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光的干涉

第一章 光的干涉

第一章   光的干涉

第一章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学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十六章 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波长mm 4 108.4-?=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相距mm a 4.02=的双缝上,缝后 m D 1=的幕上出现干涉条纹。则幕上相邻明纹间距离是[ B ]。 A .0.6mm ; B .1.2 mm ; C .1.8 mm ; D . 2.4 mm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透明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上面一条缝挡住,干涉条纹发生的变化是[ C ]。 A .条纹的间距变大; B .明纹宽度减小;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3、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λ,用玻璃薄片遮住其中一条缝,已知薄片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λ,则屏上原0级明纹处[ B ]。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 C .形成彩色条纹; D .无法确定。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B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 ’的位置,则[ B ]。 A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二、填空题 1、某种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由A 点传到B 点,相位改变为π,问光程改变了 2λ , 光从A 点到B 点的几何路程是 2n λ 。 2、从两相干光源s 1和s 2发出的相干光,在与s 1和s 2等距离d 的P 点相遇。若s 2位于真空 中,s 1位于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P 点位于界面上,计算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 d-nd 。 3、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04I ;最小光强是 0 。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原理及双频激光干涉 1、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门技术。相干光波在干涉场中产生亮、暗交替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处理干涉条纹获取被测量的有关信息。 当两束光亮度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以及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两束光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场中任一点的合成光强为: 122I I I πλ=++ 式中△是两束光到达某点的光程差。明暗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如下。 相长干涉(明): min 12I I I I ==+ ( m λ=) 相消干涉(暗): min 12I I I I ==+-, (12m λ? ?=+ ??? ) 当把被测量引入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干涉仪的光程差则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量,即可以获得与介质折射率和几何路程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 按光波分光的方法,干涉仪有分振幅式和分波阵面式两类。按相干光束传播路径,干涉仪可分为共程干涉和非共程干涉两种。按用途又可将干涉仪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测量被测面与参考标准波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分布及其变形量,进而求得试样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场密度分布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等,即所谓静态干涉;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干涉场上指定点干涉条纹的移动或光程差的变化量,进而求得试样的尺寸大小、位移量等,即所谓动态干涉。 下图是通过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的途径示意图。光学测量常用的是分振幅式等厚测量技术。 图一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 与一般光学成像测量技术相比,干涉测量具有大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干涉测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位移、长度、角度、面形、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及振动等方面的测量。在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图二)、马赫-泽德干涉仪、菲索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与答案解析

λd r y 0 = ?第一章 光的干涉 ●1.波长为nm 500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cm 022.0的双缝上,在距离cm 180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nm 700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 解:由条纹间距公式 λ d r y y y j j 0 1= -=?+ 得: cm 328.0818.0146.1cm 146.1573.02cm 818.0409.02cm 573.010700022.0180cm 409.010500022.018021222202221022172027101=-=-=?=?===?===??==?=??== ?--y y y d r j y d r j y d r y d r y j λλλλ ●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nm 640,两狭缝间距为mm 4.0,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 cm 50.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 为mm 1.0,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式: 解:(1)由公 得 λd r y 0= ? =cm 100.8104.64.05025--?=?? (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知 52100.01 sin tan 0.040.810cm 50 y r r d d d r θθ--≈≈===?

5 21522()0.8106.4104 r r π ππ?λ --?= -= ??= ? (3) 由公式 22 22 121212cos 4cos 2I A A A A A ? ??=++?= 得 8536.04 2224cos 18cos 0cos 421cos 2 cos 42cos 42220 2212 212020=+=+= =??=??= =π ππ??A A A A I I p p ●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 在的位置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10-7 m. 解:未加玻璃片时,1S 、2S 到P 点的光程差,由公式 2r ?πλ??=可知为 Δr =215252r r λ πλπ-= ??= 现在 1 S 发出的光束途中插入玻璃片时,P 点的光程差为 ()210022r r h nh λλ ?ππ'--+= ?=?=???? 所以玻璃片的厚度为 421510610cm 10.5r r h n λ λ--= ===?- 4.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0.2mm 的双狭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2倍,在离狭缝50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 解: 6050050010 1.250.2r y d λ-?= =??=mm 122I I = 22 122A A = 1 2A A =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 2.1.1光的干涉现象 两束(或多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内产生相干叠加,各点的光强不同于各光波单独作用所产生的光强之和,形成稳定的明暗交替或彩色条纹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现象。 2.1.2干涉原理 注:波的叠加原理和独立性原理成立于线性介质中,本书主要讨论的就是线性介质中的情况. (1)光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当两列波或多列波在同一波场中传播时,每一列波的传播方式都不因其他波的存在而受到影响,每列波仍然保持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传播方向等) (2)光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或多列波的交叠区域,波场中某点的振动等于各个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产生振动之和。 波叠加例子用到的数学技巧: (1) (2) 注: 叠加结果为光波复振幅的矢量和,而非强度和。 分为相干叠加(叠加场的光强不等于参与叠加的波的强度和)和非相干叠加(叠加场的光强等于参与叠加的波的强度和). 2.1.3波叠加的相干条件 干涉项: 相干条件: (干涉项不为零) (为了获得稳定的叠加分布) (为了使干涉场强不随时间变化) 2.1.4 干涉场的衬比度 1.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场(学会推导) (1)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场 干涉场强分布: 21ωω=10200 ?≠r r E E 2010??-=常数()() 21212 1212()()()2=+?+=++?r r r r r r r r r I r E E E E I r I r E E 12102012201021212010212{cos()()()cos()()()} ?=?+?++-++-?+---r r r r v v v v v E E E E k k r t k k r t ??ωω??ωω() ()() * 12121212,(,)(,)(,)(,)2 cos =++=++?%%%%I x y U x y U x y U x y U x y I I I I ?

波动光学干涉下

一 计算题 (共267分) 1. (本题 5分)(0419)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2 mm .在距双缝1 m 远的屏上观察干涉条纹,若入射光是波长为400 nm 至760 nm 的白光,问屏上离零级明纹20 mm 处,哪些波长的光最大限度地加强?(1 nm =10-9 m) 2. (本题 5分)(0636)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3/1212λ=?=?r r P S P S ,求P 点的强度I 与干涉加强时最大强度I max 的比值. S 1S 3. (本题 5分)(3181) 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间距为a =0.25 mm 的双缝上,距D =50 cm 处放置屏幕,分别求第一级和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设白光的波长范围是从400nm 到760nm .这里说的“彩色带宽度” 指两个极端波长的同级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1 nm=10-9 m) 4. (本题10分)(318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 =2×10-4 m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 =2 m .求: (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 (2) 用一厚度为e =6.6×10-5 m 、折射率为n =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 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1 nm = 10-9 m) 5. (本题 5分)(350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1.2 m ,双缝间距d =0.45 mm ,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λ. 6. (本题 5分)(350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546.1nm (1 nm=10-9 m)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 mm .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mm ,求双缝间的距离. 7. (本题 8分)(3613) 在图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薄玻璃片(折射率n 1=1.4)覆盖缝S 1,用同样厚度的玻璃片(但折射率n 2=1.7)覆盖缝S 2,将使原来未放玻璃时屏上的中央明条纹处O 变为第五级明纹.设单色光波长λ=480 nm(1nm=10-9m ),求玻璃片的厚度d (可认为光线垂直穿过玻璃片). 8. (本题 5分)(361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1000倍,观察屏与双缝相距50 cm .求相邻明纹的间距. 9. (本题 5分)(361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 ,双缝间距为1.2 mm 双缝与屏相距500 mm ,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

剖析光学之光的干涉(上)

剖析光学 ——光的干涉(上) 学习任务: 1、光是电磁波 2、光的波动性 3、双光束干涉 4、多光束干涉 1、光是电磁波 19世纪,杨氏和菲涅尔的著作使初步发展起来的波动理论形成体系,光的波动理论既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也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且横波的假设又可以解释光的偏振现象,但此时仍把光的波动看做是在“以太”中的机械波。 (1)光是电磁波 19世纪70年代电磁波被发现,电磁波具有发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 01 με= c 。 光波同样具有发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且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v =。 所以光波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 (2)光的折射率 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r r c v με=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折射率 r r v c n με== 。 光属于电磁波,且在光频波段1=r μ,所以光的折射率r n ε=。 (3)光的强度 电磁波的平均能流密度2 20H E S 或∝ 引起光效应的主要是电场强度,所以光的平均能流密度(光的强度)20E S ∝

2、光的波动性 各种波所具有的共性就是波动性,波动性大致包含以下三个特性:独立性、叠加性、干涉性。 (1)独立性 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相遇于同一区域时,各自保持自己的特性,按照自己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彼此不受影响。 (2)叠加性(位移的叠加) 在相遇区域内,介质质点的合位移是各波分别单独传播时在该点所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3)干涉性(振动的叠加) 由于波振动的叠加,而引起强度的重新分配。 这里我们要说明:只要有振动叠加,就会有强度的重新分配(原因),而干涉现象是我们观察到的强度重新分配的现象(结果)。没有观察到干涉现象不能代表没有强度的重新分配,也不能代表没有发生振动叠加,只代表这两列波不相干。 a. 振动的叠加 两个频率相同、沿同一直线的电磁振动,假设其做简谐振动: )cos(111?ω+=t A X )cos(222?ω+=t A X 合成的电磁振动: t A A t A A t t A t t A t A t A X X X ω??ω???ω?ω?ω?ω?ω?ω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 cos()cos(22112211222111221121+-+=-+-=+++=+=令:2211cos cos cos ???A A A += 2211sin sin sin ???A A A += 所以: ) cos(sin sin cos cos ?ωω?ω?+=-=t A t A t A X 振动的强度正比于振幅的平方 )cos(2)sin ()cos (12212 221222????-++=+=A A A A A A A 但人眼实际观察到的是在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强度,合振动的平均强度:

光学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1级 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 学号:20114052016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和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和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则p 点的 光强I =22 12122cos A A A A ?++? 1090. 强度分别为1I 和2I 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I I 。 1091. 强度分别为I 1和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I I - 1092.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122A A A A ++。 1093.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122A A A A +-。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Φ=π。 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2j+1倍,相位差为π的()2j+1倍。 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2j 倍,相位差为π的 2j 倍。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21221A A A A ?? ?????+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12 I I I I -+。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当它们的振幅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为 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1101. 振幅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45。 1102. 光强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3 。 1103.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光程差 为 110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0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相位差为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doc

第十六章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波长A = 4.8x10^/777/7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相距2。= 0.4〃仰的双缝上,缝后 D = lm的幕上出现干涉条纹。则幕上相邻明纹间距离是[B ]。 A.0.6mm; B. 1.2 mm; C. 1.8 mm; D. 24 mm。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透明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上面一条缝挡住,干涉条纹发生的变化是[C ]。 A.条纹的间距变大; B.明纹宽度减小; C.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3、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人,用玻璃薄片遮住其中一条缝,已知薄片中光程比 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1,则屏上原()级明纹处[B ]o A.仍为明条纹; B.变为暗条纹; C.形成彩色条纹; D.无法确定。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B ]。 A.使屏靠近双缝; 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到两缝&、S?距离相等,则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处,现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S,的位置,则[B ]。 A.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B.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C.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D.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二、填空题 1、某种波长为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的媒质中由A点传到B点,相位改变为兀,问光 程改变了_仝_,光从A点到B点的几何路程是—仝 2 2/? 2、从两相干光源&和S2发出的相干光,在与S|和S2等距离d的P点相遇。若S2位于真空中,Si位于折射率为〃的介质中,P点位于界面上,计算S!和s2到P点的光程差d-nd ° 3、光强均为I。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一 _;最小光强是0 。 47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及答案

λ d r y 0 =?第一章 光的干涉 ●1.波长为nm 500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cm 022.0的双缝上,在距离cm 180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nm 700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 解:由条纹间距公式 λ d r y y y j j 0 1= -=?+ 得: cm 328.0818.0146.1cm 146.1573.02cm 818.0409.02cm 573.010700022.0180cm 409.010500022.018021222202221022172027101=-=-=?=?===?===??==?=??== ?--y y y d r j y d r j y d r y d r y j λλλλ ●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nm 640,两狭缝间距为mm 4.0,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cm 50.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mm 1.0,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解:(1)由公式: 得

λd r y 0 = ? = cm 100.8104.64 .050 25--?=?? (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 知 52100.01sin tan 0.040.810cm 50 y r r d d d r θθ--≈≈===? 5 21522()0.8106.4104 r r π ππ?λ --?= -= ??= ? (3) 由公式 22 22 121212cos 4cos 2 I A A A A A ? ??=++?= 得 8536.04 2224cos 18cos 0cos 421cos 2 cos 42cos 42220 2212 212020=+=+= =??=??= =π ππ??A A A A I I p p ●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 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10-7m . 解:未加玻璃片时,1 S 、2 S 到P 点的光程差,由 公式 2r ?πλ ??=可知为 Δr = 215252r r λ πλπ-= ??=

第16 章 光的干涉

第2章 光的干涉 【例题 2-1】 图2-6所示为一种利用干涉方法测量气体折射率的装置。图中T 1、T 2为一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长为l = 20cm 。 开始时,两管中均为真空,此时在P 0处出 现零级明纹。然后在T 2管中缓慢注入待测气体,在这过程中,P 0处干涉光强发生明暗交替变化。通过测量P 0处明暗变化次数就可推知气体的折射率。设测量所用的钠 光波长λ = 589.3,明暗变化了200次。试求该气体的折射率n 。 解:首先要注意,屏幕E 上的干涉图样只有一个干涉斑点,该斑点处在S 点的几何光学的像点位置。 当两管为真空时,在P 0处出现零级明纹,即光程差为零。T 2管中慢慢注入待测气体,相应的光程增加。如果明暗变化了k 次,P 0处将出现k 级明纹,两光在该处的光程差为k λ,即 λδk =-=l n )1( 所以,待测气体的折射率为 00059.11103.58920019 =+??=+=-l n λk §1-2 分波面干涉 【例题 2-2】用单色光照射相距0.4mm 的双缝,缝屏间距为1m 。试求:(1)若从第1级明纹到同侧第5级明纹的距离为6mm ,单色光的波长为多大? (2)若入射的单色光波长为400nm 的紫光,两相邻明纹的距离为多大? (3)上述两种波长的光同时照射时,两种波长的明条纹第一次重合在屏幕上的什么位置? 解 (1) 由双缝干涉明纹条件λd D x k =,可得 λλλd D d D d D x x 4)15()(1515=-=-=-k k 因此, 600(m m )(m )100.64 1106104473415=?=????=-=---x x D d λ (2) 当λ = 400 nm 时,两相邻明纹间距为 m 100.110 41041347 ---?=???==?λd D x (3) 设两种波长的光干涉图样中,明纹重合处离中央明纹的距离为x ,则有 2211λλd D d D x k k == 其中k 1和k 2分别为600nm 和400nm 两光对应的明纹级次,解方程可得 图2-6 例题2-1图

光的干涉练习题及答案

1、严格地讲,空气折射率大于1,因此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将玻璃夹层中的空气逐渐抽去而 成为真空时,干涉环将:()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消失。 【答案】:A 2、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n,厚度为h的透明介质板,放入后,两 光束的光程差改变量为:() A.2(n1)h; B.2nh; C.nh; D.(n1)h。 【答案】:A 3、用劈尖干涉检测工件(下板)的表面,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干涉条纹 如图。图中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边相邻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由图可见工件表面:() A.一凹陷的槽,深为λ/4; B.有一凹陷的槽,深为λ/2; C.有一凸起的埂,深为λ/4; D.有一凸起的埂,深为λ。 【答案】:B 4、牛顿环实验装置是用一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接触点为C,中间夹层是空气,用平 行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并从下向上观察,看到许多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这些圆环的特点是:() A.C是明的,圆环是等距离的; B.C是明的,圆环是不等距离的; C.C是暗的,圆环是等距离的; D.C是暗的,圆环是不等距离的。 【答案】:B 5、若将牛顿环玻璃夹层中的空气换成水时,干涉环将:()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消失。 【答案】:B 6、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 则干涉条纹() A.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变疏; C.变密; D.间距不变。 【答案】:C 7、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两个白光光束,在空间相遇是不会产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 A.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成; B.两个光束的光强不一样; C.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相干光源; D.两个不同光源所发出的光,频率不会恰好相等。 【答案】:C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到两缝S1、S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O 处。现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S位置,则() A.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第1页共8页

光的干涉基本原理

第三章 光的干涉 § 3.1 两列单色波的干涉花样 一.两个点光源的干涉 球面波,在场点P 相遇,则有 )2cos( )cos(01111011111?ωλ π ?ωψ+-=+-=t r n A t r k A )2cos( )cos(022********?ωλ π ?ωψ+-=+-=t r n A t r k A 可设初位相均为零,则位相差 -= ?22(2r n λ π ?)11r n 光程差 1122r n r n -=δ 在真空中 )(212r r -=?λ π ? 干涉相长: r (2λπ 2)1r -πj 2= 即λδj r r =-=12 干涉相消: 2(2r λπ)1r -π)12(+=j 即=-=12r r δ2 )12(λ+j j=0,±1,±2,±3,±4,……被称做干涉级数。 亮条纹和暗条纹在空间形成一系列双叶旋转双曲面。在平面接收屏上为一组双曲线,明暗交错分布。干涉条纹为非定域的,空间各处均可见到。

对于距离为d 的两个点源的干涉,如果物点和场点都满足近轴条件,则两点发出的光波在屏上的复振幅分别为 )2ex p(]}2)2/([ex p{),(~ 2221x D ikd D y x d D ik D A y x U '-'+'++='' )2ex p(]}2)2/([ex p{),(~ 2222x D ikd D y x d D ik D A y x U ''+'++='' 合成的复振幅为 = ''+''=''),(~ ),(~),(~21y x U y x U y x U )]2ex p()2]}[ex p(2)2/([ex p{222x D ikd x D ikd D y x d D ik D A '-+'-'+'++ )2cos(]}2)2/([ex p{2222x D kd D y x d D ik D A ''+'++= 强度分布为)2(cos 4)2(cos 4)2(cos 220 22 22x D kd I x D kd D A x D kd D A I '='??? ??='??? ??= 20)(D A I =为从一个孔中出射的光波在屏上的强度。 是一系列等间隔的平行直条纹。间距由π='?x D kd 2决定,为λd D x ='?。

第三单元 光的干涉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AB)CC 6-10 ADA(AA)B 11-15 CCBDC 16-20 BAAAD 21-25 CDDCB 二、填空题 1.1.5 2.4 109-? 3. D ld 3 4. 600nm, 0.244mm 5. 1.4 6.1mm 7. 相等 减小 增加 8.油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 10.变小 11. n n 2, 4λ λ 12:(1)4000条;(2)0.5mm ;(3)5510m -?。 13.上凸 14. nd D λ 三、计算题 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mm 2.0,距离屏幕为m 1,求:(1)若第一级明纹距离为2.5mm ,求入射光波长。(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0A o ,求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解:(1)由L x k d λ=,有: xd k L λ=,将0.2mm d =,1m L =,1 2.5mm x =,1k =代入,有:3372.5100.210 5.0101m λ---???==?;即波长为:500nm λ=;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οA 6000,相邻两明纹的间距:7 3 161030.210D x mm d λ--???===?。 2、 用白光照射杨氏双缝,已知d =1.0mm ,D=1.0 m ,设屏无限大。求: (1)λ=500 nm 的光的第四级明纹位置及明纹间距;(2) λ=600 nm 的光理论上在屏上可呈现的最大级数;(3) λ1=500 nm 和λ2=600nm 的光在屏上什么位置开始发生重叠? 解:(1) 明条纹中心位置 D x k d λ=± (0,1,2,k =L ),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λ?d D x =, 将k =4,λ=500 nm ,d =1.0mm ,D=1.0 m 代入,得mm x 2±=,mm x 5.0=?. (2)从两缝发出的光到达屏幕上某点的形成干涉明纹的光程差应满足λθk d =sin ,

光的干涉基本原理

第三章 光的干涉 § 3.1 两列单色波的干涉花样 一.两个点光源的干涉 球面波,在场点P 相遇,则有 可设初位相均为零,则位相差 光程差 1122r n r n -=δ 在真空中 )(212r r -= ?λπ? 干涉相长: r (2λ π2)1r -πj 2= 即λδj r r =-=12 干涉相消: 2(2r λπ)1r -π)12(+=j 即=-=12r r δ2 )12(λ+j j=0,±1,±2,±3,±4,……被称做干涉级数。 亮条纹和暗条纹在空间形成一系列双叶旋转双曲面。在平面接收屏上为一组双曲线,明暗交错分布。干涉条纹为非定域的,空间各处均可见到。 对于距离为d 的两个点源的干涉,如果物点和场点都满足近轴条件,则两点发出的光波在屏上的复振幅分别为 合成的复振幅为 强度分布为)2(cos 4)2(cos 4)2(cos 22022 22x D kd I x D kd D A x D kd D A I '='?? ? ??='??? ??= 20)(D A I =为从一个孔中出射的光波在屏上的强度。 是一系列等间隔的平行直条纹。间距由π='?x D kd 2决定,为λd D x ='?。 二.两个线光源的干涉(双缝干涉) 在接收屏上,为相互平行的直条纹,明暗交错。满足近轴条件时, =-12r r θd , θ0r x =d r 0=)(12r r - 则亮条纹在 λd r j x 0=处 暗条纹在 2 )12(0λd r j x +=处

亮(暗)条纹间距 λd r x 0=? 如两列波初位相不为零,则条纹形状不变,整体沿X 向移动。 如光源和接收屏之间充满介质,因为n d D j kd D j x λπ =='2,则条纹间距为n d r x λ0=? , n 为折射率。 干涉条纹为非定域的,接收屏在各处均可看到条纹。 三.干涉条纹的反衬度(可见度) 反衬度的定义:在接收屏上一选定的区域中,取光强最大值和最小值,有 而 221221)(,)(A A I A A I m M -=+= 则有 2221212A A A A +=γ22121 )(12 A A A A +=, 当A 1=A 2时,γ=1;当A 1<>A 2时,即A 1、A 2相差悬殊时,γ=0。 记I 0=I 1+I 2,则条纹亮度可表示为 四.两束平行光的干涉 两列同频率单色光,。振幅分别为A 1,A 2;初位相为10?,20?,方向余弦角为(111,,γβα), (222,,γβα) 在Z=0的波前上的位相为, 位相差)()cos (cos )cos (cos ),(10201211??ββαα?-+-+-=?y k x k y x (x ,y )处的强度为 可得干涉条纹 )()cos (cos )cos (cos ),(10201211??ββαα?-+-+-=?y k x k y x =? ??+ππ)12(2j j 即亮、暗条纹都是等间隔的平行直线,形成平行直线族,斜率为 条纹间隔为

光的干涉总结汇总

1. 光的干涉现象:在两束光相叠加的区域内,光的强度有一个 相干光。 2.单色光:频率(或波长)一定的光。 3. 相干光的必要条件:同频率、同振向、同相位或位相差恒定。 充分条件:(1)两光源距离相干点的位相差不能太大; (2)两光矢量的振幅相差不能太大。 4. 获取相干光的两种方法: (1)分波阵面法: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2)分振幅法:等倾干涉;等厚干涉。 5.光程=nr。 6. 位相差 2π φδ λ ?=, 其中:δ=光程差;λ=真空中的波长。 7. 光疏介质:折射率n小者; 光密介质:折射率n大者。 8. 半波损失:当光由光疏介质垂直入射到光密介质时,反射波相对于入射波有半波损失。 9.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光程差

21d r r x D δ=-=(介质:21()d n r r nx D δ=-=) 其中:1r 与2r 为两缝到干涉点的几何距离;D 为双缝到 屏幕的距离;d 为两缝间的距离;x 为干涉点到中央明纹中心线的距离。 (2)明纹距离中央明纹中心线的距离 (:),(0,1,2,..........)D D x k k k d nd λλ==±±介质 (3)暗纹距离中央明纹中心线的距离 (21)(:(21)),(0,1,2,..........)22 D D x k k k d nd λλ=++=±±介质 (4)相邻明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为 1(:)k k D D x x x d nd λλ+?=-=介质 (5)于白光入射,第k 级光谱的宽度(由紫到红彩色条带的 宽度)为 ()[:()]k k k D D x x x k k d nd λλλλ?=-=--紫紫紫介红红红质 10. 薄膜干涉(分振幅干涉法):等倾干涉+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干涉 11. 等倾干涉: ,1,2,3,......()22(21),0,1,2,.....()2k k k k λλ δλ=??=+=?+=??干涉加干涉弱强减 干涉条纹为一系列同心环,内疏外密,且

第二章.光的干涉习题和答案解析

λ d r y 0=?第一章 光的干涉 ●1.波长为nm 500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cm 022.0的双缝上,在距离cm 180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nm 700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 解:由条纹间距公式 λ d r y y y j j 0 1= -=?+ 得: cm 328.0818.0146.1cm 146.1573.02cm 818.0409.02cm 573.010700022.0180cm 409.010500022.018021222202221022172027101=-=-=?=?===?===??==?=??== ?--y y y d r j y d r j y d r y d r y j λλλλ ●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nm 640,两狭缝间距为mm 4.0,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 cm 50.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 为mm 1.0,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解:(1)由公式: 得 λd r y 0=? =cm 100.8104.64.05025--?=?? (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知 52100.01 sin tan 0.040.810cm 50 y r r d d d r θθ--≈≈===?

5 21522()0.8106.4104 r r π ππ?λ --?= -= ??= ? (3) 由公式 22 22 121212cos 4cos 2I A A A A A ? ??=++?= 得 8536.04 2224cos 18cos 0cos 421cos 2 cos 42cos 42220 2212 212020=+=+= =??=??= =π ππ??A A A A I I p p ●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 在的位置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10-7 m. 解:未加玻璃片时,1S 、2S 到P 点的光程差,由公式2r ?π λ??= 可知为 Δr =215252r r λ πλπ-= ??= 现在 1S 发出的光束途中插入玻璃片时,P 点的光程差为 ()210022r r h nh λλ ?ππ'--+= ?=?=???? 所以玻璃片的厚度为 421510610cm 10.5r r h n λ λ--= ===?- 4.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0.2mm 的双狭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2倍,在离狭缝50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 解: 60500 50010 1.250.2r y d λ-?= =??=mm 122I I = 22 122A A = 1 2A A =

习题七 光的干涉

习题七 光的干涉 院 系: 班 级: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 班级个人序号: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真空中波长为 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 ,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 (A) 1.5 λ. (B) 1.5 λ/ n . (C) 1.5 n λ. (D) 3 λ. 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 C ] (A)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B)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 (C)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D) 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E) 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3. 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 n 1<n 2>n 3, 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π n 2e / (n 1λ1). (B)[4πn 1e / (n 2λ1)] +π. (C) [4π n 2e / (n 1λ1) ]+ π. (D) 4π n 2e / (n 1 λ1). [ C ] 4.如图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 =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b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B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D ] (A) λ/ 2. (B) λ/ (2n ). (C) λ/ n . (D) () 12-n λ . 6. 在玻璃(折射率n 2=1.60)表面镀一层MgF 2 (折射率n 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 长为500 nm(1nm=10-9 m)的光从空气(n 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 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 (A) 78.1 nm (B) ) 90.6 nm (C) 125 nm (D) 181 nm (E) 250nm [ B ] 二、填空题 n 1 3λ1 图b

光学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XX 级 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 学号:20114052016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和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和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则p 点的 光强I =22 12122cos A A A A ?++? 1090. 强度分别为1I 和2I 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I I 。 1091. 强度分别为I 1和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I I - 1092.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122A A A A ++。 1093.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122A A A A +-。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Φ=π。 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2j+1倍,相位差为π的()2j+1倍。 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2j 倍,相位差为π的 2j 倍。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21221A A A A ?? ?????+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12 I I I I -+。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1101. 振幅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45。 1102. 光强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3 。 1103.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光程差为 110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0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相位差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