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练习

法理练习

法理练习
法理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解释法的本质问题上,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

A.正义论B.神学论C.权力论D.社会论【】

2.从实质上看,正义是一种

A.客观真理B.观念形态

C.外化的意识D.固化的客观标准【】

3.当代美国哪位哲学家论述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之分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之分? A.罗尔斯B.华盛顿C.边沁D.林肯【】

4.构成法律部门最基本的细胞是

A.法律制度B.法律体系

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

5.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

A.行为的主体不同B.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

C.立法意图的不同D.行为方式的不同【】

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以下列哪项为核心?

A.国家的根本任务B.阶级统治

B.抵御外来侵略D.经济建设【】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8.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

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

D.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9.对法进行普通法与衡平法划分的是

A.英国B.日本

C.德国D.中国台湾省【】

lO.资本主义法律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律存在着

A.沿袭关系B.补充关系C.继承关系D.改造关系【】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等于法制

B.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12.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法律跟不上改革需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改革进程大大快于法律的制定

B.改革的渐进性与法律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C.我国法制建没速度太慢

D.政策在改革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13.“违法必究”的含义是指

A.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予以追究

B.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必须追究

C.对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

D.对刑事犯罪必须追究【】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A.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教义B.轻视法律的作用

C.重视道德教化D.法即是刑【】

15.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改革B.开放C.科技D.网络【】

1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密切联系群众

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

17.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法是

A.制定新法与沿用旧法B.制定和认可

C.制定国内法和缔结国际公约D.制定和解释【】

18.下列属于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的是

A.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B.北京市顺义区人民代表大会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D.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19.把法律划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依据是

A.法律效力范围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C.法律地位不同D.法律规定内容不同【】

20.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不包括

A.经济特区法规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B.法律

C.军事法规D.判例与习惯【】

21.我国法律体系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保证是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B.以中国国情和宪法为依据

C.实事求是

D.吸收外国先进立法经验【】

2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遵守

A.宪法B.刑事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D.行政诉讼法【】

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机关是

A.各个国家行政机关B.司法机关和国家的授权机关

C.党的各级机关D.所有国家机关【】

2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主体、客体B.权利和义务

C.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力和责任【】

25.下列哪项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公民向国家纳税的义务

B.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C.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

D.拾取他人遗失物的人向遗失物所有权人交还该物的义务【】26.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A.全体公民B.法人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社会组织【】

27.依法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属于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D.政治责任【】

28.我国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

29.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其中“子女”的含义

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D.系统解释【】

30.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内容可以概括为法律上的监督和

A.纪律上的监督B.政治上的监督

C.工作上的监督D.重大决策事项上的监督【】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中有

一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31.法的消亡条件是

A.实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B.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D.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阶级和剥削阶级

E.世界各国达成取消法律的协议【】

32.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与实施可能

A.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改变经济规律

C.不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D.创造经济规律

E.引导经济按照经济规律发展【】

33.高技术领域立法的显著特点在于

A.现实性B.时代性

C.前瞻性D.易变性

E.预见性【】

34.一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应该包括

A.合目的性原则B.从实际出发原则

C.适当平衡原则D.相对稳定原则和重点论原则

E.辨证发展原则【】

35.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

A.责任法定原则B.公正原则

C.效益原则D.平等原则

E.类推原则【】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预测作用

38.法的创制

39.专属权

40.法律制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42.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许多新作用,

E.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3.部门法的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4小题13分,第45小题14分,共27分)

44.为什么说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体系?

45.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A

6.A 7.D 8.D 9.A lO.C

11.A 12.B 13.C 14.B 15.C

16.D 17.B 18.B 19.B 20.D

21.B 22.C 23.B 24.C 25.A

26.C 27.C 28.C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 32.ACE 33.CE 34.ABCDE 35.ABC

三、名词解释题

36.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的某种后果,包括肯定性和否

定性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预测作用,即依靠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间将

如何行为。

38.法的创制,即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作和规定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39.专属权,即只能属于特定人所有,不能转让与他人的权利。

40.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四、简答题

41.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除了法律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

政、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习惯、传统、舆论等手段可以调整社会关系。

(2)“徒善不足以为证,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

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还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法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可能制定出永久适用于具体多变社

会现实的法律。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确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如果确定事实在客

观上根本不可能,则制定这种法律必然无法适用。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否认法律具有局限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42.答:法律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许多新的作用,主要有:(1)以法律手段支持和调节私

人企业活动.直接、间接地影响私人资本主义的产生、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

(2)以法律手段调节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

(3)法律规定国家直接经营企事业,实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4)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5)法律规定各种福利和服务事业。

(6)以法律促进教育和职业训练,发展科学、技术等文化事业活动。

43.答:首先,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其次,

各个部门法又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异的。第三,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第四,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五、论述题

44.答:(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所结成的权利一义务关系或权利一义务关系。法律之

所以是一种思想关系而非物质关系,就在于它的形成和实现,都要通过人们的意志的意识活动。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由法律确认和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形成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不能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法律是国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法律关系,必然体现这种意识,即按照这种意识来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法律关系和国家意识分不开,它是国家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3)每一种法律关系,通常总是要通过其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发生。例如,购销、借

贷、租赁、赠与、遗嘱继承等,都必须有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才能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关系。一切法律关系,无论其形成时是否通过其参与者的意思表示,但在实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时,都要求该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相应的意思表示。

(4)在具体的法律关系当中,当事人的意志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如果法律关系的参加

者违背法律规定,那么这种法律关系不仅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结果可能导致因违法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此,当事人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才能构成合法的行为。

45.答: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与资本

主义民主的区别主要是:

(1)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绝大多数

人的民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其本质和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即主要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广泛内容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一般是不包括经济民主和

社会民主的,其政治民主的范围也不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范围广泛。

(3)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物质保障的民主、实事求是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主要是掌

握社会主要财富的少数资本家的民主,工人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因为没有物质保障而无法实现。

(4)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形式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我国民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为基本形式,既体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又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统一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则采取分权制、议会制形式。

二者的联系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从资本主义民主那里发展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反映

和维护并适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种种做法和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在几百年间所形成的相当完备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可以提供许多启示,有的还可以为社会主义提供借鉴。社会主义民主较资本主义民主虽有较大进步,但还未尽善尽美,还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法理学知识结构图

法理学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法的本体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法的概念的争议 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按法的概念是否包含道德因素区分出两种基本主张: 一是实证主义的法的概念(法与道德是相分离的);实证主义者以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两个要素定义法的概念的,不包含内容的正确性要素; 二是自然法的法的概念(法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的)。自然法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定义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要素,不排除社会实效性和权威性制定两个要素。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按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来分析法的本质即法是什么。) 首先,法的本质表现为法的正式性。是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其次,法的本质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中立性。 最后,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又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是一种以公共权力为 后盾、具有特殊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的普遍性就是所讲的普遍有效性,在国家权力所及的 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 4、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通过设定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的方 式,指引人的行为,将人的行为纳入统一的秩序之中,以调节社会关系。 5、法是以国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6、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法的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 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自身权利的可能性。 四、法的作用 明确:法的作用体现在法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中,法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产生、存在与发展变化都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法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法的作用本质上是社会自身力量的体现,因为法能否对社会发生作用,法对社会作用的程度,法对社会所发生作用的效果,不是法律自身能够决定的。 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这是根据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内容,对法的作用的分类。

科技翻译

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解与表达 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我国对外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科技翻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科技翻译要求确切理解和掌握原文的内容,不能主观地发挥个人的想法和推测,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科学性和艺术性主要体现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下面就英语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翻译的三个标准,讨论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解与表达。 一、科技翻译的科学性 科技英语的翻译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首先就要求它的译文要求忠于原文,它的文字表达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语句直截了当,词意简单明了。而做到这些就需要译者准确理解原文,包括掌握常用词汇的专业化和语句中词汇翻译的灵活性等。 例1:Applications and incomes become the carrier’s focus of attention. Personalized service has present itself as the high mode service. carrier:n.[化学]载体;运送者;带菌者;货架。这些是“carrier”的常用词意,但是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它更常用其专业释义。 这句句子中的“carrier”如果用常用的几个词意带入,很快就会发现句

子是不通顺的,根据前后文则可以猜测它的词意应该与经济体有关。实际上,这里“carrier”是“运营商”的意思。 译文:运营商的关注焦点已从技术转向了应用、服务和收益。作为信息服务的高级形态,个性化服务开始逐步走上了前台。 例2:Ozone pollution is a concern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because strong sunlight and hot weather result in harmful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we breathe. concern:vt.涉及,关系到;使担心。n.关系;关心;关心的事。这些是“carrier”的常用词意。 译文1:因为强烈的阳光和炎热的天气会导致有害臭氧集中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所以在夏季,臭氧污染是一个关注点。 显然把“concern”翻译为“关注点”并不适合在这一句的翻译中,因此我们可以对词意进行灵活的变动。 译文2:受强光和炎热天气影响,有害臭氧在空气中大量聚集,因而在夏季,臭氧污染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 二、科技翻译的艺术性 科技翻译的前提是忠实于原文,这不意味着呆板、毫不变通的文字的堆砌。科技翻译需要创造性的技巧运用,所以,可以说,翻译是一种再创造。 It is fortunate that men have worked out new plane shapes which enable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 挑选法院“Forum shopping”是英美法上的一个术语,系指利用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积极 冲突,从众多有管辖权的法院中选择一个最能满足自己诉讼请求的法院去起诉的行为。对于“Forum shopping”,我国学者中有“挑选法院”、“选购法院”、“择地行诉”和“竞择法院”等不同译法。对其具体含义,我国学者的普遍理解是“当事人选择于己有利的法院起诉,从而使对方蒙受不利”。当事人在不同国家(法域)提起诉讼,由于各国(法域)政治、文化、经济、法律传统方面的差异,冲突规范存在差别,其指引的实体法会有所不同,各国(法域)法院对于同一涉外民商事案件,就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决,因此,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总是希望选择一个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法院进行诉讼,当事人这种选择法院的行为与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买卖时挑选物品极为相似,故称之为“挑选法院”更为恰当。 1.contract,现在多译为"合同",我以为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一律译为"合同"是不妥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看见"合同"一词就想到一个书面的、写成一条一条的文件,可是contract一词的含义范围却要广泛得多。contract不限于书面的文件,口头上也可订contract,打电话也可以订contract,甚至于不说话也能订contract,例如在报摊上付钱买份晚报或买票搭乘公共汽车。contract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较重要的contract 才采取书面形式。所以一般的、泛指的contract应当译"契约",例如law of contract应当译"契约法",较重要的、书面的contract才译"合同",例如contra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可以译"国际售货合同". 2.intellectual property,不知道当初为何译成"知识产权",以后竟然以讹传讹广泛沿用至今,而且订入法律,实在可叹!这个词组不论按字面上译、按含义译都不能译"知识产权".intellectual一词根本没有"知识"的意思,它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名词intellectual指"知识分子",但是在intellectual property词组中intellectual显然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何况"知识分子"与"知识"并不能划等号,即使退一万步对号入座地硬译,也只能译"知识分子产权"而不能译"知识产权".当然,译"知识分子产权"也是错的。从含义上看,何谓intellectual property?它是指对于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产品或智力成果的权利,主要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所以应该译为"智力产权".我们的前辈严复曾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们今天对待译名何等需要那样的认真精神啊!译名宜慎重,不要随便译,使用现有的译名也该慎重,尤其不要随便跟着别人使用、传播错误的译名,应该抵制错误的译名! 3.joint venture.这个术语译时要当心。因为按其原来的意思,是指短期的临时性的合伙,可是现在又常用来表示"合资企业、合营企业".所以翻译时要依据上下文及其他情况来判定该译"短期合伙"还是译"合营企业". 4.jurisdiction.除了管辖、管辖权、审判权、审判机构等释义外,还有一个释义,即"法域"或"法律管辖区域",意思是自有一套法律制度的区域。一个国家可能是一个法域,如法国,也可能有许多法域,如美国的50个州每个州都是一个法域。"一国两制",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两个法域".

法硕-法理结构图

——法理学知识结构—— ⑴法学是一门科学 1.法学的定义:是一门以法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⑵法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⑴从认识对象上看 2.研究对象(很广)⑵从任务上看 一、法学概论⑶从层次上看 3. ⑴产生条件:首先,其次 4.法学的产生和发展⑵ 1.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 2.地位 1.法理学的定义⑴研究对象的容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⑵研究对象的特点 三、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地位⑴与部门法的关系⑵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 3.地位⑶与理论法学中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⑷在整个法学体系中 1.方法论原则——坚持唯物辩证法 四、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方法 3.应注意的问题 五、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⑴经济因素: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出现社会大分工—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 1.起源因素⑵政治因素:①阶级斗争的需要②社会公务的需要 一、法的起源⑶其他因素 2.法产生的一般规律:⑴……⑵……⑶…… (一)奴隶制法:1.特征;2.重要法律 (二)封建制法:1.特征;2.重要法律 二、法律的演进(三)资本主义法:1.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2.特点 (四)社会主义法:1.特点 ⑴概念 ⑵分类 1.英美法系⑶英美法系的围 ⑷英美法系的特点 三、法系⑴概念 ⑵分类 2.大陆法系⑶围 ⑷大陆法系的特点 3. ⑴法律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1.法的阶级意志性⑵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要变成国家意志,才能借助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行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⑶表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相关性,非单一性 ⑴法的容、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法的物质制约性⑵法的效果和生命力取决于统治阶级对客观历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⑶制约性的相对性。 1.规性:含义、表现和其他规的区别 2.权利义务性:含义、表现、特点和意义 三、法的特性 3.国家意志性:关系、产生途径和特点 4.国家强制性:含义、原因和相对性 5.程序性:含义和原因 一、法的作用的含义和实质 (一) 规作用:预测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1.维护阶级统治:…… (二)社会作用: 2.执行社会公务:…… 1.规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联系和区别 三、法律各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2. 3.法的两种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一)当代中国法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四、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当代中国法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⑴调整对象的有限性:…… 五、法律作用的局限性⑵法律自身特点产生的局限性:…… ⑶受影响性:……

科技翻译

全球智能纺织品发展综述 在过去的几年里,智能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智能材料的潜力非常广泛,也已经走进了纺织品中,德国Niederrien 大学的U.R.B.Sastry总结了近一阶段以来智能纺织品的主要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智能材料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纺织品中。智能材料的出现激起了材料科学、电学和计算机工程的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同时感兴趣的还有产品设计者和纺织品生产者。智能材料从概念产生到产品开发的过程包括了从不同领域、不同背景来的人员,也包括了使用者他们自己。 最早的智能纺织品之一是被用于部队伪装的。在部队伪装这个应用中,纺织品大多用来伪装战场上的军车、军用设备和个人装备,避免被3种电磁辐射(可见光、红外线和雷达)的探测。另外,这种纺织品在设计中要求必须防火、耐穿着、高强度和容易生产。 雷达吸收结构通常是由带有氧化铁或碳涂层的伞面金字塔状的泡沫材料组成,通常它会与一定数量的银结合,可以调整雷达的目标有效截面。同时,针织物中的经编织物的红外特性通过使用带有可见的印花和图案的、低发射率涂层来控制,它被设计成迷彩效果。 1 21世纪的服装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服装设计的要求不断向重量轻、容易携带的方向发展,什么是将智能材料融入到纺织品中的更好方法呢?比如说: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Starlab 发明了一种带有传感器的田径服用来监视穿着者的心脏变化情况,从运动员刚一出发开始,数据便通过电子信箱的方式,即服装所具备的移动电话功能进行信息传输。更进一步的例子,德国的Infineon Technologies 生产出了第一件可穿着的MP3音乐运动服装,这种音乐运动服的袖子里带有键盘。基于这些发明,真正的可穿着计算机服装似乎是可能实现的,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将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服装的耐用性和洗涤效果——与日常服装相关的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如果制造商想要使用可穿着这个术语作为智能材料纺织品的标注,就必须充分符合其真实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叹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二、正确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 1、由字形、字音推求字义 由象形、会意、指示三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其字义均和字形有关,这些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分析其字形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词义。 如“日”构成的汉字多于光和时间有关,据此可以推知《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日星隐曜”中的“景”和“曜”分别为“日光”和“光芒”。 由于古汉语中存有大量的同音假借现象,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就不能字字拘泥于本字本义的分析。当“疑于义者,以声求之”,这就是说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不妨从字音方面去考虑。 如《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的“阙”若用本义解释为“宫阙”在此显然不通,从字音考虑与“缺”通假,意思就准确了。 2、利用句子结构推断词义 句式的整齐、语意的对应是汉语一大特点,文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词义,进而准确地理解原文。 如《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竭”的含义是“使……竭”,即“尽”的意思,那么与其对应的“殚”的含义也可为“使……殚”,即“尽”的意思。 3、利用词的构成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作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正确解释词语。 如:“优柔寡断”,“优”对“寡”,“柔”对“断”,后面的“寡断”是“少果断”,那么前面的“优柔”就应该是“多柔和”。

宪法学知识结构图

宪法学知识结构图 特征:根本法(3方面)、公民权利保障书、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实质: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分类资产阶级法学:成文与不成文、刚性与柔性、钦定、民主和协议 马克思主义学者: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 英国:最早产生宪法实行宪政国家 历史发展美国: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欧洲大陆最早成文宪法 基本理论我国宪法的数次修整(88、93、99、2004) 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权利制约 作用:确认和巩固、限制和规范、指引和协调、评价和宣传 渊源与结构:序言、正文、附则 宪法规范: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相对稳定性 主体:公民、国家、其他主体 宪法关系内容:宪法上的权利义务 客体:宪法行为 宪法与宪政宪政特征:宪法实施是基本途径、有限政府是基本精神、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集中表现 关系:宪法是前提,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生命,是动态的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性质,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特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 基础全民所有制: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巩固发展 集体所有制:国家鼓励、指导、帮助 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重要组成个体私营: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 三资企业:利益受法律保护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家基本制度基本文化制度文化制度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精神文明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逻辑起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前提:民主选举代表 核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关 关键: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基本原则:选举权普遍性、选举权平等性、直接与间接并用,秘密投票 确定主持机构:人大常委会、选举委员会 划分选区与选民登记 选举制度选举程序提出代表候选人 投票 对代表的罢免与补选 物质和法律保障:经费由国家开支 国家结构单一制 联邦制 形成原因:历史原因、民族原因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一、总论 一、法理学三难 1.理论层次之难:法学王冠上的明珠 2.理论体系之难:缺乏法条体系的关照 3.实践运用之难:难以运用自如 二、法理学知识体系 (一)本体论:着重分析法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运行论:关注法律的实际运行的表现形式(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与法律监督)与内在机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理、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 (三)演进论:以历史和比较的眼光考察中国法律的传统、现实与目标 (四)社会论:法律与相关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出题规律与复习准备 (一)出题规律: 1.所占分值根据章节依次递减,重点较为突出 2.第二章的分量逐渐增加 3.近些年的出题以法律实践的说明为主,以基本概念的考查为辅 (二)复习准备 1.基础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例如:规范性条文与规范性法律文件) 2.硬功夫:分析能力的培养 3.真题的运用:最好复习第二遍之后,再做真题。最少做两遍。 4.每年新增部分:知识难度低,则当年考试难度高;反之,则试题难度低。 四、四个关键: 1、基本原理不因个别反例的存在而无效【所有与基本原理矛盾的表述即无效,即使该表述与题干所给材料一致】 2、注意尺度:理论有效的意义范围【说的过于绝对可能有问题】 3、不能望文生义【注意相似概念、广义与狭义】 4、严格禁止以部门法的知识来考量卷一的法理学选择题

二、知识要点 (一)法概念的争议 1.法概念争议的核心: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概念上的联系。 2.法律实证主义:不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定义要素: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 (2)权威性制定为主,社会实效为辅:分析法学 (3)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法社会学与法律现实主义 3.非实证主义: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古典自然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2)第三条道路:以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与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二)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 2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1)语言表达力的局限;(2)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3)滞后性;(4)法律为人造物。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法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 1、穷尽规则(原则用于补充规则的漏洞) 2、个案正义(规则运用引发个案的不正义) 3、更强理由(原则同时压倒规则背后的形式原则与实质原则) ※当原则和规则在个案中冲突时,必须同时满足后两个条件,原则才能取代规则成为裁判的基础。

法理翻译常用词汇-1.

按照法律规定according to law 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力:be entitled to rights in proportion to his proper share of the credit 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assume obligations in proportion to his proper share of the debt 案例教学法case system 案例汇编case book; case report; law report 柏拉图Plato 被视为be deemed as 被宣布为非法be outlawed; be declared illegal 比较法comparative law 比较法学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 比较法学派school of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 比较法制史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 比较分析法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比较刑法comparative penal law 比较刑法学comparative penal jurisprudence 必然因果关系positive causal relationship 边缘法学borderline jurisprudence 变通办法adaptation; accommodation 补充规定supplementary provision 补救办法remedial measures 不成文法unwritten law 不成文宪法unwritten constitution 不动产所在地法律law of the place where the real property is situated; lex loci rei immobilisci 不可分割的权利impartible right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 不可侵犯性inviolability 不可让与性inalienability 不履行法律义务non-performance of obligation 不要式行为informal act 不要因的法律行为non-causal juristic act 不因实效而丧失的权利imprescriptible right 不作为abstain from an act; act of omission 部门法department law 部门规章regulation

法理学知识点结构图

法理学知识点框架图 政治性 基本特征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 党的事业至上 本质属性人民利益至上 基本理论(“三个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一、社会 主义实践基础 法治地位和作用 理念 核心内容:依法治国 本质要求:执法为民 基本内容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重要使命:服务大局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健全完善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法治统一、体系完备) 基本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注意重点: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 权责统一、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和职业道德水平) 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 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 其他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 法的概念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 可诉性) 规范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 法的作用社会作用2 法的局限性3 种类:秩序自由正义 二、法的价值价值位阶原则 法的本体法的价值冲突及解决:个案平衡原则 比例原则 逻辑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4 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分类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法的要素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5: 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法律原则种类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 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 分类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 个人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利义务 权利与义务结构上 数量上 两者的关系6产生发展上 价值上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首先法的本质表现为法的正式性;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2法的社会作用:涉及三个领域和两个方向。①三个领域即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 ②两个方向即政治职能(阶级统治的职能)和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3法的局限性的体现:①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改变社会;②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③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④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 4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2)并不是所有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3)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者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5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1)内容上,法律规则明确具体,着眼于共性;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模糊,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他们的个别性 (2)适用范围上,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广;(3)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者涵摄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之中;法律原则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或是以衡量的方式应用于个案的强度之中。 6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3)从产生和发展上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在历史上受到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英语翻译——法理作业

1、jurisprudence: an overview The word jurisprudence derives from the Latin term juris prudentia, which means "the study, knowledge, or science of law."In the United States jurisprudence commonly means the philosophy of law. Legal philosophy has many aspects, but four of them are the most common. The first and the most prevalent form of jurisprudence seeks to analyze, explain, classify, and criticize entire bodies of law. Law school textbooks and legal encyclopedias represent this type of scholarship.The second type of jurisprudence compares and contrasts law with other fields of knowledge such as literature, economics, relig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The third type of jurisprudence seeks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moral, and cultural basis of a particular legal concept. The fourth body of jurisprudence focuses on finding the answer to such abstract questions as What is law? How do judges (properly) decide cases? Apart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jurisprudence, different schools of jurisprudence exist. Formalism, or conceptualism, treats law like math or science. Formalists believe that a judge identifies the relevant legal principles, applies them to the facts of a case, and logically deduces a rule that will govern the outcome of the dispute.In contrast, proponents of legal realism believe that most cases before courts present hard questions that judges must resolve by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and ultimately drawing an arbitrary line on one side of the dispute.This line, realists maintain, i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inclinations of the judge. Some legal realists even believe that a judge is able to shape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based on personal biases. Apart from the realist-formalist dichotomy, there is the classic debate over the appropriate sources of law between positivist and natural law schools of thought. Positivists argue that there is no connection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and the only sources of law are rules that have been expressly enacted by a governmental entity or court of law.Naturalists, or proponents of natural law, insist that the rules enacted by government are not the only sources of law. They argue that moral philosophy, religion, human reason and individual conscience are also integrate parts of the law. There are no bright line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of jurisprudence.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a particular legal scholar may consist of a combination of strains from many schools of legal thought.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think about jurisprudence as a continuum. The above mentioned schools of legal thoughts are only part of a diverse jurisprudential pic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Other prominent schools of legal thought exist. Critical legal studies, feminist jurisprudence, law and economics, utilitarianism, and legal pragmatism are but a few of them. 2、Definition of law (西方人关于法的定义) Law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of all social institutions .Oliver Wendell Holmes ,Jr .,in a speech to the Suffolk Bar Association in 1885 observed “This abstract called the Law ,wherein ,as in a magic mirror ,we see reflected not only our own lives ,but the lives of all men that have been !”Kermit Hall ,a legal historian ,expands on Holmes’s explanation with this observation : Law is ,after all ,a human institution ;its history is a tale of human choices .Its abstract rules deal with the most central of human issues ;the preservation of life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the

2020年考研复习:法理学逻辑结构

2020年考研复习:法理学逻辑结构 一、法理学逻辑结构图 二、学习方法 对于法理学,很多考生有相同的感觉:法理学抽象、枯燥、难以 记忆,并由此产生厌烦情绪。确实,这门课教材中没有举出较多的事 例来说明相关内容,与刑法、民法等课程相比理论性较强,缺少具体、实务性的知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复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1.切忌死记硬背,尽量多思考,用书上所举例子、其他课程中相 对应的知识或已掌握的现有知识来理解法理学,使抽象的内容变成具 体问题,不要单纯地把法理学看成是独立的部分,而应该将法理学与 其他部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法理学可分成两绝大部分,一部分是抽 象的法理,也就是一般考试教材中放在最前面的那些内容;另一部分 是具体的法理,即是教材中的宪法、刑法、民法等内容。了解了法理学,便于学习其他的法律知识,而学习了其他法律知识再反过来能够 验证一下法理部分讲的对不对、有没有用。如果能做到这样学习和思考,就会在法理学复习中产生兴趣,使整本教材所列的内容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2.对选择、判断这类题型,一定要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或这几个 答案,而选其他的就错。判断题要知道错在哪里、怎么改是对的,千 万不要背辅导书上的答案。出题主要考察是否掌握了一般与特殊、绝 对与相对的关系,分类标准与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所以,遇到一个问 题有不同划分标准(如法律规范的分类、法的分类),一种行为绝大部 分情况下是怎么样、特殊条件下是怎么样的(如违法的构成一般要求行 为人有过错,但特殊侵权行为则不要求;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一般适用 中国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类知识时,需格外注意,要弄清 搞懂,不能存有"差不多时"、"好像是这样"的模糊理解。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了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名词解释:各法学流派。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本章的核心问题是:法理学是什么?其答案的四个要点都要展开掌握。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第五章法的概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法的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简答题: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六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尤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规章;行政规章等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分类(六种分类各自涉及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溯及力。(2简答题: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法的汇编和法的编纂的区别;法的一般分类;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的冲突与协调 第七章法的要素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分类(具体各种分类的概念都要掌握;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性原则(2简答题:法的要素的特征及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特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八章法律体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的概念(2简答题: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