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建立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的启示

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建立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的启示

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建立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的启示
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建立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的启示

2006年第1期

(总第154期)人口与经济POPU LATION &ECONOMICS N o.1,2006(T ot.N o.154)?社会保障研究?

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建立我国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的启示

刘苓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6)

摘 要:社会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描述了新加坡、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

国家社会医疗救助的特点,分析建立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意义,并对覆盖对象、资

金来源以及保障项目与水平等作出思考。

关键词:社会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城市贫困人口

中图分类号:D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06)01-0065-06

收稿日期:2005-06-12

作者简介:刘苓玲(1971-),女,重庆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博士研究生,重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社会保

障,人力资源管理。

The Implication of Social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in other Countries to

Establishing U rban Poverty πs Social Medical Assistance in China

LI U Ling-l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S ocial medical assistance (S MA )is one of the m ost im portant part of medical security system.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 MA in Singapore ,Canada ,the UK and the US A etc ,analyzes the im 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S MA system for urban poverty population.At the end ,this paper provides s ome suggestions about eligibility ,financial origins ,services items and level and s o on.

K eyw ords :s ocial medical assistance ;s ocial security ;s ocial assistance ;urban poverty population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处于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分化过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分化日益加剧,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市贫困人口的突显。城市贫困人口并非一个单一的社会阶层,而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由于收入的原因,这些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员及其家庭都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贫困导致疾病,疾病也导致贫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我国贫困人口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无疑,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而社会医疗救助更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一、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简介

从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至今,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符合本国实际的医疗保障体系,

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亦成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各国医疗保障模式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医疗保障的筹资方式和支付方式划分为福利型、保险型和自保型。福利型模式是指政府以税收或缴费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或专项基金的形式向医疗机构提供资金,医疗机构则对国民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保障制度。保险型是采取保险的形式,通过大数法则分摊风险的机制和社会互助的原则,将少数社会成员随机产生的各种疾病风险分摊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医疗保障制度,又可分为社会保险模式和市场医疗保险模式。自保型又可称为个人储蓄模式,是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地要求雇主、雇员缴费建立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储蓄账户,用以支付家庭成员患病所需要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1]。尽管各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别而选择了不同的模式,但是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对穷人、老年人等采取了特殊的医疗救助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各国医疗救助制度比较

国家医疗保障

主体模式

医疗救助

制度名称

覆盖对象资金来源保障项目

新加坡自保型保健基金穷人或因个人承担医疗费

太多影响基本生活的人

政府建立保健基金(M edi2

fund),社会各界募捐,

为穷人支付医疗费用

加拿大福利型医疗救助65岁以上老年人和贫困人

财政预算,联邦政府负担

1Π3,省政府负担2Π3,特别

捐税补助

社区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

务,医疗保健服务,免费药

品、家庭护理和长期护理保健

英国福利型社会医疗

救助

老年人,精神病患者,儿

政府预算

提供上门护理、上门保健服务

以及优先服务

美国福利型穷人医疗

救济制度

低收入并有未成年人的家

庭、部分老年人、残疾人

联邦和州政府财政

向医院和医生购买规定项目内

的服务,提供给符合条件的人

韩国保险型家庭医疗

保险制度

家庭收入较低、不能按规

定缴纳医疗费的人员

按家庭缴费和政府补贴,

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

地方财政负担20%

由国家举办医疗保险机构,支

付参保人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日本保险型老年卫生

保健服务

计划

70岁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

残疾人

政府预算

提供老年人健康护理等与老年

疾病有关的服务

俄罗斯保险型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

制度

儿童、领取养老金和残疾

抚恤金的人员、财政供养

的就业人员

政府财政拨款

财政向全国强制医疗保险基金

会拨款,分配到医疗机构,支

付保障人群的医疗费用

法国保险型困难人群

医疗援助

贫困人群政府预算补助个人共付部分

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各国的医疗救助在制度规定上有何不同,但都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为特定困难人群。有些制度是按照年龄来划定享受对象的,如老年人或儿童,而大多数制度则是以家庭经济收入来划定享受对象的,也有不少制度涉及残疾人。

二是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预算,其次也包括社会募捐和特别捐税补助。但政府的财政支持是社会医疗救助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如美国的医疗救助制度的所有费用都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而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配套费用是以各州的人均收入为基础的,依据的公式是: P=100-45?S/N(50≤P≤83)

其中:P是联邦政府的资助率;N和S分别是全国与各州的人均收入。如果一个州的人均收

入等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联邦政府的配套率就是55%。在此,50%是最小的配套率,83%是最大的配套率。此外,联邦政府还负担各州50%的管理费。

三是在保障的项目上,基本涉及到医疗费用的支付、医疗保健服务、家庭护理等,但所提供的救助往往是最基本的。

二、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扩大我国社会救助内涵、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经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问题被人们所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我国政府制订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由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政府开始救助贫困人口,确认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生活的权利。但是,各地出台的最低生活保障措施并没有将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考虑在内,按照《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显然《条例》将医疗问题从基本生活项目中排除了。

1998年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一项全新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试图解决城市居民的医疗问题。但是《决定》中的覆盖对象却是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并未将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覆盖在内,而农民工由于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缴费也无从谈起。同时,各地在推行社会医疗保险项目时都规定,必须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才能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为大额医疗费用的互助设定了“门槛”。因此,尽管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很低,但难以通过这种形式对贫困人口医疗予以保障。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就医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金,并减免部分医疗费;确定一部分为城市贫困人口就医提供服务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定点医疗机构;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低费医疗服务,如近年来出现的“平民医院”、“助困病房”等。这些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贫困人口就医难的问题,但对于城市贫困人口整体而言,当前的医疗救助措施仍显不足,表现在:缺乏统一协调的实施机构或组织,救助面窄,救助额低,资金筹集困难以及各地区实施的情况不平衡等等。

当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为贫困人口建立了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多种形式保障社会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建立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势在必行,它将扩大我国社会救助的内涵,并起到完善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体系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关键

11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抑制贫困、消除社会不公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国城市贫困人口规模究竟有多大,各方众说纷纭。按照民政部2004年统计公报的数字,截至2004年底,共有220018万城镇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说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2200万人以上,如果加上“应保未保”人口,这个数字应更大一些。而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则在3000万人左右,如朱庆芳估计是3100万人[2],王朝明则估计在3500万人左右[3]。导致贫困的原因,既可能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个人智力、体力与技能的差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则是疾病对个人及其家庭收入的影响。以重庆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2003年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调查为例(见表2),在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中,因病和因残的人口比重只略低于就业无门的人口比重,成为家庭致贫的第二大因素。然而,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支出与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如表3所示。

表2 家庭致贫原因

家庭致贫原因人数(人)比重(%)

因病(残)致贫164829.80

因天灾人祸致贫530.96

长期拖欠500190

单亲家庭4037129

供子女上学107219139

有不良嗜好300155

就业无门175531175

不愿意就业180133

其他4999.03

合计5528100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2003年。

表3 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医疗保健支出元,%收入水平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比重

最低收入户1741176186 其中:困难户1371676148

低收入户 2361766167

中等偏下户3251147113

中等收入户4151137110

中等偏上户5601897143

高收入户 7571577187

最高收入户10701247137

总平均475198713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由表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医疗保健支出因家庭收入状况的差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困难户的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仅137167元,而中等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差额分别为277146元和932157元。由此可见,疾病造成了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而收入分配的差距又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平等。社会医疗救助应在抑制贫困,消除社会不公的任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1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权、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根本要求

疾病阻断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疾病与贫困将形成相互交替的恶性循环。各项调查显示,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更高于非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如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在岗人员为13816‰,下岗人员为15512‰,失业人员为20518‰;慢性病的患病率在岗人员为17517‰,下岗人员为19519‰,失业者为34219‰,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医疗需求高于在岗人员。然而,较之于一些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的国家,我国的社会医疗救助几乎停滞不前,看不起病已成为城市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如表4所示:

表4 城镇因经济困难无法就诊和治疗的人群比重%状况需治疗而未治疗需住院而未住院

1993 4.341.0

199832.360.0

200336.456.1

资料来源: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993、1999、2003)。

表4的调查数据表明,城镇因经济困难无法就诊和治疗的人群,近年来呈现较大的增长,经济困难已成为贫困人口患病就医的最大障碍,更成为贫困人口提高人口素质、脱贫的最大障碍,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是保障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权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使之尽快走出贫困的根本要求。

(三)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从总体上看是有效的,是主导性的。但在外部性很强、信息不对称的领域,市场往往是失灵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公共品提供不足。市场机制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动机,也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社会医疗救助作为典型的公共品,需要政府和公共部门义不容辞地承担其服务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对医疗救助的投入总体上是不足的,这可以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构成进行分析。1990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24199%,社会卫生支出占3719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37106%,2001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减少到1515%,社会卫生支出占24%,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加到6015%。这种医疗卫生费用逐渐由个人负担的变动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富裕人口和贫困人口之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差距,并且弱化了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必要责任。

三、建立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2005年2月由民政部、卫生部、劳动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实践探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出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然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也是完善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必经之路。

1.对覆盖对象的思考

综观医疗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之初,都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不同收入人群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设置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一般而言,会按照收入高低来设置医疗保障的层次,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根据收入水平划分的医疗保障体系

何种人将成为我国社会医疗救助的覆盖对象?这是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然而,从贫困人口的构成情况看,还应包括更为广泛的人群。因此,覆盖对象的划分应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做法,即按照家庭经济收入来加以界定。具体而言包括有:失业人员中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者及其家庭,因非个人原因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就业人员及其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同时还应包括非本地区居民但急需医疗救助的流动人口。

由于社会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不同,无需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因此,必须对救助对象进行资格认定,以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享受,从而加剧医疗待遇的不公平。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法是制定资格条件的认定程序。如美国的社会医疗救助的申请者,首先必须接受经济调查,新加坡则在每个公立或重组医院设立保健基金委员会,由委员会的成员负责受理申请和分配资金。

21对资金来源的思考

社会医疗救助基金的建立,是社会医疗救助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从各国的实践看,政府的财政支持是社会医疗救助资金最主要的来源。事实上,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救助,政府应承担绝大部分责任。此外,我国还需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包括社会筹集、国际援助、发行专项福利彩票等等。应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将社会筹集、发行福利彩票等手段制度化与规范化,并且探索基金合理的运营方式,在基金保值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金的增值。

31对保障项目、形式与水平的思考

各国对医疗救助的保障,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医疗费用的支付;二是医疗保健服务;三是家庭护理。从我国的社会医疗救助的项目来看,应该包括这样四种形式,即必要的医疗费用的支付,经常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的家庭护理以及向被救助对象提供临时性的医疗服务。当然,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国难以像发达国家一样,向贫困人口提供较高的保障水平,因此,我国的社会医疗救助的基本出发点应确定为“广覆盖,低水平,有重点”。广覆盖,是指应覆盖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当其因疾病、伤残而遇到生存和医疗困境时,由社会救助体系向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低水平,是指所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必要的,也是最低的,以防止被救助者的逆选择行为,并体现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差别;有重点,是指对于贫困人口中因患重病和疑难病者,应给予特别的物质帮助,并且发动全社会以及国际组织给予必要的捐赠与帮助。

此外,我国还应尽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欠费单位和个人的征缴力度,使有能力缴费的人群尽可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之中,减轻社会医疗救助的负担。同时,社会救助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配套工作,应推动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使社会医疗救助有法可依,有据可行,最终使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朱庆芳.来自城镇贫困人口的调查.百科知识,2000,(11).

[3]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6-77.

[责任编辑 童玉芬]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并由它组织社会保障活动,以国家法律形式加以保证强制实施,但并不排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持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社保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实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困境,并通过竞争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目的。 2、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社会风险的社会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综上所述,应当全面理解与把握社会保障的多重含义,既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3、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地显示了社会保障之光,他们的某些主张和建议对后来唤起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推动社会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后来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在动因与目的;社会保障与两种再生产理论;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及通过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工人最好的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社保是社会改革的配套机制、动力机制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5、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产业革命是社保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保产生的动力;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保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 6、贝弗里奇报告确立的社保原则: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为宗旨,否则就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不论实行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一般做到投资于福利事业的收益大于投资于机器的收益;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认为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在实行补贴时应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己挣得生活费的能力再给予补贴。 7、为什么说社保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公平与效率是社保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保是为满足社会公平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安全稳定机制,以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同时社保又对经济效率起着独特的作用,从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保障随经济发展必要的人力要素投入,从更宏观的意义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保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基本原则。社保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因此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保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基本归宿。因此社保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不应当是市场经济所奉行的优胜劣汰原则。社保不能实行“义务—权利”对等原则,理应对弱者、贫者予以优先补偿,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8、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功能-稳定社会;经济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功能-安定生活;调节分配。 9、社保的目的: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10、社保的普遍性原则:指社会分配的利益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均等的。社保政策和项目是对社会所有成员共同面临的那些风险的回应,而不仅仅是对贫困者、残疾人或那些特殊群体所面临风险的回应。社保目的在于建立各种不同的保障项目,以便对风险做出社会反应,这种但应并不因贫富、性别或其它不同而有所区别;满足这些需求的公共制度或项

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最新)

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服务,改善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水平,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在医保体系中的底线作用,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X 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医疗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 (三)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机构有效衔接; (四)依托X省社会救助监控系统,全面拓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五)分类施救,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救助为重点,对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的救助为补充; (六)公开、公平、公正、简便。

第二章救助对象 第三条医疗救助对象包括: (一)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 (二)低保对象; (三)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凡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享受医疗救助,若遭遇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相关政策及相应程序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 第三章救助方式与标准 第四条医疗救助采取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资助参合(参保)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 (一)住院医疗救助:分为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三种方式。 1.基本医疗住院救助:是指救助对象因病住院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给予全额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 细则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内政发〔〕125号)、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医疗救助操作规程的通知》(内民政保〔〕133号)以及《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辽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通政发〔〕1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以下简称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拨款和上级专项资金救助及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患重大病和慢性病的城乡贫困居民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医疗救助以政府救助为主、社会互助为辅。 第四条对医疗救助对象中的农村牧区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重残人员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施重点救助。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五条医疗救助遵守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与量入为出的原则; (二)低标准起步,分类施救,逐步提高的原则; (三)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多方筹集与个人积极参加的原则; (五)与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慈善机构的救助相衔接的原则。 第三章救助范围 第六条享受医疗救助待遇人员包括: (一)特困供养人员(农村牧区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 (二)正在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 (三)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 (四)见义勇为及因公受伤、致残的农牧民和无固定职业的城市居民; (五)城乡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人员(低收入人员指家庭收入高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我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0%)。 第七条城乡低保对象凭《低保证》到指定医院就诊时,免收门诊挂号费,减免30%的检查费和床位费。 第八条我旗确定的指定医疗救助服务机构为苏木镇场医院、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摘要:残疾人是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越来越受到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所以本文选取了这三个国家来分析,最后回归到我国,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残疾人;福利内容;国际比较 一、引言 (一)写作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生产、交通事故剧增等原因造成我国残疾人数量逐年攀升,使残疾人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亟需建立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所需的福利项目,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之后,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对残疾人的法律支持 (一)美国的法制建设 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和自由制定了各个层次和领域的法律。这些法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于防止残疾人歧视、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在法律中对于无障碍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环境、信息与交通的无障碍,从法律上保证了残疾人接受社会关照。

1968年,美国颁布《建筑障碍法(ABA)》,为确保这个法案的顺利实施,1973年成立联邦独立机构——无障碍委员会。 (二)英国的法治建设 二战之后,英国按照贝弗里奇报告建设福利国家,于1994年相继通过《残疾人(就业)法案》及《教育法案》,对残疾人就业及儿童特殊教育给予法律规定。1946年通过的《国家保障服务法案》及1948年通过的《国民互助法案》,分别对残疾人医疗服务和适用于残疾人的财政做了规定。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通过了《反残疾歧视法案》及2005年《反残疾歧视法案》,2006年通过的“残疾人平等计划”,将为残疾人创造平等机会视为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法定责任。 (三)日本的法制建设 日本于1946年由其社会保障研究会提出了《社会保障法案》。1949 年以后制定并实施了《残疾人福利法》、《社会保障制度建议书》、《残疾人雇佣促进法》、《特殊儿童抚养补助金给予法》,规定了政府应给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强调了残疾人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了残疾人就业并规定了残疾儿童可以领取的“扶助补助金”。 三、残疾人福利内容 (一)对残疾人的教育支持 1.美国的对残疾人各个阶段的教育支持 美国对残疾人的教育包括婴儿早期干预,学前教育服务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等各个阶段的服务项目。美国1975年制定,2005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探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初探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如果两个部门完全分割,各自为政,会在实际工作中暴露许多弊端,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医疗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源的整合无疑会大力推进该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节约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农民得实惠,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病有所医;黑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66-02 2003年在全国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到2006年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将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普遍推行,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再加上上百亿的财政投资

加速了医改步伐,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医疗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子工程,对于保障困难农民群众病有所医,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如何整合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最新概况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省卫生管理部门规划制定了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方案,全省、县(市、区)两级政府将拿出8亿元资金,确保“新农合”工作有效运转。其中包括新增提高最高补偿上限,开展优势补偿,政府帮助贫困人口、五保户、低保人群及农民工参合等项内容。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全省参合农民按60元标准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全省补助标准为省级财政补助51元,县(市、区)财政补助9元。农民个人缴费分成两个标准,原则上,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的按40

“三无”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三无”病人收治管理制度 “三无”病人是指:无身份(姓名和居住地)、无家属或单位、无经济来源的病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流落街头的盲流、乞丐、智障病人、精神病人等;二是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突发急症的病人;三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病人)。“三无”病人的存在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解决好“三无”病人的医疗求助问题是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能,此类病人多数为病情严重,需立即进行救治。“三无”病人应当得到及时救治。首先,生命体现着最高的人格利益,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权利。健康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命健康权是法律上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基本的利益,受到我国各类法律规范的严密保护。“三无”病人同样享有生存权、生命健康权,其生命健康权也应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其次,医疗机构具有诊疗“三无”病人的义务。医疗服务事关大众健康和病人生命健康利益,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病人就诊。“三无”病人来医院时,大多伤情、病情严重,在病人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医院有无条件优先抢救病人生命的义务。第三,医院抢救“三无”病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在病人病情危重的情况下,病人享有强制医院缔约的权利,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如果有合理理由相信在转诊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诊。如果医院拒绝对“三无”病人进行救治或延迟救治造成病人的死亡和人身伤害,那么医院的不作为的行

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群体性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制度与流程

曹县人民医院 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群体性 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制度与流程 一、适用范围 1. 特殊人群: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 2. 特殊病种: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及脑血管意外等。 3. 群体性伤害:指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二、救治原则 1. 坚持“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保证救治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2.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和急症抢救程序及操作常规。 3. 执行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三、特殊人群急诊救治工作流程 1. “三无人员”医疗救治 (1)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就诊时,急诊检诊分诊护士应及时接诊患者,根据病情将患者正确分诊至相关科室,值班医师立即接诊患者,进行诊治。(2)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就诊时间、患者性别、大致年龄、初步诊断及送来人员单位、车号,双方签字确认。(3)危重患者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4)与此同时,应积极报公安部门寻

找联系患者家属,向其家属及时通报病情,以便能够及时到医院确认患者。(5)需办理各种检查和住院手续等时,工作时间由医务科审批,非工作时间总值班审批。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因费用问题延误患者治疗。(6)患者须看护请护理员协助。(7)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科、输血科、放射科、药剂科、手术室、功能科等科室必须紧密协作,全力抢救。(8)明确患者身份后及时进行补办登记。(9)联系家属无效的患者,医务科、总值班或医院其他行政科室、应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当地政府民政部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联系,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安置病人,并做好相关记录。 2. 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医疗救治 (1)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并伴咳嗽或咽痛)、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就诊时,急诊检诊分诊护士应及时接诊患者,做好登记,给患者戴口罩,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2)医师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组织专家会诊。排除的疑似病例转相应专业科室门诊就诊,不能排除的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请院专家组会诊,仍不能排除时,按报告程序向有关部门上报。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本,并及时通知防保科进行网络直报。(3)确诊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按照规定的程序上报,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转诊,做好防护。与转运救护车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并做好相关记录。(4)终末消毒。 四、特殊病种医疗救治工作流程

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制度与流程-详细全面

XXXXX院 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制度 为规范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解决身份不明或无能力负担医疗费用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做好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支付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暂行办法》和南财社【2014】30号文精神指示,对我院疾病应急救助工作规定如下: 1、疾病应急救助对象 南充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是在本市范围内发生的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无法查明身份或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具体对象如下: 1. 无法查明身份患者。 2. 属于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度残疾人、 低收入家庭等,且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 患者。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用于支付救助对象的符合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急救医疗费用。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不得用于支付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患者的急救医疗费用,不得用于解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历史上未足额收到的医疗欠费 医疗机构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紧急救助所发生的费用,可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补助。 2、疾病应急救助处理细则 1、医院收治疾病应急救助对象后,必须及时、有效对需紧急救治的患者施救。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三无”病人及符合急危重症救助标准的病人。 2、急重危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按照国家卫计委《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执行,在实施救助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参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诊疗目录进行救治和用药。 3、科室和医务人员在应急救助过程中,应尽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填报《南充市疾病应急救助患者确认审批表》(医务科领取),在应急救助结束后,按规定填写《南充市应急救助患者医疗费用审核支付表》(医务科领取)。 4、医院在接收疾病应急救助对象时,须请送达者在病历上签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材料一①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②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产妇补贴、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③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制定了社会行动纲领,其把解决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④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主编《西欧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二⑤计划经济时期最突出总体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建设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性、工作单位、民政部门、福利制度建设是五个关键词,凸显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的时代性特征。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全民福利,追求平等与自由……⑥改革开放后突出总体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主义、个人与家庭责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六个关键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时代特征。 ——刘继同《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 ①反映的是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措施;②反映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项目增多,保障范围扩大;③反映的是欧共体对社会保障的关注;④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⑤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国家主导;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多元化。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19世纪末以来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第1页共1页

医疗救助规章制度

医疗救助(大病救助) (一)“一站式”医疗救助 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在我县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通过“一站式”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在医院直接办理医疗救助手续。 (二)非“一站式”医疗救助 符合医疗救助条件且未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的各类人员可书面申请医疗救助,具体申请程序是由户主或家庭其他主要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1、医疗救助申请书; 2、申请人及患者身份证、户口簿; 3、享受社会救助有关证件(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 4、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的诊断病历、出院小结或有关证明材料; 5、医疗费用票据(主要包括医药费收据或其他费用证明材料、住院补偿结算单、医疗费用报补信息表等); 6、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或在单位报销部分费用的,应提供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分割单或单位出具的报销证明材料; 7、申请人或患者本人持有的肥东农村商业银行存折(具有“个人结算户”功能); 8、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三)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以正规医院出具

的“医药费收据”、“住院补偿结算单”、“医疗费用报补信息表”等为依据并扣除下列费用: 1、医疗单位按规定减免的费用; 2、患者本人或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已支付的费用; 4、大病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等各种保险支付的补偿金; 5、符合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享受的优抚医疗补助资金。

三无病人处理流程

“三无”病人处理程序 一、“三无”病人是指:无身份(姓名和居住地)、无家属或单位、无经济来源的病人。主要包括以下:一是流落街头的盲流、弃婴、乞丐、智障病人、精神病人等;二是无法联系到家属的突发急症,无法获知身份的病人;三是无经济来源、无家属陪护的病人。 二、处理原则 对“三无”病人,接诊科室、收治科室要以高度责任感或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遵循先抢救后付款并登记的原则,及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汇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病人抢救。 三、处理程序 1、鉴别“三无”病人:接诊人员在接诊过程中首先确定病人是否为“三无”病人; 2、病情较轻“三无”病人的救治:由接诊医师进行必要的临时处理,如最基本的用药、检查及治疗,并尽量通过询问或相关途径,查出其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或单位;接诊医生要严格把握收住院标准,如达到收治标准的,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夜间或休息日),经同意后方可收治入院。收治科室应尽快设法联系其家属或单位,告知其患者病情,并通知其及时来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做好记录。 3、病情危重“三无”病人的救治:接诊医护人员先进行紧急救治,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夜间或休息日)。收治科室应尽快设法联系其家属或单位,告知其患者病情,并通知其及时来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做好记录。入院后需手术者,应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总值班),

医务科(夜间报告总值班)及时向分管业务院长汇报,经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涉及传染病、中毒或其他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人,应及时通知相应职能科室。 4、“三无”病人治疗过程督导:“三无”病人收入科室后,医务科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违反治疗常规情况按院规定进行处罚。要求收治科室对病情较稳定的“三无”人员,进行合理的基本治疗、基本用药、基本检查;对病情较重的“三无”人员,要积极治疗,需进行大型检查、治疗及特殊药品的使用时,需向医务科申请。 5、抢救无效死亡“三无”病人处理:“三无”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收治科室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保卫科,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对确实无主的“三无”病人,由保卫科协调派出所、救助站、殡仪馆、民政局等部门,按相关手续火化尸体。 6、“三无”病人陪护:对于确需陪护病人由科室提出申请,总务科统一安排。待病人恢复后取消陪护。 医务科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目录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3)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3)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3) 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 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 (4) 五.建议及措施 (6)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个人突发的不可承担的疾病风险进行救助的医疗体系, 主要面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群中的患病人员以及 由于家庭收入不能承担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是多层次 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1.通过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调查,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脱贫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3.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救助体系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另外,如果有大量无钱医病的情况存在,本身也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4.有利于保障人权。,医疗救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贫困公民在患病时应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属基本生存权范畴。生存权就是人和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5.从社会保障构架来看,实施医疗救助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大部分组成。社会救济系政府以资金或实物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社会互助则是在政府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对贫困者进行资金、物质和精神、法律、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这两个保障项目合起来,就是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1.中国医疗救助对象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主要是侧重于低保户、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因为低保户和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不仅面临看病难问题, 也同时遭受看病贵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类群体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也最高。在民政部2003 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发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 2.中国医疗救助主体 医疗救助本来是由民政部门主管,但现实中存在无人主管或多头主管的情况,使求助者不知1引自《英国、美国医疗救助制度对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作者:任月,陈科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一、名词解释 1. 受益基准制(规定受益制、确定给付制):它是指社会保障组织先规定对受益人的给付水平,再依照精算原理确定缴费水平的社会保障模式。 2.缴款基准制(规定缴费制、确定缴费制):它是指预先确定缴费水平,再根据基金积累额及其投资收益给付受益人的社会保障模式。 3、现收现付制:是将一定时期(如1年内)所需支付的费用,分配于各参加保险的被保险人,它预先不留出储备金,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前的需要。 4、完全积累制: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5、部分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二、简答题 1、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点及代表国家 社会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1)以劳动者为核心。即社会保险制度面向劳动者,且主要是工薪劳动者,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风险设置保险项目。 (2)实行“自助”原则,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且以个人和雇主投保为主,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 (3)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4)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5)社会成员之间统筹使用,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原则。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福利国家型模式的主要特征:(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4)强调公平优于效率。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强制储蓄型模式:称公积金模式、东南亚模式,其目标是以自助型为主,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特点:(1) 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不具备再分配和互相调剂功能。 (2) 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起到激励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政府负担。 (3)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4) 由雇主、雇员双方按规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政府不提供任何资助,管理实行社会化,政府只负责监管。 (5) 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

江苏省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江苏省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意见》(苏发〔2003〕24号)和《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3〕75号)以及《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依托,以大病医疗救助为重点,切实保障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成员因患大病的基本医疗需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和标准 第二条医疗救助对象 (一)农村五保户。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 (三)未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县(市、区)农村特困户家庭成员。 (四)因患大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其他农村家庭成员。 第三条医疗救助形式 (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纳个人应负担的资金,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二)医疗救助对象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三)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大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照本办法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四)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第四条医疗救助起付救济线、救助标准和最高救助限额,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制定本地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第五条农村五保户因患大病的医疗救助,自负医疗费超过起付救济线的部分,在当地规定的救助限额内全额给予补助。五保户自负医疗费,分散供养的由本人从供养经费中支付;集中供养的由所在敬老院从供养经费中支付。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实施办法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实施办法 一、根据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3〕94号)、《福建省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3〕68号)的要求,为了规范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更好地发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本实施办法所称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为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省级、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的用于补助医疗机构对身份不明、无负担能力的人民群众实施疾病应急救助的专项基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专账”、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医保中心为基金经办机构。 三、实施疾病应急救助的医疗机构包括所有纳入“120”急救网络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门诊、急诊(包括120转运等)发现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的,按照首诊负责制原则开通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抢救,救治程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各疾病诊疗常规进行。 四、救助范围 (一)救助对象。在全省行政区域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

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为救助对象。包括: 1.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三无”病人、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患者。“三无”病人,指无身份证明(姓名和居住地),无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的病人;低收入家庭,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以内(含两倍)。 2. 城乡居民因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从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包括: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或突发重度疾病。 (二)救助对象身份审核认定 1. 医疗机构接诊患者后,对于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或对其提供的身份证明证件有异议的患者,医疗机构应联系所在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协助核查。核查结束后,所在地公安机关应于5个工作日内做出患者身份书面核查说明。对于低收入患者,医疗机构应要求其提供由县级民政部门认定并出具的低收入家庭证明。 2.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新农合参合人员;民政部门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否有负担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核病人是否列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重度残疾人。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目录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3)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3)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3) 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 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 (4) 五.建议及措施 (6)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个人突发的不可承担的疾病风险进行救助的医疗体系, 主要面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群中的患病人员以及 由于家庭收入不能承担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是多层次 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1.通过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调查,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脱贫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3.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救助体系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另外,如果有大量无钱医病的情况存在,本身也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4.有利于保障人权。,医疗救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贫困公民在患病时应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属基本生存权范畴。生存权就是人和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5.从社会保障构架来看,实施医疗救助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大部分组成。社会救济系政府以资金或实物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社会互助则是在政府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对贫困者进行资金、物质和精神、法律、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这两个保障项目合起来,就是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1.中国医疗救助对象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主要是侧重于低保户、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因为低保户和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不仅面临看病难问题, 也同时遭受看病贵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类群体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也最高。在民政部2003 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发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 2.中国医疗救助主体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医疗是人们健康的第二道防线,要有保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汇报,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汇报一 xx南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救助工作已于20xx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为保证贫困人口对象充分享受到慢性病医疗救助政策实惠,该州采取六举措全力做好此项工作。 一是落实财政保障政策。慢性病医疗救助基金州、县两级财政按2:8比例配套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各县市及时完成慢性病医疗救助基金支出专户开设,专户设在各县市合医局(中心),由各县市新农合经办机构统一使用、管理;各县市20xx年慢性病资金要按照州预算数于2月28日前配套到位。 二是启动"一站式"结报。农村贫困人口花名册由各县市扶贫办负责提供,新农合经办机构会同移动公司技术人员完成系统配置。在运行过程中,扶贫部门对贫困人口发生变动的要及时变更并提交变更信息名册至县市新农合经办机构。按照救助标准,州卫生计生委已在新农合管理系统中完成各项参数配置,已于20xx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州、县两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督促辖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启动慢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工作,方便参合群众就医报销。 三是严格审批工作。各县市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切实做好29种慢性病和24种重大疾病的审批工作,确保患病患者真正得到救助。慢

性病审批工作采取个人申请,凭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3个月内疾病证明书到统筹县市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慢性病医疗救助卡,救助对象凭慢性病医疗救助卡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才能享受政策救助。 四是规范报账程序。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新农合基本医疗报帐时限要求,于每月10日前将慢性病救助花名册和慢性病救助月报表向基金统筹县市新农合经办机构申报慢性病医疗救助资金。非直补医疗机构由参合患者凭户口本、农合卡(证)、住院病历复印件、门诊或住院发票原件、住院费用清单、各类补偿救助证明、处方、代办人需提供代办人有效身份证件等向基金统筹县市新农合经办机构提供申报材料,新农合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审核拨付。 五是加强基金监管。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慢性病救助基金的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发生,坚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和"封闭运行"的原则管理和使用慢性病救助基金,严格慢性病病种审批,加强资金审核和支付,严防套取、骗取慢性病救助基金等违法行为发生,发挥慢性病救助金政策效应,保证基金安全运行。 六是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市要认真落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合资助政策,实现100%参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慢性病救助政策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救助病种、救助标准和定点医疗机构,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引导未被资助对象积极参合,确保贫困人口参合实现全覆盖。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汇报二

医院三无病人管理

“三无”病人收治管理制度 “三无”病人是指:无身份(姓名和居住地)、无家属或单位、无经济来源的病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流落街头的盲流、乞丐、智障病人、精神病人等;二是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突发急症的病人;三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病人)。“三无”病人的存在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解决好“三无”病人的医疗求助问题是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能,此类病人多数为病情严重,需立即进行救治。“三无”病人应当得到及时救治。首先,生命体现着最高的人格利益,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权利。健康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命健康权是法律上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基本的利益,受到我国各类法律规范的严密保护。“三无”病人同样享有生存权、生命健康权,其生命健康权也应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其次,医疗机构具有诊疗“三无”病人的义务。医疗服务事关大众健康和病人生命健康利益,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病人就诊。“三无”病人来医院时,大多伤情、病情严重,在病人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医院有无条件优先抢救病人生命的义务。第三,医院抢救“三无”病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在病人病情危重的情况下,病人享有强制医院缔约的权利,对限于

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如果有合理理由相信在转诊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诊。如果医院拒绝对“三无”病人进行救治或延迟救治造成病人的死亡和人身伤害,那么医院的不作为的行为既违背其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也侵犯了病人的生命健康权。现就医院“三无”病人救治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1. “三无”患者多数为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以及外来人员,无法定监护人、无经济来源、无家可归的人,或无能力解决自己的医疗及食宿费用、无亲友供养、又无法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的城乡流浪乞讨人员等。 2.医院要无条件接受“三无”患者,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救治“三无”病人,并给予适当诊治,保障“三无”患者的基本人权和基本医疗。 3.“三无”患者来院后,确需住院治疗的要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由医务科人员或医院总值班签字后办理住院手续,收治原则上实行专科收治,科室主任、护士长要配合院方做好“三无”患者的收治和管理工作,医疗费用由医院暂时承担。 4.加强“三无”患者生活护理,对于不能生活自理的患者,由院方出资,护理部配合雇佣护理人员,实行专人管理。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_发展水平_下_

中国财经报/2009年/11月/5日/第005版 财经周末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发展水平(下) 杨晓 4.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近年来增长较快,但是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必要。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高低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高低存在密切联系。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重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是衡量公共财政“公共性”的重要指标。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596亿元增加到6804亿元,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5.2%提高到10.9%,上升了5.7个百分点。除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之外,社会保障支出中更能体现公共财政职能的社会保险基金补助、城乡低保、就业补助、救灾等支出,增长尤其迅猛,占财政支出比重从1998年的2.8%提高到2008年的7.9%。此外,若将医疗卫生支出中的医疗保障支出也计入的话,那么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从1998年的6.7%上升到2008年的13.2%。 参照一些国家将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2008年,包含社会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2.2%,占GDP的比重为5.2%。这个口径相对而言更具有国际可比性。通过与三类典型国家的比较,可以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瑞典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2/3,占GDP的比重也高达1/3,很多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50%以上。 二是与东欧转型国家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相比也偏低。上世纪90年代末,部分东欧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目前大体相当,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我国2008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要高出不少。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对社会保障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也与福利制度的刚性有一定关系。东欧国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高福利政策,拉美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阶段也大大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福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停滞和衰退,但福利待遇又难以下调,这是造成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是与东亚新兴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并不低。比如,韩国1996年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别为21.2%和5.6%,当年其实际人均GDP水平比2008年我国实际人均GDP水平要高50%左右。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1996年也分别仅为3.3%和5.8%。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相对美欧而言的后发工业化经济,在赶超过程中需要抵御福利国家的诱惑,以免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另一方面也与其初次分配比较公平,从而降低了社会保障支出压力有关。以韩国为例,虽然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大,但是收入分配结构却是比较合理的,韩国的基尼系数1993年—2005年一直稳定在0.28—0.32之间,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相比之下,我国基尼系数目前达到0.47,因此,仍然有必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 5.多元化保障机制发育程度。这一机制进展明显,但是还未形成结构比较均衡的多支柱、多层次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除大力发展政府保障机制外,商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等市场化保障机制和慈善事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如果进行自我纵向比较的话,应该说我国的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在最近几年发展是比较快的。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还没有形成结构比较均衡的多支柱、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比如,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总规模仅相当于GDP的0.6%左右,参与企业年金的职工仅占就业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