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阶段验收评估(六) 人口的变化

阶段验收评估(六) 人口的变化

阶段验收评估(六) 人口的变化
阶段验收评估(六) 人口的变化

阶段验收评估(六)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3·温州十校联考)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读图回答1~2题。

1.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是()

A.10~20岁B.30~52岁

C.23~65岁D.28~60岁

2.温州市是劳务输入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温州的影响()

A.造成人才流失B.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D.利于城市化建设

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下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据此完成3~5题。

3.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A.①B.②

C.③D.④

4.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

5.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①时期的是()

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之比。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下图反映我国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年份“人口红利”较明显的是()

A.1965 B.1985

C.2010 D.2040

7.“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①计生政策放宽②退休年龄提高③消费总体需求扩大④医疗支出增加⑤劳动力过剩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②③D.①④⑤

8.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A.水资源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10.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2013·杭州月考)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1~12题。

11.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2.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

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

D.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4分)

(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2050年,将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2点)(6分)

(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________比重大,_______________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4分)

(5)试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分析我国2005年至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的主要变化;(至少答2点)预测2050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4分)

14.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011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4分)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4分)

(3)分析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2分)

(4)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6分)

答案

阶段验收评估(六)

1.B 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说明人口性别比在150以上,对照年龄阶段可知B正确。第2题,大量人口迁入有利于城市化建设。

3.D 4.B 5.D第3题,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④图错。第4题,根据“三率”数值大小可知四图中由先到后依次为③②④①。第5题,M国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人口增长快,故D选项正确。

6.C7.A第6题,从选项中的四个年份看,2010年人口就业比高,人口抚养比低,“人口红利”较明显。第7题,“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计生政策放宽,退休年龄的提高和医疗支出增加。

8.选B根据“木桶效应”,桶板最短的对环境人口容量起决定作用。

9.D10.A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第10题,我国迁移率最高在20岁左右,正值婚育年龄,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11.D12.B第11题,X1为少年儿童期,其人口迁移受家庭影响。第12题,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地区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1) 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未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2)非对经济、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3)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下降。

(4)育龄妇女与劳动适龄人口生育高峰和劳动就业

(5)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比重减少。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养老压力大。

14.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知,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第(2)题,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说明人口大量迁出。第(3)题,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第(4)题,河南省人口迁移主要从农村迁往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答案:(1)高人口迁入(2)低

人口迁出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农村迁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考点一6.2人口的空间变化核心考点全突破新人教版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 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表明,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流动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是大趋势。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思维导引】 【尝试作答】(1) D ,(2) A 。 掌握3个关键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1)理解“2个变化”。

①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②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分析“3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 (3)注意“2个原则”。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①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机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20·河南联考)近年来委内瑞拉政局动荡,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大量青壮年选择迁移到与该国接壤的巴西北部地区避难。从2018年4月开始,巴西政府协同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制订一项针对难民本土化进程的方针,将委内瑞拉难民转至巴西各地。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委内瑞拉难民迁移至巴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 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 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 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 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 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 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 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 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 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 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D.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 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 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结构年轻化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缺乏 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答案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

人口普查结果惊人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惊人竟消失两亿人 发表于:2015-03-18 第一次1953年,全国人口总数为58260万余人 第二次1961年,全国人口为69122万人。 第三次1982年,全国大陆地区人口为100391万人 第四次1990年,全国总人口113051万人 第五次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第六次2010年,全国总人口为133972万人 因数据摘自网上,很难说全对,但大致应该差不多是这个结果。从时间段上看,除了七十年代大乱而没查,基本上是十年一次。而从数据对比和传媒消息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很有趣的信息。 第一,前五次普查,我国人口无论是大难时期还是太平时期,是提倡大生还是独生的时期,人口保持着每十年20%增长的惊人高速。看来行政干预还是鼓动都对民间的生育影响无济于事,颇有赶上清中叶可怕数字的趋势。照此速度前进,很快就要重现清末时的人口暴涨了。而这个独生,据说在中止与继续中缠夹不清,但看来真没啥用处。 第二,第六次的人口增长比例突然急降下来,连4%都不到了。这令人大惑不解。这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达到的呢?还是出了什么事把那16%给抹了去?按普查时京城居然有百万空房无人查证得到来看,各处各地显然也会有不少此类现象,尤其是非超大型城市或乡镇中。 第三,那么,现有的储备粮和相应应急措施是按这新增的4%来准备呢,还是按某个数据来准备?如果是20%,那么国内的供应能否满足这么惊人的现有和后续增长?超级稻需要的肥和水,不是能无限供应的吧?住房呢?学业呢?就业呢?婚嫁呢? 第四,如果增长20%才是必然的实数,那么这新增漏查近2亿人口着落在哪里?都是些什么人?要出事的时候这群人的落脚点的供应和危机应对可是够要命的。第五,能够应付得了的增长顶点在哪里?何时何种措施能够使之退回安全低点呢? 曝光中国的一个恐怖隐患:即将爆发人口雪崩! 潜在的中国人口雪崩 很多人支持计划生育的理由是“中国人口太多”,但事实上,对于人口政策来说,生育率比人口数量更值得关注。举例来说,1960年韩国人口只有2500万,当时韩国人担心人口太多,从1962年开始,韩国实行鼓励少生的政策;现在韩国人口有5000万,但现在韩国的人口政策却鼓励多生。为什么人口数量少时鼓励少生,而人口数量多时反而鼓励多生呢?这是因为,1960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高达5.9,而现在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左右。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章末综合检测解析版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章末综合检测[学生用书P31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郑州质检)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下图示意我国辽宁省2000-2010年人口总数、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人口总数比重与少儿人口(0~14岁)占人口总数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能反映辽宁省人口老少比(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特征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时期,辽宁省( ) A.少儿人口增多 B.劳动人口(15~64岁)比重降低 C.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 D.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解析:第1题,由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老年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100%可知,图中2009年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等于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100%;2000-2008年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逐渐下降,意味着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逐渐上升; 2010年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有所下降。对比四个选项,①④为单一变化趋势,明显错误,②的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为100%出现在2008年,不符合实际情况。第2题,某一年的少儿总人口=人口总数×少儿人口比重,通过读图获取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0年辽宁省少儿人口总数超过700万,2010年约有500万,少儿人口减少;劳动人口

比重=100%-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通过读图获取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0年和2010年劳动人口比重,可知劳动人口比重上升;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这一趋势必然使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答案:1.C 2.D (2019·天星大联考)年龄别生育率是按育龄妇女的年龄别计算的生育率,通常以年为单位,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年龄别生育率可以反映不同年龄或年龄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下图是我国某城市近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年龄别生育率。读图完成3~5题。 3.四次人口普查中,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最高的年份是( ) A.1982年B.1990年 C.2000年D.2010年 4.下列关于图示阶段该城市人口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B.人口问题得以解决 C.平均生育年龄明显增大 D.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 5.如果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则与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印度B.巴西 C.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D.美国西北部地区 解析:第3题,把图中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可以得出1982年的总和生育率最高,故选A。第4题,把图中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得出该城市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下降,故A错误;图示阶段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C错误;结合我国城市特点,生育率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而人口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B错误。第5题,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再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可知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和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A、B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入区,美国西北部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出区,故C正确,D不符合。

乡镇统计站干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乡镇统计站干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15年已近年末,在此,将本人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5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计工作本人按照局领导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局召开的统计会议,参加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团结同事,虚心学习,按时完成统计工作各项上报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农业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严格按照报表上报制度,按月做好农业统计常规报表的上报工作,及时发放、收集、整理农业各类统计报表。积极与各村统计人员沟通联系,加强业务交流,确保各项调查指标真实、有效。为圆满完成镇经济发展指标,应统尽统,仔细核算,所负责的农业统计报表上报速度与完成质量均得到领导认可。此外,还积极与其他乡镇同事保持沟通交流,不足之处积极改进;有需要帮助的,耐心予以帮助。同事间凝聚力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2、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及工业产值上报工作按月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产值报表上报工作,根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遵照镇工作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每月对全镇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工业产值进行统计核查,应统尽统,实事求是填写上报数据,真实反映了全镇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工业产值状况。 3、统计台账建立工作为切实做好我镇基层统计工作,做到数据有来源、有出处、有佐证,我镇积极开展统计工作台账规范工作,严格明确统计工作内容,整顿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取数不科学、态度不严谨等现象,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完善的统计工作台账,使统计工作的运行机制更加明确,通过对各村业务人员的培训,建立起一套比较稳定的夏道镇统计工作人才队伍。 4、认真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此项工作上,本人主要做好了三件事情:一是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业务操作知识,提升自身对工作的把握水平;认真对待人口抽样调查开展的各项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就工作中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各种可能大胆想象,积极提问,为更好的做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二是做好业务指导及数据录入工作,联络调查员,对指标的科学性进行初步检查。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涉及我镇以及全区的人口统计测算,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是对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与提高,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本人积极与区调查队的业务人员取得联系,就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提问,并按照业务组的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指标调查,做好人口调查各项内容的调查、审核、录入工作。三是着眼于工作的长远性,对调查员做好业务培训,将人口抽样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业务操作知识详尽的传达给各村调查员。 二、乡镇统计员个人工作总结主要收获及体会 (一)要用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统计工作业务量比较大,工作要一步一步去完成,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每个环节都去认真组织,全力以赴。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A.(1)B.(2)C.(4)D.(5) 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 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 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1、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35.2714.638.5 15~64岁(%)58.3683.15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中国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中国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中国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通过参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社会实践,使我对人口普查的工 作流程有了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此次实践,使我更好地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锻炼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水平,培养了对工作认真 细心的态度,并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所以,在本次社会实践 活动中受益匪浅,于是,便通过社会实践报告记下本次社会实习的点 点滴滴。。。 一、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居民家中统登户籍情况,了解居住环境,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现今农村劳动力所存有的问题,总 结起来就是:文化素质偏低,对科学缺乏准确的理解。 就在入户调查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6日,我去一家中统登户籍 情况,就在填写“实有人口信息采集表” (这张表需本人签名),有位 年龄只有45岁的叔叔居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让我一下子之间不知 道该怎么办好,后来恰巧他的儿子回到家中,才帮忙把名字签了。这 样的情况在后来的几天之中也遇到了很多,有的甚至是十几岁的。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农村要又好又快发展,文化水平偏低是个拦 路虎,接受教育的意识淡薄是个绊脚石。搞好适龄儿童入学工作,要 求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是之中的重头戏。在老百姓的闲暇时间定期 播放电影,宣传科学种田知识,组织参观小康村必不可少。增强用科 学来改变收入现状而不是一味的听从老天的安排,天不下雨就旱的没 有收入,天总是下雨就落的没有收入,要改变现状只有培养他们向远看,往外看的意识,并逐步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我想这 也是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型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2000— 2020这十年之间全村人口在数量、结构、迁移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 化情况,为上级科学制定全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基础信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4月2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地级市(地区、盟、州)为子总体,采取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最终样本量为2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现将根据这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二、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094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3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四、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4]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2-6-3含解析

2-6-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浙江嘉兴一中等五校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此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人口红利”变化的因素。第1题,读图,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小,抚养率高;若出生率下降,抚养率低,A项错误。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B项正确。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C项错误。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D项错误。第2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D项正确。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针对性措施,不是根本对策,A项错误。适当延缓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机制是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对策,B、C项错误。 【答案】 1.B 2.D (2016·福建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下面左图为2012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2012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3~4题。

个人统计年终工作总结精选

个人统计年终工作总结精选 马上就要到年终, ___员工工作到年底需要怎么去做好呢?下面是第一为大家带来个人统计年终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局干部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以“xxxx”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活动,深入贯彻xx大、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服务、改革、提高”为宗旨,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统计现代化建设。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树立发展意识,立足基础,提升统计整体优势,推进统计创新发展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狠抓法制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不断改进统计管理水平,取得良好成效。 (一)坚持“依法治统”,着力实施“法治工程”,不断推进统计法制化建设。以提高基层报表的起报年为突破点,结合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质量检查,开展了卓有成效范围较广的统计执法活动,严

厉查处了一些统计违法行为,个年共查处统计违法案件6起,有效地遏制了虚报、瞒报、伪造统计资料的发生,从源头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统计工作环境。我们还不断督促基层单位全面建立统计台帐,规范基层统计行为,结合县政府“四五”普法,积极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统计法制环境,不断推进依法治统。 (二)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工作环境的基础措施。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机关形象,完善和实施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如上下班签到制度、分析文章风险金制度、竞争上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淘汰激励机制,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源动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着力实施人才工程。通过各种培训,不断强化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通过学习,鼓励所有干 部都要取得大学本科学历;通过教育,弘扬统计核心理念,打造“诚信统计”和“奉献统计”的统计人精神,培养干部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多管齐下,形式多样从各方面努力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水

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我国人口普查近十年才开展一次,这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财政投入近八十亿,这次有幸参加了这次人口普查,很高兴学院让我们有此次体验。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自己在社会对社会的调查能力,更增加了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学会很多社会技巧。 社会实践时间:2010年11月1日~2010年12月19日 社会实践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昌北街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实践内容:对该地区进行入户人口普查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详细介绍: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普查 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在市人口普查办召开的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兖州介绍,人口普查就是“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画地图就是把北京市行政区域划分8万多块后,把调查员分到各块,分块负责。查房子,就是要 查清8万多块内的所有建筑物。最后一项就是根据房子入户调查。

与以往不太相同的是,今年人口普查之前,将先查清北京280万到300万栋房屋的详细情况,包括房屋的建造年代,建筑结构是钢混、钢架还是砖木的。普查结果将报市住建委,住建委依据这些指标为房屋定级,然后根据相关级别,分批进行抗震加固。 此次人口普查还首次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对象。将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纳入人口普查,这是各国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也是联合国的建议。增加外籍人口为普查对象,也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有外籍人口居住地区的教育、住房、医疗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 顾兖州介绍,在以往的人口普查中,最难的就是过去一年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因为,很多出生的婴儿不上户口,很多死亡的人也不销户口。新出生婴儿不上户口的主要原因是二胎、三胎,怕上户口会被罚。统计部门从计生单位获得的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不上户口的新生儿大约有四五千人,但实际的数据可能会达到七八千人。而死亡人口不销户也多与利益相关,有的是为了领取相关的补贴,有的是因为财产没有分清。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入户调查将遇到三大难点。一是高档小区难入户,二是外来人口居住区,三是大机关单位集中区。顾兖州说,市统计局将拟定一份保密协议书,所有调查员人手一份,将与住户居民签订保密协议,对被调查对象的信息严格保密。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方案 2010年06月24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与社区人口普查总结汇编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与社区人口普查总结汇编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前言: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调查标准时间为20**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 20**年11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20**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主体: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十年来,徐州市市区及镇区所在地,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富裕家庭为了投资购臵了多处房产,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出租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凡此种种,都将产生很多各种“人户分离”现象,因此也很难有人对某一小区某一栋楼房甚至某一门栋的住户十分了解。由此看来,人口调查如何在居民区里挑选尽可能熟悉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2-6-1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xx·湖北八市联考)如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 B.南美 C.西欧 D.北非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总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第2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有一段时间为负增长,而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答案】 1.B 2.C (20xx·湖南益阳下学期4月调研)读20xx~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xx~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大于农村 B.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减缓趋势 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 D.图示阶段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 4.下列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有关B.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C.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D.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农村新一轮生育高峰 5.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xx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①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②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③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④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

一、选择题 (2019·日照一模)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90-2030年B.1985-2050年 C.1990-2015年D.2000-2020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完全是老龄化所致 3.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 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 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 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第1题,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第2题,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

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第3题,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措施。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 答案:1.A 2.C 3.D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4~5题。 4.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5.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第5题,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B项正确。 答案:4.A 5.B 生育率一般指总出生人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15~49岁)妇女人数之比。读人口总数排名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1960-2010年生育率(单位:%)变化图,完成6~8题。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 篇一:关于人口抽样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 前言: 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 调查标准时间为20XX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20XX年11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20XX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 主体:

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 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 十年来,徐州市市区及镇区所在地,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富裕家庭为了投资购臵了多处房产,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出租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凡此种种,都将产生很多各种“人户分离”现象,因此也很难有人对某一小区某一栋楼房甚至某一门栋的住户十分了解。由此看来,人口调查如何在居民区里挑选尽可能熟悉本小区住户情况,并且能敲开住户房门的人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人户分离”现象普遍这种情况是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产物。1、经济富裕人群造成人户分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同城多处购房,甚至多城购房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人往往根据生活、工作等需要在两个以上居住地点轮换居住,或者是已在城市购买房屋的农民因农村生育指标、批宅基地等有利因素,不愿将户口迁入常住地。2、

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地理Ⅱ(必修)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南京五中陶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的内容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主要阐述的是人口问题。为什么把人口问题放在开始呢?因为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而人口问题又是产生另外两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人口问题成为所有问题的焦点。人口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球资源的消耗,也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保持地球上人口的适度规模,尽快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和世界上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两个方面阐述。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而我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随之出现,因此人口的空间变化也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迁移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目前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的有限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十分紧迫。其逻辑关系如下:

所以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包括三节课文,分别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壮大的农民工为题材,利用资料让学生分析民工现象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今天我主要备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课标”的前提。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