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群建设方案

汽车群建设方案

汽车群建设方案
汽车群建设方案

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群

建设方案

学校(盖章) 专业群名称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维修

核心专业名称(代码) 其它专业名称(代码)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560702) 1、汽车运用与维修(600209)

2、汽车电子技术(560703) 3、汽车车身维修技术(600210) 4、汽车营销与服务(630702)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林顺宝 : :

:2016年3月27

二0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专业群对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4)

(一)建设背景 (4)

(二)人才需求 (5)

二、专业群发展概况及建设基础 (8)

(一)校企合作已有基础 (8)

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 (8)

2、开展订单培养 (8)

(二)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9)

(三)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 (9)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10)

1、校内实训基地 (10)

2、校外实训基地 (10)

(五)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1)

1、“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11)

2、产学合作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11)

3、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 (11)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取得显著成效 (11)

(六)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12)

三、建设的预期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具体目标 (13)

1、体制机制建设 (13)

2、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4、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3)

5、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14)

6、专业群建设 (14)

7、专业文化建设 (14)

四、建设主要内容及重点 (14)

(一)体制机制建设内容 (15)

1.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校校合作理事会的作用 (15)

2.探索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15)

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15)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15)

1.构建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15)

2.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16)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7)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7)

(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7)

1. 课程体系构建 (17)

2. 加强素质培养 (19)

3.核心课程建设 (20)

(四)师资队伍建设 (22)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3)

2、专业带头人建设 (23)

3、骨干教师建设 (24)

4、教师综合素质建设 (25)

5、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25)

(五)实训基地建设 (26)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6)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8)

3、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28)

(六)专业群建设 (28)

1.课程建设 (29)

2.师资队伍建设 (29)

3.实训条件建设 (29)

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29)

(七)专业文化建设 (29)

1、建设思路 (29)

2、建设要点 (29)

3、建设措施 (30)

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30)

六、预期成效 (34)

(一)形成专业特色,实现弯道超车 (34)

(二)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34)

(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34)

(四)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 (34)

(五)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34)

七、学院支持与保障 (36)

(一)组织保障 (36)

1、重点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 (36)

2、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办公室 (36)

3、汽车维修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作小组 (36)

(二)制度保障 (37)

1、监控管理制度 (37)

2、教学管理制度 (37)

3、人事管理制度 (37)

4、财务管理制度 (38)

(三)经费保障 (38)

1、经费来源 (38)

2、经费使用管理 (38)

八、经费预算 (39)

九、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 (40)

十、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40)

十一、专家意见 (40)

项目组组长:林顺宝

项目组副组长:罗洪标

项目组成员:帅宗良、黄万林、陈海峰、曾德芝、黄明慧、杜武朋、吴业强、陆阳、龙正槐、欧阳淑英

一、专业群对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一)建设背景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将极大的促进汽车使用和维修检测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服务质量,集维修、配件、销售、信息于一体的“3S”、“4S”特约维修店不断增加,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汽车维修救援等服务形式也悄然兴起。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日益成熟,汽车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企业须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紧跟汽车工业发展步伐;同时须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维修人员队伍应对汽车维修市场需求。具有关资料统计:全省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已达60多万人,其中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人员约6万多人。我区现有的汽车维修人员中已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占53%,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占8.7%,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2%;具有高中学历的占27.6%,中等职业学历的占25.35%,初中学历的占38.4%,小学学历的占到8.65%。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人员占大多数。汽车销售、维修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图1 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学历分布

汽车后市场的连锁品牌经营从以卖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始,如今已逐步过度到以提供服务为主要赢利模式的连锁经营,出现了更多的知名连锁汽车维修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要求这类维修厂规模较大,生产设备精良,维修人员受过统一培训,在技术

上具有权威性,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高要求。

贵州省公路营运汽车2014年末,全省拥有公路营运汽车287411辆,比上年末增长8.92%。拥有载客汽车30678 辆、653686 客位,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04%和5.81%。其中,大型客车4995 辆、221167 客位,分别增加9.06%和8.13%。中型客车14827辆、322069客位,分别增加4.64%和4.74%。小型客车10856辆、110450客位,分别减少1.52%和增加4.43%。

图2 2014年全省载客汽车按标记客位构成

拥有各类货车256733辆、1053207吨位,比上年末分别增长9.66%和15.8%。载货汽车中大型货车75819辆、773154吨位,分别增长16.42和11.86%;中型货车26004辆、79509吨位,分别增加148.55%和132.20%;小型货车148383辆、192655吨位,分别减少2.21%和增长4.75%。

按照贵州省目前汽车保有量估算,约需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人员约8万多人,目前尚有2万人的缺口。每年按照15%的增长率计算,每年还需要新增1200-1500人,5年内预测需求为28000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占到总人数的20%,需新增和对原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共需汽车销售、维修高技能人才14000人,每年需培养2800人。根据贵州和行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人才培养空间巨大。

(二)人才需求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在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的汽车产量达到934.51万辆,升至全球第二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2010年到2015年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

图3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统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市场更是蕴藏着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对汽车在安全、环保、可靠、快速、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汽车在品种,结构及性能方面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汽车的维修也必须相应地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确保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动态吻合,2016年1月、2月,学院组织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再次开展了调研。在调研时,我们按照汽车行业及主要就业方向两条主线,对当前的各大汽车4S店和贵州省内的近100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走访,汽车维修人才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

第一、文化基础太差。据统计,贵州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高级工的比例仅占4%左右,技工多为农民工。在我国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

第二、缺乏专业培训。贵州的维修人才大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的产物,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汽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精通当今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了。

第三、维修理念落后。大多数维修工的维修理念都来自上一代老师傅,也就是说,习惯于修理作业,动不动就大拆大卸。而对于现代车辆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 系统、自动空调器等,更多的维修工作是诊断,“七分诊断、三分修理”,不经过诊断

就盲目拆卸不但很难排除故障,反而会添加新的故障。

第四、现代维修设备和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为维修理念、知识水平等问题,导致先进的诊断设备、技术资料不受重视,在维修中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维修质量不高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市场缺乏的并不是人数,而是人才,即能够对现代车辆进行科学诊断的汽车医生。如何尽快培养出更多的汽车医生已经成为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重大课题。

目前贵州的汽车维修人才多数是初、中级人才,适应汽车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维修人才匮乏。既懂维修,又会组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

调研得出结论:

(1)贵州省内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是当前汽车行业迫切需求的人才,人才需求量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逐年加大;

(2)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得出汽车维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急需高素质的人才,职校应加大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地适应省内需求。

(3)企业岗位构成及考核依据。汽修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岗位群:机电维修岗位群(65%)、服务顾问岗位群(15%)、保险与公估类岗位群(15%),其他岗位5%。各岗位群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学徒/小工—中工—大工(班组长)—技术主管—售后服务经理。以机电维修岗位为例,毕业生的成长路径通常为:机修学徒—机修中工—机修组长—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企业考核员工的依据主要是日常表现,如出勤情况、工作态度、专业水准等,同时还要参考其“一次性修复率”“交车准时”“三天内无投诉电话”的情况。企业一般会从企业内部选拔班组长和技术主管,让员工在工作上有盼头,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参考日常的考核指标外,还需根据其是否有沟通、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晋升骨干的标准。

(4)企业用人数量需求分析。企业认为目前紧缺岗位有钣金工、喷涂工、服务顾问、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较缓岗位有机电维修工、保险与公估、客服专员;暂缓岗位有配件管理员、调度员、汽车美容工。人才需求偏重于高级工以上人员,对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则需求不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尤其是钣金工、喷涂工则非常紧俏;同时既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抗压能力和销售技巧的汽车商务人才也是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5)职业能力分析调研中企业对“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的响应情况为:超过80%的企业选择了“故障诊断能力”“工具、量具使用能力”“电器维修能力”

与“保养操作能力”;26%的企业选择了外语能力;6.5%的企业选择维修接待能力;4.3%的企业选择仓储管理能力;选择汽车营销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展场布置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的企业大致均为2%。这是因为企业招聘汽修专业学生多从事机电维修相关岗位工作,更加看重其所具备的诊断、检测、维修、保养技能。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加大实操比重,不断操作、强化、再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6)职业素养分析关于“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依照所选择频次的高低依次为:责任心(90.1%)、学习能力(81%)、应变能力(76%)、吃苦耐劳(75.3%)、团队合作能力(68.3%)、爱岗敬业(66%)、职业道德与忠诚度(64.3%)、交流沟通能力(64%)、独立工作能力(52.5%)、抗挫折能力(47.5%)、遵纪守时(43.8%)、诚实正直(33.5%)。由此可见,企业最看重员工的责任心和学习应变能力,较强的责任心使企业用起人来安心,一定的学习应变能力使员工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并不断成长。另外由于汽修企业员工多在维修车间作业,工作环境较差,在完成检测维修作业时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因此企业要求员工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现在高职学生多为90后,自幼娇生惯养,担不起责任,吃不了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和渗透。关于“企业招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时最注重哪方面的素养”的调研结果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吃苦耐劳精神(29%)、动手能力(29%)和团队合作精神(18%)。选择学历和技能证书的企业仅占5%,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在用人时更加理性,看重人才真实的能力和素质,在选人时不再以一纸证书论高低。关于“高职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缺乏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58.1%)、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差(48.4%)、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42%),选择工作经验不足的企业仅占22%。因此工作经验不足并不能成为高职毕业生求职失败的借口,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上三点分析原因,探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品质的途径。

二、专业群发展概况及建设基础

(一)校企合作已有基础

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

2012年6月成立了天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和2015年成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成的汽车专业校校合作理事会,组成人员为上述企业的实践专家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

2、开展订单培养

我们主动适应贵州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了2期“中贵班”,开展订单式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多年来,学院秉承“融三线之魂、承军工精神、育职业新人”之传统理念,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专业群才培养模式。立足黔东南,依托贵州省汽车行业企业,形成了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是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模块课程是指专业方向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教学模块。

汽车维修专业群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核心,面向新一代汽车产业,培养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美容、汽车钣金技术、汽车销售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工学结合、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汽车产业链对应的汽车维修项目和汽车故障检测为载体,融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全部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

汽车专业群现已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职师资团队。

现有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工程师12人、助教/助理工程师8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2人,占教师人数的8%以上,其中硕士学位8人。双师型教师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0%。校内外兼职教师10人,其中校内兼职教师2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

图4 师资团队职称结构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遵循“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理念,本专业群已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

1、校内实训基地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全部以学做合一的方式在实验室完成;专业实训全部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生产实习全部在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工作的方式完成,已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学工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表1 专业群校内主要实训基地表

2、校外实训基地

秉承“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不断总结探索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贵州省多家汽车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表2 专业群校外主要实训基地

(五)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职业素养平台、专业基础类平台、专业平台”统筹构建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来构建,使专业群具有基本相同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动态需求,给群内每个专业确定一个具体的职业岗位方向。

2、产学合作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使其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基地即车间,车间即课堂,能够模拟和仿真生产工艺流程,具有职业氛围,使学生对岗位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校内基地工厂化”,形成融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考核体系完备的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训练实习基地。实训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等平台外,还具有开展教学改革、就业指导、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的调研,与汽车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通过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整合,并补充必要的实训设备,同时引进企业的管理机制,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完善实训基地的生产条件改造,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实用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

3、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

提出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补的创新育人模式,建有汽车爱好者协会,成立各种专业兴趣小组、专业爱好者等自主学习团队,同时,结合各类专业大赛和校园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本专业群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和贵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六)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我们主动适应贵州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开展订单式培养。并时刻掌握企业动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要求教学上做相应的变化,定期开展交流座谈会,让学生了解企业,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企业了解高校,高校掌握企业要求,深度合作。

表3 校企合作基地服务专业群及群内专业情况

三、建设的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贵州省汽车服务业为宗旨,适应区域内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育汽车维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探索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宽平台,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加快“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校内开放式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顶岗实习工作站;打造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汽车新技术和社会培训。经过三年建设,成为以汽车机电维修

为基础,以钣金涂装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专业基于五个构建来实现六大目标。即构建基于产教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合一、项目驱动的课程;构建基于生产性的院内外实训基地群;构建基于企业和学生满意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基于服务能力增强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六大目标:专业实体化,课程项目化;教师双师化;实训生产化;教材校本化;就业对口化。

(二)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发挥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汽车后市场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与贵和汽车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2、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工作能力为主线,深化“校企结合、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加大学院与企业的融合力度,通过“产教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充分融合;实施并逐步完善“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召开一线专家研讨会,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贯穿素质教育的“宽平台,分方向”课程体系;企共同围绕汽车维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造。校企共同制定全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充实2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2门网络课程;

4、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加快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学历提高工作力度,校企融合,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提高技能。同时,聘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不断提高,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师

德高尚、责任心强、优良教风、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推进本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本专业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当,知识与能力结构相当的教学团队。

5、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注重研究、探索、构建并实施对学生进行有效务实的方法实训、技能(课程)实训和综合能力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建成贵州电子信息专业师资培训认证基地,为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社会待业人员培训提供服务。依据“技术合作、校企共建、对外开放”的思路,积极引企入校,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校中厂”实践教学平台,成为校内学生技能实训、岗位实习、毕业综合实训等实践技能锻炼基地。

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按照“数量充足、共建共管、质量提升、实现双赢”原则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共建校外基地的管理,拓宽合作范围,提高合作层次,使之成为学生岗位实习、综合实训、现代学徒制实践、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实训基地。

6、专业群建设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专业群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7、专业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汽车文化融入专业建设,致力于打造“能吃苦、遵规范、重诚信、求创新”的专业文化,开展专业文化活动,营造专业文化氛围。通过专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可度,加深学生对专业、学校、行业的感情。

四、建设主要内容及重点

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知识全面、特长突出、终生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在未来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一体化师资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专业发展基础;加强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能力;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加强地区服务意识,提升专业影响力。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一)体制机制建设内容

1.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校校合作理事会的作用

充分发挥现有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在总结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技术和人才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责任。校外理事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2.探索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由贵和汽车有限公司支持提供部分设备、技术和师资,企业建汽车实训中心。贵和汽车有限公司为学校培训师资、提供维修资料和新技术支持,学校为贵和汽车有限公司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资源共享。中心运转后,吸引企业在职职工来校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及专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实现互利共赢。

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校内专任教师企业顶岗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等,保证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与良性运行。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1.构建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制定详细专业调研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回访毕业生、深入各大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专业调研方式,进一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2.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贵和公司、天龙修理厂等企业合作,共同创新、实施“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图5 “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文化素质学习和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之后,进行工学交替“三循环”:

首先,第二、三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课堂之间实施第一个工学交替循环,由“双师”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培养学生汽车维修的专项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

其次,第四、五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内教学工厂之间进行第二个工学交替循环,通过分段式教学,完成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实现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第六学期,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中心之间实现第三个工学交替循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带薪顶岗实习,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老师共同探讨,积累岗位经验,完成毕业作业,从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学生在课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经过三个工学交替的循环,完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由综合能力到岗位能力的训练,渗透岗位任职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

素养,提高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贵州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现状进行调研,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及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汽车后市场对维修人才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汽车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汽车销售),逐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2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双证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通过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评价,及时分析总结、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学校、企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积累和分析,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 课程体系构建

(1)岗位调研

在专业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深入各大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见图6,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及毕业生就业晋升通道,如图7,通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

图6 调研路线图

图7 毕业生晋升通道

(2)构建“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

在与合作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以贵州贵和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合作企业,提出对汽车钣金、涂装类人才的需求,经企业专家的参与、审核,在原有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分方向培养,初步构建了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

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增设钣金、涂装方向课程:《汽车车身结构及附属设备》、《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带“*”为专业核心课程),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见图8

图8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组成员深入合作企业的一线调研,通过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回访毕业生,召开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验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经过三年建设,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职业能力递进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2. 加强素质培养

(1)增加专业教育活动

由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汽车4S店的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参与,通过对汽车工业发展及汽车维修业的系统介绍,组织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观摩,定期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作报告、讲座等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了解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了解职业课程的对应岗位,认识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术特征与技能知识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造,教学管理实施5S管理,(5S标准见图4),学生通过与教师共同完成项目,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图9 企业5S标准

(3)成立“汽车之家”工作室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组建“汽车之家”工作室,以自建汽车实训台为载体,通过开展汽车技能大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长。

3.核心课程建设

以汽车维修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引入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对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以汽车常见故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开发。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开发项目组充分依靠企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1)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标准,三年建设期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逐步规范严谨,能够科学地反映最前沿的行业标准,并能够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纲要作用。

(2)教学模式改革

①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

三年建设期内,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造。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为载体,如图5,设计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

活动方案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篇一: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基本概况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于 9月由原嵊州市成人中专、嵊州市工艺美校、嵊州市上东中学合并而成,现坐落市区城西,是嵊州市政府投资1个多亿建成的公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147.6亩,总建筑面积60327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教职工155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教师占95%,中高级教师占65%,双师型教师占98%,高技能教师95%。 学校立足嵊州支柱产业和文化产业开设专业,当前形成了高职大专班、高级工班、初中级技工班多种办学层次和服装领带针织、电子电工、机械模具、汽车维修、工艺美术、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群的办学格局,为当地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熟练技工和高技能人才。学校注重专业的开发与改造,现拥有两个省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与木雕;一个省级实训基地:服装实训基地;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三年来,共投入近800万元新建服装电车室、电脑横机室、汽修实训室、机械模具钳工室、全自动电脑控制木

雕室、液晶计算机房(360台电脑)、电子电工实验室、形体房、制药化工室等一流标准实验实训工场60多个。 学校坚持“厚德尚能”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和谐谋发展,积极争创促提升”为工作主线,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先进集体、绍兴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自考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平安校园、嵊州市先进集体、嵊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家长满意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创强争优先进集体。 二、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安排 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位于学校操场南边,占地47.6亩,建筑面积为24211㎡,其中1号楼为服装、领带、针织服装实训楼(附图说明),2号楼为机电、汽修、模具实训楼(附图说明),3号楼一楼为嵊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 1 局劳动力市场大厅;二楼为社会培训、技能鉴定部;三楼为计算机及网络实训室、社会培训室;四、五楼为领带服装生产线,形成生产、培训、鉴定、推荐就业一条龙。专业设备在现有860万元基础上,计划三年内再增实训设备1200万元,今年已争取了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服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争取企业赞助300万元,分三

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 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 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 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 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 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 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 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 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 机。 2、据《2009 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 31 个省市共有 201 万家企事 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 来 10 年内,我国大约需要 200 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 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 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 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 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 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 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资料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2013月9月24日 目录 一、全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现 状 . (3) 二、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5) 1、培养目 标 . ....................................................................................................................................... 5 2、培养规 格 . ....................................................................................................................................... 5 3、专业招生对象与学 制 .................................................................................................................... 6 4、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 (6) 5、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进程 表: ................................................................................................ 7 6、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8) 三、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 标 (10)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 析 . (10)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doc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

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

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 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序设品技数参考总价备 号备名牌型术性能量价(元)注一、发动机实训室称号(规 (元格) 1 发丰 12 7501500 )动机解田 5A-)可清 0 0 2 发丰 16 3151890 剖演示 FE 晰观察动机实田 5A- 、可对00 00 3发丰功12352350台到发动训台-FE发动机动机拆田5A-能:0 00 00 4 发丰 11 1681680 机的内变速器装运行 -FE 1 、可动机电田、适用 00 0 5 电丰 11 1681680 外结进行结实训台对发动控系统于学生子燃油田、适用 00 0 6 发丰 11 1681680 构。构和控(由发机进行示教板实操技喷射系于学生动机点田)充分00 0 合计4894 2)可制系统动机拆拆卸和能的培统示教实操技火系统展示三 00 动态演的认识装翻转装配实训考板能的培示教板种形式示发动实训。架和发训,学核。训考发动机 二、底盘实训室机工作 2、面动机操生可在 2、真核。点火系 时内部 1 AB 桑板采用 11 3603600 纵运行拆装台实的汽 2、真统的组 元件的S实训塔纳与原车、可检00 0 2安捷功1 2102100架组架上进车零部实的汽成结 运转状台线束色测电脑全气囊达能:100 0 成)行发动 3 电丰 11 2402400 件展示车零部构

况。彩一致各管脚系统实真实的机拆装控助力田 LS400 、可对 00 0 发动机 4 变丰 11 1161160 件展示 2) 模 的彩色和各电训台汽车零和修理转向实助力转电控系速器解田自动 )可清 00 0 发动机 5 自丰 112802800 拟发动 喷绘原器元件部件展的实训台向进行统的组剖演示前驱、晰看到电子燃动变速田 5A-FE 、充分 0 00 00 机转 6 手解 11 1381380 理结构电信示汽车操,拆拆卸和成结台架丰田自自动变油喷射箱实训展示自动,驱动变速达 ) 适用 00 0 合计 3864 图并加号。安全气装中发装配实构,可动后驱速箱的系统的台动变速动分电箱实训于各级 00 装有机 2、实囊系统动机可训。对发动各 1 台内部结组成结箱系统器工台别的培玻璃保施ABS的组成做轴向2、由机电控构。构,可组成结作、充训、考 护处工作过结构,任何角三相电部分进2) 可对发动构。分演示核。理。程,双可对安度翻转机工行结构清晰看机燃油 2、由点火系 2)充 3 电机,、可全气囊和静作,模和控制到阀体喷射部电机驱统的工分展示起动运双轴, 系统进止,可拟发动系统的与变速分进行动模拟作过手动变行发动220V电行结构与运行机动力认识实箱的连结构和发动机程。速箱和机,对源。可和控制台架相输出,训。接关控制系动力输 3) 展离合器起动、检测系统的连,通提供助 3、模系。统的认出,可示三种的组成三、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室 1 汽金德通道 4 132528 车专 W18 数: 三通道 00 00 2 解元征主机 +全 6 980588 用示码器 X431 部车系卡 +微 0 00 3 四元征手动下 1 285285

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群建设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中部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其他行业的电子化部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网站策划与推广、现代办公的中、初级商务应用型人才。 2、专业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是商务类专业中最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新型复合型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 ⑴、师资队伍基础

汽车实验室建设方案

实验室建设方案 ------机械工程学院 一、前言 实验室建设状况是体现我院汽车专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办出本专业特色的主要保证。我院在教学和管理改革中,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性人才,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均是以理论探讨、实验检验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并认真组织了实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我院在认真研讨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希望在现有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室投入。目前,已有的一个初具规模与特色的实验室,但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由于我院在分别与06年、07年成功申报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汽车电子技术等两个新专业,同时我院目前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07级学生107人,08级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学生220人;计划09级招进新生300人。使现有教学设备和设施就明显呈现出不足。 二、实验室现状 目前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室面积150平方米,拥有汽车发动机解剖模型一台、汽车自动变速箱实验台一台、汽车点火实验模板一台、汽车电器实验台一台、汽车ABS实验台一台、汽车空调实验台一台、汽车后桥模型一台,拆装发动机一台、整车一辆总值16余万元。为汽车专业实验课服务,实验项目20多个,实验开出率95%,同时实验室的时间开放、人员开放和项目开放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仪器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均达到学校要求,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教学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实验室建设主要差距 虽然我校实验室建设在近2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实验室建设的要求距离本科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实验项目的更新率不高。 2.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配置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新的教学实验需求,设备稳定性不够好,设备维护工作难度大,工作重。实验仪器设备套(组)数也不足,不能满足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3.实验室的综合功能不强。这样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专业实验室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与对外技术服务,而且也妨碍了实验室自身的发展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使专业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4.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于充实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估体系还有待于充实,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还没有全面展开。 5.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很少。随着新型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技术的现代科技含量明显增大,现有实验指导人员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否则会影响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四、建设方案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尤其是企业需求,建设教学科研功能齐全,专业特色明显的实验室,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具体的实验室建设规划由下面3部分构成: (一)改造和完善汽车实验室 1. 补充现在汽车实验室的拆装发动机数量,使其能满足60名学生同时上课,将现有实验室面积增至400平米。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成员: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产业行业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业发展迅猛,从2001年的年产200万辆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720万辆。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880万多辆,提前三年实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把我国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销售也大幅度攀升,到2009年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了1亿。汽车产量、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亟需大量汽车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高技能人才,这就为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100万人。 2.区域人才需求分析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从目前汽车后市场来看,山东省一直是汽车行业大省,也是各个品牌网络经销商的必争之地。随着对汽车产业的投入,整个行业的利润逐渐向汽车后市场转移,对后市场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据调研:仅上海大众一个品牌,在省内经销商(VW+SKODA)就达到了100家,2012年山东省的经销商向上海大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提出申请,需求学生169人,主要岗位是钣金涂装类和机电类,而目前的学校不能满足上海大众的用人要求。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及其他品牌在省内布局数量也比较密集,汽车后市场需求巨大,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高端技能型人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 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 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机器人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协同研发纵横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课题,移植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开展“四技服务”;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实现“四合作、五对接”,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2.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1 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 与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开发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教学要求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场地200M2,建有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多工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汽车检测及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2009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累计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 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 (二)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人。社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和门类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质上。伴随着汽车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汽车服务岗位不断细化,社会对汽车服务人员的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等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然而从结构上来看,外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2%受过高等教育,我国这一比例却不到16%。我国从事汽车行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

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仍然非常紧缺。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已将汽车检测及维修技术专业列入其中。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统计,2011年陕西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05.47万辆,西安市汽车保有量达132万辆。按照国际惯例,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新增1名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计算。陕西省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为10万人,按照每年新增60万辆计算,每年新增需求2万人,目前陕西高职院校中开办汽车相关专业的约有15所,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渭南是陕西人口最多的地级城市,现有人口550万。在首届西部名城汽车巡展上,据参展商介绍,近几年渭南汽车消费逐渐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并呈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迅猛的经济发展,加上之前汽车保有量较低,使渭南拥有汽车消费的巨大增长空间;二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的代步工具从摩托车升级为3-5万的入门级汽车,又从3-5万的车型升级为10万左右的车型,消费升级步伐逐渐加快;三是农村拥有汽车消费能力的家庭逐渐增多,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群体,对微车、经济型轿车的需求量巨大。 渭南燕兴汽车城是我市最大的经销商,经销着许多汽车品牌,开办了8家品牌4S店。据该汽车城营销策划部介绍,燕兴汽车城占当地汽车市场的份额超过了一半。去年汽车城销售量达到了7800多辆,今年许多品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可望突破10000辆,这也说明,渭南的汽车市场增长的速度也正在进一步加快。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二、专业建设基础

维修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doc

维修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 维修电工实训室为机电、汽车、电子、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综合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机床电气控制》、《维修电工》、《电机拖动》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主要面向机电、汽车、电子专业中相应课程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本实验室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电气控制、交直流电机系统等实际操作技能,以更加适应岗位的需求。 实验室主要设备:电气控制实验装置、电力拖动实验装置、平面磨床电气维修考核装置、万能铣床电气维修考核装置。 主要服务对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MYW-02B 网络化智能型维修电工电气控制技能实训智能考核装置 一、概述 本装置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维修电工初、中级考核培训技能内容所要求的电气控制线路而研发的实训装置,其是维修电工电气控制技能训练和机床电路网络化考核的综合设备,即可训练学员维修电工电气控制和实用技术与操作技能,又可通过智能考核软件科学、合理、公正考核学员所学的相关知识。该装置不仅可供学生技能训练,也是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大中专院校、职校、技校初级、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的理想设备。 二、特点 ●智能化程度高:由教师机通过电脑统一设置故障,由网络输至学生实训台进行排故训练,故障点设置快捷、方便,训练考核成绩自动记录、排序、打印,极大方便实训室的管理,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公正度高:由电脑统一设置故障,实训考核人员条件与机会均等,客观、科学判断实训考核结果,做到“铁面无私”。 ●综合程度高:即可锻炼学员动手连接训练电路,接近工业现场,掌握实操技能,又可通

过智能化考核系统科学公正考核学员所学专业知识,极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用性强:通过测试查找故障点,熟练掌握机床故障特点,各器件的性能结构、机床电路工作原理。 ●所有的元器件都安装在面板正面,可直观地看它们的动作情况,面板上还安装了测试孔,便于学生测试与排故。 ●装置上设有三相电源输出短路软载止保护功能,防止了实训考核时发生误操作损坏元器件。 ●电气控制线路元器件都装在作为挂板的安装板上,操作方便、更换便捷,便于扩展功能或开发新实训;操作内容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科学性。 ●操作台只需三相四线的交流电源,即可投入使用; ●技能培训用的控制线路和经特殊设计的小电机,可模拟工厂中各类的电气拖动系统,能满足维修电工的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等技能训练的要求; ●继电接触控制线路实训所有的元器件都通过导线引到接线端子上,学生实训时只需在端子上进行接线,有利于保护元器件;实训时通过线槽走线,进行工艺布线训练; ●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等电气元件均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保证设备的品质、性能; ●控制屏还设有定时器兼报警记录仪(服务管理器),为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实训电路与装置电源的连接通过安全插座和高可靠护套结构手枪插接线,安全快捷;三、网络化智能型考核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系统由1台教师用计算机(自备或代购)和智能人机平台(学生答题器),通过网络组成智能实训考核系统。 (二)教师在计算机上编辑试卷,按照实训考核要求编辑故障点,将设置好的故障点通过智能考核系统发送到每台学生实训考核装置上的人机平台(学生答题器),并在机床电路上自动产生设定的故障点。 (三)答题功能:根据系统设置的故障点,电路运行后产生相应的故障现象,考核根据现象检测判断故障点,将判断结果输入学生机,当学生答完试题并按交卷按钮后,系统会根据该考生试卷上的答案立刻给出考试分数,并将成绩保存在该考生的档案里。 (四)教师在电脑上可对考生考试过程进行监控,监控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考试结束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保存、打印。 (五)具有故障点自动恢复功能,按事先设置的故障点顺序排列,由学生根据电气原理及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当查找一个故障点由学生确认结束后,无论考生对此故障的答案对或错,系统都会将此故障点恢复进行下一个故障点的排除考试。 (六)智能人机平台(答题器)由中文液晶屏、微电脑、键盘组成。 四、技术性能: 1.输入电压:三相五线制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环境温度范围-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1.5KV A 4.外形尺寸:1305×805×1630mm3 五、装置配备 (一)MY02电源控制屏 控制屏为铁质双层亚光密纹喷塑结构,铝质面板。 主控功能板配备资源: 1.三相四线电源输入,经漏电保护器,总开关后,通过起、停按钮控制接触器通断,并设有急停控制按钮;

学前教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群概况 (二)专业群情况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钣金修复方向、汽车喷涂方向、汽车机修方向、汽车空调方向) 二、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 (一)专业定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良好的师德并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和销售工作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必须以《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优势,发展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为区域汽车维修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加强省内省外交流,注重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三、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和突破点。由原来的摩托车维修,到如今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基本形成,但学科建设相对滞后,成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建成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校发展依靠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的良性局面。为此,要优先建设若干重点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把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落到实处,增强发展的内涵基础。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坚持汽车维修服务的办学宗旨。实践的需要决定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走向。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必须以汽车修理厂发展需要为基础,从修理厂的维修实践中获得办学资源和发展动力。要处理好先进技术与基本技能、未来需要与当前需要的关系,立足基本技能发展先进技术,在本区域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要认真研究过去经验,反思专业和课程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立足中专层次,着眼大专层次,突破学科建设,不断适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既是专业建设的条件,也是专业建设的目的。要坚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下最大力气,创造最好条件,引导教师从事专业教学,进行专业研究,成为专业人才,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要坚持在专业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面向教学实践,提高学术要求,丰富学科领域,促进教师专业化。要沟通学校与研究机构、汽车维修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社会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推进专业教师、研究人员、维修厂师傅的角色互动,优化专业建设路径。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体现特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规划中关于办学定位的基本思想,把办学特色作为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学校影响的前提。一是突出中、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实践教学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立足社会需要,建立培养和培训一体化、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地为社会实践服务。三是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建设体系。把市区内汽车维修专家和最好的维修师傅聘任过来,作为我校的专业师资,把市内最好、实力最强的汽车维修厂作为我校的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实现教学的开放性。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根据立足区内,面向玉林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按照“高素质、强能力、优个性”的专业目标要求将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发展的“文化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人文素质拓展”为培养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和维修厂联系,到维修厂见习、实训。 (二)教学模式建设 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推动以“主动认知”、“项目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参与式”、“主动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发展,培养学习兴趣。聘任维修名师“提前介入”教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践活动奠基“技术工人”,整合网络媒体、自然环境、社区教育和政府资源,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课程体系建设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1、设备情况 目前,机械与电子技术中心下设子中心的设备资产情况如下: 2、场地情况

二、建设方案 1、建设总体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在建设中,通过部分硬件设备的投入,形成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校内硬件环境,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思路,并为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通过“软件”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凸显中心的示范作用。 2、各子中心硬件建设方案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 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数控加工为切入点,吸引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和产品的开发业务,从而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实现与企业工作业务的结合。 该中心主要的加工设备设备包括数控车床4台、数控铣床5台、加工中心1台(3轴),

从设备的配置来看,除了2台数控车床和1台加工中心为07年采购的设备之外,其余均为05年采购的产品,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工作。目前已通过在现有场地中开辟一块技术开发区域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将产品设计和产品加工规划在一起的场地布局。 在吸引企业生产任务的目标上,因校内设备数量不够,在承接企业批量生产任务上不具备优势。若要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多的数控设备,一方面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场地条件限制明显,故在资金和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不适合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多的设备。 从另一角度看,由于本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产品开发环境,并具有加工中心设备,在承接企业小批量生产任务和企业产品开发和试制方面具备有利条件。故在硬件投入上,投入少量高端加工设备,从而达到吸引企业的目的。 具体投入情况如下(按划拨的基地建设费用进行预算) 2)电子技术中心 现拟定将原自动化技术中心和电子类实训室统筹考虑,统一构建电子技术中心。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有2个方面:一是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开发为切入点,通过虚拟工厂控制的方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原自动化技术中心的技术服务和产学结合的特性。二是以RFI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切入点,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结合,共同尝试建设以RFID技术应用和开发为主线的校企合作项目,从而体现其技术服务功能。 该中心目前主要以实验型设备为主,且实验型设备缺少一定的综合性。故在硬件设备投入的策略上,投入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系统。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实训特点,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显出该中心的示范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