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课题:汕潮揭同城化探究

研究课题:汕潮揭同城化探究

研究课题:汕潮揭同城化探究

小组成员:李泓蓁、林越、陈加燕、方晓烜、黄逸翔、林浩崇、林雪勤、佘逸超、姚鑫沛、王雁玲、袁小瑾

摘要:

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毗邻福建闽南,包括现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市区域。三市同根、同源、同文,原属同一行政区域,自“汕潮揭”三市分设以来,一些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制约了三市的发展,也给三地百姓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不过,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汕潮揭同城化”,给三市人民带来福音。那“汕潮揭同城化”又是何物?小组成员们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走访亲朋好友等方法,从定位、交通、港口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对汕潮揭同城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并发现了同城化问题的所在,确定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坚定地相信汕潮揭三市在实现同城化后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同城化交通港口产业错位发展桥头堡城市群

目录:

一、什么是同城化? (2)

二、为什么要同城化? (3)

三、怎么实行同城化? (4)

1.大方向——三市定位不同 (4)

2.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年票互认 (13)

3.港口——组建粤东组合港 (21)

4.产业发展——三市错位发展 (24)

5.三市交界地区建合作开发区——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的桥头堡 (27)

6.其它方面 (31)

四、同城化的分歧:粤东发展极一极还是多极? (33)

五、他山之石——其它城市的同城化 (34)

六、汕潮揭同城化带来的好处 (36)

引言:

汕头、潮州、揭阳同根、同源、同文,原属同一行政区域,在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等层面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从古至今,三地百姓在工作、生活、出行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频密的交流。但自“汕潮揭”三市分设以来,一些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制约了三市的发展,也给三地百姓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汕潮揭同城化”的概念,从那时开始,三市打破行政壁垒,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使同城化事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小组成员对汕潮揭同城化做了探究,就三市同城化之原因、方向、注意的地方进行了分析。

正文:

一、什么是同城化?

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

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

二、为什么汕潮揭三市要同城化?

汕头、潮州、揭阳为什么要实行同城化呢?还是要从三市的经济情况说起。

汕头,国家首批经济特区之一,但如今经济却早已不如同时期设立的深圳、珠海、厦门其它三个经济特区,2013年GDP总额排名广东省第13位。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GDP总额排名广东省第18位。

揭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长为粤东经济强市,2013年GDP总额排名广东省第12位。

三市经济都有着良好的上升空间。发展经济成为三市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广东出台多项措施,推动粤东西北区域协调发展,其中,粤东四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表示,四市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汕尾更多放到如何融入珠三角,融入深莞惠的经济圈。其他三市在资源要素上存在重叠,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市同城化。

汕潮揭的“同城化”概念萌芽于2009年粤东城镇群规划之际。那年,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的《粤东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率先提出“粤东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的概念。粤东的“一体化”还将汕尾、梅州纳入范围,是一个“大粤东”概念,而“一体化”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汕潮揭“同城化”。今年,“汕潮揭同城化”在广东省党代会报告中被明确提出,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上升到政治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省党代会的报告在提及其它地区时都是使用“经济圈”或“一体化”的字眼,使用“同城化”这个概念只针对汕潮揭三市,可谓兼顾了历史与未来。

粤东的经济核心在潮汕平原,1991年汕潮揭三市分治所释放的竞争活力,客观上使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可是潮汕平原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人口众多,空间资源狭小,自然、经济、人文环境高度“一体化”,却人为地划分为三个辖区,形同小“三国”。分治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间争资源、争项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博弈的结果是丧失共同发展的机会。“汕潮揭在新时期强大的区域竞争压力下,三市避免被边缘化的唯一出路是区域整合。就可行性来说,汕头、潮州、揭阳原本就是同一个城市,地缘、人缘无障碍。三个城市中心城区间的距离最远也就四、五十公里,最近则只有三十公里左右,这种概念从中、外城市群的发展形态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城市的范围。”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沈陆澄,在谈及汕潮揭“同城化”时,颇有感触。

三市同城化让汕潮揭三市打破行政壁垒,便利三市人民,这有利于三市经济发展,提升潮汕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因而,三市实行同城化刻不容缓。

三、怎么实行同城化?

1.大方向——三市定位不同

汕潮揭同城化建设,主要是在交通、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互联和共享。汕潮揭同城化以汕头为区域中心城市,而潮州、揭阳则强化产业聚集和区域服务功能。

三市将建立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实现通信资费同城化,联合打造上中下游产业联系紧密、相互配套、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共同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

(1)汕头:全力打造粤东区域中心城市

粤东崛起看汕头。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给汕头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汕头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标准、大气魄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全力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打造东南沿海深水大港,增创港口经济新优势,强化汕头港主枢纽港地位。

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带动汕头经济快速发展

有关经济专家在“汕头崛起”论坛上指出,“三大经济带”将对“汕头崛起”起到“一石多鸟”的全方位促进作用:在城市空间上,可加快构建“一轴三带”的大汕头城市发展格局;在城市产业布局上,可充分发挥汕头的港口、海洋和生态优势,促进产业的集聚和提升;在城市功能上,进一步强化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市规划局长朱家栋表示,按照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的思路拓展城市,未来的汕头将完全有能力成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建设东部城市经济带、工业经济带、生态经济带“三大经济带”,是汕头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按照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临港工业基地、现代效益农业基地和综合服务业基地的产业定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成为汕头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关系到汕头未来的发展,更是为汕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中心创造很好的条件。

市规划局长朱家栋表示,市规划部门肩负“三大经济带”规划重任之一,将加大力度对“三大经济带”进行优化完善,争取尽快发挥其基础性服务作用。目前,东部城市经济带已

经完成包括海堤建设、河口整治在内的前期工作,规划方案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抓紧深化优化。工业经济带已完成规划,将通过项目带动工业经济带的建设。生态经济带也已完成规划。

以“一港三网”建设为重点,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汕头要崛起,要建成粤东城镇群中心,必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为此,汕头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以大港口为核心,海运、航空、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并以此为纽带,连结粤东各市,面向闽赣湘,拓展汕头经济腹地。在未来10年,汕头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一港三网”(即海港、公路网、铁路网、航道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区内运输网络和对外运输大通道基本完善并互相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汕头规划的“两纵三环九射”干线公路网络为主骨架,进一步完善公路布局,突出加强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形成粤东地区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实现“1小时经济圈”的目标。预计,在未来10年,公路项目投资达7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投资46亿元,国省道干线公路项目投资23亿元。重点建设汕揭、汕普、揭惠、登洪4条高速公路;加强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形成比较完善的公路交通骨架,重点改造国道324线、206线境内段;加快建设南澳大桥。根据汕头纳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规划方案,汕头将采取切实措施,拓宽资金渠道,加快汕头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国家级公路运输中心。

汕揭、汕普、登洪3条高速公路将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揭惠高速公路将争取在“十一五”后期开工建设,在“十二五”前期建成。同时,汕头大力推进陈沙公路、金凤路桥等在建工程的建设,并抓紧对境内国道改造路段进行整体规划。目前,国道324线机场路改造已开工建设;国道324线汕头路段共70.7公里大修工程的设计方案已完成;国道324线潮阳路段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争取第四季度开工建设。一系列的公路建设,将有效改变粤东交通落后状况,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作用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发挥港口优势和作用

在汕头,港口是最大优势,可建5万吨级至10万吨级、30万吨级泊位50多个,其潜力完全可以进入亿吨港行列,在粤东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屈指可数。港口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进一步加强港口建设,有利于催生石化、钢铁及大型制造业等基础产业,促进物流业和外贸进出口,巩固和提升汕头在粤东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

“在汕头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过程中,汕头港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蔡伟杰认为,汕头的港口优势、岸线资源是很多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发展临港产业、临港工业就是充分发挥汕头的比较优势。当前,汕头港的发展已出现良好势头,特别是近年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开始赶上和超过全国港口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幅度比较大,发展势头良好。

今后5年到10年是汕头港发展的关键时期,重点要以广澳港区和潮阳海门港区为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化泊位,使港口吞吐能力基本满足发展远洋贸易运输和适应临港工业的需要;要建设深水航道、防波堤等港口公共性设施,为适应大型船舶进出港和港口大规模开发创造基础条件;要优化港口布局,以结构调整促进港口发展,加快老港区功能调整,建成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安全、高效、可靠的现代化港口。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将投资35亿元,建成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566万吨,全港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

据悉,在港口建设中,汕头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化泊位和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做好广澳港区西防波堤、广澳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广澳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

等大型项目的前期工作乃至于建设工作。争取广澳港区一期5万吨级码头今年试投产,争取广澳港区5万吨级航道、广澳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马山港区3.5万吨级煤码头今年能开工建设,确保华能海门电厂和丰盛海门电厂配套的煤码头能按期开工。

对汕头港的建设发展,蔡伟杰信心十足,他相信,经过4年至5年的努力,汕头港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突出,在汕头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中将发挥更好的作用。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近年来,汕头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目前汕头市工业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工艺玩具、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等八大支柱产业。

(2)揭阳:抓大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独有发展模式

偏于粤东一隅、曾经蛰伏多年的揭阳,差点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摆脱不了经济踟蹰徘徊的状况。不过,近几年揭阳以令人称赞的“揭阳模式”与“揭阳速度”正迅速崛起,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列,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誉为“粤东发展的新亮点”。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GDP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在近几年的沿海重化工业浪潮中,揭阳抓住了这一新发展机遇,实现了观念之变、结构之变、作风之变,探索形成了“以放求活、以转求进、以大求强、以硬求效”的揭阳模式。

中石油大型炼化项目、潮汕机场等大项目让揭阳一下子成为媒体的焦点,揭阳的发展态势也让招商引资全面升温,形成“热岛效应”。但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知名区域经济专家陈鸿宇表示,揭阳并不是完全丢弃传统产业,揭阳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靠抓住原有民营骨干企业的转型升级,拉动地区的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每个地方各有特色和优势,形成经济的增长点。

不过,揭阳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弘平坦言,纵比,揭阳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上来了;横比,揭阳仍属广东的“第三世界”,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偏小,人口总数多,赶超进位、后来居上任务艰巨。每走一步路,要花费比发达地区多数倍的精力,每办一件事,要付出比发达地区多数倍的代价。

特色产业:“小打小闹”到“抓大谋大”

“巨轮”精密子午线轮胎模具深受世界轮胎巨头的赞许,年销售收入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主导制订全国行业标准;“吉荣”空调设备进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榕泰”牌ML 氨基复合材料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已成为国际上氨基复合材料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康美药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起点最高、实现中药饮片产业化、规模化的国家大型现代中药饮片产业化示范基地。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些在国内外行业领先的企业,均来自揭阳本土。

此外,揭阳还是享誉中外的“亚洲玉都”、“中国玉都”、“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中药名城”、“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以阳美玉都为例,目前阳美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中高档翡翠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国内中高档翡翠玉器90%出自阳美,每年从缅甸开采出来的中高档翡翠原料有75%以上流向阳美。

在此背后是揭阳市政府“抓大谋大”的发展思路。从“将阳美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玉器城,做到‘贵雅天下’;将普宁打造成为世界级药品城和轻纺城,做到‘康美天下’、‘衣被天下’;将揭西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做到‘装点天下’”这样的口号中便能略见一斑。

揭阳市政府深谙“小打小闹”实现不了跨越发展,“抓大谋大”才能壮大民营经济,企业“唱戏”,离不开政府“搭台”。因此,揭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

据介绍,揭阳推出了扶优培强工程,力促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引导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植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把规模上企业培植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调动各单位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此外,狠抓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并实施《石化产业发展规划》、《五金不锈钢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揭阳还积极实施技改创新工程,全面落实鼓励自主创新各项配套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创建名牌商标,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带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此外,鼓励民企加大技改创新投入,引导民企加强自主创新,依靠技改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并加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促成50家民企与全国5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并引导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打造一批著名品牌、驰名商标,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优。

政企需共同解决人才瓶颈

尽管揭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但记者采访获悉,在揭阳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人才瓶颈是最大的难题。由于受地域限制,尚且处于“经济洼地”的揭阳仍很难吸引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

“巨轮现在是技术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人才在外、资金也在外,我们在将触角伸到外部吸收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来培育这颗大树,企业要在这个洼地上长成‘百亿强企’那样的参天大树,难度还是有点大。”巨轮股份投资部的吴豪说,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以及本地工业基础的薄弱,巨轮股份在走高端产业道路上面临的人才瓶颈大,尤其是高级蓝领工人比较缺乏。

许多企业反映,由于潮汕地区的文化特性,本地人比较倾向自己创业,因而本土人才供应并不充裕。而对于外来人员,当地也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揭阳甚至还没有一所本科院校。

巨轮股份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出资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开办了工程硕士班及高中升专、

专升本两个学历提升班;与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联姻,每年在该院设置2个模具专业班,对学生采取“订单式”培养。

“企业很无奈,因为既当老板又当老师。”吴豪说,由于行业特性,巨轮把工人培养成熟练工,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非熟练工操作机器导致的损耗也很大,导致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公司的硫化机项目去年由于人员的缺乏,整整积压了8个月的订单。

巨轮也在培养发展企业的高端人才,但吴豪表示,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且人才的流动性很大,大多数人还是倾向去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为了留住人才,巨轮股份可谓绞尽脑汁,不仅提供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的宿舍,还有高级食堂、图书馆、酒吧、俱乐部等场所开放给员工使用,并严格控制主动和被动生产加班时间,还资助成立员工委员会和大学生联谊会。为了吸引留住外部的高端人才,巨轮还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如帮助他们落户揭阳、帮助其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

以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吉荣空调,也有自己的一套留人方法。吉荣空调管理部部长郑跃波表示,为留住员工,吉荣为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在业界也属优厚的工资待遇,并为来吉荣工作的每一位工程师提供一套住房,为每一位大学本科生提供标准间住房。及时关心他们对工作、生活的意见,满足其不同需要,还将这种关心延伸到“上下三代”,尽可能为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偶安排合适的工作,为他们的父母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子女解决上学入托问题等。但这一切无疑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不少企业表示,希望政府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过,不仅仅是揭阳,整个大粤东都面临类似的问题,而要突破这一瓶颈,显然需要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

此外,他们还希望政府在产业优惠政策能进一步完善,希望政策的延续性更强,系列化程度更高,让企业更加明确政策的支持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各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存在差异性,区域发展不平衡,希望有关部门能对不同地区有差别对待,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3)潮州:宜业宜游宜居之魅力名城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东邻福建,西连揭阳,南接汕头,北通梅州,濒临南海,是广东的“东大门”。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并扩大区域,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总人口254万。潮州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州菜之乡”、“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服装跨国采购产业基地”、“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重点城市”等称号。

潮州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是“潮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旅居海外的潮籍乡亲共同的精神家园。以潮州方言、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被誉为“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其中,潮州木雕、潮绣、大吴泥塑、金石铁枝木偶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名,人数居全省首位。

岭东首邑,文化名城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这古老的谣谚说的就是潮州。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潮州历经2100多年的朝代更迭,一直是郡、州、路、府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潮州留下琳琅满目的文化瑰宝。这里有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有堪称“中国第一街”的太平路牌坊街,有被誉为“木雕博物馆”的己略黄公祠﹐有“粤东第一古刹”的开元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许驸马府,有国内最大的八角围楼道韵楼,国内年代最久远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据统计,潮州现有文物古迹100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是粤东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地方。

千百年来,潮州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到潮州驻足流连,潮州的灵山秀水也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这里曾是唐宋名相李德裕、文天祥、陆秀夫等“十相留声”之所,至今仍有纪念他们的“十相留声”坊;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贬谪潮州八个月,潮州百姓因其改山水之姓为“韩”,留下一段芳存千古的旷世佳话。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熏陶,让潮州有凤来仪、英才辈出、灿若星河。近百年来已走出了文化奇人张竞生,走出了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走出了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爱国侨领陈伟南、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走出了奥运冠军林跃……几乎在所有的领域﹐潮州人都为国家﹑为家乡赢得了荣誉和骄傲。

潮起潮落,沧海桑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潮州在新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文化根基。升格扩大区域以来,潮州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先后投入资金10多亿元,对广济桥、古城牌坊街等十多处重点文物进行重建、维修和整治,使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光彩。目前,潮州正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上闯出新路,致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潮人故里,实业之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交融,造就了潮州人勤劳朴实、拼搏进取的地域精神,形成浓厚的民资民力优势和侨资侨力优势。5万多家民营企业,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塑料制品、印刷包装……十大传统特色产业竞相发展。

早在唐宋时期,潮州陶瓷便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如今﹐潮州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和陶瓷出口基地,拥有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仿古瓷、环保瓷、电子陶瓷等系列产品。每年的广交会,潮州陶瓷都是各国客商争购的目标。2004年4月,中国轻

工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把“中国瓷都”的桂冠授予潮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的国宴上,中国政府用来招待110多位各国贵宾的两万多件餐具,全部都是潮州生产;同年,由潮州企业及研发机构共同研究开发的两枚航天员陶瓷徽章,搭载“神七”探访太空。

同样,依托潮州传统刺绣、抽纱工艺成长起来的潮州婚纱晚礼服产业,蜚声海内外。在近几年全美婚纱年度评比中,潮州产品均获得综合指数的前三名,引领着欧美婚纱晚礼服消费的新潮流。

水族器材,是潮州近几年新培育起来的特色产业。2008年,潮州水族机电产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出口总额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2010年1-9月,出口总额幅度再创新高,增长56.1%,占全球市场份额近20%。

当前,潮州正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素质”这一主线,抓自主创新、抓标准化建设、抓市场开拓、抓品牌运营、抓效益增长,大力推进潮州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潮州制造”正日益向“潮州创造”转变,“中国瓷都”也朝着“世界瓷都”阔步迈进。

立体交通,便利之城

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这里既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点,又处于闽粤赣十三地市经济合作区的中心位置,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广汕铁路、汕汾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穿境而过,汕梅高速、潮揭高速、大潮高速正加紧规划建设,潮州与东南沿海“2小时经济圈”指日可期。

特别是近一年来,潮州的周边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海峡两岸将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国家相继将发展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位于几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部分的潮州,区位特点正逐渐凸显,并成为无可替代的重要优势。目前,厦深高速铁路在潮汕地区设立的中心站点选址潮州,潮州将成为粤东地区无可置疑的铁路交通枢纽。潮州市委、市政府立足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完善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尽快建立起与珠三角地区衔接紧密的立体化、开放型的交通运输体系。

潮州也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位于柘林湾的潮州港,是国家一级天然深水良港,距离台湾高雄市只有186海里,距香港192海里,处在高雄、香港和厦门三大港口构成的“海上金三角”中心,是大陆对台直航港口之一。

看好潮州港巨大发展潜力,2003年,总投资230多亿元的大唐三百门电厂在潮州港经济区落户,紧接着,新加坡金鹰集团三大项目、香港复天集团风能发电项目及中石油建设西气东输干线粤东门站等一批重大项目接踵而来,华丰石化基地、石油产品物流配送基地等工程扎实推进,亚太通用码头和进港公路建设全面动工,一个集电、油、化塑为一体的能源石化制造基地正在形成,港口经济趋形初现,开始成为潮州经济新的增长极。

港口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开阔潮州经济的视野和空间──在潮州的施政方略中,潮州将充分发挥作为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辐射交汇点、交通连接点、文化交融点的优势,着力筑好基础设施的“快车道”、建好产业转移的“对接地”、造好港口建设“助推器”、当好对台合作“桥头堡”、创好科学发展“践行区”,努力在承接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中抢得先机、奋起赶超,变“潮州有望”为“潮州兴旺”,再铸粤东辉煌的排头兵。

园林城市,安居福地

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潮州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令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长伴着一代又一代潮州人健康成长。

韩江潮州供水枢纽,是广东在国内率先展开“大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尝试,解决了粤东地区1300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多年来,韩江饮用水质始终保持在一类水平,城市饮用水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良好等级,城市环境定量考核成绩名列全省前三甲,连续8年在省环保责任制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

例奖”之后,今天的潮州,又朝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迈进。

这是一座生态之城,更是一座惠民之城。四大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自2006年以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启动“春风暖人心”──潮州市帮扶特困家庭爱心工程行动,建立了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使广大贫困家庭能够得到长期救助。自爱心工程实施以来,全市近2000户特困家庭得到三年定期定额的生活救济,158宗特困家庭重大灾难得到及时救助,300多名残疾儿童得到矫治康复,100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搬进了安居房。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快推进,2008年以来,全市住房租赁补贴惠及市区550户“双困家庭”﹐全市已超4970名被征地拆迁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与此同时,“健康进农村”、“同沐春风”等一系列富有潮州特色的民心工程也相继展开,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前,潮州正处在争当推动科学发展、再铸粤东辉煌排头兵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潮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七次和省粤东地区工作会议、粤东地区(潮州)现场会精神,以汪洋书记要求潮州“接受带动、迎接辐射、抢抓机遇、奋起赶超”的指示精神为动力,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落实推进年”活动为抓手,按照“强信心、抢机遇,抓发展、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落实“一个确保、两个加快、三个促进、四个增强”的工作措施,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

调结构促成大变化

潮州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注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过去5年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至2009年,全市GDP 4年年均增长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5%,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1.3:53:35.7调整为2009年的7.4:55.4:37.2。2010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56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4%,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去年省对2009年度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比中排名第13位,居粤东首位,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作为潮州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一批重点项目也纷纷上马。大唐电厂1-4号机组已全面建成投产,大大提高了潮州乃至全省的供电能力,带动了地方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中远汇通储备油战略基地、亚太通用码头、粤东水产品批发市场、BME高积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产业化、LED用陶瓷封装基座产业化等产业项目抓紧建设,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基本形成,做到了“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

2013年,全市64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79亿元。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大唐电厂3、4号机组投产发电,厦深高速铁路潮州段、潮州港进港大道顺利推进,汕梅高速公路潮州段建成通车,潮揭、潮惠高速公路正式复工和动工建设,三环集团LED陶瓷封装基座等项目进展顺利,投资5亿元的陆上风能发电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效应进一步增强。

2.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年票互认

俗话说:“路通财通。”汕潮揭三市意欲发展经济,就应该大力发展当地交通,同时,交通联络也应该成为推动三市同城化的一大有力手段。过去,“汕潮揭”三市因行政属地的问题,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的落地与建设上都碰到了一些阻碍,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离不开交通发展。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汕头、潮州、揭阳将统筹三市交通资源,强化交通的内外对接,互联城网,构建共建共享,顺畅快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力争到2020年,形成汕潮揭一小时生活圈。

铁路

厦深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三市人民的出行,为同城化事业注入一剂强心剂。厦深铁路开通后,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会空前活跃,将对粤东地区的招商引资、对台贸易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对接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承接珠江三角洲、港澳台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并对临港工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其中,设在潮州市沙溪镇的潮汕站便是三市同城化的标志之一。

潮汕站是厦深铁路沿线大站之一,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的接轨站,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梅汕高铁)的接轨站,地处潮汕三市的地理中心。是粤东潮汕地区的中心枢纽大站,位于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距离潮州市区约12公里,揭阳市区约25公里、汕头市区约28公里,距离揭阳潮汕机场约10公里。

站房分为主站房,次站房和站台雨棚,站房主体建筑面积为10132.1㎡。主站房位于潮州方向,次站房位于汕头方向,南北站房通过旅客地道连通,每一边都有候车大厅和售票厅,旅客可在南北两侧同时上车。

潮汕站斜屋面、虎头墙等设计元素,具有浓郁的潮汕地方特色。其中北站房候车厅屋面结构采用钢网架,立面装饰主要采用花岗石石材幕墙和玻璃幕墙,看上去厚重朴实。

潮汕站将来还会引入多条铁路,将与周边便利的公路、潮汕机场一并形成潮汕地区区域性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潮汕站的对接交通配套比较完善,开通了往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和梅州等多地的专线班车和公交车共16条线路,旅客换乘比较方便。

除了厦深铁路外,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到汕头段的修建也将对三市同城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到汕头段包括梅汕高铁(梅州至潮汕站)和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两段。

梅汕高铁即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的简称,又称为梅州至厦深高铁连接线,又名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是一条以兼顾城际客流、中长途客流和少量货运的快速铁路。线路起于梅州,自规划中的广梅汕铁路扩能新双线梅州西站引出,经丰顺、揭阳,接厦深高铁潮汕站。梅汕铁路为广梅汕客运专线的一部分,起点为梅州西站,终点为潮汕站。梅汕客专全线共设9个车站,自北向南依次为梅州西站、畲江北站、建桥站、丰顺东站、玉湖东(预留)、揭阳北站、新揭东(预留)、揭阳潮汕机场站和潮汕站(改扩建),其中玉湖东、新揭东两个站是预留站,揭阳潮汕机场是地下站,潮汕站是接厦深铁路的站点,将在厦深铁路潮汕站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工程。

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工程主要包括潮安县龙湖南出站后沿既有线增建第二线至汕头站,增建第二线22.9公里,既有线改造22.9公里;自厦深铁路潮汕站至广梅汕铁路龙湖南站按方向分别新建上、下行联络线11.8公里;自厦深铁路区间韩江特大桥至广梅汕铁路龙湖南站按方向分别新建上、下行联络线9.7公里。沿线共设4个站点:新增龙湖南站,改建潮安、汕头北、汕头站。厦深高铁潮汕站设在潮州市境内的沙溪镇,汕头旅客要搭乘厦深高铁必须要到潮州。而厦深高铁汕头联络线建成之后,汕头客运站将可以作为始发和终到站,从汕头乘车就可直达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将为众多的汕头市民出行提供极大的方便。

机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也使三市同城化事业迈出一大步。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地处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登岗镇,省内三大航空机场之一,于2011年12月15日正式启用,距揭阳市进贤门的直线距离约15公里。该机场目前为中国南方航空、天津航空、中国东方航空的重点机场。

总投资37.64亿元的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定位为国内中型机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潮汕机场占地5081.7亩(含场外125亩),场址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登岗镇,是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的地理中心,距离汕头、潮州市区各为20公里左右,服务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粤东地区,辐射闽南部分地区。以2020年为目标年,规划建设两条长2800米、宽45米的跑道及两条联络道,站坪面积16万平方米,停机位达21个,其中远机位9个,近机位12个,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E,可满足波音767型等级的300座级以下飞机的起降要求。

航站楼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2073人次的使用要求。周围的广梅汕铁路、厦深高速铁路、国道206线、省道335线、省道232线和G78汕昆(汕梅)高速、潮揭、登洪、揭惠等高速公路及汕头港交错连接,四通八达,共同构筑成以机场为中心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上文提到,梅汕高铁将在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设揭阳潮汕机场站,它为地下车站,建成后将完善潮汕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实现航空、高铁、公交的零换乘,极大的方便旅客的出行,也将带动机场的进一步发展。由下图可知,机场建设时就已经为铁路车站的设立预留好了空间。

高速公路

目前,潮汕三市在路网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合作对接,正全力推进汕揭高速公路以及汕头至揭西高速公路、揭惠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建设。在加快汕潮揭同城化过程中,汕头市还重点加快规划建设潮汕环线高速,让“一小时生活圈”逐步成为现实。如今,汕头、潮州、揭阳同城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值得期待的愿景。而作为先行工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为“同城化”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梦想开始真正照进现实。

汕揭高速

汕揭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规划的汕昆高速G78广东境内重要的一段,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汕头至揭阳高速公路全长55公里。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段建设。揭阳段已于2006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潮州段已于2010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2012年元月8日汕头月浦段建成通车。2014年1月18日汕头泰山段建成通车。2014年12月28日汕头外砂金洲立交段(与沈海高速正式接通)建成通车。此条高速公路将汕头市区、厦深铁路潮汕站和揭阳潮汕机场连接,将成为汕潮揭“半小时生活圈”与“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汕湛高速公路汕头至揭西段

汕头至揭西高速公路(即汕湛高速公路汕头至揭西段)起点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滨海钱塘村,与河浦大道和广澳港区疏港大道连接,与深汕高速公路相交,经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普宁市,终点于揭西县大溪镇,该项目主线全长约86.587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设置互通立交14处、服务区2处。该项目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粤东地区经济加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项目建成将缓解国道324线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优化东翼地区路网布局形成汕头通往珠三角地区及粤西地区的另一条快捷通道。同时将成为汕头港广澳港区的集疏运快速通道,增强汕头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粤东地区协调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

揭惠高速

揭(阳)惠(来)高速公路路线全长71.791公里(含揭阳市区连接线8.5公里),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桥梁57座,互通立交10个,管理中心1处,收费站9处。揭阳南枢纽互通至华湖北枢纽互通段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路基宽度33.5米,华湖北枢纽互通至沿海公路段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该项目拟于2013年年底开工建设,2017年底竣工,工期36个月,2017年底通车运营。据介绍,路线在揭阳市湖心附近连接S20潮莞高速公路,经潮阳区金灶镇高斗谷地后设长3000米的小北山1号隧道穿小北山进入普宁市麒麟镇境内,再由小北山2号隧道穿小北山老鼠尖进入汕头境内,路线自此进入练江平原。在贵屿镇西美右侧上跨省道237,在南阳西侧下穿过厦深铁路,沿北港南行跨县道059,再与在建陈南公路延长线相交设置贵屿互通立交。在潮南区司马浦镇的下底附近与规划的S14汕湛高速公路相交设置司马浦互通立交,然后南行至上底,在上底东侧与国道324相交。沿高压走廊继续南行,在潮南区两英镇的下坝附近与陈沙一级公路相交设置两英互通立交后进入大南山区段。在雷岭镇的龟山上跨省道235,继续南行至雷岭镇的龙坑,在龙坑附近与省道235相交设置雷岭互通立交,在前湖附近路线由潮南区进入揭阳市惠来县境。

揭(阳)惠(来)高速公路项目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精神的重大项目,是省网二横、四横和五横线的联络线,是纵贯揭阳和汕头两市南北向的重要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成为连接揭阳市空港与惠来沿海产业带两大经济发展“引擎”的生命线。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粤东地区高速公路网,推进粤东经济一体化,增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能力,大大拓展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的辐射范围,加强揭阳、

惠来、潮阳、潮南之间以及与潮汕机场和沿海港口间的联系,方便沿线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潮惠高速

潮惠高速,即广东省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四横线”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粤闽沿海高速公路复线的组成部分。该项目路线起于潮州市古巷镇与潮揭高速公路相接,与“四横线”潮州至粤闽界对接,由东往西经揭东、揭阳市区、普宁、揭西、陆河、海丰、深汕区,终于惠州市惠东县与莞惠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243.14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分段为100 km/h 、120km/h,工程投资297.516亿元。此条高速公路将沟通起三市的部分镇域,也将对同城化起到推动作用。

潮汕环线高速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加密线,也是《汕头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中“二纵三环九射”干线路网中“三环”的第二环。潮汕环线路线设计起点位于汕头市澄海区的上华镇,与汕汾高速相接,沿线城镇主要有澄海区的上华镇;潮州市潮安区的庵埠、彩塘镇;金平区的鮀西镇;揭阳市榕城区的地都镇;潮阳区的西胪、河溪、金浦、和平镇;潮南区的胪岗、成田、沙陇、井都镇,终点位于潮南区的井都镇,与深汕高速相接。其建设有利于畅通对内对外通道,尽快形成汕潮揭1小时经济生活圈。

城际轻轨

2014年3月,潮州市市长李庆雄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汕潮揭三市将建城际轻轨。三市城际轻轨将成为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一部分。

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初步规划方案为建设潮汕都市区环线,以环线为基础,向外放射,规划汕头至梅州、普宁至惠东、揭阳至海丰、普宁至惠来、潮州至饶平等5条放射线,总长772公里,其中潮汕都市区环线188公里。以速度每小时120公里推算,从汕头到潮州、揭阳不到半小时。

往来汕潮揭三座城市,城际轨道交通肯定是未来的首选。汕头市正全力配合省加快粤东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并先行启动汕头市轨道交通网的规划编制,2013年可完成。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指出:强化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地位,推进汕潮揭(汕头、潮州、揭阳)一体化、同城化。广东省省委、省政府2009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样”的指导意见》,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尽快开展粤东地区轨道交通规划。记者了解到,以城际轨道交通的速度一般都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推算下来,乘坐城际轨道交通,从汕头到潮州、揭阳不到半小时。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的铁路科负责人介绍,粤东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有三种网络结构形态,其中放射形是以汕头市为中心往潮州、揭阳、普宁、汕尾、饶平、普宁、南澳岛城际线,线网呈放射形;环形是以汕头、潮州、揭阳构成内环网,汕头、饶平、潮州、揭阳和普宁构成外环,线网呈环形;十字半圆形(即格子形)是以汕头、揭阳为南北轴,饶平、普宁为东西轴,两轴十字交叉,辅以饶平、汕头至普宁为半环,线网呈十字半圆形。“目前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提交初步成果,整个项目将力争于…十二五?期末完成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间动工建设”。

从有利于汕头市域轨道交通与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有利于轨道交通走廊的预留和控制,汕头市也已在2012年11月正式委托中铁咨询公司编制《汕头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单位正加紧推进项目的规划研究工作,争取2013年6月份完成编制工作,提交初步成果,8月份组织审查。

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项目已正式列入修改完善后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近年来,随着粤东地区城镇化、同城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的呼声越来越高,2011年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曾淑琴曾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成为制约粤东

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将建议我省在“十二五”初期加快研究规划潮汕都市区轨道交通项目,并研究建设从河源或惠州延伸到潮汕都市区环线的城际轨道,实现潮汕都市区与珠三角对接。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根据汕头等地人大代表的建议,在内容中修改增加了加快建设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等内容。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粤东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相比之下,粤东轨道交通网建设仍然较为滞后,制约汕潮揭同城化发展,这一情况引起了汕头市的省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出席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主席郭大钦领衔向大会提交提案,希望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粤东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以提升粤东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更好地在区域经济总体布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粤东地区人多地少,资源分散,城市聚集度不高,粤东地区要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培育区域增长极,对外共同参与区域竞争,对内服务带动城镇群整体发展,通过区域交通网连通汕头海港、揭阳空港、潮州铁路港等三港资源,发展海港、空港、铁路港三港经济,形成紧密相连的高端服务产业集聚区,共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争取技术、资金、人才等战略性资源。

省发改委2011年底委托中铁咨询公司开展《粤东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研究》工作。2012年3月,设计单位完成了规划初稿,目前,设计单位已基本完成项目规划研究并即将提交初步成果。汕头市的省政协委员们呼吁省政府进一步重视粤东地区轨道交通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尽早审定批准粤东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并力争“十二五”后期开工建设,使得粤东地区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委员们同时建议,省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为粤东轨道交通建设铺路搭桥,积极稳妥推进规划实施。如发展城际轨道交通需要巨大的资金,建议由省政府、粤东各市及沿线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并制定专项引资政策,吸纳外商投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同时建立与政策配套的投融资体制,制定合理的票价制度,建立可行的投资—回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规范投融资标准,建立起系统、长效的政策法规体系。

(2)三市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

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12年12月26日批复同意,汕头、潮州、揭阳市三市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车辆年票通行费互认。

汕头、潮州、揭阳市同属粤东大潮汕地区,三市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文化同根,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紧密。2012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促进“汕潮揭”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为粤东三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为推进“汕潮揭”同城化,促进区域跨越发展,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于2012年5月31日在汕头市召开同城化联席会议,统一思想,部署落实三市同城化工作措施。会议决定将三市车辆年票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