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若干问题研究述评_李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若干问题研究述评_李芳

收稿日期:2017-02-04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研究”

(14JDSZK087)、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研究”(CCNU15Z02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芳(1970—),

女,湖北钟祥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陈慧(1986—),女,湖北黄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7年第3期(总第196期)理论探讨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No.3,

2017General.No.19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

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芳,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9)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界定、历史经验、现实挑战以及推进路径等问

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一系列有益成果。然而,通过梳理发现,当前学界在研究思路、研究范围、研究方法、

研究视域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今后学术界的研究应围绕“四个注重”:在研究思路上,注重开展系统化和整体性的研究;在研究范围上,注重拓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和对比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强化地方基层的实证研究;在研究视域上,注重引入交叉学科研究,使党内政治生态的研究不断地走向深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7)03-014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

关注政治生态问题。2013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

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1]

此后,习近平总书

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对“政治生态”进行论述,要求净化党内

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

重要内容。“政治生态”自提出以来,就成为国内学界研究

的热点问题。截至2017年2月,在中国知网上以

“政治生态”为篇名进行检索,就有2492篇文章。学者们从各自的

研究领域和学术背景出发,

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推进路径等问题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的研究,取得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明晰党内政治生态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界定

何谓党内政治生态?这应当是我们研究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起点。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梳理学者们的各种解读,代表性的观点有:

包心鉴首先给出“政治生态”的概念,政治生态是指一

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

统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

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这是学

界关于“政治生态”较权威的界定[2]

。“党内政治生态”是

“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姚桓进一步指出,“所谓党内政治生态,就是指党内政治生活现状,政治生态综合反映党

内各方面状况,

主要是反映党内风气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3]

。何毅亭认为,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制度、政治

生活、政治文化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

。周敬青则认为,执政党的政治生态是其内部政治生活现状,以及外部

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

是执政党组织及其党员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要素的综合,包含执政党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执政党与其他诸如国家、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系统[5]

。学者们对“政治生

态”及“党内政治生态”相关概念的解读,涵盖了这些概念的基本要素,厘清了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准确地表达了概念的内涵和实质。这有助于建构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框架,加深我们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和历史经验

虽然“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提

1

41DOI:10.16354/https://www.doczj.com/doc/e215460105.html,ki.23-1013/d.2017.03.024

出来的,提出时间相对较晚,但自建党伊始我们党就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

有的学者以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历史为视角,回顾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从思想、制度、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个方面系统概括了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证党员干部为政清廉的政治生态环境;制定方针政策,将纪律和规矩融入持续推进的良好政治生态建设中;注重人才培养培训,抓好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少数”;践行艰苦奋斗与实事求是,建构人民满意的“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反腐斗争贯穿政治生态建设的始终[6]。

还有的学者则集中研究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崔智林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其历史经验有:明确“走历史必由之路”的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形成“眼睛向下”“不尚空谈”的实干作风;坚持“共产党员犯法从严治罪”的从严治党理念[7]。刘长发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领导人率先垂范是前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风向标,健全的监督体系是重要保障,严厉执纪执法是坚强保证[8]。王哲着重分析了陕甘宁边区党内优良政治生态的生成,并总结其宝贵经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党的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是良好政治生态形成的思想保证;加强制度建设,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是制度保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廉洁奉公”作为选人用人的主要标准是必要条件[9]。

以上这些实践和经验研究,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初步审视和经验总结,对当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三、党内政治生态面临的现实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缘于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态的日趋恶化。党内政治生态恶化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当前又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予以探究。

其一,腐败行为大量存在。王恩江认为,腐败行为直接恶化了党内政治生态:腐败行为削弱制度的效力,导致“潜规则”盛行;扭曲了社会对政治的认知,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导致社会运行机制的部分异化,造成社会关系病态化[10]。在腐败行为中,尤其是“一把手”腐败严重影响党内政治生态。李斌雄和姜向红指出,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一把手”的思想行为习惯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一把手”带头搞腐败,必然导致地方政治生态恶化[11]。

其二,选人用人导向存在问题。赵长茂指出,党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纯洁、平等的党内同志关系遭到破坏;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现象,使得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党内优良政治生态的生成[12]。在杜治洲看来,当前一些地方政治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性,存在关笼式、利益链条式、权力交换式的用人方式[13]。吴海红进一步

指出,干部中“带病提拔”现象呈现一定程度的蔓延之势,干部选拔任用权力失范,严重危害党内政治生态[14]。

其三,制度和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夏远永指出,党内政治生态面临挑战的根源在于制度和机制不成熟;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党纪国法反腐制度建设困难重重;对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的防范监控惩治机制建设滞后;主体责任制度尚未彻底落实[15]。褚尔康和赵宇霞认为,党内监督机制不完善影响了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监督意识缺位导致政治风气庸俗化蔓延,监督纪律失位引发政治生活疴疾滋生,监督执行错位致使政治秩序潜规则作祟[16]。

其四,党内不正之风持续蔓延。这是建构党内优良政治生态面临的主要障碍。李斌雄和姜向红以政治生态为视角,指出当前党内不正之风的表现及危害:政商关系不分明,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组织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价值追求不健康,庸俗作风滋长蔓延,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11]。

四、建构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学界关于建构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做了大量研究。有的学者从总体上提出建构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思路,也有的学者则立足于不同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构优良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思路

齐卫平认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聚焦四个方面:强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责任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标本兼治之策,清理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的系统架构,形成政治生态建设良好的运行环境;推动制度网格管理,促进政治生态建设的规范化[17]。在包心鉴看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应着力于三点:继续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继续坚定不移从制度上纠正“四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陈浙闽提出,要着重从六个方面建构健康的政治生态:坚定理想信念“铸魂”、从严惩治腐败“治污”、公道选人用人“立标”、加强法治建设“强基”、抓住“关键少数”“示范”、强化正风肃纪“固本”[18]。熊光清指出,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要健全完善良好的政治制度,推动政治制度体现政治公平、政治正义和政治民主的价值取向;二是要积极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促进执政党、政府与公民的政治行为合乎法律与道德;三是要努力培育健康的政治意识,特别要着力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秩序意识[19]。

(二)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王长江指出,民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要件,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民主[20]。俞可平表示,增量民主改革,对于建立政治生态的平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政治生态[21]。刘京希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发展民主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民主政治是社会与人性自然进化的逻辑结果,更加符合良好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22]。王春玺提出要从大力营造全体党员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党内民主环境、培育严格执行法律制度的民主

241

习惯和政治文化、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出发,通过扩大党内民主,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23]。

(三)党内监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在褚尔康和赵宇霞看来,党内监督是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当前,要从“立足思想教育、增强纪律规制,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手段,强化权力制约、加强权利保障”等三个方面完善党内监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16]。周敬青指出,重构风清气正的执政党政治生态,一方面要加大党内舆论监督力度,理顺党内监督体系,把抓住主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监督的重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内潜规则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破除党内存在的各种潜规则[5]。赵园园认为,监督制约“一把手”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之域,应从构建分权制衡机制、加大对圈子腐败的治理力度、锻造社会廉洁价值观、抓住用人和决策腐败等方面入手,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重构党内优良的政治生态[24]。

(四)开展反腐倡廉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王恩江指出,加大打击腐败力度,防止腐败蔓延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步骤。要通过打通政治系统内部各部分正常的能量交换渠道,以清除腐败文化为契机建构良好的政治文化和全面推展反腐败工作,形成制度性长效机制,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10]。在蔡志强看来,领导干部拥有的巨大配置资源的权力,容易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滋生严重的腐败问题。高压反腐来遏制权力滥用,完善党内法规,是建构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25]。陈志宏提出,廉政文化在构建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中作为廉政伦理品德,在构建不能腐的机制中作为廉政制度意识,在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中作为腐败行为警示,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修复功能[26]。杜治洲认为,重构政治生态必须提升廉政领导力,包括提升廉政公信力,提升廉政决断力,提升廉政执行力[13]。

(五)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齐卫平指出,加强干部管理,扫除党内人身依附关系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必不可少的任务。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和道德修炼,自觉抵制“圈子文化”;重视权力运作关系,敬畏权力;加强“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化建设,杜绝形成圈子轴心;改革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力[27]。陈仲认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法治化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建设良好政治生态,应做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程序化,权力运行公开化[28]。胡月星以官员心态为研究视角,提出官员的积极心态是维系政治生态环境的活力基因。要从责任担当心、感恩快乐心、组织忠诚心、利他关爱心、积极进取心、敬畏自律心、自尊自信心等方面塑造官员的积极心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29]。

(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王厚明认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关键是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高度警惕党内各种不良倾向的侵害,坚守各项党内生活准则,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30]。周敬青指出,重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防止和克服家长制作风;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科学规范党内权力结构;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5]。

(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姜玮指出,建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育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二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的创新、完善和落实;三是加强对干部的依法管理和对权力的依法监督[31]。在陈松友和刘帅看来,要着眼于制度治党,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从顶层设计着手,解决制度治党的系统设计问题;抓制度执行力,提升制度治党体系绩效;净化党内“软环境”,破除制度治党负能量;倡导党内制度文化,培育制度治党的精神动力[32]。洪汛和郭文亮认为,营造党内和谐政治生态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与规矩:要制定科学、系统、严格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做到“有纪有规可守”;在党内重塑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意识与氛围,做到“有纪有规必守”;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做到“带头守纪守规”;严厉惩处违背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言行,做到“违纪违规必罚”[33]。

(八)利用网络新媒体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在薛琳和崔翔看来,新的时代条件下,网络媒体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它为强化党员主体意识提供有效方式,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创新路径,为教育党员遵规守纪提供便捷平台,为开展民主监督提供重要载体[34]。曾建国和陶立坚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新媒介具有传播的交互性、自媒体性和参与的开放性、平等性,为公民政治参与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能够彰显民主的本质,改善民主政治环境,对于优化政治生态具有重大意义[35]。

五、党内政治生态的其他研究

学界除了从以上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深入研究,还从其他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系统论与党内政治生态研究。郑文靖从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党内的政治生态,提出要系统看待净化政治生态的极端紧迫性,系统分析政治生态恶化的根源,系统展开净化政治生态的方策[36]。唐海潇认为,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的哲学方法,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系统层面。党群关系、政治权力、廉政、政治纪律和从政环境等要素构成政治生态建设的微观系统[37]。

党内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研究。包心鉴从制度治党出发,提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把握好四重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纪与法律的关系,既要遵从法律,又要严守党纪;正确认识和把握“破”与“立”的关系,既要立明规矩,又要破潜规则;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律与监督的关系,既要注重制度激励,又要强化制度监督;正确认识和把握制度与道德的关系,既要严格制度约束,又要注重固本培元[38]。夏远永指出,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正确把握五个辩证关系:第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关系;第二,党纪反腐与国法反腐的辩证关系;第三,党员

341

干部权力与群众民主权利的辩证关系;第四,党员干部权力与责任的辩证关系;第五,为官从政风险与良性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15]。

地方和基层的党内政治生态研究。阎德民深入分析了个别地方县域政治生态不佳或趋于恶化的原因,提出要重构和优化县域政治生态,必须着力培育和塑造县域人文精神、加强党风政风民风建设、增强县域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特别是社会整合能力,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稳步推进县域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县权改革[39]。赵淼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党内治理低效、村级治理失序、农村文化失范等不良政治生态现象,都与农村党组织治理能力弱化密切相关。要通过提升党组织治理水平、引导规制村民自治、整合农村社会文化,全面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40]。

政治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换,政治观念从顺从型向参与型的演进,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展开的必要条件,但政治系统本身的结构矛盾和政治文化变迁途中的价值冲突却是党内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政治生态视域下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思路是:注重顶层设计,防止党内基层民主改革的碎片化;加强制度建设,破除党内政治生态圈的潜规则;改革干部体制,激励基层领导者的创新实践;加强公民教育,推动公共精神导向的价值整合。

六、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政治生态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进行多维解读,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愈加清晰;二是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对当前全面建构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借鉴;三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对建构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进行探索和创新,明晰了进一步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和对策,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然而,当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四点:一是当前对党内政治生态推进路径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是对历史上党内政治生态的研究集中于某一时期,其他时期的分析与总结着力不够;三是关于地方和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证研究较少;四是研究视域较为单一,较少引入交叉学科研究。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党内政治生态的研究,需要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在研究思路上,注重党内政治生态的系统化和整体性研究。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相辅相成,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的集中反映,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中,涉及党建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多方面协调稳步推进。而当前的研究多从一个方面或一个侧面着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今后研究应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开展全方位的、系统的、整体的研究。

其二,在研究范围上,注重拓展党内政治生态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和对比研究。从纵向研究看,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和经验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主革命时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党内政治生态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在此期间,党内政治生态曾出现过良好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一度出现偏离,甚至还趋于恶化。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和经验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此外,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在党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成败得失、特征经验等都有其异同。注重党内政治生态的对比研究,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发展规律,对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当前研究看,关于这方面的对比研究仍相当缺乏。因而,拓展党内政治生态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研究和对比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其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强化地方和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证研究。从近年来的研究实况看,党内政治生态宏观研究多,地方基层等微观研究少;抽象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着重向地方和基层倾斜,强化实证研究,进一步提高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四,在研究视域上,注重引入党内政治生态的交叉学科研究。从当前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党内政治生态跨学科研究还十分有限,需要引入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比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党内政治生态,不仅可以引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党内政治生态恶化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修复等问题;还可以引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考察,为现阶段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历史借鉴。因此,引入生态学、历史学、政党学、哲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不失为今后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的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48.

[2]包心鉴.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N].光明日报,2015-05-13.

[3]姚桓.从严治党规律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2):11-16.

[4]何毅亭.党内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思想[N].学习时报,

2016-07-14.

[5]周敬青.破除党内潜规则重构政治生态———基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5,(8):82-86.[6]刘吕红.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经验及当代运用[J].河南社会科学,2015,(12):16-20.

[7]崔智林.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14-11-19.

[8]刘长发.抓住“关键少数”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延安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J].新疆

441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49-154.[9]王哲.陕甘宁边区优良政治生态的生成及其时代价值[J].学习论坛,2016,(6):18-21.

[10]王恩江.反腐败与政治生态建设[J].理论视野,2014(12):78-80.

[11]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

态的重要论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5-11.

[12]赵长茂.正风肃纪重塑清明政治生态[J].求是,2015,(12):31-33.

[13]杜治洲.重构政治生态必须提升廉政领导力[J].河南社会科学,2015,(12):11-15.

[14]吴海红.从政治生态恶化到执政基础侵蚀:“带病提拔”现象的危害性分析,[J].理论探讨,2015,(5):

118-121.

[15]夏远永.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五个辩证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2):36-42.

[16]褚尔康,赵宇霞.党内监督与政治生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76-80.

[17]齐卫平.净化政治生态要聚焦四个方面[J].党建,2016,(10):38.

[18]陈浙闽.扫清不良作风之霾还政治生态水秀山清[J].求是,2015,(8):49-50.

[19]熊光清.如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J].探索与争鸣,2015,(8):73-76.

[20]王长江.民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要件[J].探索与争鸣,2015,(6):52-56.

[21]韩冰曦,张虹.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政治生态改善———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教授、博导俞可平

[J].国家治理,2014,(14):21-27.

[22]刘京希.构建现代政治生态必须祛魅贤能政治[J].探索与争鸣,2015,(8):77-81.

[23]王春玺.在扩大党内民主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5):9-13.[24]赵园园.监督制约“一把手”: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之域[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6):77-82.

[25]蔡志强.高压反腐下的官员心态与政治生态[J].探索与争鸣,2015,(11):31-33.

[26]陈志宏.廉政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功能探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6,(3):45-49.

[27]齐卫平.党内人身依附关系是政治生态的重污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9):7-10.

[28]陈仲.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法治化: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J].探索,2016,(1):55-60.

[29]胡月星.政治生态建设与官员积极心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3):7-11.

[30]王厚明.用严格的党内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2):126-129.

[31]姜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N].江西日报,2014-12-01.

[32]陈松友,刘帅.制度治党: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性及路径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16,(5):32-36.[33]洪汛,郭文亮.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与规矩营造党内和谐政治生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25-29.

[34]薛琳,崔翔.借助网络媒体营造良好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5-11-12.

[35]曾建国,陶立坚.微博新媒介优化政治生态的意义[J].学术界,2014,(3):83-90.

[36]郑文靖.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N].山西日报,2014-12-23.

[37]唐海潇.习近平关于政治生态重要论述的系统思维[J].行政与法,2016,(2):7-12.

[38]包心鉴.论制度治党[J].观察与思考,2016,(12):5-15.

[39]阎德民.防止县域官员腐败与优化县域政治生态[J].中州学刊,2013,(2):15-19.

[40]赵淼.政治生态视阈下党内基层民主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3,(4):54-58.

A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Party’s Political EcologyRelated Issues since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LI Fang,CHEN Hui

(College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s carried on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and the research and made a series of useful re-sults about the connotation,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the realistic challenge and the path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ecology since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However,through combing we found that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need to be further deepened on the research ideas,research scope,research methods,and research perspective.In the future,the academic circles should lay stress on “four aspects”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y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ecology be continuously deepened:In the research ideas,lay stress on the systematic and holistic research;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lay stress on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In the research methods,lay stress on strengthening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local grassroots;I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lay stress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Key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ince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the Party’s political ecology;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

〔责任编辑:王华薇〕

5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