.资源 15、()发现垄断帝国主义时期,银行有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1.00分)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列宁 16、要达到国民待遇的普遍化,最主要的是打破()方面的差异: (1.00分)

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报告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报告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精选 多篇) 第一篇:担保项目尽职调查报告 安庆市鑫汇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项目调查报告 审查委员会: 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在搜集了公司有关贷款担保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公司向银行申请1年期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我公司对该项贷款担保事项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万元 注册地点: 主营业务: 法定代表人:、营业执照号:、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号:、开户行和账号:,以上证照均经过相关部门年检,真实有效。 2.股权结构 股东出资情况:

二、企业基本素质 1.法定代表人情况(或实际控制人) 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姓名: 年龄及住所: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信用记录状况:。 2.经营管理层主要成员情况: 关联企业: 三、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分析 1.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无、资产负债率: 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3. 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利润率:四、借款需求、还款来源 企业借款用途: 还款来源分析: 五、反担保措施 反担保保证措施: 六、风险防范措施 1. 2.

3. 七、结论 建议为公司提供担保。 调查人: 年月3 日 第二篇:怎样写项目尽职调查报告 怎样写项目尽职调查报告 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风险控制始终贯穿于担保 业务的全过程,对担保项目的调查是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对企 业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熟悉企业 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同时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证明文的真实 性、有效性,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并落实相 关反担保措施,查验相关实物资产的质量。 对担保项目的调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申保单位的性质及财务状况。 (3)申保单位的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经营风险。(4)核实申保单位提 供的有关证明文的真实性、有效性。(5)申保单位的账务核实。(6)反担保措施的落实。其中,首先(1)为外部因素,(2)、(3)、(4)、(5)为内部因素。其次,各方面的情况可能会互相影 响,在了解各方面情况时,应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了解申保单位的行业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