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美国正在研究设计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又称为“行星列车”,最高时速为2.25万千米,是音速的近20倍。

14.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二.选择

1、电磁铁是利用()产生磁性的装置。

A 、磁铁B、铁钉C、电流

2、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A、磁铁B、电磁铁

3、下列()替代电磁铁中的铁钉后,不能吸住回形针。

A、铜棒

B、钢棒

C、木棒

D、铝棒

4、制作电磁铁时,应将线圈()绕在铁芯上。

A 、按照相同的方向B、按照不同的方向

5、用()可以加大电磁铁的磁力

A、增加线圈的圈数

B、改变线圈的绕向

C、加大电流

D、调换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6、下面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做法是()

A、减少线圈匝数

B、增加串联电池数

C、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串联电池数

D、既改变线圈绕向,又改变导线两段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

7、电池数目相同,线圈缠绕匝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缠绕匝数少电磁铁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8、线圈缠绕匝数相同,串联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9、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

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

B、线圈的圈数不同

C、线圈的绕向不同

D、电池的节数

10、电磁铁也有()A、南极B、北极C、阳极D、阴极E、正极F、负极

11、可以利用()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A、磁铁B、指南针C、铁块

12、有的电磁铁吸起的铁片多,有的电磁铁吸起的铁片少,这说明电磁铁的()是不同的。

A、南北极方向B、磁力大小

13、电磁铁能控制磁性的()和()。A、有无B、大小C、强弱D、方向

14、在()里应用了电磁铁

A电铃B电动机C电磁起重机D电磁门锁E电视机F磁悬浮列车G电话机H收音机J 电报机

15、下列电器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A、电炉B、电灯C、电话D、电熨斗E、洗衣机

三.判断

1、一般要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来绕制电磁铁的线圈。(√ )

2、制作电磁铁时,把导线来回绕在大钉子上。(×)

3、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可以改变。(×)

4、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改变。(√)

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

6、磁铁的磁极一般是固定的,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

7、当磁铁靠近通电电磁铁的一端时,它们会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

8、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是相同的。(×)

9、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的南北极都相同。(×)

10、所有的电器都应用了电磁铁。(×)

11、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并同时改变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变。(√ )

12.对比实验一般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四.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答:不同点: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

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怎样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答:可以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增加线圈的匝数、使用更粗的铁钉的方法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4、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么极?

答:此时钉帽一端是南极。

5、电磁铁有什么用途?(答案略)

6、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五、设计。1、请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2、组装电磁铁。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一、填空: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在到长(长→短→长)。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6、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7、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8、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9、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10、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11、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2、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昼夜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1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15、法国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

16、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17、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8、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9、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20、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1、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22、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3、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不停地运动,这个假想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4、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

25、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不变。26、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27、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28、蝴蝶是昼出(白天)活动的昆虫蛾。蛾则是昼伏夜出(夜晚)活动的昆虫。

29、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累

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30、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

31、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公历3、4、5月份为春季。

32、2月4日前后是立春,3月21日前后是春分,5月6日前后立夏,6月22日前后是夏至,8月8日前后立秋,9月23日前后是秋分,11月8日前后立冬,12月22日前后冬至。

33、制定一个观察计划我们必须有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并做好观察记录。

3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34、我们平时看到星星、月亮自东向西运行、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

35、赤道没有四季变化,是因为阳光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因而赤道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判断1、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相同高度的物体的影子的长度相同,不同高度物体影子的长度不同。(√ )

2、一天之中,同一物体的影长是相同的。(×)

3、一天之中,同一物体的影子越长时气温越高。(√ )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着太阳的一面。(√)

5、所有的植物都在白天开放,所有的动物都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6、人的活动,动植物的行为习性变化与昼夜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7、如果人为地改变昼夜的长短,生物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 )

8、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9、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 )10、我们居住的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11、人们春耕秋收,秋收冬藏是根据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的。(√)

12、月季每月都开花,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13、树木发芽、长叶、落叶是树木的生命周期变化,与四季变化无关。(×)

14、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15、夏至、冬至这两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16、地球出现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造成的。( √ )

17、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18、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是自转一周时间的30倍。(√)

19、北京与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一个在东、另一个在西,所以, 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

20、我国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正是冬天。(√)

21、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原因并不是地球离太阳的远近距离,而是因为地轴的倾斜,地球上各地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三.选择1、古代利用日晷来测定()A、年B、季节C、时间D、天气

2、下列适于夜晚开放的话有()。A、太阳花 B、昙花C、兰花

3、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A、大雁迁徙

B、树木发芽,草木枯萎

C、猫头鹰捕食

D、日出而作

E、公鸡打鸣

4、傅科摆可以证明()

A、地球绕太阳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绕太阳转,同时也在自转

D、太阳绕地球转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6、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A、加速B、偏转C、减速

7、下列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A、北京B、杭州C、乌鲁木齐

8、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A、猫捉老鼠

B、青蛙和蛇冬眠

C、工人工作

D、日落而息

E、鸟吃虫子

F、大雁南飞

9、下列在春天开花的有()A、迎春花B、月季C、腊梅D、菊花

10、下列不在秋天收获的农作物是()A、玉米B、大豆C、小麦D、水稻

11、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个时辰。A、6 B、12 C、24

1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A、6 B、12 C、24

13、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作为标准的时间,称为()。

A、统一时间 B 、北京时间 C 、标准时间

14、用小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代表实验

C、模拟实验

15、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A),地球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C )。

A、1天

B、1个月

C、1年

16 、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A )。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C )。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

C、四季现象

17、下面能增加鸡的产蛋量的是( B )A、降低光照强度B、延长光照时间C、减少光照时间

四、问答。

1、简述日晷的构造,说说日晷是怎样测定时间的?

答: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晷面是石制的,刻有刻度,倾斜的固定在石柱上。晷针是铁或铜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3、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气温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周围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周围气温低。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吗?

答:这句话是说人们白天出来耕作劳动,夜晚回去休息。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的生物,因为还有一些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动。如刺猬、猫头鹰等。

5、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6、太阳东升西落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7、四季变化时怎样形成的?

答: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公转一周需1周年。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题

一、填空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

子”。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微生物的重要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霉。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8、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9、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1856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当把酒加温到55℃时,可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一些生命群体。

12、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5、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16、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7、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

18、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19、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公元前1000年左右,利用微生物制作酸菜。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利用微生物把牛奶制成奶酪。

20、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21、微生物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等领域,包括:发酵饲料、抗生素、疫苗、菌苗、有机酸、有机溶剂、各种氨基酸(任填3个)等等。

22、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严重威胁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3、微生物担负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遗体或排出的废物分解成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24、人体适宜微生物的生存。人体本身具有抵抗那些有害微生物侵害的能力叫做免疫力。

2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26、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7、做一个调查计划我们一般要从调查的内容、时间、途径、方式等进行全面可行的考虑.一般要明确调查主题、调查目的、人员分工等等。

二、判断

1、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叫细胞。(√)

2、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3、人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

4、许多微小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大一些的生物有亿万个细胞。(√)

5、霉是一种微生物。(√)

6、水果上长的“毛毛”是细菌。(×)

7、微生物分布很广泛。(√)8、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就永远不会发霉。(×)

9、霉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生癌变,所以发霉的食物一定不能食用。(√)

10、微生物繁殖的很快,但也需要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11、细胞的繁殖速度很快。(√)12、温度越高细菌繁殖的就越快。(×)

13、我们把手洗净后就不会再产生细菌了。(×)

14、不同的人的免疫力不同;免疫力还会因时间或人体的状况而变化。(√)

15、免疫力下降时,有害微生物可能攻破人体防线大量繁殖而使人生病,此时需要用药物消灭有害微生物,很多消灭有害微生物的药物是从其他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

16、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17、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8、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19.细菌不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20、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1、大多数细胞很小,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2、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三、选择:

1、细胞要用()才可以看到。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

2、生物是由()组成的。A、细胞B、晶体C、微生物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A、细胞B、液泡C、微生物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是()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与记录④调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5、研究暖和处的面包是否比放在阴凉处的面包的霉菌要长的多,应该改变下列量中的()

A、湿度

B、光照

C、面包的种类

D、温度

6、食物在()最不容易发霉。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蘑菇属于()A、真菌B、霉菌C、细菌

8、下列物品永远不会长霉的是()A、苹果B、油条C、木头D、铅球

9、馒头发霉的条件是()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

10、下列储藏方法中,最容易使食物发霉的是()A、杀菌后真空包装B、在装有食物的盒中放入干燥剂C、将水果洗净后用塑料袋密封储存D、将食物放入冰柜中低温冷藏

11、把食物放入冰箱不易发霉的原因是()

A、冰箱密封好

B、冰箱内温度低

C、冰箱内干燥

D、冰箱内潮湿

12、细菌繁殖下一代约需()A、20秒B、20分C、20时

13、微生物对()有影响。A、人类B、植物C、动物D、三者都有

14、制作馒头和面包要用()A、干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

15、预防麻疹要注射() A、抗生素B、细菌C、疫苗

16、2009年全球爆发的H1N1(甲流)是由()引起的。A、病毒B、细菌C、原生动物

17、()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A、空气B、土壤C、水体D、人体肠胃

18、微生物能()动植物的遗体。A、吸收B、利用C、分解D、破坏

19、霉是一种()。A、植物B、动物C、微生物

四、问答

1、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答:细胞是构成多数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2、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为什么?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真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吃了含有细菌的食品就容易得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细菌少,没有水分,细菌繁殖慢,而脏衣服含有细菌,湿度大,适宜霉菌生存,所以脏衣服容易长霉。

3、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答: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可以放在低温的环境中,如冰箱、冰柜等,衣服、被褥可以在阳光下晒晒防止受潮发霉。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复习题

一、填空: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自己和周围一些人都有类似的色觉缺陷,这就是色盲。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

4、19世纪西班牙、俄国、英国奇怪的皇族病现在叫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A在这个家族遗传的发端者。

5、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

6、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的方法改良果树的品种,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动物良种。

7、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繁殖的。

8、孟德尔在观察豌豆开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之父。

9、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

10、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1、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2、1909年,美国夏尔育成了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13、为使粮食获得高产,人们利用遗传规律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大大提高了量并改善了品质。

14、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个遗传特征都受遗传因子(基因)的控制。

15、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的优良的新品种。

16、中国在1982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7、抗虫棉是科学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使棉能合成一种特殊物质,使害虫中毒死亡,而对人畜无害。2001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18、我们身边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黄豆、玉米等。

二、判断:

1、癫痫不是遗传病。(×)

2、我们和兄弟姊妹之间长相的差异属于变异。(√)

3、遗传和变异现象只存在于人类,动植物并不存在。(×)

4、杂交只适用于动物而不适于植物。(×)

5、无子西瓜是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没有繁殖能力。(√)

6、我们的高矮、胖瘦、黑白、手的大小、嗓音的高低等等都由父母遗传的基因决定。(√)

7、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是基因。(√)

8、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培育新品种。(√)

9、动植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10、我们常听到的“DNA”就是基因,也叫做遗传因子。(√)

11、克隆是指无性繁殖形成的后代个体,是与原型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因此不会产生变异。(√)

三、选择:

1、一棵苹果树上开着粉红色的花,而有一枝上却有一些白色的花。这种现象属于()

A、自然现象

B、遗传

C、变异

2、我们吃的柚桃是经过()得来的。A、杂交B、嫁接C、变异

3、色盲是一种()。A、先天性病症B、遗传体征C、变异征

4、下列属于遗传的是()

A、南橘北枳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10万株三叶草有一株是四片叶子D人由晒太阳而变黑

5、下列现象没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生产乙肝疫苗

B、杂交水稻

C、抗虫棉

四、问答: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同一棵植株上的花、果、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复习题

一、填空:

1、通过我的身高、体重发现我自己在成长。

2、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多能够证明我们成长的证据。

3、人口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更是直线上升。1997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1岁,女性为75.8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全球恐慌,研究发现,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6、2009年,全球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7、在成长过程中,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

8、身高、体重是反映儿童发育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

9、儿童的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3.5千克。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岁以后,身高、体重增长较快,开始进入青春期。

11、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12、青春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3、人体器官生长发育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是青春期。青春期可分为:青春前期、青春成熟期、和青春后期三个阶段。

14、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5、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

16、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7、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18、我们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

19、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要早。

二、判断:

1、父母把我们抚养到现在,十分不容易,我们的成长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的。(√)

2、成长指的只是我们身体上的变化过程。(×)

3、长大之后,我们面对的烦恼越来越多,只有小时候的生活才是无忧无虑的。(×)

4、因为我们年纪小,所以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很片面。(√)

5、生活中遇到的每个困难、烦恼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得更快。(√)

6、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最早出现的信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青春期有早有晚。(√)

7、爱冲动、敏感、倔强、脆弱是青春期青少年的特征。(√)

8、青春期男性开始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性乳腺发达、骨盆宽大、嗓音尖细。(√)

9、青春痘不可抓,更不要弄破,以免细菌侵入引起发炎。(√)

10、青春期如果节食或减肥,很容易造成发育不良。(√)

三、选择

1、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反应有()

A、自我意识增强

B、追“星”

C、对异性产生好感

D、行为易冲动

2、下列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有()

A、穿紧身衣裤

B、穿高跟鞋

C、抽烟、喝酒

D、费力的大喊大叫

3、()中的蛋白质较多。

A、瘦肉、鱼类和牛奶

B、蔬菜和米饭

4、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A、哺乳期B、青春期C、幼儿期D、中年期

5、青春期要注意()A、增加营养B、足够睡眠C、加强体育锻炼

五、问答

1、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答: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首先,青春期生长发育很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要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尤其是对蛋白质的摄取;其次,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再次,还要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保证拥有健康的体魄,另外,还要注意心理健康。2、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有什么心理特征?

答: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处于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心理上具有爱冲动、敏感、倔强、脆弱的特点。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复习题

一、填空:

1、18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一种烈性传染病。

2、英国医生琴纳通过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3、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针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后,还必须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4、阿基米德利用水测定出王冠的体积。

二、判断:

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在科学探究前必须制定计划。(√)

3、科学家作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1、我们怎样制定计划?(你有哪些制定计划的经验?)

答:1、先要弄清调查的问题;2、、针对调查的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3、确定好调查的方法和要调查的内容;4、弄清调查所需的条件和范围;5、安排好调查的时间,明确各阶段的调查任务和目标;6、给调查小组人员分好工;7、请老师和同学指出自己计划中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四、实验

1.下面是关于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请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A、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中的亮度适度。

B、先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转动旋转盘,使低倍镜位于镜筒正下方。

C、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压住。

D、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地放置在桌上。

E、把物镜调整到最低位置,慢慢转动调节器,使物镜上升,直到能看清晰为止。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可以对照1题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哦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

改正: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错误:

改正:

3、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制作步骤: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

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美国正在研究设计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又称为“行星列车”,最高时速为2.25万千米,是音速的近20倍。

14.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二.选择

1、电磁铁是利用()产生磁性的装置。

A 、磁铁B、铁钉C、电流

2、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A、磁铁B、电磁铁

3、下列()替代电磁铁中的铁钉后,不能吸住回形针。

A、铜棒

B、钢棒

C、木棒

D、铝棒

4、制作电磁铁时,应将线圈()绕在铁芯上。

A 、按照相同的方向B、按照不同的方向

5、用()可以加大电磁铁的磁力

A、增加线圈的圈数

B、改变线圈的绕向

C、加大电流

D、调换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6、下面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做法是()

A、减少线圈匝数

B、增加串联电池数

C、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串联电池数

D、既改变线圈绕向,又改变导线两段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

7、电池数目相同,线圈缠绕匝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缠绕匝数少电磁铁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8、线圈缠绕匝数相同,串联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9、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

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

B、线圈的圈数不同

C、线圈的绕向不同

D、电池的节数

10、电磁铁也有()A、南极B、北极C、阳极D、阴极E、正极F、负极

11、可以利用()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A、磁铁B、指南针C、铁块

12、有的电磁铁吸起的铁片多,有的电磁铁吸起的铁片少,这说明电磁铁的()是不同的。

A、南北极方向B、磁力大小

13、电磁铁能控制磁性的()和()。A、有无B、大小C、强弱D、方向

14、在()里应用了电磁铁

A电铃B电动机C电磁起重机D电磁门锁E电视机F磁悬浮列车G电话机H收音机J 电报机

15、下列电器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A、电炉B、电灯C、电话D、电熨斗E、洗衣机

三.判断

1、一般要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来绕制电磁铁的线圈。(√ )

2、制作电磁铁时,把导线来回绕在大钉子上。(×)

3、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可以改变。(×)

4、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改变。(√)

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

6、磁铁的磁极一般是固定的,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

7、当磁铁靠近通电电磁铁的一端时,它们会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

8、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是相同的。(×)

9、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的南北极都相同。(×)

10、所有的电器都应用了电磁铁。(×)

11、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并同时改变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变。(√ )

12.对比实验一般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四.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答:不同点: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

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怎样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答:可以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增加线圈的匝数、使用更粗的铁钉的方法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4、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么极?

答:此时钉帽一端是南极。

5、电磁铁有什么用途?(答案略)

6、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五、设计。1、请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2、组装电磁铁。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一、填空: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在到长(长→短→长)。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6、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7、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8、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9、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10、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11、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2、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昼夜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1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15、法国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

16、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17、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8、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9、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20、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1、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22、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3、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不停地运动,这个假想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4、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

25、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不变。26、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27、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28、蝴蝶是昼出(白天)活动的昆虫蛾。蛾则是昼伏夜出(夜晚)活动的昆虫。

29、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累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30、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

31、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公历3、4、5月份为春季。

32、2月4日前后是立春,3月21日前后是春分,5月6日前后立夏,6月22日前后是夏

至,8月8日前后立秋,9月23日前后是秋分,11月8日前后立冬,12月22日前后冬至。

33、制定一个观察计划我们必须有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并做好观察记录。

3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34、我们平时看到星星、月亮自东向西运行、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

35、赤道没有四季变化,是因为阳光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因而赤道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判断1、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相同高度的物体的影子的长度相同,不同高度物体影子的长度不同。(√ )

2、一天之中,同一物体的影长是相同的。(×)

3、一天之中,同一物体的影子越长时气温越高。(√ )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着太阳的一面。(√)

5、所有的植物都在白天开放,所有的动物都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6、人的活动,动植物的行为习性变化与昼夜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7、如果人为地改变昼夜的长短,生物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 )

8、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9、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 )10、我们居住的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11、人们春耕秋收,秋收冬藏是根据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的。(√)

12、月季每月都开花,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13、树木发芽、长叶、落叶是树木的生命周期变化,与四季变化无关。(×)

14、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15、夏至、冬至这两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16、地球出现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造成的。( √ )

17、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18、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是自转一周时间的30倍。(√)

19、北京与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一个在东、另一个在西,所以, 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

20、我国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正是冬天。(√)

21、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原因并不是地球离太阳的远近距离,而是因为地轴的倾斜,地球上各地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三.选择1、古代利用日晷来测定()A、年B、季节C、时间D、天气

2、下列适于夜晚开放的话有()。A、太阳花 B、昙花C、兰花

3、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A、大雁迁徙

B、树木发芽,草木枯萎

C、猫头鹰捕食

D、日出而作

E、公鸡打鸣

4、傅科摆可以证明()

A、地球绕太阳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绕太阳转,同时也在自转

D、太阳绕地球转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6、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A、加速B、偏转C、减速

7、下列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A、北京B、杭州C、乌鲁木齐

8、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A、猫捉老鼠

B、青蛙和蛇冬眠

C、工人工作

D、日落而息

E、鸟吃虫子

F、大雁南飞

9、下列在春天开花的有()A、迎春花B、月季C、腊梅D、菊花

10、下列不在秋天收获的农作物是()A、玉米B、大豆C、小麦D、水稻

11、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个时辰。A、6 B、12 C、24

1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A、6 B、12 C、24

13、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作为标准的时间,称为()。

A、统一时间 B 、北京时间 C 、标准时间

14、用小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代表实验

C、模拟实验

15、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A),地球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C )。

A、1天

B、1个月

C、1年

16 、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A )。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C )。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

C、四季现象

17、下面能增加鸡的产蛋量的是( B )A、降低光照强度B、延长光照时间C、减少光照时间

四、问答。

1、简述日晷的构造,说说日晷是怎样测定时间的?

答: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晷面是石制的,刻有刻度,倾斜的固定在石柱上。晷针是铁或铜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3、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气温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周围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周围气温低。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吗?

答:这句话是说人们白天出来耕作劳动,夜晚回去休息。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的生物,因为还有一些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动。如刺猬、猫头鹰等。

5、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6、太阳东升西落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7、四季变化时怎样形成的?

答: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公转一周需1周年。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题

一、填空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子”。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微生物的重要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霉。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8、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9、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1856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当把酒加温到55℃时,可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一些生命群体。

12、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5、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16、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7、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

18、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19、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公元前1000年左右,利用微生物制作酸菜。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利用微生物把牛奶制成奶酪。

20、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21、微生物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等领域,包括:发酵饲料、抗生素、疫苗、菌苗、有机酸、有机溶剂、各种氨基酸(任填3个)等等。

22、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严重威胁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3、微生物担负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遗体或排出的废物分解成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24、人体适宜微生物的生存。人体本身具有抵抗那些有害微生物侵害的能力叫做免疫力。

2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26、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7、做一个调查计划我们一般要从调查的内容、时间、途径、方式等进行全面可行的考虑.一般要明确调查主题、调查目的、人员分工等等。

二、判断

1、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叫细胞。(√)

2、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3、人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

4、许多微小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大一些的生物有亿万个细胞。(√)

5、霉是一种微生物。(√)

6、水果上长的“毛毛”是细菌。(×)

7、微生物分布很广泛。(√)8、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就永远不会发霉。(×)

9、霉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生癌变,所以发霉的食物一定不能食用。(√)

10、微生物繁殖的很快,但也需要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11、细胞的繁殖速度很快。(√)12、温度越高细菌繁殖的就越快。(×)

13、我们把手洗净后就不会再产生细菌了。(×)

14、不同的人的免疫力不同;免疫力还会因时间或人体的状况而变化。(√)

15、免疫力下降时,有害微生物可能攻破人体防线大量繁殖而使人生病,此时需要用药物消灭有害微生物,很多消灭有害微生物的药物是从其他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

16、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17、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8、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19.细菌不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20、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1、大多数细胞很小,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2、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三、选择:

1、细胞要用()才可以看到。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

2、生物是由()组成的。A、细胞B、晶体C、微生物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A、细胞B、液泡C、微生物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是()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与记录④调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5、研究暖和处的面包是否比放在阴凉处的面包的霉菌要长的多,应该改变下列量中的()

A、湿度

B、光照

C、面包的种类

D、温度

6、食物在()最不容易发霉。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蘑菇属于()A、真菌B、霉菌C、细菌

8、下列物品永远不会长霉的是()A、苹果B、油条C、木头D、铅球

9、馒头发霉的条件是()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

10、下列储藏方法中,最容易使食物发霉的是()A、杀菌后真空包装B、在装有食物的盒中放入干燥剂C、将水果洗净后用塑料袋密封储存D、将食物放入冰柜中低温冷藏

11、把食物放入冰箱不易发霉的原因是()

A、冰箱密封好

B、冰箱内温度低

C、冰箱内干燥

D、冰箱内潮湿

12、细菌繁殖下一代约需()A、20秒B、20分C、20时

13、微生物对()有影响。A、人类B、植物C、动物D、三者都有

14、制作馒头和面包要用()A、干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

15、预防麻疹要注射() A、抗生素B、细菌C、疫苗

16、2009年全球爆发的H1N1(甲流)是由()引起的。A、病毒B、细菌C、原生动物

17、()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A、空气B、土壤C、水体D、人体肠胃

18、微生物能()动植物的遗体。A、吸收B、利用C、分解D、破坏

19、霉是一种()。A、植物B、动物C、微生物

四、问答

1、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答:细胞是构成多数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2、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为什么?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真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吃了含有细菌的食品就容易得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细菌少,没有水分,细菌繁殖慢,而脏衣服含有细菌,湿度大,适宜霉菌生存,所以脏衣服容易长霉。

3、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答: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可以放在低温的环境中,如冰箱、冰柜等,衣服、被褥可以在阳光下晒晒防止受潮发霉。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复习题

一、填空: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自己和周围一些人都有类似的色觉缺陷,这就是色盲。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

4、19世纪西班牙、俄国、英国奇怪的皇族病现在叫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A在这个家族遗传的发端者。

5、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

6、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的方法改良果树的品种,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动物良种。

7、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繁殖的。

8、孟德尔在观察豌豆开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之父。

9、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

10、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1、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2、1909年,美国夏尔育成了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13、为使粮食获得高产,人们利用遗传规律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大大提高了量并改善了品质。

14、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个遗传特征都受遗传因子(基因)的控制。

15、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的优良的新品种。

16、中国在1982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7、抗虫棉是科学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使棉能合成一种特殊物质,使害虫中毒死亡,而对人畜无害。2001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18、我们身边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黄豆、玉米等。

二、判断:

1、癫痫不是遗传病。(×)

2、我们和兄弟姊妹之间长相的差异属于变异。(√)

3、遗传和变异现象只存在于人类,动植物并不存在。(×)

4、杂交只适用于动物而不适于植物。(×)

5、无子西瓜是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没有繁殖能力。(√)

6、我们的高矮、胖瘦、黑白、手的大小、嗓音的高低等等都由父母遗传的基因决定。(√)

7、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是基因。(√)

8、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培育新品种。(√)

9、动植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10、我们常听到的“DNA”就是基因,也叫做遗传因子。(√)

11、克隆是指无性繁殖形成的后代个体,是与原型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因此不会产生变异。(√)

三、选择:

1、一棵苹果树上开着粉红色的花,而有一枝上却有一些白色的花。这种现象属于()

A、自然现象

B、遗传

C、变异

2、我们吃的柚桃是经过()得来的。A、杂交B、嫁接C、变异

3、色盲是一种()。A、先天性病症B、遗传体征C、变异征

4、下列属于遗传的是()

A、南橘北枳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10万株三叶草有一株是四片叶子D人由晒太阳而变黑

5、下列现象没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生产乙肝疫苗

B、杂交水稻

C、抗虫棉

四、问答: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同一棵植株上的花、果、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复习题

一、填空:

1、通过我的身高、体重发现我自己在成长。

2、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多能够证明我们成长的证据。

3、人口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更是直线上升。1997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1岁,女性为75.8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全球恐慌,研究发现,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6、2009年,全球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7、在成长过程中,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

8、身高、体重是反映儿童发育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

9、儿童的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3.5千克。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岁以后,身高、体重增长较快,开始进入青春期。

11、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12、青春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3、人体器官生长发育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是青春期。青春期可分为:青春前期、青春成熟期、和青春后期三个阶段。

14、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5、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

16、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7、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18、我们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19、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要早。

二、判断:

1、父母把我们抚养到现在,十分不容易,我们的成长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的。(√)

2、成长指的只是我们身体上的变化过程。(×)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 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课题:听话的电磁铁编写:课时共六课时 使用者:班级:五年级使用日期: 1 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2、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2、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1、知道电能产生磁。 2、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教学建议】 磁的基本性质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回顾,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从此揭开了电与磁关系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一)复习回顾: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连接?(短路、断路) 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能也只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 (二)新授 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3.学生思考回答。(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提纲

---------------------------------------------------------------最新资料推荐------------------------------------------------------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提纲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提纲第 1 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一课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________、咽喉、气管、支气管和_______。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增多, ______减少。 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______。 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 3、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的______ 。 3、人体胸腔________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_________时气体排出体外。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_________。 一般来讲: 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____;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____;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_____。 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第二课心脏和血管 1、 _______和_______都是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心脏在人体胸部偏____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_______差不多。 1 / 14

2、脉搏是_______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手腕、耳后、颈部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_______跳动是一致的。 3、 ______是 17 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 心脏_______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_______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____________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4、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从心脏流出的血液含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流回心脏的血液含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5、 ________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 60---100 次。 通常锻炼的人,心跳_______、 _______,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_____。 6、保护心脏应注意些什么?①不抽烟,不喝酒;②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③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课我们的大脑 1 、人的大脑看上去就像一团___________的豆腐脑,外层灰色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 ,它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_____中枢、 ______中枢、 ____中枢等。 2、人的语言中枢由四部分组成: 运动性语言中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书写中枢),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知识点.docx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 1、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 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7、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8、保护我们的大脑应做到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4、和谐统一的身体 1、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当某一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科学复习汇总

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汇总 一、呼吸系统(肺)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神经系统(大脑)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注: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人体胸腔吸气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呼气时气体排出体外。 4、肺活量: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 5、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博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 6、【哈维】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注:鼻腔可以起到温暖、湿润、过滤空气的作用,用鼻子呼吸有利于健康。 7、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8、保护心脏应注意:不抽烟,不喝酒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

9、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颅骨对大脑有保护作用。 10、保护大脑应注意:要有合理的休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剧烈运动时要带头盔。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11、人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加剧。当人运动后,身体各部分器官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心跳加快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氧气的运输,呼吸次数增加使人体的氧气量增加。 二、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会使用工具 {五种简单机械} 注:凡是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为“机械” 优点: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12、几千年以来,人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制造和改进工具。 13、像阿基米德说的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做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点是动力点,悬挂重物的点是阻力点。 14、杠杆是否省力是由是三个点的位置决定: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等于= 既不费力也不省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0年9月)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如图所示: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 分组材料: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1) 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 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 汇报, 小结 (3) 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

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 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 阅读教材 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及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及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及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1)、呼吸是由于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变化而形成的。(也可以说呼吸是由于胸腔的舒张及收缩而形成的。) (2)、依据:胸廓扩大时,吸气;胸廓缩小时,呼气。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及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2016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湘版)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1 生活中的好帮手 1、在生活中,为了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人们的“好帮手”。 2、各种工具的关系: A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方法起不同的作用。 B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C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3、几千年以来,人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制造和改进工具,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 他能撬动地球吗 1、像阿基米德说的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是动力点,悬挂垂物的那点是阻力点。 2、在同一杠杆设置中,动力点与支点间的距离越大越省力,距离越小越费力;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越大越费力,越小越省力。 3、生活中杠杆不一定都是省力的,有的是为了方便。 4、找出几种类型杠杆的三个点。 3 轮轴 1、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叫轮轴 2、在轮轴装置中,轮带动轴可以省力,轴带动轮转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3、不同轮轴省力大小不同。 轴相等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轮的大小不变,怎样才能使轮轴更省力?(轴缩小) 4、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轮轴。(方向盘、门把手、拧子、扳手、闸阀) 5、最早的轮轴——轱辘 6、轮想等的情况下,轴越小越省力。 4 滑轮兄弟 1、像安装在旗杆顶上的那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3、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像这样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4、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 5、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6、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7、滑轮也是一种杠杆。 5 在斜坡上 1、认识斜面各个部位的名称:斜面、坡度、斜面长度、坡度、物体运动所走过的距离、物体被抬高的距离、竖直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沿斜面拉重物所用的力。 2、斜面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坡度、斜面的光滑度。 3、斜面越低、越长越省力。 4、斜面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 5、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6、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6 有趣的传动 1、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复杂的机器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工作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作用部分构成的。传动部分或传动系统,是传动运动和动力的机构。齿轮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完整)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第1 课我们在呼吸 [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 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 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 了解呼吸的路线与呼吸的意义。 (3)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 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与作用进行推测 (5) 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呼吸实际上就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 : 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 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 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瞧能憋多长时间?( 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 谈感受。 (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 一) 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 我们来放松一下, 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 您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 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就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与肺组成。肺就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的器官就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吸入与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您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就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 精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 资料 班级:姓名(本资料自己务必认真加深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切勿丢失) 1、我们在呼吸 1、用手捏住鼻子我们感觉呼吸困难。 2、我们吸气时氧气依次经过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时正好相反)。(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4、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普里斯特利发现: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6、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7、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8、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9、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10、人是怎样呼吸的? 答:吸气时,空气由鼻腔经咽喉吸进气管,经支气管进入肺部。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4、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答: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哈维预言:在动脉和静脉的末端必定有一种微小的通道把二者连接起来,微小的通道指的是毛细血管。 6、心脏的作用: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具有输送血液的作用。 7、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8.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9、不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100800次,经常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91400次。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 11、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 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15、脉搏与心脏什么有关系? 答: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16、心脏保健应怎样做?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学校电子教案 科目科学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 总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分课题1、我们在呼吸 课时第(一)课时总(一)课时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 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 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 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 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 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

湘教版小学3至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简)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复 习资料 班级:姓名(本资料自己务必认真加 深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切勿丢失) 1、我们在呼吸 1、用手捏住鼻子我们感觉呼吸困难。 2、我们吸气时氧气依次经过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时正好相反)。(课本 2 页 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 置)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 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 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 含有二氧化碳。 4、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 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 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普里斯特利发现: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 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6、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 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7、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8、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9、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10、人是怎样呼吸的? 答:吸气时,空气由鼻腔经咽喉吸进气管, 经支气管进入肺部。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 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 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 外。 WORD 格式整理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 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 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 一致的。 3、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4、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答: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 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哈维预言:在动脉和静脉的末端必定有一 种微小的通道把二者连接起来,微小的通道 指的是毛细血管。 6、心脏的作用: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 在我们全身循环,具有输送血液的作用。 7、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 输兵。 8.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9、不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 100800 次,经 常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 91400 次。经常锻 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 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 随之加快。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 心房组成。 11、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 心跳的越慢。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 100 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 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 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 ;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 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 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15、脉搏与心脏什么有关系? 答: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16、心脏保健应怎样做?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最全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 2、人体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 3、我们在呼吸时,要用(鼻子)呼吸,而不能用()呼吸。 4、()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5、人体需要()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 6、()等科学家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等。他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7、研究发现: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主要是();呼出来的主要是()和(氮气)。 8、普利斯特利发现了支持燃烧的气体与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是()的,都是()。 9、胸腔()时,气体(排出)肺,胸腔()时,气体()肺。 10、()和()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 11、心脏(收缩)时血液从()(流向)全身,心脏()时血液从(静脉)流回()。 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蜡烛燃烧需要()气。 1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一般来讲: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15、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16、人体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 17、(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器官。心脏在人体胸部偏()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差不多。 18、()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的。 19、古罗马医生()认为,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这个观点是()的。 20、人体脉搏跳动的次数与()跳动的次数相等。 21、经常锻炼的人,心跳()(填快或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22、()是17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心脏()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心脏()时血液从()流回心脏。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我们在呼吸》是《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在呼吸”一课教材由“我们的呼吸器官”“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一呼一吸”;“制作呼吸模型”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五个活动组成。为了让同学们在体验呼吸的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呼吸器官;感知呼吸过程;我们把 活动一“我们的呼吸器官” 活动三“一呼一吸” “制作呼吸模型” 整合为第一课时. 即本课《我们在呼吸》;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有梯度的自身呼吸体验;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同时;通过模仿制作模型;观察模型的变化;从而将不直观的现象呼吸变得直观;加深学生对呼吸机理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呼吸系统的概念的构建.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 色的彩笔在教材P1 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 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 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