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pt5

chpt5

/Modern Control Theory Spring 2010 by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5.1 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

5.2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5.3 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5.4 非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小结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稳定性基本概念和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性概念;

2.熟练掌握李氏第二法;

3.掌握线性系统渐近稳定性分析方法;

4.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重点内容:

1.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主要定义与定理;

2.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构造;

3.线性定常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定理与判别;

4.李雅普诺夫方程,渐近稳定性的分析与判别。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一个重要特征。

要求:在受到外界扰动后,虽然其原平衡状态被打破,但在扰动消失后,仍然能恢复到

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者趋于另一平衡状态继续工作。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小的外界扰动后,系统状态方程解的收敛性,而与输入作用无关。

Stable?

稳定性问题:

系统处于某一平衡状态,在干扰作用下离开了原来的平衡位置,在干扰消失后,系统能否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控制问题:

线性、定常、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非线性、时变、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稳定性分析异常复杂

◆非线性系统:

◆古典控制理论稳定性判别方法:

代数判据(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奈奎斯特频率法根轨迹法

相平面法(只适用于一,二阶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法(是一种近似方法)

◆1892年,俄国学者李雅普诺夫发表了《运动稳定性一般问题》,建立了运动稳定性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应用:

自适应,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等。

提出的稳定性定理采用了状态向量来描述,适用于单变量,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多变量等系统。

主要内容:

李氏第一法(间接法):

求解特征方程的解,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困难!李氏第二法(直接法):

利用经验和技巧来构造李氏函数,分析稳定性。思想:稳定系统外界作用能量变化

时间增长能量衰减系统稳定

k

f

x

m

例:一个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如图所示,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0mx

fx kx ++= 性摩擦系数,为位移。

式中:为质量,为弹簧刚度,为阻尼器的粘m f k x

0x

fx kx ++= 令,则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1m =12,x x x

x == 选取状态变量:12212x

x x

kx fx ==-- 状态方程为

22

1221

11(,)22

E x x x kx =+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质量的动能和弹簧的位能。

22

1221

11(,)22

E x x x kx =+显然

()00

E x x >≠(0)00

E x ==12

121122122

122122

(,)()d E dx E dx E x x kx x

x x dt x dt x dt

kx x x kx fx fx

??=+=+=??+--=- 122(,)0,0,

0dE x x x f dt ≠><122(,)

0,0dE x x x dt

==

系统的总能量是衰减的,则系统稳定。

考察总能量的几何表示。

22

122111(,)22E x x x kx =+E

1

x 2

x 1

E 2

E 3E 321

E E E >>杯形曲面

轨迹是一个椭圆

则随着时间的变化,向杯的最低点运动

2

x 1

x 2

E 1

E 3

E 1020(,)

x x

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而言,并无这样的直观性。通过系统总能量确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具有

普遍性。

李雅普诺夫构造了所谓广义能量函数,称之为李雅普诺夫函数,记成或。

(,)V x t ()V x 通过研究或及其或的

定号性就可以给出系统稳定性的信息。

(,)V x t ()V x (,)V x t ()V x

一、平衡状态/Equilibrium state

5.1 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

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

[]0

(),(),()t t t t t t =≥ x

f x u 1.自治系统:输入为0的系统

0()(,()) (5.2)

t t t t t =≥ x f x 2.轨迹:对于给定的初始状态00()t =x x 式(5.2)有唯一解

000

()(,) t t t t t =≥x x ,φ即

()

t x 是状态空间中起始于初始状态

0x 的一条状态轨迹或

一个运动。对于状态空间中不同的初始状态,系统有许多不同的状态轨迹或运动。

3.平衡状态:在式(5.2)描述的系统中,若对于所有

e e (,)t ==0 x

f x 0()t t t ≥总存在则称为系统e x = x

Ax n

R

∈x e e 00

=?=Ax x e e 0=?Ax x a.线性系统A 非奇异:

A 奇异:有无穷多个即状态空间的原点是系统唯一的平衡状态。的平衡状态。Equilibrium state e e (,)t ==?0 x

f x e

x b.非线性系统

可能有多个

32

21211x x x x

x x

-+== 01=x

02=x

00x ????

??

=1e ?

?

????-=102e x ?

?

????=103e x ?

例:

5. 运动的稳定性,就是研究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结构因素而返回到平衡状态,或者限制在它的一个有限邻域内。

对于孤立的平衡状态,总可以经过适当的坐标4.孤立的平衡状态:在某一平衡状态的充分小的领域内不存在别的平衡状态。

变换,把它变换到状态空间的原点。

偏离平衡状态的受扰运动能否只依靠系统内部的

二、稳定性的几个定义

1.欧几里德范数:e ε≤x x -称为向量的欧几里德范数(表示空间距离)。x

2.邻域:e x 以平衡状态为圆心,半径为的超球体

可以表示为当很小时,称εε为的邻域。

()S ε()S εe x 12

2

2

2

1

2n x x x ??=+++??

x 12

2

22

1122e [()()()]

e e n ne x x x x x x -+-=+-+ x x -

0>ε00(,)

e t δε-≤x x 的任意初始状态出发的运动轨迹都有

使得由满足1. 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Stability in the sense of Liapunov

在式(5.2)描述的系统中,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实数0),(0>t εδ0x ()x t 都相应地存在一个实数0() e t t t ε-≤≤<∞

x x e x 则称平衡状态为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

不等式δ0,t ε一般:与有关

0e t δ?无关为稳x 若与一致定

则由域上的任一点出发的运动轨迹,

超球体,球域记为。

记为。

以原点为球心构造半径为的一个超球体,其球域

()S εε0(,)t δε则存在一个对应的正实数,其大小同时依赖于()e x 和初始时刻,则构造原点为球心,半径为的另一

()S δε

0(,)t δε0t 00(;,)t x t φ()S δe x 对所有,都不脱离域。0t t ≥则原点平衡状态

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

()S ε几何含义:

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是工程意义下的不稳定。

相平衡课后解答

第四章 相平衡 复习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装满了373.2K的水,一点空隙也不留,这时水的蒸气压等于零;(2) 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纯水的蒸气压为P*,若在水面上充入N2(g)以增加外压,则纯水的蒸气压下降; (3) 小水滴与水汽混在一起成雾状,因为它们都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所以是一个相;(4) 面粉和米粉混合得十分均匀,肉眼已无法分清彼此,所以它们已成为一相; (5) 将金粉和银粉混合加热至熔融,再冷却至固态它们已成为一相; (6) 1molNaCl(s)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在298K时,只有一个蒸气压; (7) 1molNaCl(s)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再加少量的KNO3(S),在一定的外压下,当达到气—液平衡时,温度必有定值; (8) 纯水在三相点和冰点时,都是三相共存,根据相律,这两点的自由度都应该等于零。 答(1)不对 (2)不对 (3)不对,两相——气相与液相 (4)不对,两相 (5)正确。 (6)正确 (7)冰点时,两相共存,f=1。 2.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物种数、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 (1)NH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成NH3(g)和HCl(g)达平衡; (2)NH4Cl(s)在含有一定量NH3(g)的容器中,分解成NH3(g)和HCl(g)达平衡;(3)CaCO3(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成CO2(g)和CaO(s)达平衡; (4)NH4 HCO3(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成NH3(g),CO2(g)和H2O(g) 达平衡; (5)NaCl水溶液与纯水分置于某半透膜两边,达渗透平衡; (6)NaCl(s)与其饱和溶液达平衡; (7)过量的NH4Cl(s),NH4I(s)在真空容器中达成如下的分解平衡; NH4Cl(s)NH3(g)+HCl(g) NH4I(s) NH3(g)+ HI(g) i. 含有Na+ ,K+ ,SO42- ,NO3- 四种离子的均匀水溶液。 答(1) S=3, C=1, f=1. (2) S=3, C=2, f=1. (3) S=3, C=2, f=1. (4) S=4, C=1, f=1. (5) S=2,C=1, f=1. (6) S=2, C=1, f=1. (7) S=5, C=2, f=1. (8) S=5, C=4, f=5. 3.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同一温度下,某研究系统中有两相共存,但它们的压力不等,能否达成平衡?

相平衡和相图 (7)

学前指导将学习到的知识点: 知识点094.具有一个低温分解、高温稳定二元化合物的三元 系统相图

6.4.3.6 具有一个低温稳定、高温分解的二元 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化合物S的组成点在AB边上,化合物在 T R温度以下才能稳定存在,温度高于T R, 则分解为A、B两种晶相。 ●由于其分解温度低于A、B两组元的低共 熔温度,因而不可能从A、B二元的液相 线A′e3′和B′e3′直接析出 S晶体,即S晶体 的初晶区不会与AB边相接触。

E和R,但只能划分出与P和E对应的两个副三 角形。 ●P点在对应的△ASC外的交叉位置,是双升点。 E点在对应的△BSC内的重心位置,是低共熔 ●R点周围的三个初晶区是(A)、(S)、 (B),对应的三种晶相的组成点A、S、B在 一条直线上,不能形成一个副三角形。

在R点上进行的过程是化合物的形成或分解过程,即: A+B<-> S(A m B n)。 ●这种无变量点称为过渡点。从R点周围三条界 线上的温降方向看,类似于双降点,所以R点 ●在过渡点上由于F=0。系统的温度不变,液相 组成在R点上不变,实际上液相量也不变,这 个情况和前面介绍的各种无变量点有所不同。

●M点在副三角形SBC内,对应的无变量点E, 最终析晶产物为晶相B、S、C ●M的初晶区在A内,冷却先析出A,P=2, F=2,液相组成沿着AM背向线变化,固相组成在A, ●液相组成到达界线Re3上的a后析出A和B, P=3,F=1,液相组成沿着界线aR变化,固相组成离开A沿着AB变化。

●液相组成到R点,固相组成在D点, A+B->S, P=4,F=0,系统不能继续降温,直到A消失。 ●液相组成才沿RE界线变化,不断析出B、S。P=3,F=1,固相离开D,向G变化,固相组 成为B、S ●最后在E点,液相中同时析出B、S、C,固相 组成由G离开AB边进入三角形内部,当固相 组成与M重合,液相消耗完毕,析晶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