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魏道儒

内容提要:李通玄在继承从地论师到智俨、法藏以来华严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在三个方面提出创新观点:第一,通过对《华严》经文组织的重新划分,建立了把经文结构、修行阶段和佛果体现三者统一起来的学说;第二,沿着以《周易》释《华严》的思路进一步探索,为从华严经学向华严宗学的过渡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第三,纠正了轻文殊而重普贤的倾向,建立了三圣一体的佛菩萨信仰格局。他的学说既有与以往华严学僧理论的不同方面,又有衔接从法藏到澄观理论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华严宗学说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唐代以后的佛学界持续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

关键词:李通玄华严经学华严宗学三圣一体

作者魏道儒,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隋唐佛教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教在这个历史时期整体上进入了全面理论创新的阶段。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中国佛学体系得以形成,首先归功于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学问僧,尤其是那些被奉为诸宗派祖师的人们。同时,为了更全面地总结这一阶段佛教学说的发展史,我们也不能不密切关注某些有佛教信仰的居士所起的重要作用。李通玄的华严学说,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武则天对《华严》的推崇,“八十华严”的译出,法藏成功的传教活动,使该经不仅受到义学僧人的普遍重视,也激发起有佛教信仰的知识阶层的研究兴趣。李通玄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李通玄在多方面继承了智俨、法藏的华严思想,他的独创成就,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倡导和完善把经文结构、修行阶段、佛果体现三者统一起来的学说;其二,为华严经学向华严宗学的过渡进一步明确方向;其三,建立三圣一体的佛菩萨信仰格局。李通玄的学说既有与华严宗理论完全不同的方面,又有构成从法藏到澄观理论过渡的重要内容。他的学说既是华严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华严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生平与著作

大历五年(770),照明因“访道君子”询问李通玄生平事迹之“始末”,就本着“不敢不言”的态度,作《华严经决疑论序》,概要介绍其事

迹。其后的《释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简称《李长者事迹》)、《唐李长者通玄行迹记》(简称《行迹记》)、《宋高僧传·法圆》、《隆兴佛教编年通论》等,所记史实与照明的记述有显著出入。对于诸种异说的来源已难详细考察,鉴于照明与李通玄来往甚密,曾“亲承训授,屡得旨蒙”,可以主要依据他的记述了解李通玄的生平事迹。

据照明介绍,李通玄是北京(今山西太原)人,李唐王室后裔,卒于开元十八年(730)三月二十八日。照明没有说李通玄的生年和年龄,从他讲述李通玄在则天朝之前就年过四十分析,后出史书谓李通玄卒时九十六岁的说法基本可取。以此推断,李通玄当生于唐贞观九年(635)。

李通玄年轻时代“学非常师,事不可测。留情《易》道,妙尽精微”。对《周易》的精通,也体现在他以后注解《华严》的著作中。他“放旷林泉,远于城市”,一直过着游荡求学的生活。“年过四十,绝览外书”,从注重儒家经典转向佛教典籍。“在则天朝,即倾心《华严经》”。他首先接触的是晋译《华严》,并且“寻诸古德义疏”。当时他能看到的“古德义疏”,也都是晋译《华严》的注疏之作。

李通玄对以往的注疏著作并不满意,“每掩卷叹曰:经文浩博,义疏多家,惜哉后学,寻文不暇,岂更修行?”《华严经》本来就因为篇幅长而不易学,加上有多家注释,各自发挥一家之言,学者理解都很困难,修行更无所适从。这是促动他进一步研究《华严经》的原因,同时也表现出他力图统一华严理论的意愿。“幸会《华严》新译,义理未备”,李通玄即以注解唐译《华严》建立自己的理论。新经于圣历二年(699)译出,在李通玄之前还没有系统注释此经的著作。新译经与旧译经的差别,对他提出独到见解无疑有启发作用。

李通玄隐居著述始自开元七年(719),距新经译出已有20年。据《宋高僧传》卷二十二《法圆》后附所记,李通玄携带新译《华严》从定襄(今山西境内)到并州(今太原)孟县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奴家,开始撰述,三年足不出户。后又隐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龛(即太原寿阳方山土龛),继续从事著述,直到逝世。他在隐居著述期间,“每日食枣十棵,柏叶饼一枚,余无所须”,所以后世称他“枣柏大士”。

李通玄的首部著作是《新华严经论》四十卷,照明谓此书乃是“考经八十卷,搜括微旨,开点义门,上下科节。”《新华严经论》体例仿自《搜玄记》,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卷,具有序说概论性质,即所谓“悬谈”性质。其中前七卷分十门释经,实际上是提出十个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论述他的华严学说,并不是结合经文的注释。卷八是讲对全经的分段及注解形式。第二部分是卷九至卷四十,逐品解释经文,属于“随文释义”性质。尽管李通玄的后出著作在某些方面有发挥和补充,但此论基本可以反映他的全部学说内容。

李通玄完成《新华严经论》之后,“犹虑时俗机浅”,1不懂此论,又著多种篇幅较短的文章,均具有简要叙述和补充说明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简称《决疑论》)四卷,侧重从有利于学僧修行的角度释经。李通玄认为,《华严经》乃是:

一乘圆教佛果之门2

于是李通玄在《决疑论》中:

但略叙纪纲,广伸难尽,意令行者顺辙,不枉其功。于此一部之经,略立十门,以知进修之轨。3

他把全部经文分成十部分,也是作为修行的十个阶段,同时又视为佛果的十种表现。这样,经文结构、修行过程和佛果体现这三者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后代佛教史书谓此论乃:

绾十会果因之玄要,列五十三位之法门。4

实际上,李通玄在此论中对修行阶位的说法有多种,或五位,或六位,对“五十三位”也没有固定的说法。宋代张商英认为:

五十三胜友者,五十则五位也,三则文殊、普贤、弥勒也。5

因此,“五十三”有两个来源,也有两重含义:其一,指善财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二,指修行的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这是“五位”,每位各有十个阶位,合为“五十”,然后再加上文殊、普贤和弥勒三位,共计五十三位。这虽然属于后起的总结,但李通玄在使修行过程条理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是明显的。

李通玄的现存著作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简称《华严经大意》)一卷,介绍本经各卷的大意、主要内容或特点,每卷一般仅用二十余字概括。《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简称《华严十明论》)二卷,取材自《入法界品》和《十地品》等处所述的十二因缘,从新的角度解释。认为十二缘生既是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的大苦海,同时又是一切诸佛众圣贤的“宝庄严大城”。这个一切诸佛的“功德海”,重重无尽,与一切众生犹如光影,没有障碍。迷于十二缘生者即为众生,悟十二缘生者即是佛。修行者只要用戒定慧观照的“方便”力,照见(认识、体验)自身心境体相都是“自性空”,即众生心就是“全佛智海”。这样,修行者的求解脱过程,最终归结为“无劳远求,但自净其心”。从李通玄的论述可见,他是运用“此阎浮提即是莲华藏世界”的旧理论重新解释十二因缘,并突出强调唯心思想。从华严学发展的角度讲,此说并没有创新内容。到了宋代,此论为禅宗僧人所重。

除了上述四种现存著作外,照明说李通玄还著有《十玄六相》、《百门义海》、《普贤行门》、《华严观》及诸诗赋,并传于世。6“十玄”,“六相”是华严宗人普遍重视的,从李通玄现存著作的论述看,虽然对此两说在某些方面有小改动,但所反映的思想实质没有超出法藏的学说范围。

在李通玄的所有著作中,以《新华严经论》和《决疑论》流通较广。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僧人广超见到上述两书,请人抄写。唐宣宗大中年间

(847——859),福州开元寺志宁将《新华严经论》的注疏部分附于经文之下,合成一百二十卷。北宋乾德五年(967),惠研又予以整理,题名为《华严经合论》,“人所贵重焉”。7

从唐代开始,李通玄的著作与华严诸祖的著作并行于佛教界,历宋元明清而不变。特别在明末清初,重视李通玄著作的人尤多,既有佛教界的宗师,也有信仰佛教的著名士大夫,出现了李通玄的著作比华严诸祖著作更流行的现象。这种情况反映了李通玄学说的历史价值,其中也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经文组织与判教之争

李通玄对《华严》经文组织提出多种划分新见解,主要是认为此经应是十处十会十品。提出这种新说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晋译经与唐译经在品会上不一致,促使他重提被智俨否定的意见,并且予以发挥;其二,为了适应教义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适应重新划分修行阶位的需要。

在《新华严经论》卷七,李通玄集中论述《华严》应有的经文结构问题:

此经在晋朝之译,有三十四品,今于唐朝再译。为三十品。又检《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佛子,第四,十一地者,名入法界

心……此即在第十一地等觉位。计此品名还名《佛华品》,为依法为

名故。……如《璎珞本业经》,即是说《华严经》意,化诸三乘众

生,诣菩萨树下,二重叙初成正觉时所说华严五位法门,具如彼经

说。为《华严经》少十一地一品经,今将彼配勘,方知次第。后有闻

者,不须生疑,但去彼经勘验,可知皂白。今以第三禅中说十一地

《佛华品》,即总有十处十会十品。……此处说十一地法门,地位行

门,广如《璎珞经》说,此以当《华严经》来文未足。8

晋译经有七处八会三十四品,唐译经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正是这种差别,使李通玄认识到两经都不完备。认为《华严》有缺文,并非新见解,也不会受到批评,因为法藏就指出过两部译经都有缺文。但是,认为《华严》的缺文要由《璎珞本业经》来补充,认为《璎珞本业经》也是讲华严教义,这就不仅是要把该经与《华严》并列,而且是要把该经置于《华严》之上。这种具有取消《华严》至上地位倾向的见解,自然要受到抵制和批评。但是,他认为华严学的发展是多途径的,不仅反映在《华严》中,也反映在《璎珞本业经》中;他认为《华严》的编集和翻译是有发展阶段的,汉译《华严》的缺文是“来文不足”所致,这些观点都很深刻,符合华严类典籍形成的历史真实。

李通玄把《璎珞本业经》作为最重要的一品纳入《华严》,使该经成了四十品,然后又对处(佛说法地点)和会(佛说法次数)重新划分,使原经的七处九会变成十处十会:

第一,菩提场会;第二,普光明殿会;

第三,升须弥山顶会;第四,升夜摩天会;

第五,升兜率天会;第六,升他化自在天会;

第七,升三禅天会;第八,给孤独园会;

第九,觉城东大塔庙处会;第十,于一切国刹及尘中一切虚空法界会;

与唐译《华严》相比,李通玄增加了三“处”,即“升三禅天”,依《璎珞本业经》加;“觉城东大塔庙”和“于一切国刹及尘中一切虚空法界”,是把原九会中《入法界品》分为两“处”。在原“九会”中,李通玄将其中“普光明殿”的三“会”合为一,再把所分的“三处”也作“三会”。这样,就形成处、会相当的“十处十会”。

李通玄对“十处十会”说有多种论证,论据之一,是认为《华严》以“十”为圆数,所以“此经中诸法,皆以十为圆数,不可但言七处九会之说”。论据之二,是认为《璎珞本业经》与《华严》有相同处,可以用其补《华严》之不足。的确,《璎珞本业经》在论述教义形式方面,在叙述修行阶位方面,在包容的某些学说方面,都与《华严》有相同之处,属于“华严眷属经”之类。这类经典很多,并不限于此一部。但是,把此类经典与《华严》集成本并列,则是华严宗人一贯反对的。

关于《璎珞本业经》及《梵网经》与《华严经》的关系,早就引起华严学僧的注意。智俨在《孔目章》卷四专列“释《璎珞本业》、《梵网》二经显《华严经》一乘分齐义”一节,集中说明两经与《华严经》的异同。在《璎珞本业经》和《华严经》的关系方面,他认为:

依大经本(指《华严》)所显义门相,即容融理事自在,所有教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帝网喻,无尽不同。9

《华严经》是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及“无尽缘起”教义的,这是其它经典所不具备的本质内容。所以,“《华严经》是一乘摄”,《璎珞本业经》是“二乘摄”,性质不同,不能把它们同等看待。在涉及为什么《璎珞本业经》“会数具十,《华严经》本但有七八(指晋译《华严》的七处八会)”的问题时,智俨专门论述了对“十”的看法:

十数之义,含有二门,一成圆教门,二不成圆教门……《璎珞》等十数,即是单别,不具一切圆故,入三乘摄。不具十义数,亦有二种,一目彼三乘,令人分解;二目彼一乘,就彼下机。相对以显一乘,分据相显发门故,用不满十数教,入一乘摄。10

在智俨看来,“十”虽然是“圆数”,但是它既可以用来论述圆教教义,也可以用来论述不是圆教的教义。《璎珞本业经》虽然讲“十会”,运用“十”来论述教义,但它讲的“十”不具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教性质,是三乘教义中所使用的“十”。同样,不用十数,也是既能论述圆教教义,又能论述不是圆教的教义。对于三乘教的经典,使用不足十的数字论述教义,是让人逐一理解;对于圆教的经典,使用不足十的数字论述教义,是为了

照顾素质低下的人,便于他们理解。用十数或用不足于十的数,具有相互对照显示一乘(即圆教,均专指《华严》教义)的作用。智俨所述自然都是为维护《华严》的独尊地位,但他认为同一种教义内容可以根据条件具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同一种形式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表述不同的内容,作为形式的圆数与作为内容的圆教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等等,都比李通玄把圆数(“十”)与圆教(华严义理)简单等同更有说服力。

李通玄的“十处十会”之说,在此后的佛教界有褒有贬,《宋高僧传》卷二十二评论:

或曰:李《论》中加乎十会,经且缺焉。依梵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长者说法之有!通曰:十会理有,宜俟后到之经11

《宋高僧传》作者认为“十会”之说有其合理因素。

天台宗除反对李通玄的“十处十会”说外,主要站在本宗立场上,反对他贬抑《法华》的判教学说。《佛祖统纪》卷二十九说:

用新译《华严经》造释论四十卷,其立论以十处十会盛谈法界,与藏法师(指法藏)疏旨不同。又以教主、请主等十别对胜《法

华》,而不知《法华》是开权显实之谈,不识《华严》是兼别说圆之

典,故多为吾宗所斥。12

这里的“教主”,指宣讲经典的佛,“请主”又称“请法主”,指请佛讲经的人。所谓“教主、请主等十别”,指李通玄在判教过程中对《法华》和《华严》所作的十个方面的比较。而关于《法华》的评价,正是李通玄判教与法藏判教的一个重要区别。

李通玄指出,他通过“参详”“藏法师等前诸大德”的理论,认为:

《法华经》引权器以归真;《华严》者,顿大根而直受。虽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论其轨范,多有差殊。

法藏推崇《法华经》,称其为“同教一乘”,地位仅次于被称为“别教一乘”的《华严经》。虽有“同教”、“别教”的区分,但他们同属“一乘”。李通玄在承认两经“一乘名同”的同时,重点找他们的“差殊”。他“略举十门,用知纲目”。“十门”也就是“十别”,其中,“教主别”列为十别之首。李通玄认为:

此《法华经》即是化身佛说……如《华严经》则不然,教主则是毗卢遮那为教主者,即是法报理智真身。13

这就是说,《法华经》是方便之谈,《华严经》是真实之理。“请法主之别”列在十别第四位。李通玄认为:

说《法华经》时,请法主者是舍利弗,以为劝请之首;说《华严经》时,佛令文殊、普贤随位菩萨各自说自位法门,为说法首……文

殊、普贤,表因位可说,说佛果法,示悟众生。14

舍利弗是小乘阿罗汉,只是听佛讲经;文殊、普贤是大乘菩萨,不是听佛讲经,而是自己讲佛法,孰优孰劣,自然很清楚。这些说法,都是为了贬抑《法华经》,指出它虽与《华严》同享“一乘”之名,但相差很远。

李通玄的判教是“十宗十教”,不同于华严宗法藏的“五教十宗”的名目。李通玄在“依教分宗”时说:

已上分宗,皆是乘前先德所立宗旨,设有小分,增减不同,为见解各别。大义名目,亦多相似。15

通过评判佛教各派学说抬高本宗所尊奉的经典,进而抬高本宗的地位,对李通玄来说,的确没有必要。他的判教内容对其学说构成也没有重要影响。不过,相对于法藏的判教言,他贬抑《法华》的倾向还是明显的。在“十教”判释中,《法华》列在《华严》、《涅槃》之后;在“十宗”判释中,《法华》列在《华严》、《涅槃》和《大集经》之后。然而,《法华》、《涅槃》同属有宗系统经典,学说无实质性差异,孰先孰后,并不反映李通玄的佛学思想有什么变化。天台宗人对李通玄的批评,主要还是从维护本宗利益角度提出来的,并不涉及有理论性质的义理之争。而在李通玄方面,宗派意识是很淡薄的,他贬抑《法华》的主要原因,不过是针对法藏“同教一乘”之说提出一点小分别而已。

三、取象表法与得意忘象

以《周易》(包括经和传)释《华严》,是李通玄注经的显著特点,其中既有牵强附会的内容,又有为改造华严经学提供的新依据,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实现佛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交融。

《华严》以“十方”指代所有空间,李通玄则以八卦比附,进而用华严宗的理论改造。他在释《华严·入法界品》中指出:

主方神随方回转者,震、巽、离、坤、兑、乾、坎、艮、上、下二方为十方,皆有神随逐回转而行。……十方之法难量,一方之法具有十方,互体参差,卒申难明,但随世法及出世法,随事回转……以明法无定体,随事变通。16

“十方”是八卦所指代的八个方位加上下两方,这是用《周易》比附《华严》。“主方神”指《华严经》描述的居于某一方的具体的神,随方位不同而神不同,这里指难得行神。它随方位变换移动,使十方均有神跟随。用“一即十,十即一”、“重重无尽”的理论注解这幅形象画面,就得出了一方中具有

十方,方位无尽,神也无尽的结论。这样,《华严》所描述的有可视形象的神及其它在各方的游动,就被认为蕴涵着“法无定体,随事变通”的义理。这里的“法”指佛的“果法”,即佛的不可言说、不可名状的境界。这个境界也就是最终要认识的真理。因此,李通玄也是通过揭示《华严》形象描述的象征含义来改造华严经学,提出自己的理论,走着与地论师以来的华严学僧相同的思维路线。所不同的是,他更侧重用《周易》来沟通华严经学说与他要论证的学说之间的联系。他先用《周易》比附《华严》,再通过这种比附来发挥,提出自己的学说。仅从下面一例中即可看到他这种注经特点。

用八卦加上下两方配“十方”,贯穿于他对整部经的解释中。《入法界品》讲善财童子一路南行,寻访善知识。李通玄解释“南”行之意:

明托方隅而表法,以南为正、为离、为明,以离中虚,以中虚故,离为明,为日,为九天,在身为头、为目、为心,心达虚无智。

17

李通玄以离卦解“南”行,赋予南方以《周易》的含义,但这种比附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说明善财南行要获得“心达虚无智”,最终又使《周易》具有佛教的含义。他所引用的《周易》内容,最终要以与自己的华严学说相协调为原则。

李通玄把《华严》中所有形象描述都归结为“取像以表法”,把所有的叙事都归结为“托事以显像”。如他在解释一些形象时说:

如鸠槃茶王所除恶鬼趣者,以此大囊垂下如冬瓜,坐以踞之,行以置之于肩,取像表法,以大悲垂俗担负众生,无辞劳倦。摩睺罗伽

王者,此是腹行大蟒之类,取像表法,以胸腹行是恭敬义。18

鸠槃茶王携大囊的形相,象征他担负着救度众生的重任;摩睺罗伽王爬行,象征着恭敬。在李通玄的注经中,常用“取之以像,表之以法”,“故取之像,表其道也”,“是故如来取像世间法则用表其法,令易解故”。把《华严》的一切叙述,都视为具有“像”的性质,认为其中蕴涵着有待发掘的佛“道”、佛“法”,这就为大胆发挥,努力创造提供了可靠的信仰保障。

实际上,这是把《华严》视为与《易经》性质相同的书。《系辞传下》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传》认为制作八卦的圣人是取象于天地万物,李通玄则认为《华严》是如来“取像世间法”而作成,取象范围不同,性质没有不同。他的释经方法,继承了玄学家注经的传统;他的释经根据,来自易学中义理派处理言、象、意三者关系的理论。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说:“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言”是卦爻辞,是语言文字;“象”是卦爻象,指所有物象;“意”即玄妙的义理。“言”是明象的工具,“象”是得“意”的工

具。研究的目的是从言象中探其所蕴涵的义理,“搜玄”、“探玄”一直是华严学僧的追求,这与“得意忘象”的思路一致。李通玄则说得更直截了当:

今如来以方隅而显法,令启蒙者易解故,若不如是彰表令生信者,启蒙何托?有言之法,皆是托事以显像,故得意者,法像俱真

也,言默皆契。19

这样,出自佛之口的《华严》只是一种方便施设,《华严》中的所有记述都是“世间法”,同于《周易》中的言和像,释经的过程即为“得意”的过程,也就是“搜玄”、“探玄”的过程。然而,在“得意”之后,又是“法像俱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华严》字字句句都蕴涵着真理。这与只讲“得意忘象”又有所不同。

李通玄在以《易》释华严过程中,望文生义的曲解、比附之处不少,这是他受到多方批评的重要原因。如他以离卦解释“南方”的同时,把“南无”一词中的“南”也当成指方位的“南”,大加发挥:

是故礼佛皆云南无,明南方虚无也。但虚无之理,是南方之义。……又南无者,为明正顺,正顺虚无之理,故号南无。20

以《易》解《华严》并非李通玄首创,此前华严学僧也是致力于吸收《周易》内容改造华严经学,把儒家思想纳入佛学。法藏解释善财童子“南”行时说:

其南有四义:一是正义,如指南之说等,表所向非耶故;二是背暗向明义,表舍障向理故;三是离增灭义,如日东出西没是增灭相,南

离二边,表中道法界;四是生义,谓南主其阳,是其生义。21

法藏把“南”释为“正”、“明”、“生”、“阳”,明显是受了《周易》的影响,在吸收《周易》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本宗教义。

李通玄之后的澄观,对“南行”的解释基本承自法藏,但又增加了新内容,仅举其中一条:

二者,明义,表舍暗向智故。南方之明,万物相见,圣人南面听政,盖取于此。22

《周易·说卦传》解离卦时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一望而知,澄观在法藏释文基础上所增加的部分,正是抄自《说卦传》的内容,只是个别字有改动。仔细对照,华严宗人的许多释经内容都和李通玄所述一样,是采自《周易》的。差别在于,华严宗人像避讳一样,并不明提该书,只是不声不响地将其中的内容搬进自己的著作。自然,这些都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他们都和李通玄一样,把《华严》所述视为“托事显法”,“取像表法”,在搜探玄理的思想指

导下改造华严经学,建立中国的华严理论。他们的释经方法,同于易学义理派的释经方法。

在李通玄的注释中,《华严》提到的佛菩萨和诸神,提到的名相、概念,大多数都与《周易》发生了关系。过多的牵强附会搭配,把佛学与儒学的融合变成了佛学与儒学的等同,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但是,李通玄所明确的释经理论,既为改造华严经学说提供了新依据,又揭示了华严学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表明华严学始终在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制约、诱导下发展演变。

四、三圣一体说

在树立佛菩萨信仰方面,李通玄以前的华严学僧有自己的独特学说。就法顺系而言,法顺劝人依经修普贤行;智俨主张“隐于文殊,独言贤普”;法藏在用“因果”概括华严教义时,专以普贤代表“因”而与佛“果”相对。李通玄提出“三圣一体”说,彻底改变了此系重普贤轻文殊的倾向,为以后华严宗人建立新的佛菩萨信仰体系开辟了道路。

李通玄不再专用“因果”说明佛菩萨之间的关系,也不再专用“因”指普贤,他提出了佛和文殊、普贤三位一体的崇拜对象格局。他在概括《华严》全经宗旨时说:

说此一部经之问答体用所乘之宗大意,总相具德有三:一佛,二文殊,三普贤。23

这是说,《华严》对佛菩萨诸种问答的形象描述,所要表达的根本宗旨,从总体而言是讲佛、文殊和普贤,这三者既是《华严》所树立的具体崇拜对象,也象征《华严》中所蕴涵的全部义理。

李通玄之所以提出这三者,首先出于适应修行的需要:

修行者,常以文殊师利、毗卢遮那、普贤三法为始终之体。如修道者,虽有拟成佛之意,多有滞一法,不知进修之路。24

佛代表修行的目的,最终的觉悟解脱,文殊象征佛的智慧,普贤指代具体的修行实践。在整个修行过程中,不能“滞一法”,即不能对其中任一个或专重或专轻,即不可偏废。因为,佛果、佛智慧和作为佛智慧体现的各种实践法门,是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的,此“三法为始终之体”。三圣之所以能被结合在一起,关键就是在“体”相同上。

李通玄专门详细分析了对三者有偏废的危害:

三身一时,法合如是,废一不可。若废文殊存普贤,所有行门属有漏;若废普贤存文殊,所证寂定是二乘;若廢佛存文殊、普贤,佛是

觉也,无觉者故。以是义故,三人不可废一,若废一,三不成故25。

这种从宗教修行角度的分析表明,在整个修行过程中,偏废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获得解脱,所谓“若废一,三不成”。等于说,偏废其中任何一个即等于偏废了一切。在李通玄看来,“三人一体,寄安五位,用接凡迷”。26在修行的五个阶段(五位)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佛果、佛慧和佛行的统一。

从当时华严学发展的状态观察,这种不可偏废说是直接针对华严学僧而发的。从用普贤行和佛果概括《华严》到用三圣概括,这个转变的特点是抬高文殊的地位。李通玄指出:

以文殊主法身根本智之妙慧,为一切诸佛启蒙之师,有一切处文殊师利,亦乃一切众生皆自有之,皆从此法初入圣智也。27

以文殊代表佛的“妙慧”,并把它作为“入圣智”之“始”,这种观点不是李通玄的创造,早期研究《华严》的地论师就是这种认识,华严宗人也接受了这种认识,并运用它说明多方面的问题。但是,以同样的认识立论,却有不同的结论。李通玄把文殊视为佛“妙慧”的象征,便抬高文殊的地位,把它与佛、普贤并列。智俨则因此贬低文殊,认为文殊:

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28

法藏也不否认文殊象征“妙慧”,但他全盘接受智俨的观点,认为:

夫华严宗旨,其义不一,究其了说,总明因果二门,因即普贤行愿,果即舍那业用。29

专用普贤象征“因”,完全抛开了文殊。李通玄的三圣不可偏废说,首先就是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李通玄把三圣并列,要说明三点:其一,三圣代表佛教的全部;其二,文殊与普贤相对于佛是完全平等的;其三,它们各有分工,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为了说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李通玄进行了繁琐论证,既有牵强附会,又有结合佛学、儒学的理论分析。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用三宝说明三者关系。李通玄指出:

如《华严经》三宝者,佛为佛宝,文殊为法宝,普贤为僧宝,是古今佛之旧法故。若合既一切皆同。30

“三宝”原指教主释迦牟尼(佛)、教义(法)和出家信徒(僧)。三者的完备,标志了佛教的建立。后来,其中的“佛宝”含义广泛,可以指一切佛。用“三宝”概括全部佛教,的确是“旧法”。李通玄则用三宝比附一佛二菩萨的关系,即是用三圣概括全部佛教,而不是仅仅概括它的全部教义。

第二,用因果说明三者关系。李通玄谓:

佛表果德无言,当不可说、不可修、不可得、不可证,但因成果自得;文殊因位可说,以此说法身果德劝修;普贤自行可行,行其

行海,充满法界故。用此三德,将为利乐众生。31

佛果是佛的境界,离言绝相,不可言说。可以言说的只是文殊的“慧”和普贤的“行”。无论文殊的“慧”还是普贤的“行”,相对于佛果而言,都由于处在同样的“因”位而完全平等。“慧”和“行”的平等无高下,表明既要重义理探讨,也要重具体践行。一方面,作为佛果有不可言说、不可仿修、不可获得和不可亲证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因成果自得”,那一切“不可”又通过文殊和普贤而转化为“可”。因此,文殊与普贤在本质上又与佛平等。

第三,三智说明三者的关系。这是李通玄“三圣一体”说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立论基础,他的大多数议论由此展开。李通玄说:

此经具明此无相法身、根本智、差别智三法,是一根本智之无相无作神用之源,皆遍周法界、虚空界也。此一部经,以文殊师利,

此云妙德,明无相法身智慧门;毗卢遮那佛,此云种种光明遍照,以

根本智光遍照种种众生。同行济生,名曰普贤。32

李通玄所讲的“三智”是法身智、根本智和差别智,三者以根本智为主。所谓“根本智”是佛独具的智慧实体,作为万有的本原而存在(神用之源),并且是万法的本质规定(周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根本智”有两重特性:其一是“无相”,不可言说;其二是“无作”,不可仿修。这个“根本智”由毗卢遮那佛表示。“法身智”本是佛的智慧,以因位的文殊象征法身智,说明这个“法身智”是处于世间的佛智慧,是可以言说的,是“有相”的。文殊象征的法身智是“明无相法身智慧”,即要以“有相”表“无相”,这样就解决了根本智的“无相”方面的问题。普贤象征“差别智”,指具体的修行,佛的根本智通过世间的具体实践表现出来,有“行”即“有作”,普贤行即以“有作”体现根本智的“无作”,这样就解决了根本智在“无作”方面的问题。这种论证表明,法身智与差别智的统一,是实现“根本智”的必要条件。在这种宗教议论中,包含着强调理和行统一、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思想。用三智说明三者关系,反映了三者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论述三圣关系中,李通玄也重视文殊和普贤之间的关系,曾指出了他们的两重关系。首先,文殊表“因”、“体”,普贤表“果”、“用”,这是两者关系具有的确定性的一方面。另外,文殊和普贤可以互为体用,互为因果,这是两者关系具有的不确定性的一方面。李通玄通过描述两者关系既确定又不确定的两方面,论证了文殊与普贤的绝对平等。

然而,文殊与普贤的真正关系,是建立在“三智”基础上的,是在与佛发生联系中体现出来的。李通玄谓:

文殊为小男,普贤为长子,二圣合体,名之为佛;文殊为法身妙慧,普贤为万行威德,体用自在,名之为佛。文殊为小男者,为信证法身

根本智慧,为初生故,因初证本智法身能生佛家故;普贤为长子者,为依根本智起行,行差别智,治佛家法,诸波罗密事自在故。33

此段糅进了用《周易》比附两者关系的内容,但并不妨碍李通玄在“三智”基础上论证两者关系。在体现根本智的“无相”和“无作”两方面,文殊和普贤的关系始终是确定的。李通玄从多方面说明两者的这种关系,并且搭配运用了多种成对概念,使文殊和普贤的关系义理化。从其著作中挑选出一小部分,列如下:

根本智——毗卢遮那

法身智——文殊——妙慧——体——因——理——小男

差别智——普贤——万行——用——果——事——长子

“三智”是佛智慧的三种不同表现,用“三智”说明三圣关系,最终是三者的平等合一。李通玄谓:

文殊、普贤、毗卢遮那三法,体用平等,名为一乘。34

三者不仅在“体”上平等,而且在“用”上也平等,这是在承认三者有差别的基础上又将其完全等同。

李通玄的三圣说,建立了不同于此前华严宗人的佛菩萨崇拜格局。文殊和普贤的结合就是佛,强化了菩萨崇拜意识。三圣说既是讨论有可视形象的具体神灵,又是讨论纯思辩的抽象义理。对于思见菩萨求护佑的重灵迹者,对于追求心理体验的重禅观者,对于皓首穷经的重义理研究者,三圣说都有被接受的条件。

三圣说的产生,首先是华严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产生于五台山地区,又与该地佛教的特殊情况不无关系。五台山聚集着从事各种修行的僧众,有隐居深山一隅的依经修禅者,有身处名山大寺研究经典者,有以从事生产活动为修行者,有重念佛者,有重做法事者,更有不远千里而来朝圣的僧人和教外信仰者。一定程度上讲,李通玄的三圣说正是对这种佛教综合体的理论概括。

李通玄是否认定五台山即是《华严经·菩萨住出品》中讲的清凉山,从他本人的著作中还不能断定。他说过:

东北方,此清凉山是也,经推在震旦国,亦曰支提那国。35

但他没有像其后的澄观那样明言:

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36

根据《续高僧传》的记载,道宣把文殊显圣于五台山追溯到北齐,说明至迟在唐初,人们已经认为文殊与五台山有联系。37《宋高僧传》记,开元二十三年(735),牛云因“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而到五台。他说:

吾虽为僧,自身昏钝,不能诵念经法,此来欲求见文殊,只乞聪明果报。38

这个后出的记载,反映了李通玄那个时代的情况。从三圣说抬高文殊地位这一点,也透露出一些文殊与五台山的关系。总之,李通玄学说的地方色彩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1以上引文未注出者,均见《华严经决疑论序》,《大正藏》卷36,1011c。

2《决疑论》卷一之上,《大正藏》卷36,1012a。

3《决疑论》卷一之上,《大正藏》卷36,1012a-b。

4《宋高僧传》卷二十二,《大正藏》卷50,854a。

5《决疑论后记》,《大正藏》卷36,1049b。

6《华严经决疑论序》,《大正藏》卷36,1011c。

7《宋高僧传》卷二十二,《大正藏》卷50,854a。

8《新华严经论》卷七,《大正藏》卷36,761c-762a。

9《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4,《大藏经》卷45,587c。

10同上引书,《大正藏》卷45,587c-588a。

11《宋高僧传》卷二十二,《大正藏》卷50,854a。

12《佛祖统纪》卷二十九,《大正藏》卷49,294a。

13《新华严经论》卷一,《大正藏》卷36,725b。

14《新华严经论》卷一,《大正藏》卷36,725c。

15《新华严经论》卷一,《大正藏》卷36,721c。

16《决疑论》卷三之上《十行位》,《大正藏》卷36,1031b-c。

17《新华严经论》卷三十四,《大正藏》卷36,954b。

18《新华严经论》卷三十三,《大正藏》卷36,949b。

19《新华严经论》卷十五,《大正藏》卷36,816a。

20《新华严经论》卷十四,《大正藏》卷36,814c。

21《探玄记》卷十八,《大正藏》卷35,453b。

22《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大正藏》卷35,920a。

23《新华严经论》卷三,《大正藏》卷36,739a。

24《决疑论》卷一之上,《大正藏》卷36,1013b。

25《新华严经论》卷五,《大正藏》卷36,747b。

26上引均见《新华严经论》卷五,《大藏经》卷36,747b。

27《新华严经论》卷三十四,《大正藏》卷36,954b。

28《华严一乘十玄门》,《大正藏》卷45,514b。

29《华严策林》,《大正藏》卷45,597a。

30《新华严经论》卷六,《大正藏》卷36,754a。

31《新华严经论》卷三,《大正藏》卷36,739a。

32《决疑论》卷一之上,《大正藏》卷36,1013a。

33《新华严经论》卷四,《大正藏》卷36,745a。

34《决疑论》卷一之上,《大正藏》卷36,1014a。

35《新华严经论》卷十四,《大正藏》卷36,814a。

36《华严经疏》卷四十七,《大正藏》卷35,859c。

37《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明隐》,《大正藏》卷50,665a-b。38《宋高僧传》卷二十一《牛云》,《大正藏》卷50,843b。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1997 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 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 [1] 。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 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 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

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 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2] ,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3]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度,而且体现了对以往三维目标的综合化及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做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的反映, 来“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有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结合近几年教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园林花卉学重点

《园林花卉学》 目录 总论和个论 前六章是总论对各类花卉都适用 第七章是专类个论 设计方向考试的重点是前六章 第二章,五,六是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 【2012名词】花卉广义: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植物。 狭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园林花卉广义:指适用于园林和环境绿化、美观的观赏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花卉的栽培种、品种和一些野生种,又称园林植物,不仅包括以花为主要观赏部位的乔灌木和草花,也包括以观赏叶、果等其他部位的观赏乔灌木和草本植物,如观赏竹观赏针叶树等。 狭义;仅指广义花卉中的草本植物,有时也称草花。 花卉在园林中的主要作用及特点 ①是人工植物群落的构成成分之一 ②具有精神、卫生防护等作用 ③在美化环境中有重要作用 ④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⑤应用方便 ⑥应用方式灵活多变 第二章园林花卉分类 花卉的分类都很重要 1.按花卉的生活周期好而地下形态特征分类: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名词解释 二年生花卉名词解释 多年生花卉的名词解释 多年生哈辉根据底下形态特征又可分为: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 【2014名词】①宿根花卉:为多年生花卉中底下根系正常的种类(芍药、荷包牡丹、沿阶草) ②球根花卉:多年生花卉中底下器官变态肥大的种类(大丽花、水仙、郁金香) 2.按花卉原产地气候类型分类 ①中国气候性花卉(大陆东安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年温差大,夏季降雨较多 地理范围:中国大部分省份、朝鲜、日本、美国东南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北部

分类:根据冬季气温高低不同又可分为温暖型花卉和冷凉型花卉 ②欧洲气候性花卉 气候特点:冬季温暖夏季气温不高,一般不超过15~17度,年温差小,降水不多,但四季都有,里海西海岸降水少 原产重要花卉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 ③【2016简答】地中海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子安6~10度,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25度,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降雨器,夏季降雨极少,为干燥期 原产重要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秋季球根花卉) ④墨西哥气候类型花卉 气候特点:周年平均气温在14~17,温差小。降雨量因地区不同而定 原产地主要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春植球根花卉分布中心) ⑤热带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周年高温,温差小,离赤道远,温差加大。雨量大,有旱季和雨季 原产地主要花卉:(不耐寒)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 ⑥寒带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凉爽而短暂,植物生长季只有2~3个月。年降雨量很少,但生长季有足够的湿气。 ⑥沙漠气候型花卉 气候特点:年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多为不毛之地,夏季白天长,风大,植物常成垫状。原产地主要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的分布中心(芦荟、仙人掌、龙舌兰、光棍树) 园林花卉的其他实用分类 其他分类四种类型名词解释的时候最好举例子 依栽培和应用生境划分 1.水生花卉:生长在水体中、沼泽中、湿地上的花卉(荷花、千屈菜) 【2012名词】2.岩生花卉:外形低矮、常成垫状,生长期缓慢,耐旱耐贫瘠,抗性强,适于岩石园栽种的花卉(岩生庭荠、匐生福禄) 3.温室花卉:当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提供保护方能完成整个生长期的花卉。(瓜叶菊、君子兰) 4.露地花卉:当地自然条件下不加保护设施能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的花卉。 依植物科属或群类划分 1.观赏蕨类:蕨类植物(羊齿植物)中具有讲稿观赏价值的一类。(波士顿蕨、鸟巢蕨)【2013名词】 2.兰科花卉:兰科中观赏价值高的花卉。依生态不同有地生兰、附生兰(春兰、蝴蝶兰) 3.凤梨科花卉:凤梨科中观赏价值高的花卉(铁兰、水塔花) 4.棕榈科植物:棕榈科中观赏价值高的花卉(散尾葵、蒲葵、椰子) 依观赏特性分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1.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是理解历史。要想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一种博大的襟怀和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以此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可靠的史料,突破时空的界限,设身处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情;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与地位,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与后果等等都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并实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富士康十三连跳 班级:09信管本三班 姓名:马俊 学号:0911051305

事件简介 2008年至2010年5月,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了13次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由此诞生 分类 介绍完大概事件后我想将这13次自杀行为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第一个自杀的人,而第二类是后面12个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据部分媒体报道,富士康的第一跳并不是单纯的自杀,而是在自杀前被怀疑有盗取富士康公司的机密物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每次有意外发生,都会有一个神一般的临时工出现并承担事件的全部责任,于是“第一跳”便是这个神一般的临时工,甚至要面对牢狱之灾的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便在自己25岁这一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部分媒体报道属实,那么第一跳因素太多,在此不多说,但是后面的12次事件,值得使用组织行为学所学到的东西用来分析并以此为戒. 从工作压力谈起,导致压力的原因 潜在的压力来源包括三大类: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 3)个人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组织因素. 组织内部存在众多因素给我们带来压力,主要表现在任务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任务要求: 指的是那些与个人工作任务有关的因素。 当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点时,容易产生压力: 1、工作负担过重,员工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高强度工作。 2、工作任务以简单、枯燥、重复性为特点。 3、工作责任大,稍有不慎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人际关系 指的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得不到群体的接纳、他人的关怀和领导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压力。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组织中的层级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在哪里进行。 如果组织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结构变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引起压力。 1、工作经常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园林花卉学复习资料(重点)学习资料

园林花卉学复习资料(重点) 拉丁学名重点掌握一二年生、宿根、球根和室内花卉章节中大家常见或非常熟悉花卉的拉丁学名即可。 绪论 作业习题 1 什么是园林花卉? 狭义,开花的草本植物。广义,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被人们通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养护以及陈设的植物,包括草本、亚灌木、灌木、乔木、藤木、蕨类、地被。 2 依栽培目的和性质不同,花卉栽培有哪些类型? 生产(经济)栽培、观赏栽培、标本栽培 3 试举出我国古代著名的园林花卉著作10 部。 南方草木状、竹谱、齐民要术、园庭草木疏、平泉山局草木记、兰谱、菊谱、洛阳牡丹记、海棠谱、洛阳花谱、群芳谱 思考题: 园林花卉与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点? 狭义上,园林花卉指用于园林栽培或室内观赏且以观花为主的植物,多为草本花卉。广义上泛指用于园林栽培或室内栽培观赏的植物种类,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两大类。而园林树木主要指用于园林绿化的木本植物种类,主要指乔木和灌木等木本植物。自个编 第一章园林花卉分类 作业习题: 1 花卉按生活周期和地下形态特征是如何分类的? 一年生花卉、两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 2 试述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含义,并举2- 3 例说明。 一年生:当年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春播。万寿菊、百日草、凤仙花 两年生:跨年完成生活史的花卉。秋播。紫罗兰、桂竹香、羽衣甘蓝 宿根花卉: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系在土壤中宿存、来年春暖后重新萌发生长的多年生落叶草本花卉。芍药、荷包牡丹、君子兰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水仙、唐菖蒲、荷花、马蹄莲、大丽花 3 花卉依原产地气候型是如何分类?各气候区的特点如何?举出3-5 种著名花卉。 中国气候型:四季分明、夏热冬冷、夏季降水较多、年温差较大。中国水仙、石蒜、百合、山茶 欧洲气候型: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暖、降水较均匀、年温差小。羽衣甘蓝、毛地黄、雏菊、矢车菊 地中海气候型:冬季温暖、夏季凉爽、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降雨期、夏季为干燥期、极少降雨。金盏菊、金鱼草、君子兰 墨西哥气候型:夏冷凉、冬温和、气温差小、雨量充沛。百日草、大丽花、一品红。 热带气候型:周年高温、年温差小、雨量大、分雨旱季。鸡冠花、彩叶草、长春花。 寒带气候型:冬季漫长严寒、夏短促凉爽。雪莲、龙胆、细叶百合 沙漠气候型:降雨少、气候干燥。仙人掌、芦荟、龙舌兰。 4 请说出1 5 类不同的园林花卉。自己上面找 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 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对企业发 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核,目的是使企 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 务2、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 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 系的调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 大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式 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晋升” 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一场风暴, 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半的大公司放弃了 “终身雇佣”制。3、组织职能的转变, 他认为:日产的组织僵化,已经坏死,必 须搭理减少决策人数,建立信息信箱,提 高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他勇于打破日本 人信奉多年的提拔准则。一位表现出色的 科长被他连升5级,在企业内形成了“地 震”。三年内日产裁员21000人,但生产 效率却大大提高,2000年产量比1999年 高出8%。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 的变化。在组织中个体成员的行为是组织 运行有效性的基础,日产公司的股东,大 多数是由它的前雇员创办和经营着,由于 股份关系,是日产很难拒绝购买持股公司 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尽管这些供应商的产 品非常缺乏竞争力。卡洛斯·戈恩要打破这 些规矩,他力排众议将日产公司交叉持股 公司的数量由1400家变成了现在的4 家。卡洛斯·戈恩宣布公司将于2002-3 月份提前一年实现日产复兴计划中承诺的 同时,提前一年实施下一个三年期事业计 划,即“日产180计划”。他正是运用了组 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原理实现了日产公 司的第二次复兴。对中国企业 的借鉴:中国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 企业本身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变革的内容 不同变革对策措施不同:1首先:要打破僵 化的用人模式,招贤纳士,便真正有能力; 有觉悟的人充分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企 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 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具体的工作3结合中 国企业自己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的 机制,从而使用企业发展的需求4要以调 节和控制外部环境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建 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既要做好内 在变革,又要认识到组织变革外部驱动因 素所起到的作用。 三、年轻人辞职引发的风波:在看完上述 案例后,你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留住 优秀的人才?对员工的激励除了多给薪酬 以外还有哪些激励措施?企业要想留住人 才,要引进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就是鼓 舞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 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 用,员工受到适当的激励会努力工作,以 实现绩效目标。这家制造公司要想留住 人才,除了加薪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行之有 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为公司创造 财富的积极性:如:1目标激励2工作激 励3持股激励4榜样激励5荣誉激励6组 织文化激励7危机激励。铜鼓上述激励措 施,制定出符合本公司实际的激励措施; 从而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 四、王安电脑公司:(1)根据西方人性假 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根据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 我实现人性的假设”。此假设认为:第一、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 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 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 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 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 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 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 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 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 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 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 量和关系?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 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 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 理解和信赖。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 =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 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 内在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 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V代表效价,是指 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 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1≤V≤1)。E 代表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 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 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0≤E≤1)。 五、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1、请用个性理 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老 费: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他与人 交往性情开朗而活跃,善于表露情感、表 现自己的独立行为,工作勤奋;他知识渊

园林花卉学试题及答案

花卉资料简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4小题,共计12分) 1.露地花卉:在当地得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完成其全部得生长发育过程而不需要其她得保护措施。 2.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得花卉,包括湿生、沼生与两栖植物。 3.旱生花卉:这类花卉耐旱性强,能忍受较长期空气或土壤得干燥而继续生长。 4.湿生花卉:该类花卉抗旱性弱,生长期间要求经常有大量水分存在或有饱与水得土壤与空气,它们 得根茎叶内多有通气组织得气腔与外界相互通气,吸收氧气以供给根系需要。 5.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得花卉。 6.春播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得植物。 7.秋播花卉:又叫二年生花卉,指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得植物。 8.春植球根花卉:春季种植,春夏开花,秋冬地上部分枯死,地下根茎为球星或块状得多年生花卉, 喜较高得温度,不耐寒冷。 9.秋植球根花卉:秋季栽植,春季开花,夏季休眠度过高温,地下根茎变态成为球形或块状得多年生 花卉,较耐寒冷。 10.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得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得多年生花卉。 11.温室花卉:在当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提供保护方能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得花卉。 12.春化作用:某些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获得成花得能力,这个低温 周期就就是春化作用,也叫植物得感温性。 13.光周期:指以日中日出日落得时数(一天得光照长度)或指一日中明暗交替得时数。 14.光照强度:单位面积上接受可见光得能量。 15.光质:即为照射光中包含得不同波长得光,不同波长得得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得作用不同。 16.年周期:植物在一年内其植株个体所经历得休眠、萌发、生长、开花、结实得过程。 17.生命周期:植物从种子萌发时起,经过营养生长变成植株,然后经历生殖发育阶段(开花、结果或贮 藏器官形成),最后死亡得全过程成为植物得生命周期。 18.景天植物代谢途径:一些旱生植物夜间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关闭气孔,并利用夜间吸收与固 定在苹果酸内得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减少水分损失。由于这种代谢方式最早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所以叫景天植物代谢途径。 19.有效积温: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得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对植物生 长发育其有效作用得高出得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就是植物在生个生育期得有效温度得总与。光补偿点: 20.光饱与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提高植物得光合强度,这一点得光照 强度称为光饱与点。 21.花芽分化: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在外界环境满足其生理要求植物由营养到生殖生长得整个过程。 22.分株:将根际或地下茎发生萌蘖切下栽培使其形成独立得植株。 23.扦插: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得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 促使其发生不定芽与不定根,成为新植株得繁殖方法。 24.压条:将接近地面得枝条,在其基部堆土或将其下部压入土中;较高得枝条则采用高压法,即以湿 润土壤或青苔包围被切伤枝条部分,给予生根得环境条件,待生根后剪离,重新栽植成独立植株。 25.嫁接:将植物得一部分(接穗)嫁接到另外一个植物体(砧木)上,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 立个体得繁殖方法。 26.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就是雌雄两配子结合形成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得到新得个体得方法。 27.营养繁殖:又称无性繁殖,利用花卉植物体(根、茎、叶、芽)得一部分进行繁殖,培育成新得植 物体得方法。 28.组织培养:就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植物体得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得培养基上,在 人工控制得环境条件下,将其产生完整植株得过程。 29.吸芽:某些植物根际或地上茎与叶腋间自然发生得缩短,肥厚星莲座状得短枝。

大学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转自人大杨兴坤老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园林花卉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园林花卉? 广义的”园林花卉”是指适用于(人居环境)园林和环境绿化、美化的观赏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花卉的栽培种、品种和一些野生种,又称园林植物,不仅包括以花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观花乔灌木和草花,也包括以观赏叶、果等其他部位的观赏乔灌木和草本植物,如观赏竹、观赏针叶树等。 狭义“园林花卉”仅指广义园林花卉中的草本植物,有时也称为草花。 2. 园林花卉与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点?(P3) 园林树木主要新生绿化的骨架,园林花卉以其丰富的色彩起到美化装饰作用。 3. 试举出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花卉著作10 部。 东晋《竹谱》、西晋《南方草木状》、南北朝《齐民要术》、唐《园庭草木疏》、宋《兰谱》、《洛阳牡丹记》、《本草图经》、明《瓶史》、《群芳图》、《长物志》、《瓶花谱》、清《花尘》、《花镜》、《广群芳谱》 4. 为何中国古代园林中草本花卉应用记载较少而国外的记载较多? 第二章园林花卉分类 1. 园林花卉实用分类和植物的自然科属分类本质上有何不同?自然科属分类是按进化途径和亲缘关系为依据的植物分类系统。实用分类是依据花的生态习性及美学特征分类,依应用地生境、科属、观赏特性等分类。把相同习性或对某一生态因子要求一致的花卉归为一类,把统一科属的花卉归为一类,或把观赏特性相同的花卉归为一类。这些分类方法虽然不系统,但方便收集、栽培和应用。 2. 试述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一年生花卉:一年生花卉是指当年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到死亡在同一年内进行。如百日草、凤仙花。 二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是指跨年完成生活史的花卉。从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到死 亡跨年进行,第一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然后必须经过冬季低温,第二年才开花结实、死亡,整个过程实际上可能不足12 个月。如:须苞石竹,紫罗兰。 多年生花卉: a)宿根花卉:为多年生花卉中地下根系正常的种类。这类花卉地下部分可以存活多年,一些花卉的地上部分每年冬季枯死,如:芍药,宿根福禄考,荷包牡丹;而一些花卉的地上部分则可以跨年生存,呈常绿 状态,如土麦冬,沿阶草,君子兰。 b)球根花卉:为多年生花卉中底下器官变态肥大的种类。这类花卉地下部分可以存活多年,大多数种类的地上部分,每年夏季或冬季枯死,如:郁金香,水仙,大丽花;少数种类地上部分可以跨年生存, 呈常绿状态,如:蛤蟆叶秋海棠,白子莲。 3. 花卉依原产地气候型是如何分类的?各气候区的特点如何?举出3~5 种著名花卉。每个气候区所属的地理区域内,由于特有的相似气候条件,形成了某类野生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 1)中国气候型: 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年温差大,夏季降水较多。温暖型花卉:中国石竹,凤仙,半枝莲,石蒜冷凉型花卉:翠菊,荷兰菊,芍药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 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4. 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 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 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 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理解: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1. 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 2. 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3.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4. 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建构

历史叙述。 5. 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 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 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4. 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正如材料中指出的,艾乐基公司目前正处于极大的困境中,而引致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企业内存在的多种矛盾: 第一,价值观的冲突。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科研官,哈里成立公司的初衷和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找到治病救人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快乐而工作。他的这种理想和价值观无疑是崇高的。但是,正如材料中指出的,大部分员工并不是和他想的一样,员工更需要的是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一家能够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以支持他们的各类物质需求以及提供长期职业发展可能的企业。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协调将导致员工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并可能引致大量的人员流失。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错位。 首先,对于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来说,他技术超群并对科研有着无比的热情,他是一个合适的研发团队的领导人。但是,他在商业治理方面没有太多的天分,或者说是热情,因此,他应该专注于自己“首席科研官”的职责,放权给能够担负经营责任的职业经理人。 同时,作为公司第二、第三把手的布拉德和莱恩也都是技术出身,且在公司的职务也是负责研发管理。换言之,整个公司根本没有负责市场或业务方面的高管。他们二人在清楚了解公司的现状,且明知自己不具备营销或业务能力的情况下,不应该听任哈里一意孤行,而是要积极行使自己作为核心管理团队的作用,说服哈里转变观念,挽救公司。事实上,在海斯在艾乐基苦苦挣扎的三年间,他们一直旁观而没有帮助他促成变革,是错失了大好的良机。 第三,公司组织架构的失效。 名义上公司有董事会,也有核心管理团队,可实际上,董事会成员都是哈里的亲人或朋友,且对他言听计从,完全无条件的支持,而核心管理团队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也都完全由哈里一人决定。这样,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虽然形式上存在,但在实际运营中已经完全失效了,公司赫然已经成为哈里的一言堂。而任何对哈里的权威和决定的挑战,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反弹——布拉德这次的“T恤事件”就是一例。 在目前的情况下,布拉德和莱恩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离开艾尔基,另谋出路;要么努力说服哈里,接受培养基的市场项目,并对公司管理实行变革,避免艾尔基走上破产之路。因为他们两人对于哈里和艾尔基公司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需要在这里稳定的工作,因此前者显然不是理想的出路。而要达成后者,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要说服哈里,转变观念。现在公司变革的最大阻力来源不是别人,而恰恰是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是他的“只要治病救人,不要利润”的观念。的确,正如德鲁克所言,创造利润仅仅是一家企业最起码而不是唯一或最高的目的。但是,没有利润,任何公司的前景都只可能是失败。没有利润,艾尔基将无法生存,公司众多怀抱梦想的员工将失去起码的生活依托,而哈里“治病救人”的梦想也将彻底破碎。布拉德和莱恩的任务就是让哈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创造利润“和“治病救人”并不矛盾,相反,“创造利润”只是他们实现梦想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或许是让哈里放弃固执,转变观念的关键所在。当然,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