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

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

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

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

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

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

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

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

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

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

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

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

9、牧草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三个阶段。

10、牧草的在生长过程中其生长量与时间密切相关,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

11、土壤耕作的措施包括基本耕作、表土耕作,其中基本耕作又包括犁耕、深松耕、

旋耕,表土耕作又括浅耕灭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和开沟作畦。

12、牧草的播种方式包括条播、撒播、带肥播种、犁沟播种。

13、饲料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宽行条播、窄行条播、宽幅条播、宽窄行播种、点播(穴

播)。

三简答题

1、简述牧草的类型。

答:牧草的类型:(1)按分类系统划分: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其他牧草。(2)按生育特性划分:①寿命(一年生牧草、二年生牧草、多年生牧草)②再生性(放牧型牧草、刈割型牧草、刈牧兼用型)③分蘖性(根茎型禾草、疏丛型禾草、根茎-疏丛型禾草、密丛型禾草、轴根型豆草、根蘖型豆草、匍匐型牧草)④据茎叶发育状况(上繁草、下繁草、莲座状草)⑤依据株型(直立型牧草、斜生型牧草、缠绕型牧草)(3)按分布区域划分:①根据地球气候带(温带牧草、热带牧草)②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冷地型牧草、暖地型牧草、过渡带型牧草)。

2、简述牧草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答:生长和发育的关系:牧草的生长发育包括新生器官细胞的分生、分化、增大、定型以及旧器官的衰老与死亡,是由种子-植株-种子的新旧交替的过程,受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生长是量的积累,发育是质的转变,生长为发育奠定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二者交织重叠,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3、简述土壤耕作的具体任务。

答:土壤耕作的具体任务:(1)加深耕层,翻转耕层,疏松耕层,改善耕层构造,调节土壤中三相(固、液、气)的比例关系,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建立和恢复土壤的结构性,这是土壤耕作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2)处理残茬,翻埋肥料,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分布均匀,土肥相融。调节土壤的肥力因素和肥力条件,并根据有机质的消长规律,调节土壤碳、氮比值,使土壤养分不断释放,改变土壤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的对比关系,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肥力条件。(3)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活跃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4)平整地面,清除杂草,消灭病虫害,保持田间清洁。(5)为牧草的播种、出苗及生长提供良好的耕层条件。

4、简述混播原理。

答:混播原理:在选择混播组合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根据草种在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利用对各方都有利的互利共生原理(或生态位互补原理),充分发挥不同草种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1)形态学互补原理——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体混播成员共同构成了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牧草幼苗的活力、生长发育强度、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3)营养互补原理:根据不同草种间营养利用特征的区别组建混播群落。豆科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Ca、P、Mg; 禾本科牧草吸收较多的N,豆/禾混播后减轻了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竞争,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以充分利用。(4)生态学原理:草地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的草种只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总而言之,混播时应遵循的原则就是人为选择生态位存在差异的物种组成复杂的群落,使其在对空间、时间、资源的利用上充分互补,减少竞争,实现草地生产优质、高效、持久、稳

定的目的。

5、简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形态特征。

答:豆科牧草形态特征:(1)株型:直立型、匍匐型、缠绕型、无茎型(莲座丛)(2)根-直根系,呈圆锥形。主根粗壮,入土较禾本科牧草深,根上着生有根瘤,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能力。(3)茎——多为草质,少数较为坚硬,似木质。一般圆形,亦有具棱角、或近似方形者。茎光滑、有毛,或有刺。(4)叶——多为复叶,常互生,稀对生,分为羽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两类,稀为单叶。具网状叶脉。(5)花及花序——花序为腋生或顶生,通常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有时为头状或穗状花序。蝶形花,两性,花瓣5,稀退化为少数。(6)果实-大多为荚果,沿背腹两缝线开裂。种子无胚乳,子叶厚,富含养料。种皮革质,坚韧,难于透水,个别极不易发芽,硬实率较高。

禾本科牧草形态特征:(1)根——须根系,无主根,以不定根为主。(2)茎——禾本科植物的茎具节和节间,节内中空,称为秆。秆多圆筒状,少数为扁形。茎基部数节的腋芽生出分枝,称为分蘖。节间分生组织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茎大多直立或斜生,亦有匍匐地面或横生土中者(根茎)。(3)叶——单叶互生成二纵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具平行叶脉。(4)花——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下方,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5)果实——通常为颖果,稀为瘦果和浆果,干燥而不开裂,内含种子1粒。种子有胚乳,含大量淀粉。

6、简述牧草品种选择原则。

答:种和品种的选择(播种材料):(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①温度:一是冬季极端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二是早春返青前异常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这决定多年生牧草能否安全越冬。②降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均匀性,决定牧草的栽培方式和生产性能。③土壤:在土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选择能适应不利因素的草种。

(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3)选择适应性强,应用效能高的优良牧草或饲料作物种和品种。

四论述题

1、简要论述成熟牧草地的管理。

成熟牧草地的管理:(1)施肥:①氮肥——豆科牧草由于具有固氮能力,基本上能满足自身的氮需求,所以在施肥中仅考虑磷、钾的配比;禾本科牧草因没有固氮力,施肥需要综合考虑氮、磷、钾的配比,尤其是氮肥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②磷肥——对豆科牧草的增产作用显著,施磷可增加叶片和枝条的数目,从而提高牧草产量;可促进根系发育,有助于养分的吸收。③钾肥——钾在植物养分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参与植物代谢。植物对钾的需要量相当大,任何时候都应有足够的量,而且在持续寒冷的地区尤为重要。(2)灌溉:①灌溉方式。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最常见的形式是漫灌,是较为古老的灌溉方式,渗漏损失大,但适合大面积饲草地地的利用,对深根性豆科牧草作用较好。空中灌溉——即喷灌或人工降雨,是通过机械设备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降落在土壤和植物上的一种灌溉方式。②灌溉时间——灌溉时间因牧草的生长发育特性、气候状况和土壤条件而定。③灌溉定额——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草地在生长期间各次灌水量的总和。(3)利用技术:①刈割。刈割时期——豆科以现蕾至开花初期刈割为宜,禾本科牧草以抽穗至开花期刈割为宜。刈割高度(留茬高度)——禾本科一般为5cm左右。刈割次数——与当地气候、生长季长短和灌溉条件有关。最后一次刈割时间和高度——不管刈割几次,每年的最后一次刈割必须在当地初霜来临前一个月前结束,而且留茬应高一些,至少10cm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光合时间和光合面积积累越冬用贮藏性营养物质。②放牧。放牧是最经济有效的利用方式,栽培牧草的利用以刈割为主,

但在生长季结束之后的秋末、冬季可进行适当放牧,或在刈割不便的地块上可进行放牧。放牧通过粪便的返还对维持草地肥力和牧草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放牧草地而言,掌握适宜的放牧强度、放牧时间和放牧频率非常必要。每年返青期间要禁牧,这对维持草地的生机非常重要。

2、论述新建牧草地的管理。

新建牧草地的管理:(1)苗期管护:①破除土表板结②间苗与定苗③中耕与培土(2)杂草防除:①农业措施。预防措施:播种——在播前清除播种材料中混入的杂草种子。施肥——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或堆肥,这样既可杜绝杂草的传播和蔓延,又可提高土壤肥力。灌溉——设置收集网清除水中的杂草种子。其它——铲除地埂、渠道边的杂草,以防结籽。种植技术——轮作,保护播种,混播、适当的超量播种等。耕作手段——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不仅改善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质,为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而且能直接根除杂草幼苗、植株和地下繁殖器官。②化学除草。萌发前除莠剂、萌发后除莠剂。

③越冬养护。生长期间的管理——播种当年苗全后,应尽量在有限的栽培条件下促进其生长发育,使根部积累足够的贮藏性营养物质备越冬利用。越冬前后管理——为保证牧草播种当年能够安全越冬,冬前追施草木灰有助于减轻冻害。结冻前少量灌水(以无冰层为宜),可减缓土温变化幅度,土壤结冻后冬灌有助于保温防寒,对越冬有好处。(4)返青期管护。返青前期——焚烧上年留下的枯枝残茬,增加K肥含量,提高地温,减轻冻害。返青期间——此期间牧草生长速度加快,对水肥较为敏感,要视土壤墒情而酌情补水,返青期禁牧对保护返青芽及其生长特别重要。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 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 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 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 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 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 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 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 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 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 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 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

2006级《牧草栽培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牧草栽培学学年学期:2007-2008-2 试卷类型:A 卷考试时间:2008-5-25 专业年级:草业06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春化现象: 植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常抽穗开花结实的现象 (2 分) 2. 保护播种: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速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分) 3. 植物生长大周期:牧草及作物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逐渐加快达到 高峰,随后又逐渐减慢,以至停止生长,这种“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称生长大周期, (2分) 也叫“S型曲线”。 4. 蹲苗: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用人为的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主要以控制苗期灌水和多次中耕来实现(2分)。 5. 混播: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3. 产量,品质,温度,霜降,冻伤 4.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5.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ABCD 3.B 4.B 5.D 6.ABDE 7.AD 8.D 9.B 10.AB 11.A 12.BD 13. BE 14.C 15.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a. 根据混播牧草对气候与土壤的适应性(1分) b.根据混播牧草的用途选择(1分) c.根据利用年限(1分) d.根据混播牧草的相容性(种间协调性) (1分) 展开说明(1分) 2. 棒三叶是指穗位叶及穗位叶上下各一叶。 (2分) “棒三叶”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且功能期长。 (1 分)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果穗, (2分) 对果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成熟作用尤为突出。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

一.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 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4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 5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原因: 水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1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2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3贮藏养分的作用; 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四.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1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 2输导作用 3贮藏有机物、水分 4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 5可用于无性繁殖 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 六.花的主要生理功能? 1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 2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七.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八.水分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作用? 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九.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原则: (1)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农牧经济 (2)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布局和关键措施在同一区域内相对一致 (3)同一区域保持连片,垂直差异不作为区划条件 依据: (1)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土壤和气候带 (2)生产发展方向 (3)主要栽培草种的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 十.土壤耕作的作用? 1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 2掺合残茬,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3平整地面,蓄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 十一.不能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其处理方法如下: 1)擦破种皮通过摩擦使种皮起毛。 2)变温浸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夜间移至凉冷处,通过 冷热刺激2-3天,种皮破裂,能吸水萌发。 3)高温处理硬实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4)秋、冬播播下的种子在冬季自然冷冻的作用下,使种皮破裂,从而增加了种子的透水性,促进硬实种子于次春萌发。 1

牧草栽培学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草业科学 年级:2010级 学生学号:2010310903 学生姓名:赵武冠 指导教师:罗富成 实习地点: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认知中心日期:2013年7月10日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赵武冠 2010310903)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教学实习是本科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生产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生产、推广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牧草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从课堂到田间,由田间再回到课堂的循环往复学习方式,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通过实习,掌握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等。 二、实习时间 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认知中心 四、实习内容 1、主要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形态特征及饲用价值 本实习通过老师对草业基地牧草资源圃种植的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介绍,以及同学们观察室内保存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标本,并进行鉴定,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本地最常见、最重要的栽培牧草的科、属、种,掌握豆科、禾本科及莎草科等植物的识别要点和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形态特征和饲用价值。 2、牧草生育期的观测 牧草生育期是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各个时

期。进行生育期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种牧草,在一定地区内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进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获得丰产,同时便于进一步掌握牧草的特征特性,为选育和引种优良品种以及制定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等提供必要的资料。 此次观测的目的在于,了解牧草生育时期鉴定与观测的意义,熟悉并掌握主要栽培牧草进入每一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的鉴定标准,以及摸清集中栽培牧草在本地区的生育规律。 生育期观察的方法: (1)目测法:在牧草田内选择出有代表性的1m2植株,进行目测估计。 (2)定株法:在牧草田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四个小区,小区长一公尺,宽2-3行,在每小区选出25株植株,四个小区共100株,用标记标出。后观察有多少株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植株数,然后计算成百要率。 某一生育期(%)=×100 3、饲料作物的垄作技术 垄作栽培地面呈波浪形起伏状,地表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增大了接纳太阳辐射量,白天垄上温度比平作高2—3℃,夜间垄作散热面积大,土壤湿度比平作低,增大了土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生育;在雨水集种季节,垄台与垄沟位差,便于排水防涝;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垄作还因地面呈波状起伏,增加了阻力,能降低风速,减少风蚀;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此次实习利用垄作技术所种植的是聚合草和甘薯,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对所要种植的植物进行栽培管理,熟练掌握垄作技术的程序和方法。 4、人工草地的建植——单播试验 建植人工草地,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土壤状况等。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各有一块30平米左右的土地,需要进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清理、翻耕、平整、土壤改良等,然后选择单播草种,确定播种量,计算施肥用量,混个均匀,即可以进行撒播,最后覆土,定期进行浇水管理。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问题回答

一、概念 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 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

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17、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18、植物的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19.土壤肥力:土壤不断提供植物生长期间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水分、养分、空气的综合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20.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21、土壤耕作:在作物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

农作物生产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农作物生产实习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篇一:小麦生产实习报告 小麦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分别各种小麦的形态 2. 掌握小麦田间生长发育特性 3. 掌握小麦分蘖特性 4. 进行小麦成熟期产量测定及经济性状考察二.小麦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遍及全国。小麦的种类很多,按照小麦播种季节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冬小麦 冬小麦系指当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冬小麦按其产区可分为北方冬小麦利南方冬小麦两大类。北方冬小麦白麦较多,多系半硬质、皮簿,含杂少.面筋质含量高,品质较好,因而出粉率较高,粉色好,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65%以上;南方冬小麦多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质的质量和数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因此,出粉

率比北方冬小麦低,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0%一25%。(二)春小麦 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籽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但品质不如北方冬小麦。 黑麦、燕麦、大麦的区别黑麦 黑麦是禾本科小麦族黑麦属中的栽培作物,抗逆性较强,主要种植于高寒地区、瘠薄的沙性或酸性土壤,北欧是黑麦的主要产区,中国的黑麦品种由国外引入,零星分布在云南、贵州、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黑麦种子的成分与小麦类似,主要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也可用作饲料和牧草。燕麦 燕麦不属于小麦族,泛指禾本科燕麦属植物,燕麦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莜面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超过小麦面粉、大米、荞麦粉等常用粮食,我国北方常见。另普通燕麦可以制成燕麦片或燕麦粥,加工成的燕麦粉也是制作饼干和糕点的原料。大麦 大麦的麦芒比小麦要长,外壳不易剥离,且蛋白质中不含麦胶蛋白,不能形成面筋。大麦可以制麦芽酿制啤酒,也可以压成麦片食用或制成麦芽糖等。麦芽可以入药,具有健胃和消食作用。 三.田间管理及记载田间记载 小麦茎蘖数和叶龄的调查 从四叶期至越冬期,小麦冬前分蘖旺盛发生,进入越冬期分蘖发生停滞,春季温度回温后分蘖发生速度加快,从而在年前及春季各形成一个分蘖盛峰,起身拔节以后随着生长和营养中心转移,分蘖开始发生两极分化,只有那些在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自身根系,能够保证独立生长以致拔节、抽穗的分蘖,才能成为有效分蘖。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蘖容易成穗,冬前晚生分蘖和春生蘖成穗率则较低。 播种密度对分蘖的迟早、分蘖速度,数量以及分蘖成穗数,都有很大影响。密度过高时,往往延缓分蘖期,降低分蘖速度。过低的密度虽能增加单株成穗数,但难以保证群体分蘖总数,最终将因群体分蘖不足,成穗偏少而降低产量。实践证明,高肥力田地,基本苗一般为30-50万/亩;低肥力地,基本苗一般20万/亩。密度过大时,及时蔬苗,小面积密苗可人工拔除,面积较大可用耙横耙,除掉部分麦苗。 小麦麦穗调查表 篇二:小麦实习报告 小麦实习报告 一.品种名称:太空五号。 品种简介:太空5号(区试代号sp2027),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对豫麦21进行太空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太空5号为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近直立,分蘖多,在旱年一般播种量年前分蘖每亩达100万苗以上,且成穗率多,成穗一般每亩40万穗左右,在信阳地区晚播下每亩达35万穗左右。株高85厘米左右,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45g,熟期与豫麦18相近,长芒、白壳、白粒、软质。据区试病害鉴定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省内5点(郑州、温县、漯河、洛阳、内乡)成株期综合抗病性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试验中,对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均表现为中抗,仅对纹枯病表现中感。2000-2001年度参加河南省信阳组区试,平均亩产373kg,较对照豫麦18增产%,居第一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1

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2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草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草业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动物学、草地管理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牧草栽培学、牧草育种学、草原保护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草业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了解我国农业、畜牧业和草业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科技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调研谋策、组织管理、语言与文学表达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军事基本知识,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草业科学、农学、畜牧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草地调查与规划学、草地管理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饲料作物育种学、牧草饲料作物加工与贮藏学、草原保护学、动物学、牧草种子学、畜牧学。 (四)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标准修业年限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 (五)全学程时间安排 全学程总周数为168周,具体分配如下: 1、理论教学101周 2、实践教学45周 3、考试14周 4、毕业教育1周 5、机动7周 (六)成绩考核 按《内蒙古农业大学本专科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考核,大学生就业指导课2 学分,由招生就业处组织教学考核,计入总学分。 (七)授予学位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及实践教学安排(见表1、2、3、4) (九)课程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表5)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word版本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 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 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 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 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 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 (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 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 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 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 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 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 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 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 又称土壤的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 中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 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 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 和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产特性,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根据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合理安排牧草和饲料作物栽培,具备组织和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耕作栽培基础 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习题要点:饲草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习题要点:生产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第二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产管理 习题要点:饲草高产栽培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饲草种类不同,生长发育及环境要求不同,栽培管理不同。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饲草生长发育过程,理解环境对饲草生长的影响,把握不同饲草生长规律,结合环境条件,能够建立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第二章牧草 第一节豆科牧草 习题要点:豆科牧草种类及栽培管理要点 第二节禾本科牧草 习题要点:禾本科牧草种类及栽培管理要点 第三节其它牧草 习题要点:其它牧草种类及栽培管理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牧草种类多,管理要点不同,需要认真区别掌握。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常见栽培牧草营养价特性,理解栽培管理措施的相关理论依据,把握其高产优质生产措施。第三章禾谷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玉米 1.玉米特性、特征 2.栽培管理方法 习题要点: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第二节高粱及其它禾谷类饲料作物 1.高粱特性、特征 2.栽培管理方法 习题要点:高粱高产栽培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禾谷类饲料作物高产栽培措施;如何合理轮作、间作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禾谷类饲料作物生长特性,理解环境因素对生长的影响,把握高产栽培措施。 第四章豆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大豆 1.大豆特性、特征 2.高产栽培措施 习题要点:大豆高产栽培方法 第二节其它豆科饲料作物 1.种类及特性 2.高产栽培措施 习题要点:豆科饲料作物种类及相关栽培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豆科饲料作物高产栽培措施;结合种植业,合理轮、间作。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豆科饲料作物种类及特性,理解栽培措施与生长特性的相关性,把握高产栽培措施。 第五章根茎瓜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块根、块茎类饲料作物 1.甘薯 2.胡萝卜 3.其它块根、块茎类饲料作物 习题要点:块根、块茎类高产栽培措施 第二节瓜类饲料作物 1.南瓜 2.其它瓜类 习题要点:瓜类饲料作物栽培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根茎类、瓜类饲料作物高产栽培措施;合理生产利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此类饲料作物种类及特性,理解栽培措施与生长特性的相关性,把握高产栽培措施。 第六章叶菜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常见叶菜类饲料作物 1.甘蓝 2.牛皮菜 习题要点:叶菜类高产栽培措施

牧草种植实施方案

清源镇牧草种植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WTO的加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农村养殖业的兴起,饲用牧草的种植、开发、利用也随之发展起来。但目前尚处于不完善的发展阶段,多以个体农户、养殖户种植为主,仅限于自给自足,还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种好牧草是发展畜禽饲养业的物质基础。在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种植牧草饲料作物的热潮正在掀起,在繁多的牧草饲料作物中选择最适合的牧草品种是种好、用好牧草饲料的前提条件,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首要问题。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优质牧草产业和设施畜牧业为手段,已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遵循草原生态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我国目前人工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3%左右,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提高。退耕还草既是进行生态建设、恢复植被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具体安排

(一)部署启动阶段(3月20日-3月10日)。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起早《清源镇2011年牧草种植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讨论和修订,方案确定后全面启动清源镇2011年的牧草种植工作。 (二)健全机制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建立“国家投入为导向,地方投入作补贴,个人投入为主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完成牧草种植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三)实施推进阶段(4月11日-4月底)。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牧草种植的各项活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要充分做好在我镇“退跟还林还草”基础的池坪、红蚬、里仁三村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00亩,在年家河、七圣、聂家山、马家窑四村种植一年生优质牧草1625亩的工作任务,并做好花名册的填写工作。 (四)技术指导阶段(5月-10月底)。 按照专业技术干部亲自指导,农户实地学习的原则,在优质牧草的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上下功夫,确保优质牧草的产量和数量。 (五)全年总结(11月份)。 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2013年工作计划。在做好优质牧草种植工作的同时,组织、引导更多农户种植优质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植保实习报告

植保专业实习报告 摘要专业实习是植保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金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实习和西金河口村的家访,都为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未来更好的回馈农村,服务农民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字西金河口村病害昆虫农家调查三农 2013年9月2日,在徐老师等4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级植保专业的一行人向河北蔚县金河口自然保护站进发,开始为期5天的小学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老师在果树园,水稻田,玉米地??认识辨别植物昆虫种类,观察调查病虫害情况;组队深入农家采访,询问了解当地农民基本情况;到金河口景区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风光,了解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勇攀西台,与同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挑战困难,克服恐惧,超越自我。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对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形态结构、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了解。 2.通过农家家访,深入农民生活,了解“三农”急需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 3.进一步了解昆虫或微生物、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4.掌握昆虫标本和病害标本的采集、处理、鉴定分类和储存等科学研究方法。 5.与同学建立深厚友谊,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地概况 蔚县金河口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脚下,面积33万亩,是北京周围仅有的一处原始森林。金河口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涿鹿县与蔚县交界处,属于太行山余脉,金河口森林公园是动植物的王国,是河北省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大,植被茂盛,昆虫种类繁多,对于植保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习基地。 三.病害认识 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间地头对各种作物进行病虫害调查,观察认识各种昆虫形态特征,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病虫害症状与实际发病情况进行联系对比,加深了对病虫害的了解。 (一)玉米 1.玉米瘤黑粉(图1,图2) (图1)(图2) (1)症状: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淀粉沉积)。病瘤表面由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 (2)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种子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以双核菌丝侵染寄主。冬孢子也可直接萌发产生侵染丝侵入玉米。发病的病瘤内部产生大量黑粉状冬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抽穗前后为发病盛期。 (3)防治方法:抗病品种为中心,控制菌源为关键,化防为辅 a.种植抗病品种; b.消灭侵染菌源 c.改进栽培措施: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d.种子处理 e.化学防治 2.蝗虫(图3) (图3)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者黄褐色,咀

小麦实习报告

篇一:小麦生产实习报告 小麦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分别各种小麦的形态 2. 掌握小麦田间生长发育特性 3. 掌握小麦分蘖特性 4. 进行小麦成熟期产量测定及经济性状考察二.小麦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1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遍及全国。小麦的种类很多,按照小麦播种季节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冬小麦 冬小麦系指当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冬小麦按其产区可分为北方冬小麦利南方冬小麦两大类。北方冬小麦白麦较多,多系半硬质、皮簿,含杂少.面筋质含量高,品质较好,因而出粉率较高,粉色好,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65%以上;南方冬小麦多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质的质量和数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因此,出粉率比北方冬小麦低,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0%一25%。(二)春小麦 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籽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但品质不如北方冬小麦。 2.2黑麦、燕麦、大麦的区别黑麦 黑麦是禾本科小麦族黑麦属中的栽培作物,抗逆性较强,主要种植于高寒地区、瘠薄的沙性或酸性土壤,北欧是黑麦的主要产区,中国的黑麦品种由国外引入,零星分布在云南、贵州、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黑麦种子的成分与小麦类似,主要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也可用作饲料和牧草。燕麦 燕麦不属于小麦族,泛指禾本科燕麦属植物,燕麦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莜面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超过小麦面粉、大米、荞麦粉等常用粮食,我国北方常见。另普通燕麦可以制成燕麦片或燕麦粥,加工成的燕麦粉也是制作饼干和糕点的原料。大麦 大麦的麦芒比小麦要长,外壳不易剥离,且蛋白质中不含麦胶蛋白,不能形成面筋。大麦可以制麦芽酿制啤酒,也可以压成麦片食用或制成麦芽糖等。麦芽可以入药,具有健胃和消食作用。 三.田间管理及记载 3.1 田间记载 3.2 小麦茎蘖数和叶龄的调查 从四叶期至越冬期,小麦冬前分蘖旺盛发生,进入越冬期分蘖发生停滞,春季温度回温后分蘖发生速度加快,从而在年前及春季各形成一个分蘖盛峰,起身拔节以后随着生长和营养中心转移,分蘖开始发生两极分化,只有那些在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自身根系,能够保证独立生长以致拔节、抽穗的分蘖,才能成为有效分蘖。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蘖容易成穗,冬前晚生分蘖和春生蘖成穗率则较低。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综述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综述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姓名王庆飞_______________ 学号07020189 2008年06月10日 指导教师麦尔米热副教授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草业科学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王庆飞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07 级研究生)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牧草,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且具多种抗性并能有效的改良土壤,改良退化草地, 建立人工草场及发展农区和城郊育肥畜牧业。同时在保持水土、肥田增效等方面具有具大的潜在价值,对于发展经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紫花苜蓿的生物 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总结在生产应用上的优良价值。关键词:紫花苜蓿;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引言: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ua) 又名紫苜蓿,通常称苜蓿,因其花为紫色而得名⑴。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刀0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可青饲、青贮、放牧、调制干草和加工粉碎喂养, 有“牧草之王” 的美称。苜蓿是改良退化草地, 建立人工草场及发展农区和城郊育肥畜牧业的重要牧草之一[3]0苜 蓿用途广泛,产量高,开发潜力巨大[4]0它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作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良好的前茬0 在苜蓿之后种植玉米、棉花、小麦、甜菜、油菜等作物可增产10%-15%。特别 是种植2?3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0.2%?0.35%, 0?20cm土层总盐可降低60% 左右,PH 值可降低0.150在大田轮作中,苜蓿生长2-3 年即可0在饲料轮作中,生长年限4?6 年,不宜连作年限过长,否则病虫害加剧,产草量下降[5]0苜蓿干草含粗蛋白18%?26% ,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0 它不仅是良好的牧草, 因根系发达还是保土肥田、固土护坡的理想植物0 近年来我国退耕还林、防风固沙其任务量大,研究发展苜蓿新品种很有必要[6]0同时在保持水土、肥田增效等方面具有具大的潜在价值,对于发展经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0 紫花苜蓿原产伊朗,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期一般3?5年。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337 课程名称:牧草栽培学 英文名称:Forage crop cultiv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草业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成绩、出勤记录和课堂提问。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二、课程简介 《牧草栽培学》是草业科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内容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土壤耕作、栽培措施和牧草特殊种植方法等农艺丰产技术,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与降低成本和增产增效的关系,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其他种类饲料作物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特性和价值。其理论基础是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栽培条件反应的规律性和产量形成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尚需掌握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学、牧草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畜饲养学、田间试验设计与数理统计分析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Forage cultivation is a main part of grassland science. It is an application course that is to study the resource status and growth of forage crop, the relation between entironment and cultivation condition,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pplication importance of bird's-foot, gramineous grass, other feed species and variety, and fertility technology including soil tilth, cultivation technique, planting method and so on. Its theory elements i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forage crop, the reactive disciplinarian for culti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rule of yield form. Student need master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botany, plant taxology, plant physiology, plant ecology, agrology,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agriculture aerography, forage and feed breeding, livestock thremmatology, statistics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