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

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指、、、;“五经”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

C、默默无闻的人

D、敢于行动的人

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

B、使民如承大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

举直错

.......

..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

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原君一、填空题

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

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A、地位 B、声誉 C、财富 D、职分

三、多项选择题1、《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证

D、对比论证

E、类比论证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思想家 B、文学家 C、政治家 D、革命家 E、史学家

3、《原君》一文中,主动放弃了做君主的机会的人是()A、许由 B、尧 C、禹 D、务光 E、舜

4、《原君》文中,作者举出的“耻食周粟”的人是() A、许由 B、伯夷 C、崇祯 D、务光 E、叔齐

四、简答题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如今的天下人如何看待为君者?

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3、《原君》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文章的论述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

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

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

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

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

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

之悲,虽愚忠者亦明之矣。1、写出本文作者名字和文章的题目。 2、这篇文章

“摄缄縢,固扃鐍”典故的出处。 3、“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

公主”这句话“昔人”和“毅宗”分别指哪一朝的人?

4、作者为何认为“许由、务光非绝尘也”?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段话。

樊迟、仲弓问仁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2、春秋、思想家、教育家、仁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二、单项选择题1、A 2、C

三、多项选择题1、A C D2、A B C D E 3、A D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役使2、诸侯之邦卿大夫之家 3、聪明实践

4、正直的人同?措?,弃臵不用

5、离开

6、平日的言行举止端正庄严,从事工作严肃认真。五、简答题1、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和语录的形式,来阐述有关?仁?的问题。这两种文体形式也是《论语》中最常用的形式。2、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原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立论性 2、天下为公 3、原君 4、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D

三、多项选择题1、B D 2、A B E 3、A D4、B E

四、简答题1、怨恶其君,视如寇仇,名为独夫(仅答?视如寇仇?亦可) 2、后之为仁君者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3、作者从探究人君的职分入手,抨击了封建帝王?视天下之莫大产业,传之子孙?的?家?天下的思想,揭露他们?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一己之私欲的罪恶,并从理论上驳斥了腐儒盲目忠君的荒谬。援引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黄宗羲《原君》。

2、《庄子〃胠箧》。

3、?昔人?指南朝人。?毅宗?指明朝人。

4、许由、务光并不是超出世人上面的完人。古人君位不要把江山视为自己的传给子孙后代,最终会给天下造成无穷祸害。

第二单元和而不同大同\答案容忍与自由\答案

大同一、填空题

1、《礼记》又称为或,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所

辑,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与和,合称为“三礼”。

2、《礼记》其中的好和两篇,在宋代与和

合为《四书》。三、多项选择题

1、《大同》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情状是()A、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E、男有分,女有归

2、《大同》中所描述的“小康”社会的情状的()A、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B、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E、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3、下列加点的字是使动用法的有()A、以正.君臣

B、以笃.父子

C、以睦.兄弟

D、以和.夫妇

E、以设.制度

4、下列加点的字是意动用法的有()A、以立.田里

B、以贤.勇知

C、独亲.其亲

D、独子.其子

E、以著.其义

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 2、以贤勇知 3、刑仁讲让 4、矜寡孤独四、简答题1、结合《大同》指出孔子认为“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面貌?

2、《大同》一文的主旨?

3、《大同》语言表达的特点?

4、如何评价孔子理想的“大同社会”,这一理想社会与如今改革开放后我们正在建设的“小

康社会”有何异同?

容忍与自由

一、填空题1、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古典小说和古籍整理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成果。

2、胡适的白话新诗《》是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新诗集。他创作的独幕话剧

《》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第一个用白话写的现代话剧。

3、《容忍与自由》的核心论点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B、喜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C、必以自己的主张为绝对之是是错误的态度

D、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容忍与自由》所体现的基本哲学理念是()

A、党同伐异

B、无是无非

C、一分为二

D、和而不同

3、下列《王制》中的律条,可以用来摧残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是()

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B、“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异众,杀”

C、“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4、下列《王制》的律条,能判定公输般以死罪的是()

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B、“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异众,杀”

C、“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5、胡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心理习惯是()

A、年轻气盛

B、过分自信

C、喜同恶异

D、思想偏激

6、《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观念的例证是()

A、胡适年轻时,引用《王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

B、孔颖达《正义》有“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

C、欧洲宗教史上,高尔文烧死科学家赛维图斯等多人

D、“五四”白话文运动中,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7、“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

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

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

D、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8、《容忍与自由》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精神的有()A、《容忍与自由》 B、《原君》 C、《张中丞传后叙》 D、《我的世界观》 E、《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容忍与自由》所用的例证的主要领域有()A、文学批评 B、宗教历史 C、自然科学 D、政治思想 E、哲学理念

3、《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有()A、例证典型 B、深入浅出 C、旁征博引D、自我反思 E、善用类比

四、简答题

1、支持本文核心论点有哪些分论点?

2、本文具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冶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

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1、作者为什么认为容忍的态度最难得?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材料二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已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

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1、作者认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2、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容忍的实质是什

么?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材料三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1、归纳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2、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为什么?

3、你认为克服“绝对之是”观念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大同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小戴礼记》《《小戴记》《周礼》《仪礼》

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D E

3、A B C D

4、B C D

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与?通?举?,推举

2、?知?通?智?,智慧

3、?刑?通?型?,典型

4、?矜?通?鳏?,无妻者。

四、简答题1、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现象的公平社会,其社会权利、财富归于国家全民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太平。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男女尽力,各尽所能社会健康发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户、盗贼不作。

2、表现了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对当时社会

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3、第一,运用排比,语言富有气势。第二,运用铺陈,尽写大同与小康社会的各种社会表现形态,铺张扬厉。第三,逻辑思路清晰,从叹鲁?大道之行?去矣,到表达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到实现大同社会需循序渐进,只能退而求其次实现小康社会,文章思想脉络清晰。

4、其一,孔子在大同社会理想描述中,表达了对于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大一统的热烈追求;

对社会公平、权利公平、财富公平、社会长治久安的期盼,孔子的理想国与我们

今天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具有相同之处,其二,但孔子理想的社会模式是在尧、

舜时代,夏禹、商汤与周文王、周武王时期,不讲生产力大发展之下的社会公平

与长治久安不是真正的大同,也是实现不了的大同,在奴隶社会正向封建专政的

封建社会过度时期的孔子来说,孔子的国家观念是站在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之上

的国家观念。其三,我们今天的社会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建设小康社会是

实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商会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实

现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与孔子的大同社会具有社会性质、社

会意识层次的不同。

容忍与自由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学者、思想家、诗人2、《尝试集》《终身大事》3、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二、单项选择题1、D2、D 3、C 4、B 5、C 6、D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1、A C 2、A B D 3、A B D

四、简答题1、(1)?年纪越大,约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2)?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的、最稀有的态度?。

(3)?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2、(1)论证充分切实,思路具有逻辑性。(2)理论命题具体化、个性化。

(3)语言上文风评时,说理剀切详明,行文自然流畅。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1、因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所以容忍态度最难得。 2、论证方法:归纳法。

3、修辞手法:排比。(二)1、心理根源:?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

2、不能容忍的实质:从政治思想上看,是文化专制主义;从认识论上看,是不晓得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根本道理。 3、修辞手法:排比。

(三)1、三层意思:一是要养成容忍的度量;二是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绝对之是?;三是?绝对之是?不存在。 2、中心旨意:只有打消?绝对之是?的观念,才

能养成容忍的度量。 3、克服?绝对之是?观念的根本途径: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宇宙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第三单元胸怀天下北征\答案

我的世界观\答案

北征一、填空题1、中国诗人中唯杜甫的称谓最多,但对杜甫最崇高的称谓是

“”。2、杜甫诗歌与李白在诗歌艺术特征上的最大区别是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代表作是“三吏”与“三别”,“三吏”包括《》、《》、《》,“三别”是《》、《》、《》。

3、《北征》全诗七百字,一诗体裁是长诗。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北征》一诗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杜甫五言古体长诗中最长的作品 B、涉及了安史之乱的具体事件 C、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

难 D、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的巨大创伤 E、写出了战乱中亲人相逢的复杂情感

2、关于《北征》的艺术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B、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C、人物形象鲜明

D、措辞老成持重

E、风调沉郁顿挫

三、简答题1、《北征》诗的思想内容? 2、诗作的艺术特色? 3、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中“诗史”的代表作? 4、分析《北征》一诗的结构特点。

我的世界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为别人而活着 B、崇尚简朴生活C、对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

2、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向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

话中得到的主要启发是( ) A、安慰 B、宽容 C、责任感 D、幽默感

3、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指的是( )A、崇尚专制与暴力 B、贪图安逸与享乐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D、相信死后灵魂仍活着

4、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是指()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B、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执着追求

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

在 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

5、从《我的世界观》看,爱因斯坦的政治理念是()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B、崇尚民主,反对专制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D、承认赏罚分明的上帝

6、爱因斯坦认为,摆脱“生活空虚”的途径是()

A、以安逸享乐为生活目的

B、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的奥秘

C、对人对己都采取宽容态度

D、相信有一个赏罚分明的上帝

二、多项选择题

1、《我的世界观》所体现的主要人文精神有() A、生命短暂,人是为别人而活着的B、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C、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D、对真善美的宗教感情和献身精神 E、深感创造精神和人际真情的可贵

2、下列爱因斯坦的话语,体现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念的有()

A、“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

然。” B、“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

象。” D、“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

E、“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A、人生观 B、科学贡献 C、政治理念 D、宗教感情 E、哲学思想

4、《我的世界观》的主要风格特点有()A、青春朴实 B、深刻尖锐 C、坦诚自然 D、简明清晰 E、幽默风趣三、简答题1、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谈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泉源。1、这里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什么意思? 2、“每一个人的行为”三句说明了什么3、爱因斯坦从叔本华的话中得到什么启发 4、这段话包含着一个怎样的宇宙观念 (二)材料二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1、从这里看,作者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3、哪里体现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三)材料三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1、爱因斯坦所说的“奥秘”指的是什么? 2、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什么?

3、什么地方体现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北征【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诗圣2、《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五言古体

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三、简答题1、通过诗人亲身经历来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给国家与人民与自己家庭带来的灾难,抒发战乱亲人向具备喜交加的复杂情感。抒发诗人复兴国家、收复两京的主张、期望和信心,书写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鼓励唐肃宗建立辉煌大业。

2、其一,体制上规模宏大。是杜甫诗作中最长的五言古体长诗,规模宏大,以史家笔法开

头,措辞老成持重,体现了顾问奏章般庄重的风格,其二,内容上高度的写实性

与细节描写。其三,语言上以赋为主,兼用比兴,夹叙夹议。

3、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艺术地呈现了当时生活实景与

思想感情。4、《北征》章法缜密。诗作总体结构安排上先说时事,再叙自己的行程,首尾呼应。第一段写返家之前辞别皇帝的经过。第二段写返乡途中的所见所闻

第三段详细描述到家后的景象。抒发战乱亲人向具备喜交加的复杂情感。第四段记述?回纥借兵?事件,表达出诗人对此事的看法,抒发诗人复兴国家、收复两京的主张、期望和信心。第五段回顾?马嵬兵变?,写都城长安百姓的期待,鼓励唐肃宗建立辉煌大业。全诗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体现了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

我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B 6、B 7、B

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A C D 4、A B C D

三、简答题1、我不相信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人要有自律意识与宽容情怀。我的人生理想最求真善美,反对财产、虚荣与奢侈。我的生活准则,为国家、家庭、朋友、亲人服务,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与社会批判力。

2、(1)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态度坦诚。(2)行文有条理,深入浅出,具有逻辑性。

(3)语言朴实,真诚。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一)1、指的是人类完全掌握了客观规律后所达到的绝对自由。 2、这三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

3、主要启示是:既然人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那么,对人对己都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4、以上三层意思中都体现着一个关于客观世界、关于人的认识的基本理念:宇宙是无限的,

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二)1、生活理想:坚守和追求善、真、美。

2、这里强调了使生活不空虚的两个因素:一是葆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二是

?全神贯注于?对客观世界?奥秘?的探求。

3、爱因斯坦认为?客观世界?是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这明

显体现出?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的基本理念。

(三)1、这里所说的?奥秘?指的是:?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的发源地?,那些?我们所不能洞察?、而?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简言之,就是宇宙的、科学的、美的真正所在和根本原理。

2、这里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对?奥秘?的敬畏之情和执著追求,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全神贯注和献身精神。

3、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的地方:认为?有某种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认为?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而不能达到终极性认识。

第四单元浩然正气张中丞传后叙\答案正气歌并序\答案张中丞传后叙

一、单项选择题

1、《张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色是( )

A、着重补叙

B、着重刻画人物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面人物是( )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

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

5、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

表现手法是()

A、对偶和对比

B、对偶和反衬

C、排比和对比

D、比喻和暗示

6、《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汴州

C、睢阳

D、洛阳

7、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这一主张的文学家是()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8、《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阴阳如平常”,这种人物

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

二、多项选择题

1、《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内容有()

A、为许远辩污

B、补叙许远的英雄事迹

C、颂扬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D、补叙南霁云的英雄事迹

E、补叙张巡的英雄事迹

2、《张中丞传后叙》中,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地方有()

A、贼兵南下,“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以二数”

B、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D、霁云射矢明志,“贞元中”,“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E、将就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3、《张中丞传后叙》中,表现张巡的性格特征有( )

A、为国让贤

B、从容镇定

C、视死如归

D、忠贞刚烈

E、博闻强记

4、《张中丞传后叙》中,刻画南霁云性格的典型细节有()

A、拔刀断一指

B、食爱妾之肉

C、就戮时不变色

D、射矢以明志

E、背诵《汉书》

5、《张中丞传后叙》中,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开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所用的比

喻有()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C、“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三、解释带点的字词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3、将.其创.残饿

赢之余……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5、士卒仅.万人6、颜色

..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8、弃城而逆.遁9、其讲.之精也。10、巡因.一见问姓名。

11、以此诟.远。12、然尚恨.有缺者。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5、不能通知

..二父志。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

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

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

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

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正气歌并序

一、填空题

1、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是(朝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

2、文天祥所作《过零丁洋》诗中的两句“,”

是他爱国精神品格的写照。他在狱中也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人的高尚精神操守,孟子曾提出了( )的著名主张。

A、舍生而取义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D、留取丹心照汗青

2、在《正气歌》中,作者列举十二个典型的事例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顶真

D、夸张

三、多项选择题

1、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广泛采用了对比手法,其中包括()

A、正气与邪气对比

B、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对比

C、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对比

D、死亡威胁与自己的从容淡定对比

E、道义和利益对比

2、《正气歌》中作者所列举的典型人物有()

A、张良

B、苏武

C、张巡

D、诸葛亮

E、董狐

四、简答题

1、《正气歌》是文天祥在怎样的处境之下创作的?

2、《正气歌》一诗中超强精神震撼力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张中丞传后叙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A 6、C 7、C 8、A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B C E 4、A D 5、B D 三、解释带点的字词1、尤:责备2、若:似乎 3 、将:带领创:伤4、以:因为5、仅:近6、颜色:神气、面容7、信:真8、逆:预先

9、讲:考虑 10、因:凭惜11、垢:诽谤12、恨:遗憾

13、柄:权柄14、延:请 15、通知:明白,了解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3、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

是。

4、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干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

多的百万军队。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

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正气歌并序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南宋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歌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三、多项选择题1、A B D 2、A B C D E

四、简答题

1、文天祥在囚禁中,求生不能,求逃不成的处境中,将要慷慨赴义的时候写下的,表明心

志的作品。

2、《正气歌》诗是以精神震撼力见长的。这种力量的产生源于三个方面:

(1)面是立意高远,把个人的精神操守同天地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从开始的?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到后面的?贯日月?、?天柱?、?地维?,赋予这一?正气?以最高的价值;

(2)采用强有力的排比手法,中间列举的十二位?典型?。作者一气灌注,产生沛然不可阻挡的感觉。中间句式有所变化,更生跌宕慷慨的效果;

(3)采用对比手法。正气与邪气对比,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对比,死亡威胁与自己从容淡定对比,在对比中凸现出正气的崇高与伟力。

第五单元冰雪肝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答案纪念傅雷\答案

纪念傅雷

一、填空题

1、《纪念傅雷》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2、傅雷是著名翻译家,主要译有罗曼·罗兰的《》、巴尔扎克的

《》、《》等等。

二、单项选择题

1、《纪念傅雷》:“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

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史记》

3、《纪念傅雷》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序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4、傅雷的个性特点是()

A、孤傲

B、深沉

C、狂放

D、刚直

5、作为一篇记叙文,《纪念傅雷》所采取的议论方式是()

A、夹叙夹议

B、叙后评议

C、寓理于情

D、含而不露

6、《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7、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A、报销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8、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悼念性散文的有( )

A、《正气歌》

B、《张中丞传后叙》

C、《徐霞客传》

D、《纪念傅雷》

E、《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纪念傅雷》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A、开头用倒叙方式

B、以“怒”为叙事线索

C、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D、采取叙后评议方法

E、短小精悍,质朴深情

四、简答题

1、傅雷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回忆的?开头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一九三九年……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

为奇。……

一九六一年……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一九六六年……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而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请回答:(1) 一九三九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2) 一九六一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3) 一九六六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2、材料二: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年轻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他才成为最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请回答:(1)傅雷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他的“崇高品德”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刚正品德“难得见到”?(3)作者认为浩然正气养成的根基是什么?

(4)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王禹偁2、屈身不屈于道

二、单项选择题1、B

2、D(A,这样……的样子;B因,在;C的助词无义;)

3、D(除此这外,还隐含了宦途失意的情怀)

4、D(?与我的同志们?应为?与我志趣相同?)

5、A

三、解释有下划线的字词句1、挹:酌、舀取。

2、幽阒:寂静;辽夐:辽远。

3、刳:剖、削;比:全、满;

4、同志:志同道合;嗣:继承;葺:修缮。

5、稔:谷物一熟叫做一稔,引申为一年。

6、夏天适宜听落得很急的雨,有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听下得很密的雪,有像碎玉

洒落一样的声音。

7、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了。?

四、简答题

1、不矛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主要体现了作者对?屈身而不屈于道?的高尚人格

操守的坚持。竹楼之?易朽?与?不朽?的议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腐朽,但贬居于竹楼中志士仁人的品格境界却是不朽的。

2、文章在构思方面采用了相反相形的对比写法。其中有齐云、落星、井澣(此字无三点水)、

丽谯等高华名楼与简陋竹楼的对比,有?贮妓女、藏歌舞?的骄奢淫逸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骚人之事?的对比,有竹楼形质易朽与其象征的不朽人格操守的对比。

这些对比,无不突出了黄州竹楼景物之幽美,作者内心之恬静和人格形象之高洁。

纪念傅雷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施蛰存2、约翰〃克里斯朵夫欧也妮〃葛朗台

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D 4、D 5、B 6、B 7、C 8、D

三、多项选择题1、B D 2 、A B C D E

四、简答题1、本文作者突出傅雷的?怒?,但其?怒?绝不只是个人的脾性,而是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2、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把自己与傅雷几十年的交往、生活事情层次清

楚地记叙出来。开头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从现在写起,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1)近于狂妄的刚直。

(2) 直率的刚直。 (3) 不堪凌辱,以死抗争的刚直。

2、(1)刚直。坚持真理,刚正不阿。

(2)一是浩然正气极其崇高,历来少见。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知识分子中尤其少见。(3)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4)召唤中国的知识分子坚持

真理,刚正不阿的正气。第六单元洞明世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答案

断魂枪\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1918年在《新青年》

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鲁迅的代表小说集有、;散文集;散文诗

集等。

二、简答题

1、试分析本文的驳论结构。

2、指出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表达作用。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1、第一句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最后一句最初发表时被删去了,你认为是删去好,还是不删好?

3、文中加线的“这”指代什么?

(二)材料二

中国人(1)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2)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

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

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眲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

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3)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4)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已

去看地底下。1、“搽(3)”字汉语拼音___,词义指______。“诓(4)”

词义指______。

2、“中国人(1)”指哪些人?“中国人(2)”指哪些人?

3、“脂粉”、“筋骨”、“脊梁”分别指什么?

(三)材料三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1、这段话中“人们”的谓语是() A、是 B、少 C、现在 D、何尝少

2、“被摧残”、“被抹杀”,“消灭”的主语是()

A、人们

B、他们

C、大家

D、中国人

3、“那”指代的是()A、这一类的人物

B、他们不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

C、将“失掉自信力”的说法加于全体中国人

D、将“失掉自信力”的说法加给有的中国人

4、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

分别指代的是( )

A、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当时社会人;

泛指中国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断魂枪

一、填空题

1、老舍原名舒庆祝春,中国现代著名、。

2、老舍的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十足的“市井文学”。

3、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有

《》。话剧代表作有《》。

二、单项选择题

1、《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的主要作用是()

A、设置一个让人物充分表演的舞台

B、制造一种推动故事发展的气氛

C、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D、衬托种种落后于时代的人物心态

2、沙子龙的镖局改客栈的主要原因是( )

A、时代变了,须重谋经济来源

B、时代变了,沙子龙主动求变

C、时代变了,沙子龙不得不变

D、时代变了,武艺已没有意义

3、沙子龙的主要个性特点是( )

A、乐观开朗

B、争强好胜

C、保守落后

D、落寞孤傲

4、下列人物中,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

A、沙子龙

B、王三胜

C、孙老者

D、小顺子

5、《断魂枪》的中心旨意是()

A、赞扬武林英豪

B、批判传统文化

C、呼唤精神觉醒

D、展现社会理想

6、《断魂枪》的中心事件是()

A、王三胜卖艺

B、孙老者求艺

C、沙子龙不传断魂枪

D、孙老者打败王三胜

7、孙老者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A、争强好胜

B、乐观开朗

C、落寞孤傲

D、有时代感

8、《断魂枪》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是( )

A、直接心理描写

B、言行神态白描

C、自然景物烘染

D、援譬设喻暗示

三、多项选择题

1、《断魂枪》中的人物形象有( )

A、沙子龙

B、冯钟越

C、孙老者

D、傅怒庵

E、王三胜

2、沙子龙的性格特征有( )

A、武艺高强

B、有时代感

C、争强好胜

D、乐观爽朗

E、落寞孤傲

3、下列行为描写,属于沙子龙的有()

A、镖局改客栈

B、到土地庙卖艺

C、夜深人静熟习枪法

D、登门求艺

E、坚持“不传”

4、《断魂枪》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0

A、以社会环境描绘烘托人物性格

B、人物性格特点鲜明生动

C、善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D、通过对比方法来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E、语言简练生动,极富表现力

四、问答题

1、《断魂枪》中的沙子龙、孙老者对传统武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有何

典型意义?

2、王三胜、孙老者对刻画沙子龙地形象有什么作用?

3、《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4、“欲扬先抑”手法是如何展开、运用的?

、《断魂枪》的人物描写方法?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材料“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不传?”“不传!”……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扛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

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根据上文内容,分析四个“不传”对刻画

沙子龙形象的作用。

2、材料二: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来,小辫儿飘在空中,象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1)“贯串”的含义。(2)文中主要描写了打拳的哪几方面特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

2、《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难易度:易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 ( :b :)。A、《老子》 : B、《论语》 : C、《孟子》 : :D、《荀子》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b :)A、《楚辞》 :B、《诗经》 :C、《古诗 源》 :D、《古诗十九首》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 b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老子》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b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下列哪个思想家的话( d ) A.孔 子 : :B.孟子 :C.庄子 : :D.老子6、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b :)A、墨子 :B、孟 子 :C、庄子 :D、荀子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c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 d :)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

不绝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D、反喻自己的怨恨无穷无尽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d :) A、班固 : B、茅盾 : C、巴金 : : D、鲁迅10、《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a ) A、国风 :B、大雅 :C、颂 : D、小雅11、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d )A、清新淡雅 B、豪放飘逸 C、深婉华美 D、沉郁顿挫12、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 :c :)A、柳永 :B、李清 照 :C、苏轼 : D、辛弃疾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 )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c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D、《春秋》15、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 d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6、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d )A、自然界的广博 : :B、造物者的万能C、消极无为的心态 :D、积极旷达的心境17、《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的基调是( :b )

新编大学语文(第四版)重点篇目课后研习与思考答案及补充简答题

研习与思考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 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六、研习与思考 1.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答: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 答: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以及从时间里的“熟悉”,进而这种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缔结的生态状态,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 答:略。 七、练习 3.简答题 (1)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答:参见课文第九段。 (2)试讨论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离不开土地(土气因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诗经·采薇》 大学语文 教案

诗经·采薇 (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古人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国风》好色而不淫,我们从《蒹葭》中可以体会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能表现得这样含蓄,这样有分寸,是这首诗的优点。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人概括为“怨而不怒”,也是一种分寸感。孔子说,诗可以怨,就是可以通过诗来宣泄自己的怨愤,但是要有分寸,不能剑拔弩张,不能“怒”,否则就不是艺术了。我们从这篇《采薇》中可以充分体味到这一特点。 (二)译文 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一年又完啦。没有老婆没有家,都是玁狁害的呀。没有空闲安定下,还是玁狁害的呀。 2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柔嫩好可爱。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烦忧多牵挂。 满腔愁绪像火烧, 饥渴交加苦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谁来替我捎家书? 3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老像干柴。 说回家啊说回家, 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差遥遥无尽头, 想要休息没闲暇。 我心疼痛如针扎, 就怕日后难还家。 4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烂漫吐芳华。 什么车儿高又大? 原来将帅乘坐它。 驾起兵车要出征,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每月要打数仗呢。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2)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老子》二章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新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639.doc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原因主要有:1、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2、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3、文字雅俗共赏。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抒情特点: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

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2、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a《诗经》侧重于写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的诗歌侧重于抒情,善于表现理想,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b《诗经》多用重章叠句,赋比兴手法。屈原的诗歌多用想象和象征手法,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1)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2007 一、请翻译下列古文,两题任选一。(10分) 1、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2、魏其侯窦婴者,孝文(汉文帝)后从兄子也。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汉景帝)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二、请赏析李清照《醉花阴》一词。(10分)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简答题。(共计15分) 1、请简要举例说明“赋”的文体特点。(5分) 2、史论贵在出新。请依据这一观点谈谈你对苏轼《留侯论》的理解。(10分) 四、请谈谈你对“大学”一文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后四条目内容的理解。(15分) 五、“爱能入其中,观能出其外”,这是大文章家应有的境界。请结合贾平凹《秦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0分) 六、分析题,两题任选一。(15分) 1、请分析《刺客列传》中燕太子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题答 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一、《寡人之于国也》 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 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用此比喻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都是喜欢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二、《秋水》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辩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对比,来

大学语文选择题

第二单元《七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xx》 B.《xx集》 C.《xx》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 B.105篇 C.300篇 D.305篇 4.最早提出“xx删诗说”的是()。A.xx B.xx C.xx

D.xx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A.地域 B.社会作用 C.音乐 D.内容 6.《诗经》用作xx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 B.xx C.xx D.颂 7.“风、xx、颂”是《诗经》的()。 A.分类 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xxxx B.xxxx C.xxxx D.xxxx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xx B.xx C.xx D.xx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 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xxxx·摽有xx》 B.《xx·褰裳》 C.《xx·xx》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xx·xx》 C.《xx·月出》

D.《xx·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xx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A.xx B.xx C.xx D.xx 15.《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A.《生民》 B.《七月》 C.《氓》 D.《大明》 16.《七月》反映的是()的历史。A.xx民族 B.商民族 C.xx民族 D.原始社会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 (1) 2

考试题型1、单选题(无多选题) 2、背诵题(20分) 3、简答题(5个简答题)(可能会从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出题) 4、阅读理解(30分)(分两种类型,古文与现代文PS均在教材里出题) 5.作文(20分) (如下是我们上学年考试的范围,不知道你们这次会不会变动,仅供参考)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5.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诗的艺术特征:(1)复沓章法、灵活句式(2)和谐韵律、生动语汇(3)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朦胧美:中国第一首朦胧诗。全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①“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定; ②“秋水”的意象也是朦胧凄迷,具有多重寓意; ③抒情主人公的意象模糊不定; ④“伊人”所在空间位置游移缥缈,难以捉摸。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诗人由今夜忆及昨夜,触景伤情,叙写别后相思之苦。从艺术方法来看,这一联全是物象的并置,诗人不着一个动词,也完全省略了人物的活动,而让读者从星辰、晚风、画楼、桂堂所构成的画面中去展开审美联想,体味诗人的惆怅。含蓄蕴藉,深情绵邈,这正显现出李商隐笔调之高妙。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言承上,就今夕相隔之苦而生发出缠绵深刻的爱情体认,并提炼与升华出人类爱情生活中无比深情动人的语言。 这一联对仗精工,设喻精妙,而用情至深。上句写形分,下句写神合。 细致而又深刻写出了有情人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爱情阻隔的痛苦、渴望相见的期盼、无计重逢不能厮守的憾恨,与心有默契的欣喜、两情久长的慰藉。 一“无”一“有”相反相成,互相映照,互相生发,内蕴丰厚,富有艺术张力:越是身受阻隔,就越是体会到心灵相通的喜悦和珍贵;越是心灵契合,就越是感到身不能接的苦恼和惆怅。两种情愫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相映照。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展开,写身不能接的阻隔与想望。 对这两句,有几种解释: 其一,谓诗人眼见别人通宵宴饮游戏的情景。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15.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的是唐代的(李白)、(杜甫)。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是(李清照)。 17.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A.我们期盼回去啊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字。 A.阻B.嘱C.祝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A.一览群山小B.一览名山小C.纵览江山小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A.《黑夜》B.《黑眼睛》C.《远和近》D.《一代人》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A.周朴园B.周繁漪C.鲁侍萍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致大海》C.《西风颂》D.《我曾经爱过你》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A.麻木不仁B.哀其不幸C.怒其不争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歌德C.普希金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A.杨炼B.北岛C.余光中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受戒》B.《邂逅集》C.《羊舍的夜晚》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A.《如梦令》B.《易安居士集》C.《漱玉词》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A.《土地》B.《泪水》C.《我爱这土地》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A.哈姆莱特B.威尼斯商人C.亨利四世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A.格里高尔B.尤奈斯库C.卡夫卡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雪莱C.柯勒律治D.骚塞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课文选讲篇目: 1樊迟、仲弓问仁 2冯谖客孟尝君 3容忍与自由 4我的世界观 5秋水 6张中丞传后叙 7婴宁 8蒹葭 9湘夫人 10春江花月夜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2秋兴八首 13长恨歌 14无题 15苦恼 16饮酒 17赤壁赋 18哭小弟 19断魂枪 樊迟、仲弓问仁 练习题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一一“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 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 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冯谖客孟尝君 练习题 1 ?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盂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指、、 、;“五经”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 C、默默无闻的人 D、敢于行动的人 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 B、使民如承大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 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 举直错 ....... ..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

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原君一、填空题 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 将、、 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 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A、地位 B、声誉 C、财 富 D、职分 三、多项选择题1、《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证 D、对比论证 E、类比论证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思想家 B、文学 家 C、政治家 D、革命家 E、史学家 3、《原君》一文中,主动放弃了做君主的机会的人是()A、许 由 B、尧C、禹 D、务 光 E、舜 4、《原君》文中,作者举出的“耻食周粟”的人是()A、许由 B、伯夷 C、崇祯 D、务光 E、叔齐 四、简答题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如今的天下人如何看待为君者? 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3、《原君》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文章的论述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附答案整理)(1)(1)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 一.单选题 1.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鲁迅) 2.关于“子”的说法错误的是(自由职业者) 3.拟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论语》) 4.老舍著《断魂枪》中的主人公是(沙子龙) 5.《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达(积极旷达的心境) 6.《前赤壁赋》一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其中“客”所起的作用(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7.契诃夫《苦恼》中能听车夫姚纳诉说苦恼的是(小母马) 8.《前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 9.《苦恼》中车夫姚纳的苦恼是(没人听他诉说) 10.《前赤壁赋》中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自然景物是(江水、清风、明月) 11.下列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写“绝对之事”用的原引事例主角是(陈独秀) 13.顾城最著名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哪一部诗集?(《一代人》) 二.填空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5.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孔子创始学派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礼) 7.《史记》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8.《边城》作者(沈从文),七中的少女主人公(翠翠)

9.写出老舍的三部作品(《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诗经》三百篇,分为(风、雅、颂)三个体 14.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仁”是(爱人),“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崇尚克己复礼。 三.翻译题 1.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孔子说:“出门在外要像接待贵宾一样尊敬谨慎,役使老百姓要像承当重大祭典一样严肃小心。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里做官不会招致怨恨,在大夫的采邑里做官也不会招致怨恨。”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取用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四.论述题 1.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并赏析。 可能会考的材料(不一定哈) 赏析一: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大学语文课后题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 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3. 一般祭文多使用韵语,本文则通篇散体。由此生发,你认为内容决定形式的说法正确吗? 有一定的道理。为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作者大胆摒弃了已成抒情桎梏的四字韵文或骈文的传统格局,而采用了长短不拘的散体,以便于更自由地抒写心中的巨大哀恸,但是传统的祭文形式也能写出真挚的内容,如李商隐的韵文祭文《祭小侄女寄寄文》。 4. 有生则必有死,谈谈你对死亡的看法。供学生自由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