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辽地区GSM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_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通辽地区GSM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_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通辽地区GSM无线网络优化

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完成日期:2016-1-14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大用户对网络质量的要求和业务需求越来越高。改善网络运行性能,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己成为移动通信市场企业掌握主动权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GSM无线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系统的不断扩容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产生很多新问题。因此,当网络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必须对网络的各种结构、配置和参数进行调整,对网络的各种资源实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设计内容

为了使GSM网络符合以上三个标准,那么无线网络优化在技术上就应该达到如下目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GSM用户要求:

1、查明并修复网络中随时出现的故障。

2、减少不必要的信令负荷。

3、探测到局部区域的覆盖、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能尽快加以改进。

4、能适应网络环境变化或用户的特殊需要。一般来讲,在决定对一个GSM网络进行优化之后,无线网络优化大多采取四个步骤:

1)、进行持续的网络观察。这其中包括对OMC-R(无线操作维护管理中心)的观察、对A -BIS接口和A接口数据的观察、空中接口的观察。

2)、通过观察查找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通常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系统单元障碍(指无线系统和交换系统的硬件故障、运行软件故障)和链路障碍;二是无线干扰严重或无线覆盖不足;三是逻辑或物理参数设定不合理。

3)、详细分析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4)、形成阶段报告。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 GSM的发展历史 (4)

1.2 GSM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5)

1.3 GSM的发展历史 (5)

第2章 GSM网络优化概述 (12)

2.1 GSM网络优化的概念 (12)

2.2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12)

1.系统信息收集 (12)

2.OMC统计数据分析及处理 (13)

3.制定优化方案 (13)

4.系统调整 (13)

2.3 GSM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14)

2.3.1 GSM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14)

2.3.2 网络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4)

第三章.GSM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和优化 (15)

3.1 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基础 (15)

3.1.1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15)

3.2 关键性能指标 (16)

3.3 网络性能监测 (17)

3.4 网络性能评估 (17)

3.5 网络优化的分类 (17)

3.6室内覆盖的优化 (18)

第四章. 通辽市GSM网络优化故障处理 (22)

4.1逻辑或物理参数设定 (22)

4.2 通辽市切换的分析与解决 (23)

4.3通辽市水岸春城由于切换导致的掉话 (24)

4.3通辽是一中由于干扰导致的掉话 (26)

第五章.通辽市民族大学高话务解决措施 (29)

5.1 高话务量分析 (29)

5.2 措施分析 (29)

5.3 对于高校话务量问题的几点考虑 (31)

结束语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第1章绪论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的通信。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通信网络可以包括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GSM的起源是欧洲为900 MHz波段工作的通信系统制定的标准。因为模拟通信系统扩充的能力非常的有限,所以就基于增加业务容量的需求,从而就发展了这项技术,并且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GSM成为现在广泛认可的无线电通信标准。

1.1 GSM的发展历史

198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电话技术开始应用,当时存在众多互不兼容的标准。仅在欧洲,就有北欧的NMT,英国的TACS,西德等国使用的C-450, 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RTMI等。用户的手机无法在其他标准的网络上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由于这个原因,西欧国家开始考虑制定一个统一的下一代移动电话标准,以便能够提供更多样的功能和使用户漫游更加容易。最开始标准起草和制定的准备工作由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负责管理。具体工作由1982年起成立的一系列“移动专家组”负责。GSM 的名字即是移动专家组(法语:Groupe Spécial Mobile)的缩写。后来这一缩写的含义变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以方便GSM向全世界的推广。

1987年5月GSM成员国达成一致,确定了GSM最重要的几项关键技术。1989年,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从CEPT接手标准的制定工作。1990年第一版GSM标准完成。1992年1月,芬兰的Oy Radiolinja Ab成为第一个商业运营的GSM网络。亚洲最早的GSM 运营网络是香港电讯CSL。GSM的推出推动了移动通信的普及,用户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球用户达到1千万,1998年,达到一亿,2005年已经超过15亿.

1998年,目标为制订接替GSM的第三代移动电话(3G)规范的3GPP启动。3GPP也接受了维护和开发GSM规范的工作。ETSI是3GPP的成员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GSM 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丰富,提供更多样的服务。由GSM系统首先引入的短信息服务(SMS)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廉价的通讯手段。1994年,GSM实现了基于电路交换的数据业务和传真服务。1999年,WAP协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应用。2000年后开始商用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使得GSM系统能够以效率更高的分组方式提供数据通讯。2003年, EDGE技术开始商用,提供了接近3G的数据通讯能力。

目前,3GPP组织还在发展GSM标准,以便利用已经大量部署的GSM基础设施,平滑地向3G技术演进。

1.2 GSM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人们对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业务的种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以来,谁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网络,提供优质的服务,谁就能主宰市场,谁就拥有了最具竞争力的武器。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司的成本,提高通信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网络的运行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运行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很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说:业务的发展。而这些事情可能会严重影响着网络的运行状况。因此,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维护、监测而使得网络能够比较平稳地运行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时候,网络优化这个词语便应运而生。

可以想象,网络优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她需要工作人员扎实的技术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现场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数据等的检查与测试。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得具有一定的耐心,因为,网络优化是一项持续时间长而且繁琐复杂的工作。

只有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才能使通信网络不断地稳定地运行。

1.3 GSM的发展历史

GSM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共同组成了GSM蜂窝系统。而基站收发台和基站控制器组成了基站子系统;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原籍位置寄存器(HL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LR)和鉴权中心(AUC)等共同组成了网络子系统。

图2.1 GSM 系统结构

主要接口

Um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是GSM系统的主要接口。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2 主要接口示意图

(1)移动台(MS)

移动台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SIM卡就是“身份卡”,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

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 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但SIM卡本身不是代金卡。

(2)基站子系统(BSS)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3)网络子系统(NSS)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每个MS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VLR: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 地址等。

AUC: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4)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GSM系统还有个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它主要是对整个GSM网路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OMC与MSC 之间的接口目前还未开放,因为CCITT对电信网路管理的功能。OMC与MSC之间的接口目前还未开放,因为CCITT对电信网路管理的Q3接口标准化工作尚未完成。

2.GSM系统的各个接口,如图2-2所示:

图2-2 GSM系统的各个接口

(1)Um接口

Um接口是空中无线接口,是MS和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MS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其物理连接通过无线链路来实现。Um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2) Abis接口

Abis接口是BSS部分的两个功能实体BSC和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BTS和BSO之间的远端互连方式,物理连接通过标准的2Mbit/s或64Kbit/s的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Abis接口支持向移动台提供的所有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Abis接口是GSM系统的BSS的内部接口,是一个未开放的接口,可由各设备厂家自行定义。

(3)A接口

A接口是BSS部分与MSC之间的接口,它基于2Mbit/s的数字接口,采用14位七号信令方式,主要传递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基站管理、移动台管理等信息。

(4)B接口

B接口是MSC与VLR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MSC向VLR询问有关移动台的当前位置信息,或通知VLR有关移动台的位置更新信息等。B接口作为设备内部接口,一般不作规定,但应能完成GSM规范所规定的功能。

(5)C接口

C接口是MSC与VLR之间之间的接口,它基于2Mbit/s或64Kbit/s的数字接口,采用24位七号信令方式。它主要完成被叫移动用户信息的传递以及获取被叫用户被分配的漫游号码。

(6)D接口

D接口是HLR与VLR之间的接口,它基于2Mbit/s或64Kbit/s的数字接口,采用24位七号信令方式。它主要交换位置信息和用户信息,当移动台漫游到某VLR所辖区域后,VLR 将通知Ms的HLR,HLR向VLR发送有关该用户的业务消息,以便VLR给漫游客户提供合适的业务:同时HLR还要通知前一个为该移动用户服务的VLR删除该移动用户的信息。当移动用户要求进行补充业务的操作或修改某些用户参数时(如将呼叫转移功能激活),也是通过D接口交换信息。

(7)E接口

E接口是MSC与MSC之间的接口,它也是采用的24位七号信令方式,用于移动台在呼叫期间从一个MSC区域移动到另一个MSC区时,为了通话的连续性而进行的局间切换,以及两个MSC间建立用户呼叫接续时传递有关信息。

(8)F接口

MSC与EIP之间的接口为F接口,采用24位七号信令方式,用于MSC检验移动台的IMEI 时使用。

(9) G接口

G接口是VLR之间的接口,当移动台以TMSI启动位置更新时,VLR使用G接口向前一个VLR获取MS的IMSI和相应的信息。

3.我国GSM网络的工作频段

表2-1 GSM网络的工作频段

(1)频道间隔

相邻两频点间隔为2000KHZ,每个频点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

(2)频道配置

绝对频道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

①GSM900MHz频段:

f1(n)=890.2MHz+(n-1)*0.2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fh(n)= f1(n)+4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nE(1,124)

②GSM1800MHz频段:

f1(n)=1710.2MHz +(n-512)*0.2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fh(n)= f1(n)+9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nE(512,885)

其中:f1(n)为上行信道频率、fh(n)为下行信道频率,n为绝对频点号(ARFCN)。

(3)无线接口的干扰保护比(载波干扰比(C/I))

是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此比值与MS的瞬间位置有关。这是由于地形的不规则性,以及散射体的形状、类型及数量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天线的类型、方向性及高度,站址的标高及位置,当地的干扰源数目等造成的。同频干扰保护比:C/I是指不同小区使用相同频率时,另一小区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它们的比值即C/

I 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I>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I>12dB,

n

邻频干扰保护比:C/A>-9dB。C/A是指在频率复用模式下,邻近频道会对服务小区使用的频道产生干扰,这两个信号间的比值即C/A。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A>-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A>-6dB。

(4)无线接口使用的FDMA/TDMA的多址技术

实现多址技术的方法基本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我国模拟移动通信网TACS就是采取的FDMA技术。CDMA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实现通信的,它可重复使用所有小区的频谱。GSM的多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相结合并采用跳频的方式,载波间隔为200K,每个载波有8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可以由TDMA的帧号、时隙号和跳频序列号来定义。它的一个时隙的长度为

0.577ms。

(5)无线接口上的信道

在GSM中的信道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是一个时隙,通常被定义为给定TDMA帧固定位置上的时隙(Ts)。而逻辑信道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的消息种类不同而定义的不同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是通过BTS来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信道上来传送。

逻辑信道又可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①业务信道

业务信道用于携载语音或用户数据,可分为话音业务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

②控制信道

控制信道用于携带信令或同步数据,可分为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广播信道(BCH):包括BCCH,FCCH和SCH信道。它们携带的信息目标是小区内所有的手机,所以它是单向的下行信道。

公共控制信道(CCCH):包括RACH,PCH,AGCH和CBCH信道,除RACH是单向上行信道外,其余均是单向下行信道。

专用控制信道(DCCH):包括SDCCH,SACCH,FACCH。

第2章 GSM网络优化概述

2.1 GSM网络优化的概念

GSM网络从1995年在我国开始作为商业用途,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在这些年里取得了骄人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GSM网络用户已经超过五亿户,网络规模和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完善,网络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用户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使运行网络达到比较佳的运行状态,已成为网络运营商的首要任务。所谓GSM网络优化工作是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2.2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系统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调整网络优化方案。

具体优化过程如图2-3所示:

图2-3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

1.系统信息收集

基站参数信息:站名、站号、LAC号、配置、频点、经纬度、天线高度、天线增益、

天线半功率角(垂直和水平)、方位角、俯仰角、基站类型等。同时准备标明站号、频点、BSIC、方位角(天线方向)的地图;记录目前系统版本和支持的特殊功能清单等。

网络故障情况:收集系统内各部件故障情况。

测试数据:无线测试数据,CQT测试数据以及信令分析仪等测试数据。

用户申告:通过用户投诉了解网络质量,具有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也是我们了解网络服务状况一个重要的途径。

2.OMC统计数据分析及处理

OMC-R统计数据中记录了无线网络的各项运行指标,反映了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我们常用的有:call_setup_success_rate、drop_all、handover_success_rate以及话务掉话比等统计项目,这些主要指标我们需要每天统计,一般是忙时的即可,忙时是上午一个和晚上一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统计BER,IOI,PATH_ BALANCE, RF_LOSSES_TCH, CHAN_REQ_MS_FAIL等载波统计指标,便于诊断射频硬件的故障。一般情况下,在非跳频系统中BER大于1.8可以认为通话质量较差;IOI大于10可以认为有干扰,可能是内部也可能是外部的,大于30一般可能是硬件故障了;PATH_BALANCE一般在100到120之间,超出范围则认为硬件有问题。统计一些关于网络拥塞状况的数据,譬如PCH拥塞,AGCH拥塞(CCCH拥塞),TCH拥塞和SDCCH拥塞等,对于这些参数不光要看拥塞的次数,还要统计系统没有资源可用的时间长度等。如果一个小区掉话率很高,则要进一步统计RFLOSS 和HOLOSS各自的比例,以便对高掉话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定位。这些数据是进行下一步工作如参数调整的基础。

3.制定优化方案

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的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网络优化方案。通过改变基站位置,改变天线高度,改变天线方位角或俯仰角,改变C1,C2参数等手段调整小区覆盖,并通过功率参数调整,频率调整,抑制干扰,均衡BSC话务量,均衡小区话务量,提高交换机处理效率,增强容量,通过调整在高话务量地区增加信道或设置微蜂窝、等办法疏通话务量。

4.系统调整

实施制定的优化方案后,要收集优化后的网络质量数据,必要时进行实地测量,对

比实施前后的数据,确认质量是否有所改善或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决定本次优化是否结束。GSM网络优化需要反复进行,这是由于移动网络业务情况和无线传播环境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决定的。

2.3 GSM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2.3.1 GSM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GSM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交换网络优化和无线网络优化两个方面。网络优化是高层次的维护工作,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手段以及优化工具对网络参数及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网络质量的维护工作。可以采用室内分布、跳帧、同心圆技术、DTX、功率控制等手段减少干扰,增大网络容量,修改无线环境;通过调整天线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以及功率大小,选择最佳站址,调整载频配置,均衡话务分布,改善网络质量,获得最佳覆盖效果等等。

2.3.2 网络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GSM系统优化是一个不断对系统参数及硬件设备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同时优化工作也是一个对系统性能进行均衡的过程,修改某个参数可能提高某一性能,同时也伴随着降低其他性能的后果,这都需要我们来仔细均衡。对于优化过程中的每一次参数修改都应一一记录,以便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恢复旧的工作参数。因此在优化过程中应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以便对系统性能变化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第三章.GSM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和优化

3.1 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基础

优化就是要对无线网的性能进行改善,对网络进行检查和必要的监测。在参数规划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优化工作。在一块广阔的区域内,存在着大量的用户,蜂窝网要为用户提供容量,因此就牵扯到许多参数是变量的问题,要对他们进行不断地检测与改正。另外,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其他很多原因都说明优化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网络优化,才能不断地为用户提供优质地服务。

质量、功率控制、用户话务量、切换、以及资源可用性(和接入)测量都是网络优化必须重视的方面。

3.1.1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在于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各类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同时网络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网络发展、建设的始终。

为启动无线网络优化,第一件事就是在一个大城市内检查每一个小区的覆盖情况。基于这个工作,下列各项优化工作可以容易而顺利的进行:调整覆盖区,使之接近原来设想的服务区;调整设备布局以趋于话务量分布相吻合;对每一个载频的干扰都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调整越区切换“滞后带”以使越区切换次数更趋合理;分析掉话原因,并找出改善的方法;分析相对于服务区而言的覆盖百分比以期提高可服务率,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高层;在上述各项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完成之后,使网络处于操作人员控制之下;研究网路的结构和布局状况以便制订今后发展规划;最终,改善投资和经济效益。(1)网络优化的前提条件

网络优化是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各设备运行正常是网络优化的前提条件,如果设备存在故障(无论那一方的问题,比如:天馈系统故障,TRX故障,基站时钟故障,传输故障等等),网络优化就变得没有意义。通过网络优化可以发现一些设备故障问题,但一旦得到确认必须先解决设备问题。

3.2 关键性能指标

关键性能指标的确定对网络优化尤为重要。这些关键性指标是网管开启的那个时最可能看到的数据。

关键指标-----话音质量

通过统计,语音质量和无线网络性能的关键性指标测量的指标有着很大的关系。产生这些统计的方法就是网管系统和路测。从运营角度看,语音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是BER (误码率)、FER(误帧率)和DCR(掉话率)。

掉话率一般指的是话音信道上的掉话率,是话音信道掉话次数与成功占用次数之比。

阻塞率又叫拥塞率,包括SDCCH阻塞率和TCH阻塞率两方面,是移动台申请占用信道时被阻塞的百分比。

切换成功率是移动台切换成功次数与切换请求次数之比。

有效的RACH接入是指所有真正从移动台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RACH REQUEST)成功的次数。

分配失败率是指“指配命令”ASSIGN COMMAND与“指配完成” ASSIGN COMPLETE的比例关系。

3.3 网络性能监测

网络性能监测过程有下面两部分构成:监测重要参数的性能,评估这些和覆盖、容量相关的数据的性能。

(1)、路测

用户反馈的满意程度显示的就是网络的质量。路测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那里的网络。路测线路的选择和路测区域的选择对路测起着很到的影响,因此,要认真对待。

(2)、网管统计系统

路测一般是周期性进行的。然而,NMS得来的信息是日常性的,而且,通常是功能性的参数。除了采集这些和质量有着莫大关系的数据之外,与阻塞率有关的数据信息和无线网中与话务量有关的数据 NMS也能采集。

3.4 网络性能评估

资源可用性和接入性、话务量和阻塞率/量、切换(同/邻小区、成功率及失败率)、功率控制、接收电平和质量都是网络性能指标。

3.5 网络优化的分类

网络优化分为:

A、规划不足的弥补(解决因为规划所带来的误差)

B、清网排障(解决因为工程遗留下来的bug)

C、阶段性的网优(阶段性地对全网络进行一次优化)

D、日常维护(时刻监视着网络的运行情况,使其工作正常)

(1)、弥补规划的不足:在现实网络有规划往往由设计院来做,而他们对该地区的环境、习俗之类的了解不深,给出的规划方案往往与现实相差较远,因此网络一旦开通后必须马上进行紧急优化,检查各基站是否能够满足当地的需求,比如主服覆盖范围是否合理,天线方向角是否需要调整,天线高度是否需要改变,

是否对现有网络带来较大的干扰(尤其是联通网络,由于频率资源较少)等等。

(2)、清网排障:是网优中较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在施工或者设计的时候必定会存在各种各种意料之外或者意料之中的差错,只有利用性能的跟踪和相关的测试才能发现这些问题,网优的主要的任务将是使网络能正常运行,一切设备都是能够正常地运行。我们在这个阶段经常碰到的问题有:相同的基站中天线可能会被接成鸳鸯线,相同小区中天线可能会存在接反的现象,天线驻波比根本就不能满足当地的要求,天线根本就没有固定在抱杆的上面,天线的倾斜存在问题等等;

(3)、阶段性网优:网络在运行中需要保证相对的稳定,因为经常在调整网络将给网络带来很多不定因素,不利于网络的运行,因此一定阶段后,可以进行一次阶段性的优化,将近期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一次解决,首先对网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评估后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全盘考虑统一调整,对容量和覆盖上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统一规划,提出近期的规划方案,这样使网规网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4)、日常维护:网络优化其实就是一个需要长期保持坚持的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注意网络的运行状况,对网络的发展给予跟踪,摸清规律,为日后的网络优化提供依据。日常维护包括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及时处理,对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对大型的集会,增开应急车,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等;发现市区的话务热点,正确定义热点地区为网络的扩容和提高网络质量提供重点考虑点;收集用户投诉,因为用户的意见是对网络质量的直接反映。

3.6室内覆盖的优化

室内覆盖优化的意义

室内覆盖其实就是对于坐在室内的这些用户群体的。室内优化就是为了改善高楼大厦内部通信的环境,使得信号能够较好在室内。室内覆盖现在已经被通信运营商广泛地应用。它的原理就是把基站的信号通过室内分布式的天线送到室内,使得室内信号盲区的现象得以改善,这样便可以使得室内也和室外一样拥有良好的信号。室内覆盖系统就是在这种高楼大厦阻隔信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教好地改善室内的信号问题,能够为室内的用户提供不比室外差的网络,从而保证室内的通话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基站密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城市室外的覆盖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话音质量也得以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在大型建筑物内使用移动电话所产生的话务量的剧增。同时,高楼大厦最信号的阻隔,往往容易导致网络覆盖盲区或者信号特别差。其是目前大部分用户所使用的GSM系统,其信号的穿透能力比模拟系统更弱,现象也就更明显。

因此,解决好室内覆盖,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也就成为工程建设和网络优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改善室内覆盖的办法

(1)、加大室外信号解决室内覆盖方式

这种办法就是在室内盲区周边增加信号发射装置或者说提高该地区基站的发射功率,从而使得信号增强。让室内也能得到信号。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不需要花很大的投资,工程工作量较小,不需要在建筑物中作布线,建设速度较快。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说:地下室之类的地方,信号还是难以到达,室内仍然是信号盲区。因此,该种方法不能满足很多地方。

(2)、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方式

这种办法相对于上面那种办法来说,此法能更好的,更有效地解决室内盲区问题。能为室内提供良好的信号。但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过强的室内信号影响到室外的网络的现象。

信号分布的基本方式和它们之间的比较:

信号源分布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有源分布方式、无源天馈分布方式、泄漏电缆分布方式、光纤分布方式。

有源分布式:通过有源器件(有源放大器、有源集线器、有源天线、有源功分器等)与天馈线进行信号分配与放大。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通过无源器件与馈线、天线,把信号分配与传送到室内所需环境,使得产生良好的信号覆盖,一般都是用在中小型地区。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信号源利用泄漏电缆来得以传输信号,并利用电缆外导体的各种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使得在电缆开口的地方横截面上就会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如同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了信号的接收与发射的作用。它适用于长廊、隧道、地铁等地。

光纤分布方式:通过光纤来进行信号分布,一般用于大型的或者是分散型室

内环境的主路信号的传输。

下表就是它们之间的比较:

表3.1 信号分布基本方式间的比较

室内覆盖的优化

日常的维护和优化是室内覆盖最为重要的部分,必须高度重视。

首先:相邻小区的确定尤为重要

在城市里面,基站一般是很多的。也就是非常之密集。因此,室内的信号一般是不太稳定的,并且可能会经常存在干扰导致无法进行正常通话。特别是在很多那种没有完全封闭的大型建筑物的中、高层,信号进入室内的现象会非常多,相邻的基站的信号直射,隔得较远的基站的信号通过直射、绕射、反射、折射等方式进入了室内,信号就会忽强忽弱并且不稳定,邻频和同频的干扰严重。所以,手机在这样子的情况下使用,还没有通话的时候,小区重选的频繁发生导致通话过程中的频繁切换,非常容易导致通话质量差、频繁掉话之类的现象。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为微蜂窝选择适当的相邻小区。相邻小区测量频点的限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微蜂窝与其他小区发生联系。

其次,重选与切换的优化是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