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 《我想说自己的词》三疑三探教案

14 《我想说自己的词》三疑三探教案

14 《我想说自己的词》三疑三探教案
14 《我想说自己的词》三疑三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通过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帮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初步培养儿童爱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准备课的教学,初步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通过观察实物图,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学会观察一幅反映学生上学开始的图画,图中有老师、学生、鲜花、树木、房屋、小鸟,数物时可以用手或笔尖点着数,不重复,不遗漏,做到眼、口、手、一致动,还要用含有数量的一句话把数的结果叙述出来。让学生在看完这幅图画知道:要按时到校,尊敬老师,爱科学,注意锻炼好自己的身体。 数一数(一) 累计课时数(1)教学内容: 本节学习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守纪、尊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的: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给大家数几次。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数一数)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预设:①怎样数数?②数数时要注意什么?) 看图数数: 1、出示自探提示。 (1)这是什么地方? (2)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3)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的个数。 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观察课本主题图。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学生自探结束后,师生逐题讨论交流。 (1)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2)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同时还要把同学回答的问题记下来板书。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数数量是1的事物。 师问: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 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科普版三年级英语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2014年秋期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方城县杨集乡中心小学刘延新 Lesson 1 let’s talk (第一课时) I am a cat. 教学目标: 1. In this text, let the Ss master these drills: ---- Hi! ---- Hi! ----Hello, Eve! ---Hello, Tom! ----Hello, I am a cat. ----Hello, I am a dog. 2. Understand some new words in the picture: Hi hello I am a pig cat 教学重点: 1. How to change the drills freely and correctly. 2. The usage of ---- Hi! ---- Hi! ----Hello, Eve! ---Hello, Tom! ----Hello, I am a cat. ----Hello, I am a dog. 教学难点: How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freely.

课时安排: 1 教学方法: Three doubles and three searches; 教具准备: some objects, tape ,recorder and ppt; 教学步骤: Warming up 1. T: Say hello/ hi/ good morning to Ss 2. T and Ss do together. Hi, hi, hi, I say hello, you say hi; Hello, hello, hello, I say hi, you say hello. Step 1 设疑自探 1.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want to ask? (1)Who are they? (2) What are they doing? (3)How can we greet somebody? 2自探提示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text by yourselves,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3)Exchange your ideas and talk about your questions in groups. Step 2 解疑合探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4、春天景色这么美,这些与春天有关的生字不光要会读,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请仔观察并开动小脑筋运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记这些字?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8、小朋友,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前教师布置孩子们去找春天。)谁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介绍给大家?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 燕子—蜜蜂冰雪 教后反思: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三篇是精读课文,一篇是阅读课文。走进课文,有如诗般美丽的秋天,微笑着向你走来,无私地为人们送来快乐的银杏树和充满童真童趣的海滩雕塑。《一粒小豌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育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会引领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习惯,以及运用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释词的能力。文质兼美、富有情趣是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批读文”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文 7课时 2、积累运用 5课时 3、复习课 1课时 4、单元测试 2课时 5、试卷讲评 2课时 总计 17课时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

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三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教案(中小教育)

17.可贵的沉默 【教材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的爱。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15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首次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幅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第一幅图,大家发言积极,很踊跃,很开心,第二幅图,大家鸦雀不生,像烦了错误一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17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预设: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字词认会,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迅速蕴藏霎时寂然无声恰恰犯错稚拙 烦恼祝贺神气十足重复左顾右盼安静陈静 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享受 (3)识记生字扩词 迅(迅捷)(迅雷) 蕴(蕴含) 寂(寂静)(寂寞) 恰(恰好)(恰逢) 犯(犯错)(冒犯)(犯罪) 稚(稚嫩)(幼稚) 拙(笨拙)(弄巧成拙) 烦(心烦)(烦闷)(麻烦) 三、疏通文意,自主解疑 1.通过阅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自己在文中找出答案,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456单元教案新部编本(三疑三探模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读)。伊琳娜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二、解疑合探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识字,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 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引导:做游戏“原来是这样”,激发识字兴趣。如:原来把“慢”的“忄”换成“氵”就是“漫”;原来“琳”、“娜”都是形声字呀…… 学生再次观察难记的字,发现规律。 抽读生词,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小结:只要仔细观察,再难的字都能找出记的好方法来。以后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记生字。

一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一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拼音世界”,这是一个儿童喜欢的“拼音乐园”。 本单元由6课和一个“积累与应用”组成,要学习的6个单韵母按发音口形的大小排列,每一课都配有帮助学生学习的儿歌和情景图。儿歌浅显易懂,琅琅上口。采取学拼音与认汉字见面的方法,使拼音与汉字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但识字无指标要求,学生能认多少算多少,这样不仅增添了学拼音的趣味,而且认识了事物,感知了汉字。 教学重点: 6个单韵母和大写Y、W的读音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教学时数: 本单元共十四课时。 课文,6可课时 积累运用,2课时 单元复习课,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试卷讲评课,2课时 ɑ 累计课时数(1)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习拼音a,这课主要教学生学习a及a的四声音,和有关a的儿歌,并配有一幅图,儿歌充满亲情,读起来多亲切呀! 目的要求: 1、学习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

确书写字母a。 2、能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和含有a的音节,并朗读儿歌。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眼离书本一尺远”。 教学重点: 读准单韵母a的音及其四声。 教学难点: 二声和三声的区别。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准字音,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学汉语拼音。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一个单韵母a。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设疑:它读什么?它该怎么写?它住在四线三格的哪一格? 2、出示自探提示: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看看谁认识它。观察书上的书写,谁发现它占四线三格的哪一格?试着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课后的儿歌。 二、解疑合探(23分钟) 1、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点拨,学生反复练读,体会a的发音。 2、在此基础上,出示拼音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小老师领读等,帮助学生读准音。 3、小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读准和记住a的读音。 4、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图画,利用手势学习声调,

三疑三探《文言文两则》

1、文言语文两则 教学内容: 《文言文两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 (3)学得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三、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 1、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学习本文的体会。 2、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3、全课总结

五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1 教材分析: 春风轻柔地吹拂,使冰雪渐渐消融;春风亲切地呼唤,使小草张开蒙胧的眼,柳树吐出嫩嫩的绿,桃花露出羞红的脸;春风友善的笑靥,引来蜜蜂花间舞,唤回燕子啄春泥。春风就是春天的使者,她托起五颜六色的风筝,把串串欢笑送给每一位可爱的孩子。 我们就让孩子们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轻松快乐地学习祖国形象的汉字和优美的语言吧。看一看美丽的春景图,读一读和它对应的词语,想一想春天缤纷的景致,相信孩子们在愉快的朗读中、驰骋的想象里,能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憧憬春天的美丽。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

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4、春天景色这么美,这些与春天有关的生字不光要会读,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请仔观察并开动小脑筋运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记这些字?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8、小朋友,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前教师布置孩子们去找春天。)谁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介绍给大家?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三疑三探教案五年级数学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38页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从哪些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从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例1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例1,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你能找个位置看完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3、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长方体,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4、怎样用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长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 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四、运用拓展 (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做教科书38页例2和40页的“连一连” 2、辨认 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教师点击出现长方体不同方向的图形,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相应地站起来。 3、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人教版新三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 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 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师问:1、早晨太阳从哪里升起,傍晚又在哪里落下? 2、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根据儿歌让学生在教室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问题预设:东和哪个方向相对? 南和哪个方向相对? 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整理补充成 自探提示: 1、操场上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2.观察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地图上通常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 (二)解疑合探。(18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师问: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 生:教室东有一块黑板。 生:教室南有 教学楼。 生:教室西有有一块黑板。 3.在合作探究 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在图上,不管它们的位置如何,东、南、西、北一直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开的。 4.巩固练习: 变换手势,左手伸向前方,右手不变。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同桌相互说一说〉 ⑶手放下,向右转或向左转,看一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问一问。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鼓励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质疑和联想,提出不懂或还想知道的问题。 “我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郑州在北京什么方向? 2、归纳总结; (四)、运用拓展(7分钟) 1、老师设计习题: ①完成练习一:1,2。 ②选择:小强面向东方,他连续向右转了两次,这时他面向(东方,西方,南方)。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质。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深邃的读书精神,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具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理解文中每则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2、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3、整体感悟 (一)生字: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g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

秒的认识三疑三探教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数学和价值,对数学产生求知欲,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钟面模型 四、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这是一位航天英雄聂海胜。(出示聂海胜出征时图片和时刻)这是聂海胜和他的同伴即将出征飞天的时刻,这是几时几分呢?(指生认时间) 师:在7时35分,聂海胜和队友挥手告别祖国和家人,满怀豪情和信心进入飞船,(课件出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的图片和时刻)这是什么时间呢?

师:英雄已准备就绪,飞船要点火升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飞船点火前倒计时录像,30秒准备,20秒准备,10、9……2、1,点火) 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主设疑。 师小结,并出示设疑提示。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如何认识1秒?秒针有什么特点? 师:秒虽然是计量短暂时间的单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秒呢?(马路上红绿灯、运动员赛跑计时等等) 师:秒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计录秒的钟表。 认识秒针,发现秒针的特点。(钟面上三根针中秒针又细又长,秒针走得最快) 师:观察钟表,说说你能发现哪些有关秒的知识?(学生讨论交流,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秒针走1小格是1秒)课件展示秒针走1小格,这是多长时间?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1,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6,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走到5,是几秒?怎样想的?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5还多2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6走到11还多3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从12走到12,是几秒? 学生活动:同学两两合作,一生拨动秒针,另一生说时间,然后互换。 2、合作探究:分针有什么特点?分与秒有什么数量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秒会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小组合作:观察钟表,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下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并默写。 3.感知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鉴 赏山人之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模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有着众多美丽的山水。那么,这个暑假,你去游历了哪些好地方?了解到了哪些好去处?哪位同学能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问题:1.敬亭山在什么地方? 2.是谁在“独坐”?在“敬亭山”都能看到什么? 3.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二、设疑自探 出示自探提示 1.带问题自由朗读《独坐敬亭山》,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画面 三、解疑合探 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随着诗文的出现,逐一播放两首古诗的画面。 探究:可见的画面是你刚才想到的吗?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想到?这与你对诗文的理解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试着填写下表

汇报: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中,分别找出两首诗的时间、地点、所见景物以及景物特点、诗人心情的不同,从而在整体上感知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的不同。 四、质疑再探 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问题你都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疑问?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预设:1.还有哪些古诗是写祖国大好山河的?2.我应该怎么把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五、运用拓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年段学习目标及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六、总结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高飞尽两相和 独去闲镜未磨 两不厌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试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讲述两首古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圆柱的认识 三疑三探教案

圆柱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厨师帽,圆柱形的水桶,圆柱形的烟囱模型一些圆柱形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二)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教材17—19页内容,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剪一剪,思考下面问题: 1、观察教科书第17页的实物图和对应的立体图形。想想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圆柱体? 2、什么叫做圆柱的底面?圆柱有多少个底面?比一比,两个底面你发现了什么? 3、什么叫圆柱的侧面?摸一摸,它是什么形状? 4、什么叫圆柱的高?画一画,圆柱有多少条高? 5、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打开,得到一个什么形状?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探究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2分) 1、检查自探情况。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

2、强调以下内容:(教师并板书出来) 结合一些圆柱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并板书: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②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③同一个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每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④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预设: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是什么形状?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拓展延伸(12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课本11页“做一做” 2、填空: (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2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是()分米。 3、实践练习 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将设计好的平面图形剪下,制作一个圆柱。(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游园不值三疑三探教案

《游园不值》 教材简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教学要求 1、借助于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从诗中受到的启发。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诗中的哲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破题质疑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板书课题。 2、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 1、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读正确。 2同桌俩互读互听互评。 3指名读古诗,注意纠错。 4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回忆一下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3、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先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