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

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

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
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

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

从栽培油茶的经济效果看,普通油茶比其他物质有较多的优良性状。因此,在悠久的栽培历史中,使它成为我国分布最广、栽培面最大的一个物种。茶油是异花授粉树种,后代性状的分离现象普遍而明显,在形态、物候、生产力和抗病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性。早期对油茶群体进行了粗放分类,根据果实成熟期的早迟,可分为四个品种群: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在这四个品种群中,秋分籽和立冬籽较少,大部分地区的油是霜降籽,少数地方也有多品种群呈块状混生。品种群是一个类的统称,是混合群体,为研究和生产上的需要而分的,他不同于品种。品种是指在特定区域和一定条件下,具有比较一致的特性和相对一致的遗传基础,而且在生产上具有经济价值的群体。一个品种是指具有相同的植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的同一株的无性系或有性繁殖的后代。它是要经过表型选择、当代测定、全国性区域性鉴定等几轮测定后而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才能成为品种。目前,我国油茶的农家品种,虽然在一定地区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出来的,但往往都是复杂群体,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所以,只能称农家品种,而不能称优良农家品种,更不能叫品种。新品种命名,根据世界(国际)林业经济林和我国林业部有关经济林新品种命名规定,即是按选种目标,经试验测定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并经过全国区域性鉴定,从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其只要性状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并具有生产力的群体。

我国油茶农家品种和类型较多,全国油茶科研协作组从各省(自治区)上报的农家品种中,选出了岑溪软枝油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衡东大桃(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育种组选出)、永兴中苞红球(由湖南永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选出)、葡萄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阳春油茶(由广东阳春县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巴陵油茶(有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岳阳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龙眼茶(由福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宜春白皮中子(由江西宜春市油茶市场选出)、望谟油茶(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鄂东大红果(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石市红皮油茶(由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和安徽大红(由安徽省徽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出)等12个农家品种,在我国的福建闽侯县,浙江富阳市,安徽(),广东韶关市,广西南宁市、桂林市,江西南昌市、宜春市、分宜市,湖南长沙市、永兴县,贵州贵阳市,湖北麻城市,河南新县等18个点,按统一设计方案布置试验,进入开花结果以后,又经过连续四年测产和品质及适应性等多项考评测定,历时12年,最后,选出了岑溪软枝油茶、衡东大桃、永兴中苞红球三个农家品种较好,达到了预定的指标,这三个农家品种,不但适应强,而且结果多、品质好,因为它经过全国性区域性鉴定,可认定为优良农家品种。但从当前油茶生产发展要求和提高油茶生产潜力来看,不应当只选用这些优良农家品种造林,而应重点提倡的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以实现油茶良种化。

70年代初,我国各地按全国科研协作组制定的油茶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鉴定标准与方法,广泛深入开展了优株选择,经过4~5年的努力,全国由表型选择出的优树达11000多株,随即各省份又进行了优株实生子代测定和当代测定,

选择出了一批优良农家和200多个优良无性系,推广和应用生产。如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赣林无2、赣林无4等16个优良无性系,江西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赣林无3号等7个优良无性系,广东韶关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的韶关林无72—1等5个优良无性系,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得闽林无3、闽林无6等7个优良无性系,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湘林无1、湘林无5等30个优良无性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得桂林无50、桂林无5等14个优良无性系,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得16个优良无性系,浙江常山茶油研究所的16个优良无性系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亚林无6等14个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无性系连续4年测产,平均亩产油均超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20%以上,大部分达到亩产油49kg以上,比一般丰产林高出3~5倍。这些优良无性系的产量、分枝角度、枝下高、分枝数等性状的遗传力很高,都在60%以上。这些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上应用以后,都获得显著地增产效果。

在林业部科技司的领导下,1983年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牵头、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成立了国家油茶科技攻关组,,统一计划、设计方案,开展了山茶种质资源搜集和利用;优良无性系测定;优良无性系全国性区域性测定等几项研究。油茶新品种的选育是按照全国统一方案,经过区分和全国统一布置试验,进行区域性鉴定,对生长、冠形、开花、结果、抗病性和适应性等20项性状做田间观测,对多年份、分次多点的材料做方差、相关分析,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最后从全国区域性试验的40个优良无性系中选育出19个高产新品种。它是我国首次经三轮选择而选育出的油茶新品种。该项成果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据5省48个示范点和中试林四年连续测产,年平均产油487.5~859.5kg/h㎡。据全国区域性试验的4个点测产证明,在19个高产新品种中,亚林品4、湘林品5、赣林品1和赣林品3,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抗病性强。亚林品4、湘林品5等5 个品质属广谱型品种,适宜我国产区各地发展,而赣4只适合在江西、浙江一带发展。通过对60个优良无性系和19个高产新品种授粉生物学特性和可配性测定,通过对139个组合交配系间测定证明,优良无性系自然着果率高;首次发现无性系自花可孕性,无性系间有较高的可佩性;并筛选出11个可佩性高达70%的组合,为优良无性系和新品种造林,无性系和新品种所需数量和搭配等技术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㈠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的共同特点

1.丰产性

按全国规定的丰产技术指标(产油60g/㎡)来衡量,这些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每平方米产油均在75g以上;亩产油39kg以上;最高的品种如赣林1、湘林3 等达到亩产油46kg以上。

2.果实品质

果实大、果皮薄,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和果油率高。这些品种平均鲜出籽40%以上;果仁含油率在42%以上;果油率在6%以上。如赣林3,鲜出籽率47.85%,

种仁含油率51.65%,果油率为10.10%。又如亚林4,鲜出籽率46.04%,种仁含油率50.99%,果油率为9.23%,表现优良,在适应性表现方面为广谱型。

3.生长势和抗病性

各品种生长表现强,平均树高为1.55~2.4m、冠幅平均为1.52~2.99㎡。如除亚林4为光普型外,湘林1、湘林3、湘林7和桂林2等4个品种亦均属光普型品种。在抗病性上,初湘林2等个别品种炭疽病发病率在1%~2%外,其他品种均没有发现炭疽病。

4.生物学特性

(1)花期从湖南、江西、广西和浙江等省几个区域点上分析成花始期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而11月份进入盛花期为主,约占60%。同一品种在各点上表现是基本稳定的。同时,尽管各品种花期历年有所不同,但只要在早霜前来临(即在11月底至12月初),其自然成果率都是较高的。

(2)自然座果率不同品种的自然座果率是不同的。如亚林8自然座果率高达74.44%,湘林10自然座果率为63.8%,赣林7自然座果率达到77.8%。不同年份各品种的自然座果率亦有高低的差异。高产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的平均座果率都在46.4%以上。自然座果率高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子,也是品种内在遗传特征之一。

5.可配性高

通过人工控制授粉测定,各品种间的可配性是很强的。不同各品种间不同组合的受孕率高低是不同,平均在50%以上,最高的可达70%,这说明各品种在自然情况下,可配性是高的。油茶新品种造林中为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注意品种搭配,在造林时选可配性高、花期又接近的10-15个品种造林为好。

(二)适宜发展的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

1优良无性系

按全国规定的丰产技术指标(产油60g/㎡)衡量,在参加全国区域性测试的40个无性系中,经在4个区域点连续4年测产后,达到梅公顷产油450㎏以上的有30个无性系。对参试无性系梅平方米产油值作方差分析看出,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多重比较中,按接近平方值的区9(75 g/㎡)为对照,有区15、区18、区3、区4等19个优良无性系显著地高于参试其他无性系的平均值,梅平方米产油量达75 g以上。因此亚林4、亚林9、亚林1、湘林1、湘林3、湘林5、湘林6、湘林10、赣林1、赣林3、赣林2、赣林6、桂2、桂4、湘林2等19

个优良无性系应称为新品种。而其他的,如湘林4、湘林9、亚林5、亚林6、亚林8、赣林5、桂3、桂5、桂6、桂7等(表6-9)11个其他虽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中没有超过平均值,但仍称之为优良无性系,应在当地在生产上推广。近期各地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还有长林40、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53号、长林

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166号、长林55号、长林21号、桂无5号、赣无1号、赣永6号、赣抚20号、赣兴48号、赣石84-8号、桂普32号、桂普34、桂普38、桂软1、桂软11,等等。各自分点测定后而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全国总共哟偶120多个优良无性系,通过审定的可在生产上推广。

2.高产新品种

(1)亚林品4 树势旺盛,冠形开张;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为45.23%。果大皮薄,红球形。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油97.6 g,每亩产油45.6㎏。鲜出籽率46.04%,种仁含油率50%,果油率9.23%。

(2)亚林品1 树势旺盛,冠形开张;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为43.5%。果大皮薄,红色桃形。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油75.0g,每亩产油35.0㎏。鲜出籽率45.98%,种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8.63%。

表6-9 参试无性系产油量单位kg/h㎡

区试号浙江湖南江西广西平均

1(湘林1 704.3 605.4 651.5 665.1 656.7

2(湘林2 977.3 541.7 612.3 208.8 585

3(湘林3 1301.6 591.6 741.2 463.8 774.5

4(赣1 1178.3 649.7 942.9 275.3 761.5

5(赣2 680.9 1185.3 686.6 275.3 707

6(桂1 552.8 340.1 303.3 444.9 410.3

7(桂2 505.1 471.9 414 1078.8 617.4

8(桂3 626.3 209.9 552 485.4 468.4

9(亚林1 596.1 669.5 481.2 353.7 525.1

10(亚林2 588.5 256.8 325.8 337.7 377.2

11(亚林4 403.5 558.9 630.5 392.3 496.3

12(亚林5 667.7 826.8 717.3 717.3 732.3

13(亚林6 823.1 603.2 809.9 183.6 604.9

14(亚林7 482.7 839.7 580.7 778.5 495.2

15(赣3 1111.7 645.5 1291.8 309.6 839.6

16(赣4 498 272.3 965.3 216.5 488

17(赣5 804.2 435.5 363.5 626.3 557.3

18(桂4 1296.1 1395 254.3 505.1 860.1

19(桂5 392.3 567.9 480.6 310.4 437.8

20(桂6 586.4 520.1 299.1 436.4 460.5

21(桂7 809.9 432.2 404.9 365.7 503.1

22(桂8 522.6 578.4 384.6 574.4 515

23(亚林3 748.2 445.8 224.1 193.4 402.9

24(亚林4 991.2 777.5 873.6 910.5 684

25(亚林5 594.8 432.2 626.9 341.1 498.7

26(湘林8 432.9 386 680.9 231.8 432.9

27(湘林9 385.2 404.9 921.9 198.9 477.7

28(湘林10 620 517.5 1127.9 299.9 641.3

29(湘林11 538.1 240.9 760.8 171.6 427.8

30(赣6 708.9 579.3 1434 192.6 728.7

31(赣7 774.8 437.9 881.7 174.5 567.2

32(赣8 720.8 729.9 1310.7 288.6 762.5

33(桂9 456 325.8 727.2 443.4 488.1

34(桂10 475.7 461.7 440.6 224.9 400.7

35(桂11 507.9 492.5 499.8 281 445.3

36(亚林6 497.4 332.1 874.2 156.6 465.1

37(亚林7 455.4 248 673.2 247.4 406

38(亚林8 643.1 449.7 658.5 307.5 514.7

39(亚林9 440.6 851.1 894.6 241.1 606.8

40(亚林10 450.5 193.4 546.5 241.7 358

(3)亚林品9 树势旺盛,冠形开张;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为45.5%。果大皮薄,果实红球形,抗炭疽病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油86.6g,每亩产油40.45㎏。鲜出籽率49.45%,种仁含油率48%,果油率8.89%。

(4)湘林品10 树体中等型,树冠圆头形紧凑。自然座果率63.8%。果实大,红色球形。产油高,平均每平方米产油91.6 g,每亩产油42.7㎏. 鲜出籽率46.1%,种仁含油率51.8%,果油率8.09%。

(5)赣林品1 树势旺盛,树冠圆头形,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48%.果大皮薄红桃形,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产油108.7g,每亩产油50.76㎏。鲜出籽率55.96%,种仁含油率54.44%,果油率13.41%。

(6)赣林品3 树势旺盛,树冠圆头形,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48%.果大红球形,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产油120g,每亩产油55.9㎏. 鲜出籽率47.85%,种仁含油率51.65%,果油率10.10%。

(7)桂品4 树势旺盛,树冠圆头形,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46.2%.果大皮薄,抗炭疽病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产油122.8g,每亩产油57.34㎏. 鲜出籽率43.69%,种仁含油率49.94%,果油率7.93%。

(8)赣林品6 树势旺盛,树冠圆头形,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62.64%.果实红球形皮薄。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产油104.0g,每亩产油50.84㎏。鲜出籽率47.87%,种仁含油率49.14%,果油率为8.13%。

其他的不在此一一介绍,其高产新品种及其特性见表6-10。

这些油茶高产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是我国油茶主要产区进行试验测定而选育出来的。从高调查所究资料表明,影响油茶生长发育,完成生命周期的主要因子是气候,首先是温度,年均温、积温、花期气温、冬季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必须能达到和满足油茶的年周期生长最起码的要求。其次是水分,即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的分布。河南省是油茶分布的最北带,有些地方,如南阳的洛宁、卢氏和北部的一些县,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0℃以上,日平均气温<0℃天数为30天左右;冬季又受寒潮影响大,并带有干东冻现象等,像这样的地方不宜发展油茶。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和新造油茶林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可以选择花期较一致,可配率高的10个以上,成行排列造林,效果较好。

表6-10 19个油茶高产新产品及其特征

品种综合评分

特性

四年平均产值

鲜出

籽率

种仁

含油

果油

率(名次)(g/㎡)

(kg/h

㎡)

(%)

(%)

(%)

亚林4(区24)62.3(9) 树势旺盛,冠开张,分枝力强,

97.6 684 46.04 50.99 9.23

果实红球形。抗病性强。

亚林9(区39)61.2(10) 树势旺盛,冠开张,分枝力强,

86.6 606.8 49.45 48.0 8.89

果实红球形。抗病性强。

亚林1(区9)56.0(16) 树势旺盛,冠开张,分枝力强,

75.0 525.1 45.98 47.35 8.63

果实红桃形。抗病性强。

湘林1(区1)58.5(14) 树中型,树势旺盛,花期较晚,

95.9 656.7 42.4 42.6 5.14 果实橄榄形、皮薄。丰产性能好

湘林3(区3)67.8(3) 树形小、枝叶疏、树势旺盛,

110.6 774.5 47.26 44.29 4.72 果实青球形。有大小年现象

湘林5(区12)62.7(8) 树体中大型,枝叶浓密,树冠圆头型。

104.5 732.3 45.18 50.3 9.38 果实青黄,果皮厚

湘林6(区13)59.0(12)

树体中大型,枝叶较大粗糙,树冠

86.4 404.9 46.1 48.96 8.39 开张。果实青红色、皮厚。果实成熟

湘林10(区28)54.9(19) 树体中型,树冠圆头型紧凑。

91.6 641.3 46.6 51.88 8.09

果实红桃形,果皮薄

赣1(区4)69.9(1) 树势旺盛,冠圆头形,分枝力强。

108.7 761.5 55.96 54.44 13.41 果实鸡心形、红色,果皮薄

赣2(区5)62.8(7) 树势旺盛,冠圆头形,分枝力强。

100.9 707.0 47.11 49.37 8.09 果实红橘形

赣3区(15)68.8(2) 树势旺盛,冠圆头形,分枝力强。

120.0 839.6 47.85 51.65 10.1 果实红球形、果皮薄。抗病性强

赣6(区30)66.8(4) 树势旺盛,冠圆头形,分枝力强。104.0 728.7 52.18 48.67 8.38

果实红球果形皮薄。抗病性强

桂4(区17)63.4(6) 树势旺盛,冠圆头形,分枝力强。

122.8 860.1 43.69 49.94 7.93 果大皮厚。抗病性强

桂2(区7)50.7(27) 树势旺盛,冠圆头形,分枝力强。

88.2 617.4 36.33 45.43 5.1 树冠开张,抽稍早。抗病性强

湘林2(区2)56.3(15) 树形矮小紧凑,分枝力强。

83.6 585.0 45.6 41.82 5.18

果实红球形,籽粒大

赣8(区32)64.1(5) 树形圆头形,分枝力强,108.9<,

/o:p>

762.5 47.87 49.14 8.31 果实红皮球性,皮薄

湘林7(区14)61.0(11) 树体大,枝叶直立茂盛,分枝

80.7 495.2 50.38 47.54 7.95

力强,果实红球形、较小

赣4(区16)51.8(24) 树势旺盛,冠开张,分枝力强,

84.3 488.0 39.84 61.42 6.15

果实红球形。抗病性强

赣7(区31)55.9(17) 树势旺盛,冠开张,分枝力强,

80.9 567.2 44.97 49.26 8.23

果实红球形,抗病性强

㈢关于可配性测定研究

普通油茶优株无性系间,同样存在着可配性的问题。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熊年扛等对10个无性系相互之间的可配性进行了连续二年的测定,共90个组合,控制授粉3555朵。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间的亲和力有明显的差异,在被测的90个组合中成果率在50%以上的只有22个组合,有21个组合成果率低于10%,如优43、优48、优50各自与其他9个无性系交配,都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其中优62×优46座果率高达86.7%,但优62 优48及优62 优53可配性低,座果率只有7.3%和10%。

随着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油茶选种由实生向优株无性系方向发展,在良种选育过程中给我们首先发现个别油茶优株,具有较强的自花授粉可孕性,它们的受孕座果率达80%以上。在无性系测定林中,发现绝大多数无性系都具有自花受孕的能力,但受孕座果率的高低差异较大。1987年和1989年,随几选择15个无性系,进行人工自花授粉,共处理花8458朵,最后收果2003个。从结果看出,参试的15个无性系都具有自花受孕成果的能力,只是差异不同,其着果率为12%~50%,平均为24.97%。

在无性系测定和区域性鉴定中,又布置了10个、15个、25个、30个、50个和70个等六种不同数量的无性系测定林共17块进行优良无性系可配性测定比较。同时,对28个无性系的139个杂交组合和21个区域无性系的61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表6-11、6-12)。

表6-12 各无性系间可配性(控制授粉)测定表

母本湘

1

2

4

5

7

14

15

16

19

20

27

湘林1 74.7 43.3

湘林2 46.7 36.7

湘林5 66.7 43.3 66.7 70.0 71.8 43.3 83.3 76.7 56.7 湘林7

湘林15 30.0 53.9 66.7 56.7 46.7 38.7 73.3 湘林16 54.4 湘林18 36.7

湘林20 53.3

湘林21 60.0 70.0 70.0 50.0 湘林22 30.0 40.0 60.0

湘林23 50.0 40.0 43.3 36.7 53.3 湘林26 33.3 60.0 43.3 46.7 40.0 63.3

湘林27 50.8

湘林28 65.1 63.3 63.3 66.7 50.0 53.3 湘林29 33.3 46.7 51.6 60.0 30.0 36.7 湘林30 36.7 , 63.3 40.0 56.7 湘林31 44.0

湘林32 56.7 50.0 63.3

湘林33

湘林34 46.7 73.0 46.7 湘林35 46.7 89.0 46.7 33.3 60.0 湘林36 80.0 70.0

湘林37 73.3 86.7 43.3 73.3

湘林38 63.3 36.7 63.3 70.0 合计310.0 196.7 121.8 333.8 358.3 764.4 284.8 470.9 445.3 469.6 611.1 平均44.3 39.34 60.9 55.6 59.7 58.8 56.96 52.3 49.5 67.1 55.6

竖栏为母本(湖南长沙)(王德斌,1990)

表6-13 高产无性系自花授粉成果率测定

顺序无系自交花数成果数成果率

1 湘林1 600 130 21.70

2 湘林27 1000 392 39.20

3 湘林3

4 372 80 21.50

4 湘林1

5 30 15 50.00

5 湘林17 30 7 23.30

6 湘林25 60 21 35.00

7 亚林18 1000 125 12.50

8 亚林11 1000 120 12.00

9 亚林14 1000 171 17.10

10 亚林16 118 32 27.10

11 亚林25 260 57 21.92

12 桂无5 1000 367 36.70

13 桂无1 658 266 40.40

14 桂无2 826 134 16.20

15 桂无3 504 84 17.10

平均8458 2003 24.97

表6-11 全国区域参试无性系可配性测定(全双列杂交着果率)区26 区27 区28 区29 区30 区31 区32 区33 区34 区35

区26 10 100/90 90/80 100/90 100/70 100/10

100/80

100/10

100/10

100/90

区27 10 90/100 70/80 100/10

100/10

100/10

90/100 90/80

100/10

区28 0 100/60

100/10

0 70/90 100/80 90/100 90/100

100/10

区29 20 80/100 90/90 100/90 90/90 90/90 40/100

区30 10 100/90 100/10

100/10

90/100

100/10

区31 0 100/80 100/80

100/10

0 100/10 0

区32 0 100/80 90/100 100/90 区33 10 80/100 90/90 区34 0 90/90 区35 10

从各无性系间组合来看,用湘林5为母本,用湘林15和湘林23等无性系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着果率为43.3%和53.9%,当用湘林15做母本,用湘林5为父本时,着果率为74.8%.

通过对无性系测定林和区域测定林不同无性系花期观察和授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认为,油茶优良无性系不但自然着果率高你,而且无性系间的可配性亦是很强的,各无性系间的正反交组合的成果率都是较高的,没有发现无性系间的不可孕的现象。同时,还发现有部分无性系内的自花授粉有一定的可孕性(表6-13)。在优良无性系测定中,参试的15个优良无性系都具有系内自花受孕成果的能力,但只是差异较大,成果率为12.0%~ 50.0%。

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可配性的测定,各无性系之间的可配性都是很高的,最低在36.7%以上,平均在51%以上。这说明优良无性系之间在自然情况下,可配性是很强的。从各无性系组合来看,以湘林5无性系为母本,湘林15、湘林25等为父本进行杂交,着果率为53.9%和60.0%。相反,如用湘林15作母本,湘林5作父本进行杂交,着果率为74.8%;当用湘林5作父本,分别授到湘林1、湘林2、湘林7、湘林14、湘林15、湘林16、湘林19、湘林20、湘林27、湘林29

、湘林34等11个无性系上时,平均着果率为61.2%,最高达83.3%。这说明优良无性系间正、反交的着果率是高的。在99个控制授粉杂交组合中,可配率70%的有湘林15×湘林5等21个组合,这些可配性高的组合可以作为高产优良无性系用于造林。过去有文章提出,油茶单株之间对花粉是有选择性的,即有的单株只能接受某些单株的花粉,而不能接受另一些单株的花粉。从以上对49个无性系200个杂交组合测定,没发现那个组合有不孕或有选择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高产优良无性系在授粉问题上,不存在对花粉有选择性问题。

通过6种无性系数量造林后效果的测定,着果率和产量上差别不是明显的。同时,有对几个无性系的单位冠幅平均产油量进行遗传力的测定,如亚林8(区25)、亚林13(区23)在无性系测定林中的遗传力为54%和60%,而在区域性测定林中的遗传力,区25(亚林8)、区23(亚林13)分别为53%和66%.这证明了同一无性系无论在无性系测定,还是在区域性测定中,其遗传力是一致的。因此,在油茶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造林时,选用10个花期较接近、可配性高的组合造林,是有科学依据和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油茶低改与优良新品种栽培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低产林改造技术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 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油茶良种选择 油茶高产林分建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且符合当地生产发展区域良种适生要求。无合适良种的地区发展油茶,可进行良种引种试验,试验后确定表现良好的良种用于生产。防止未经试验进行跨区域调运种苗。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选出一大批农家品种、家系、无性系和无性系品种。可选择产量高、性状特征明显、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主要良种。由于各地推出的良种数量太大(势必标准下降),有时连选育者自已都难以在田间判定。因此,生产上应选择精品良种,进行配比组合栽培。亚林、长林系列良种已在浙江省多处较大面积的栽培,表现较好,可以在浙江各地种植,其他系列品种要慎重选用。 目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赣石84-8,赣无11,岑软2号、赣447、赣抚20、长林53号、赣8、赣兴48、长林21号、长林27号、赣无1号、GLS赣州油1号、赣永5,66.4、长林40号、GLS赣州油2号、赣兴46、赣石83-1、岑软3号、长林23号、赣石84-3、长林4号、长林55号、赣永6、桂无1号、GLR1、湘林104 、赣石83-4、赣190、长林3号、GLS赣州油3号、GLS赣州油4号、GLS赣州油5号、桂无4号、赣无2、GLS6、湘林1、GLS7、GLR2、GLS8、GLS9、亚林4号、长林18号、亚林9号、湘林XLC15、湘5 、亚林1号、湘林XLJ14、岑溪软枝油茶。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数量较多,因地制宜选用。 种苗生产提倡根据生产计划就地建立采穗和育苗基地。从而减少种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 (二) 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 1、土壤 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发展。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条件: (1)pH值为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为最好; (2)pH小于4大于7的土壤和不透气的死黄泥土均不宜油茶生长; (3)土壤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要求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土壤含水率旱季应不低于15%,土壤中石砾含量以不超过20%,孔隙度应在。50%以上,以壤土、轻壤十、轻粘土为好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05应不低于60g,每kg土壤含K20不低于0.4g; (4)土层厚度应在1m以上,少于40cm不宜作宜林地,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O5应不低于60g,每公斤土壤含K2O不低于0.4g。 2、地势和坡向 (1)坡向:南坡、东南坡最好,东坡也较好,在平缓的北坡、西北坡,也可以种植。 (2)坡度: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在15度左右的缓坡地,不宜超过30度。 (3)海拔高度:普通油茶在200~600m之间生长良好,小果油茶在200~600m之间生长较好,攸县油茶在100~300m之间生长较好,浙江红花油茶在600~800m左右生长较好。 3、气候 林地选择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是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并且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北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或营造混交林等,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普通油茶品种

普通油茶以其产量较高,适应性强,栽培分布广而成为油茶栽培中重要的一个种。因此,在这里只介绍普通油茶的品种,以后各章所述亦主要为普通油茶。 油茶是栽培植物,不仅要区别种,并且要求按照一定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的差异划分出品种(类型),这是用更细微的分类单位来反映人们在栽培上的要求。油茶栽培分布广,各分布区自然条件各异,以及由于油茶异花授粉的特性,在长期栽培中经不断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种内变异极其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因而,导致品种分类的复杂性。长期以来,产区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根据果实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划出不同的品种类型。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经营条件下,选育出适宜各自条件下众多的优良农家品种(类型)。为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方便和易于识别,采用了成熟期的不同、果实大小、果形、果色等特性、特征来划分不同的品种类型。 (1)成热期。根据油茶成熟期的先后不同,可以划分出3个基本品种群: ·寒露籽。树冠小,多呈直立形,分枝角度小于30°。叶小而密。果小皮薄,每果种子1一3粒。“寒露”前后,果熟、花开。出油率30%左右。抗病力强。产址稳定,但采摘费工。 ·霜降籽。树冠较大,开张,分枝角度一般在40°--60°之间。叶大稍厚。果大,每果种子4-7粒.有时更多。“霜降”前后,果熟、开花,出油率25%左右。抗病力中等。 产量较高,为群众所喜爱。 .立冬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大于400。叶大而稀。果大,每果种子7一10粒。“立冬”前后,果熟、花开。出油率22%左右。抗病力中等。 另有成熟更早的秋分籽,山于只限于某些地区,面积很小,‘一般都未计入。 我国各省(区)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是霜降籽。寒A籽不多,立冬籽很少,秋分籽更少。霜降籽作为一个群体品种,内部变异、分化很大。表现在形态特征上,树冠有直立形、开张形和半开张形;果实形状有球形、桃形、橄榄形;果实颜色有红色、紫红色、黄色、青色等多种;果实大小、重量也颇为悬殊。表现在生理上,结实强度的大小、稳定性和含油量的高低都相差很大,因而又形成了许多类型。这是由于普通油茶栽培分布广,自然条件多样,栽培历史悠久,再加之异花授粉,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极其丰富的变异,对选择育种来说,是极可宝贵的物质基础。 (2)果实大小。果实大小用果径和单果重来衡量。为确定按果实大小划分的数址指标。 (3)果形。油茶果实形状各异,为使分类不太复杂和便于辨认.定出五种荃本果形,即球形、桃形、脐形、橄榄形和桔形。 (4)果色。油茶果实的颜色性状比较稳定,不会因光照条件的影响改变果色。 按果色统计表明,红色果较多,黄色果次之,青色果最少。这一分布规律在霜降和寒露中是一致的。青色果的性状较红、黄色果略差。(转载于中南油茶https://www.doczj.com/doc/e214555941.html,/)

油茶种植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油茶适应性很强,在丘陵、山岗、平原地区均可种植。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类种植油茶。坡度太大不利于管理,成熟后采摘不便,大面积栽种坡度最好也不要低于5度,过于平坦容易积水,而导至油茶根部坏死。 二、土壤要求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壤质且含有少量石砾的ph值5-6的酸性红壤或红黄壤上,在这种土壤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高。 三、整地 1、全垦:在平坦或缓坡地可采用全垦,应该在8-9月份用机耕方式,深翻8寸-1尺,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到11月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40-50cm3。 2、条垦: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外高内低,带宽2米,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3、穴垦:坡度较大的地类,应采用穴垦,环山水平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如果全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流失的是最好最肥的土质。 种植密度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采用2.5-3×3米,即每亩种植74-89株,(前几年可间作套种低杆如豆类花生等作物,不要套种藤类作物,会影响油茶生长,注意要给油茶留足1×1米的生长空间,以免作物与幼树争水、争肥、争阳光;);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采用株行距2-2.5×3米,即每亩种植89-111株。总之,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密植,要求油茶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不低于0.6,不超过0.8。 四、底肥和培穴 施足基肥: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公斤、复合肥0.25-0.5公斤,或磷肥0.25-0.5公斤、钾肥0.15公斤、尿素0.15公斤,底肥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在10-15厘米上下为好,施浅了会烧根。表土一定要回填还穴,表层再盖上原底层土,可防长草,再将穴培成高出地面15 cm左右的馒头形,供种植时使用。 五、品种选择 目前油茶造林用的优良无性系苗木。是在通过省级以上鉴定,亩产50kg以上的优良油茶无性系母树上剪取穗条,以健壮的油茶种培育的芽苗作砧木,在5--6月份通过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生产的。 1、适宜江西栽植的品种 亚林所培育的亚林1、4、9品种,以及亚林所与亚林中心联合培育亚1、2、6等无性系系列,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林1、2、3、6等无性系系列,赣州地区还可选用赣州林科所培育的赣无无性系系列。 这些优良家系和无性系均经过了连续四年的测试,大部分试验达到亩产油50kg。 2、苗木质量 一年生苗要达到苗高15cm以上,地径0.15厘米以上。二年生苗高达到30cm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并且至少有五个品系以上的苗木配置造林。严禁实生苗造林,也不要从外省调苗,原因是:(1)外省苗木虽然也可能是经当地鉴定的优良品种,但这也只能说明在当地表现尚可,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在我省如果没有经过一个周期的测试,便不能说明在江西是否适应,是否也能高产。(2)长途调苗失水时间长,影响成活率。 苗木销售单位必须具有苗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证,所售苗木还必须具有两证一签(见注解)。 六、种植 栽植时间一般选在冬末至春初,12月底至3月初,土壤湿润时种植为宜,(此时间段一是多有间断雨水,二是外出务工农民工回家过年,因此选择这个时候栽种,能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以及对用工的需求。) 栽种前的准备:注意天气预报,待造林队伍全部进场后,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起苗,取苗后,应连夜运回,路上不要停留,裸根苗在外存放的时间越短,则成活率越高,运输时,要用蓬布把苗盖好,以防运输时苗根被风干;苗运到山场卸车后,要立即用湿土围住茶苗根部,进行假植;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均匀沾浆,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如苗量太多,应分次取苗运输,每次运量应把握在1-2天栽完为宜。

油茶套种技术

油茶套种技术 发布时间:2012-4-4 浏览:719 油茶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植物, 在南方丘陵山地广泛种植, 由于一般生产上粗放经营, 油茶产量低, 经济效益不高。研究表明, 油茶林通过合理套种间作, 既可增加套种间作的收入, 还可以耕代抚, 抑制杂草, 节约油茶管理成本, 并且 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油茶生长环境, 增加产量, 提高效益。尤其油茶幼林期, 处于仅投入而无产出阶段, 林地空阔,易滋生杂草, 水肥管理也较繁重困难, 合理套种中药材不失为解决其经营效益和管理困难的有效途径。 选择油茶林套种中药材品种, 主要考虑4 个方面: 首先是中药材品种与油茶两者的相互影响, 需要从油茶和中药材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形成的群落结构上考虑, 坚持以油茶为主,优势互补原则。油茶是经营主体, 必须保证其主导地位, 中药材品种选择应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 如套种中药材不能过于高大, 以免对喜光阳性的油茶树生长产生影响。同时考虑中药材品种对油茶林的适应性, 在油茶林环境能够良好生长发育。其次是中药材品种的地道性原则。一般中药材种植应选择地道、特色药材品种, 能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有良好适应性, 保证生产出优质中药材产品。第三, 应根据市场选择品种, 以保证套种的经济效益。第四是套种中药材品种的栽培技术应当比较容易掌握, 易于推广应用。 针对近年江西大力发展油茶, 根据部分药材品种在江西栽培实践, 并参考近年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有关研究成果[3], 笔者提出以下中药材品种及其主要种植技术, 供油茶林套种经营中参考, 以期有助于油茶发展。 1 半夏 药材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的干燥块茎。别名三叶半夏、旱半夏等。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是常用大宗中药材, 国内1/3 的中成药原料中使用半夏。近年, 半夏市场行情比较平稳, 价格在40~50 元/kg 之间, 后市看好。 1.1 栽培关键 宜选择土壤比较肥沃、湿润疏松的行间作为种植的地块,在翻耕土壤时施充分腐熟的猪粪、牛栏粪等农家有机肥对半夏提高产量作用大。播种期可以早春覆膜种植、或5 月收购野生半夏种植、或秋季小阳春时节种植。条播, 用种量约 100kg/667m2 块茎。田间管理上主要应及时清除杂草, 生长期,尤其是“小满”前后, 应重施珠芽肥, 如腐熟的饼肥、人畜粪水、硫酸铵等, 生长中后期, 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溶液。6 月初和7 月中旬应各培土1 次, 盖住珠芽和种子。生长期抽出的花蕾应全部摘去, 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提高产量。 1.2 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发病时叶片上有紫褐色病斑, 后植株渐渐枯萎。防治方法: 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1∶1∶120 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500 倍液, 每7~10 天喷1 次, 连续2~3 次。2)病毒病。病株叶卷缩成花叶, 植株矮小、畸形。防治方法: 除去病株, 杜绝传染源; 选无病株留种。3)块茎腐烂病。多发生于长期积水处, 发病后地下块茎腐烂, 地上部分枯萎。多采用开沟排水进行防治。4)红天蛾: 幼虫为害叶片, 将其咬成缺刻状或食光叶片。防治方法: 害虫幼龄期喷90% 敌百虫800 倍液或喷洒40%乐果乳剂1500 倍液。 1.3 采收 在秋天气温低于13℃以下, 叶子开始变黄时刨收为宜。选择晴天, 浅翻细翻, 将横径0.7cm 以上的拾起, 作药材或留种。过小的留于土中, 继续培植, 次年再收。 2 射干 药材射干为鸢尾科草本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的干燥根茎。具有解毒利咽, 清肺祛痰之功效。

油茶品种介绍

油茶品种介绍 1、世界极品油茶——中科大果油茶(回收产品10元/公斤,并供全套榨油设备) 经专家考察证实:中科大果油茶为目前国内外最好的油茶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应性强,凡油茶产区均可种植,能耐-10℃严寒和40℃酷暑,极少病虫害,抗旱耐寒贫瘠。嫁接苗3年开花,4年结果,6至7年丰产,实生苗比嫁接苗迟开花1至2年。亩产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该有茶一般亩产高档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产7倍以上,目前该茶油售价每公斤50元以上,供不应求。亩产值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如果能种上100亩该油茶,几年之后,每年经济效益就是10万元以上,综合开发深加工经济效益还可增加。是目前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茶品种,大力种植,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无可估量。 世界极品油茶——中科大果油茶与普通油茶相比,具有六大优点: (1)茶果最大:每亩可种60~110株,单果重0.5~1.5kg,最重1.8kg,单果重世界第一; (2)产果最多,产量高:成年树单株产果50~100kg以上鲜茶果(约折15~30kg以上鲜油茶籽),最高株产265kg,即一般每亩可产2500~5000kg生茶果,折亩产鲜茶籽750~1500kg。 (3)出油率极高: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科大果油茶干籽出油率35%,干茶仁出油率62.4%计算,每100kg生产茶果可产干茶籽仁8kg,即每亩可产200kg干茶籽仁,每亩可产茶油124.8kg以上,产量比普通油茶品种高10倍以上。 (4)油质优:国家农业部粮食油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 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8%,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油一级食用油标准。且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 (5)副产品多:除提供优质油外,大量的果壳及榨油后的麸饼可用作提取茶皂素、糠醛、木糖醇的原料,提取后的废渣可加工成固体燃料,进行木质燃料发电。 (6)红色艳丽的茶花极多、花期长:该油茶品种的茶花11月至次年3月开放,花期约140天,花朵鲜艳亮丽,株开花1000~3000朵,极具有观赏价值,广泛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绿化。 (7)寿命最长:生长期100至200年,百年以上老树照常开花结果100年至250公斤。 2、大果红花油茶 大果红花油茶属亚热带常绿野生乔木,树高4~8米,每667平方米(1

油茶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油茶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1 市场分析 1.1国内市场分析 1.1.1 国内油料生产分析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草本作物有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棉籽油,还有新开发出来的米糠油和玉米胚油等;木本植物有油棕、油茶和核桃油等。食用油产品极为丰富。2007年,我国国内油料年生产量约5417万t,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占73.75%,但大豆绝大部分还是作为粮食,用于榨取食用油的不足一半。据2008年统计,我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4531.2万亩,年产油茶籽约97.55万t,折合年产茶油约26.65万t,从总产量上看,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菜籽等油料植物直接竞争。从表2-1中可见,国内生产的木本油料以油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还很低,仅2.49%,属于小油料种类。 2007年国内主要植物油料生产结构

1.1.2 国内市场经营分析 近年来,我国油脂市场日趋兴旺,油茶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2007年我国油茶较大的生产加工企业达1667家,各地通过对茶油龙头生产企业的重组和改造,企业的效益和活力日趋显现。茶油产品不断换代升级,国内国际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拓。油茶生产与加工向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初显,目前已形成江西的润心、绿海、得而乐、今世本香;湖南的金浩、苏仙;福建的沈郎、老知青、寿山、九利;广西的巴马;浙江的旺盛、金勺等几十个茶油品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优质保健食用油的需求量将逐渐扩大,茶油在食用油高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将相应增加。 油茶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茶皂素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从事植物提取的生产、科研机构已发展到300多家,其中较大的茶皂素提取厂家、研究机构有20多家,形成了约5万t/年的制备提取能力。市场消费约有一半在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量基本平衡。东南亚国家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茶壳和茶籽壳,用以生产茶皂素。此外,茶壳和茶籽壳生产食品用高级活性碳也是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新产品。 虽然油茶产业在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从市场所反馈的情况看,并非十分乐观。在每年2000万t的食用油市场中,茶油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1%。油茶产业市场经营还存在一些问题:

云南省5个油茶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0 NO .3. CHINA FRUIT & VEGETABLE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OLOGY 8 摘要: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站经过4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广油3号等5个适宜高原栽培的高产油茶品种,填补了云南省无油茶良种的空白,新品种2008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认定。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云南省5个油茶品种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希望对云南省各地发展油茶产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油茶 良种 栽培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又名茶果树、茶油树、白花油茶,属山茶科茶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油茶寿命长达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油茶开始结果年龄因繁殖方式不同而异,实生油茶一般5年才开始结实,10年进入盛果期;嫁接苗3年即开始结果,6年进入盛果期。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盛果期可维持40~50年。 茶油属高级药、食两用油。中国历代药典记载山茶油有“明目亮发,润肺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抗暑、抗癌、降脂、降压、抗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预防中风”的作用,对抵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及减少皱纹、黄褐斑、晒斑均有效果。《本草纲目》:“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 1995年版《中国药典》将山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研究表明,山茶油属于单一不饱和油脂,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益,不饱和脂肪酸充足供应,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如果体内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就会皮肤变得粗糙、头发脱落、代谢紊乱。山茶油消化吸收率达97%,每克含热量9卡路里,长期食用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葡萄糖含量可降低12%,并对改善人体机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和冠心病发生有一定功效,因此成为食药两宜的营养保健食品。 食用油脂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是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Lipid acid )含量高达≥90%,是目前食用油脂中最高的。其中:油酸(Oleic acid )≥80%。亚油酸(Leinoleic acid )≥8%。亚麻酸(Linolenic acid )≥2%。维生素E (Notural Vitamin E )≥120mg/100g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2008年9月11日,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将山区综合开发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于1996年开始先后分4批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114个县开展了山区综合开发试点示范。进入新世 纪以来,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继续得到推进,胡锦涛总书记近年来先后三次对山区综合开发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委对如何加强山区综合开发进行了专题研究。中央对食用植物油的供应和油料作物的发展也十分关注和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2008年1月,温家宝总理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措施。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纳入整个油料产业发展认真研究部署。 云南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1000万亩油茶,打造“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现已经在各地州大规模组织实施。 良种、良法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油茶产业发展的成败。省委、省人民政府1964年批准在文山州广南县成立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站,开展对油茶的系统研究,2008年终于选育出适宜云南省高原气候栽培的优良品种,并解决了油茶无性繁育技术(主要是芽苗砧嫁接技术)和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对实现云南油茶良种化、精细化栽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介绍云南省5个油茶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一、油茶良种 1、广油3号 (1)植物学特性。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叶面长6.3cm ,宽3.8cm ,叶面光滑;顶花芽1-2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7cm ,6瓣,雄蕊76枚;果实球形,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树势强,成枝力强,以顶花芽、短果枝结果为主,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始开花和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果实横径3.64cm ,纵径2.89cm ,平均单果重21.64g ,最大单果重34.9g ,心室3个,种子2~9粒,果实10月下旬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220粒,冠幅产果量1.45kg/m 2。鲜出籽率为42.3%,种仁含油率54.07%,果油率8.4%,平均产油量582kg/hm 2。 (4)物候期。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中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3-4次,10月底果实成熟。 2、广油4号 (1)植物学特性。枝条直立,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叶面长6.6cm ,宽3.1cm ,叶面光滑;顶花芽1-5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5~6cm ,7瓣,雄蕊82枚;果实球形,青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树势强,成枝力强,以各种果枝均能结果为主,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始开花和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果实横径3.46cm ,纵径3.53cm ,平均单果重23.82g ,最大单果重47g ,心室1~3个,种子2~11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198粒,冠幅产果量1.85kg/m 2。鲜出籽率为46.6%,种仁含油率53.83%,果油率10.3%,平均产油量784.7kg/hm 2。 (4)物候期。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下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初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3-4次,10月底果实成熟。 3、广油9号 (1)植物学特性。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叶面长6.5cm ,宽2.5cm ,叶面光滑;顶花芽2-13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5~6cm ,7~8瓣,雄蕊78枚;果实球形,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树势强,枝条下垂,成枝力强,各种果枝均能结果,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花并开始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果实横径3.36cm ,纵径3.19cm ,平均单果重25.70g ,最大单果重28.5g ,心室2~4个,种子2~8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215粒,冠幅产果量1.82kg/m 2。鲜出籽率为40.6%,种仁含油率57.21%,果油率8.4%,平均产油量683.4kg/hm 2。 (4)物候期。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下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4次,10月底果实成熟。 4、广油13号 (1)植物学特性。树冠自然开心形;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或钝齿,叶面长6.1cm ,宽3.63cm ,叶面光滑;顶花芽2-6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5~6cm ,5~6瓣,雄蕊82枚;果实球形,青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树势强,较开张,成枝力强,各种果枝均能结果,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花并开始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果实横径3.64cm ,纵径2.89cm ,平均单果重25.88g ,最大单果重33.2g ,心室3~4个,种子2~11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181粒,冠幅产果量1.5kg/m 2。鲜出籽率为44.6%,种仁含

山茶油市场分析报告

山茶油市场分析报告 茶油是品质媲美橄榄油的高端食用油品,具有极佳的营养、药用和保健功效,但由于种植、工艺、宣传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消费者认知度较低,在国内外的产销量均大幅小于橄榄油。 世界食用油品的未来趋势是向着木本植物油方向发展的,茶油在产销上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油市场供给分析 (一)茶油简介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在世界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 山茶油营养丰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93%,其中油酸82%,亚油酸11%)、山茶甙、茶多酚、皂甙、鞣质,及富含抗氧化剂和具有消炎功效的角鲨烯,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防癌抗癌有特殊功效。山茶油还富含维生素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茶油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是所有食用油中最多的。 图表1:茶油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 可食部100 水分(克) 0.1 能量(千卡) 899 能量(千焦) 3761 蛋白质(克) 0 脂肪(克) 99.9 碳水化合物(克) 0 膳食纤维(克) 0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 核黄素(毫克) 0 尼克酸(毫克) 0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7.9 a-E 1.45 (β-γ)-E 10.3 δ-E 16.15 钙(毫克) 5 磷(毫克) 8 钾(毫克) 2 钠(毫克) 0.7 镁(毫克) 2 铁(毫克) 1.1 锌(毫克) 0.34 硒(微克) 0 铜(毫克) 0.03 锰(毫克) 1.17 碘(毫克) 0

油茶的种植技术要点

油茶种植油茶的种植技术要点 一、油茶备耕种植的地理环境 应选择海拔500m以下,坡度25度以下,5度以上,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岗、平原等地类。坡度太大不利于管理,成熟后采摘不便,大面积栽种坡度最好也不要低于5度,过于平坦容易积水,而导至油茶根部坏死。 二、土壤要求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壤质且含有少量石砾的pH值5-6的酸性红壤或红黄壤上,在这种土壤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高。 三、整地要求 全垦。在平坦或缓坡地可采用全垦,深翻40-80CM,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深40-50cm。 条垦。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外高内低,带宽2-3m,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穴垦。坡度较大的地类,应采用穴垦,环山水平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如果全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流失的往往是最好最肥的土质。 四、油茶种植密度 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而定。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白花油茶采用2.5米×3米株距(带宽3米以上的可以呈品字形)

进行种植,(全垦地前几年可间作套种低杆如大豆、花生等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不要套种藤类作物,会影响油茶生长,注意要给油茶留足1m×1m的生长空间,以免作物与幼树争水、争肥、争阳光);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种植。 五、基肥施放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kg、复合肥0.2-0.3kg,底肥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在15cm上下为好,施浅了会烧根。表土一定要回填还穴,表层再盖上原底层土,可防长草。 六、油茶种植 栽植时间选在1月底至5月中旬,土壤湿润时种植为宜。此时间段多有间断雨水,选择这个时候栽种,能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 栽种前务必注意天气预报,尽量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取苗,并即取即运,运到后立即组织种植;苗运到后,要立即用添加了生根剂的泥浆浸泡茶苗根部;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以提高成活率。每次运苗量应把握在2-3天内栽完为宜。 栽植时1穴1株,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相适应的种植穴,将苗栽种。栽时要求土细碎,苗干栽正,适当深栽,根系舒展,填土踏实,根土密接,深度以栽种至比苗木根部高3-5cm左右。栽后上面复一层松土,定植后最好浇透定植水,如遇多日干燥天气,要进行浇灌苗木,补充水分。

油茶树种植要点

油茶树种植技术要点 一、油茶备耕种植的地理环境 应选择海拔500m以下,坡度25度以下,5度以上,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岗、平原等地类。坡度太大不利于管理,成熟后采摘不便,大面积栽种坡度最好也不要低于5度,过于平坦容易积水,而导至油茶根部坏死。 二、土壤要求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壤质且含有少量石砾的pH值5-6的酸性红壤或红黄壤上,在这种土壤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高。 三、整地要求 全垦。在平坦或缓坡地可采用全垦,深翻40-80CM,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深40-50cm。 条垦。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外高内低,带宽2-3m,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穴垦。坡度较大的地类,应采用穴垦,环山水平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如果全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流失的往往是最好最肥的土质。 四、油茶树的种植密度 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而定。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白花油茶采用2.5米×3米株距(带宽3米以上的可以呈品字形)进行种植, (全垦地前几年可间作套种低杆如大豆、花生等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不要套种藤类作物,会影响油茶生长,注意要给油茶留足1m×1m的生长空间,以免作物与幼树争水、争肥、争阳光);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种植。 五、基肥施放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kg、复合肥0.2-0.3kg,底肥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在15cm上下为好,施浅了会烧根。表土一定要回填还穴,表层再盖上原底层土,可防长草。 六、油茶种植 栽植时间选在1月底至5月中旬,土壤湿润时种植为宜。此时间段多有间断雨水,选择这个时候栽种,能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 栽种前务必注意天气预报,尽量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取苗,并即取即运,运到后立即组织种植;苗运到后,要立即用添加了生根剂的泥浆浸泡茶苗根部;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以提高成活率。每次运苗量应把握在2-3天内栽完为宜。 栽植时1穴1株,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相适应的种植穴,将苗栽种。栽时要求土细碎,苗干栽正,适当深栽,根系舒展,填土踏实,根土密接,深度以栽种至比苗木根部高

油茶品种

第一节主要栽培物种 1.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油茶、中果油茶等。 它是我国目前的主栽物种,主要形态特征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叶革质,椭圆形。花白色,顶生,花瓣5-7,分离。蒴果,直径1.8-2.2cm。种子含油30%以上,茶籽 油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8.03%,硬脂酸1.05%,油酸81.91%,亚油酸8.05%,亚麻酸 0.51%。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18个省区,湖南、江西和广西是其中心产区。 2. 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又名江西子、小茶、鸡心子等。 灌木或小乔木,分枝角度小。叶椭圆形,长2.5-5.5㎝;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白 色花,花瓣5-8枚,倒披针形。朔果于10月上旬成熟,通常为球形、桃形、近橄榄形,果皮极薄,每果有1-3粒种子。单果平均重3.4-16.0g,鲜出籽率44-58%,干籽出仁率66-70%,种仁含油率40.02-48.52%,干籽含油率20.5-31.6%。 3. 攸县油茶(CamelliayuhsienensisHu.)又名长瓣短柱茶、野茶子、薄壳香油茶。 常绿灌木,树皮灰白色或黄褐色,分枝角度小;叶多为宽卵形、椭圆形,先端渐尖。2月中旬至3月底开花,花白色,花瓣5-7枚;朔果10月底成熟,中等大小,果皮极薄。平均果重6.0(3.4-18.0)g,每果有子1-12粒。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很高,油质好。主要分 布在湖南中部、江西、湖北、贵州和云南等地。 第二节主栽优良新品种 1.湘林1号。别名羊古老1号,区1号,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0年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13-2006。湘林1号树势旺盛,树体紧凑,枝条分枝角40°左右,树冠自然圆头形或塔形,湖南通常于11月上旬至12月 下旬开花,花白色,花瓣倒心形,5-6瓣,叶椭圆形,墨绿色至绿色,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实橄榄形,红黄色,每500克果数15-30个,鲜出籽率46.8%,干籽含油率35%,鲜果含油率8.869%。丰产性能好,四年平均产油722.5kg/hm2。适用于各主要油茶产区。 2.湘林104.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4年选育出来的“寒露籽”优良无性系。2006 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14-2006。树冠自然圆头形,花期稍早,湖南通常于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开花,花白色,花瓣倒心形,5瓣,叶椭圆形,果实 成熟期10月中旬,果球形或桔形,青红色,每500克果数15-50个,心室3-4个,鲜出籽 率42.25%,干出仁率66.61%,种仁含油率49.56%,果油率8.7550%。单位冠幅产果量 1.37kg,产油量839.7kg/hm2,比参试无性系平均值增幅9 2.8%。 3.湘林XLC15。别名湘林210,茶陵166、攸17。是湖南省业科学院和湖南攸县油科所于共同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15-2006。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势旺盛、树形开张,湖南通常于10月底至12月下旬开花,花 白色,花瓣倒心形,6-7瓣,叶椭圆形,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球或桔形,青黄或青红1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XX区位于江西省会XX市的西北郊,属丘陵低山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年均日照时数为1500-1950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730—1950毫米,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目前,全区有油茶林面积亩,茶油年产量58000公斤,油茶主要分布在梅岭镇、招贤镇、罗亭镇、太平镇等乡镇、国有林场内。 我区油茶品种单一,且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经营粗放,整体上处于低水平经营管理状态, 产业发展依然滞后, 经济效益不显著。 据调查,各乡镇基本上都有规模不大的成品油料小作坊榨油坊。目前全区范围内还没有能称得上油料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

二、油茶发展的潜力 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可以预见,茶油的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从我区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已经具有了十分优越的深度开发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商机,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条件。 1、有潜在原料优势。我区油茶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而且当地农民有种植的积极性,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只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就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对现有油茶的低改,原料不成问题。 2、有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作为“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油茶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

如栽培管理粗放,油茶发展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加工龙头企业等。 1、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我区油茶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传统种植生产方式原始,技术含量低,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种植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大部份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油茶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大部分的油茶林未进行林地清理和抚育垦复,有些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导致茶籽产量低、质量差,影响茶油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2、加工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率低。目前,我区油茶加工还处于半原始状态,油茶资源综合利用不够。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既降低的出油率,又影响了茶油品质。同时大量的油茶副产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整体优势得不到发挥,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 四、几点建设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破资金瓶

中国油茶概况

中国油茶概况 双击自动滚屏文章来源: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发布者:常宁党政门户网发布时间:2008-12-19 11:27:14 阅读:327次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区)是其主要产区。油茶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油茶产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等原因,造成油茶有很多别名,如“员木”、“茶”、“茶油树”、“山茶”、“南山茶”、“楂、楂木或槎”等等。油茶种子榨取的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耐贮藏,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油茶还能通过油脂的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炭等。通过综合利用可大大提高油茶经济效益。 我国现有油茶面积约333万公顷并以普通油茶为主,年产茶籽80万吨,产油20多万吨。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个省(区)。20世纪50年代前,油茶生产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半野生状态,50年代中期,全面开展油茶生产运动,十年内面积增加了约160万公顷,茶油年产量从1953年的5万吨提高到1959年的13万吨;70年代开展油茶科研,广泛开展油茶优树和农家品种的选育,同时开展了油茶的更新改造,建立油茶示范场,平均年产茶油11万吨;80年代茶油年产量在11~13万吨。90年代以来,随着群众和地方政府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应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油茶生产的支持力度,给予油茶生产注入和活力,油茶生产真正进入了平稳的发展轨道,全国年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产量突破了20万吨。

山茶油国内市场分析

一、山茶油市场分析 山茶油谋局高端中国食用油市场"异军突起" 自7月以来,普通食用油价格大幅"跳水",再次引发大众对中国食用植物油发展的深思。近几年中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高依存度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心头之痛,在短短数年间,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表示,中国将考虑出台政策扶持国内植物油加工企业壮大,尽力降低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 在政策利好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多年潜伏在密林深处的山茶油携"天然,营养,稀缺"等特性开始突破大众食用油壁垒,向高端食用油市场发起了进攻。"我们公司今年已经展开了全国性的招商,目前已经在江苏、浙江、河南、海南、福建、广西、天津等地均已经有经销商加盟,并开始了市场的全面拓展,今年预计广告投入达5000多元。"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郭玉龙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现状: 油茶多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山茶油高端市场难进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 所谓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南方14个省区的山地、丘陵地区,当地农民有多年的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由于其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在主产区经济林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 尽管发展油茶产业,既有利于国家粮油安全,也有利于节约耕地,还有利于水土保持,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多年来油茶产业一直未发展壮大起来,始终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状态。 一份来自国家林业局产业发展规划的资料显示,30年前,全球茶油与橄榄油含量基本相当,都约为30万吨。但遗憾的是,几十年的发展,橄榄油已经发展为每年600万吨的产量,可是品质优于橄榄油的茶油,其产量不升反降,产量只有25万吨左右。 茶油作为全球油类的一种,目前所占市场比例仅为1%左右。《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通过走访部分超市了解到目前高端茶油销量非常慢,目前许多超市里在食用油的货架上高端食用油都是被橄榄油占据着,只有零星的几个品牌山茶油,而提到高端食用油,更多的消费者会首先想到橄榄油,并不了解山茶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