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人教数学·九下·15版(答案)

学案·人教数学·九下·15版(答案)

学案·人教数学·九下·15版(答案)
学案·人教数学·九下·15版(答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28.2.1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新知准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 、b 、c 、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 【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探究1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一般要满足50°≤a ≤75°.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 =75°,斜边AB =6,求∠A 的对边 BC 的长. 问题(2)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C =2.4,斜边AB =6, 求锐角a 的度数 A B α C

AD 探究2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2)知道5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 解直角三角形: . 注意: 二、尝试应用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a , 解这个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 90°,∠B =35°,b =20, 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补偿提高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 ∠BAC 的平分线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 (2) ∠B =72°,c = 14. 【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 你还有哪些疑惑? A B C 26 A B C a b =20 c 35° A C A B C b=20 a =30 c B A B C b a c=14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 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 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 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 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 自 学 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 观察反比例函数y=x 2 ,y=x 4 ,y=x 6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 主题二:议一议 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 x 2 ,y=- x 4 ,y=- x 6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

结论: 反比例函数y = x k 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 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 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y =-ax +a 与x a y -=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练习 1.若函数x m y )12(-=与x m y -=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 y 2 - =,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函数? 2.什么是一次函数? 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三、形成概念 反比例函数定义: 四、概念辨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 ; ; ;;

; ;. 五、例题探究 例1.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 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 (3)当y =8 时,求x的值. 例3.画出的图像.(思考:画出的图像)

六、拓展练习 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x=1.5时,求y的值; (3)当y=6时,求x的值. 2.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式中自变量x的取值能为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分别是,它们性质分别是: 。 3.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1);(2);(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活动(导学案)

数学活动 ——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一、导学 1.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准备如下学具:半圆形量角器一个,细线一根,小挂件(或其他小重物),软尺一个. 这节课我们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2.活动目标 (1)能自制测角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测量物高的方案.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物高. 3.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制测角仪,测量物高. 难点:测量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81活动1、2:制作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 (2)活动时间:45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自制测角仪: 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挂件,如图1、2所示,制成的一个简单测角仪. 图1 图2 图3 ②探索测角仪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仰角的度数是多少? ③测量原理探讨:

a.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4: b.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5: ④探讨测量方案,设计活动报告: a.测量树高 (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如图6: b.测量塔高(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如图7: 图6 图7 ⑤活动实施: a.设计测量方案. b.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c.整理数据计算物高. d.填写活动报告.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 计算过程 结论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并积极参与活动. ②差异指导:全班学生每6人一组分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活动. (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4.强化 (1)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2)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活动报告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数学活动是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利用半圆形量角器、细线、小挂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测角仪,对于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 一、基础巩固(60分) 1. (20分)某校九年级四个数学活动小组参加测量操场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图是四个小组在不同位置测量后绘制的示意图,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记为α,CD为测角仪的高,测角仪CD的底部C处与旗杆的底部B处之间的距离记为CB,四个小组测量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6.1.1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什么是反比例函数),会求比例系数学习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 课前预习: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动手试试: 1.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R/Ω 20 40 60 80 100 I/A 怎样变化? 越来越小呢? 从上面函数的形式归纳: 反比例函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1、 2、 反比例函数的注意点: 学练提升: 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8)y=31x - 例1: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2时,y=9.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132 x =时,求y 的值; (3)当y=5时,求x 的值。 例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针对变式: 1、已知函数22(1)m y m x -=+ (1)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1)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y-3与x+2 成反比例,且x=2时,y=7, 求:(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y=5时,x 的值。 学习成果展示(时量:10分钟 满分:10分)得分: 1.对于函数y=m -1x ,当m 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是_____。 2.下列函数中,y 与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 A. x (y -1)=1 B. y = 1x +1 C. y = 1x 2 D. y = 13x 3.下列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 是多少? (1)y =x 15 ;(2)y =2x -1 ;(3)y =- 3x ;(4)y =1x -3;(5)y = 2+1x ;(6)y =x 3 +2;(7)y =-12x . 4.函数2 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函数||2(1)a y a x -=+是反比例函数,求a 的值。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26.1.1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 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 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 米,那么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章《圆》全章导学案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 27.1 圆的认识 第1课时 27.1.1 圆的基本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概念; 3.能应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定义,并掌握圆的基本元素,能从图形中识别; 难点: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概念; 【学法指导】 通过生活中圆形物体的感性认识,并自己动手操作画图,理解圆的定义,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在图中识别,澄清相关概念,并能用相关概念来解决问题. 【自学互助】 一、自学教材P36-37 (一)知识链接 1.自己回忆一下,小学学习过圆的哪些知识? (图1)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并思考圆有什么特征? (二)根据以下题目自主学习并完成 1.理解圆的定义:(自己动手画圆) (1)描述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圆的定义中归纳: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____ __;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____ _. (2)集合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的表示方法:以O点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4)要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其中_____ 确定圆的位置,______确定圆的大小. 2.圆的相关概念:(1)弦、直径;(2)弧及其表示方法;(3)等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探究诊断_第二十七章__相似学案

第二十七章 相似 测试1 图形的相似 学习要求 1.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两个基本性质. 3.理解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似图形. 2.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如 d c b a =),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多边形____________称为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____________.若甲多边形与乙多边形的相似比为k ,则乙多边形与甲多边形的相似比为____________. 5.相似多边形的两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如果不等于零的四个数成比例,那么___________. 反之亦真.即?=d c b a ______(a ,b , c , d 不为零). 7.已知2a -3b =0,b ≠0,则a ∶b =______. 8.若,571=+x x 则x =______. 9.若 ,5 32z y x ==则=-+x z y x 2______. 10.在一张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量得A 与B 两地的距离是5cm ,则A ,B 两 地实际距离为______m . 二、选择题 11.在下面的图形中,形状相似的一组是( ) 12.下列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 A .任意两个菱形 B .任意两个正三角形 C .两个等腰三角形 D .两个矩形 13.要做甲、乙两个形状相同(相似)的三角形框架,已知三角形框架甲的三边分别为 50cm ,60cm ,80cm ,三角形框架乙的一边长为20cm ,那么,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框架乙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三、解答题 14.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与梯形A ′B ′C ′D ′相似,AD ∥BC ,A ′D ′∥B ′C ′,

九年级英数学下册【学案】平移

A ' C A 平 移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并能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的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 :图形平移的特征 【学习难点】 :认识、探究图形平移的特征 1. 【自主探究】 (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27-29页,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观察课本图 5.4-1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1)把一个图形( )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 )和( )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 ). (3)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 )且( ).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 ),简称( ) (二)我的疑难问题: 二、 【合作探究】 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 三、 【归纳总结】 四、 【达标测试】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________. 3.如图所示,平移△ABC 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 E=?____, ∠EDF=_______,∠F=______,∠DOB=_______ 4.如图所示,△FDE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ABC.( ) A.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DB 长; B.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CD 长 O F E C B A D F E D C B A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学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1)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重点 灵活运用知识点,准确解直角三角形 (三)课前预习 1.在△ABC 中,∠C=90°,若b=2,c=2,则tanB=________ 2.在Rt △ABC 中,∠C=90°,sinA=54 ,AB=10,则BC=______. 3.在△ABC 中,∠C=90°,若a:b=5:12则sinA=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30°,斜边上的高h=1,则三边的长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在Rt △ABC 中,∠C=90°,tanA=, COSB=___________. 6.如图,在Rt △ABC 中,∠C=90°,AB=6,AD=2,则sinA=____;tanB=___________. 7、如图在△ABC 中,∠C=900 ,∠A=300 .D 为AC 上一点,AD=10, ∠BDC=600 ,求AB 的长 (四)疑惑摘要: 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没有弄清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 共同探讨。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cot ;tan ;cos ;sin C D A B B C

九年级英数学下册【学案】平行线

a C 平行线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二、 自主学习: (一)平行 1、定义及表示方法:在同一平面内......, 是平行线。 直线a 与b 平行,记作 。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3、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 (2) 。 (二)画平行线 1、工具:直尺、三角板 2、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三)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 ①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2、平行公理 公理内容: 。

c b a A B · P C D E F 3、推论: 。 ①符号语言:∵b ∥a ,c ∥a (已知) ∴b ∥c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 合作交流: 如图,P 是直线AB 外一点,CD 与EF 相交于P.若CD 与AB 平行,则EF 与AB 平行吗?为什么? 四、 探究展示: 五、 巩固训练: 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 1与L 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 1与L 2 没有公共点,则 L 1与L 2 ; (2)L 1与L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 1与L 2 ; 2、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3、平面内有a 、b 、c 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4、如图所示,∵AB ∥CD (已知),经过点F 可画EF ∥AB ∴EF ∥CD ( ) 六、 拓展提升: 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如图(1)所示,过点A 画MN ∥BC; (2)如图(2)所示,过点P 画PE ∥OA,交OB 于点E,过点P 画PH ∥OB,交OA 于点H; (3)如图(3)所示,过点C 画CE ∥DA,与AB 交于点E,过点C 画CF ∥DB,与AB?延长线交于点F. A B F C D

九年级英数学下册【学案】垂线段

D C B A D C B A 垂线段 【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学法重点】: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一、【自主探究】(阅读课本5-6页,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我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1 垂线段: 2 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图操作 (1)画出直线l, l 外一点P; (2)过P 点出PO ⊥l ,垂足为O; (3)点A 1,A 2,A 3……在L 上,连接PA 、PA 2、PA 3……; (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 、PA 1、PA 2、PA 3……长短. 垂线性质2: 四【达标测试】 1.如图,AC ⊥AB,A 为垂足,AD ⊥BC,D 为垂足,AB=8,CD=4.8,BD=6.4,AD=3.6,AC= 6,那么 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点B 到AD 的距离是_____, C 、B 两点的距离是_ __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 A 、垂线段 B 、垂线的长 C 、长度 D 、垂线段的长 3、已知点O ,画和点O 的距离是3厘米的直线可以画(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无数条 4.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5.如右图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九年级下数学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建华镇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册 课题:反比例函数 备课人:高海鹏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 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5、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x -2 -1 2 1- 21 1 3 y 3 2 2 -1 三、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 1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1-=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 -=x y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学案(3)(无答案) 苏科版

6.2.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⑷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k h x a y ++=2 的图像,掌握它的性质.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课前自习】 2 2.抛物线22+=x y 的开口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 说明当x = 时,y 有最 值是 ;无论x 取任何实数,y 的取值范围是 . 3.抛物线()2 32--=x y 的开口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 说明当x = 时,y 有最 值是 ;无论x 取任何实数,y 的取值范围是 . 4.抛物线()2121 +- =x y 与抛物线 关于x 轴成轴对称; 抛物线()212 1+-=x y 与抛物线 关于y 轴成轴对称 【课堂助学】 一、 自主探索: 1.画出二次函数()2121 -=x y 和()212 12+-=x y 的图像: ⑵在下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点,并把这些点连成平滑的曲线:

2.观察上图: ⑴函数 的图像与 的图像的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⑵函数 可以看成 的图像先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函数 的图像,再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⑶函数 的对称轴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即x 时, y 随x 的增大而 ; 在对称轴的右侧,即x 时,y 随x 的增大而 . ⑷函数 顶点坐标是 ,说明当x = 时,y 有最 值是 . 二、探究归纳: 1.二次函数()k h x a y ++=2 的图像是一条 ,它对称轴是 ; 顶点坐标是 ,说明当x = 时,y 有最值是 . 2.当0>k 时,()k h x a y ++=2的图像可以看成是()2h x a y +=的图像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在对称轴的左侧,即x 时,y 随x 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即x 时,y 随x 的增大而 ; 当0

北师大版本初中九年级的数学下册的第1章导学案全集.docx

1.1锐角三角函数 第 1 课时正切与坡度 学习目标 :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 学习重点 : 1. 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 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 引导—探索法 . 学习过程 :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Rt △AB1C1和 Rt△AB2C2有什么关系 ? ⑵B 1 C 1 和 B 2 C 2有什么关系?AC1AC2 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 如 B3C3) 呢 ?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 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 ABC中,∠ C=90°, BC=12cm, AB=20cm,求 tanA 和 tanB 的值 . 四、随堂练习: 1、如图,△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 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 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 .( 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 = 3: 4 的斜坡前进10 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 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 和 12. 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 ,则 tan θ=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4.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意义。 5.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导读指导】 1.情景导入 2.明确目标 3.预习检测 回忆一下什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导学指导】 4.展示探究 (1)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看教材P2页思考中的三个问题,三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是怎样的? (3)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归纳: 反比例函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导练指导】 5.拓展测评 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导思指导】 6.小结收获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7.点评激励 8.课后作业 1.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 2.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3.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当x =-3时,y = 4.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 y =0;当x =4时,y =9,求当x =-1时y 的值。

九年级数学下册 27_2_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2、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2、问题情境: 某施工队在道路拓宽施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马路旁原有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周长为80米的三角形绿化地,由于马路拓宽绿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个梯形,原绿化地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30米缩短成18米。现在的问题是:被削去的部分面积有多少?周长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B A C E D 二、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看一看: △ABC与△A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算一算: △ABC与△ADE的相似比是多少? △ABC与△ADE的周长比是多少?面积比是多少? 3、想一想: 你发现上面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面积比与相似比又有什么关系?

201x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7.2 正弦、余弦(2)学案苏科版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7.2 正弦、余弦(2)学案(新版)苏科版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计算; 2、能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Rt△ABC 中,∠C=90°,AC=12,BC=5.则sinA =_____,cosA=_____,tanA =_____;sinB =_____,cosB=_____,tanB =_____. 2、比较上述中,sinA 与cosB ,cos A 与sinB ,tanA 与tanB 的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习: ①如图,在Rt△ABC 中,∠C=90°,AB=10,sinA=53,则BC=_____。 ②在Rt△ABC 中,∠C=90°,AB=10,sinB=5 4,则AC=_____。 ③如图,在Rt△ABC 中,∠B=90°,AC=15,sinC=5 3,则AB=_____。 ④在Rt△ABC 中,∠C=90°,cosA=3 2,AC=12,则AB=_____,BC=_____。 二、例题 例1、小明正在放风筝,风筝线与水平线成35°角时,小明的手离地面1m ,若把放出的风筝线看成一条线段,长95m ,求风筝此时的高度。(精确到1m ) (参考数据:sin35°≈0.5736,cos35°≈0.8192,tan35°≈0.7002) 例2、工人师傅沿着一块斜靠在车厢后部的木板往汽车上推一个油桶(如图),已知木板长为4m ,车厢到地面的距离为1.4m 。 (1)你能求出木板与地面的夹角吗? (2)请你求出油桶从地面到刚刚到达车厢时的移动的水平距离。(精确到0.1m ) (参考数据:si n20.5°≈0.3500,cos20.5°≈0.9397,tan20.5°≈0.3739)

2021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7.2 正弦、余弦(2)学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计算; 2、能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Rt△ABC 中,∠C=90°,AC=12,BC=5.则sinA =_____,cosA=_____,tanA =_____;sinB =_____,cosB=_____,tanB =_____. 2、比较上述中,sinA 与cosB ,cos A 与sinB ,tanA 与tanB 的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习: ①如图,在Rt△ABC 中,∠C=90°,AB=10,sinA=53,则BC=_____。 ②在Rt△ABC 中,∠C=90°,AB=10,sinB=5 4,则AC=_____。 ③如图,在Rt△ABC 中,∠B=90°,AC=15,sinC=5 3,则AB=_____。 ④在Rt△ABC 中,∠C=90°,cosA=3 2,AC=12,则AB=_____,BC=_____。 二、例题 例1、小明正在放风筝,风筝线与水平线成35°角时,小明的手离地面1m ,若把放出的风筝线看成一条线段,长95m ,求风筝此时的高度。(精确到1m ) (参考数据:sin35°≈0.5736,cos35°≈0.8192,tan35°≈0.7002) 例2、工人师傅沿着一块斜靠在车厢后部的木板往汽车上推一个油桶(如图),已知木板长为4m ,车厢到地面的距离为1.4m 。 (1)你能求出木板与地面的夹角吗? (2)请你求出油桶从地面到刚刚到达车厢时的移动的水平距离。(精确到0.1m )

新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26.1反比例函数》(1)导学案 NO:01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 二、自主学习 1.函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当一个变量x 取某个确定值时,y 都有 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则称______是_______的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39页“思考”的问题,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写出“思考”中3个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物理量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①请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③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面3、4中的解析式,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一般地,如果变量 y 和 x 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 (k 是常数,且 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 函数. 6.注意: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形式(1))0(≠=k k x k y 为常数,; (2)y=1 -kx )0(≠k k 为常数,;(3)xy=k )0(≠k k 为常数, 7.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阅读教材40页,学习例题1) 补充例题:已知y 与x 2 成反比例,当x=-2时,y=-1.5;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解:设y 与x 2 的函数关系式为2x k y = 解得6-=k x=-2时,y=-1.5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2 ) 2(5.1-= -k 26x y -= 自学检测:下列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是反比例函数的写出比例系数k 的值。 ①3x y = ②x y 2-= ③xy =21 ④25+=x y ⑤x y 23-=⑥31 +=x y ⑦y =x -4 三、合作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