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保复习

植保复习

植保复习
植保复习

第一章

植物保护: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的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的可持续生产。

植物病害:当植物遇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的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症状:植物病害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终能够导致植物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异常状态。

病状:在植物病部可看见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畸形,腐烂,萎焉等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繁殖体或营养体。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病征类型:1、真菌病症: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煤污状物,点状物,伞状和马蹄状物,粒状物,线状物。

2、细菌病症:脓状物。

侵染性病害,机械创伤和虫害的区别:机械创伤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侵染性病害是长时间内缓慢发生的,有病变过程。虫害也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般植物体上会有虫齿印,缺残处不光滑,有虫子留下的痕迹,如虫粪,蜕等。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等引起的病害,不能再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称

侵染性病害:有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能在植株间互相传染

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区别:

第二章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病原物两大特征: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致病性:病原物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和诱发其发生病害的能力。

病原物对植物的破坏是多方面的:1、从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供自己生长和发育。

2、分泌各种酶,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3、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和感病组织的分解物影响寄主的生长发育。

寄生物对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分:直接破坏性大:侵入后立即引起寄主死亡;直接破坏性小:并不立即引起植物死亡。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取营养物质的生物。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取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

対专性寄生物来说,寄生性越强,致病性越强

对非专性寄生性来说,寄生性与致病性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无性繁殖: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又分为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

真菌的菌丝组织体:菌核;子座;根状菌所

转主寄生: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科属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和碘液处理后,再用酒精或丙酮洗后不退色的是阳性反应,洗后退色的为阴性反应。

植物病原物生物类群各种病害大家认真看课本。

11,病害诊断

1,田间观察

2,分清虫害,病害,机械创伤(机械创伤: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虫害:一般有虫子留下的痕迹如虫蜕。病害:有病变过程)

3,若为病害,分清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从点到片到面)

4,若为侵染性病害,进行症状诊断

如果有病症(1)有脓状物病症是细菌病害。(2)有颗粒状物,粒状物,煤污状物,点状物,锈状物,霉状物,伞状马蹄状物等为真菌病害。如果没有明显病症,则拿到实验室进行镜检,看有无喷菌现象,如果没有,进行恒温恒湿培养,再进行(1)(2)。5,若什么症状也没有,初步诊断为病毒病害,再用血清学反应做进一步鉴定6,对植物受害部位进行切片染色来诊断线虫病

真菌特征:1,真菌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2,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3,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的结构,具有几丁质(chitin)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真菌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单细胞生物。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具细胞结构,芽孢,荚膜,鞭毛等。

植物病原细菌为杆状,不产生芽孢,全部带有鞭毛。喜中性或微碱性环境。12,致死温度:高温处理时,在10分钟内,能杀死细菌的最低温度。

14,稀释限点:病毒能保持侵染能力的最高的稀释浓度。

15,钝化温度:高温处理10分钟能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线虫食道腺对寄主的影响:刺激寄主细胞的增大,形成巨细胞;刺激寄主细胞

分裂形成肿瘤和根过度分支等畸形;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溶解细胞壁及中胶层,破坏细胞及使细胞离析。

线虫致病性的表现P46 线虫生活在耕作层内。

18.联合作用:有些线虫和真菌联合对植物的危害远远超过两者中任何一个单独造成的后果,此情况称——

非侵染性病害病因:营养失调;光不足或太强;温度湿度不适;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害物质;等

半寄生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退化,只需从寄主体内吸收部分营养物质。如桑寄生

全寄生:无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寄主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如菟丝子,列当

冷害:0℃以上冻害:0℃以下

第三章

一.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1,按病理分:接触识别(寄主表面识别)和接触后识别(特异性反应)2,按寄主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亲和性识别(植物无抗病反应)和非亲和性识别(植物有抗病反应)

识别机制:细胞-细胞识别和分子-细胞识别

二.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酶的作用:分解寄主的细胞壁

毒素(非专性寄生物所特有)的作用:杀死寄主,进行腐生

生长调节物质及作用:导致寄主不正常的生长。

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致病变种:通常指细菌病原物

致病专化型:通常指真菌和线虫等病原物

三.寄主抗病性类型

1免疫:植物表现为完全不发病,无症状

2.抗病:植物表现为发病较轻,症状轻

3感病:植物表现为发病较重

4.耐病.:植物表现为发病较重,但是产量损失较小

5.避病:植物生产期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期。

18.垂直抗性:又称特异抗性,指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其抗性强容易丧失,抗性遗传表现为质量遗传。

19.水平抗性:又称非特异性抗性,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无特异的相互作用,抗性不强但却持久。抗性遗传表现为数量遗传。

固有抗性P57

抗病性机诱发抗性:病原物侵入后植物产生的抗性。表现:植物木质化过程加强,产生乳头状突起,产生胶质,侵填体和植物保卫素。第四章

一.1,昆虫纲的基本特征P63

(1)体躯由若干体节组成,明显集合成头,胸,腹部三个体断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生有一对触角和口器,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中心,生有三对足,还有两对翅

(4)腹部是生殖和代谢中心,腹腔内含大部分内脏,腹末通常生有外生

殖器官。

2.,昆虫纲繁盛的表现特点:种类最多

分布广泛

数量最大

3,繁盛的原因: 历史久远

相对体小

有翅善飞

食性广泛

繁殖力强

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

第五章

二,昆虫的头部

1,根据昆虫口器的着生方向,昆虫的头部形式可分为:下口式(头的纵轴与身体纵轴垂直)

前口式(头纵轴与虫体纵轴平行或成钝角)后口式(头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2,触角: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

功能:嗅觉,触角和听觉,在种内和种间化学通讯,声通讯和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

3,单眼和复眼:复眼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小眼组成,具成像作用。

单眼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和方向,无成像功能。

4,口器类型

咀嚼式(取食固体食物)

吸收式(取食液体食物),吸收式又分为虹吸式和舐吸式

刺吸式(取食寄主体内的液体)

嚼吸式(取食固体和液体)

5,口器结构:上唇:头壳下方的一薄片,具有味觉作用

上颚:左右两个坚硬的齿状物用以磨碎切断食物

下颚:用以抱持食物送入两个上颚之间,下颚须是感觉器官

下唇:托持食物和感觉作用

舌:基部有唾液开口,唾液由此流出,与食物混合。

6,不同口气的危害特点p74

三:胸足的基本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翅的类型

胸足的各种类型P77

五:昆虫的体壁

昆虫体壁的作用: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脏免受机械损伤和防止外来物的侵入。

外骨骼与内骨骼的区别:外骨骼是死的,不增长:、;昆虫要脱皮;外骨骼其保护作用;

昆虫体壁的构造P82图

昆虫体壁的色彩:色素色(体内某些化学物质产生颜色)

结构色(昆虫体壁上的细微结构对光波的散射产生)

混合色(色素色和结构色的混合)

六昆虫的内部器官P83图

1,消化系统: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前肠:摄取食物,磨碎和暂时贮食

中肠:分泌酶,消化和吸收营养

后肠:排泄和重吸收

2,排泄系统:主要是马氏管,能吸收含氮代谢废物

3,循环系统:开放式循环系统。主体是背血管。特点P84(认真看课本)

4,呼吸系统:以气管系统进行循环。依其结构和功能分为气门,气管和微气管。气门的分布:中胸和后胸各一对,腹部一到八节各一对。

5,神经系统:昆虫的感受器有感触器,味觉器,听觉器,嗅觉器,视觉器和温湿感受器。

6,昆虫激素:由虫体体内的各种分泌腺分泌的微量的化学物质,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内激素(1)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激发和活化咽侧体和前胸腺

(2)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促进代谢活动和激发蜕皮的作用

(3)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促进体内各组织保持原来的形态和生长,同时抑制成虫器官的分化和生长。

外激素:可调节或诱发同种昆虫间的特殊行为,如性诱导,群体集结,跟踪,报警等

第六章昆虫生物学

一.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昆虫中最常见的生殖方式,其特点是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由雌虫将受精卵排出体外,每一粒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

2,孤雌生殖:偶发性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偶尔

产生未受精的卵,如家蚕

经常性——: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同时进行,如

蜜蜂

周期性——: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随季节的变化

而交替进行,如蚜虫

3,多胚生殖:一粒卵能发育成两个以上的胚胎,每个胚胎均能发

育成一个个体

4,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的生殖方式。

二P87昆虫的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特点,必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

卵排出体外,每粒卵发育成一个个体。

偶发性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产生未受精的卵如家蚕

孤雌生殖经常性——: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同时进行如蜜蜂

周期性…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随季节而交替进行如蚜虫

多胚生殖:一粒卵能发育成2个以上胚胎,每个胚胎均能发育成一个子代的生殖方式。

胎生:卵在母体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的生殖方式。

幼体生殖:昆虫在幼虫期进行生殖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

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1,胚胎发育又叫卵期,指卵自母体产出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

2,幼虫期:昆虫的幼体自卵内孵出到发育到蛹为止(完全变态)若虫期:昆虫从幼体自卵内孵出到发育成成虫为止(不完全变态)

(1)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

(2)蜕皮:昆虫幼期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的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

(3)蜕:昆虫生长过程中,脱下的旧皮称蜕。虫体的大小由虫龄表示。

(4)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

3,全变态幼虫的类型

(1)原足型幼虫(2)多足型幼虫(3)寡足型幼虫(4)无足型幼虫

4,蛹:是昆虫由幼虫转变成成虫时,必须经过的特有的静息状态。

化蛹:末龄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成蛹的过程。

蛹期:自化蛹至羽化成成虫所经历的时间。

蛹分为:离蛹(裸蛹),被蛹,围蛹。

5,成虫期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脱皮而出的现象。自羽化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

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殖器官外,还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存在着二型现象。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特色,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的现象。

6,性成熟与生殖力

交配前期:自羽化到第一次交配的间隔期

产卵前期:自羽化至第一次产卵之前的间隔期(蜂王一生产几次卵)

三昆虫变态

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仅随着虫体的长大而发生着量的变化,而且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器官等方面发生着周期性的质的改变,此现象称……

全变态:幼虫与成虫之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特点: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不全变态: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而逐步显现,因此成虫在形态上和幼虫的分化不是很大,生活习性相似。特点:经过卵,若虫,成虫

四昆虫的生活史

昆虫自卵(或幼虫和若虫)发育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一个世代或生命周期。

昆虫自卵或幼虫产离母体发育到成虫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昆虫的寿命。

世代重叠:有的多化性昆虫产卵期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

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内的个体发育过程。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

五:昆虫的习性

休眠: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生活环境消除时,昆虫便可以立即恢复发育。

滞育: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都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不食不动的现象,即使给予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休眠和滞育的意义:使昆虫能应付许多陆生环境所特有的变动不定的条件,能够使一个种安全度过极其不利的环境条件或能在短暂的有利阶段完成发育。

3,食性:植食性(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肉食性,腐蚀性,杂食性4,趋性和假死性

趋性:指昆虫对外界因子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

假死性:指昆虫遇到某种刺激时,立刻表现为身体蜷曲,静止不动,或从原处跌落下来呈死亡状态,稍停片刻后有恢复正常活动的现象。

5,群集,扩散,迁飞

群集: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

扩散: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主动扩散:昆虫由于觅食,求偶,避敌及趋性等引起的小范围的空间变化。被动扩散:由于风力,水力,动物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昆虫空间变化)

迁飞:指昆虫通过飞翔成群而有规律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第七章昆虫的分类

物种:分类的基本阶元,很多相近的种集合为属,很多相近的属集合为科,依次向上归纳为更高的阶元,每一个阶元都代表着一个类群。

种: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从而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以其他

第八章

一.1,温度

低适温区:8~20℃

有效温区最适温区:20~30℃,能量消耗最少,死亡率最低,繁殖力最大,寿命适中

高适温区:30~40

停育低温区:昆虫在发育起点一下的温度范围内并不死亡,而是因

温度降低而成昏迷状态,当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到适宜温区后,仍可恢复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但若是时间持续过长,则有致死作用,该温区称……

致死低温区:如果温度在继续下降,昆虫的体液就会析水结冰,从而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不可复原的变化而死亡,此温区成……

有效积温法则:指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并且完成这一阶段所需的温度积累值是一个常数。对昆虫发育起作用的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称

为有效温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是有效积温。公式:K=N(T-C),K为有效积温,T为平均温度,N为发育天数,C为发育起点温度。

在可能生殖的温度范围内,生殖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一般情况下,昆虫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2,湿度

湿度主要通过影响虫体水分的蒸发而影响昆虫的体温和代谢代谢速率。

4,光

昆虫的可见光范围与人的不同,昆虫能见的光在250~700nm之间,即可见紫外光,不可见红外光。

光的强度影响昆虫的昼夜活动节律和行为,如交配。

5,风

昆虫在微风时常逆风飞行,当超过一定风速时,则顺风飞行。经经常刮大风的地方,无翅型的昆虫的比例高。

二,生物因子

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的生物因子主要是食物与天敌。

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有4个明显的特点:1,非全体性2,密度制约性3,相互性4,不等性。

三,土壤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1,土壤温度:土表比下层温度变化幅度大,土层越深,温度的日变化越少。2,土壤湿度:影响昆虫对水分的吸收

3,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昆虫的分布,种类组成与活动。

第九章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一种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之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引发病害的全过程。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1,侵入前期(又叫接触期):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和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机构的时候。

2,侵入期:病原物在侵入点侵入寄主细胞或组织到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所经历的时期。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3,潜育期:病原物从侵入和建立寄生关系并从寄主获得营养物质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到植物表现明显的症状所经历的时期。

4,发病期:病原物经过潜预期的定植和扩展,最后在植物体引发局部或全株病害症状的时期。

··病害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1)生长季节开始后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田间植物上发生的第一次侵染称初侵染。大多数初侵染是由有性孢子引起的。

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植物体内或体外产生大量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

(2)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1,田间病株2,种子(方式:混杂,附着或内生)苗木及其他无性繁殖的材料3,土壤4,病株残体5,粪肥6,昆虫

等传播媒介

(3)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他介体,人为因素传播··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发生病害并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单年流行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传播,扩展的过程,并造成严重流行的病害,发生多次再侵染。

积年流行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一年只完成一个侵染循环,年增长率相对较低,需要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才能引致严重损失。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感病寄主植物,强致病性的病原物,有利的环境条件··植物病毒的流行动态: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

时间动态:是指病害从开始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寄主群体中发病普遍率和严重度不断增加,直到病害衰退的过程。

空间动态:是指病害发生后,由于病原物不断繁殖与传播,随着传播距离的延伸,发病的范围不断扩大,直到病害停止发展的过程。

并还在田间扩展和分布的形式分为中心传播和弥散式传播。病害的传播依距离又分为近程传播,中程传播和远程传播。

三植物病害的种群动态

1 种群: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结构:性比和年龄组配

3,种群的消长类型:

单峰型(斜坡形,抛物线形),双峰型(马鞍形),多峰型(波浪形)

5,种群生长型:J型生长型和S型生长型

6,种群的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种群基数,繁殖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个世代或时期昆虫在一定空间内的平均个体数量。

··昆虫与生物群落

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间或一定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单元。群落结构: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群落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四病虫害的预测

预测: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间之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状况。

预报:有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

1,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描述病虫害的空间格局的数学模型有:二项式分布(均匀分布),泊松分布(种群随机分布,最常见的类型),奈曼分布(核心分布),负二项式分布(嵌纹分布)。(课本图)

··取样的调查方法:典型取样,随机取样,顺序取样,分层取样。

顺序取样又分为:五点法,对角线法,棋盘式法,分行法,Z字型法等···病虫害预防的方法有:病虫害预测分为发生期预测和发生量预测

发生期预测的方法有:发生进度预测法,期距预测法,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发生量预测方法有:有效基数预测法,气候图预测法,经验数预测法,数理统计方法,种群系统模拟

第十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有害生物的三个条件:危害性,区域性,能随人为因素长距离传播

一植物检疫:目的是为了切断危险性病虫害人为长距离传播

其重要性:阻止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农产品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入境,阻止局部危害的有害生物的地区间传播和蔓延。其次,通过指导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与国际植物检疫组织的合作谈判,可以为本国的农产品出口铺平道路,维护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利益。

实施内容:包括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转运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1)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检疫对象的确定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以生物或其他经济为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检疫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的国家目前还没有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对该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非疫区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3)植物检疫检验一般包括:产地检验,关卡检验,隔离场圃检验

产地检验:在输出国或地区进行田间和加工场所检查,检测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情况包括大范围诱集有害昆虫。

(4)疫情是泛指一个运载单位内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上的病、虫、草籽的感染和污染情况。

检疫处理可采取除害,退回,销毁,转换用途等多种措施,其中除害是主要措施。检疫处理的基本原则: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规定,并应设法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处理方法应彻底除虫灭病,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

(5)植物检疫法的实施通常由法律授权的特定部门负责。

植物检疫的特点:强制性;宏观战略性;歼灭性。(以法律为后盾,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对人类农产品经营活动的限制来控制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二,农业防治: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的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的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措施有1,改进耕作制度(1调整作物布局,如作物田块的设置,轮作和间作,种植诱集植物;2进行土壤耕作与培肥;)

2,使用无害种苗

3,调整播种方式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排灌,合理施肥,田园卫生)

5,安全收获

三抗害品种的利用

1,植物抗害性可根据抗性的表现程度分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免疫和高抗属垂直抗性,中抗属水平抗性。

植物的抗害机制分为抗选择性,抗生性,避害性和耐害性

,2,抗害品种的利用优点:(1)使用方便,潜在效益大(2)对环境影响小,与其他植物保护措施有很好的相容性(3)对作物的病虫害有较强的后效应局限性(1)受抗性基因资源和有害生物生物学的限制,并非所有病虫害均可利用作物抗害品种进行防治(2)有害生物具有较强的变异适应能力,容易使作物抗害品种丧失抗性(3)由于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抗性品种控制了目标害虫后,常使次要害虫生物种群上升,危害加重(4)培育一个抗害品种需要较长时间

四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产物控制有害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

防止途径:保护有益生物;引进有益生物;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

生物防治的内容:动物天敌的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利用;拮抗生物的利用;生物产物的利用

生物防治的特点:(1)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小(2)可以长期控制,不产生抗性问题(3)生物防治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

六化学防治

(一)农药的开发

农药剂型:是将农药原药与辅助剂混合调配,加工成具有一定形态,组分和规格,适合各种用途的商品农药剂型。而农药不同剂型,含量和用途的加工品则称为制剂。

农药的开发考虑原则:(1)考虑原要的理化性质(2)考虑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3)考虑具体的适用技术(4)考虑使用地的地理环境(5)考虑不同剂型的加工成本价格。

(二)农药的种类

1,杀虫剂

胃毒剂。药剂随食物进入其消化系统起毒杀作用,如敌百虫等。针对咀嚼式口器昆虫

触杀剂。药剂与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体内或堵塞气门而杀死害虫,如拟除虫菊酯、矿油乳剂等。针对刺吸式昆虫熏蒸剂。药剂由液体或固体的挥发成气体,以气体的状态通过虫体的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如溴甲烷等。

内吸剂。农药喷到植物或土壤上,可被植物枝叶或根部吸收,传到植物的各部分,害虫取食后引起中毒死亡如乐果等。针对在咀嚼式和刺吸式昆虫拒食剂: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

驱避剂:使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引诱剂:使用后靠物理,化学信号作用可将害虫诱集而利于歼灭的药剂

2,杀菌剂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杀菌剂和有机杀菌剂

无机杀菌剂:如石硫合剂(防治锈病、白粉病、蚜虫、介壳虫等病虫),波尔多液(针对葡萄霉菌病)

按作用方式分为: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三农药的剂型p156:乳油(均相透明油状液体),粉剂(供拌种,配置毒土使用),可湿性粉剂(易被水湿润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粒剂(主要用于撒施),可溶性粉剂,悬浮剂,缓释剂,超低量喷雾剂,种衣剂,烟剂(看课本)

四农药使用的方法: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或泼浇法,拌种和种苗浸渍法,

毒饵法,熏蒸法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见老师的补充)

IPM: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我国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带来的三大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预测具体方法

1、发生期预测

1.1发育进度预测法:应用统计的方法沿着时间维分别计算出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进度值,一般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进度值: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终见期。

1.2期距预测法:是利用当地积累多年的有关害虫发生规律的资料,分析总结出适合当地主要原因害虫(螨、病害)发生的任何两种现象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种有规律的带必然性的时间间隔叫做“期距”。

1.3物候预测法: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动植物与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应用物候学知识预测病虫害发生期,即为“物候预测法”

1.4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积温是用来分析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法则。

昆虫(螨等)在其生长发育(某一生长期,或一个世代)所需热量是一个常数。昆虫(螨)的发育在高于0℃的某一特定温度以上发育才开始,故常称此特定温度为发育起点温度(即为量低发育有效温度)。

积温公式为:

K=N(T-C)

例:粘虫的防治适期是在幼虫三龄之前,已知二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是7℃,有效积温是60日度,当时平均气温是20 ℃,推算在当时条件下,幼虫经过几天就可发育到三龄。

2、发生量预测

2.1 有效基数预测法:根据上一代的有效密度(虫口、螨口)、存活率等来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

对一化性害虫或一年内发生世代数较少的害虫预测效果较好。

2.2气候图预测法

气候图是以月(旬)总降雨量或相对湿度为坐标的一方,月(旬)平均温度为坐标的另一方。将各月(旬)的温度—雨量或湿度(或相对湿度)组合绘为坐标点,然后用直线按月(旬)先后顺序将坐标连接成不规则多边形的封闭曲线,即形成气候图。

2.3经验指数预测法

经验指数来源于研究分析害虫猖獗发生的主导因素。因其地区性较强,不同病虫害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不尽一致,所用的经验指数也不同。常见的经验指数有温雨系数、温湿系数、气候积分指数、天敌指数、综合猖獗指数等。

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胃毒剂: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才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2.触杀剂:接触到昆虫体(常指昆虫表皮)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3.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昆虫呼吸器官进入体内而引起昆虫中毒死亡的药剂。4.内吸剂:使用后可以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传导运输到其他部位组织,使害虫吸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如吸食而引起中毒的,也是一种胃毒作用。

5.拒食剂: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足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的药剂。

6.驱避剂:施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的药剂。

7.引诱剂: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

按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分

1.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

2.治疗性杀菌剂:在植物已经感病以后,可用一些非内吸杀菌剂,如硫磺直接杀死病菌,或用具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病菌,或用内吸杀菌剂直接进入植物体内,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治疗作用的杀菌剂。3.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

植保工鉴定试题及答案

中级植保工考核试题(B) 1.总分:100分 2.考试时间:60分钟 3.闭卷考试 一、填空:(11分,每一个小括号1分) 1.稻时()科,()属。水稻根系属于()。 答案:禾本、稻、须根系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和()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答案:二氧化碳、水 3.小麦阶段发育分为()和()两个阶段。 答案:春化、光照 4.我国目前植保工作的方针是()和()。 答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水稻螟虫有大螟、()、()等三种。 答案:二化螟、三化螟 二、名词解释:(12分,每个4分) 1、真菌的生活史: 答案: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发育,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最终以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2、昆虫全变态: 答案: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虫态,称为完全变态。 3、棉花衣分: 答案:皮棉重占籽棉地百分比。 三、是非题:(20分,每小括号2分,对的打√,错的打χ) 1、细胞质在细胞内能不断的缓缓流动,这种环流运动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和气体交换。(√) 2、稻瘟病于田间扩散主在靠风传播分生孢子,水稻白叶病菌则主要靠流水传播菌而稻纹枯病的田间扩散只能靠丝于株间蔓延(√) 3、玉米螟在我省以蛹在土壤和秸秆中越冬。(χ) 4、棉炭疽病的越冬以分孢子在种子短绒上为主,其次以菌丝在种子内及病残体上。(√) 5、品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 6、冬季到海南岛繁殖种子,是加速良种繁育的有力措施。(√) 7、植物分为C2植物、C3植物和C4植物(χ) 8、水稻“三螟”指的是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9、水稻引种,要注意纬度关系,否则不易成功。(√) 10、打药时,喷药水点的大小于提高防虫的效果关系不大。(χ) 四、选择题(16分,将对的代号填在本题括号内) 1、培育壮秧时多方面的因素,但起决定型因素是() A、适时播种 B、田平如镜 C、品种抗性 D、播种量。 答案:C 2、小麦赤霉流行的主要因素是由4---5月间的() A、温度 B、湿度(降雨) C、生育决定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绿色植保方案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扎实做好病虫害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以一贯务实作风和高度责任感,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水稻病虫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粮食高产万亩示范区控制在3%以下,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使用面积达30%以上,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绿色防控面积达100%,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认真抓好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1至2个,合同服务面积800亩以上。每个乡镇要在粮食高产示范片建立1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立1个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全面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并在核心攻关区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示范面积300亩以上,综合利用杀虫灯灭虫、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等手段,解决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我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样板。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步解决病虫害防治和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 三、防治措施 (一)主推绿色xx技术 1、稻田耕沤治螟技术。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冬种田收获后和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植物保护考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30分)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雌虫的外生殖器为,由结构组成。蜜蜂的产卵器已特化成了。 2、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和两个阶段。 3、按照外界刺激的性质不同,趋型可分为、。 4、我国的植保方针是。 5、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6、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 、 __ __ 、 _____。 7、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8、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_ ,第二阶段是______ 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蝇类幼虫的口器是() A 咀嚼式口器 B 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舐吸式口器 2、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游泳足 3、下列属于不全变态的昆虫有() A 蝗虫 B 蝽象 C 蜻蜓 D 金龟子 4、一种昆虫从孵化到羽化为成虫共蜕了3次皮,请问这种昆虫的幼虫共有()龄 A 3龄 B 5龄 C 2龄 D 4龄 5、蚧壳虫的雄虫有翅、雌虫无翅,菜粉蝶的雄虫黄色、雌虫白色,这种现象是() A 多型现象 B 变态 C 性二型 D 补充营养 6、禾本科植物苗期受害,因分蘖极强,田间实有株数没有减少,损失很轻,属于抗 虫机制中的() A 不选择性 B 抗生性 C 耐害性 D 避病 7、下列昆虫翅缘有很长的缨毛的是() A 蝉 B 蓟马 C 草蛉 D 蛾类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蜜蜂的鳌刺有尾须特化而来的 B 蚜虫对黄光反应敏感 C 黑光灯是根据多数昆虫对长波光有趋性的原理设置而成的 D 昆虫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呈正比,即温度越高发育速度越快 9、某种昆虫当长日照出现时进入夏眠状态,当短日照出现时进入冬眠,这说明下列()在起主导作用 A光的波长 B光的强度 C光周期 D光照时间 10、同翅目昆虫不包括() A 蚜虫 B 飞虱 C 叶蝉 D 果蝇 11、蝶类触角类型是() A 球杆状 B 羽状 C 线状 D 栉齿状 12、昆虫从卵产出到孵化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 A 产卵期 B 卵期 C 成虫期 D 幼虫期 13、昆虫的前胸着生有() A.前翅B.后翅 C.前足D.后足 14、下列关于鞘翅目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前翅为鞘翅B.不全变态 C.触角形状多样D.食性多样

植保测试题

植保第一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态: 2.孤雌生殖: 3.羽化: 4.多型现象: 5.孵化: 二、填空题 1、昆虫头部据口器着生位置可分为三种头式,即、和。头部的附器主要有和。 2、昆虫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和。 3、昆虫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4、昆虫的孤雌生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5、昆虫的趋性分为、、。 6、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7、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有、、、四种类型。 8、昆虫的蛹可分为、、三类。 9、植物的抗虫性据机制不同可分、、三类。 10、引起昆虫休眠的环境因子是。引起昆虫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 三、选择题 1、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是。 A、两性生殖 B、单性生殖 C、多胚生殖 D、卵胎生 2、下列昆虫中属于不全变态的是。 A、金龟子 B、种蝇 C、玉米螟 D、蝗虫3、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A、-100C——00C B、00C——80C C、80C——150 C D、150C以上 4、蚜虫对反应敏感。 A、黄光 B、黑光 C、绿光 D、紫光 5、昆虫羽化后,性细胞就已成熟的是。 A、蝗虫 B、蜉蝣 C、蝽类 D、叶蝉 6、蜜蜂的蜂一生交配次。 A、1 B、2 C、3 D、多 7、昆虫第一大目是。 A、直翅目 B、鳞翅目 C、鞘翅目 D、双翅目 8、下列昆虫繁殖方式中不属于特异生殖的是。 A、两性生殖 B、单性生殖 C、多胚生殖 D、卵胎生 9、蝗虫、蝶蛾的幼虫等大多数植食性昆虫的头式属于。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10、昆虫胸足的节表面有许多感觉器。 A、转 B、腿 C、胫 D、跗 四、判断题 1、成虫雌雄两性翅的有无,虫体颜色不同,发声器官有无等是属于昆虫的第一性征。() 2、昆虫产卵场所可产在地面、土层内、水中或腐烂植物内,也可产在植物及组织中。() 3、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发生世代数相同。() 4、利用黑光灯诱杀昆虫的依据是昆虫一般趋向短波光。() 5、、很多昆虫对光波的长短,强弱的反应不同,一般趋向于短波长。( ) 6、金针虫都喜欢在含水量高的低洼地活动。( ) 7、昆虫的世代数和生活史等同。() 8、光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规律与行为,协调昆虫的生活周期起信号作用。( ) 9、一些电昆虫以长日照的出现为信息进入滞育(夏眠),另一些昆虫以短日照的出现为信息进入滞育(冬眠)。( ) 10、有效积温定律对于有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 ) 五、简答题 1、昆虫体壁的功能如何? 2、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及局限性有哪些?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 、低毒 B 、微毒 C 、高毒 D 、中毒 .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C 、2对 D 、2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 、器官变化 B 、质量变化 C 、产量变化 D 、形态变化 .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高级农作物植保员试题及答案(一)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植物检疫法规是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它带有( )。 A 、约束性 B 、示范性 C 、强制性 D 、执行性 2.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保护区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 )传入保护区。 A 、病种 B 、病苗 C 、菌肥 D 、检疫对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的不符的为( )。 A 、劣质农药 B 、报废农药 C 、禁用农药 D 、假农药 4.昆虫体壁由里向外分为底膜,( ),表皮层三部分。 A 、皮细胞层 B 、上表皮 C 、内表皮 D 、外表皮 5.随着虫体的增长,昆虫体壁加厚,药剂难透入,故防治害虫应在( )期。 A 、1——2龄幼虫期 B 、3——4龄幼虫期 C 、5——6龄幼虫期 D 、卵期 6.麦田中发生红蜘蛛,常见的有( )和麦圆蜘蛛两种。 A 、山楂红蜘蛛 B 、麦长腿蜘蛛 C 、苹果红蜘蛛 D 、朱砂红蜘蛛 7.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 )、组织上、形态上的一系列变化。 A 、器官变化 B 、生理变化 C 、细胞变形 D 、产量变化 8.植物病原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 A 、产生菌丝体 B 、菌体分裂 C 、增值或复制 D 、产生孢子 9.侵染性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 )。 A 、侵染过程 B 、病害流行 C 、侵染循环 D 、病理程序 10.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个基本条件。 A 、少量感病寄主 B 、发病程度严重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植保综合试题3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模拟题(C卷)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头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2. 虫龄即昆虫的蜕皮次数。() 3.温度对昆虫的发育速度影响尤为明显。() 4“.见虫就打药”符合综合防治的理论。() 5. 综合防治应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6.病毒主要通过微伤侵入植物。() 7.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8.多循环病害有再侵染。() 9.多数病毒病可经昆虫传播。() 10.中国菟丝子不为害植物。() 11. 完全变态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12.多型现象指同一种昆虫,雌雄二性除第一特征(生殖器官)的差异外,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还存在差异。()13昆虫对外界刺激物质如光、化学物质等刺激产生的不可克制的反应叫趋性。() 14. 昆虫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与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叫种群。() 15.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普遍而严重发生,对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叫病害。() )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空格内) 1. 蝗虫的中足为足。 ①跳跃②步行 2.鳃角金龟子的触角为状。 ①鳃叶②羽毛 3.蛾类的蛹都属于蛹。 ①被②围 4成虫期对昆虫性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叫营养。 ①补充②化学 5.叶蝉为变态。 ①完全②不完全 6.寄生茶毛虫的绒茧蜂,又被金小蜂所寄生,叫寄生现象。 ①单②重 7.利用捕食现象,瓢虫可控制虫 ①.蚜②螟 8.在真菌孢子中,分生孢子属于性孢子。 ①有②无 9. 在真菌孢子中,卵孢子属于性孢子。 ①有②无 10法规防治又叫。 ①植物检疫②农业防治 三、综合分析:(共5分) 体型有大有小,颜色变化很大,无论身体、翅、足都被有鳞片(体壁衍生物),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多节,线状、羽状或棒状。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前后象均具有由中央翅脉围成的一大形翅室——中室。完全变态。这是什么目昆虫?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劣质农药 B、假农药 C、报废农药 D、禁用农药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B、昆虫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0.5%辛硫磷颗粒剂 B、50%1605颗粒剂 C、25%敌杀死颗粒剂 D、40%氧化乐果颗粒剂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粘虫 B、棉铃虫 C、玉米螟 D、地老虎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器官变化 B、质量变化 C、产量变化 D、形态变化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开始发病 B、再度发病 C、侵入寄主 D、接触开始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失大的现象。 A、传播快 B、发病程度严重 C、难防治 D、人为传播14.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个基本条件。 A、少量感病寄主 B、发病程度严重

植物保护试题(一)

《园艺植物保护概论》自测卷(一) 一. 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变态: 2.羽化: 3.植物病害: 4.转主寄生: 5.单循环病害 6.寄生性种子植物: 7.虫口密度: 8.病情指数: 9.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0.化学控制: 二.填空题(40 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昆虫身体分为___、____、____三个体段。昆虫的触角自基至端部分别是由_____、_____和_____构成,_____的变化使昆虫的触角产生多种类型。 2.昆虫的体壁从内到外由_____、_____、_____三层组成,表皮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常见蛹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3.园艺植物病害的病状有、、、、。 4.园艺植物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表现出的病态特征叫________,它按性质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农药的三证_____、_____、_____。 6.种群消长类型、、、。 7.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等。 8.石硫合剂主要有、和三种物质熬制而成。 三.选择题(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1.蝶蛾类幼虫的口器为 ( )。 A 咀嚼式 B 刺吸式 C 虹吸式 D 舐吸式 2.泡桐丛枝病的病原是( )。 A 真菌 B 类菌质体 C 病毒 D 线虫 3.以下现象属于病征的是() A 溢脓 B 枯萎 C 坏死 D 变色 4.下列孢子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A 接合孢子 B 子囊孢子 C 孢囊孢子 D 担孢子 5.刺吸口器害虫一般不能采用下面哪类药剂进行防治() A 胃毒剂 B 触杀剂 C 内吸剂 D 微生物农药 6.金龟子的后翅为 ( )。 A 复翅 B 鞘翅 C 半鞘翅 D 膜翅 7.椿象的口器类型为 ( )。 A 刺吸式 B 锉吸式 C 咀嚼式 8.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称______。 A光周期B低温C湿度 D 有效温度范围9.不属于园艺植物病害的是()。 A、大白菜腐烂病 B、葡萄霜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苹果花叶病 10.下列昆虫中不属于地下害虫的是()。 A、红蜡蚧; B、蛴螬; C、东方蝼蛄; D、小地老虎。 11.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A 硫酸铜 B 氧化钙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钙 12.昆虫的翅一般分为( ) A. 两边三角四区 B. 三边三角四区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120分钟。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气流传播B 、昆虫传播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低毒B 、微毒C 、高毒D 、中毒 .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寄住B 、越冬场所C 、母体D 、越夏场所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个体发育周期B 、发育过程C 、发育阶段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1个B 、3个C 、2对D 、2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器官变化B 、质量变化C 、产量变化D 、形态变化 .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 、开始发病 B 、再度发病 C 、侵入寄主 D 、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失大的现象。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

植保员教学计划及大纲

植保员教学计划及大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作物病虫害防治员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自治区《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目的 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果树、蔬菜、农作物等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植保技术工作的农民,能够了解我区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重点是掌握与果树、蔬菜、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着力提作物病虫害防治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农村果树生产技术人员。 四、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重点培训农村种植户、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人员。

作物病虫害防治员教学计划 培训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植保员工作岗位设定的意义和考核标准(了解) 一、植保员工作岗位设定的意义 二、植保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三、植保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 四、植保员考核标准 第二章植保员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了解) 一、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二、农业昆虫基础知识 三、农药(械)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果树病虫害及防治 一、果树害虫 二、果树病害 第四章蔬菜病害及防治 一、茄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 二、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 三、十字花科蔬菜病害及防治 四、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 六、豆类蔬菜病害及防治 七、葱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 八、其他蔬病害及防治、

植保综合试题7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G卷)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能取食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的若干种植物的昆虫,其食性为寡食性;。.() 2. 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 其幼虫就要破卵壳而出, 这个现象称为孵化。() 3. 蝗虫无单眼() 4.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 统称为羽化。() 5. 昆虫是植物病害的传播媒介。() 6. 绝大多数病原物的传播靠主动传播。。() 7. 垂直抗性不稳定不持久。() 8. 加强植物检疫,对控制人为传播病害有重要意义。() 9.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2种。() 10苏芸金杆菌是真菌制剂。() 11. 蝇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12. 性二形指同一种昆虫,雌雄二性第一特征(生殖器官)的差异。() 13昆虫对外界刺激物质如化学物质等刺激产生的不可克制的反应叫趋化性。 () 14. 昆虫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与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叫昆虫生物。 () 15.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对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叫病害流行。()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空格内) 1.( )是研究昆虫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①昆虫生态学②昆虫分类学 2. 趾钩为( )昆虫所特有的结构。 ①鳞翅目②膜翅目 3. 鳞翅目昆虫的蛹都属于( )蛹。 ①被②围 4成虫期对昆虫( )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叫补充营养。 ①生长②性 5. 螟虫为( )变态。 ①完全②不完全 6. 植物病毒的完整组分组成是( )。 ①核酸+蛋白质②蛋白质 7.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是( ) ①. 生物因素②非生物因素 8.在真菌孢子中,接合孢子属于( ) 性孢子。 ①无②有 9. 在真菌孢子中,分生孢子属于( )性孢子。 ①有②无 10植物检疫又叫( )。 ①法规防治②农业防治 三、综合分析:(共5分) 刺吸式口器,后口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喙3节,少数1、2节。触角短,鬃状或线状。单眼2—3个。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在背上呈屋脊状放置,跗节1—3节,多数种类有蜡腺。繁殖方式多样,繁殖能力强,个别种类幼虫期特长,会传染植物病毒病;多型,均为植食性,且喜欢集中于植物柔嫩部分取食。不完全变态。这是什么目昆虫?

高级植保工辅导题

植保辅导 一、选择 1.法律即是要人们强制执行的()规范。 A、法规 B、规则 C、规律 D、法制 2.下列文件中()法规的范围。 A、植物检疫条例 B、奖金发放办法 C、职称晋升标准 D、病虫害防治方法 3.()是规则与章程的简称。 A、规定 B、规章 C、制度 D、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的不符的为()。 A、劣质农药 B、报废农药 C、禁用农药 D、假农药 5.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B、昆虫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6.昆虫体壁的功能是保持体型,(),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体内。 A、保护内脏 B、延续后代 C、蜕皮 D、控制变态 7.随着虫体的增长,昆虫体壁加厚,药剂难透入,故防治害虫应在()期。 A、1——2龄幼虫期 B、3——4龄幼虫期 C、5——6龄幼虫期 D、卵期 8.植食性的昆虫能取食多种不同科的植物称为()。 A、单食性 B、寡食性 C、多食性 D、杂食性 9.麦蜘蛛危害麦叶后,在叶片上初见()然后变黄,枯死。 A、红色斑点 B、褐色斑点 C、叶片变红 D、白色小斑点 10.粘虫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 A、浅黄色 B、黑色 C、红色 D、白色 11.蛹体黄褐色,纺锤形,腹部第5—7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腹部末端有一对基部分开的小刺的是()。 A、玉米螟 B、粘虫 C、地老虎 D、棉铃虫 12.植物的发病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或()侵染后引起的。 A、害虫 B、有害生物 C、微生物 D、生物 13.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 14.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A、生长季节 B、收获季节 C、播种季节 D、休眠季节 15.防治小麦锈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加水50kg喷雾。 A、15——20g B、5——10g C、40——50g D、50——100g 16.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对种子处理的最佳药剂是()。 A、40%多菌灵胶悬剂 B、3%呋喃丹 C、40%乙磷铝 D、72%克露 17.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最佳药剂是()。 A、代森锰锌 B、克露 C、普力克 D、乙磷铝 18.玉米田除草的最佳药剂是()。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 填在括号()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 、低毒 B 、微毒 C 、高毒 D 、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C 、2对 D 、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 、器官变化 B 、质量变化 C 、产量变化 D 、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 、开始发病 B 、再度发病 C 、侵入寄主 D 、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失大的现象。 A 、传播快 B 、发病程度严重 C 、难防治 D 、人为传播 14.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个基本条件。 A 、少量感病寄主 B 、发病程度严重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

园林植物保护实验指导书

城市建设系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保护》指导书 一、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保护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园林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防治原理和技术措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是学生能正确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 ②能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分析;能依据园艺植物病虫的特性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三、实验项目设置表 四、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本课程实习考核采取出勤+课堂+作业形式 评分标准:出勤(10%)+课堂(30%)+作业(60%) 五、教材或指导书 1、教材 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2、参考书目 (1)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杨子琦,曹华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实验内容 昆虫的体躯观察、昆虫的主要器官观察。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蝼蛄、蝴蝶、蛾、金龟子等昆虫,镊子,白纸,培养皿,放大镜等。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 五、实验实施步骤 1、体躯观察 用镊子将昆虫的翅掀起直立,从侧面观察外骨骼包被虫体,躯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分成3大体段:头、胸、腹。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主要有触角1对;复眼1对,有些昆虫还有1~3个单眼及取食的口器。胸部是运动的中心。主要有3对胸足及2对翅。腹部是代谢和繁殖的中心,体内包括许多内脏器官及生殖系统。观察腹末尾须、外生殖器及肛上板、肛侧板。 2、昆虫主要器官观察 ①头的分区和昆虫的口式 (1)观察蝗虫头部,找出额区、颊区和唇基、颅顶及头盖缝等部位。 (2)按照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可分为3种口式:下口式(以蝗虫为例)、前口式(以步甲为例)、后口式(以蝉为例)。 ②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 ③观察昆虫的基本构造及足的类型,并了解足的功能。 ④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六、思考问题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区别?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精编WORD版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劣质农药 B、假农药 C、报废农药 D、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B、昆虫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题记:资料比较多,比较详细,强烈推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 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