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

赤壁

赤壁
赤壁

《赤壁》笑场台词囧囧荟萃(组图)更新中…

River 发布于:2008-07-11 10:33

River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

看完《赤壁》零点首映场,唯一的感受就是片中让人喷饭的台词,不是说这些台词设计的怎么就做作了,而是放在一部中国史诗巨制里,总显得那么一点不搭调,不过,或许正是吴导抱着这种“戏说调侃”的态度,让这么一部不折不扣的严肃题材顿时变得鲜活趣味起来……

在举台词之前,先看看《赤壁》7月10日零点首映观影调查结果及观众给予的整体评价:

平均打分7.4分,一半观众认为片中“动作场面宏伟”,1/3观众认为“台词很精彩”(果不其然)。绝大多数人打算推荐给朋友观看,“非常期待”看下集的观众占到61%。

演员方面,过半观众认可梁朝伟饰演的周瑜,金城武饰演的诸葛亮和胡军饰演的赵子龙获得其次好评,张丰毅饰演的曹操也没有让观众失望,意外的是小宋佳饰演骊姬的口碑居然也跟曹操不相上下。林志玲、赵薇得票均等但都十分低下,只有张震饰演的孙权没有获得任何人的认可。

《赤壁》零点首映北京观影团调查结果

(设计台词)张震怒了:“我人气怎如此之差?”

个人评分:7分在开始罗列我们的“囧囧雷词”之前,请大家务必保持“冷静”,一定要“冷静”的把它看完……

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的诸葛亮~

细数片中最具幽默感的台词,回想昨晚影院零点点爆现场,全场足足有不下10次的笑声。

但此处“笑场”和以往国产大片的“笑场”有一定区别,会心一笑,抑或开怀一笑,大多发自肺腑,比较有认同感。幽默的台词配合片中有所颠覆的人物形象(关羽教书,张飞在练毛笔字,诸葛亮会接生,刘备曹操皆是好色之徒…),观众自然为之眼前一亮,“笑场”不是大问题,反而让观影变得轻松!

以下笑场一一回顾:

凭个人记性回忆,出入还以电影为准!

诸葛亮:“明天我就去江东游说孙权,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

刘备深情地递给诸葛亮一大碗白米饭,说道:

“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观众第一次笑翻)

周瑜诸葛亮初次会面:

周瑜:“这么冷的天还扇扇子?”

诸葛亮:“我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全场爆笑)…

“这么多年,习惯了”(全场笑翻)

周瑜等人问起刘备为何重操旧业织起“草鞋”时,

刘备:“这么多年了,习惯了”(惊人的相似,再次爆笑)

关羽温柔的接上一句:“我们行军路上穿的草鞋,都是大哥给我们编的……”

瑜亮的二人世界

瑜:“既然诸兄懂乐律,何不与我共奏一曲。”

亮:“我只是,,,,略懂。”

瑜:“(暧昧状)你懂。。。。。。你只是深藏不漏。”

然后暧昧眼神交汇。

小乔to诸葛:“周郎已经很久没有抚琴了。”

诸葛:“我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不冷静了。”|||

小乔:“你们一定合的来。”

诸葛亮正在给鸽子扇扇子,

周瑜走近问他在干什么……

亮:“我刚给鸽子洗了个澡……给他们扇干……”(很温柔很贴心)瑜:“你就不怕他们着凉?”(更温柔更贴心)

两人深情对视3秒~~~

瑜对亮:“我不是在看你,我是在欣赏你!” |||

亮:“我需要冷静一下,你呢?”

瑜:“我也需要冷静一下。”

亮:“常会有一种感觉……明天我们可能就会是敌人!”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瑜是瑜,亮是亮,你我各为其主。”

亮:“我真的无法想象,与你刀枪相对的那一刻……

希望不要发生!”

曹操正对小乔画像发呆,

大臣上前道:“丞相,欲望过多,思梦过剩,也会引起头风…”

操:“你难道没听说过,欲望使人年轻?”(全场崩溃)

曹操色相

曹操站在船头,盛赞水攻用的船舰,to众将士:

“这些水船真是给我们兵马…如虎添蹼?……”(成语不带这么乱用滴|||)

曹操讽刺刘备和孙权联盟:

“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失意的人在一起,还能干出什么?”

孙尚香:“天下兴亡,匹女有责!”

孙权(张震)欲将其妹孙尚香(赵薇)联婚与刘备,

刘备:“现在战事紧张,我还没有想过续弦之事。不过……”(双眼色眯眯平移至赵薇,赵薇冷若冰霜,不给任何脸色)

(全场大笑)

周瑜在兵营里鼓动士气:

“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我唯一的梦想,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

周瑜正在练兵,

诸葛亮远远看见,扇子比划了两下,一本正经道:

“雁形阵,嗯…不错……

(然后转过身小声对某臣说)可惜已经过时了” (冷~~)

周瑜:你也懂阵法啊?

诸葛谦虚道:略懂~

周瑜:你说我的阵法已经过时了?

诸葛:啊呵,不愧是都督,那么远都听得到~

关羽对蜀地的小朋友说:

“现在会读书,以后就有饭吃。”|||

联盟就联盟,干嘛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孙尚香和孙权怄气,她问诸葛亮:“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诸葛亮笑答:“我觉得你很有个性。”

孙尚香有些委屈:“我在吴府那么多年,一点意思也没有。”

诸葛亮安慰她:“我觉得有些事你做得比别人好,只是被埋没了。”

孙尚香羞涩地一笑:“还是你比较懂我……”|||

小乔问周瑜:“我包扎伤口的技术如何?”

周瑜:“你快把我包成粽子了~~”

周瑜对小乔:“他(诸葛亮)的琴声告诉我,他需要朋友……”小乔对周瑜:“你(周瑜)的琴声告诉我,你必须打这场仗…… ”

更多囧词

下回分解

To be continued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 这首是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文学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

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七绝诗咏史诗折戟▲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

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 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 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 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 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 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 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 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赏析(一): 走出心灵的阴霾 ──佳作《赤壁赋》赏析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文章开篇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应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拘组词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但是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突然间,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仿佛一个寄生在天地之间小虫儿字里行间,虽流露出人生短暂的思想,而实质却是其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消极的思想深处正在酝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内心骚动。只是,这飞仙与明月并非什么求仙隐逸,而是文人早年忠君报国、经世济时的理想。知不可乎骤得,苏轼此时才恍然明白,当年进谏神宗皇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正印证在了自己的身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小词、"句读不葺之诗",尽管在当世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毕竟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也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人道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

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将重点放在了写景方面,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荚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麦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谈笑间,樯橹灰飞姻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1] 苏轼 壬戌(rénxū)[2]之秋,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4]来,水波不兴[5]。举酒属(zhǔ)[6]客,诵明月之[7]诗,歌窈窕(yǎotiǎo)[8]之章。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10]之间。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píng)[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16]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17]兮兰桨,击空明[18]兮溯流光。渺渺[19]兮予怀,望美人[20]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21]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23],不绝如缕[24]。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lí)妇[26]。 苏子愀(qiǎo)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liǎo)[33],郁[34]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35]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zhúlú)[37]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38]临江,横槊(shuò)[39]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40],驾一叶之扁(piān)舟[41],举匏樽(páozūn)[42]以相属。寄蜉蝣(fúyòu)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知不可乎骤[47]得,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51]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52]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53]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葬)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4]。”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55]。肴核(yáohé) [56]既尽,杯盘狼籍[57]。相与枕藉(jiè) [58]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9]。

古诗文《赤壁》赏析

古诗文《赤壁》赏析 赤壁 唐朝: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注解及译文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鉴赏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

部编本初二语文《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

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3.“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3.(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⑴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⑵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⑶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 果,也有可 能 。 【参考答案】 1.(1分)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4分)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赏析

《赤壁》杜牧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降低。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

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这首诗表面是借古战场遗物评古,实则也不乏借以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赤壁赏析及练习有答案

赤壁 【文学常识】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他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 【中心思想】 《赤壁》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原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国主孙策(孙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

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 《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推进一层,诗人也形象地论证了一条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怎么能够不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呢?一言以蔽之,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无疑地、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重写。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赤壁》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号,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4分) 2.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4分) 5.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创作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 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注释】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白话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羞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

赏析杜牧的赤壁里的任意一句诗句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4.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6.“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7.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8、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9、《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10、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赤壁》杜甫赏析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意: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 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题: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①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

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②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4、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①不好。 ②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前赤壁赋原文及赏析翻译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 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65 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饮酒,感叹,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赤壁-古诗-赏析

赤壁-古诗-赏析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

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赤壁赏析(1)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东风:指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3、体裁(形式):七言绝句;内容:咏史诗。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1、《赤壁》中写兴感之由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含蓄诙谐,体现本诗风韵神采的诗句是: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中借一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赤壁》中蕴含机遇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叙事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7、议论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本诗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以小见大,借一件古物引起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感叹,②为下文抒怀做铺垫。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代表曹操,“二乔”代表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4、试说说《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 5、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6、《赤壁》属于哪一类题材的诗?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7、启示: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8、主旨: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9、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 2、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4、“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⑴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⑵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⑶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的一首对其诗义一向争论颇多的咏史诗,当代学者沈祖棻认为这是杜牧自负知兵(杜牧喜好谈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借史事抒其胸中积郁不平之气,也隐约暗含类同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这可能是迄今为止看来最为合理的观点,不过应该说杜牧也有可能是表示军事战争中往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本文将只是试图寻找其它可能的合理解释。 这首诗很可能写于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有研究者以为,“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但是似乎很难看出这一点。

宇文所安《追忆》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 “建安十三年(208),北方军阀曹操引重兵挥师下江南,此时汉朝末代皇帝已经形同虚设,曹操自命为天子的“保护人”。到长江后,曹操准备了一支舰队用来攻打南方的吴国,吴国声称它既不属于汉王朝管辖,也不接受曹操的统治。当曹操的舰只停泊在赤壁时,吴国的水军指挥周瑜,也是吴王的连襟,领导了一次勇敢无畏的袭击。吴国的火船乘着久等而至的东风,直扑曹操的兵船,北方的军舰出于防卫的考虑用铁链拴在一起,结果全部被烧毁。 这场战争打破了曹操征服南方、重新统一中国的希望。不过,如果他征服了吴国,他肯定要把乔氏姐妹作为战利品带回北方,乔氏姐妹是当时最美的女子——一个是国王的妻子,另一个是周瑜的妻子。如果舰队没有被摧毁,如果乔氏姐妹被带到北方,那么,在曹操死后,她们俩就会像曹操的其他妻妾一样被终身监禁,老死在为她们死去的夫主修建的铜雀台里。 赤壁大战之后六百馀年,诗人杜牧(803-853)在一柄锈戟上发现了事情的这种并未发生的结果,这柄锈戟就是在赤壁找到的。他写了一首题为《赤壁》的诗……

《赤壁》赏析

《赤壁》赏析 (一)句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二)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三)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练习 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 2、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咏史诗__;诗中前两句由_折戟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3、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不以成败论英雄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4、《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2)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什么?;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6、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1)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