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文学的源流

第九章 文学的源流

第九章 文学的源流
第九章 文学的源流

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上一章论述了文学接受,这是文学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文学还有另外一个历时态的过程,即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文学发生、发展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它是对人类文学的起源、演进的动态过程作宏观的审视,探讨其中基本的、普遍性的规律。它涉及到文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还要阐明文学思潮与流派在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第一节文学的发生

一、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观点评述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任何理论也都有它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以文学艺术为对象的研究同样如此。人们往往喜欢追根溯源,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世界上最早的文艺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产生以及怎样产生的?文艺起源问题的重要性在于,解释了文艺发生的最早环节,将有助于解决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诸如文艺的本质、文艺的特征、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人类心理的关系等等文艺之谜。

然而,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文艺起源又是一项艰巨性的工作。文学艺术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才开始产生的,这一点毫无疑义。

因此,研究它的起源就必须追寻到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和原始艺术。所谓原始艺术,是指人类在史前社会创造的最初的形成中的艺术。它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是从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由于它具有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的双重性,通常被归入到广义的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即前艺术。自从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之后,他们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制品中,如石斧、骨镞(族)、陶罐、饰物等,就已经潜含着成长为艺术的因素。远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原始神话、音乐、舞蹈、绘画等史前艺术就已经萌芽了。现今发现的欧洲洞穴壁画,距离我们已有三四万年。然而,以音响和形体为媒介的原始音乐、舞蹈,无法保存至今;以语言为媒介的原始神话,也多出自后人的记录甚至加工、改造。由于年代的久远、材料的缺乏,今天难于再现原始艺术的全貌,因此难免会有各种解释和观点的分歧。

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其中自成体系、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和劳动说。主张者从各自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出发,力图对文艺发生的动机和来源作出一元论的解释。

(-)摹仿说

摹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摹仿,艺术即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艺术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对此都有论述,但较为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是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太昊“师蜘蛛而结网”

《《抱朴子》》,伶伦“作律,有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这反映了古代人不仅把原始艺术的起源,而且把人类的一切智能和能力的发生,都看作是受自然的启迪和对自然的摹仿。亚里士多德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摹仿是人类的天性。他在《诗学》中说:“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这就是说,艺术产生于人的“摹仿的本能”和“对摹仿的作品感到快感”。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的不同门类是由于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摹仿说不仅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而且也强调艺术是对社会人生包括人的真实情感的摹仿。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指出:音乐“(摹仿)善或恶的灵魂”。亚里士多德则发挥了这一观点,他认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愤怒与和顺的形象,勇毅和节制的形象以及一切和这些相反的形象,其它种种性格或情操的形象——这些形象在音乐中表现得最为逼真。”艺术是对自然和现实社会的摹仿的理论,一直是传统现实主义信奉的基本原则,它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也有极大的影响。艺术可以摹仿人的灵魂、性格和情感这一点,后来又为表现论者所吸取。现代表现理论虽然认为艺术是人类经验的象征表现,否定摹仿本身就是艺术的目的,但也往往承认艺术具有摹仿某种自然形式和客观事物的外观。如苏珊·朗格就说过:“原始艺术的动力就是想去摹仿一种自然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发现了某种具有表现

力的东西。”

(二)巫术说

巫术说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由于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巫术说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上,提倡者有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James George,Frazer l854~1941)。泰勒在《原始文化》第四章中认为:“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这就是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信仰,整个原始文化包括原始艺术活动皆受制于此。弗雷泽在其名著《金枝》一书中,从研究狄安娜女神崇拜的古俗和神话入手,提出了各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他指出:“巫术所依据的思想原则基本可分解为二种。一是所谓同类相生,或谓结果可以影响原因。第二是凡接触过的物体在接触以后仍然可以继续互相发生作用。前者称之为相似律;后者称之为接触或感染律。根据相拟律,通过模仿,就可以产生巫术施行者所希望达到的任何效果。而根据接触律,巫术施行者可利用与某人接触过的任何一种东西对他施加影响。这种东西可以是他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不是他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一种巫术称之为模仿巫术,后一种巫术称之为交感巫术。”泰勒和弗雷泽的关于原始思维特征的观点成为巫术说有力的理论支拄。

直接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史前艺术的学者是萨洛蒙·赖纳许(Salmon Reinach)。赖纳许认为,艺术起源于狩猎巫术,它是作

为一种能控制狩猎活动的实践手段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保证狩猪的成功,因此艺术是出于巫术动机的祈求手段。这就是说,在原始人的意识中,动物的图形与动物的实体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渗联系,原始人相信描绘动物就能够影响动物和占有动物。从这个角度出发,巫术说解释了原始洞穴壁画中的一些难解之谜。例如,为什么许多壁画画在洞穴深部黑暗的地方和危险的岩隙上;为什么某些地方的岩壁却是空白的;为什么有的动物形象身上有被长矛和棍棒戳刺打击过的痕迹,或者被画成身落陷饼、口鼻流血。这些都成为艺术与巫术相关的有力证据。他们由此推断,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巫术活动。

(三)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但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席勒(Johann Christoph,Friedrich,Schiller l759~1805)和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因此游戏说又被称作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游戏说有很多信奉者,后继者如格罗斯等人又从不同方面对此作了修正、补充和发展。

康德认为,文学艺术是自由的,它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席勒从这一论点出发,提出了游戏说。他指出:“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这里,游戏被视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重要的标志,游戏与原始艺术创造成了

不加严格区分的等同物。席勒还进一步认为,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的束缚,往往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想利用剩余的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活动。这种人所固有的本能,是艺术产生的动因。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从心理学的角度发挥了席勒的美学观点,他补充说,人是一种高等动物,人区别于下等动物的特征在于,下等动物要把全部机体力量都消耗在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活动上,而人类则在维持和延续生命之外,还有过剩精力。因此,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是非功利性的生命活动;美感起源于游戏的冲动,艺术在实质上也是种游戏。正如他说的:“我们称之为游戏的那些活动是由于这样的一种特征而和审美活动联系起来的,那就是它们都不以任何直接的方法来推动有利于生命的过程。”游戏说提出后,不少赞同者又作了丰富和补充。如格罗斯指出,游戏并非无目的的活动,幼小动物和儿童的游戏都是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准备,例如女孩子玩布娃娃,是练习将来做母亲,所以游戏先于劳动,劳动是游戏的产儿。

(四)劳动说

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普列汉诺夫是“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但在他之前,已有不少西方学者对此命题进行了阐述。如沃拉斯切克在《原始音乐》一书中指出,原始人在歌唱和舞蹈中表现的节奏能力,如果没有得到集体劳动的促进,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原始部落中达到那样较高程度的发展。毕歇尔认为,原始人许多生产过程中的声音本身已具有着音乐效果,原始音乐是从劳动工具与对象接触时发出的声音中产生的,乐器是劳动工具演变的结果,因

此“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他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方面的大量材料,在批判总结和具体发挥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拜尔顿说,在他所知道的非洲黑人那里,音乐的听觉发展得很差,但是他们对于节奏却敏感得令人吃惊:‘划桨人配合着桨的运动歌唱,挑夫一面走一面唱,主妇一面舂(冲)米一面唱。’卡沙里对于他作了很好的研究的巴苏陀部落的卡雯尔人也是这样说的:‘这个部落的妇女手上戴着一动就响的金属环子。她们往往聚集在一起用手磨磨自己的麦子,随着手臂有规律的运动唱起歌来,这些歌声是同她们的环子的有节奏的响声十分谐和的’。”普列汉诺夫引用了类似于此的有关原始歌唱、音乐、舞蹈、绘画的资料,具体论证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和生产斗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最初的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因而是有明显的功利目的的。

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淮南子·道应训》里记载着:“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里强调了艺术与劳动交织在一起,甚至是劳动的一部分。鲁迅受到普列汉诺夫观点的影响,也主张艺术起源于劳动,他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

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艺术来源于劳动的说法,多年来在我国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

上述四种艺术起源的理论,由于其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游戏说、巫术说主要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答问题,强调人的主体方面的原因和心理、本能的因素,如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原始思维的特征。摹仿说和劳动说则立足于朴素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偏重于从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和人的劳动实践方面来探讨艺术起源。所有这些理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合理性和各自独到的价值,都为解开艺术起源之谜作出了自己富有启发性和开创性的贡献。然而,它们共通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对艺术起源的复杂的多元混合的因素,作出了较为单一化的处理和解释,从而不能涵盖原始艺术门类和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就是说,它们各自的合理性是与某种程度上的片面性交织在一起的。

游戏说、巫术说都触及到原始艺术产生过程中的某些重要问题,如艺术与审美的关系、艺术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它们把娱乐因素和巫术内容视为艺术起源的原因也有其正确的一面和事实的依据。然而它们往往不是从唯物的观点去阐明艺术的发生,或者抓住和突出一点,有以偏盖全的毛病。

游戏说将审美与实用度分开来是必要的,游戏与艺术确有许多重要特征是共同的,在娱乐功能的意义上原始艺术都带有游戏的因素,但是,把艺术与功利目的完全割裂与对立起来,又无疑是片面的。这反映了游戏说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及其起源,而忽视艺术的社会内容和动因的缺点。

巫术说是从原始文化、原始思维的角度解释艺术起源的。的确,巫术与原始艺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的研

究成果表明,原始民族都经历过一个巫术统治的时代,巫术观点及活动曾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以至于艺术活动也成为巫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巫术与艺术活动还具有多方面的共同的思维特点,如想象和情感投射等等。然而,史前艺术带有巫术动机本身只能说明巫术与艺术交织的双重性,而不能证实巫术先于艺术。相反,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新几内亚东部地区原始部落的调查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宗教意识萌芽的巫术观点,是与萌芽的审美意识各自产生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因此巫术并非审美意识之源,从而也不可能是艺术发生的最终根源。在这个意义上,巫术说显出了它的片面性。

摹仿说从自然界和社会人生来解释艺术起源,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他们还是把摹仿说成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不能解释摹仿的动机是什么,其社会实践的意义何在。他们从人的天性和本能出发去归结艺术起源的深层原因,事实上又与游戏说的“人追求自由的天性”走上了同一条思路。

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点的,它比前面列举的三种艺术起源说更为贴近问题的本质。确实,劳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初形态,对艺术起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连接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等多种关系的中心枢纽。人类各方面的发展和演进都离不开劳动这个中介环节。因此,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其基本核心是可取的。任何其它活动和因素与劳动相比,都不具有促进艺术发生条件的根本性作用。然而,劳动说只是指出了艺术起源的终极原因和基本动力,而不是直接起因,对于情感因素包括巫术情感在原始艺术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原始人的心理系统的发展对艺术发生的特殊意义,以及原始艺术具有的娱乐功能和表现出的萌芽中的审美意识,未予以充分注意和重视。同时,劳动说过分地排斥其它因素而有单一化之嫌,面对原始艺术中与劳动呈间接关系或不反映劳动生活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形式时,就显示出它的不足与局限。因此,需要对劳动说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

我们认为,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生产劳动是原始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原始人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要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就无法回避原始人类的劳动实践。

(一)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是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的基本原因,也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早期精神活动、艺术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人的灵巧的双手、发达的大脑、语言能力、感觉能力与认识能力。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们才可能从事各种精神活动,才可能开始文学艺术的创作。马克思说:“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这就是说,由于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由于人化的自然,亦即由于人的劳动实践,人的感觉的丰富性才形成和发展起来,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才可能产生,原始艺术活动才有了人的审美主体方面的条件。恩格斯在这个观点上表述得更为具体,他说:“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整,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这段话以劳动完善了人手的功能为例,说明劳动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人的身体方面的物质前提,劳动是艺术起源的基础和泛指性的动因。

(二)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

正因为劳动是人类早期精神活动。艺术活动的前提,所以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原始艺术与劳动经常交织在一起,以至于艺术活动成为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始艺术往往是带有功利目的的,它在劳动过程中起着动作一致、互相协调、减轻疲劳和增强劳动效果的实际作用。例如,原始民族常常“按照一定的拍子,并且在生产动作上伴以均匀的唱的声音和挂在身上的各种东西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在一些原始部族那里,“每种劳动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这表明,原始音乐和诗歌往往是伴随着劳动的节奏合音响而产生,并粘附于劳动,成为组织生产或交流劳动情感的手段。

其次,劳动生活是原始艺术的重要表现对象和内容。由于原始人生活的最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因此劳动实践直接影响着原始绘画的题材内容,它们往往反映着当时的劳动生活,表现着生

产对象。考古学的发现证实,狩猎部落遗留下的大多是动物画,如旧石器时代后期欧洲洞穴壁画中的野牛、马、鹿,我国新疆霍城、额敏、尼勒克等地石壁上发现的山羊、大头羊、鹿、角鹿、牦牛、马等绘画;而当原始部落从狩猎转到农业种植时期之后,绘画的内容也相应起了变化,出现了大量的植物绘画,如浙江河姆渡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以从事农业种植为主的原始氏族遗址中,不少器物上就已经画有植物图案。这表明原始绘画的内容与当时的劳动生活、生产对象密切相关。原始民族的舞蹈同样如此。以捕捉海豹为生的爱斯基摩人中,有一种模仿动物形态、再现狩猎场面的舞蹈。在澳洲西北部的原始民族中,盛行着一种“祷雨的仪式”。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围着一块据信有神秘魔力的石头尽情跳舞,直到精疲力竭为止。有些民族则举行踊跃舞,相信跳得越高,禾苗也就长得越高。这些原始舞蹈以巫术思维的方式,表达了丰收的愿望和对劳动成果的关切,与他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总之,原始艺术不仅模仿劳动对象,再现劳动场面,而且还表现着与劳动密切相关的感受、情绪和向往。

(三)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

然而,劳动与原始艺术的密切关系,只是表明劳动是原始艺术产生的基本原因与必要前提,而不是说劳动是原始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劳动提供了艺术产生的物质前提与表现对象的重要内容,但原始艺术的真正诞生,还必须经过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的中介。也就是说,原始艺术是思维活动与精神创造的直接产物,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人类早期精神活动涉及的对象不仅仅是劳动,而且也包括原始人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原始部落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与认识对象,也都是原始艺术的表现

对象和源泉。新出土的考古资料证明,远古陶器上的几何图形和纹线与劳动几乎没有直接关系,山顶洞人用壳类作为装饰品这一行为本身也很难说与劳动有什么关系,但它们都与原始人精神活动中审美意识的萌芽相关。原始文艺中记录了氏族和部落发生过的事件的传说,关于人种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幻想的神话,以及表现蒙昧的自我意识的图腾歌舞,都反映了原始人远比劳动内容要广泛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劳动是人类早期精神活动包括原始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因,人类早期精神活动则是原始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文艺起源于在劳动基础上的各种早期人类精神活动的合力。

人类早期精神活动总的来说是混和状态的,包含着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各种因素,它们主要是原始思维及其特征、认知需求的满足和审美意识的萌芽。原始艺术即产生于这三种精神活动形式与内涵的合力。

1、原始思维及其特征是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原始思维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原始人以感知和肖像表达为基本思维方式。这就是说,原始人缺乏抽象归纳的心理能力,其思维是以各种富有情感的、可望可画的、突出细节的原始记忆和表象来进行的。在原始思维中,抽象概念极少,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直观形式和感性表象表达的。例如,澳大利亚土著有各种鸟的名称,但没有鸟的概念。旧石器晚期的塔斯马尼亚人表示热就说像火一样,表示冷就说像冰一样。这非常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形象思维。第二,原始思维具有我向性思维的特点。所谓我向性,就是思维活动朝向自身,它与现实性思维是对峙的。原始人由于处在主客体(人与自然界)分化的边缘,反映在意识中便缺乏精神的和物质的理性两分法和清晰界限,内在世界的知觉、情感与外在

世界的形象、属性通常是混为一体的。他们把自己的需要、欲望和想象投射于客体,即认为它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思维主观性。世界各民族中大量存在的远古神话,或者把草木禽兽、山岳河川想象成具有人一样的生命和灵魂,或者把人类起源、开辟天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变化及灾难看成神(神人同形)的行为所致,披露了原始人将幻想当作实在来感受、把世界纳入人本位的主观图式的我向思维特点。第三,原始思维是一种原逻辑思维。原逻辑即原始逻辑,它是逻辑思维的源头,但在后者看来、它又是非逻辑非理性循。列维一布留尔曾指出,原始思维受神秘的“互渗律”的支配,“表现出几乎是不分析的和不可分析的。由于同样的原因,原始人的思维在很多场合中都显示了经验行不通和对矛盾不关心”。在原始艺术中,人与动物、植物、鬼神、灵魂之间,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表象与表象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实体意义上的神秘互渗关系;天地万物交织成以超自然力量为根据的隐蔽网络,从而呈现出荒诞的具象世界,超现实的意象和画面,变形的人物和非理性的情节。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中著名的鸟头“呆子”和鹿角巫师,《山海经》里“人首蛇身”的共工、伏羲、女娲,这些似人似兽的形象都表现了人与动物图腾的互渗、嵌(欠)合关系,无法用文明人的常识和逻辑来解释。所有这些特点表明,原始思维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思维,本质上是形象的幻想式的思维。它不仅是原始艺术产生的心理基础,而且使艺术活动成为人类最早的重要精神活动,或者说,使其它的一切精神活动都带有艺术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想象性的特点。

2、认知需求的满足是原始艺术产生的主要精神动力。人类的童年时代犹如作为个体的儿童,充满了对世界及自身的好奇心与

求知欲,对一切使他们感到奇怪的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茅盾在《神话研究》一书中说:“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由于知识的局限,他们只能通过神话的方式得到幻想的答案。例如图腾神话是人类对自身来源的最初追索与解释。图腾是人类童年时代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原始人深信各氏族部落都来源于各种特定的物类(其中绝大多数为动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血缘或亲族联系。他们不仅以某种动物的图像符号来命名自己的部落,而且相信该动物的命运即该部落的命运。这就是图腾意识,该动物即是图腾。在我国的原始神话中,龙和凤是众所周知的图腾动物,一般认为,龙蛇是炎黄氏族集团的图腾,而凤鸟则是夷人部落联盟的图腾。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因素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据推测,可能是远古华夏氏族战胜和融合其它氏族后,蛇图腾不断合并其它图腾演化而成的。随后,图腾动物便由氏族转而嫁接在氏族祖先身上,始祖神大多具有人首兽身的怪异形貌,如女娲、伏羲、轩辕等皆人面蛇身,或者,氏族祖先的诞生与图腾动物的感应相关,如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庆都与赤龙合昏”而生尧。至今中国人还自称为“龙的传人”。这些解释了人自身来源的神话反映了原始人幻想和认识的一个方面,来源于认知需求的精神活动。

3、原始艺术的起源还与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这一精神活动相联系。原始人“自意识”的出现和萌芽中的审美意识,是艺术产生的关键环节。马克思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曾说:“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

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自意识”,它的形成使相对于客观存在的“意识”逐步地产生了相对独立性,从而也使艺术这一精神活动的特殊方式有可能出现。事实上,人类最初的“自意识”是各种意识雏型相互交织的混沌体。它不仅包容着原始人宗教、科学、哲学意识的发端,而且也隐含着原始人萌芽中的审美意识(包括娱乐意识)。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相应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原始艺术是不可能发生的。在现今发现的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和纹样上,就已经体现了原始人初始的对称感、装饰感和形式感。当然,这种萌芽中的审美意识还是未经分化的,它往往与原始图腾意识和功利目的粘附在一起。但作为人类最初起点的“自意识”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着的,而且与情感、想象等其它的心理因素相互渗合,对原始艺术的发生起到了关键的中介环节作用。

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从文艺的起源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产物,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它紧接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形成而诞生。它既是人类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意识的表现。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历时态演进,文学也产生相应

的变迁。因此,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同时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社会群体还没有分化为阶级,因此文学表现出十分显著和单纯的集体性。所谓集体性,就是指艺术活动是部落或氏族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的,反映着原始人共同的生活,表现他们共同的认识、情感和幻想。当时的文学,或者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反映人们共同的劳动生活,如我国最古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描写的是原始人集体从事狩猎的完整情景;或者表现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某种认识和想象,如“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是对太阳起源的解释,“女娲抟(团)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是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或者反映原始人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如黄帝与蚩尤之战,刑天与帝争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部落之间的战争;或者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表现了精神生活中美好的幻想和愿望。总之,原始文学反映了原始人共同的生活,表现他们共同的认识、情感和幻想,它不带阶级色彩。

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开始分工,出现了独立的文学艺术部门以及专门的诗人、画家、乐师和舞蹈家,文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是同奴隶制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它对文学发展历史性的积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然而另一方面,分工使社会形成了从事物质劳动与从事精神劳动的两个集团,文学也由此分离为民间

文学与文人文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学在内容上的距离、艺术上的分野以至于精神上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形成,每个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以及在审美趣味、语言等方面的特色,通过文学创作表现出来,这便是文学的民族性。伏尔泰在《论史诗》中曾分析过各民族文学风格的差异:“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在我看来,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加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厚,他们爱讽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幽雅的风格。”文学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的审美趣味以及风格和语言的特点,而且还表现在文化内容上反映民族的情感、利益和精神气质。后者在民族矛盾尖锐时期的文学中流露得更为明显。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世界各民族的联系大大加强,各国文学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和强化,文学趋向于世界性。一方面,能够代表各民族文学成就的优秀作品已经越出国门,流传于世界,作家们越来越具有“地球村”的观念和视野;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学的互相借鉴、互相吸取和交融汇合,不断地催生出具有世界性特征的新的文学素质。这就是文学的世界性。例如,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就是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技巧方法与本土的印第安民间文学、古代玛雅文学的传统熔于一炉,从而被称为当今世界的“文学爆炸”。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曾提出在创作中体现“宇宙意识”的主张,他的作品对前苏联少数民族的童话、神话、传说与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传统兼收并蓄,由此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总之,集体神话、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都是文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不同社会属性。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并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和变化。事实证明,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和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两者呈现为同步关系。

(二)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

文学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不仅指文学的内容方面,而且也包括文学的形式方面。文学形式适应着内容表现上的需要,新的内容是新的形式产生的重要推动力。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的不断更新有待于社会的向前发展。因此,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有自身的原因,但从外部关系看,则是由社会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此外,有些文学体裁的兴起与演变还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手段和客观条件直接相关,如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盛行与印刷技术,戏剧与城市的形成、舞台的设备,电影、电视文学与现代科技及传播工具。总之,在文学发展史中,文学形式是随社会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少样到多样、从萌芽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

从诗歌形式的发展来看。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对文体的盛衰演变作过这样的总结:“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诗歌形式的变化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我们从中却可以发现一条线索,那就是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诗句字数不断增多的现象。诗句是诗歌形式的最基本的单位、诗句字数的扩展,一方面使诗具有了反映生活的更大的容量,另一方面,由于一句诗中语词间的语法关系与意义组合存在着更多的变化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表达更为细致和复杂的情思内涵。其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于

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于生活内容的日趋复杂曲折和丰富多样。当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四言诗不足以表现封建社会前期的社会生活时,西汉时期的五言诗就应运而生了。在封建社会中期,生活内容进一步变更和扩大,隋唐时的七言诗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诗歌的主流形式之一。

从戏剧、电影等文学体裁的产生来看。原始祭祀歌舞已经包含了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但我国戏剧艺术的真正诞生却是在唐代到宋金时期。那时,商业经济相当发达,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比较兴旺繁荣,雇主、商人、企业主聚居的市镇为数众多。这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城市中开始出现集中的游艺场所,为戏剧的演出提供了可能;二是市民阶层的形成,给文学带来了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市民意识的需要。戏剧形式正是当时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新兴艺术体裁。它的兴起更清楚地表明文学形式对社会发展的依存关系。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制造了电影摄影机,并第一次成功地放映了电影。20世纪20年代,随着录放音技术的成熟,出现了有声片,它使电影剧本不仅成为电影艺术的文学基础,而且还是可供阅读的文学作品。现代电影更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它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摄影等因素熔为一炉,并由于与现代科技的完善结合,而被称为“机械化的艺术女神”。没有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的动力,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三)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是有它的运行机制的。也就是说,社会总是通过自己不同层次的结构变化以及一定的方式、途径去制约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考察这一影响机制。

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看中国哲学

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看中国哲学 要研究中国中国哲学,就得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因此就需从中国史料文献中入手。这就体现了目录学的重要性,清代章学诚提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观点,更是精辟概括了目录学在研究中国哲学的功用。 一、目录和目录学 中国历史悠久,社会动乱频繁,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文献毁坏遗失了,一些被淹没于书海之中,这就需要发掘。地下发掘往往能起到判定时代和鉴定真伪的作用,从书海中发掘史料需要做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泛观博览。泛观博览一般从查阅历代图书目录开始,然后查阅历代史籍的有关论述、总集类书、古典注释等。目录学就是关于图书分类编目的专门性学问,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 目录的原意是像人的眼睛,树木的节,类似眼睛,因而树节也称目,书之有名类似树之有节目,所以目又引申为篇名或书名。目还有逐一举要的含义。《论语·颜渊》:颜渊问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后面的四“勿”是对其前面克己复礼的具体阐释。《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目者,遍辨其事也。”所以目也含有将书名或篇名逐一列举的意思。录的原意是刻木,古代书写与刻镂是一回事,所以引申为记录或叙述,是对图

书作者及其内容的简要评价。 把一批书名或篇名与其说明依次编列在一起就是目录。刘向父子校书,已经开始使用目录一词。班固《汉书·叙传》沿用,曰:“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 二、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1、“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提出 章学诚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继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之后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者,是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奠基者和先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他在其所著《校雠通义·自序》中提出的,“校雠通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章学诚在总结前人目录学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地提出目录学的任务--“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里面的辨,就是辨别。章通彰,就是彰显。考,就是考证。镜,就是使之明显。全句就是考辨学术源流正变,使之彰显。 2、“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具体内涵 《校雠通义》开宗明义提出目录学的任务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样章氏就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作为功能、价值和任务明确赋予书目和目录学。“作为章氏目录学思想的集中表述,这段文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辨考学术源流就是书目和目录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惟一的目标、功能、价值;二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学-习题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 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1-2 工程水文学包含哪些研究内容。 1-3 工程水文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2-1 水循环包括哪些要素,与水资源有什么关系。 2-2 如何量算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纵比降。 2-3 某流域面积为793km2,多年平均流量Q=26.4m3/s,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80mm。试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104m3),多年平均径流深R(mm),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m3/s/km2)及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 2-4 如在上题的流域上兴建一座水库,从而增加水面面积△F=24km2,当地多年平均的水面蒸发量(蒸发皿读数)E 皿 =1220mm。蒸发皿折算系数采用0.83。问建库后该流域的流量增加还是减少。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2-5 北方的河流上修建水库和南方的河流上建库对径流的影响哪一个大。为什么。 2-6 写出任一时段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说明各符号的意义不同时段(多年、年、一次雨)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中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为什么不同。2-7 试述流速仪测流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8 试述实测流速推算断面流量的方法、步骤。 2-10 为什么要建立水位流量关系,如何延长水位流量关系。 第三章降雨径流分析 3-1 写出计算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方法、公式及适用条件。 3-3 为什么一次降雨总量大于对应的径流深,而一次径流过程历时一般大于降雨历时。 3-4 什么叫蓄满产流。判别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主要依据是什么。 3-5 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产流计算中采用什么扣损方案,其中参数(P、R、 Pa、E m 、I m 、K)如何确定及计算。

水文学原理-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 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1、概念: 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 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 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 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 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 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 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 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 1、降水的成因分类:1。锋面雨2。气旋雨3。对流雨4.地 形雨 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 累积降雨过程线 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 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 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 特征。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 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工程水文学》习题册全解

《工程水文学》习题康艳巨娟丽编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年9月

前言 为了学生能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编者编写了本习题集。本习题集中的习题主要来源于武汉大学水电学院编写的《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一书,同时还采用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的部分习题,本书第三章的习题引用了陕西省宝鸡水文局千阳水文站和益门镇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课程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习题作业前,应阅读习题中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和方法; 严肃、认真、仔细、按时完成作业,达到“分析正确,计算无误、图幅美观,字迹端正”,作业中的曲线图严格按照工程制图要求进行绘制,文字说明和计算数据书写应工整;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要求统一用A4白纸书写作业; 作业经教师批改,认真改正错误之处; 作业要妥为保存,待课程学习结束后,作业装订成册,以留毕业参加实际工作参考使用; 切忌随手乱涂乱划,以作为期末考查的依据。 编者 201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7)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12) 第五章水文预报 (22) 第六章水文统计 (25) 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分析 (31) 第八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37) 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3)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的意义: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 本章内容: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作用,水文变化基本规律及基本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 的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法: 和。 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和。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和。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4.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5.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6.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三、简答题 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撰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来源处与文献检索

撰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来源处与文献检索 目录 一、文献检索的定义 (2) 二、文献检索的原理 (2) (一) 书目检索 (2) (二) 事实检索 (2) (三) 数据检索 (3) 三、文献检索的四个要素 (3) (一)文献检索的前题----文献意识 (3) (二)文献检索的基础----文献的来源 (3) (三)文献检索的核心----文献获取能力 (3) (四)文献检索的关键——文献利用 (3) 四、文献检索的方法 (4) (一)直接法 (4) 1.顺查法 (4) 2.倒查法 (4) 3.抽查法 (4) (二) 追溯法 (4) (三)综合法 (4) 五、文献数据库 (5) (一)科学网数据库 (5) (二)年刊系列 (5) (三)Engineering Village平台 (5) (四) PubMed数据库 (6) (五) MEDLINE数据库 (6) (六)Psyclnfo数据库 (6) (七)ProQuest平台数据库 (7) (八)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 (7) (九) 中国期刊网(CNKI) (7) (十) 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十一) 万方数据库 (7) 六、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8) (一)文献检索是读书治学的基本功 (8) (二)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8) (三) 文献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先导 (8) (四)文献检索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8) (五)文献检索是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8) 七、总结 (8) 参考文献 (9)

撰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来源处与文献检索 摘要:近来论文的撰写越来越频繁,对特定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的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文献检索原理,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文献数据库检索方法,如:通过科学网数据库、年刊系列、Pub Med数据库和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的进行分析,希望有益于提高论文的文献检索效率。 关键词:论文;文献检索;数据库 一、文献检索的定义 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有序的文献集合中检出所需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在科学交流中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为了合理地分发情报和充分地利用情报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文献检索不仅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迅速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从而加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进程。 二、文献检索的原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与情报工作辞典》(1976年版)则定义为:“从一个文献集合中查找专门文献的活动、方法与程序。”两者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即文献检索是从众多的文献群中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献检索也就是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按其查找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检索: (一)书目检索 这是以检索工具(书目、索引、文摘、题录)为检索对象的一种检索。凡是查找某一主题(时代、地区、著者、文种等)有关文献的检索过程,均为书目检索。如“汕头经济特区投资环境研究都有哪些文献?”其检索结果是一条条的书目记录,包括论著题名、作者、文献出处等书目数据记录。 (二)事实检索

水文学原理复习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 1、水文现象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1、河流组成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2、径流损失 雨期蒸发、植物截留、填洼和下渗损失 3、流域面积 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 4、径流 径流是由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汇集流动的水流5、径流模数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称为径流模数,以L/(s*km2) 6、净流系数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的流域平均降雨深度P之比称为径流系数 第三章 1、降雨分类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气旋雨(温带气旋雨、热带气旋雨) 2、降雨的观测 器测法、雷达测雨法、气象卫星云图 3、泰森多边形 具体做法为: 根据计算区域(沉域) 内的雨量站网,以雨量站为顶点 连接成若干个不嵌套的三角形, 并 尽可能使构成的三角形为锐角三角 形。然后对每个三角形求其重心(三 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之交点)。利用 这些三角形的重心,就可以将计算 区域(流域) 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 由图4-12可以看出,这样就能够保 证在每个计算单元的中心附近有一

个雨量站。如果假设这样得到的计算单元的降雨量分布是均匀的,并可用其中雨量站的实测雨量来代表,则根据式(4-9) 可导得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区域(流域) 平均雨量的公式为: 为流域内第i个雨量站的控制面积;F为流域总面积;为流域内地i个雨量站的雨量 第五章 1、土壤水分类 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支持毛管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 2、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3、土壤含水量 表示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的水分数量 4、饱和含水量 指土壤中所有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5、土水势 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水池中吧单位质量的纯水从基准面上等温地和可逆地移动到土壤某一吸水点,使之成为土壤水是必须做的功 是总土水势;是基质势;是溶质势;是压力势;是重力势 6、对于描述土壤水运动来讲,应掌握以下要点。 1)一般可不考虑溶质势。 2) 在非饱和土壤中,土水势主要由基质势和重力势组成;而在饱和土壤中则只存在重力势和压力势。 3) 土水势只有大小而无方向。 4) 土水势梯度的方向规定为指向土水势增加的方向。 5) 土壤水总是从总土水势高的地方向低的方向运动,所以土壤水运动的方向与土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琴行论文参考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1]. 教育+智能+体验=2014上海乐器展——展会全新活动“抢鲜”看[J]. 音乐研究,2014,05:49. [2]娄雪玢. 东北亚国际钢琴艺术节持续发展的探索之路[J]. 艺术评论,2014,02:144-146. 摘要“琴行”核心期刊参考文献 [1]袁安府. 琴行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5,25:97-98. [2]解瑂. 女性令乐坛更见姿彩——写在华人女作曲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J]. 人民音乐,2013,04:11-13. [3]宁鹏东. 社会音乐教育中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 音乐创作,2013,07:175-177. [4]赵赞. 广州市琴行音乐教育模式的现状和特征[J]. 大舞台,2013,07:176-177. [5]. 关于举办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全国钢琴比赛的通知[J]. 音乐创作,2013,08:196. [6]. 教育+智能+体验=2014上海乐器展——展会全新活动“抢鲜”看[J]. 音乐研究,2014,05:49. [7]. 柏斯琴行介绍[J]. 音乐创作,2011,03:197. [9]齐磊. 音乐浙江任光[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02:2. [10]巩成国. 宁波人——我国钢琴制造业、调律业的先驱[J]. 人民音乐,2001,03:32-33. [11]张录勇,胡楠. 长江钢琴“送文化进校园”中国音协高校联盟艺术团全国巡演圆满落幕[J]. 音乐创作,2012,07:196. [12]杨毅平. 天津制琴名家——宋家维[J]. 中国京剧,2003,11:24-25. [13]瘳勇. 琴与情的交响──何浩总经理访谈[J]. 乐器,1999,01:12. [14]罗敏. 跨越重洋的隔世之晤[J]. 乐器,1999,01:37. [15]. 正辉琴行承诺[J]. 中国京剧,2000,01:23. [16]. 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报纸诞生[J]. 新闻通讯,1993,02:12. [1]周勇. 在实践中探索音乐教育的价值——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03:113. [2]管建华. 生态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文明归复——礼乐文明实践哲学与希腊文明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J]. 中国音乐学,2015,01:25-41. [3]李焱. 太原市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62-64. [4]陈佳. 论音乐艺术实践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蝴蝶效应”[J]. 教育评论,2015,01:81-83. [5]项阳. 音乐文化研究的音乐学人才培养之我见[J]. 音乐研究,2015,01:33-39+55.

外文文献来源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Dspace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t.hk/dspace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内容,均可免费获取全文。Openj-gate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 ... 免费期刊全文数据库(留着备用)2010-04-04 00:32 | (分类:默认分类)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Dspace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t.hk/dspace 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内容,均可免费获取全文。 Openj-gate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 提供4350种开放获取的期刊的数百万期刊全文文献。 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escholarship/ 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 由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 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 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br/ 非营利的电子出版物服务机构,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古巴、印度、印尼、肯尼亚、南非、乌干达、津巴布韦等)的开放获取的多种期刊的全文。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index.jsp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2万多篇期刊论文、技术报告、评论等文献全文。包含艺术学、生物学、社会科学、资源环境学等学科的相关论文,另还有博硕士论文。标识为OPEN的可以打开全文。 jfg CERN Document Server http://cdsweb.cern.ch/ 主要覆盖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及相关学科,提供360,000多篇全文文献,包括预印文献、期刊论文、图书、图片、学位论文等等。 kl ArXiv https://www.doczj.com/doc/ee15290970.html,/ ArXiv是属于Cornell University的非盈利教育机构,面向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定量生物学等学科提供16种免费电子期刊的访问。 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

水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1 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以地面下渗容量fp为纵坐标,以小于等于该地面下渗容量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为横坐标,则所得的曲线称为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 2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以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w’m为纵坐标,以小于等于该W’m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a为横坐标,则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3 最大流域汇流时间:流域中最长路径的水质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 4平均流域汇流时间: 5 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积称为等流时面积 6 等流时面积: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积称为等流时面积 7 流域面积:在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地面)分水线,然后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 8 最大吸湿量: 9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量。 10 下渗容量:当土壤表面水分供应充足时,此时的下渗率称为下渗能力,下渗能力也称下渗容量。 11 下渗曲线:是干燥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流域下渗能力过程线。 12 特征河长:就是使下断面由水位引起的?Q正好与由附加比降引起的?Q抵消时的河长。 13 流域瞬时单位线: 14 流域单位线:在给定的流域下,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直接)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直接)径流过程线,称为单位线。 15 径流系数: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公式α=R/P 简答: 1、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如何? 2、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面积变化有何特点? (1)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产流面积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产流面积的大小与降雨强度和初始土壤含水量有关; (3)一次降雨过程中,全流域超渗产流与局部流域超渗产流可能是交替出现的。 3、蓄满产流的产流面积变化有何特点? 当W0=0时: (1)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加,产流面积不断增大。 (2)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强度无关。 (3)全流域发生蓄满产流的条件是∑(P-E) ≥Wmm’。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 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 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 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 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 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 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 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 第九章流域产流 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 第八章产流机制 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 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 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 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 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第五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常数的基本概念土壤水受力分析,毛细现象机理为何引入土水势概念,土水势为何为负值土水势的构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流连续方程 第六章下渗

工程水文学复习整理

工程水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 绪论 1、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周期性、随机性、地区性。 2、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1、海洋向内陆输送水汽,内陆向海洋注入径流。 水量平衡方程: S O I ?=- 式中O I 、——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S ?——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量,可正可负。 2、若河床切割较深,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这样的流域成为闭合流域。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3、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开始凋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4、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 5、当土壤孔隙被下渗水充满,下渗趋于稳定,此时的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6、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7、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1)流量Q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s m /3。 (2)径流总量W ,是指时段T 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3m ,万3m ,亿3m ,有时 也用其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其单位为M s m · )/(3或d s m ·)/(3。 (3)径流深R ,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水层深度,单位为mm 。 F T Q F W R 10001000== (4)径流模数M ,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 的比值,单位为)· /(2km s L 。 F Q M 1000= (5)径流系数α,是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 与相应降雨深度P 的比值。即 P R /=α 因P R <,故1<α。 第三章 水文资料的观测、收集与处理 1、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将当日h 24~0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

内科类文献源流

内科类文献源流 班级:10中医4 姓名:单云学号:10501211 摘要:“内科”之名出现较晚,但早在先秦时期的《周礼〃天官》中就记载着最早的医学分科,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分科越来越繁。隋唐时期,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下设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其中医科一门的修业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宋代之后,临床分科开始教为明确,其中大方脉科、风科、杂医科均属于现代中医内科范畴。而“内科”之称始于元代,明清时期开始流行,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我国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在宋代以前,中医文献中没有内科学专著,但有关内科疾病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多见于综合性医术中。宋金元时期,出现了内科专病著作。明清时期,中医内科类文献大量涌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此外,在历代的方书和医论著作中,也有很多内科疾病诊治方面的论述。 正文: 一、先秦两汉时期 1、早期的内科疾病记载:在甲骨文中有几十中内科疾病的病名、症状和简单 的治疗方法。在《尚书》《周易》《诗经》《山海经》中记录了多种内科疾病。 2、《内经》中的内科内容:《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 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3、《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科内容: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 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4、《中藏经》中的内科内容:《中藏经》禀承了《内经》天人相应、顺应 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发展了阴阳学说,倡导重阳论。《中藏 经》较早地将脏腑学说的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以形色脉证相结合、以 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二、晋唐时期 1、《肘后备急方》中的内科内容:《肘后备急方》是一部治疗内、外、妇、 儿、五官各科疾病书。包括伤寒、温病、各科杂病、外伤、寄生虫病等多种病症。 2、《小品方》中的内科内容:对一些内科疾病如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脚气病等亦有较深的认识。该书记述的治疗方法也较全面。除内服方 外,还有灸、熨、割、烙、涂、浴、摩、熏等外治法。 3、《诸病源候论》中的内科内容: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 和证候的专著。 4、《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的内科内容:《千金要方》首篇所列

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绪论 一、水文学简史 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 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 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 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 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 规律。 数理统计法 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 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 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 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规律 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 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 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1、调节气候; 2、塑造了地球表面; 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 原因 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 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3)水环境污染; 4)水资源浪费。 对策 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 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 3)节约用水。9

水文学原理第五章习题

、名词解释题 1. 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土水势 特性曲线 5.土壤水分剖面 8. 下渗强度(容量)下渗曲线 9.累积下渗曲线 、填空题 1. 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称为土壤的 2. 图 5-1 土壤质地三角形 目前使用的土壤名称基本上都是根据土壤中的 ___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的 比重来命名的。 3. 某种土壤中砂粒占 10%、粉粒占 70%、粘粒占 20%,根据图 5-1 的土壤质地 三角形,则该土壤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 土壤中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排列方向和团聚状态,或者土壤孔隙的几何 形状 与大小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土壤的固体密度是指 6. 土壤的干容重是指 7. 土壤的孔隙度是指 8. 土壤的容积含水率是指 4.土壤水分 6.下渗 7. 下渗率

9. 土壤中的水主要受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种力的作 用。 10. 毛管上升高度与毛管的内径有关,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11. 土壤水存在的液态水分,根据作用力的情况,可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类。束 缚水又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而自由水又可分为 _________ 和______ 。 12. 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13.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 ,它是不 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况对所能保持水分的最高数量,也就是说,降雨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后,若超过它,则超过部分将不能为土壤保持而以自由重力水形式向下渗透。因此,它是将土壤水划分为和的“门槛”。 14. 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指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为15 个大气压 时的土壤含水量。 15. 根据土壤水分作用的分类,土水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 16. 基模势是指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引起的土水势的总称。在非饱 和土壤中,基模势总是_____________ 大气压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的,大气 压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一般赋予0 值,故基模势总是一个____________ , 而在饱和土壤中,静水压力势总是________ 大气压力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 的,故静水压力势总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值。 17. 饱和土壤:在饱和土壤中,由于基模势为零,故总势公式为_____________ ; 非饱和土壤:在非饱和土壤中,由于静水压力势为零,故总势公式为 18. 若在参照状态以上高度h 处有一容积为V 的水滴,那么该水滴的重力势为 19. 土水势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 20. 根据土壤水分作用的分类,纯水的土水势可化分为_____________ 、 21. 土壤含水量沿深度方向的变化曲线称为____________ ,又称 22. 水分透过土壤层面(例如地面)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渗入土壤中的现象称为。单 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水量称为下渗率, 23.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 。 如果供水强度充分大,则下渗率将达到同初始土壤含水量和同土壤质地、结构条件下的最大值,称此为__________________ 。 24. 下渗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 ,它是以____________ 为 参变量的一簇曲线。 25. 不同的土壤,尽管它们在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的具体变化不完全相同, 但都可以划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的水分带: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河海大学 工程水文学 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 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1-2 工程水文学包含哪些研究内容。 1-3 工程水文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2-1 水循环包括哪些要素,与水资源有什么关系。 2-2 如何量算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纵比降。 2-3 某流域面积为793km2,多年平均流量Q=26.4m3/s,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80mm。试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104m3),多年平均径流深R(mm),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m3/s/km2)及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 2-4 如在上题的流域上兴建一座水库,从而增加水面面积△F=24km2,当地多年平均的水面蒸发量(蒸发皿读数)E 皿 =1220mm。蒸发皿折算系数采用0.83。问建库后该流域的流量增加还是减少。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2-5 北方的河流上修建水库和南方的河流上建库对径流的影响哪一个大。为什么。 2-6 写出任一时段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说明各符号的意义不同时段(多年、年、一次雨)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中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为什么不同。 2-7 试述流速仪测流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8 试述实测流速推算断面流量的方法、步骤。 2-10 为什么要建立水位流量关系,如何延长水位流量关系。 第三章降雨径流分析 3-1 写出计算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方法、公式及适用条件。 3-3 为什么一次降雨总量大于对应的径流深,而一次径流过程历时一般大于降雨历时。 3-4 什么叫蓄满产流。判别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主要依据是什么。 3-5 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产流计算中采用什么扣损方案,其中参数(P、R、Pa、 E m 、I m 、K)如何确定及计算。

水文学原理

1.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1.考察法 2.成因分析法 3.地理综合法 4.数理统 计法5.长期观测法 2. 水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多学科交叉渗透2.通过水文实验 揭示水文规律3.通过流域水文模型探索水文现象4.确定性与随机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3. 水文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 下,通过不断的蒸发、凝结、水汽输送、降落、下神、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循环王府放入过程成为水文循环。 4. 水文循环的三种尺度:全球水文循环2.流域水文循环3.水-土-植 系统水文循环 5. 水量平衡方程: 6.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汇集降落在其中的雨水流至流域出口的 区域。 7.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 8. 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9. 霍顿四大定律:1.霍顿分级法2.比降定律3河数定律4河长定律5霍 顿面积定律。 10. 扩散模型:由于它的基础是由忽略惯性项的圣维南方程组所导得 的扩散波方程。 11.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的降雨量 12. 降雨量:时段内降落到地面上一点或一定面积上的降雨总量。 13. 降雨的三要素:1.降雨历时2.降雨强度3.降雨面积 14. 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1.降雨量累积过程线和降雨强度过程 线2.时段降雨量柱状图 15. 区域平均雨量的计算方法:1.等雨量线法2.泰森多边形法3.算术 平均法4.距离平方倒数法 16. 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 17. 砂砾、粉砾和粘砾

18. 土壤湿度: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情况 19. 1质量含水率2.容积含水率3.饱和度 20. 土壤水分的主要作用力: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 21. 吸湿、脱湿曲线 22. 下渗:水分透过土壤层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渗入土壤的现象 23. 下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含水量 24. 下渗容量或下渗能力:如果供水条件充分大,则下渗率将达到同 初始土壤含水量和同土壤质地下渗容量的最大值 25. 下渗曲线:下渗容量岁时间的变化曲线 26. 累积下渗曲线:下渗曲线的积分曲线 27. 1.渗润阶段2.渗漏阶段3.渗透阶段 28. 从上而下:饱和带、水分传递带、湿润带和湿润锋 29. 下渗与降雨强度的关系:迈耶公式、华东水利学院公式 30. 影响蒸发的因素:1、土壤孔隙性2.地下水位3.温度梯度 31. 下渗经验公式:1霍顿公式2.霍尔坦公式3.考斯加柯夫公式 32. 植物散发: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经枝干输送后,水分从 叶面和枝干气孔逸出并进入大气的过程。 33. 植物散发的影响因素:1.植物的胜利条件2.气象条件 34. 流域蒸散发指:流域内所有蒸发面(水面、土壤表面、植物枝叶 面及潜水面)上的蒸发之和。 35. 河网汇流:在这一阶段,各种水源的径流汇集在一起,从低一级 河流汇入高一级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最后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 36. 路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合称 37. 包气带水分动态:指包气带中水分含量及水分剖面的增长和消退 过程。 38. 1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2.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 分配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