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城市规划_一张图_的探索与实践_刘全波

深圳城市规划_一张图_的探索与实践_刘全波

深圳城市规划_一张图_的探索与实践_刘全波
深圳城市规划_一张图_的探索与实践_刘全波

P l a n n i n g A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第6期 VOL.35 NO.6 JUN. 2011

50

【摘要】对“一张图”管理体系和建设方法进行了研究,制订了“一张图”工作机制和技术标准。提出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是以法定图则为核心,整合各类规划成果,具备动态更新机制的规划管理工作平台。其总体框架为“三层一库”,即核心层、管理层、基础层和规划成果库。利用GIS技术,搭建“一张图”规划整合平台,开展专项层面和图则层面整合工作,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惑规划管理的“多头规划”和“规划打架”问题。构建基于“一张图”理念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法定图则;规划整合;深圳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on the “one map” administr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 work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tandard. It proposes that “one map” urban plan system in Shenzhen is a dynamic administration platform,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atutory plan. The feature of the platform is the integration of all kinds of planning achievement.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includes core layer, management layer, basic layer and planning achievement database.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the “one map” system solves the problems puzzling the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resulted from the plans made by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the con ? icts between different plans.K E Y W O R D S :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 o n e m a p ; administration system; statutory plan; planning integration; Shenzhen

1 引言

深圳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了以法定图则为核心、较为完善

的规划编制体系及规划管理制度。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逐步建成了规划实施与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为深圳市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有的规划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部分规划成果相互冲突。据统计,1998年以来,深圳市共完成各类规划研究成果1278项,其中:综合性规划660项、专项规划249项、规划研究369项。规划成果类型、层次、版本太多,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审查协调机制,以致部分地区不同规划成果之间出现冲突,规划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

二是信息缺乏有效组织和动态维护。一方面,虽然规划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功能很强大,数据种类非常多,信息量非常大。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组织,系统图层过多(500多个),面对海量信息,规划管理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大量规划成果“散落民间”,成果的有效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三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目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信息系统主要面向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通常难以直接获取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成果。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机制,加强规划成果管理,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成果使用效率。2008年6月,深圳市正式启动城市规划“一张图”(以下简称“一张图”)研究工作,确定三年内实现全市“一张图”管理的战略目标。本文结合项目工作成果,简要介绍对“一张图”的认识和体会。

2 “一张图”理论探索

2.1 法定图则是“一张图”的核心

(1)“一张图”的定义。

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

刘全波 刘晓明

【作者简介】

刘全波(1963-),男,硕士,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刘晓明(1980-),男,本科,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城市规划师。【收稿日期】2010-11-09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6-0050-05【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ONE MAP” PLANNING SYSTEM IN SHENZHEN

LIU Quanbo; LIU Xiaoming

51

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

刘全波 刘晓明

图1 深圳规划“一张图”总体框架

Fig.1 Framework of “one map” planning system in Shenzhen

图2 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

Fig.2 “one map”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system

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开展规划“一张图”工作,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是规划“一张图”?根据曾经做过的问卷调查,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一张图”并不是狭义的“一张图纸”。更多的人认为“一张图”应该是一种工作机制或制度,或者是一个工作平台。在借鉴国内外兄弟城市“一张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经过综合研究,提出深圳规划“一张图”的定义是:“以现状信息为基础,以法定图则为核心,系统整合各类规划成果,具备动态更新机制的规划管理工作平台”。

空间上,“一张图”是基于统一地理坐标系的、空间连续的全市域规划信息集合,在信息系统中可进行叠合显示、分析和检索;时间上,是具备动态更新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最新城市建设现状、地籍信息、审批信息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的“现状图”;全面反映最新、有效规划成果的“规划图”。

(2)“一张图”总体框架。

深圳“一张图”包括三层一库,即核心层、管理层、基础层和规划成果库(图1)。.

核心层:包括法定图则、空间控制等规划信息。

法定图则主要包括法定文件和图表,重点是规划土地用途、开发强度及其他控制要求。空间控制包括全市层面的各类控制线规划(基本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区、黄线、蓝线、橙线、紫线、高压线等)和局部地区城市设计、详细蓝图空间控制总图。

管理层:包括规划编制动态、规划审批、规划调整和规划整合等管理信息。

规划编制动态信息主要指法定图则、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蓝图、交通市政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编制动态;规划调整信息指规划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对已批规划的调整信息以及在编规划范围内的最新规划审批信息;图则调整信息包含两方面内容:图则修编及个案修改信息;规划整合信息指以法定图则为核心,对已批准的各类城市规划成果进行整合,所暴露的矛盾与问题的分类汇总信息。

基础层:包括地籍、建设现状和基础地理等现状信息。

规划成果库:包括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等规划成果信息。

2.2 机制建设是“一张图”的保障

为保障“一张图”建设与管理,必须加强机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张图”管理体系包括一个办法、一个

平台和一本手册。一个办法指“一张图”管理办法,明确处室、管理局、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信息中心等部门在“一张图”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相关事项的处理协调机制;一个平台是指三层一库的“一张图”工作平台;一本手册是指“一张图”使用手册,包括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工作规程(图2)。

(1)制订工作机制。

“一张图”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规划编制协调机制。通过“一张图”平台,开展在编规划“一张图”审查,实行规划编制全过程技术管理,确保在编规划与已批规划以及审批项目之间相互协调,保障规划成果的质量。

二是审批信息反馈机制。明确审批部门信息反馈职责,保障规划审批对法定图则等规划的调整内容能及时反馈到“一张图”平台。

三是规划实施评估机制。通过“一张图”平台,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协调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逐步实现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一体化管理。

四是动态更新维护机制。明确核心层、管理

P l a n n i n g A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第6期 VOL.35 NO.6 JUN. 2011

52

层、基础层和规划成果库动态更新内容、程序和部门职责,保障“一张图”能够及时动态更新。

(2)建立技术标准

深圳基本形成了以《深圳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和《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为主干,相关规划编制技术文件以及行政程序性规定为补充的技术标准体系。但是在规划成果管理以及对现状调查和基础资料应用等方面,仍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要实现“一张图”管理,必须从技术标准上加以改进和完善。

通过“四大新城”试点,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制订了《“一张图”规划梳理整合技术规程》、《现状信息调查与更新技术规程》和《城市规划成果数据格式及制图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未来还需要制定各类规划成果审查、验收规则及标准;各类信息入库、出库审查、审核制度以及“一张图”动态维护操作规程等。

2.3 规划整合是“一张图”的重点

“一张图”不是简单地将规划成果拼合在一起,它是通过“一张图”的工作机制,梳理各层次不同规划成果,暴露其与法定图则的冲突和矛盾,按照规划整合原则和程序,解决矛盾,使之形成协调的统一整体。规划整合是“一张图”的重点,直接影响“一张图”成果的质量。

(1)整合内容。

按图则边界衔接、控制线、土地利用、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地名七个方面内容,对法定图则落实相关规划的主要控制性内容进行校核分析,暴露、发现矛盾,提出处理建议。

(2)整合原则。

已批法定图则是“一张图”的核心,是实施规划管理的直接法律依据。通过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技术会议、法定图则委员会审查的图则草案,作为实施规划管理的重要参考。

法定图则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组团分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用地。

法定图则应落实已批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基本生态控制线、紫线规划、橙线规划、蓝线规划、黄线规划等专项规划。

法定图则与详细蓝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不一致时,原则上以法定图则为依据。

法定图则与城市更新规划不一致时,原则上以最新批准的规划为依据。

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原则上以相关专项规划为依据,设施的具体用地位置原则上以法定图则为依据。

需要修改法定图则的,按法定程序进行修改。

2.4 信息系统是“一张图”的支撑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张图”的重要工作平台,是实现“一张图”管理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1)信息系统建设。

“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现有信息系统框架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完善。它将拥有多种信息表现平台,包括GIS系统、CAD系统、WEB页面;针对不同应用,定制相应的基本信息配置;并且增加“一张图”反馈信息关联、计算机辅助校核、审查等功能。改变信息检索形式,包括:文件形式与空间数据库形式;目录、关键字搜索、空间索引等。在现有GIS平台基础上,改进信息组织结构,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将相关图层组合为数据集(图3)。

(2)数据库结构。

结合ArcGIS数据组织结构,对“一张图”空间数据按照“数据库-子库-专题(分类)-层-

要素及属性”的层次框架构筑数据库,按分类分层原则组织数据。数据的组织调用采用树状结构(图4)。

2.5 动态维护是“一张图”的生命

必须建立“一张图”动态维护更新机制,才能够保证“一张图”信息的准确性、现势性,保证“一张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动态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建筑物现状、公共

图3 “一张图”信息系统框架

Fig.3 Framework of “one map” information system

53

配套设施及交通市政设施现状信息必须“定期收集、定期更新维护”。

法定图则个案修改,根据相关会议纪要,通过局部“打补丁”方式更新数据;整体修编的法定图则经审批后,在系统中用新批图则整体替换旧版图则。

规划编制信息、日常业务审批数据,采取实时更新的方式动态维护。

规划整合问题应分类录入相应图层,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整合问题图层中删除。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成果数据格式及制图规范》、验收规则及标准、各类信息入库、出库审查、审核制度,保证规划成果真实性、完整性。

3 “一张图”建设实践3.1 建设时序

2008-2011年为过渡阶段,由于法定图则尚未完全编制完成,该阶段主要以已批法定图则为核心进行规划整合,无图则地区用已批准的详细蓝图或城市更新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无上述规划地区使用分区规划,形成全市“一张图”雏形。

2011年以后为正式阶段,随着法定图则大会战结束,市域范围将实现法定图则全覆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市“一张图”。根据图则修编及个案修改,进行动态更新与维护。

3.2 建设方法

(1)三个环节。

强调全过程“一张图”建设,包括“事前评估”、“事中协调”、“事后整合”三个环节。“事前评估”指未编图则地区,解读相关规划成果,开展前期研究;“事中协调”指在编图则地区,开展 “一张图”审查;“事后整合”指已批图则地区,开展以图则为核心的规划整合工作。

(2)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专项层面整合,以专项规划为基础,强调各专业的系统性,重点在于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形成各专业整合工作图,为图则层面整合提供依据。

第二层面为图则层面整合,以法定图则为核心,校核法定图则与各类相关规划是否存在矛盾、相邻图则之间衔接是否得当、控制要素与上层次规划衔接是否合理、法定图则成果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成果的文本与图表是否一致等。

在编图则地区,主要涉及法定图则方案初审、草案公示稿校核以及成果归档的验收核查三个环节,“一张图”审查意见按照法定图则审查

程序逐级报批。

已批图则地区,对整合问题进行分类分析,提出问题处理方案或建议。依据是否需要修改法定图则以及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为四类(图5):

第一,不修改图则类。虽然法定图则与专项规划存在矛盾,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应该以法定图则为准的,建议不修改图则。

第二,技术性修正类。对于不涉及用地指标调整的简单问题,例如,图则边界衔接、路网衔接、市政管线、地名等,提出技术性修正方案。经主管处室审定后,进行技术修正。

第三,图则修改类。涉及图则强制性内容修

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

刘全波 刘晓明

图4 “一张图”空间数据库组织框架

Fig.4 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one map” spatial database

图5 规划整合问题处理流程Fig.5 Planning integration process

P l a n n i n g A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第6期 VOL.35 NO.6 JUN. 2011

54

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张图”审查工作,在图则审查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计划将法定图则“一张图”审查经验推广应用到全委所有在编规划审查中,必将大大减少规划成果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一张图”规划整合。

目前已完成119项已批法定图则的规划整合,发现整合问题1594个,为解决规划编制成果之间矛盾、真正实现全市规划“一张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平台。2011年,随着法定图则大会战结束,深圳将实现市域范围内法定图则全覆盖,实现“一张图”管理的战略目标(图6)。

4 结语

深圳市以法定图则为核心的规划“一张图”已初步建成,为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平台。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规划管理的“多头规划”、“规划打架”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按照“一张图”理念改造的、全新的地理信息系统,已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上线运行,该系统的运行提高了规划管理的行政效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是在《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综合研究》课题基础上的总结和提炼,在此对项目组所有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留昆.深圳市法定图则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初探[J].

城市规划,2000(8).

2 孙骅声,周劲,陈宏军.深圳市法定图则的探索与

实践[J].城市规划,1998(3).

3 王富海,以WTO原则对法定图则制度进行再认识[J].

城市规划,2002(6).

4 薛峰,周劲.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探讨——深圳市法

定图则规划体制的建立[J].城市规划汇刊,1999(5).5 张苏梅,顾朝林.深圳法定图则的几点思考[J].城市

规划,2000(8).

6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

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创新[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9(6).

7 黄萍,孟坚定.城市“规划一张图”总体设计方案

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9(12).

8 徐雁飞,陈宁华.略谈城市规划成果库的构建与应

用[J].浙江建筑,2000(4).

9 熊伟.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武汉规

划信息“一张图”为例[J].规划师,2006(12).

改的,必须按照图则审批程序,经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行修改。

第四,专题研究类。对于法定图则与专项规划存在矛盾的复杂问题,难以判断是否需要修改图则的,需要进行专题研究。例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与上位规划发生很大变化;交通、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或规模远低于专项规划;主干道以上道路等级、宽度及走向与专项规划不一致,铁路及轨道交通线位与专项规划不一致等。专题研究类问题,经委技术会议审议,认为应修改图则的,按图则修改程序进行修改。

3.3 “一张图”成果

(1)专项规划整合。

在全面梳理各类专项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全市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整合。

根据同一地区以新批准的规划为依据,旧版本规划为参考;专项规划为依据,综合性规划

为参考;地区性规划为依据,总体规划调校的原则,结合各地区规划编制的实际情况,对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进行梳理整合。完成22项道路交通规划、15项轨道交通规划、17项公共设施规划、81项市政设施规划的专项层面整合,形成全市专项规划整合工作图。

(2)法定图则审查。

在规划成果梳理和专项整合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加强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一张图”审查平台。完成114项在编法定图则

图6 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平台

Fig.6 Administration platform of “one map” planning in Shenzhen

城市规划设计图层图例

城市规划设计图层图例附3 AutoCAD图层 序号AutoCAD 图层 说明 颜色 线型 AutoCAD 颜色号 图式 1 RD-中线 所有道路,包括快速路、主 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区 内公路1 点划线 2 RD-侧石 线 5 实线 3 RD-红线7 实线 4 RD-绿线 3 实线 5 RD-铁路 线 铁路线、轻轨线7 6 RD-地道 天桥 桥、地道、人行天桥、立交 桥、其它道路相关辅助线 7 实线 7 RD-现状 道路 现状道路7 实线 8 YD-R1 一类居住用地51 实线 9 YD-R12 一类居住用地中中小学幼 托 51 实线 10 YD-R2 二类居住用地50 实线 11 YD-R22 二类居住用地中中小学幼 托 50 实线 12 YD-R3 三类居住用地41 实线 13 YD-R32 三类居住用地中中小学幼 托 41 实线 14 YD-R4 四类居住用地53 实线 15 YD-C1 行政办公用地241 实线 16 YD-C2 商业金融业用地240 实线 17 YD-C3 文化娱乐用地21 实线 18 YD-C4 体育用地30 实线 19 YD-C5 医疗卫生用地11 实线 20 YD-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31 实线 21 YD-C7 文物古迹用地22 实线 22 YD-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243 实线 23 YD-M1 一类工业用地35 实线 24 YD-M2 二类工业用地37 实线

素 86 DX-等高 线 等高线7 实线 87 DX-地形光栅地形图或矢量地形图9 实线 88 GX-给水规划给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 5 89 GX-给水 现状 现状给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 152 90 GX-给水 标注 给水文字注记、标高7 实线 91 GX-雨水规划雨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0 92 GX-雨水 现状 现状雨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4 93 GX-污水规划污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0 94 GX-污水 现状 现状污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4 95 GX-雨污 合流 规划雨污合流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排水箭头 30 96 GX-雨污 合流现状 现状雨污合流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排水箭头 34 97 GX-排水 界线 雨水汇水界线、纳污区界线192 点划线 98 GX-排水 渠 排水灌渠、沟渠、撇洪渠192 虚线 99 GX-检查 井 排水检查井、溢流井、雨水 口 7 实线 100 GX-排水 标注 排水文字注记、标高、排水 出口 7 实线 101 GX-电力规划电力线、设施、电压等 级标注 6 102 GX-电力 现状 现状电力线、设施、电压等 级标注 200 103 GX-电力 走廊 高压走廊、电缆通道200 虚线 104 GX-电力 路灯 电力路灯线20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总则 1.0. 1 为规范城市规划的制图,提高城市规划制图的质量,正确表达城市规划图的信息,制定本标准。 1.0. 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可参照使用。 1.0. 3 本标准未规定的内容,可参照其他专业标准的制图规定执行,也可由制图者在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但不得与本标准中的内容相矛盾。 1.0. 4 城市规划图纸,应完整、准确、清晰、美观。 1.0. 5 城市规划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一般规定 2.1 图纸分类和应包括的内容 2.1.1 城市规划图纸可分为现状图、规划图、分析图三类、 2.1.2 城市规划的现状图应是记录规划工作起始的城市状态的图纸,并应包括城市用地现状图与各专项现状图。 2.1.3 城市规划的规划图应是反映规划意图和城市规划各阶段规划状态的图纸。 2.1.4 本《标准》不对分析图的制图做出规定。 2.1.5 城市总体规划图应有图题、图界、指北针、风象玫瑰、比例、比例尺、规划期限、图例、署名、编制日期、图标等。 2.2 图题 2.2.1 图题应是各类城市规划图的标题。城市规划图纸应书写图题。 2.2.2 有图标的城市规划图,应填写图标内的图名并应书写图题。 2.2.3 图题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主题)、图名(副题)。副题的字号宜小于主题的字号。 2.2.4 图题宜横写,不应遮盖图纸中现状与规划的实质内容。位置应选在图纸的上方正中,图纸的左上侧或右上侧。不应放在图纸内容的中间或图纸内容的下方。 2.3 图界 2.3.1 图界应是城市规划图的幅面内应涵盖的用地范围。所有城市规划的现状图和规划图,都应涵盖规划用地的全部范围、周邻用地的直接关联范围和该城市规划图按规定应包含的规划内容的范围。 2.3.2 当用一副图完整地标出全部规划图图界内的内容有困难时,可将突至图边外部的内容标明连接符号后,把连接符号以外的内容移至图边以内的适当位置上。移入图边以内部分的内容、方位、比例应与原图保持一致,并不得压占规划或现状的主要内容。 2.3.3 必要时,可绘制一张缩小比例的规划用地关系图,然后再将规划用地的自然分片、行政分片或规划分片按各自相对完整的要求,分别绘制在放大的分片图内。 2.3.4 城市总体规划图的图界,应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全部范围。可做到城市规划区的全部范围。 2.3.5 城市分区规划图、详细规划图的图界,应至少包括规划用地及其以外50m内相邻地块的用地范围。 2.4 指北针与风象玫瑰 2.4.1 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和现状图,应标绘指北针和风象玫瑰图。城市详细规划图可不标绘风象玫瑰图。 2.4.2 指北针与风象玫瑰图可一起标绘,指北针也可单独标绘。 2.4.3 组合型城市的规划图纸上应标绘城市各组合部分的风象玫瑰图,各组合部分的风象玫瑰图应绘制在其所代表的图幅上,也可在其下方用文字标明该风象玫瑰图的适用地。 2.4.4 指北针的标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的有关规定。

城市规划图例

附3 AutoCAD图层 序号AutoCAD 图层 说明 颜色 线型 AutoCAD 颜色号 图式 1 RD-中线 所有道路,包括快速路、主 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区 内的公路1 点划线 2 RD-侧石 线 5 实线 3 RD-红线7 实线 4 RD-绿线 3 实线 5 RD-铁路 线 铁路线、轻轨线7 6 RD-地道 天桥 桥、地道、人行天桥、立交 桥、其它道路相关辅助线 7 实线 7 RD-现状 道路 现状道路7 实线 8 YD-R1 一类居住用地51 实线 9 YD-R12 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 幼托 51 实线 10 YD-R2 二类居住用地50 实线 11 YD-R22 二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 幼托 50 实线 12 YD-R3 三类居住用地41 实线 13 YD-R32 三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 幼托 41 实线 14 YD-R4 四类居住用地53 实线 15 YD-C1 行政办公用地241 实线 16 YD-C2 商业金融业用地240 实线 17 YD-C3 文化娱乐用地21 实线 18 YD-C4 体育用地30 实线 19 YD-C5 医疗卫生用地11 实线 20 YD-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31 实线 21 YD-C7 文物古迹用地22 实线 22 YD-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243 实线 23 YD-M1 一类工业用地35 实线

85 DM-半径圆弧半径、道路弯道曲线元 素 7 实线 86 DX-等高 线 等高线7 实线 87 DX-地形光栅地形图或矢量地形图9 实线 88 GX-给水规划给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 5 89 GX-给水 现状 现状给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 152 90 GX-给水 标注 给水文字注记、标高7 实线 91 GX-雨水规划雨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0 92 GX-雨水 现状 现状雨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4 93 GX-污水规划污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0 94 GX-污水 现状 现状污水管线、设施、管径 标注、排水箭头 34 95 GX-雨污 合流 规划雨污合流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排水箭头 30 96 GX-雨污 合流现状 现状雨污合流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排水箭头 34 97 GX-排水 界线 雨水汇水界线、纳污区界线192 点划线 98 GX-排水 渠 排水灌渠、沟渠、撇洪渠192 虚线 99 GX-检查 井 排水检查井、溢流井、雨水 口 7 实线 100 GX-排水 标注 排水文字注记、标高、排水 出口 7 实线 101 GX-电力规划电力线、设施、电压等 级标注 6 102 GX-电力 现状 现状电力线、设施、电压等 级标注 200 103 GX-电力 走廊 高压走廊、电缆通道200 虚线 104 GX-电力电力路灯线200

城市规划图例

附3AutoCAD图层 序号AutoCAD 图层 说明 颜色 线型 AutoCAD 颜色号 图式 1RD-中线 所有道路,包括快速路、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城区内的公路1点划线 2RD-侧石 线 5实线 3RD-红线7实线4RD-绿线3实线 5RD-铁路 线 铁路线、轻轨线7 6RD-地道 天桥 桥、地道、人行天桥、立 交桥、其它道路相关辅助 线 7实线 7RD-现状 道路 现状道路7实线 8YD-R1一类居住用地51实线 9YD-R12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 幼托 51实线 10YD-R2二类居住用地50实线 11YD-R22二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 幼托 50实线 12YD-R3三类居住用地41实线 13YD-R32三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 幼托 41实线 14YD-R4四类居住用地53实线15YD-C1行政办公用地241实线16YD-C2商业金融业用地240实线17YD-C3文化娱乐用地21实线18YD-C4体育用地30实线19YD-C5医疗卫生用地11实线20YD-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31实线21YD-C7文物古迹用地22实线22YD-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243实线

84DM-断面 线 道路断面线7实线 85DM-半径圆弧半径、道路弯道曲线 元素 7实线 86DX-等高 线 等高线7实线 87DX-地形光栅地形图或矢量地形图9实线 88GX-给水规划给水管线、设施、管 径标注 5 89GX-给水 现状 现状给水管线、设施、管 径标注 152 90GX-给水 标注 给水文字注记、标高7实线 91GX-雨水规划雨水管线、设施、管 径标注、排水箭头 30 92GX-雨水 现状 现状雨水管线、设施、管 径标注、排水箭头 34 93GX-污水规划污水管线、设施、管 径标注、排水箭头 30 94GX-污水 现状 现状污水管线、设施、管 径标注、排水箭头 34 95GX-雨污 合流 规划雨污合流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排水箭头 30 96GX-雨污 合流现状 现状雨污合流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排水箭头 34 97GX-排水 界线 雨水汇水界线、纳污区界 线 192点划线 98GX-排水 渠 排水灌渠、沟渠、撇洪渠192虚线 99GX-检查 井 排水检查井、溢流井、雨 水口 7实线 100GX-排水 标注 排水文字注记、标高、排 水出口 7实线 101GX-电力规划电力线、设施、电压 等级标注 6 102GX-电力 现状 现状电力线、设施、电压 等级标注 200 103GX-电力高压走廊、电缆通道200虚线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版图文稿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 准则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表2.1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技术指引(试行)20160907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技术指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管理,依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编制技术规定》)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 第三条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是指城市更新单元内开发建设用地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规划建筑面积”)与城市更新单元内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城市更新单元内开发建设用地(以下简称“开发建设用地”)是指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开发建设的用地。规划建筑面积由基础建筑面积、转移建筑面积和奖励建筑面积构成。 第四条基础建筑面积是指开发建设用地各地块用地面积与对应的地块容积率的乘积之和。基础容积率是基础建筑面积与开发建设用地的比率。其中,地块容积率按《深标》4.2条计算、取值,地块容积率涉及的居住、商业服务业用地的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及工业、物流仓储用地符合以下情形的,按本条规定取值: (一)商业服务业用地位于原特区内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副中心且位于《深标》密度三、四、五区时,按密度二区基准容积率取值;位于上述地区之外且位于《深标》密度四、五区时,按密度三区基准容积率取值。 居住用地位于《深标》密度四、五区时,按密度三区基准容积率取值。 (二)新型产业用地位于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地铁线路站点500米范围内或属市重大产业项目时,地块容积率按6.0取值;位于原特区内或深

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副中心及组团中心时,地块容积率按5.0取值;位于上述地区之外时,地块容积率按4.0取值。 普通工业用地和现代物流用地地块容积率按4.0取值。 市政府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三)上述第(一)、(二)款各类用地位于大鹏新区(不含葵涌中心区)或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时,应符合生态保护或水源保护等要求。其中,第(一)款各类用地基准容积率按《深标》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取值;第(二)款各类用地地块容积率取值经专题研究确定。 第五条转移建筑面积是指城市更新项目实际土地移交率超出基准土地移交率核算出的用地面积与基础容积率的乘积。 实际土地移交率超出30%的产业升级类城市更新项目,方可按本条前款规定核算转移建筑面积。 第六条奖励建筑面积是指因公共利益需要,对符合以下情形的,依据城市更新有关规定及《深标》等给予的建筑面积奖励: (一)开发建设用地中,依据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规定和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创新型产业用房配建规定等要求,按建筑面积比例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其建筑面积作为奖励建筑面积。 (二)开发建设用地中,按已生效规划及《深标》等要求落实的附建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作为奖励建筑面积。 上述市政配套设施中的公交综合车站或公交首末站、垃圾转运站(含公共厕所)、变电站,如属在已生效规划基础上新增的,再奖励1倍建筑面积。 (三)开发建设用地中,提供建筑架空层或建筑室内空间并经核准作为公共空间的,设在建筑首层时按其对应建筑面积奖励2倍建筑面积;设在非建筑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 2014.6.16总则第一条为有序推进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4、《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5、《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6、《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府令第211号)7、《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8、其他相关规划及标准第三条本规划编制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面统筹、科学评估、低碳更新、有序推进”的原则。第四条深圳市城市更新是指对符合“三旧”改造的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城中村1(旧屋村)、旧工业区、旧城区及其他用地)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1、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2、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

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4、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第五条本规划范围为深圳市全市域。第六条本规划是指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深圳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2011-201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更新计划与城市更新单元2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法定图则编制中城市更新单元划定的重要文件。第七条本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第八条本规划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更新主管部门。第一章目标与策略第一节更新目标第九条规划期内城市更新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多种改造方式逐步实现空间潜力增加、用地结构调整,城中村环境全面改善,重点工业区转型升级,旧城区活力再现,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区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1、全市城市更新改造规模180.6km2。规划期内更新规模约为69km2,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23km2,包括城中村12.7km 2、旧工业区9.2km2和旧城区1.1km2,拆除重建后应提供居住用地6.9km2、工业用地4.6km2、商业服务业用地5.7km2,以及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5.8km2。规划期内年均拆除重建规模约为4-5km2。 2、规划期内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摘要) 2010-09-29 07:44:00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o [提要](1)深圳湾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南山和西部滨海地区、东莞西部地区以及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以货运功能为主;(2)皇岗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福田、罗湖和中部分区以及往东莞、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兼有客、货运交通功能;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摘要) 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5条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 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02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02(第二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 8 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 8.1 公共开放空间 8.1.1 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用地单位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开辟的公共开放空间。 8.1.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水体和城市广场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分布与规模应结合相应层次的城市规 划协调确定。公共绿地的规划要求见本标准与准则第7章。 8.1.3 城市广场 8.1.3.1 城市广场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8.1.3.2 城市广场的设计应与广场功能及周边环境结合,满足人的活动和空间景观氛围的要求;广场内应设置电话亭、饮水器、 标志牌、垃圾箱、座椅(凳)和灯光照明等设施;规模较大的广场应设置公厕。 8.1.3.3 以休憩功能为主的城市广场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45%,绿化宜种植高大乔木。 8.1.4 城市水体 8.1.4.1 应保护岸线的自然形态和生态特点,岸线设计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警戒水位、潮差和绿化。 8.1.4.2 应保持水体沿岸用地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可达性,严格控制沿岸用地的开发强度和机动车道路的建设,保持水体和陆 地间良好的景观通透性。 8.1.5 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共开放空间 8.1.5.1 建设用地范围内开辟的场地公共开放空间,与基地地面高差应控制在±6.0米以内(含±6.0米),并应有宽度不小于 1.5米的开放性楼梯或坡道连接基地地面或道路。 8.1.5.2 建筑物地面首层架空作公共开放空间时,净高不应小于5.4米,进深不应小于8.0 米。 8.1.5.3 建筑物沿街地面首层开辟骑楼时,骑楼净高不应小于3.6米,步行通道最窄处净宽不应小于3.0米,骑楼地面应与人 行道地面相平;无人行道时应高出道路边界处10?20厘米,并应有防撞和安全措施。 8.2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8.2.1 建筑高度除必须满足消防、安全和通风、日照等要求外,还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建筑高度。 8.2.2 在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讯设施及其通道(含微波通讯)等有净空要求的设施周围新建、改建的建筑, 必须按有关净空限制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8.2.3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区或建筑周围新建、改建的建筑必须符合相应的保护条例,并应符合保护规 划的规定和城市设计的高度控制要求。 8.2.4 在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地区周围新建、改建的建筑应符合相应的保护条例、保护规划的规定和城市设计的高 度控制要求。 8.2.5 在重要的城市景观环境地区周围新建、改建的建筑应满足城市设计的高度控制要求。 8.3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 8.3.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8.3.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8.3.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在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 的前提下,其最小值不应小于3米。 8.3.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8.4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 8.4.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100米。 8.4.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9居住建筑控制要求 9.1 住宅建筑间距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07万人。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运用“绿色GDP”指数来评价城市发展的整体运行质量。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局面。深圳为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国际机场为大陆四大机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是深圳三大支柱产业。 特区成立二十八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发展,始终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持续高投入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版

————————————————————————————————作者: ————————————————————————————————日期: ?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表2.1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范围 大类中类小类 RR1 居住用地 以居住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共同形成的居住小区、居住组 团、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一类居住用地 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独立式住宅为主的 用地 R11 独立式 住宅用地 单独占地、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生活起居功能齐全、独门 独户住宅的用地

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专业技术规定

1 总则 1.0.1为统一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详细蓝图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 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规范和标准,遵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97)(以下简称《规划标准与准则》)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编制技术规定。 1.0.2详细蓝图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及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的指导下,对规 划区内用地在功能方面(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和形体环境方面(包括城市空间组织、建筑形态和景观环境等)做出详细的控制规定的规划控制图则。重点是对法定图则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和对规划区空间形态提出详细的设计控制要求。 1.0.3局部城市设计是详细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单独编制过局部城市设计的地区,应将经批准 的城市设计成果落实到详细蓝图中。 1.0.4详细蓝图经批准后作为城市建设的政府内部管理图则,其目的是对下层次的总图设计和工程 设计进行指导和控制。 1.0.5按照详细蓝图的编制对象和编制范围的特点,详细蓝图可划分为A、B两类,各类详细蓝图在编 制内容和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A类:包括城市重点地区、近期建设地区(新建/改造)、多功能的综合区和单一功能的产权分散区,以及在法定图则中因条件不成熟,需进行深入研究再确定土地利用的用地。 B类:上层次规划条件已确定、有明确开发意向的用地。 其它未包括在上述范围的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纳入A类或B类。 1.0.6详细蓝图的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新的蓝图批准后,旧的蓝图自动失效。 1.0.7深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详细蓝图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1.0.8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守《规划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 范性文件的规定。 1.0.9本规定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

城市规划图例

附3 AutoCAD图层 序号 Auto CAD 图层 说明 颜色 线型 Aut oCAD颜 色号 图式 1 RD- 中线 所有道路,包括快速 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城区内的公路 1 点划线 2 RD- 侧石线 5 实线 3 RD- 红线 7 实线 4 RD- 绿线 3 实线 5 RD- 铁路线 铁路线、轻轨线7 6 RD- 地道天桥 桥、地道、人行天桥、 立交桥、其它道路相关辅助 线 7 实线 7 RD- 现状道路 现状道路7 实线 8 YD-R 1 一类居住用地51 实线 9 YD-R 12 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中 小学幼托 51 实线 1 0 YD-R 2 二类居住用地50 实线 1 1 YD-R 22 二类居住用地中的中 小学幼托 50 实线 1 2 YD-R 3 三类居住用地41 实线 1 3 YD-R 32 三类居住用地中的中 小学幼托 41 实线 1 4 YD-R 4 四类居住用地53 实线 1YD-C行政办公用地241 实线

2 图框玫瑰、标题文字 7 3 TX- 图例 图例及图例文字7 实线 7 4 TX- 坐标网 坐标网及坐标网文字7 实线 7 5 TX- 地名 地名、单位名、水系名7 实线 7 6 TX- 道路名 道路名称7 实线 7 7 TX- 文字说明 一些文字类的实体7 实线 7 8 TX- 表格 各种表格7 实线 7 9 DM- 坐标 坐标7 实线 8 0 DM- 尺寸标注 各种尺寸标注、路宽标 注 7 实线 8 1 DM- 标高 道路标高及地块标高7 实线 8 2 DM- 坡度 道路坡度文字及箭头7 实线 8 3 DM- 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图及符号7 实线 8 4 DM- 断面线 道路断面线7 实线 8 5 DM- 半径 圆弧半径、道路弯道曲 线元素 7 实线 8 6 DX- 等高线 等高线7 实线 8 7 DX- 地形 光栅地形图或矢量地 形图 9 实线 8 8 GX- 给水 规划给水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 5 8 9 GX- 给水现状 现状给水管线、设施、 管径标注 152 9 0 GX- 给水标注 给水文字注记、标高7 实线 9GX-规划雨水管线、设施、30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 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 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 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表2.1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范 围 大类中类小类 R R1 居住用地 以居住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共同形成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独立式住宅为主的

2020年(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总 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17) 第二节城市发展轴带 (18) 第三节城市分区与功能组团 (19)

第四节城市中心体系 (21) 第九章城市更新 (22) 第十章城市建设密度分区 (24) 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5) 第十二章总体城市设计 (27) 第十三章五线划定与管制 (30) 第四部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34)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34)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34) 第二节物流业发展与布局 (36) 第三节金融业发展与布局 (37) 第四节文化产业发展与布局 (38) 第五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40) 第十五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布局 (42) 第十六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布局 (44)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44) 第二节各类公共设施布局 (46) 第三节各类商业设施布局 (48) 第十七章城市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50) 第一节文化特色塑造 (50) 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 (50) 第十八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5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