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故事:邱新会和他的聋哑学生

残疾人故事:邱新会和他的聋哑学生

残疾人故事:

邱新会和他的聋哑学生

本报记者张喜梅谭艺君

13年前,25岁的邱新会一文不名来到漯河,创办了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13年来,邱新会先后教1000多名聋儿学会了说话,创造了聋哑儿童说话的奇迹。2010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英雄教师”,获此殊荣的全世界只有五人。

邱新会还先后被评为“漯河市自强模范”、“漯河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感动漯河十大人物”、“漯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漯河市师德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十大优秀青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翻开他新出版的自传体小说《爱的声音》。从这本《爱的声音》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3年间,用残

疾的腿走出的一条闪亮的路;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邱新会:他的沧桑,他的执著,他的幽默,他的率真,他的善良。

他的事业:让聋哑儿童告别无声世界

现年38岁的邱新会,气质温文儒雅,目光明亮清澈,笑容灿烂纯净,举手投足间既洋溢青春的朝气,又散发着为人师者的理性从容。

“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写一本书,把我艰难的创业过程和人生故事写出来,把教这些聋哑孩子、弱智孩子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写下来。这本书,即是励志故事,又是残障儿童教育的教科书。我要让人们了解这项工作、关心这些孩子。”邱新会谈起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13年前那为了理想而执著追寻的青春岁月如在眼前。

13年前,邱新会从150元租来的三间民房、七张破床、五个小凳子、两口锅、四个塑料小碗起步,历尽创业的艰辛。他曾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到聋儿家中动员聋儿来上学,却被聋儿家长当成了骗子,最后只动员来两名免费试听的学生。 13年后,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聋儿康复中心,他先后教1000多名聋儿学会了说话。

民间有种说法,叫“哑巴说话,铁树开花”,可见教聋哑儿童学说话的不易。

在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记者看到,邱新会用嘶哑的嗓音一遍遍地教孩子们读着“葡萄”、“苹果”等词汇。他拿起孩子的手,让他感受自己发音时鼻、喉及舌的颤动;为了让聋儿发好“葡萄”这个“气流音”,他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让孩子们感受“葡萄”发声时气流对纸产生的冲击。“很多发音方法都是我从教学中摸索出来的。比如‘苹果’的‘果’字,它的声母音是‘g’,如果孩子学会了发‘d’音,按住舌头,发出的音就是‘g’……”

“葡萄是甜的……”一名聋儿一字一句地说出这句话。对邱新会和每一个聋哑儿童及家长来说,要历经多少人生的苦,才能在泪水中品味这甘甜啊!

一个叫王朋(化名)的聋儿,平常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当听到一些孩子追着王朋喊“小哑巴”时,爷爷奶奶的心都要碎了!他们把王朋送到邱新会的学校,一个月后,奶奶来看望孙子,听到孙子指着康复教材第一课的插图清晰地说出“黑板”这个词时,奶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天晚上,她骑着三轮车带着孙子走了几十里路,一家一家地串亲戚,让王朋一遍遍地说那两个简单的汉字“黑板”。

她流着泪,一遍遍地听。常人也许难以想象,“黑板”这个简单的词汇,对于一个聋哑孩子的家长来说,其意义不亚于寒冬后那声轰响的春雷!记者在郾城区聋儿康复学校走廊里还见到了漂亮的5岁小姑娘陈心,她正在和小伙伴开心地做游戏。她甜甜地叫记者一声“阿姨”,“咯咯”的笑声流露出童年的欢乐。

陈心是重庆市人,她的父母均是聋哑人,家境贫寒。邱新会发现,每到周末,陈心看到大部分小朋友被父母接走时,美丽的大眼睛里都隐忍着泪水。邱新会决定给陈心找个“妈妈”。为小陈心征集“星期天妈妈”的消息在《漯河日报·晚报版》刊发后,爱心如潮,吸引来100多位应征者。最后,三里桥王庄村的刘玲

莉做了陈心的“妈妈”。当看到刘玲莉来接陈心,陈心远远地就张着开双臂跑着,嘴里叫着“妈妈,妈妈”时候,邱新会感到很欣慰。

痛苦着孩子的痛苦,快乐着孩子的快乐。13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天24小时待在学校里,以一个教育者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呵护着这些像小陈心一样,因各种原因背负人生苦难、不远千里来到他身边的孩子们。

他的信念:让聋哑儿童快乐自信地走向社会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孩子会说话已是奇迹,可是对于邱新会来说,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说话,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今年的中考中,召陵区二中的付思远在全校15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漯河高中。

也许你不会想到,付思远竟是一名戴着助听器的聋儿。付思远在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上完小学后,转入召陵区二中,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她以良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乐观坚强的性格,赢得了老师、同学的喜爱和敬佩,被学校树为典型。“一个聋哑孩子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更应该好好学习!”同学们被她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和付思远一样,在新店一中上初三的聋儿曾航,也保持着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曾航5岁时来到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15岁毕业。在与邱新会朝夕相处的10年时光里,他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是知识,更是方法,是智慧。

“他们的身体虽然有残疾,可是他们的心灵却不残疾,他们身上具有正常孩子所没有的坚强品质和向上的精神力量。”付思远和曾航的老师对这两个孩子表达了同样的赞赏。

执著、勇气、自信、毅力。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从邱新会身上濡染了这样的人格力量。

“老师,我没有特别的礼物给你,就为你跳支舞吧!千言万语都在里面……”邱新会眼中饱含泪水,欣赏着学生杨川为他跳的这支舞。对邱新会来说,没有比这支舞蹈更宝贵的礼物了。

杨川6岁时来到了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邱新会不仅教会了他说话,还发现了他的舞蹈天赋,并加以培养。杨川成功了,他多次在全省、全国的舞蹈大赛中获奖,15岁被中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破格录取,众多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如今,杨川已大学毕业,在郑州一家舞蹈学校任教。人生的远方变幻着蔚蓝和金黄,在他面前绚丽铺展。

“罗帅康爱好摄影,我被评为‘世界英雄教师’,使用的照片就是罗帅康拍的;周博有绘画天赋,去年以来曾两次被邀请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书画交流活动……”邱新会对孩子们的才艺和成绩如数家珍。

“我让孩子们多学点东西,并不只是为了让他们获奖,而是为了让他们自信、快乐地面对人生。”让这些聋哑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生命的过程,快乐自信地走向社会,这是邱新会13年来人生的重要命题。

爱的声音在来路上四处回荡。

他的心愿:让更多聋哑儿童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受益他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迷茫过、痛苦过、失落过、挣扎过,经

历过艰难的抉择。2006年对邱新会来说,是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由于长期过度疲劳,他患上了心肌炎,虚弱得连上楼都很困难;他的咽喉也出了毛病,患上了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多种疾病,经过两次手术也没有完全康复。

此时,周边城市一些聋儿语训学校接连不断出现事故,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甚至有了改行的念头。

他曾让爱人尝试开了一家童鞋店。三个月后,当投入的3万元钱全赔光的时候,用邱新会的话说就是:“我和爱人心里反而都觉得很轻松、很释然。冥冥之中,好像我们只有一心一意投身于聋儿康复事业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写《爱的声音》这部小说。“病最重的时候,我想,如果自己这时候死了,恐怕很多人都不会了解聋儿语训工作,甚至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父母的人生经历。因此,我开始写作这部小说。”邱新会回忆起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经过,“前前后后写了3年,每天都是在家人和学生都睡着之后写,把100页的笔记本正反两面都写满,写了整整16本……”“有声世界,温馨无限。”记者在郾城区聋儿康复中心看到这样一幅标语。让所有聋儿都能受到正确的引导,来到温馨无限的有声世界,这是邱新会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除了出版《爱的声音》这本自传体小说外,邱新会还与他的学生一起录制了一套《残障儿童特殊教育》光盘,他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聋儿和弱智儿童语训、培智教育方法都囊括其中。这套光盘已被列入“‘十二五’期间省社科类重大课题电子音像出版项目”,将于明年由河南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在和煦的阳光中,邱新会站在他的聋儿康复中心三层的教学楼前,看着孩子们快乐地舞蹈,听他们略显生硬地说话,他的笑容里充满阳光的味道,不染一点岁月的沧桑。

也许,这是因为他从事的是爱的事业,他心中的爱如泉水涌流,洗涤了尘世。河南省漯河市聋儿语训中心1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