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初探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初探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初探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初探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初探

摘要:在广东省“双转移”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政府政策法律支持、学校自身创业教育体系、社会大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中职生创业

《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提出我省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对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学生等人才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基本素质与技能教育,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并为创业人员提供培训、政策、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即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广东120余所普通高校对创业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收获了不少经验。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特有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但遗憾的是,广东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816所,但在创业教育方面有亮点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广东省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还举步维艰,进展缓慢。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呢?

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1945年哈佛商学院率先开设了创业精神的课程,然而在随后的20多年中,创业教育却没有流行起来,甚至在哈佛商学院都没有得到强化和发展。到1970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突然间有16所大学开设了创业精神教育方面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院校包括许多著名的商学院都重视开发创业精神教育项目。据统计,到1995年美国有400多所大学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其中许多大学开设了有关创业的系列课程,美国以外的国家体现了更快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向来以“一般管理”著称的哈佛商学院也围绕创业精神而重组课程,并形成了被称为“创业型管理者”的方向课程,2000年又将创业管理学确定为MBA学生第一年的必修课程,目前哈佛商学院在该方向开设了23门课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高达24门,其他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著名大学,目前都在倾力专注于此领域,以求在新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据全球创业观察项目报告显示,到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4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而且有资格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侧重于创业精神方向研究的大学仍在持续增加。与美国一样,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创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在英国,为了弄清创业管理教育在英国高校的开展状况,伦敦商学院乔纳森·利维(Jonathan Levie)教授于1999年对英国主要高校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各个高校学生的数量和类型、班级规模、教学方法、课程计划、教学材料的使用、学生对创业课程的态度、教师的资格和经验等。调研结果如下。 ·创业教育主要面向商学院的学生,特别是MBA学生。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27%的学校是同时针对非商学院学生的。被调查学校中尽管有90%的学生是非商学院学生,但是仅有25%的非商学院学生接受创业教育。 ·1998年与1997年相比,英国高校开展创业管理教育的增长率为23%,其中向研究生开的创业课程相比向本科生开的创业课程增长更快,前者的增长率是后者的两倍多(40%:15%)。而对非商学院学生开设的创业课程增长比率为17%。 ·1998年与1997年相比,创业课程数量从104门增长到120门,增长率为15%。如有的学校在1997年只有1门创业课程,而在1998年增加到16门。 ·1998年与1997年相比,每门创业课程学生选修人数平均增加了7%,从每个班61人增加到65人。 创业管理教育在英国获得了快速增长,1998年相比1997年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增长率为23%,但从总体看仍然只有38%的英国高校提供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且在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只有一半课程是面向非商学院学生。 法国最近对各个高校开展创业管理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率为23%,尽管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但各主要大学和学院都有回复。对回复的问卷进行统计研究显示,23%的纯工科院校、32 %的商学院以及15%的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还有29%的学校根本没有提供任何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很明显法国的工科院校比英国的工科院校更重视创业教育。但从总体来看,法国的创业管理教育跟英国一样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法国学生对创业管理教育的认同感很强,有97%的问卷(主要是教创业管理课的老师)显示学生赞成开设创业管理教育方面的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19年作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情况,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高校已得到普遍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开展试点工作数年,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必要性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但总的来讲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

中国创业教育环境及大学生创业现状

“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 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的大发展,中国社会迅速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代大学生肩负起振兴国家的重担,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全面完善自己,为推动社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选材意义 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人才。让各型人才到相应的岗位,各司其职、各扬其能,不仅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是对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观的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观,探知大学生的社会知识,从而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作出政策以及法令的调整。有利于社会中人才需求的供职需要,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创业压力越来越大,选此课题有利于预测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并让他们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 学生创业 大学生是否创业问题——同学们应及早为自己未来作打算 社会调查 我们在这次问卷调查中,通过群发想创业的大学生调研问卷,再通过回收有效并且实 际真实的答卷。为了确保该实践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还到图书馆和在网络上查 阅了相当一大批的图书,报刊,杂志等可靠资料和百度百科的文章和新闻,最后,经过 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和材料分析,终于赶出了这份报告。

这份报告立足于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全社会的角度,以客观和理 性的时代眼光,彻底分析了当今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总体上来说,这 份报告具有时代性,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但是,由于我们做社会调查的经验较少,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再者,由于我们还是消费者,缺乏资金,所以问卷派发的范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事件报告的科学性,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 调查报告 在这次调查中 我们派发了三十分的调查报告,实际回收了二十七份的有效答卷。 经过统计, 创业的形式图为: 形式 合伙创业 家庭创业 自主创业 其他 图中可以看出合伙创业的比例较大,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其他,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敢于创新,有个性。另外自主创业的人不少,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创业项目图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初探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初探 一、影响中职院校旅游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的综合素养 很多中职生的综合素养与普高学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很反感。因此,不论是面对必要的生活常识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积累,还是创业创新课程,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反感,这就使得中职生创业教育的启蒙受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有梦想。一般情况下,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的决定,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有待激发的学习激情,并且其对相关领域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试图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受到创业启动资金的限制、融资渠道有问题、缺乏创业教育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由于存在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不满足自主创业需求等问题,所以找不到自主创业的方向,找不到好的创业项目,此外,还有些学生对于学校的创业项目不是十分了解,对于一些相关的政策申请与流程也不是很清楚。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其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不能放眼更广阔的的天地,那么创业只是一纸空谈。 (二)中职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 由于很多中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经验,并且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所以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在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创业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学习,这导致学生创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除此之外,校园内部缺乏创业文化氛围。旅游管理专业也是如此,教师缺乏主动设计与宣传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识,学校也没能为学生提供尝试创业的平台,导致整个学校内部缺乏自主创业的氛围。此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没有进一步得到深化。在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发挥辅助作用。因为这是和企业实习不同的道路,是一条原有校企合作模式未涉及到的问题,并且很多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限,所以在很多方面,学校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而即使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实习,其所能够接触到的与行业相关的知识也少之又少,因为很多企业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这使得校企合作区域表象化。 (三)国家对中职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但是,对中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扶持则较少。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缺乏资金、创业经验和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大多数都会选择放弃创业。学生不敢去尝试创业与国家政策的扶持有一定的关系。而国家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职生这个群体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国家相关政策对这个群的创业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效果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1、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究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崭新领域。创业教育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末。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的会议报告学会关心世纪教育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ENTER 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这里,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求职和创新的就业岗位。 2、创业教育概念的形成 1998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世界行动宣言, 明确提出了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要成为求职者, 而且要逐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从此开始, 创业教育在全球范围被列入政府的高等教育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 创业教育的理念逐渐被各国学术界接受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 各国政府与高等院校也开始了创业教育实践的积极尝试。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概况即水平 1、国外创业教育研究概况及水平 创业教育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形成。美国是最早兴起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国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创业教育的实践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理论研究方面, 美国有大量的创业学术期刊, 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的含义、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大学创业教育的评估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如成功及创业者杂志每年都要进行全美创业教育项目的排名, 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各校的招生情况与经济收入。这种做法也极大地调动了美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 截至2005 年,在美国的2000 多所高校中, 大约有1600 所大学开设了1600 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其中许多大学和学院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 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但美国的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在商学院, 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创业而进行的, 日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国内创业教育研究概况及水平 从国内来看,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在1990年下半年, 中国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项目国家, 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劳技处牵头, 以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河北、辽宁为项目单位,进行了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 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列为国家教委八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经过两个阶段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主要有毛家瑞、彭刚、陈敬朴等发表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1992 年第1 期)、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 教育评论6 1992 年第1 期) ; 毛家瑞主编, 1993 年出版的创业教育系列丛书等。以上研究成果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验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摘要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生存能力。历经十多年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初具规模,并在部分高校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总体上仍处于积极的探索实验阶段,和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对国内外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归纳经验教训,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发展概况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伊始,便被国内外政府和高校所重视,成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以及衡量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甚至认为创业教育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因为它体现了科学的本质属性——创新。 创业教育兴起于美国,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创立的青年商业社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创业教育,之后,创业教育开始在美国萌芽、发展、传播扩展。如今,国外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很成熟,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材、教师的聘请和教育模式都呈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特征。我国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98年12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而最早的创业教育实践是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 目前,国内学者已从概念、体系、模式等方面对创业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了铺垫和积累。然而,已有研究的层次和角度有待提高和转变,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对比和梳理仍然不够全面;同时,绝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系统性不足。 另一方面,尽管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步推广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历史、传统及现行教育体制等原因,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效仿和照搬。我国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存在着认识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师资方面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 因此,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研究此课题,不仅丰富完善了原有理论,而且使政府和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时能够大胆创新,避免错误,拥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目前,研究者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解因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核心和本质都趋于一致。有的学者把创业教育理解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它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还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由此可知,创业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业,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容是使受教育者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社会知识结构及创业实践技能的训练等。 二、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内创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情况。 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以及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伴随着创业教育在各国的开展,我国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也初见端倪。政府方面,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薪技术企业”。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教育部做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院校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以探索可行的方法和模式,推动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开展。2003年10-11月,教育部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2006年5

创新创业团队该如何管理

创新创业团队该如何管理 创新创业团队该如何管理: 创新=创意+价值 虽然我们天天讲创新,但似乎每个人都对创新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中存在不少误区。事实上,创新绝不是少数头脑灵活的年轻 人的专利,也不是虚无缥缈、难以控制的精灵。 创新是指在独创的、有关联的、有价值的新产品、流程或服务中对知识进行体现、组合和/或综合。而在徐汉群看来,创新的定义可 以更加精简:创新等于创意加价值。 摩托罗拉公司在20世纪末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铱星计划”——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卫星群,让用户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 站就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打电话。这个想法让许多摩托罗拉人兴 奋不已,认为是公司高超技术的展示。由于金属元素铱有77个电子,这项计划被称为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66个。但是,3000美元一部电话机的费用和每分钟3美元的通话费用,让希望使 用该技术的潜在客户们望而却步。最终,拖欠了15亿美元贷款的铱 星公司在2000年正式宣布破产,铱星计划沦为通信史上的一颗流星。 每个人都有偏好的思维方式。有些人见多识广,特别善于提出独特的创意;有些人办事精准,分析能力强;还有些人非常务实,能推 动想法落到实处。MBTI指标(Myers—BriggsTypeIndicator)将思维 偏好分为四个类别,每个类别分别有两种对立的倾向。尽管思维方 式各有各的优点,但各种方式之间并无优劣之分。 在徐汉群看来,领导者在这里要发挥的关键作用是把团队成员从舒适圈“折腾”出来,带入学习圈,这样才能让团队形成真正有价 值的多元。Leader要带领员工到一线去看,看谁是公司的用户,他 们究竟有哪些需求?无论是聚合型人才还是发散型人才,都需要深入

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初探

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初探 摘要: 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呼唤,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化面临着认识、基础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师资建设、搭建有效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措施实现其常态化、有序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心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所谓创业教育制度化,是指使创业教育从零星的、权宜性的、应景式的状态转向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的过程。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的现实必要性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大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会议报告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被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美国已经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其高校中已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设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培养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博士生。欧洲许多国家的创业教育也相当普遍,德国政府提出了“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熔炉”的口号。印度政府也在1996年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由此可见, 创业教育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新潮流,成为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因此,在我国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进程非常必要。 1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21世纪我国要在国际社会占有更重要 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潜质、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大批创新型人才。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引起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并指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但是从整体上看,创业教育尚未引起社会和多数高校的重视,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零星的、权宜性的、应景式的状态。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否则将严重制约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因此,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对我国高校的呼唤。 2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

关于“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寒假关于“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这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而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定位、模式构建、师资培养及课程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亟需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 基于此,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我校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和广州市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探究“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华工学子对于创业持怎样的态度?又有多少人已经先人一步进行了创业?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需要学校提供何种支持? 老师对于创业又有什么看法呢?带着这些疑问,调查人员展开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标 中国创业教育环境现状如何?如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就此,我们从关注“中国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角度出发,通过这次调查,试图找出

以上问题是否存在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调研方法和时间 一次调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制定。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调查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 派发问卷集中在2月1日至6日,2月10日至17日完成数据统计,得出相关结论。 四、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样本主要是学校统一制定的问卷,共计已创业大学生问卷8份,想创业大学生问卷9份,教师问卷2份。回收率达到100%,数据真实可靠。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对已创业大学生的调查 1.个人基本资料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已创业的都是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在校学生专心于学习,而高学历毕业生(例如硕士、博士)则专心于科研,都与创业联系不大。 2.创业基本信息 第6题您的专业背景是:[单选题]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被动、救急的特征,仅注重对创业教育外在表现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探究。 一、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在行动上重视起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在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或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关的创业知识,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 2.高校尚未建立正规化的课程体系。据上海理工大学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及13所专科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只有26%的高校专门开设了较为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74%的高校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但是高校对这类课程没有学分要求,学生的选课动力不足。另外,全国范围内,没有指定的创业教育规范教材,有的高校采用自编教材,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教材,导致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之中。 3.教学及评价手段不合理。目前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以教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在教学评价手段上,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的分数高低为衡量手段。 4.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成为阻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数量上不足,尽管团中央学校部近几年委托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示范性师资培训班,但对于庞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赖于创业活动。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创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到国民经济,更关系到就业压力的缓解,下面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情况做一探讨。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70年美国设置了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1980年百森商学院、南加州大学和贝勒大学创办了第一批本科创业教育。我国在1989年开始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强调实现以关心所有人为基础的社会公正目标,强调通过教育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人才和劳动者。 高校里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旨在培养具备开创性的个体,通过系列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基本的社交、技术和管理能力。对于大众而言,是要培养一

种首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从狭义上来说,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使得一小部分学生开展创业行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才能和现有技术以入股、寻求合伙人、筹集资金等方式创立新的经济实体,不仅解决了自己就业的问题,也带动了其他同学就业,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劳动岗位。 创业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由于一些现实原因,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从观念上来说,一些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不够重视,甚至有部分老师不理解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需要及时更新;其次,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创业师资需要具备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论,以及创业管理的实战。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困难重重,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商业运作,以及社会资本积累,都不占优势。创业教育课程的推广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灌输给学生基本的金融、市场、人事、法律法规知识,还培养学生踏实务实的作风、提高组织协调的能力、增强为人处事的技巧等。毫无疑问,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当代大学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初探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初探 摘要:创业教育应包括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培育创业品质和掌握创业知识五个方面的内容。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师资队伍、教育环境、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方法,丰富实践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建立多角度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内容;问题;对策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的内容应使受教育者明确所应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应具备的创业能力,为个体创业指明了方向,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1]。大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个体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兴趣、创业动力、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创业世界观、创业人生观、创业价值观、责任感等。创业意识对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规定了其态度的方向和行为的力度,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创业意识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突破思想的束缚,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积极主动去创业。 2.激发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开展创业精神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真抓实干、承担责任等优良品质。上述品质往往是决定个体创业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创业教育中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创业精神,使他们坚定创业的理念,不断完善个人的精神追求。 3.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包括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能力等。创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劳动,它要求创业者要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在智力因素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不畏挫折、艰苦创业、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上述能力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才能获得。因此,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