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院患者病种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住院患者病种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住院患者病种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住院患者病种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住院患者病种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18种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死

2.心力衰竭

3.脑出血和脑梗死

4.创伤性颅脑损伤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损伤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12.前列腺增生

13.肾功能衰竭

14.败血症(成人)

15.高血压病(成人)

16.急性胰腺炎

17.恶性肿瘤术后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 天内)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甲状腺切除术

2.半月板摘除术

3.子宫摘除术

4.剖宫产术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6.阑尾切除术

7.乳腺手术

(三)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产伤—新生儿、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四)麻醉

1.麻醉例数

(1)麻醉总例数

(2)全身麻醉例数

(3)体外循环例数

(4)脊髓麻醉例数

(5)其他类麻醉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1)门诊患者实施镇痛例数

(2)住院患者实施镇痛例数

其中:手术后镇痛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复苏成功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 苏醒评分)管理例数

(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

(2)离室时 Steward 评分≥4 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

(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

(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 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1)ASA-Ⅰ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2)ASA-Ⅱ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3)ASA-Ⅲ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4)ASA-Ⅳ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5)ASA-Ⅴ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五)重症医学质量监测指标

1.非预期的 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2.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

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

4.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5.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6.重症患者死亡率

7.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

8.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六)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1.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35 种(增补)

2.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

7.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8.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2.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4.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八)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 0.5-2 小时内使用

3.手术时间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 24、48、72 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

(九)6个单病种质量监测

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 EMIST);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 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 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急性心力衰竭: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 ICU 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 ICU 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

1.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氧合评估。

3.病原学检测。

4.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5.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

6.住院 72 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

7.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8.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9.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脑梗死

1.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 CT 等检查的时间。

2.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时间。

3.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4.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

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6.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剖腹产

1.实施母婴情况评估,符合剖宫产医学指证。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3.再次手术指证。

4.评估产后出血量。

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新生儿)。

6.为患者提供剖宫产术的健康教育。

7.切口愈合:II/甲。

8.术后 7 天内出院。

9.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附件一: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 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 (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 (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医院开展6个单病种质量管理;

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

【监测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O I21.0-I21.3,I21.4,I21.9) AMI-l到达医院后使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毗格雷)的时间☆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使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AMI-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AML-2.1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人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 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 AMI-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EMIST)☆ 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 LBBB)的AMI患者。 AMI-3.1到医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分钟以内。 AMI-3.2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AMI-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一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的疗效。未使用者,

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对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C(≥l00mg/dL)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AMl-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一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戒烟健康辅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AMI-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AMI-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一10I05一I09,Ill—I13,I20一I25,伴+I50) FH-l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人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在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心功能评估;实施NYHA心功能分级或6分钟步行试验。 HF-2到达医院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能使心力衰竭病死率降低25%~30%.

最新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资料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静乐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6-01-18修订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病床使用率≥85-90%,病床周转次数≥48次/年(每月一个床位周转4次,12个月共周转48次) 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手术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治愈好转率≥90% 6、麻醉死亡率≤0.02%,麻醉意外发生率≤0.5% 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8、2周内再入院发生率、1月内再入院发生率、非预期再手术发生率较前降低 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100%,履行对患者各种知情同意的告知率100% 10、术前病例讨论,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100% 11、危急值报告率100%,手术部位的标识识别合格率100%1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天13、手术安全核查率10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率100%,对口支援任务完成率100%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全年无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16、急救药品齐全,急救器械完好率100%,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17、出诊医师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比例≥60% 18、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60% 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 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手术安全核对率100% 4、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 5、住院期间患者压疮发生率0 6、住院期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 7、护理文书合格率≥95% 三、医技质量管理指标 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 1、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 2、检查报告误诊率≤3% 3、报告及时性≥95% 4、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5、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6、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 7、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

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名称:填报日期: 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部要求全国三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

(三)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 表10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 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内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三)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 表13 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9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表单

一、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21.0-I21.3,I21.4,I21.9)(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十)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 编码:I21.0-I21.3,I21.4,I21.9 病例包括: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I21.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I21.002)、急性前隔心肌梗死(I21.003)、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I21.004)、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综合征(I21.451)、非透壁性心肌梗死(I21.452)、冠状动脉闭塞(I21.903)、冠状动脉破例(I21.904)、冠状动脉栓塞伴心肌梗塞(I21.905)、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伴心肌梗塞(I21.906)、急性多壁心肌梗塞(I21.907)、室间隔穿孔(I21.908)、心脏破裂(I21.909)、心脏卒中(I21.910)、亚急性心肌梗死(I21.911)、心肌梗塞(急性)NOS(I21.951)。 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I21.401),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21.402)、7.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I21.403),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21.901)。(供参考) 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 排于病案首页之后归档。3.本表共10项质量环节,每1环节质量不达标,为病历环节质量不合格。 经治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__科主任或专家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

精选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构建

护理质量指标监测科室:甲状腺外科科 负责人:张红妹

一、甲状腺外科护理质量指标 (一)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率 一、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一)指标的定义 定义:指手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统计周期内手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例次数(需要插导尿管排尿的患者)与统计周期内手术后不插导尿管患者总人日数的百分比称为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手术后患者:指在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直至出院的患者 (二)指标的意义(注:相关说明清晰,简要阐述专科指标与护理质量、病人安全的关系,有效监测的意义) 术后尿潴留如果处理不及时需插导尿管协助患者排尿增加感染及尿道损伤的几率。通过对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的监测,能及时了解尿潴留发生的趋势、影响因素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与管理,进一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测量方法 (一)计算公式 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术中未插导尿管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例数术后尿潴田的发生率统计周期内手术中未插导尿管的患者总数 X100% 说明:统计周期为每月 纳入标准:“尿潴留纳入标准”:所有手术中未插导尿管的在院患

(二)数据及来源 1.数据收集的方式 计算住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周期为月度,有小夜班护士每天登记数据,根据小夜班护士统计的数据获得当日手术中未插导尿管患者的总数和发生尿潴留的例数。 2.数据检查内容及标准 主要检查: (1)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2)护士术前宣教是否符合标准 (3)术后护士对尿潴留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 3?附件:甲状腺外科尿潴留发生率查检表 患者姓名:住院号: (三)目标值 1.现况值:2017年10月1日-2017年11月30日,甲状腺外科手术后 未插导尿管的病人数为32人,术后发生尿潴留需导尿的病人数为3人,占9.3%。 2.目标值:通过在科室认真整改,总结经验教训,争取208年全年发生尿潴留的病人占总人数的5危右 三、指标的使用 1.原始数据汇总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核心。为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卫计委令第10号)》及《成都市医疗核心质量检查标准》等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疗事故的发生,促进我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指导思想 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组织管理 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院长是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及药学、医技、护理等部门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我院建立“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的我院质量层级管理体系,负责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层层负责、

层层落实、充分发挥管理体系作用。 (一)决策层 由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成,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信息、后勤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质量控制部(简称质控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控制层 由医务部,质控部、护理部、妇计办.药学部、院感部,信息科、门诊部,医保科、财务枓,人力资源部、总务部、医学装备管理科、宣传科、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等各职能部门组成。 (三)执行层 由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等3-5人组成,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负贪日常具体工作。 四、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结构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一季度分析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季度分析总结 为加强我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今年重新制定了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通过对一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1、认真落实了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本季度发现妇科、麻醉科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不规范,经过认真学习讨论,讨论记录及格式规范。体现持续改进。 2、加强病历书写的管理,按照《2010版四川省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书写,实行科室自查、医务科抽查等二级管理。甲级病历率95%。 3、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诊断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6%;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85%;平均住院日6.7天;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1天;病床使用率80.2%。均符合医院规定。 4、合理检查、规范治疗,但儿科有些病人使用药品不合理,止咳平喘药一个病人使用偏多。抗生素使用,妇科、产科使用规范,抗生素使用率符合要求低于60%,但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达90%左右,妇科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也不符合规定,儿科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培养与送检率未达到医院要求,经医院质量委员会讨论,并制定抗生素使用办法补充规定,并将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予以一定经济处罚。处方书写,处方合格率98.8%。 5、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水平。认真落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按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手术术前讨论制度。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2%。 本季度无麻醉意外,及麻醉并发症。一季度开展新技术3例,已通过医疗质量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论证。并将两个2011年及2012年新技术转入常规技术。 6、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5分钟;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急救设备完好,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诊检验项目和放射报告要求30分钟内出报告。本季度无输血病人。 7、医学影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常规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等血清项目报告发出时间≤150分钟;免疫、生化等检查报告发出时间≤6小时。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 7、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药师要严格把关,处方合格率98.2%。 8、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度。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于24小时内上报,并及时查找感染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率在1.39%,医院感染无漏报。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9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表单

一、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十)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

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 编码:,, 病例包括: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前隔心肌梗死()、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综合征()、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破例()、冠状动脉栓塞伴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伴心肌梗塞()、急性多壁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心脏卒中()、亚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塞(急性)NOS()。 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岁以下的病例;4.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7.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供参考) 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 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 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 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 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 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 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8.50日; 2. 各临床科室:岀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岀入院诊断符合率> 95%; (六)治愈好转率> 95%; (七)床位使用率< 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 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 80% (十五)1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 100%; (十八)岀院病历3天回归率> 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 95%; (二十)抢救成功率> 80%; (二^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 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三50%; (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 70%; 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岀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 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 (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 六、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溶栓于到达医院30 分钟内实施(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2、PCI于到达医院90 分钟内实施(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应立即将患者转往有条件行PCI的医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记录(无禁忌症者)。 (六)有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无禁忌症者)的记录。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LVEF)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尽早使用利尿剂+钾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 (四)到达医院后尽早使用β-阻滞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 (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重度心衰)(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 (六)住院期间有维持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记录。 (七)出院时有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建议的记录。 (八)非药物治疗: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首剂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标本培养; 2、住院24 小时以内收住ICU患者,在住院前或住院后24小时内采集血、痰标本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或入住ICU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四、缺血性脑梗死 (一)卒中接诊流程。 1、接诊时间(15分钟内); 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3、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等项检查。

单病种质量指标评价方案

单病种质量指标评价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对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进行质量管理评价,是评判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也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为进一步落实我院卫生部第一批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AMI(ICD10 I21.0-I21.3,I21.9) AMI-1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禁忌证除外)的时间★ AMI-2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AMI-2.1 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 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或NSTEMI危险评分方法或NSTEMI危险分层。 AMI-3 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LBBB)的AMI患者。 AMI-3.1 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 time <30’)30 分钟以内★。 AMI-3.2 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来医院(急诊室)至的PCI时间在(door-to-needle time <90’)90 分钟以内★。 AMI-3.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AMI-4 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原因有记录★。 AMI-5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原因有记录。 AMI-6 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根据危险分层选择他汀类降脂治疗(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AMI-7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药物有明示★。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原因有记录。 AMI-8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构建

护理质量指标监测科室:心血管内科 负责人:崔岩

一、全院通识性护理质量指标 (一)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一、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一)指标的定义(注:定义明确,纳入/排除标准清晰) 例如: 1.跌倒: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有或不伴有外伤。 2.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包括造成或未造成伤害的)与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人日数的千分比称为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3.住院患者: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 (二)指标的意义(注:相关说明清晰,简要阐述专科指标与护理质量、病人安全的关系,有效监测的意义) 二、测量方法 (一)计算公式(注:公式明确,必要时解释分子、分母含义,纳入/排除标准清晰) 公式=分母 分子X100% 说明: 例如: 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日数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倒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X100% 说明:“统计周期”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

纳入标准:“跌倒的纳入标准”:所有的住院患者、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发生的跌倒,同一患者多次跌倒每次都需要计一例。 (二)数据及来源(注:1.数据查检标准清晰、科学、关注重点;2.数据收集流程明确、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1.数据收集的方式(注:简要概述统计周期,数据收集的方式及来源) 例如:计算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周期为月度、季度、半年和全年;根据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获得统计周内跌倒/坠床发生例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日数可以通过“信息之窗”病房工作报表中获得。 2.数据检查内容及标准(注:简要概述检查的内容和标准,另附查检表) 例如:主要检查: (1)跌倒/坠床发生率; (2)患者入院时的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评估是否符合标准; (3)护士对跌倒/坠床的评估处理与记录是否完整; (4)护士对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 3.附件:xxx查检表 (三)目标值 1.现况值(注:根据前期汇总分析科室存在问题,得出现况值) 2.目标值(注:设置2018目标值) 三、指标的使用(注:月度汇总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数据汇总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改进措施(注:根据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成效(注:有前后对比) 二、XXX科护理质量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

夷陵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治活动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各科室为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 服务,提升医院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内涵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强化科室质量意识,根据卫生 部《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医技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要求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落实。一、临床科室综合质量与安全指标量化 体系监测指标由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病案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急诊质量等部分 组成,由临床住院科室、手术科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医学科参与。(一)临床住院科室质量 与安全量化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逐年上升 2、住院重点疾病的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3、两周或一个月内再住院同比下降或合理 4、非预期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5、患者安全类指标(1)手术安全核查率 100%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 (3)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6、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1)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平均住院费用下降(3)患者满意 度上升 7、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全院药比≤%,各科药比不超过医院定标(2)I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8、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全员手卫生依从性≥70% (2)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90% (二)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逐年上升 2、住院重点手术死亡例数同 比下降或合理 3、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4、手术后并发症例数同比下降或合 理 5、手术后感染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6、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 小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7、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三)急诊质量 与安全指标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之比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之比 3、急诊 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 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60分 钟。 5、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 6、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 (四)重 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全院药比≤38.5%,重症医学科药比不超过医院定标 2、非预期的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5、导尿管相关的 泌尿系感染率 6、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 7、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 8、各类导管管路 滑脱与再插率低于或等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 9、人工气道脱出例数(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 (1)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2)严重麻醉并发症: 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 评分≥4 分的例数等。 (3)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二、实施及评价方法 1、定期分析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指 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手术治疗与质量水平。 2、根据分析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 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有持续改进效果。 3、要求各科 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日渐正向变化趋势。 4、医院建立数据库,对各科的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汇总和 定期评价。 5.对指标中存在的问题,由医务部各职能科室分类汇总评价后,分别在院周会、科室质量与 安全小组活动会上反馈,研究整改措施,推广先进经验,以实现质量持续改进。三、医疗质量与安全指 标评价和改进监测与评价是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 和解决实施持续医疗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 证。 页脚内容1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 (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 (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 (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 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 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一、认真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 度, 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处方管理规定、抗生素使用规范等。 二、严格基础医疗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1、加强病历书写的管理,按照《墨江县人民医院病历书写手册》进行书写,实行科室自查、病案室专人系统检查、医务处抽查等三级管理。甲级病历率≥90%,丙级病历(无)。病案首页诊断填写完整,主要诊断填写正确率100% 2、加强三基训练,定期进行培训、考试。新员工岗前培训和住院医师三基训练覆盖率100%。 3、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诊断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入出院诊断符合率≥80%;平均住院日≤14天;病床使用率≥90%;临床路径入组率≥50%;临床路径入组完成率≥70%。 三、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治疗。 1、合理检查 1)规范各种疾病的相关检查,检查及时、合理、全面,及时了解检查结果。 2)检查要有指征,禁止乱检查。检出阳性率要达到有关要求。 3)检查的报告要及时、正确:在要求的时间内出具报告。 4)大型检查、特殊检查治疗,事前要问病人或家属交待清楚,征得同意后实施。 2、合理用药。 1)用药要有适应证,合理、有效、安全、经济,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或停药。 2)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及耐药性监测,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抗生素的使用率≤55%,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3)贵重、自费药品需要病人、家属同意签字。 3、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水平。认真落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应的检查项目》 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4.1.1.3 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4.2.1.2 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3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疗)-------4.2.2.1;4.2.2.2 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4.2.2.3 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加分项)-------4.2.4.3(针对科室) 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3.6.1;3.9.3.1 二、住院质量管理 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4.5.1.1 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4.5.2.2 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4.5.3.2,4.5.3.1 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4.5.6.1;4.5.6.2 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4 6、对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4.5.7.5 三、手术医疗质量管理 1、手术医师授权、执行情况------4.6.1.1 2、术前病情评估、术前讨论,制定手术计划。----4.6.2 3、术前知情同意-----4.6.3 4、重大手术审批、急诊手术管理、流程(及时、安全)------4.6.4 5、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及时、完整----4.6.6.1 6、离体组织必须病理检查--------4.6.6.2 7、合理术后医疗、护理、病情评估-------4.6.7.1 8、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4.6.7.2 9、将“非计划再次手术”列为重点监测指标,建立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4.6.8.3

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基本评价指标

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基本评价指标 (1)平均住院日≤12天;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2)对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100%)。 (3)参与实验性临床医疗的患者均能签署知情同意书(=100%)。 (4)医嘱、处方合格率≥95%。 (5)正确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并记录(=100%)。 (6)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100%)。 (7)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人组率≥50%,人组完成率≥70%。 (8)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监管检查有成效,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100%。 (9)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出院小结100%规范 (10)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11)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传染病报告率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12)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医务人员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100%。

(13)医师开具处方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不合理处方≤1%;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100%。 (1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15)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实际工作与制度要求符合率100%。 (16)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输血前检测率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17)成分输血率100%达至相关要求 (18)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输血治疗病程记录100%符合规范要求。 (19)主要诊断的正确率达到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