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_固定电话支付部分V1.0解析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_固定电话支付部分V1.0解析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_固定电话支付部分V1.0解析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_固定电话支付部分V1.0解析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固定电话支付部分(V1.0版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7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3

一、检测依据 (3

二、检测目标 (4

三、启动准则 (4

四、术语定义 (4

五、适用范围 (5

第二部分检测内容 (6

一、功能测试 (6

二、风险监控测试 (7

三、性能测试 (7

四、安全性测试 (8

五、文档审核 (15

第三部分外包附加测试 (17

附录检测过程风险分析 (18

第一部分总则

一、检测依据

1.GB/T 25000.51-2010 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 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2.GB/T 16260-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3.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4.GB/T 189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

5.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6.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7.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8.GB/T 9386-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9.GB/T 14394-2008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10.GB/T 153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11.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12.GB/T 18336-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13.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14.《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 号

15.《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

16.《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

行公告〔2011〕第14号

二、检测目标

检测目标是在系统版本确定的基础上,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固定电话支付系统功能、风险监控、性能、安全性、文档和外包六项检测类进行测试,客观、公正评估系统是否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要求,保障我国支付业务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启动准则

1.非金融机构提交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被测版本与生产版本一致;

2.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内部测试进行完毕;

3.系统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安装手册等相关文档准备完毕;

4.测试环境准备完毕,具体包括:

(1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一致或者基本一致,其中网络安全性、主机安全性、数据安全性和运维安全性测试尽量在生产环境下进行;

(2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被测版本及其他相关外围系统和设备已完成部署并配置正确;

(3用于功能和性能测试的基础数据准备完毕;

(4测试用机到位,系统及软件安装完毕;

(5测试环境网络配置正确,连接通畅,可以满足测试需求。

四、术语定义

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

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1货币汇兑

(2互联网支付

(3移动电话支付

(4固定电话支付

(5数字电视支付

(6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7银行卡收单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2. 固定电话支付:是指电话通过语音IVR方式,使用电话线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五、适用范围

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本规范制定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检测方案。

第二部分检测内容

一、功能测试

验证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业务功能是否正确实现,测试系统业务处理的准确性,测试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1.1.客户管理1.1.1客户信息登记及管理必测项1.1.2终端设备关联

1.1.3电话语音密码

1.1.4商业银行管理

1.1.5客户证书管理

1.1.6客户审核必测项

1.2.账户管理1.2.1客户支付账户管理必测项1.2.2客户支付账户管理审核

1.2.3银行卡关联

1.2.4客户支付账户查询必测项1.2.5客户支付账户资金审核

1.3.语音IVR管理1.3.1IVR登录

1.3.2按键输入必测项1.3.3电话回拨

1.3.4用户信息保护必测项

1.4.交易处理1.4.1一般支付1一般支付类必测项1.4.2担保支付2担保支付类必测项1.4.3协议支付3协议支付类必测项1.4.4消费撤销必测项

1.4.5转账

1.4.6预存

1.4.7提现

1.4.8积分查询

1.4.9积分兑换

1.4.10积分兑换撤销

1.4.11交易纠纷处理

1.4.12交易明细查询必测项

1一般支付:指客户在商户提供的平台上选购商品或服务,并在支付服务方确认付款的支付交易流程。本交易的特点为:客户在支付服务方进行身份认证、支付工具确认等,并且支付服务方不对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担保。

2担保支付:指在一般支付中,由支付服务方为支付的双方提供交易担保,支付成功时支付服务方把付款人的资金暂存在一个中间账户,由付款人在确认收到货物(服务后或者在指定期限付款人未进行收货确认时,把资金划转到收款人账户的一种业务。

3协议支付:指客户、商户、支付服务方事前签约,在支付时商户根据签约凭证直接向支付服务方发起扣款交易。协议支付要求客户信任商户能够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1.4.13交易明细下载

1.4.14邀请其他人代付

1.5.资金结算 1.5.1客户结算必测项

1.6.对账处理1.6.1商户发送对账请求1.6.2商户下载对账文件

1.7.差错处理1.7.1长款/短款处理必测项1.7.2单笔退款必测项1.7.3批量退款

1.8.统计报表1.8.1业务类报表必测项1.8.2运行管理类报表必测项

1.9.运营管理1.9.1运营人员权限管理必测项1.9.2提现风控处理

1.9.3提现财务处理

1.9.4退款风控处理

1.9.5退款财务处理

二、风险监控测试

验证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账户及交易风险,测试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2.1账户风险管理 2.1.1实名认证

2.2交易监控2.2.1监控规则管理必测项2.2.2当日交易查询必测项2.2.3历史交易查询必测项2.2.4实时交易监控必测项2.2.5异常交易监控必测项2.2.6交易事件报警必测项

2.3交易审核2.

3.1系统自动审核必测项2.3.2人工审核必测项

2.4风控规则2.4.1风控规则管理必测项2.4.2黑名单必测项2.4.3风险识别必测项2.4.4事件管理必测项2.4.5风险报表必测项

三、性能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未来三

年业务运行的性能需求。

测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验证系统是否支持业务的多用户并发操作;二是验证在规定的硬件环境条件和给定的业务压力下,考核系统是否满足性能需求和压力解除后系统自恢复能力;三是测试系统性能极限。

根据以上性能测试内容,并结合典型交易、复杂业务流程、频繁的用户操作、大数据量处理等原则,选取以下测试业务点: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3.1 3.1.1支付必测项

3.2 3.2.1IVR呼入

3.3 3.3.1预存

3.4 3.

4.1转账

3.5 3.5.1交易明细查询必测项

3.6 3.6.1日终批处理

四、安全性测试

1.网络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网络环境进行检测,考察经网络系统传输的数据安全性以及网络系统所连接的设备安全性,评估系统网络环境是否能够防止信息资产的损坏、丢失,敏感信息的泄漏以及业务中断,是否能够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和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1.1结构安全4.1.1.1网络冗余和备份必测项4.1.1.2网络安全路由器必测项4.1.1.3网络安全防火墙必测项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1.1.4网络拓扑结构必测项

4.1.1.5IP子网划分必测项

4.1.1.6QoS保证必测项

4.1.2网络访问控制4.1.2.1网络域安全隔离和限制必测项4.1.2.2地址转换和绑定必测项4.1.2.3内容过滤必测项4.1.2.4访问控制必测项4.1.2.5流量控制必测项4.1.2.6会话控制必测项4.1.2.7远程拨号访问控制和记录必测项

4.1.3网络安全审计4.1.3.1日志信息必测项4.1.3.2网络系统故障分析必测项4.1.3.3网络对象操作审计必测项4.1.3.4日志权限和保护必测项4.1.3.5审计工具必测项

4.1.4边界完整性检查 4.1.4.1内外网非法连接阻断和定位必测项

4.1.5网络入侵防范4.1.

5.1网络ARP欺骗攻击必测项4.1.5.2信息窃取必测项4.1.5.3DOS/DDOS攻击必测项4.1.5.4网络入侵防范机制必测项

4.1.6恶意代码防范

4.1.6.1恶意代码防范措施必测项

4.1.6.2定时更新必测项

4.1.7网络设备防护4.1.7.1设备登录设置必测项4.1.7.2设备登录口令安全性必测项4.1.7.3登录地址限制必测项4.1.7.4远程管理安全必测项4.1.7.5设备用户设置策略必测项4.1.7.6权限分离必测项4.1.7.7最小化服务必测项

4.1.8网络安全管理4.1.8.1网络设备运维手册必测项4.1.8.2定期补丁安装必测项4.1.8.3漏洞扫描必测项4.1.8.4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必测项

4.1.9网络相关人员安全管理 4.1.9.1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测项

4.1.9.2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划分规则必测项

4.1.9.3网络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必测项

2.主机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主机安全防护进行检测,考察主机的安全控制能力。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2.1身份鉴别4.2.1.1系统与应用管理员用户设置必测项4.2.1.2系统与应用管理员口令安全性必测项4.2.1.3登录策略必测项

4.2.2访问控制4.2.2.1访问控制范围必测项4.2.2.2主机信任关系必测项4.2.2.3默认过期用户必测项

4.2.3安全审计4.2.3.1日志信息必测项4.2.3.2日志权限和保护必测项4.2.3.3系统信息分析必测项

4.2.4系统保护4.2.4.1系统备份必测项4.2.4.2故障恢复策略必测项4.2.4.3磁盘空间安全必测项4.2.4.4主机安全加固必测项

4.2.5剩余信息保护 4.2.

5.1剩余信息保护必测项

4.2.6入侵防范4.2.6.1入侵防范记录必测项4.2.6.2关闭服务和端口必测项

4.2.6.3最小安装原则必测项

4.2.7恶意代码防范4.2.7.1防范软件安装部署必测项4.2.7.2病毒库定时更新必测项4.2.7.3防范软件统一管理必测项

4.2.8资源控制4.2.8.1连接控制必测项4.2.8.2资源监控和预警必测项

4.2.9主机安全管理4.2.9.1主机运维手册必测项4.2.9.2漏洞扫描必测项4.2.9.3系统补丁必测项

4.2.9.4操作日志管理必测项

4.2.10主机相关人员安全管理4.2.10.1主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测项4.2.10.2主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划分规则必测项4.2.10.3主机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必测项

3.应用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应用安全性检测,主要检测应用系统对非法访问及操作的控制能力。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3.1身份鉴别4.3.1.1系统与普通用户设置必测项4.3.1.2系统与普通用户口令安全性必测项4.3.1.3登录访问安全策略必测项4.3.1.4非法访问警示和记录必测项4.3.1.5客户端鉴别信息安全必测项4.3.1.6口令有效期限制必测项4.3.1.7限制认证会话时间必测项4.3.1.8身份标识唯一性必测项4.3.1.9及时清除鉴别信息必测项

4.3.2WEB页面安全4.3.2.1登录防穷举必测项4.3.2.2安全控件必测项4.3.2.3使用数字证书必测项4.3.2.4独立的支付密码必测项4.3.2.5网站页面SQL注入防范必测项4.3.2.6网站页面跨站脚本攻击防范必测项4.3.2.7网站页面源代码暴露防范必测项4.3.2.8网站页面黑客挂马防范必测项4.3.2.9网站页面防篡改措施必测项4.3.2.10网站页面防钓鱼必测项

4.3.3访问控制4.3.3.1访问权限设置必测项4.3.3.2自主访问控制范围必测项4.3.3.3业务操作日志必测项4.3.3.4关键数据操作控制必测项

4.3.3.5异常中断防护必测项4.3.3.6数据库安全配置必测项

4.3.4安全审计4.3.4.1日志信息必测项4.3.4.2日志权限和保护必测项4.3.4.3系统信息查询与分析必测项4.3.4.4对象操作审计必测项4.3.4.5审计工具必测项

4.3.4.6事件报警必测项

4.3.5剩余信息保护 4.3.

5.1过期信息、文档处理必测项

4.3.6资源控制4.3.6.1连接控制必测项4.3.6.2会话控制必测项4.3.6.3进程资源分配必测项4.3.6.4资源检测预警必测项

4.3.7应用容错4.3.7.1数据有效性校验必测项4.3.7.2容错机制必测项4.3.7.3故障机制必测项4.3.7.4回退机制必测项

4.3.8报文完整性 4.3.8.1通信报文有效性必测项4.3.9报文保密性 4.3.9.1报文或会话加密必测项4.3.10抗抵赖 4.3.10.1原发和接收证据必测项

4.3.11编码安全4.3.11.1源代码审查必测项4.3.11.2插件安全性审查必测项4.3.11.3编码规范约束必测项4.3.11.4源代码管理必测项4.3.11.5版本管理必测项

4.3.12电子认证应用4.3.12.1第三方电子认证机构必测项4.3.12.2关键业务电子认证技术应用必测项4.3.12.3电子签名有效性必测项4.3.12.4服务器证书私钥保护必测项

4.数据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数据安全防护进行检测,主要考察数据的传输、存储、备份与恢复安全性。检测内容如下:

4.4.1数据保护4.4.1.1客户身份信息保护必测项4.4.1.2支付业务信息保护必测项4.4.1.3会计档案信息保护必测项

4.4.2数据完整性4.4.2.1重要数据更改机制必测项4.4.2.2终端设备关联保护必测项4.4.2.3数据备份记录必测项4.4.2.4保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必测项

4.4.2.5备份数据定期恢复必测项

4.4.3交易数据以及客户数据的安

全性

4.4.3.1数据物理存储安全必测项

4.4.3.2客户身份认证信息存储安全必测项

4.4.3.3同一安全级别和可信赖的系统之

间信息传输

必测项

4.4.3.4加密传输必测项

4.4.3.5加密存储必测项

4.4.3.6数据访问控制必测项

4.4.3.7在线的存储备份必测项

4.4.3.8数据备份机制必测项

4.4.3.9本地备份必测项

4.4.3.10异地备份必测项

4.4.3.11备份数据的恢复必测项

4.4.3.12数据销毁制度和记录必测项

4.4.3.13关键链路冗余设计必测项

5.运维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运维安全进行检测,主要考察运维安全管理制度及运维安全执行情况。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5.1环境管理4.5.1.1机房基础设施定期维护必测项4.5.1.2机房的出入管理制度化和文档化必测项4.5.1.3办公环境的保密性措施必测项4.5.1.4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必测项4.5.1.5机房进出登记表必测项

4.5.2介质管理4.5.2.1介质的存放环境保护措施必测项4.5.2.2介质的使用管理文档化必测项4.5.2.3维修或销毁介质之前清除敏感数据必测项4.5.2.4介质管理记录必测项4.5.2.5介质的分类与标识必测项

4.5.3设备管理4.5.3.1设备管理的责任人员或部门必测项4.5.3.2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必测项4.5.3.3设备选型、采购、发放等的审批控制必测项4.5.3.4设备配置标准化必测项4.5.3.5设备的操作规程必测项4.5.3.6设备的操作日志必测项4.5.3.7设备使用管理文档必测项4.5.3.8设备标识必测项

4.5.4人员管理4.5.4.1人员录用必测项4.5.4.2人员转岗、离岗必测项4.5.4.3人员考核必测项4.5.4.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必测项4.5.4.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必测项4.5.4.6职责分离必测项

4.5.5监控管理4.5.5.1主要网络设备的各项指标监控情况必测项4.5.5.2主要服务器的各项指标监控情况必测项4.5.5.3应用运行各项指标监控情况必测项4.5.5.4异常处理机制必测项

4.5.6变更管理4.5.6.1变更方案必测项4.5.6.2变更制度化管理必测项4.5.6.3重要系统变更的批准必测项4.5.6.4重要系统变更的通知必测项

4.5.7安全事件处置4.5.7.1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必测项4.5.7.2安全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必测项4.5.7.3安全事件记录和采取的措施必测项

4.5.8应急预案管理4.5.8.1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必测项4.5.8.2相关人员应急预案培训必测项4.5.8.3定期演练必测项

6.业务连续性测试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业务连续性进行检测,主要考察系统是否具备业务连续性管理并达到设计目标。检测内容如下:编号检测项 4.6.1.1 业

务中断影响分析 4.6.1 业务连续性需求分析 4.6.1.2 灾难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4.6.2.1 备份机房 4.6.2.2 网络双链路 4.6.2 业务连续性技术环境 4.6.2.3 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备份 4.6.2.4 高可靠的磁盘阵列 4.6.2.5 远程数据库备份 4.6.3.1 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 4.6.3.2 应急响应流程 4.6.3 业务连续性管理 4.6.3.3 恢复预案 4.6.3.4 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 4.6.4.1 备份数据范围和备份频率 4.6.4.2 备份和恢复手册 4.6.4 备份与恢复管理 4.6.4.3 备份记录和定期恢复测试记录 4.6.4.4 定期数据备份恢复性测试

4.6.

5.1 每年业务连续性演练 4.

6.5 日常维护 4.6.5.2 定期业务连续性培训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检测说明必测项五、文档审核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用户文档、开发文档、管理文档的完备性、一致性、正确性、规范性,以及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遵从更新控制和配置管理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如下:编号检测项 5.1.1 用户手册 5.1 用户文档 5.1.2 操作手册 5.2 开发文档 5.2.1 需求说明书第 15 页检测说明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

编号检测项 5.2.2 需求分析文档 5.2.3 总体设计方案 5.2.4 数据库设计文档 5.2.5 概要设计文档 5.2.6 详细设计文档 5.2.7 工程实施方案 5.3.1 测试报告 5.3.2 系统运维手册 5.3.3 系统应急手册检测说明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 5.3 管理文档 5.3.4 运维管理制度 5.3.5 安全管理制度 5.3.6 安全审计报告第 16 页

第三部分外包附加测试对于非金融机构将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相关运维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情况,还应进行外包附加测试,主要测试以下几个方面:编号6.1 外包服务的外包内容检测项 6.1.1 外包程度及具体内容 6.2.1 签署外包安全保密协议 6.2 安全保密协议 6.2.2 保障托管数据的安全、可靠 6.2.3 明确双方责任 6.3.1 评估业务外包相关风险 6.3.2 外包商的合同义务和要求 6.3.3 控制和报告程序 6.3 风险评估 6.3.4 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 6.3.5 符合监管要求和准则 6.3.6 外包服务应急计划 6.4.1 外包商提供支付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评估 6.4.2 外包商硬件资源评估 6.4.3 外包商的财务状况评估 6.4 外包商资质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检测说明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 6.4.4 外包商的资金

构成、人员构成以及主管部必测项门的审批 6.4.5 外包商的运维管理制度评估

6.4.6 外包模式调查及风险评估 6.5.1 明确规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6.5.2 明确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必测项 6.5 外包合同 6.5.3 规定保守信息资源机密 6.5.4 规定争议解决办法 6.6.1 对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 6.6 控制和监督 6.6.2 定期评估外包商的财务状况 6.6.3 定期审查合同条款的履行 6.

7.1 制定详细的系统交付清单 6.7 外包交付6.7.2 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第 17 页

附录检测过程风险分析为保证检测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检测方案中分析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编号风险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对测试或项目的影响责任人规避方法数据库服对应用服务器、务器进行性能的预先评估,调整测试计划,预留调优时间直至延长测试时间充分的沟通与协调人力资源,保证检测活动的顺利进行暂停测试,等待测试环境恢复正常,推迟测试计划 1 应用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在测试中出现无法预料的未知错误,导致测试失败高高被检测方 2 被检测方技术支持人员不到位中高被检测方 3 测试环境受到干扰,比如数据库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被临时征用,不能专职为本测试服务测试数据准备不成功低高被检测方 4 低高被检测方由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开发人员帮助解决保证测试进程的顺利进行,适当时候能延长测试周期加深对系统的了解,尽量全面地覆盖系统业务功能点尽量在测试前能够准备充分,能提前使用系统以便对测试工具调试保证测试环境的正常稳定运行尽量能够采用和生产环境配置性能相近的设备 5 性能测试方面的疲劳度不足,长时间运行情况不确定中中检测方 6 在对服务器加压方面有欠缺低中检测方 7 工具缺陷,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无法全部支持的所有 IT 系统的测试和监控测试环境及条件制约,环境复杂多变,造成真正的测试加压时间缩短被测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不一致性,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的系统配置差别较大中高检测方 8 中中被检测方 9 高高被检测方第 18 页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填空题 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答案:金融机构 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 3、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民生银行 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答案:中央银行 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答案:社会分工 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答案:存款货币银行 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答案:投资银行 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

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 10、()是经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 答案:进出口银行 11、1988年以前,中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 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答 案:中国人民银行 13、70年代末以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 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 14、截止1996年底,中国经过重新登记的金融租赁公司有 ()家。 答案:16 15、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答 案:中国工商银行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 2、中国建设银行的经营战略是()

A、以效益为中心、集约化经营 B、不放弃农村,但不局限于农村 C、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 D、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答案:C 3、1997年底,中国经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为()家。 A、244 B、72 C、90 D、3500 答案:A 4、中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 A、商业银行 B、政府 C、投资银行 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 ()为主体的保险业体系。 A、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B、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C、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D、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答 案:A 6、我过第一家股票上市的商业银行是() A、上海埔东发展银行 B、招商银行 C、深圳发展银行 D、福建兴业银行答案:C 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 行。 A、政府部门 B、工商企业 C、证券公司 D、信托租赁公司答案:B

国际金融风险 第三章 答案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模型不是金融机构常用来识别和测度利率风险的模型(B) A、久期模型 B、CAMEL评级体系 C、重定价模型 D、到期模型 2、利率风险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A) A、再定价风险 B、基准风险 C、收益率曲线风险 D、期权风险 3、下列资产与负债中,哪一个不是1年期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D) A、20年期浮动利率公司债券,每一年重定价一次 B、30年期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每六个月重定价一次 C、5年期浮动利率定期存款,每一年重定价一次 D、20年期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每两年重定价一次 4、假设某金融机构的3个月再定价缺口为5万元,3个月到6个月的再定价缺口为-7万元, 6个月到一年的再定价缺口为10万元,则该金融机构的1年期累计再定价缺口为(A) A、8万元 B、6万元 C、-8万元 D、10万元 5、假设某金融机构的1年期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0万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15万元,则利用再定价模型,该金融机构在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后(假设资产与负债利率变化相同), 则利息收入的变化为(B) A、利息收入减少万元 B、利息收入增加万元 C、利息收入减少万元 D、利息收入增加万元 6、一个票面利率为10%,票面价值为100万元,还有两年到期的债券其现在的市场价格为

(假设现在的市场利率为10%)(B) A、元 B、100元 C、元 D、元 7、假设某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增加了万元,负债的市场价值增加了万元,则该金融机构的股东权益变化为(C) A、增加了2万元 B、维持不变 C、减少了2万 D、无法判断 8、到期日模型是以(C)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来衡量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 A、历史价值 B、经济价值 C、市场价值 D、账面价值 9、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金融机构的再定价缺口为(B) A、正 B、负 C、0 D、无法确定 10、利率风险属于(A) A、市场风险 B、非系统性风险 C、政策风险 D、法律风险 11、下列因素哪个不是影响利率风险的一般因素(C) A、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B、通货膨胀率 C、税收政策 D、利率预期 12、金融的许多属于与证券价格的某些变量的导数有关,并且对术语是用二阶导数定义的(C)

第九章 金融机构体系

1、目前对货币供给量的定义中,有两个称为“货币”与“准货币”的概念,这两者之和相当于通常采用的( c)。 A、M0 B、M1 C、M2 D、M3 2、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是( a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盈利性 D、风险性 3、相对于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 b ) A、预测值 B、确切值 C、预测区间 D、理想值 4、实际货币供给量是指剔除了( c )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A、活期存款利率 B、定期存款利率 C、物价水平 D、再贴现率 5、在中央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作用力度最强的是(d)。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率 6、可以直接增减流通中现金的货币政策工具是(b)。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率 7、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d )。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率 8、个人储蓄存款属于我国现阶段所公布的货币层次的( a ) A、M2 B、M0 C、M1 D、M3 9、在典型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基础货币和(b )两个环节构成的。 A、货币供给量 B、货币乘数 C、再贴现率 D、利率 10、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现金与( c )。 A、商业银行资本金 B、商业银行借款成本 C、商业银行准备金 D、流通中商业票据 11、按照凯恩斯对货币供给应是个外生变量的设想,那

么该变量的决定因素就是再贴现率和(c)。 A、物价水平 B、储蓄利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贷款利率 12、假设央行从A中购进国债100元,而A将所得存入银行B中,其存款准备金率若为20%,则在简单存款创造机制下,这100元的原始存款最终将变为(d)元。 A、100 B、300 C、400 D、500 13、高能货币是人们对( d )的另一个称谓。 A、金币 B、银币 C、债券 D、基础货币 14、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将会使基础货币呈现( b )的变动情况。 A、减少相应数额 B、增加相应数额 C、保持不变 D、不确定 15、政府为了应对财政赤字所采用的( c )政策,会对基础货币产生间接影响。 A、增加税收 B、减少转移支付 C、发行债券 D、发行货币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复习提纲精编WORD版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复习提纲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金融体系的定义。答:广义的金融体系是包含货币、资金交易的所有参与者、交易的 市场、交易产品(工具)已经交易规则在内的复杂系统。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它们与实体经济部门和政府关系的总和。 2.金融体系的发展。1)第一阶段:1979-1983年,基本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体 系,金融体系的运行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控,金融机构直接为国家所有,金融资源的配置由政府计划配置。但在这一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启动了金融体制改革,为后来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2)第二阶段:1983-1990年,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金融市场不断多元化,体现出明显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特征。3)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至今,是转型期的中国市场逐步完善金融体系阶段和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阶段。 3.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答:1)清算结算服务2)资源积累和企业所有权分散 体制3)遍历资源转移4)提供价格信息5)风险管理6)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4.我国金融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1)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到有限综合;2)国民经 济发展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和主要矛盾;3)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过渡是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发展的趋势。 5.分离型银行和全能型银体系的比较。1)融资功能的差异。理论上直接融资成本大于间 接融资成本。融资效率方面,银行贷款偏好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但证券市场可以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融资。2)两种金融体系对信息的利用各有所长。市场导向性金融体系中,有着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能产生大量的公共信息。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大量私人信息,使资源更好地配置。另一方面,增加了信息租金的可能性。3)全能型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体系难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但银行可以通过跨期平滑分散系统性风险。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图示

中国金融体系里有6个主要实体:人民银行、政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企业、个人。 一、人民银行。投资人是国家。和其他银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家银行不已盈利为目地。人民银行是“钱”的源头,可以被称作“lord of the money”。人民银行往市场上投入钱的方法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及“再贷款”,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发行的国债。 二、政府。各级政府和公司一样,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也需要投资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务、国企收入、政务收费及债务。政务是行政单位的各种收费如违章停车的罚款。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债和地方债。 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公司,只不过运营的是钱而不是商品。大家把自己积攒的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把汇总的存款一批批贷款给各个企业,收利息,同时给存款人一点更少的利息。 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在投资预期回报率更高的活动(例如股票、基金等)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以证券公司为例,既帮客户下单买股票(经纪),又帮公司上市(投行)、还自己炒炒股票(自营)、再帮富人理理财(资产管理),忙的不亦乐乎。 五、企业。现在才真正说到经济的实体。我们说振兴民族经济,是让企业富起来让个人富起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象征和基础。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65%的GDP,解决了75%城市就业问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获取资金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创始人的初始资本,和经营企业时产生的盈余利润获取。 运营中需要人手,因此需要招聘员工,这样就解决了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当然也需要支付员工薪酬。企业的税务压力很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这样,企业结余的资金较为有限,想谋求大规模发展,往往需要通过融资的手段。融资时资金可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机构、股票市场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09章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理论与实务 主讲老师:王浩琳 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 (一)金融机构的界定 1、金融机构的含义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它通常以一定量的自由资金为运营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 2、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及特殊性 共性:金融机构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特殊性: (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 (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的特殊性 (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的特殊性 (二)金融机构的种类 1、按照业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金融机构可以分为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机构 2、按照业务内容的不同,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3、按照业务活动的地理范围,金融机构可分为国际性金融机构、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 (三)金融机构的功能 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功能是指金融机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流程设计,为客户之间完成货币收付或清偿因交易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服务。 2、促进资金融通 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流动与转让就是资金融通,简称融资。融通资金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具有的基本功能。 3、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对资金商品的定价、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和时间的付出、机会成本等。 金融机构利用筹集到的各种期限不同、数量大小不一的资金进行规模经营,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费用、时间等成本,使投融资活动能够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投融资需要。 4、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金融机构为各部门的投融资活动提供专业性的辅助与支持性服务,主要表现在对各种企业和居民家庭。 5、改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的现象。 金融机构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信息筛选和信息分析优势。 6、转移与管理风险

金融风险测度工具与方法参考答案

… 第3章 金融风险测度工具与方法 一、选择题 二、简答题 略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四、计算题 ~ 1.解:在1-c 的置信水平下,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时,风险价值的计算公式如式(3-57)所示,0c VaR v z σ=。0v 为资产的初始价值,c z 为正态分布在水平c 上的分位数,σ为样本时间段收益率的标准差。 根据风险的时间聚合性质,按每年252个工作日计算,股票A 收益率1天和1周的标准差d σ和w σ 分别为/d y σσ= 和/w y σσ=其中y σ为股票A 收益率的年标准差。 则得解: (1)在95%的置信水平下 样本观察时间段为1 天的0.05=100*z =1.65*30%/ 3.12VaR ≈()万元; 样本观察时间段为1 周的0.05=100*z =1.65*30%/ 6.97VaR ≈()万元。 (2)在99%的置信水平下 样本观察时间段为1 天的0.01=100*z =2.23*30%/ 4.21VaR ≈()万元; … 样本观察时间段为1 周的0.01=100*z =2.23*30%/9.42VaR ≈()万元。 2. 解:(1)由题意可知,该资产收益率小于等于-5%的概率为+=,即5%。根据风险价值的定义,在95%的置信水平下,此时风险价值即为收益率为-5%时的损失,即=10000*-5%=500VAR ()。 预期损失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超过VaR 这一临界损失的风险事件导致的收益或损失的平均数或期望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有预期损失为: 0.010.0410000*[*(10%)*(5%)]6000.010.040.010.04 ES =-+-=++ (2)若可能性1发生的概率不变,95%的置信水平下,风险价值依然为收益率为-5%时的损失500,预期损失为 VaR VaR VaR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作业和答案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填空题 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答案:金融机构 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 3、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4、我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民生银行 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答案:中央银行 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答案:社会分工 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答案:商业银行 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答案:投资银行 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 10、()是通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答案:进出口银行 11、1988年以前,我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答案:中国人民银行 13、70年代末以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 14、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工商银行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 2、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一般职能时,与商业银行的最大差别在()问题上。答案:C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分配职能 3、我国现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其核心银行是()。答案:A A、中国人民银行B、国有专(商)业银行 C、股份制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 4、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 A、商业银行 B、政府 C、投资银行 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 5、下列不属于证券机构的是()答案:D A、证券交易所B证券公司C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商D证券监督委员会 6、我国最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的国有商业银行是()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答案:C 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A、政府部门 B、工商企业 C、证券公司 D、信托租赁公司答案:B 8、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是在()年。 A、1983 B、1984 C、1985 D、1986 答案:B

最新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九章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单项选择题 1.金融机构又被称为()。 A.金融中介 B.金融企业 C.金融单位 D.金融组织 2.不属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是()。 A.商业银行 B.信托公司 C.租赁公司 D.开发银行 3.不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是()。 A.中央银行 B.证券公司 C.政策性银行 D.信用合作社 4.不属于完成融资交易需要经过的环节的是()。 A.调查 B.分析 C.谈判 D.签约 5.不属于“四行二局一阵”中的“四行”的是()。 A.中国银行 B.中央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6.我国组建的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是()。 A.中国建设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广东发展银行 D.中国民生银行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 A.1995年 B.1998年 C.2000年 D.2003年 8.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开发银行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是()。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银行 D.交通银行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是()。 A.渤海银行 B.中信银行 C.深圳发展银行 D.农业开发银行 11.城市商业银行最初被称作()。 A.城市发展银行 B.城市合作银行 C.城市建设银行 D.城市通商银行 12.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于()。 A.1978年 B.1987年 C.1995年 D.2000年 13.我国第一家股份租赁公司中国租赁公司成立于()。A.1980年7月 B.1981年7月 C.1983年7月 D.1985年7月 14.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 A.1990年1月8日 B.1990年12月1日 C.1991年12月12日 D.1992年12月25日 15.证券公司在各国的称谓不同,被称为商人银行的是()。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金融学国开第九章

单选题(每题6分,共5道) 题目1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这个时期是“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确立阶段。 选择一项: A. 1953-1978年 B. 1948-1953年 C. 1978-1983年 D. 1983-1993年 反馈 知识点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1953-1978年 题目2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宗旨主要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 选择一项: A. 国际金融公司 B. 世界银行 C.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D. 国际开发协会 反馈 知识点提示: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国际开发协会 题目3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 选择一项: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清算银行 C. 国际金融公司 D. 世界银行 反馈 知识点提示: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国际清算银行 题目4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是金融机构的传统功能,其对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货币支付与清算和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一项: A. 支付结算服务 B. 融通资金

C. 风险转移与管理 D. 降低交易成本 反馈 知识点提示: 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支付结算服务 题目5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选择一项: A. 中国银行 B. 中国农业银行 C. 中国人民银行 D. 交通银行 反馈 知识点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中国人民银行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正确 获得8.00分中的8.00分

金融风险度量方法选择及适用性分析

金融风险度量方法选择及适用性分析 在很长时期内风险价值模型(Value at Risk,以下简称VaR)都作为首选来度量风险,然而其理论和应用都存在缺陷。VaR并没有考虑潜在的尾部风险,而且不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公理条件,即VaR不是一个理想的风险度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VaR模型存在的缺陷,并介绍其他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其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风险度量选择的依据。 关键词:风险价值一致性风险度量期望短缺谱风险度量扭曲风险度量 回顾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之后,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问题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日益凸显。而1973年4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正式运营以及著名的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模型的发表标志着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以金融工程为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破产为金融工程的应用提出了警示。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数理统计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获得应用,这其中包括著名的VaR模型。 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重在事后分析和评估,缺少事前风险防范和控制。随着我国的金融改革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监管的原则与风险管理的技术必须符合国际惯例要求。 VaR模型的产生及其局限性 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和评估,即风险度量。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如Beta、Delta、久期和凸性等仅适用于特定的金融工具或领域,难以全面反映风险覆盖情况。在这一背景下,1993年G30小组首先提出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的概念,VaR模型旨在估计给定投资工具或组合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潜在损失。这一指标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测量由不同市场因子导致的风险,以及不同市场的总风险,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不同风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失,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全球化的趋势。 然而,VaR度量的是正常市场情况下的市场风险,在现实中,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极端市场情形大量存在,即VaR并没有考虑潜在的极端市场情形。对VaR实践的评估以及对风险度量的进一步研究指出VaR并非一个一致性风险度量,其不满足次可加性的公理条件,从而无法进行风险分散。 正是由于VaR还存在着理论与应用上的缺陷,推动了风险度量的进一步发展。在VaR的基础上许多研究者提出了风险度量的其他方法。Acerbi and Tasche (2002)提出期望尾部损失ES(Expected Shortfall,以下简称ES),Wang(1996)提出扭曲风险度量的概念,Acerbi(2002,2004)将经济学的风险偏好理论引入风险度量中,提出了谱风险度量,从而使风险管理的实践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风险度量 (一)风险价值VaR VaR的含义是“风险中的价值”,JP Morgan将VaR看作既定头寸冲消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的最大损失的估计值。而VaR比较权威的定义由Jorion (1997)提出,将其定义为给定置信水平下,风险资产在持有期内可能遭受的最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国际审计学院2011级审计二班刘懿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总体呈向前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诸多阻碍,若要论述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必要从原因纠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环境 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起步较晚,许多机构至今仍处于转型阶段,一些在国际组织中的应有权利也因为战争以及国家内部原因遭到极为大幅度的推迟,或者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 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1918年左右,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才得以进入该组织发光发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本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阻挠,直到1980年4月才恢复了代表权的决定,在开始只有2.22%的投票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经过增资和认购数额的调整,2007年上升至3.7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名列第三,可喜可贺,而美国今年来的投票值大概稳定在17%左右,也可想而知美国在当年阻挠中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世界银行(WB)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世界银行是国家借款的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1999年7月起,被世界银行判定已接近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再对我国提供优惠的软贷款(软贷款指的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贷款期限为25年,其中宽限期5年。贷款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下浮10%。贷款方式主要是与各级政府合作选项、建立相应融资平台和发放贷款,并由各级财政对项目实行还款担保)。我本人并不认为我国经纪水平在20世纪末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许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硬表现有关,不知是国际组织出现错觉还是借题发挥。 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

摘要: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最热门话题。然而,系统性金融风险既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一个新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入手、着重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金融危机 一、引言 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经济。此次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单个金融机构良好运转并不能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转,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作用有限,甚至有时可能增加系统性风险。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也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因此,在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重要原因的认识上,各方均已达成共识。 本文将从原理而不是具体计算过程出发,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测度的定义与特征 目前,国际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没有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这一状况本身就表明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同时也说明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探索。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从危害范围大小的角度定义为: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而非一两个金融机构稳定性的事件,主要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为代(bernanke,2009)。二是从风险传染的角度定义为:单个事件通过影响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失扩散的可能性,主要以gonzalez-hermosill(1996)和kaufman(1999)为代表。三是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定义为:突发事件引发金融市场信息中断,从而导致金融功能丧失的或然性,主要以minsky(1995)为代表。 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它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波及广、危害大五个基本特征。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是指在对过去系统性风险损失资料及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预测出较精确并满足一定规律的结果的过程(范小云,2006)。找到一套能够预先给出未来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时间、强度,而同时又不给出错误信号或较少给出错误信号的通用规则,成为监管当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前沿的任务。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的方法 当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单一金融机构入手,分析个体的风险暴露状况,然后再将个体的风险暴露进行加总来推算整个系统的风险;二是运用一定的模型,从整体上直接估测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从单一金融机构入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 1. 指标预警法 90 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与学者试图通过分析金融机构会计报表发现系统内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的迹象。指标预警法也有自己的较大的缺陷。如果单纯从建立指标体系角度考虑,而没有加总的理论基础,那么无论怎样继续添加、修改指标也无法解决其在对系统性风险总体测度上表现欠佳的问题。 2. 计量模型分析法 针对上述问题的计量模型集中表现为回归分析、garch模型和var法。回归分析是该领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发展的进程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发展的进程 一、中国“大一统”金融体制的初步形成 1948年12月1日,在解放区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于当日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解放后按行政区设立分支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同时成立人民保险公司,农业合作银行和信用合作组织。对于接管的金融机构分别进行改组,官僚资本银行根据情况直接并入中国银行或继续营业,其中,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蓄金汇业局和中央合作金库及国民政府省市银行全部并入中国人民银行。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则进行改组,私股权益被保留,官股没收,分别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专门经营外汇业务和工矿交通事业长期信用业务的专业银行。而1952年后,在华外国银行只剩下汇丰和渣打两家英国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逐步收兑各解放区货币,清理国民政府的金圆券,禁止外币流通等措施,建立起了独立和统一的货币制度。 1952年,国家又对继续营业的私营金融业率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办理私营工商业存贷款业务的专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从独立经营改变为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外业务局合署办公,交行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由财政部领导,撤销了农业合作银行,农村合作社由中华合作联合总社华贵中国人民银行领导。 这样,到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时,一个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和经营管理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二、“一五”时期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结束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这一路线,国家制定了“一五”计划,而中国金融体制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指针,发展适合当时经济环境发展所需要的路子。 这一时期,为了适应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金融部门建立了集权式的统一的银行体制和信用制度。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金融领域也开始建立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从1953年起,国家在基本完成对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银行的国有化,并对金融业务实行非常严格的计划管理。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纵向的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资金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基本金融制度即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 这一时期的主要变迁是将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撤销各大行政区中国人民区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建立,中国农业银行的再建立及其撤销等等。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农村金融管理局,管理全国农村金融业务,随着农业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的发展,到1956年基本实现农村信用合作化。至此,中国“大一统”金融体制初步形成。 当时,为了加强对资金的计划分配,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推行包括托收承付结算在内的一成套银行结算制度,信托基本消失,取消了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建立集中管理的货币投放回笼计划制度,建立现金出纳计划制度,加强了对货币发行的管理。此外还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和高度集中度外汇管理制度。 三、“大跃进”及其后期计划金融体制的强化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9章

第9 章 1.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 A. 国际开发协会 B. 世界银行 C. 国际清算银行 D. 国际金融公司 知识点提示: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国际清算银行 2.下列()不是银行类金融机构。 A. 政策性银行 B. 商业银行 C. 投资银行 D. 储蓄银行 知识点提示: 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投资银行 3.()是各国主要用于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其通常在银行出现危机或存在大量不良债权时由政府设立。 A. 证券公司 B.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C. 金融租赁公司 D. 保险公司 知识点提示: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宗旨主要 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 选择一项: A.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开发协会 D. 世界银行 知识点提示: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国际开发协会5.1948年12 月1 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A. 中国农业银行 B. 交通银行

知识点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中 国人民银行 6. 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 A. 再保险公司 B. 商业性保险公司 C. 人寿保险公司 D. 政策性保险公司 E. 财产保险公司 知识点提示:保险公司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人寿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 7. 证券机构主要包括()等金融机构。 A. 信托投资公司 B. 财务公司 C.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D. 证券公司 E. 保险公司 知识点提示: 证券机构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证券公司,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8. 按照业务性质分类,可将金融机构分为()。 A. 商业性金融机构 B. 政策性金融机构 C. 股份合作制金融机构 D. 合作制金融机构 E. 公司制金融机构 知识点提示:金融机构的分类。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知识点提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商业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 9. 1994年,适应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需要,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我国相继成立 了()政策性银行。 A. 国家开发银行

第五章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第五章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的产生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银行业发展中具有两个特点: (一)对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支配性作用。 (二)与国家政治的紧密的结合使银行在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中起重要作用。 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体现在两方面: (一)银行的特殊利益,包括从行业的特点与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二) 银行的特殊风险,包括自信风险、资产负债失衡的风险、公众信任的风险、竞争的风险 第二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银行性金融机构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居支配地位,主要包括: (一)商业银行,即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即一国的金融管理机构; (三)专业性银行是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并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各个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一)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信用合作社是吸收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存款,办理放款业务的信用组织; (三)消费信用机构是为刺激生产、促进消费而建立的一种信用组织; (四)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经营及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

(五)财务公司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六)信托投资公司是专门办理信托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 (七)租赁公司是通过融物的形式起融通资金作用的金融机构;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二)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 (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 (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 (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 第三节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在美国的外国银行构成。 (一)联邦储备银行设立于12个联邦储备区的指定城市中; (二)商业银行是美国金融机构体系骨干力量; (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127;信托公司和崐国家专业性银行等; (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典型的金融体系。 (一)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 (二)英国典型的商业银行包括存款银行、商人银行、贴现所; (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住房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等。 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比欧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繁杂。 (一)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包括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

第9章 金融机构体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金融机构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历程,了解国际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理解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之间的共性与特殊性。 掌握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课程内容 第一节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 一、金融机构的界定 1.金融机构的含义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及特殊性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表现在: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基本要素相同。如有一定的自由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金融机构相比较于一般经济组织而言其特殊性表现在: (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 一般经济组织的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主要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的金融活动。 (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的特殊性 一般经济组织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其经营活动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融资的信用关系,在经营中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的特殊性 一般经济组织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商品是否产销对路。这种风险所带来的至多是因商品滞销、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而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其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局限于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二、金融机构的种类 1.按照业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金融机构可分为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管理性金融机构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追求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例如商业银行。 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指贯彻落实政府的经济政策的金融机构。如农业发展银行。 2.按照业务内容的不同,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指可以发行存款凭证的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

金融理论与实务 金融机构 第九章

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管理型金融机构: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 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贯彻落实政府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信用合作机构:是一种群众性合作制金融组织。有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在特定时期,政府为了解决不良资产,有政府出资专门收购集中处置银行也不良资产的机构。 信托投资公司:是以受托人身份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特征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财务公司: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建立,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 金融租赁公司:是以金融租赁业务为其主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12 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履行开放汽车消费信贷的承诺而新设立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212 证券交易所:是专门提供买卖证券的设施和交易的场所。213 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风险管理技术的金融机构组织。2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信用合作机构: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 世界银行集团的构成: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按业务内容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指可以发行存款凭证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信用合作社等存款类机构;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基金。199 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 世界银行集团是由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多变投资担保机构五个机构构成。215 国际清算银行: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和若干大型商业银行合办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30年5月17日,总部设立在瑞士巴塞尔。216 1.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及特殊性: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表现在: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基本要素相同。金融机构相比较于一般经济组织而言其特殊性表现在:(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的特殊性(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的特殊性 2.金融机构的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2.促进资金融通。 3.降低交易成本。 4.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5.改善信息不对称。 6.转移与管理风险。 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一行三会为主导,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翼层次丰富,种类较为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所谓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发挥中发行的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