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影响

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影响

?69?

?论著?上颌第二磨牙萌出对“摆”式矫治器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影响

侯建华陈远萍’胡敏韩光红孟秀萍

【摘要】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不同萌出阶段对”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影响。方

法选择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磨牙远中关系的病例25例。根据上颌第二磨牙萌出情况分为未萌组(15

例)和萌出组(10例)。采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

①两组的磨牙远中移动距离无显著差异。②未萌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要大于萌出组,但未萌组的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倾斜要小于萌出组。③萌出组的上颌第一磨牙相对伸长较多。④上颌中切牙唇向倾

斜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在萌出组较大。结论①萌出的上颌第二磨牙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无明显影

响。②上颌第二磨牙萌出与否对磨牙远中倾斜有较大影响。③萌出的上颌第二磨牙造成较多支抗丧失。

④上颌第二磨牙萌出者在治疗后其上颌第一磨牙伸长较多。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第二磨牙;拥挤;正畸

EvaluationoftheEfficiencyofPendulumApplianceforMolarDistalization

RelatedtoSecondMolarEruptionStage

HOUJianhua,CHENYuanping,HUMin,eta1.

DepartmentofOrthodontics,Stomatologica!Hospitalof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efficiencyofthependulumapplianceformolardistalization

relatedtOsecondmolareruptionstage.Methods25patients讲吐lmildmaxillarydentalcrowdingand

molarclassIIrelationshipwereselected.砀epatientsweredividedinto2groupsaccordingtOthedifferent

eruptionstageofuppersecond

molars.Pendulumappliancewasusedformaxillarymolardistalization.

Cephalogramswereanalyzed.Results①Thedifferenceoftheamountofthefirstmolardistalmovement

betweentwogroupswasnotsignificant.②Thedegreeofthefirstmolardistaltippinginthesecondmolar

uneruptedgroupismorethanthatinthesecondmolareruptedgroup,whereasthesecondrtlolardistally

tippedmoleinthesecondmolareruptedgroupthanthatinthesecond

molartmeruptedgroup.③Theupper

firstmolarsextrudedsignificantlymoreinthesecondmolareruptedgroup.④Inthesecondmolarerupted

group,theupperincisorsflaredwiththeresultofmoreincreaseinover]eLConclusions①Theerupted

upper

secondmolarshavenosignificanteffectontheuppermolardistalization.②Itinfluencesthedistal

tippingofmaxillarymolarswhetherthemaxillarysecondmolarshaveeruptedornot.③Theerupted

maxillarysecondmolarsresultinmoreanchorageloss.④Forthepatientswhosemaxillarysecondmolars

erupted,theupperfirstmolarswouldextrudeaftermolardistalization.

[Keywords]pendulumappliance;molardistalization;secondmolar;dentalcrowding;orthodontic

treatment

1992年,HilgersEll发明了“摆”式矫治器用以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近年来,作为一种不依赖患者配合的矫治方法,“摆”式矫治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

作者单位:130041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通讯作者:陈远萍luocan@public.∞jL∞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该矫治器的疗效和原理,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多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关于上颌第二磨牙的不同萌出情况是否影响疗效,国外研究尚存争议,而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上颌第二磨牙不同萌出

‘j|D’

阶段对“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能够更好的应用该矫治器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所选患者来自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其中,女性14例,男性11例,共25例,年龄为9.5--15.8岁,平均12.6岁。由于使用“摆”式矫治器治疗时间较短,故不考虑性别差异。病例选择标准:,

①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病例

②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磨牙远中关系

③非拔牙病例

④上颌第三磨牙未萌出,X线片显示存在上颌第三磨牙牙胚

2.实验分组。

根据上颌第二磨牙是否萌出(本研究中,只要口内可见上颌第二磨牙即视为其萌出),将全部患者分为未萌组(15例)和萌出组(10例)。未萌组中,女性8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12.1岁,处于替牙期或恒牙早期;萌出组中,女性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13.5岁,均处于恒牙早期。

0.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摆”式矫治器治疗。矫治器的设计如图l所示。Nance基托位于腭穹隆转折处,基托通过1.0rnlTl的不锈钢丝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带环相连接。上颌第一磨牙带环腭侧焊有直径1.2/nlTl的套管,用0.8mlTl不锈钢丝制作的摆形臂插入套管中。治疗期间,患者4周复诊加力一次,每次加力约250g。当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到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时,去除

图1“摆”式矫治器的设计“摆”式矫治器,换用上颌固定腭弓保持,开始固定矫治器矫治。

4.X线头影测量分析

在使用“摆”式矫治器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X线片经硫酸描图纸描绘,使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华正X线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当两侧磨牙和前磨牙显示不重叠影像时,将两个影像描记点的中点作为测量点。X线片的描绘与测量均由本人集中一段时间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描绘、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牙猞测量项目如图2所示。

图2X线头影测量项目

(1)角度测量项目

U1-SN,U1-PP,U4一SN,U4-PP,U6一SN,

U6一PP,U7一SN,UT-PP

(2)线距测量项目(ram)4

Ulc-Ptv,U1-Ptv,U4c-Ptv,U4-Ptv,U6c-Ptv,

U6-Ptv,U7c-Ptv,U7-Ptv,U6-PP,U7-PP,前牙覆

盖,前牙覆骀

Ptv表示通过翼上颌裂最后缘点(Ptn)与眶耳

平面相垂直的平面。Ulc、U4c、U6c、U7c代表中

切牙切缘点、前磨牙颊尖点和磨牙近中颊尖点。

U1、U4、U6、u7代表中切牙、前磨牙和磨牙的牙

体中心(本研究将牙体长轴和釉牙骨质界的交点

设定为牙体中心)。

5.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包sPsSll.5对第二磨牙未萌组和萌出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治疗时间比较

第二磨牙未萌组远中移动磨牙的时间为5.1/:1.5个月,萌出组为4.5+1.9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牙齿变化比较.

(1)上颌磨牙变化的比较(表1)

裹1上颌磨牙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测量项目U7未萌组(n----15)U7萌出组(n=10)显著性

注:表中数值为治疗前后测量值之差.*P<O.05’**P<O.Ol上颌第一、二磨牙远中移动距离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但磨牙远中倾斜程度不同。未萌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程度要大于萌出组(p<O.01),而未萌组的上颌第二磨牙远中倾斜程度要小于萌出组(p<o.05)。垂直向上,与未萌组相比,萌出组的上颌第一磨牙相对伸长得较多(p<O.01)。

(2)上颌前部牙齿变化比较(表2)

表2上颌第一前磨牙、中切牙变化比较测量项目U7未萌组(n=15)U7萌出组(n—lO)显著性

注:表中数值为治疗前后测量值之差.**P<O.01

上颌中切牙的唇向移动量和唇向倾斜程度在萌出组明显增大(p<o.01)。

3.颌间关系变化比较(表3)

表3颌间关系变化比较

注:表中数值为治疗前后测量值之差.*P(0.05

治疗后,两组的磨牙关系都达到中性偏近中关系,但萌出组前牙覆盖增加量大于未萌组(间.05)。

讨论

1.治疗时间和磨牙远中移动

关于第二磨牙对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影响,尚存争议。Graberc23和Bondemark等‘33认为已萌出的第二磨牙影响第一磨牙的远中倾斜和移动。

?71?

GianellyC4]发现,当第二磨牙萌出后,治疗时间增加。Kinzinger等[5]认为最好的矫治时机是在第二磨牙萌出之前。然而,Muse等[6]认为已萌出的第二磨牙并不影响第一磨牙的移动速度和倾斜程度。Bussick等c7]也认为,上颌第二磨牙的萌出对第一磨牙的远中移动效果和前部支抗丧失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中,无论上颌第二磨牙萌出与否,所有病例在使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即由磨牙远中关系纠正为中性偏近中关系。

第二磨牙未萌组远中移动磨牙的时间平均为5.1个月,萌出组平均为4.5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果显示(表1),上颌第一、二磨牙远中移动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关于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速度,未萌组平均移动0.53mm/月,萌出组平均移动0.42mm/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由此可见,萌出的上颌第二磨牙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然而,结果显示(表1),萌出的上颌第二磨牙对磨牙的远中倾斜有较大影响。与未萌组相比,在萌出组发生的第一磨牙远中倾斜程度要小得多(p<o.01)。这与Graber[2]和Bondemark等[3]的观点相似。而上颌第二磨牙的远中倾斜则与第一磨牙不同。与未萌组相比,萌出组的第二磨牙远中倾斜程度要大得多(p<o.05)。

在第二磨牙未萌组,由于此时的第二磨牙在上颌骨中位置较低,其牙胚形成支点,顶在第一磨牙牙根上,从而使远中移动中的第一磨牙发生较明显的远中倾斜(图3)。相反,在第二磨牙萌出组,由于此时的第二磨牙位置较高,起到了阻止第一磨牙远中倾斜的作用,所以第一磨牙远中倾斜程度较小。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表1),萌出组的第二磨牙远中倾斜显著增大。我们推测这很可能是由于上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且其牙胚位置较低,顶在第二磨牙的牙根上形成支点,从而使远中移动的第二磨牙发生较明显的远中倾斜(图4)。

.磨牙远中倾斜对远中移动后磨牙位置的保持和后续治疗都是不利的,应尽量避免。对于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磨牙远中移动过程中第一磨牙的远中倾斜程度较大,临床上应注意控制,如使用Byloff和DarendelilerIs]的改良方法,即在远中移动结束后在摆形臂上附加直立曲,从而在保持磨牙

?72?

擎姆

图3未萌出的第二磨牙

对第一磨牙的影响

■1

_◆\/

图4未l;flfIj的第三磨牙对第二磨牙的影响

牙冠位置的同时使牙根直立。而对于第二磨牙已萌出的患者,磨牙远中移动过程中第一磨牙的远中

倾斜较小,这对治疗是有利的,但第二磨牙的远中倾斜明显增大了,这可能与上颌第三磨牙的存在有

关。这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支抗丧失

上颌前部支抗丧失,包括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

倾斜移动和上颌中切牙唇向倾斜移动。本研究中,

上颌中切牙唇向倾斜移动程度,在萌出组较未萌组明显增大(p<O.01)。萌出组的前牙覆盖增加量也较未萌组要多(p<o.05)。可见,萌出的第二磨牙的存在增加了上颌前部支抗的负担,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应注意支抗的控制,如在远中移动磨牙的同

时,配合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上前牙连扎、在较大

尺寸的弓丝上附加前牙负转矩或使用Ⅱ类牵引等。

从支抗角度看来,使用“摆”式矫治器的最佳时机应在上颌第二磨牙萌出之前。3.磨牙垂直向位置

本研究中,未萌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被压低

0.54

mm,而萌出组第一磨牙平均伸长0.63

mm,

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o.01)。

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上颌磨牙被压低主要是

由于磨牙的远中倾斜。而这种倾斜又特指磨牙远中部分被压低,近中部分高度保持不变的牙齿倾斜;而非磨牙远中部分被压低,近中部分被抬高的牙齿倾斜。后一种倾斜方式会造成磨牙伸长。

虽然两组的第一磨牙都发生了远中倾斜,但倾

斜方式不同。未萌组的第一磨牙发生的是上述第一

种方式的远中倾斜,故被压低;而已萌组的第一磨牙

发生的是上述第二种方式的远中倾斜,故伸长。

磨牙伸长常会引起下颌平面向下后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加。这对高角病例的治疗是不利的。因此,使用“摆”式矫治器要注意病例选择。对于高角病例,特别是上颌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病例,要慎重考虑。

典型病例

患者,男,12岁。

主诉:牙齿不齐。

检查:恒牙列,磨牙远中关系。上牙列中度拥挤。右侧上颌尖牙未萌,且其间隙不足;右侧上颌第二前磨牙未萌,且无萌出间隙;左侧上颌第二前

磨牙腭向错位,拥挤;上颌中线右偏。两侧上颌第二磨牙均未见萌出。X线检查:两侧上颌第二、三磨牙均存在,且第三磨牙尚处于牙胚期;右侧上颌

尖牙及第二前磨牙均存在,但萌出间隙均不足。(图5)

图5“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治疗前后比较

旦膣垂堕堂!Q塑生笙!§鲞筮!翅

诊断:安氏Ⅱ类错抬,毛氏I1类错袷

矫治设计:不拔牙矫治;采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图5)。

治疗过程:经过6.7个月治疗,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磨牙变为中性偏近中关系,并且在上牙弓内获得足够间隙(图5)。此后,去除“摆”式矫治器,使用上颌固定腭弓保持磨牙位置,并开始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一步矫治。

参考文献

1.HilgersJJ.ThependulumapplianceforClassIInoncompliancetherapy.JClinOrthod,1992,26(11):706—714.

2.GraberTMExtraoralforce-factsandfallacies.AmJOrthod.1955,41:490-505.

3.BondemarkL,KurolJ,BernholdMRepellingmagnetsversussuper-elasticnickel-titaniumcoilsinsimultaneousdisialmovementofmaxillaryfirstandsecondmolars,AngleOrthod,

?73?1994,64:189—198.

4.GianellyAA,BednarJ,Dietz垤JapaneseNiHcoilsusedtomovemolarsdistaIly.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1,99:564—566.

5.KimingerG,FritzU,SanderF,etaLEfficiencyofapendul呦applianceformolar

distalizationrelatedtosecondandthirdmolareruptionstageAmJOrthndDentofacialOrthop,2004,125:8—23.

6.MuseDS,FiUmanMJ,EmmersonWJ,eta1.MolarandincisorchengeswiththeWils∞rapiamolar

distalization.Am

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3,104:556-565.

7.BussickTJ,McNal∞taraJAJr.Dentoalveolarandskdetalchangesassociatedwiththependulum

appliance.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2000,117:333-343.

8.ByloffFK,DarendelilerMA,ClarE,eta1.Distal

molarmovementusingthependulumappliance.Part2:theeffectsofmaxillarymolarrootuprightingbends.AngleOrthod,1997,67:261-270.

?(2007—12—10收稿2008—4—10修回)

本刊关于稿件修改中的注意事项

1.请作者遵照审稿人和编委会讨论后的综合意见对稿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修改。

2.拟在论著、临床技术篇、综述等栏目中发表的稿件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以及参考文献在内)不应超过4000字。拟在短篇报道、论著摘要等栏目中发表的稿件全文(包括图、表在内)不应超过1000字。

3.文章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应按我刊书写格式脚注在首页左下角。

4.论著性文章应附有200~400字的中、英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并明确标示.英文摘要请译出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1.”。译出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

5.论著类文章需提供2~5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主题词。

6.文中如有图片请另附于文后。图片按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并对每幅图片标注图题。核实每幅图、表在文中是否均有标示。

7.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定。论著类的参考文献不宜超过10条,综述文章不宜超过20条。内部刊物、资料等请勿作文献引用。

8.参考文献中作者在3位以上者,只写前3位,后加“等”或“etaL”。

9.如有计算机输入条件的作者,请将修改稿的软盘一并寄往我刊。文章请采用文档(.doc)和纯文本(.txt)两种格式存盘。

10.修改稿超过1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本刊编辑部

上颌第二磨牙萌出对"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

影响

作者:侯建华, 陈远萍, 胡敏, 韩光红, 孟秀萍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30041

刊名:

口腔正畸学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年,卷(期):2008,15(2)

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8条)

1.Hilgers JJ The pendulum appliance for Class Ⅱ noncompliance therapy 1992(11)

2.Graber TM Extraoral force-facts and fallades 1955

3.Bondemark L.Kurol J.Bernhuld M Repelling magnets versus super-elastic nickel-titanium coils in simultaneous distal movement of maxillary first and second molars 1994

4.Gianelly AA.Bednar J.Dietz VS Japanese NiTi coils used to movemolars distally 1991

5.Kiminger G.Fritz U.Sander F Efficiency of a pendulum appliance for molar distalization related to second and third molar eruption stage 2004

6.Muse DS.Fillman MJ.Emmerson WJ Molar and incisor changes with the Wilson rapid molar distalization 1993

7.Bussicl TJ.McNamara JA Jr Dentoalveolar and skdet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pendulum appliance 2000

8.Byloff FK.Darendeliler MA.Oar E Distal molar movement using the pendulum appliance.Part 2:the effects of maxillary molar root uprighting bends 1997

引证文献(2条)

1.苟云莲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09(5)

2.苟云莲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09(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613213069.html,/Periodical_kqzjx200802006.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0月2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