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讲 地形分析

第11讲 地形分析

ArcGIS之水文分析

ArcGIS教程之DEM水文分析详细图文教程,本教程和之前的两个教程有关联的,数据上是使用上一个教程的结果,步骤相互联系!最后会提供给大家数据和教程的链接!水文分析需要: 1.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准备:DEM(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 的生成,TIN的显示】中使用的原始数据。 方法/步骤 1.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在ArcMap中加载 DEM数据,右击DEM图层,点击缩放至图层,显示全部。 2.在【ArcToolbox】中,(要打开扩展模块)执行命令[SpatialAnalyst工 具]——>[水文分析]——> [填洼],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其中Z限制——填充阈值,当设置一个值后,在洼地填充过程中,那些洼地深度大于阈值的地方将作为真实地形保留,不予填充;系统默认情况是不设阈值,也就是所有的洼地区域都将被填平。之后点击确定即可。 3.确定后执行结果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Fill_dem1]

4.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5.确定后执行完成后得到流向栅格[Flowdir_fill1],理解代表什么含义! 6.计算流水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1.7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流水累积量栅格[flowacc_flow1] 如图: 7.提取河流网络 首先,提取河流网络栅格。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运行工具[Spatial Anal 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 Accumulation1>800,1),(这里的Flow Accumulat ion1要以上一步得到的文件名为准,注意是Con,不是con,大写第一个字母,不然出错)如图: [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任意)

第十一章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十一章一元线性回归 11.1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 要求: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 (3)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α = 0.05),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解:(1)利用Excel的散点图绘制功能,绘制的散点图如下: 从散点图的形态可知,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存在正的线性相关。 (2)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功能,得到产量与生产费用的线性相关系数r = 0.920232。 (3)计算t统计量,得到t = 7.435453,在α = 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为2.6337,统计量远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存在显著

的正线性相关关系。r大于0.8,高度相关。 11.2 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用于复习的时间(单位:h)和考试分数(单位:分)之间是否有关系?为研究这一问题,以为研究者抽取了由8名学生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得到的数据如下: 要求: (1)绘制复习时间和考试分数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解:(1)利用Excel的散点图绘制功能,绘制的散点图如下: 从散点图的形态来看,考试分数与复习时间之间似乎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r = 0.862109,大于0.8,高度相关。 11.3根据一组数据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100.5 =-。 y x

要求: ?β的意义。 (1)解释截距 ?β意义。 (2)解释斜率 1 (3)计算当x = 6时的E(y)。 解:(1)在回归模型中,一般不能对截距项赋予意义。 ?β的意义为:当x增加1时,y减小0.5。 (2)斜率 1 (3)当x = 6时,E(y) = 10 – 0.5 * 6 = 7。 11.4 设SSR = 36,SSE = 4,n = 18。 要求: (1)计算判定系数R2并解释其意义。 (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s e并解释其意义。 解:SST = SSR+SSE = 36+4 = 40, R2 = SSR / SST = 36 /40 = 0.9,意义为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变异的90%,自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很高的线性相关关系。 s== 0.5,这是随机项的标准误差的估计值。 (2) e 11.5一家物流公司的管理人员想研究货物的运送距离和运送时间的关系,因此,他抽出了公司最近10辆卡车运货记录的随机样本,得到运送距离(单位:km)和运送时间(单位:天)的数据如下:

第11章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1章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 最佳选择题 1. 逐步回归分析中,若增加自变量的个数,则( D )。 A. 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均增大 B. 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均减小 C. 总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均增大 D. 回归平方和增大,残差平方和减小 E. 总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均减小 2. 下面关于自变量筛选的统计学标准中错误的是( E )。 A. 残差平方和(残差SS )缩小 B. 确定系数(2 R )增大 C. 残差的均方(残差MS )缩小 D. 调整确定系数(2 ad R )增大 E. p C 统计量增大 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能直接反映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异百分比的指标为 ( C )。 A. 复相关系数 B. 简单相关系数 C.确定系数 D. 偏回归系数 E. 偏相关系数 4.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共线性是指( E )。 A.Y 关于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相同 B.Y 关于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截距都相同 C.Y 变量与各个自变量的相关系数相同 D.Y 与自变量间有较高的复相关 E. 自变量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5.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若对某一自变量的值加上一个不为零的常数K ,则有( D )。 A. 截距和该偏回归系数值均不变 B. 该偏回归系数值为原有偏回归系数值的K 倍 C. 该偏回归系数值会改变,但无规律 D. 截距改变,但所有偏回归系数值均不改变 E. 所有偏回归系数值均不会改变 二、思考题 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用途有哪些? 答:多重线性回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归纳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地建立一个反应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筛选危险因素,通过较易测量的变量估计不易测量的变量,通过解释变量预测反应变量,通过反应变量控制解释变量。

实验11回归分析

实验11:回归分析 实验目的: 1) 1) 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MATLAB 的实现方法; 2) 2) 练习用回归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 4) 4) 电影剧院调电视广告费用和报纸广告费用对每周收入的影响,得到下面的数据,建 解:设每日收入为y ,电视广告费用为1,报纸广告费用为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22110x x y βββ++= 程序如下: %二元线性回归 y=[96 90 95 92 95 95 94 94]'; x1=[1.5 2 1.5 2.5 3.3 2.3 4.2 2.5]'; x2=[5 2 4 2.5 3 3.5 2.5 3]'; x=[ones(8,1) x1 x2]; [b,bint,r,rint,stats]=regress(y,x) rcoplot(r,rint) %剩余标准差 s=(r'*r/5)^0.5 b = 83.2116 1.2985 2.3372 bint =78.8058 87.6174 0.4007 2.1962 1.4860 3.1883 r =-0.8451 -0.4829 0.4921 -0.3007 0.4920 0.6219 -0.5080 0.5308 rint =-1.3972 -0.2930 -1.5076 0.5419 -1.0654 2.0495 -2.0268 1.4254 -1.1162 2.1002 -1.0631 2.3068 -1.4814 0.4653

-1.2146 2.2761 stats = 0.9089 24.9408 0.0025 s = 0.6998 残差图如下: %去掉第一个异常驻点后的二元线性回归 yy=[90 95 92 95 95 94 94]'; xx1=[2 1.5 2.5 3.3 2.3 4.2 2.5]'; xx2=[2 4 2.5 3 3.5 2.5 3]'; xx=[ones(7,1) xx1 xx2]; [b,bint,r,rint,stats]=regress(yy,xx) rcoplot(r,rint) %剩余标准差 s=(r'*r/4)^0.5 b = 81.4881 1.2877 2.9766 bint = 78.7878 84.1883 0.7964 1.7790 2.3281 3.6250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11类大题规范答题专训之一+地形特征类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11类大题规范答题专训之一 地形特征类 地形特征类题目,一般以区域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对气候、河流的 影响等。 (2017·北京高考·T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8分) 考 生 样 卷 阅卷评卷员①得分()最终得分 () 评卷员②得分()

打 分 误差>2分,则三评评卷员③得分( ) 【尝试作答】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侵蚀地貌;(2分)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堆积地貌;(2分)地势是北高南低;(2分)冰川地貌广布。(2分) 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地势高低起伏状况、海岸线的形状及特殊地貌角度分析。可总结出下表: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地形 类型 平原、高 原、山地、 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地形主要分布在……(哪里)地势 高、低①地势哪里高,哪里低,地势自哪里向哪里倾斜 ②地形崎岖(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 线平直、弯曲 海岸线平直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1.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解析】地形地势需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两个方面去解答。分析图中等高线可知,地势东南低,西部和北部高,由北部和西部向东南部倾斜,地势起伏较小;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和数值(200米以上地形为丘陵和山地;500米以上,边缘陡峭,中间平坦,为高原)可知地形为丘陵、山地。 答案: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北部、西部高,由北部和西部向东南部倾斜,地势起伏较小。 2.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解析】注意地形特征既要描述本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又需要指出地势分布特征。据等高线的分布可判断地势。根据①②两处的等高线分布,①处海拔低于200m,且有河流流经,为河谷平原;②海拔高于500m,判断为低山丘陵。 答案:以山地、丘陵(山区)为主,西高东低(相对高度较大),海岸线

ArcGIS地形分析实验内容步骤

实验九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3D分析模块---3D Analyst)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等高线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移动基站.shp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Insert---Data Frame) (1)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 住Shift) (2)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Tools]>>[Extensions扩展],在出现的对 话框中选中3D分析模块---3D Analyst),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 Analyst] 工具栏 (3)执行工具栏[3D Analyst]中的菜单命令[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创建/修改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从要素生成TIN]; (4)在对话框[Create TIN From Features]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即勾选elevpt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s;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勾选elev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s;勾选Boundary,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soft clip,其余不变,勾选ErHai,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hard replace;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

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练习数据

DEM的应用包括:坡度:Slope、坡向:Aspect、提取等高线、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可视性分析、地形剖面、水文分析等,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有: a)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对于这两步的教程本人之前有做过,下面教程不会再重复) c)掌握根据DEM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e)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3D Analyst模块和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DEM和TIN(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得到的结果数据。 ?原始数据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e214257717.html,/s/1GGzT2 方法/步骤 1. 1

建议先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因为本经验教程的数据使用的是此经验的最后结果数据! (数据会提高下载,另外本人使用的版本是10.1英文版,不过教程步骤为中文的,本人翻译过来,方便大家!有些地方和9.3差别很大,和10.0差别不大) END DEM应用之坡度:Slope 1. 1 首先,(1) 新建地图文档,加载【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中得到的DEM数据:TINGrid (2)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参照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第11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

第11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1-1预测人体吸入氧气的效率。为了解和预测人体吸入氧气的效率,某人收集了31名中年男 性的健康调查资料。一共调查了 7个指标,分别是吸氧效率(Y , %)、年龄(X1,岁)、体重(X2, kg )、 跑1.5 km所需时间(X3, min )、休息时的心跳频率(X4,次/min )、跑步时的心跳频率(X5,次/min) 和最高心跳频率(X6,次/min )(教材表11-9)。试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人体吸氧效率的模型。 教材表11 -9 吸氧效率调查数据 Y X1 X2X3 X4 X5 X6 Y X1 X2X3 X4 X5 X6 44.609 44 89.47 11.37 62 178 182 40.836 51 69.63 10.95 57 168 172 45.313 40 75.07 10.07 62 185 185 46.672 51 77.91 10.00 48 162 168 54.297 44 85.84 8.65 45 156 168 46.774 48 91.63 10.25 48 162 164 59.571 42 68.15 8.17 40 166 172 50.388 49 73.37 10.08 67 168 168 49.874 38 89.02 9.22 55 178 180 39.407 57 73.37 12.63 58 174 176 44.811 47 77.45 11.63 58 176 176 46.080 54 79.38 11.17 62 156 165 45.681 40 75.98 11.95 70 176 180 45.441 56 76.32 9.63 48 164 166 49.091 43 81.19 10.85 64 162 170 54.625 50 70.87 8.92 48 146 155 39.442 44 81.42 13.08 63 174 176 45.118 51 67.25 11.08 48 172 172 60.055 38 81.87 8.63 48 170 186 39.203 54 91.63 12.88 44 168 172 50.541 44 73.03 10.13 45 168 168 45.790 51 73.71 10.47 59 186 188 37.388 45 87.66 14.03 56 186 192 50.545 57 59.08 9.93 49 148 155 44.754 45 66.45 11.12 51 176 176 48.673 49 76.32 9.40 56 186 188 47.273 47 79.15 10.60 47 162 164 47.920 48 61.24 11.50 52 170 176 51.855 54 83.12 10.33 50 166 170 47.467 52 82.78 10.50 53 170 172 49.156 49 81.42 8.95 44 180 185 资料来自:张家放主编?医用多元统计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该研究员采用后退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最后得到结果如教材表11-10所示。 教材表11-10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Table 11-10 Parameter estimati on of regressi on model Variable Un sta ndardized Coefficie nts Stan dardized Coefficie nts t P B Std. Error In tercept 100.079 11.577 8.644 0.000 X1 -0.213 0.091 -0.214 -2.337 0.027 X3 -2.768 0.331 -0.721 -8.354 0.000 X5 -0.339 0.116 -0.653 -2.939 0.007 X6 0.255 0.132 0.439 1.936 0.064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 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ArcGIS地形分析

实验三、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9.x ---ArcMap(3D分析模块)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 (1)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 住Shift) (2)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 3D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 (3)执行工具栏[3D分析]中的菜单命令[3D分析]>>[创建/修改TIN]>>[从要素生成TIN]; (4)在对话框[从要素生成TIN中]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从要素生成TIN中]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在这里指定图层[Erhai] 的参数:[三角网作为:]指定为[硬替换] ,其它图层参数使用默认值即可。即勾选elevpt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勾选elev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勾选Boundary,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soft clip,其余不变,勾选ErHai,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hard replace;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与答题方法

命题规律 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问题; 2. 区位问题; 3. 分布规律; 4. 评价问题; 5. 意义问题; 6. 措施 7成因问题。 一、特征描述。 (一)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例1: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山为主,多峡谷,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例2:(2011年全国文综卷,36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 (2)、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①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②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例3:(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36题)左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答案: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o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o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例4:(宜昌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考试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分析该流域内的地势特征及布哈河河流水系特征。(12分)

答案:地势特征: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间;公路沿中间湖泊修筑表明四周高中部低(或地势自四周向中部降低)。(4分) 水系特征:①布哈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是注入青海湖的最大的河流;②布哈河位于青海湖的最大河谷中,支流多,流域面积大;③北边支流多,南边支流少;④布哈河位于青藏高原北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河道较窄、较浅;B 以上河段河道较弯曲,B 以下河段较平直。(8分 例5: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 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度,7月平均气温24.6度。 (3)说明图示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答案:西北部 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东南部 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例6: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41°00′N 42°00′ 41°30′ 河 流 图 例 200 等高线 /m 00′E 30′E ° 00′E 图10 我国某地区略图

ArcGIS软件中 基于文本数据的地形分析

实验五基于文本数据的地形分析 一、实验背景 克里金插值法,又称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它是以南非矿业工程师D.G.Krige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最优内插法。克里金法广泛地应用于地下水模拟、土壤制图等领域,是一种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它首先考虑的是空间属性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异分布.确定对一个待插点值有影响的距离范围,然后用此范围内的采样点来估计待插点的属性值。根据样品空间位置不同、样品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样品品位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中心块段平均品位。克里金方法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即被插值的某要素(例如地形要素),可以被当做是一个区域化的变量来看待,所谓区域化的变量就是介于完全随机的变量和完全确定的变量之间的一种变量,它随所在区域位置的改变而连续地变化,因此,彼此离得近的点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空间相关性,而相隔比较远的点之间在统计上看是相互独立无关的。克里金方法就是建立在一个预知定义的协方差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把估计值的方差最小化的一种差值方法。克里金方法具体分成许多种,主要有:普通克里金、简单克里金和通用克里金等等。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克里金差值法,掌握利用高程点要素生成等值线的方法,点的内插是GIS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生成等值线。点的内插是用于建立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现象(例如地面高程、地形、气温)的数值方法。 2 按照点数据samp_pt.txt(坐标和高程数据单位均为m),画出以5m为等高距的等高线,并求在bound图层边界范围内坡度>=25的区域面积。学会ArcToolBox中的栅格计算器、裁剪、坡度以及克里金法。 三、实验数据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与答题方法

命题规律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问题; 2. 区位问题; 3. 分布规律; 4. 评价问题; 5. 意义问题; 6. 措施 7成因问题。 一、特征描述。 (一)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思路模板)考题呈现方式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 1.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谷地等);2.主要局 部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特征(起 伏大或小)3.最高点最低点;4、 若图中以山地为主,则需描述山 脉走向。等高线地形图; 河流流向。 地形以____ 为主; ____方位以____地形 为主:地势起伏大(或 和缓); 地势____方位高,(反 方位)低(或由方位 向反方位倾斜); 山脉呈方位—反方位 走向 地势起伏地势高低及其变化 例1: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山为主,多峡谷,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例2:(2011年全国文综卷,36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2)、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①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②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例3:(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36题)左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答案: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o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o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例4:(宜昌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考试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分析该流域内的地势特征及布哈河河流水系特征。(12分) 答案:地势特征: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间;公路沿中间湖泊修筑表明四周高中部低(或地势自四周向中部降低)。(4分) 水系特征:①布哈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是注入青海湖的最大的河流;②布哈河位于青海湖的最大河谷中,支流多,流域面积大;③北边支流多,南边

第十一章 分类资料的回归分析

第十一章分类资料的回归分析 ――Regression菜单详解(下) (医学统计之星:张文彤)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是一个阴森恐怖的黑暗时代,大地上恐龙横行,我们的老祖先--类人猿惊恐的睁大了双眼,围坐在仅剩的火堆旁,担心着无边的黑暗中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妖魔鬼怪,没有电视可看,没有网可上... 我是疯了,还是在说梦话?都不是,类人猿自然不会有机会和恐龙同时代,只不过是我开机准备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心里忽然想到,在10年前,国内的统计学应用上还是卡方检验横行,分层的M-H卡方简直就是超级武器,在流行病学中称王称霸,更有那些1:M的配对卡方,N:M的配对卡方,含失访数据的N:M 配对卡方之类的,简直象恐龙一般,搞得我头都大了。其实恐龙我还能讲出十多种来,可上面这些东西我现在还没彻底弄明白,好在社会进步迅速,没等这些恐龙完全统制地球,Logistic模型就已经飞速进化到了现代人的阶段,各种各样的Logistic模型不断地在蚕食着恐龙爷爷们的领地,也许还象贪吃的人类一样贪婪的享用着恐龙的身体。好,这是好事,这里不能讲动物保护,现在我们就远离那些恐龙,来看看现代白领的生活方式。 特别声明:我上面的话并非有贬低流行病学的意思,实际上我一直都在做流行病学,我这样写只是想说明近些年来统计方法的普及速度之快而已。 据我一位学数学的师兄讲,Logistic模型和卡方在原理上是不一样的,在公 式推演上也不可能划等号,只是一般来说两者的检验结果会非常接近而已,多数情况下可忽略其不同。 §10.3 Binary Logistic过程 所谓Logistic模型,或者说Logistic回归模型,就是人们想为两分类的应变量作一个回归方程出来,可概率的取值在0~1之间,回归方程的应变量取值可是在实数集中,直接做会出现0~1范围之外的不可能结果,因此就有人耍小聪明,将率做了一个Logit变换,这样取值区间就变成了整个实数集,作出来的结果就不会有问题了,从而该方法就被叫做了Logistic回归。 随着模型的发展,Logistic家族也变得人丁兴旺起来,除了最早的两分类Logistic外,还有配对Logistic模型,多分类Logistic模型、随机效应的Logistic模型等。由于SPSS的能力所限,对话框只能完成其中的两分类和多分类模型,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两分类模型。

应用回归分析3-11运行结果

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章第11题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N = 10 Prob > |r| under H0: Rho=0 Y X1 X2 X3 Y 1.00000 0.55565 0.73062 0.72354 0.0954 0.0164 0.0180 X1 0.55565 1.00000 0.11295 0.39839 0.0954 0.7560 0.2542 X2 0.73062 0.11295 1.00000 0.54747 0.0164 0.7560 0.1014 X3 0.72354 0.39839 0.54747 1.00000 0.0180 0.2542 0.1014 The REG Procedure Model: MODEL1 Dependent Variable: Y Analysis of Variance Sum of Mean Source DF Squares Square F Value Pr > F Model 3 13655 4551.78984 8.28 0.0149 Error 6 3297.13048 549.52175 Corrected Total 9 16953 Root MSE 23.44188 R-Square 0.8055 Dependent Mean 231.50000 Adj R-Sq 0.7083 Coeff Var 10.12608 Parameter Estimates Parameter Standard Variable DF Estimate Error t Value Pr > |t| Intercept 1 -348.28017 176.45922 -1.97 0.0959 X1 1 3.75404 1.93332 1.94 0.1002 X2 1 7.10071 2.88028 2.47 0.0488 X3 1 12.44747 10.56933 1.18 0.2835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判定、以及描述 关于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判定、以及描述等内容既是高中地理的核心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能够体现学生基本能力的热门考点之一。通过对近些年来的各级、各类试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常见的判定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方法和依据主要有以下五种命题形式。 一、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特征。 一般从地形类型及比例(以什么为主,一般不超过两个、主要地形区分布); 地势特征(地势变化、相对高差大小、山脉走向); 特殊地表形态(沙地、沼泽、岩溶地貌等); 沿海的一般还要描述海岸线的曲直等, 等高线本身就是反映地形本质特征的,因此在试题中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来命题是最常见的。这类题型的突破关键在于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密度不大;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顶部较稀疏; 盆地:等高线形状大致呈闭合状态,周高中低。 有些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地区会省略多条等高线,使其看似稀疏,实则十分“密集”。有时会被误认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养成良好的等值线地图的阅读习惯和步骤即: 一看数值范围,并确定等高距;二看形状;三看递变规律;四看疏密;五关注特殊点,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09福建文宗) 解析:首先看两地等高线均呈闭合状态,且海拔高度均大于500米;但A处顶部等高线

稀疏,且面积较大说明顶部地表比较平坦;边缘密集说明边缘较陡,因此确定其地形类型为高原; B处顶部面积小,且等高线密集因此B地为山地。 试题要求指出地形特征,我们只需答出地形的类型以及地势的分布特点即可。图中的中部等高线在200米以下,且分布稀疏,因此中部为平原。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答案: 地形类型:A地为高原、B地为山地 参考答案: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为西北、东南两面高,中部低,起伏大。 2012福建高考: 描述该区域地形特征: 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比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比较弯曲,多岛屿。 第二、依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推测地形特征。如何依据等温线的分布来推测地形的特点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等温线与地形的关系:

ArcGIS10.2地形分析

基于ArcGIS下的地形分析报告 —以寨场山森林公园的地形为例 1.整理CAD 根据要求,只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整个地形中的红线范围里面的部分进行分析,为了保持红线内的内容清晰、完整,同时节约内存和空间,因此要删除红线外的部分,隐藏或者删除不必要的其他图层。然后把红线删除,并对边缘等高线做细微的调整,使最后出图边缘保持平滑(如图1、图2)。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保证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再将调整完后的图复制到新的文件或者写块,这样是防止CAD图导入ArcGIS后出现其他图层的内容。本次分析只需要等高线和高程点所在图层。 图1 CAD原图图2 调整后的CAD图 2.定义坐标系统 打开ArcCatalog10.2—链接到文件—右击命名为dixing01.dwg的文件—属性—编辑—选择地理坐标系—Afraca—北京1954—确定(如图3)。然后新建个人

图3 定义坐标 地理数据库,右击CAD文件—导出—转出至地理数据库,输入要素和选择输出 的地理数据库文件,再保存为mdb文件(如图4)。 图4 保存至地理数据库 3.导入CAD图 打开ArcGIS的ArcMap界面,(本文用的是Arcgis10.2版本),点击菜单 栏“窗口”—“目录”,点击带“加号”的文件夹创建文件夹链接(如图5), 找到CAD所属文件夹,添加刚整理过的名为dixing01.dwg的文件,前提是要把该

图5 文件夹链接 CAD文件存放的文件夹以及文件名要用英文名,不能用汉字。 CAD导入Arcgis以后有annotation、multipatch、point、polygon、polyline 五种要素(如图6),分别右击我们所需要的point点、polyline线文件,右键, 图6 目录 “导出”—“转为shapefile(单个)”,输出为shp格式文件(如图7)。输出位置就是文件保存的地方,输出要素是文件名,字段映射选择“Layer(文本)”,

地形特点描述要点

一、地形特点描述要点: 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特点几方面说明1地形组成——以什么地形为主(面积与比重) 2.地势——海拔高度(平均海拔)海拔高低及变化(起伏)的趋势 3.地表形态——平坦、崎岖、起伏大小;特殊 4.特殊地貌(如:冰川地貌、风蚀和风积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5.地形分布 二、世界各大洲地形特点: 三、气候特点描述: 类型多样还是以某种(某类)气候为主;各地气候差异如何。 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受纬度、海陆、地形影响,是否对称;呈带状、条状、环状等分布;或分部分说明)四、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特征,独有的特点(雨热的组合\ 气温的较差\降水变率)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种类多少,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变化大小(较差)、热量空间分布特点(温度带) 降水特点: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气温与降水配合状况、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干湿区) 气候成因分析:主要从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分析 五、世界各大洲气候特点:

六、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南半球等温线稀疏,北半球密集 ③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向低纬弯曲,表明陆地气温高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④受地形影响,陆地等温线曲折复杂;海洋沿海等温线受洋流影响弯曲明显。 ⑤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北非沙漠,最低温出现在西伯利亚北部;世界最低温出现在南极。 七、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①赤道附近降水最多,由赤道向两极总体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④南北两极地区降水少⑤世界“雨极”为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为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八、河流水文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