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2.学生学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负数的引入。

3.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中国地图。

六、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些数?看谁举得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学生们互相补充,可以回答出: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没有物体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教法说明】学生对小学学过的各种数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学生的思路,点出小学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

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法说明】教师利用问题“有没有比0小的数?”制造悬念,并且这时学生有一种急需知道结果的要求。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看两个实例(出示投影1)

在冬日一天中,一个测量员测了中午12点,晚6点,夜间12点,早6点的气温如下:你能读出它

们所表示的温度各是多少吗?(单位℃)

学生活动:看图回答10℃,5℃,零下5℃,零下10℃。

[板书]10 5 -5 -10

师:再看一个例子,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这两个数表示的高度是相对海平面说的,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

(出示投影2)(显示中国地形图,再显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直观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回答:8848米表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法说明】针对实例,教师不是自己一概地陈述而是注意学生参与意识,要学生观察、动脉、讨论后得出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与指正。

师:以上实例中出现了-5、-10、-155这样的数,一般地温度比0℃高5℃、10℃、1.6℃、10℃记作+5、+10、+1.6、+10,大于0的数为正数;当温度比0℃低于5℃、10℃、2.2℃记作-5、-10、-2.2,像这样在正数前面加“-”号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随着叙述给出板书[板书]

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法说明】在以上两个例子的基础上,对正数尤其是负数的引入已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这时教师描述性地指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学生不仅认识了什么是正数与负数,还清楚地知识,正数与负数是相对的。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师板书后提问:第二个例子中的8848是什么数,-155是什么数,海平面的高度是哪个数?2.出示1(投影显示)

例 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0,-2.7,16,61,127,-8.12,43

3.自己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分别把它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4.(1)某地一月份某日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可用_________数表示,记作__________。

(2)地图册上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上标有-392,这表明死海湖面与海平面相比怎样?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回答,3题同桌交换审阅,4题讨论后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l题是紧扣上面的例子把正负数应用到实例中去,既呼应了前面,又认识了正负数,2题是通过判断正数负数渗透集会的概念,3题是让学生自行编正数负数,以达到自我消化吸收,4

题是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引出相反意义的量打下基础。

师:在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地方用正数表示它的高度,低于海平面的地方用负数表示它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与温度、海拔高度类似的量也常常用正负数表示,你能列出一些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相补充,两个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与适当分析,针对学生回答予以补充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

1.填空

(1)-50表示支出50元,那么+100元表示_____________。

(2)正常水位为0m,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m记作______________,低于正常水位0.3m记作______________。

(3)乒乓球比标准重量重0.039记作_____________;比标准重量轻0.019记作_____________;标准重量记作______________。

2.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1)向前走2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2)向后走5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3)“记作6步”他应怎么走?“记作-4步”呢?(4)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出示投影5)3.例题

一物体沿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们的运动。(1)如果向东运动4m 记作4m,向西运动5m记作_______________。(2)如果-7m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m,那么6m 表明物体怎样运动?

学生活动:l题学生审题后回答.2题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举手回答.3题回答.

【教法说明】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重点。首先,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熟悉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负数表示,激发学生兴趣,这时再出示补充的练习中的1题,学生能非常轻松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有一种非常轻松的感觉,噢!原来正数、负数是用来表示这样的量的。这一环节就是要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吗?有没有比零小的数?(有,是负数)

1.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

(l)0是自然数,也是偶数()。

(2)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3)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4)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5)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北走-10米()。

(6)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2.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9,21,0,812,2000,+61,103,-10.8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各量

(1)零上24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_,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足球比赛,赢2球可记作_________球,输一球应记作____________球。

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4,+87,21,53,0,25.8,-3.6,-4,9651,-0.1

2.一物体可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 (1)向左移动12m应记作什么?(2)“记作8m”表明什么?

(二)选做题

1.一潜水艇所在高度为-50m,一条鲨鱼在艇上方10m处,鲨鱼所在的高度是多少?2.甲地海拔高度是30m,乙地海拔高度是20m,丙地海拔高度是-10m,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

十、板书设计

1.1 正数和负数(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知道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3.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相反数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理数的分类,得到对称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2.学生学法:识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2.难点:有理数的分类。

3.疑点:明确有理数分类标准。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训练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出示投影1)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6,211,3.8,0,-4,-6.2,722,-3.8,32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2.填空:

(1)若下降5 m记作-5 m,那么上升8 m记作__________________,不升不降记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规定+20表示收入20元,那么-10元表示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A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出示投影后,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一题后。教师追问: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正数,负数呢?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通过第1小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以及零的特殊意义。通过第2小题使学生掌握对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便可以用负数表示。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0叫做零。

218,32,2.5(即515)……叫做正分数;214,76,5.3(即313)……叫做负分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整数 :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理数

分数 : 正分数、负分数

【教法说明】以上内容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启发诱导,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提出问题:巩固概念(出示投影2)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教法说明】这三道小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新授过程中随时设计习题进行反馈练

习,以便调节回授。

注意: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时分数包括整数,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方法也常常不同,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先把有理数按“整”和“分”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正”与“负”来分类,如下表:

(2)先把有理数按“正”和“负”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整”和“分”来分类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下列有理数中:-7,10.1,61,89,0,-0.67,53.3

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学生思考,然后找同学逐一回答.其他同学准备补充或纠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分类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树立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和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数的集合

我们曾经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同样把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合;把所有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分数集合;把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合。

(三)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4)

(1)把有理数6.4,-9,32,+10,43,-0.021,-1,317,-8.5,25,0,100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成四个集合。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2)把下列有理数:-3,+8,21,+0.1,0,31,-10,5,-0.7填入相应的集合: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教法说明】学生思考后,动笔完成上述第(1)题。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共同订正.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能力。第(2)题采用分组计分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四)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再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方法.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不是正数,但是整数。

【教法说明】课堂小结,采取学生小结的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全体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应达到的目标。

(五)反馈检测(出示投影5)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______;整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零,分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持号内:-3,4,-0.5,0,8.6,-7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正有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3)选择题:-100不是()

A.有理数;B.自然数;C.整数;D.负有理数。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七、随堂练习1.判断题

(1)整数又叫自然数。()

(2)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3)向东走-20米,就是向西走20米。()

(4)温度下降-2℃,是零上2℃。()

(5)非负数就是正数,非正数就是负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1.8,-42,+0.01,215,0,-3.1415926,1211,1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7页B组1、2。

(二)思考题: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3.14,-5,0,312,89,-2.67,431,-3.766,+1001

有理数集合{ },非负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九、板书设计

整数 :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理数

分数 : 正分数、负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 0

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1.2数轴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抽象出数轴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知道数轴的四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和数轴是一条直线。会画数轴。

3、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学法指导】观察归纳概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1、观察一下右边的温度计,你会读吗?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实验中学,实验中学东2km和4km处分别是科技馆和花园小区,实验中学西2km和4km处新华书店和人民公园,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思考:你从这两个小题中发现了什么?有理数能在一条线上出现(表示)

(活动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第一题是老课本上的引入——直观,第二题是新课本上的引入——具体。通过横竖两种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感受到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由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埋下伏笔,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请观察上面第二题,自主完成教材8页一起探究内容,并理解数轴的概念。然后分组讨论下面思考问题。

思考:画数轴要注意什么?

第一步:画一条直线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O,这个点叫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总结: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思考、练习

思考:1.是不是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3,-3.5,2.5,0

2.是不是所有的正数都在原点右侧,有几个表示0的点

3.将4和-4,3和-3,12和12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回答: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何关系?

4.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结论:

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反过来不成立)。

2.所有的正数都在原点右侧,所有的负数都在原点左侧,表示0的点就是原点。

3.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点都在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练习:

1.P10练习1、2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四、小结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1){-5,2,-1,-3,0};

(2){-4,2.5,-1.5,3.5};

1.3绝对值与相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2.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出发,结合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尝试抽象概括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的方法,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数感,提高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结合数轴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及他们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绝对值判断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探究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

利用数轴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1)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比左边的大。(2)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3)正数大于负数。

二、做一做

如:小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那么小明分别走4次:+10米、+25米、-15米、-5米, 哪次距离学校最近?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是绝对值的符号

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 = 2,表示+2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

-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3| = 3,表示-3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3。

请同学们思考:0的绝对值是什么?为什么?(思考、小组讨论)

因为0的绝对值表示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所以0的绝对值是0。

例1 (1)画一条数轴;

(2)在数轴上表示2,-4.5,-5,3,0,-3,5;

(3)观察上述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写出它们的绝对值。

三、一起探究

1.仔细观察我们刚才题目中数轴上的数,说说:(1)正数的绝对值和它自身又什么关系?(2)负数的绝对值和它自身又什么关系?(3)0的绝对值和它自身又什么关系?同学交流,说出结论

2.思考: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小组讨论)

学生在数轴上标出-5和5,-3和3,-12和12这三组数,每组中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说明他们距离原点的距离相同。

师:像这样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规定为0。

请同学列举互为相反数的例子。

教学例2 化简下面各数。

-(-11),-(+2),-(-3.75),-(+8)

3.思考: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么?负数的绝对值是负数么?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对么?

结论: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4.如果给定某个数的绝对值能判断这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吗?(小组讨论)

结论:不能,判断一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一看符号,二看绝对值。

四、练习: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38,38,-2.5,+2.5,53,7.5

2.写出下面各数的相反数。

-5,26,0,-(+5.32),+4.5

3.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一定相等。

(3)绝对值大于它本身的数一定不是负数。

(4)绝对值小于1 的数有两个。

五、小结

1.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

2.绝对值的意义:(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2.4| = 2.4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54| = 54

0的绝对值等于0,如:| 0 | = 0

六、作业:P14 习题

七、板书设计: 1.3绝对值与相反数

1.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

2.绝对值的性质

注:要渗透给学生一个知识点: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为以后的代数式求值打下一个铺垫。

1.4 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意义,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操作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概括出有理数比较的3种方法,最后通过例题与联系掌握有理数比较的各种方法,并体会不同方法的优势。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应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温度计上两个温度的高低和显示温度的位置,获得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从而概括出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体验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密切与现实相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练习1 比较:

2 3 3/4 2/3 1/2 0 -

2/3 0

注:在此练习中,对前三对数的比较学生基本都能解决,但对第四对数的比较会产生问题,由此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二)一起探究

先来看某天我国部分城市的最低气温:

哈尔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广州

-36℃-6℃-1℃0℃ 2℃ 7℃

1.由表知,杭州的气温0℃,宁波的气温2℃,杭州气温比宁波气温低,即2>0,而2是一个正数,也就是正数都大于零。

再看北京气温与杭州气温。北京是零下6℃,显然比杭州的要低,即-6<0,而-6是一个负数,也就是负数都小于零。

既然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那么就有:正数都大于负数。

2.我们把这几个城市的温度在坐标轴上表示出来,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呢?学生总结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让学生比较宁波和杭州气温,得7>2。这里7、2均为正数,且|7| >|2|,所以有: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

再分别比较北京和上海,哈尔滨和北京,得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1.正数都大于零, 负数都小于零,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三)做一做

例1 比较3.5,-1,0的大小。

解:把3.5,-1,0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可得:-1<0<3.5

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2与-6 (2)-3与-4.4 (3)-34与-35

解:(1)因为|-2|=2,|-6|=6,2<6, 所以-2>-6.

(2)因为|-3|=3,|-4.4|=4.4,3<4.4, 所以-3>-4.4

(3)因为|-34|=34,|-35|=35,34<35, 所以-34<-35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一种是利用数轴,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或“>”)连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常简便;另一种是利用绝对值比较。

1.5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提高准确运算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实践中的两次连续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中,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结合组数轴描述出变化的过程,列出相应的等式,从而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践、探索、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与加法运算率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灵活的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直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球场上,小亮操纵遥控车模沿东西方向做定向行驶练习,每回做两次,如果规定初始位置为0,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参照课本P44表依次打出行驶情况,让学生说出运动结果及数轴表示,老师再补充纠正。

二、展开

求两次运动结果用什么运算?(加法)师:按照上面对正负的规定,用算式表示为:

注:(1)确定结果;(2)把过程和结果用有理数表示;(3)用加法表示运动的结果

向东行3米向东行2米向东行了5米

向西行3米向西行2米向西行了5米

学生将其它的几次运动表示出来。

三、一起探究思考:

1.两个正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加法符号有什么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法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2.两个负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加法符号有什么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法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3.一个负数和一个正数相加:

(1)正数的绝对值较大时,和的符号与加法符号有什么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法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2)负数的绝对值较大时,和的符号与加法符号有什么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法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3)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时,和等于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同时根据上面的例子引导。4.一个数和0相加,和等于什么?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合,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

提示:一个有理数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例1 计算

(1)(+8)+(+5);(2)(+2.5)+(-2.5);

(3)(-17)+(+9);(4)(—4)+0

例2

(这些例题可以对照法则,叫学生口答,教师板演并写清确切步骤,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有理数运算在初中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初学有理数加法时,一定要让学生对应与法则,养成步步又根据的良好习惯。对运算中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法则找出原因,及时检查与纠正。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一定要仔细。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47(此练习可以让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2.学生编题,互问互检。

以小组为单位出题,要求所编题目必须顾及法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3.提问:两个有理数相

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个加数?(此练习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前面例题与习题,然后作出判断。)五、小结

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六、作业P47 2—5,6选做七、板书设计

1.5 有理数的加法(一)

1.法则

2.例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咱们来一个小比赛,看谁算得快

1.5+(-13)=__________, 2.(-13)+5=___________; 3.(-4)+(-8)=_________, 4.(-8)+(-4)=_________;.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可以检测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情况。

二、探索

在小学时,我们知道,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你能举一、二例来说明吗?(学生对这一问题并不会感到困难,回答一定很流畅,借此机会可多加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5+3.5=3.5+5;

(5+3.5)+2.5=5+(3.5+2.5)。

现在我们引入负数,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也就是说上面两例中的5、3.5和2.5换成任意有理数,是否仍能成立?

结论:加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法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两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是零。在同一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c=a+(b+c)(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例1 计算-2.4+(-3.7)+(-4.6)+5.7

解法一:

=[-2.4+(-3.7)]+(-4.6)+5.7

=-6.1+(-4.6)+5.7

=-10.7+5.7

=-5

解法二:

-2.4+(-3.7)+(-4.6)+5.7

==[-2.4+(-4.6)] +(-3.7+5.7)

=-7+2

=-5

思考:哪个方法更简便?你得到什么规律?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三、练习

P50 1,2,3 第一题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1.运算律(小学的推广)2.可简化计算五、作业

P50 1,2,3,4 选做第五题

1.6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求温差的过程,探索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减法化成加法的过程,体验、熟悉""转化求解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历观察、比较、推断、归纳形成一般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及突破: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的运算,这时用什么运算?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

二、一起研究

下表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03年1月28日天气预报中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表城市

最高气温/°C 最低气温/°C 昆明9 2 杭州 6 -2 北京-2-12

温差怎么表示?(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1.那么怎么表示这一天的温差呢?学生填表回答

市表示温差的算式观察到的温差/°C 昆明9-2 7 杭州北京

结论:昆明的温差可表示成9-2=7°C 杭州的温差可表示成6-(-2)=8°C 北京的温差可表示成-2-(-12)=10°C 2.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算式,填空:

9+________=7;6+______=8;-2+_______=10.

3.比较:9-2=7 9+(-2)=7 6-(-2)=8 6+2=8 -2-(-12)=10 -2+(+12)=10

思考:比较上述式子,你有什么结论?两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结果却相同。怎样把加法转化为减法运算?

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对于6-(-2)=8,我们可以这样成6°C比0°C高6°C,而0°C比-2°C又高2°C。

你能解释第三个问题中各个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么?

例1(略)

注意:减法转化为加法时,减数一定要改变符号

例2 (略)

三、练习:P54 1、2

四、小结

1.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法则。2.熟悉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两个步骤

3.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加减运算,都渗透着数学上重要的化归思想。

1.6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表述有理数减法的发生过程;

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发展转化和运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感悟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

体验在把减法转为加法运算这一过程中的两个改变;一是改变运算符号;二是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及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一个实际问题: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怎么计算。

学生思考: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多少度吗?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可以得出这天的温差是4-(-3),这里用到的是正数和负数的减法。

师: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得x与-3相加得4。

因为7与-3相加得4,所以x应该是7,即

4-(-3)=7①另一方面,4+(+3)=7,②

由①②有4-(-3)=4+(+3)。③

教师提问: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把4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1)-(-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计算9-8,9+(+8);15-7,15+(-7)。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5 计算:

(1)(-3)-(-5);(2)0-7;(3)7.2-(-4.8);(4)(-312)-514。

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

练习:1.计算:

(1)(-3)-[6-(-2)];(2)15-(6-9).2.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3.计算(口答):

(1)6-9;(2)(+4)-(-7);(3)(-5)-(-8);(4)(-4)-9;(5)0-(-

5);(6)0-5.4.计算:

(1)15-21;(2)(-17)-(-12);(3)(-2.5)-5.9;

四、小结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板书设计

1.6 有理数的减法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例1 例2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xKb1.C om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优质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 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精选】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位置左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教材分析 “方向与路线”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在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知识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看懂路线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和角度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该物体位置的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循序渐进的构建思想,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线路图。这样有序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根据平面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4.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王文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承德市竹林寺小学王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 识并用语言描述顺时针 旋转了多少度。 师:谁来说说喷头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90° 课件演示再次顺时针旋转90°,并标出角度。如: 师: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可能会说: ●喷头顺时针又旋转了90°。 ●喷头顺时针旋转了180° 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如果只出现第一种, 不介绍第二种。 (2)用课件演示逆 时针旋转90°,让学生用 语言描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件,如果喷头逆时针旋转…… 用课件演示。如下: 师:谁能说一说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继续操作课件演示,学生描述。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3)再次旋转转椅, 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 向转动90°,让学生用语 言描述。 师:同学们能根据课件描述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90°。现在, 我们来转动这个转椅,请大家说出它按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教师按逆时针转动90°,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学生用语言 描述。 (4)在教师的带领 下,学生站起来亲身体验 按一定方向旋转90°。 师:下面,我们来做转身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 老师提要求,学生做,顺时针90°、逆时针90°各转两次。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冀教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能力教学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德育教学点: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各小组操作用的图片(P*例分一分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揭示分类的含义 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 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 (整齐.干净.漂亮.方便) 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谈话 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 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 5.整理学具。 (三)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 分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看到过爸爸妈妈收拾房间吗?请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课件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大头蛙说太乱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