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之鲁尔区

高三复习之鲁尔区

高三复习之鲁尔区
高三复习之鲁尔区

课题: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

一、选择题

德国鲁尔区,19世纪中叶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在持续100年辉煌后,开始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2.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是()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B.第一产业迅速发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D.化学工业比重上

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

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形成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黑龙江鸡西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变“绿”的转变,“黑”与“绿”的比由

过去的8∶2调整为3∶7。阅读材料完成5~6题。

5.有关鸡西市产业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产业主体是钢铁产业

B.鸡西市在产业调整中把第三产业作为重点

C.药材开发、生态旅游不属于“绿”产业的范围

D.现在鸡西市70%为第一产业,30%为第二产业

6.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B.在废矿区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筑业等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寻找新产业是唯一出路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7~8题。

7. 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

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

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年后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

回升

8.根据下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

A.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

B.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C.提高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

D.降低GDP增长速度

(2013·哈尔滨模拟)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

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9~10题。

9.读上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甲—天然气乙—煤炭丙—水资源丁—太阳能

B.甲—天然气乙—太阳能丙—水资源丁—煤炭

C.甲—煤炭乙—太阳能丙—水资源丁—天然气

D.甲—煤炭乙—天然气丙—水资源丁—太阳能

10.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C.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2013·合肥模拟)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据此回答11~12题。

11.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

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便利

12.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图中两河通航的优势。

(2)简要说明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级大港的社会经济因素。

(3)图1中鲁尔工业区和图2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区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归纳两地工业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的区位优势。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所谓“锈带”,通常是指美国东北部的几个州,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锈带”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该地区为“锈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地区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锈带复兴”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1)图甲中①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有哪些?结合材料和图分析。(6分)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图所示工业区的钢铁生产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甲、乙两图所示地区“走向复兴”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8分)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二)

一、选择题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回答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2.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世界性钢铁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比较单一

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读鲁尔区三大产业从业人数变化图,回答5~7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

B.a、b、c分别为第二、三、一产业

C.a、b、c分别为第三、一、二产业

D.a、b、c分别为第三、二、一产业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后,a产业就业人数迅速升高的原因是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B.从1970年开始,b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下降的原因是鲁尔区经济一直处于衰落中

C.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60%以上

D.c产业就业人数一直很少的原因是农业不发达

7.鲁尔区从1970年约220万人减少到1983年约195万人,对其人口数量减少原因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第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B.因第三产业的发展,挤走了大量人口

C.人口死亡率大幅上升

D.既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也有人口迁移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下图,回答8~10题。

8.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该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

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

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将会有

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

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9.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10.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 .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 .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据此回答11~12题。

11.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 .距市场距离远

B .水资源短缺

C .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 .交通便利

12.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 .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 .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2:下图为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3: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1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保障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2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资源消费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

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E_____ F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尔(一)答案

选择题答案

DDDBB DDBCB BA

13、答案:(1)长江由于主要地处我国湿润地区,流域内降雨丰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均可通航;多数干支流流经地区地势平缓(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而通航里程长;江阔水深,通航条件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莱茵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域内温暖多雨,河流因补给水源充足而终年流量大而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由于流域内落差较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通航里程长。

(2)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强;背靠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3)接近消费市场;内河航运便利,区内矿产和水资源丰富(鲁尔区煤炭储量丰富,华中地区则拥有铁矿产地);劳动力密集。

14、答案:(1)煤炭丰富;交通便利;附近地区工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2)煤炭资源逐年减少;世界性钢铁产量过剩;欧洲地区劳动力成本太高等。

(3)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拓展交通;加大科技

鲁尔(二)答案

ADCAD CDDCB BA

13、答案:

(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稀土矿

(2)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上升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

(3)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节能措施,发展新技术等。

(4)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行循环经济等。

14、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4分)

(2)E:电力工业,1分F:建材工业。1分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2分

3.4德国教案处理

德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德国位居欧洲大陆“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 2、了解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征及农村牧业的分布。 3、掌握德国工业的发展和主要工业中心。 4、记住主要城市及职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发展与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的关系。 2、学会读图,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对德国的学习,激发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2、德国工业发展。 教学课时 l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说说你对德国有哪些了解。(西门子公司,希特勒,奔驰汽车等) 讲不同国籍人的笑话。(德国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认真,严谨,沉稳) 那德国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德国的知识。 一、.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1、经纬、海陆位置 2.相对位置 读图:看“德国图”,找出德国东、南、西、北各有哪些邻国。(答略) 小结东邻波兰和捷克;南邻奥地利、瑞士;西邻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北邻丹麦。通过读图我们了解到,德国在陆上与9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思考:《中部欧洲交通位置图》假如要坐火车进行一次旅行,从巴黎到华沙去,中途要经过哪些国家?如果是从丹麦到意大利去,沿途又要经过哪些国家? 小结从巴黎到华沙,沿途经过比利时和德国。如果从丹麦到意大利去,沿途则要经过德国、捷克、奥地利。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西欧到东部欧洲,还是从北欧到南欧,都要经过德国,可以说德国是处在欧洲陆地上的“十字路口”处。 3 铁路、公路运输便利 4、水运便利,增进联系,促进发展 读图:找出流经德国的大河有哪几条?看其流向有什么不同?各河之间是否有联系? …总结?莱茵河与易北河都是近似南北向的,最后注入北海;多瑙河是东西向的,沿途流经十个国家;注入黑海。这些河流彼此间都有运河相连。这就使德国的水路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并且也加强了德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图版必修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洛中学叶福胜726100 【教材版本】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六月第二版必修第三册 【教材说明】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解析: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 发展特点。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第1课时,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活动探究中还提供了辽中南工业区,供学生探究。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 (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会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同时能举一反三研究其他资源型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用多媒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⑴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 ⑵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这是对学生的日标要求) ⑶让学生学会分析任意一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造,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对比较差的学生能分析所在的工业区区位优势就行了 ⑷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会提取信息,并能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这就是所要达到的要求)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一般方法,以及鲁尔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思想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学案15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

学案15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指导语] 借鉴鲁尔I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教学过稈】 一、鲁尔区位置 「①位于徳国__________ 部,_________ 河支流________ 河和_______ Z间; 位置彳 I②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二、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工业区位因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衰退原因 「①___________ 危机,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导致y ②___________ 危机,原因: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尔区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四、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整治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思维拓展——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木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济结构单 (2)随着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

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播放视频) 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 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过渡: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形成后,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且辉煌了近100年,甚至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呢?这里都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呢? 要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们先要回忆一下必修二中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请看课本内容第一个部分进行自主探究:请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一、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生:展示学案 师:(1)丰富的煤炭资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2-4-6,从图中可看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请同学们据图分析一下,鲁尔区煤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埋藏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储量大。 (2)离铁矿区较近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图2-4-4,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本地没有铁矿,铁矿全是进口,早期主要是从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通过陆路交通运至鲁尔区,后来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铁矿从瑞典、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通过鹿特丹港,利用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3)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几大河流之间,因此水资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投影鲁尔区交通图)从图可看出,鲁尔区内河航运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5)市场的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像德国鲁尔区这样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很多,如美国东

高中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 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导学案)

问题中心 以学为本 先学后教 合作展评 1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纲要求】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读德国鲁尔区地图,说出鲁尔区的位置。 2. 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重点) 3. 从内因、外因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难点) 4. 列举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学、展学、点学 一、 德国与鲁尔区的概况 1、在图中说明德国在欧洲大陆中的位置特点,找出德国邻国(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2、在图中找出德国经纬度位置,说明德国所处的气候类型及莱茵河与鲁尔河、利珀河、多瑙河 3、指出鲁尔区的位置,找出主要城市(杜伊斯堡、多特蒙德、埃森;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 二、鲁尔区辉煌的区位优势(读鲁尔区图) 回顾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 1. 2 2. 3. 3. 4. 。 4. 5. 。 5.

有效问学: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 2 自学、互学、展学、点学 探究一:请你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1)德国鲁尔区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2)鲁尔区铁矿并没有丰富,为发展钢铁工业,其铁矿主要来自哪里? (3)莱茵河等河流除了有航运价值之外,它们还能给该地区提供什么? 探究二:鲁尔区传统的五大工业部门是什么部门?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鲁尔区产业链如何联系发展? 探究三: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素有“煤海”、“煤都”之称。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900亿吨。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267万吨,到2010年的7.41亿吨,共生产煤炭119.21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其中,省际外调量占全国的3/4。 2012年,山西焦煤集团霍州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学习、创新、科技”上求实效,不断积累,“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奋力建设核心竞争力,突显5000万吨级现代化新型煤电集团。 山西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但处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复杂。 问题: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试从地理位置、资源、市场和交通几方面简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问题: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问题:3.简析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高中地理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姓名:穆京宝 班级:1405班 日期:2015.10.20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学生讲课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学生讲课法、读图分析。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危机 3、钢铁危机 4、新技术革命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整治措施1、改造传统工业2、发展新兴产业3、重视第三产业4、发展科技和教育 5、优化环境 6、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 导入播放有关鲁尔区的 新闻报道,提出问 题引出本节所学内 容。 观看新闻并跟随老 师思考。 以新闻报道形式引出本 节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 趣。 讨论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 行讨论交流,评价 和总结学生所答问 题。 积极思考交流、积 极回答问题。 加强学生总结能力和读 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学生代表讲解“鲁尔区衰退”内容评价学生所讲,并 进行总结。 学生代表讲解,其 他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自信以及组织 语言能力和总结能力。 可持续发展探 索引导学生看图分 析,多媒体播放鲁 尔区变化前后的图 片。 看图分析。 增强读图能力,增强对鲁 尔区变化前后的直观感 受以及理解鲁尔区可持 续发展的策略。 练习题组织学生分组选择 “青春”“包容” “自信”对应的习 题。 积极思考相关试题 并回答。 “学以致用”强化本节课 所学内容、熟悉相关出题 形式并达到对学生的德 育教育。

【设计】高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与德国》 优质教案

欧洲西部与德国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构思 “欧洲西部”即是初中学段的必学章节,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德国因其鲁尔区作为世界传统工业的典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的教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初中的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初中根本没有开设地理课,这次的复习实质上等同于上新课,但又不能等同于初中的新授课。要把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首先在内容上,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如何在一个课时能顺利完成,必须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才能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就必须进行大胆的剪裁,删除一些细枝末节,而留取重要的信息。 其次,在要求的层次上要达成的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双重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注重欧洲西部和德国的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虽说应该是学生在初中应该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还有需要提升到高考的备考高度,需要扩充、挖掘的内容非常多,怎么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能补充初中基础,又能提升地理高考考试能力,是本节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在区域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欧洲西部地区和德国的位置、范围;找到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 4.进一步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去分析鲁尔区的兴衰,并探究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借鉴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的气候成因。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 (2)掌握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3)学会知识的迁移,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可以把相关知识迁移到其他工传统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视频、导学案、阅读课本内容以及分析图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以及衰落的原因,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2)通过底特律资料分析,学习知识迁移,学会学以致用。 (3)通过练习题分析,巩固德国鲁尔区知识以及其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使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3)通过导学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提高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鲁尔区区位因素分析、衰退的原因探讨,以及可持续发展探索。 ②学会知识迁移,把德国鲁尔区知识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去 (2)教学难点 底特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教学重难点突破 (1)重点突破 ①通过德国鲁尔区煤炭分布图、离铁矿资源距离图、水资源分布图、欧洲西部的交通图、 欧洲西部行政图等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 ②结合课本和图片分析区位条件出现了变化,分析衰退的原因 ③面对区位条件变化,对症下药,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④通过练习图,学会知识的迁移 (2)难点突破 通过阅读底特律繁荣衰退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探索底特律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一定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但是还是缺乏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 1.视频欣赏任务驱动法 本节内容难度中等,教师整节课讲解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通过视频欣赏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带着任务欣赏和阅读课本,有目的性,效率更高。 2.读图分析法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 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81班 授课教师:王晓红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3 必修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P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光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地图法、、讨论法。 【教具】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复习旧课 [教师提问]各位同学早上好。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在学习第一章得时候,老师给你们讲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代表地区。有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复述一遍? [学生回答]…… [板书]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代表地区 [教师讲述]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50多年了。英国的产业发展起步早于其他的工业化国家。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蒸汽机的发源地。但是,到了现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由于缺乏创新机制,已经进入了“吃老本”的阶段,它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辉煌,步入衰落。那么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德国的鲁尔区它是否也跟英国的曼彻斯特一样面对着衰退的问题?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鲁尔区又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继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第二章的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板书]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鲁尔工业区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煤炭资源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水陆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生产消费中心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典型的煤铁复合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导入 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探究: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表略)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 思考讨论: 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正确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

必修3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二)教师版

NO.16 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学案(16) 第8周第2课时 只要肯努力就会迎得精彩 - 1 -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二)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 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学习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煤炭和钢铁两个支柱性产业的危机,使鲁尔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一)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2.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食品和服装工业等。 3.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二) 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三)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四)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读教材图2-4-8,对比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在工业门类和数量上都有哪些变化? 答:工业门类的变化:50年代,鲁尔区经济结构较单一,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煤炭工业、钢铁 工业、化学工业。90年代,鲁尔区已发展为拥有煤炭、钢铁、化学、电力、机械、汽车 、电子和石油加工工业的综合性工业区。 工业数量的变化:90年代,鲁尔区煤炭企业大幅度减少,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企业数量也有 所减少。电力、机械、汽车、电子和石油加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2.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能源工业发达,被称为中国的鲁尔区。但是,在其发展中也遇到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资源枯竭等问题。当前,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正在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三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成效日益明显。在 治理和发展过程中,山西能源基地可以借鉴鲁尔区成功的经验。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对比山西能源基地和鲁尔区在区位条件、问题及策略存在的差异,并完成下表。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 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存在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治理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行产业结构多元化,重视发展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的措施是( D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及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 ★★2.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包括( C ) A.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中的钢铁和煤炭工业 B.钢铁工业逐渐由西部转移到东部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新兴的电子工业取代传统的钢铁工业 ★★★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C ) A .原料工业 B. 加工工业 C. 采煤业 D .冶金业 ★★★4.根据鲁尔区的探索经验分析并总结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答:①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改造传统工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发展科技和教育,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中图版必修三

【课题】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自然环境等方面说出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分析鞍钢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 1、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1、教材的取舍:补充鲁尔区早期工业发展特征以及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图片和资料2、选择“辽中南工业区”作为探究案例 【教学过程】

系。生回答鲁尔 区形成了工 业部门。 承转(进入第二课时)鲁尔区衰落的内 部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煤炭消费 地位的下降,新技术的发展等国际形势 是鲁尔区衰落的外部原因。那么鲁尔区 如何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 三、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提供“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变化图”、 “鲁尔区工业变化图”、“鲁尔区产业人 数变化图” “鲁尔区交通网络图”等素材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小组讨论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 策略 1、分组讨论——记录要点 2、看书概括——对照总结 学生以4人 小组为 单位讨论。 1、通过小组 讨论,培养分 析问题的能 力。 2、通过读书 上的图文资 料,培养学生 自主归纳总 结能力。 3、通过比照 自我评价思 考问题的广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节德国鲁尔 区的探索学案 1.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 2.理解鲁尔区衰退的表现及原因。(重点) 3.结合图文材料,掌握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P58~P59,完成下列问题: 1.优势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 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 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3)水陆交通便利 ①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②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4)市场广阔:德国及西欧经济发达。 2.发展成就 19世纪中叶,鲁尔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正误判断: (1)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 (2)鲁尔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 (3)鲁尔区有便捷的水陆交通。( )

(4)鲁尔区水资源缺乏。( ) 【提示】 (1)√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 (2)× 鲁尔区铁矿资源缺乏。 (3)√ 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 (4)× 鲁尔区水资源丰富。 教材整理2 鲁尔区的衰退 阅读教材P 59~P 60,完成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减少。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 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 使鲁尔区煤炭缺乏市场竞争力 3.钢铁危机?????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增多, 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危机及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 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正误判断: (1)鲁尔区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复杂。( ) (2)鲁尔区煤炭危机主要原因是新能源的广泛使用。( ) (3)鲁尔区因用地紧张、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 【提示】 (1)× 鲁尔区产业结构单一。 (2)× 煤炭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二是采煤成本上升。 (3)√ 因用地紧张、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 教材整理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阅读教材P 60~P 62,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业等。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讲解

1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说课稿 泰顺中学:张英姿 2010 .06 .28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是湘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教 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案例教学,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采用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等教学活动将地理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串联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其具有以下特征: (1) 材料的独特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第一手材料(2) 知识的建构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来源于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自身新知识体系的建构;(3)能力的迁移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要从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4)思维的启发性,案例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2) 二:说课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2.过程与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学案自主分析鲁尔资源工业区的优势与不足,并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以整治 ,做到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念 4.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5.难点: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传统工业区的经济腾飞。 三:说学情 区域的概念学生在学习高一必修二的时候就已经涉及过,对这部分内容不会很陌生。但是由于这节课是典型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以某一区域“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就高一学生理解及认知水平而言在教学中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备课上我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充分的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