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史

中外艺术史概略

第五章——西方手工业时代的艺术设计
1.在古埃及文明中属第三王朝金字塔最为著名,由第三王朝佐塞儿王的大臣依姆荷太普设计建造,由六级阶梯组成的平顶四面椎体,是历史上第一座由石头建造的巨大建筑,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最著名的是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门考拉。
2.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玻璃大约发现于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
3.古代两河流域的设计: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指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因为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历史上第一个名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爱琴文明: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米诺尔斯王宫,其扑朔迷离的感觉也被荷马称之为迷宫。
5.古希腊文明:其文明成果主要在建筑设计方面,最富盛名的是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希腊的陶器也很富有盛名,几何风格陶器:以层层陶土圈叠垒成形,再顺着水平方向层层绘上图案,其纹样多采用几何形状,人物也化成火柴棒似的木偶形状。
公元前8世纪随着与东方交流加深,便出现了东方风格时期,公元前6-5世纪是希腊制陶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黑绘式与红绘式的装饰纹样。
6.古罗马的设计:其文明成果也在建筑上突出,多采用拱券结构和穹窿顶闻名于世,著名的有万神庙。其后的作品还有君士坦丁凯旋门,大角斗场,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著有《建筑十书》一书。
7.中世纪的艺术设计: 指公元176西罗马帝国崩溃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开始的近一千年的历史,其建筑具有宗教神秘色彩,而教堂建筑是其最具风格,最高成就的建筑。
最早的教堂采用巴西李卡式,后面又相继出现,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教堂。中世纪神学权威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教堂建筑美得三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罗马式教堂有“放在地上的宫殿”之称,而哥特式教堂则被称为“升入天上的宫殿”。
罗马式教堂典型的有: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法国的圣赛尔南主教堂,英国的杜勒姆主教堂。
8.哥特式教堂是最能体现基督教精神与教义的建筑形式。
其造型主要是:高耸的塔尖,侧面墙窗大开,内部装饰精致而华丽,充满神秘色彩的镶嵌画。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其中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
9.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前的艺术设计:
特征如下:人文主义,大美术特点,美观与适用原则。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呈现罗马式和巴洛克式建筑

风格。
10.巴洛克式风格源于葡萄牙语,意为粗糙,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隐含有贬义色彩。形成于17世纪,代表一种奢华绚丽热情奔放的风格,也就是今天的巴洛克风格。其最具代表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11.巴洛克风格的家居设计更加注重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因素,将舒适和实用放到重要位置,更加注重装饰技巧,为此,违反传统,打破和谐,标新立异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风格。
12.罗可可风格: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与巴洛克风格相关而又自成特色的装饰风格,基本特征为,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其受到东方文化影响,在法国也称中国装饰。
代表作有:齐蓬代尔设计的中国式大床。
13.新古典主义设计:18世纪六十年代60年代到19世纪前半期,一面市就以简洁庄重,充满理性的风格特点横扫罗可可的胭脂俗气,既保持古典文化的庄重典雅,又赋予这种风格新的思想内涵。也成为浪漫的古典主义,威基伍德获得“王室御用陶工”称号。

第六章——向工业化转型期的设计
1.所谓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转变到以工业和机器制造为主的经济过程,由18世纪从英国传向世界各地。
2.现代设计作为从工业美术中分离出来的新体系,在形成之初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观念上具有民主思想和为平民服务的意识,反对精英主义和贵族特权;二是在技术上设计业与制造业分离,工业品实现了大批量化生产。
3.工业化转型期的艺术设计其变革主要表现在:设计师身份的转变,设计材料的变化,设计审美的变化,设计学科的确立,设计服务对象的变化。
4.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源自英国,针对设计领域中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中造成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力图改变这种状况而兴起的一场旨在复兴手工艺为目的设计运动。约翰·拉斯金是这场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威廉·莫里斯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5.产生的原因:设计的现实需要,思想领域的促进,“水晶宫”的反面刺激。
6.工艺美术的倡导与实践:理论倡导者约翰·拉斯金著有《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的石头》,猛烈抨击了“完美的机器论”。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首先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相互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其次,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重新振兴来消除工业生产、设计与制作相分离而造成的设计粗制滥造现象;最后,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
1864年,莫里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了一家设计事务所“莫里斯设计事务所”。
1896年,莫里斯

为 《桥沙集》做的装帧设计,采用黑色和红色双色印刷,这是莫里斯最杰出的作品,至今任被装帧界称为“现代书籍装帧第一书 ”。
7.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与局限性:
局限性:由于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对机械化大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其理论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无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融合,他们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和对中世纪的向往,明显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英国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但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艺术设计体系。它过分关注产品的艺术性,却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其违背了为平民服务的初衷。
因此,工艺美术运动如同象牙塔的试验品,是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理想主义结晶。这些 局限性使得“工业美术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运动,其理论意义远大于实践意义。
意义:但“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改革和探索,特别是他所体现出来的民主思想和现代精神,为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是现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弊病。无论是德国的包豪斯,还是北欧的“早期现代主义”设计思潮,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受到了“工艺美术书运动”的启发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
8.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一次影响很大的设计运动,是由古典风格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转折点。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和传播,它是一个注重形式的设计运动,而不单纯是一种风格。
成因: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角度看,促成新艺术运动的原因在于普法战争结束后,社会稳定,欧洲各国致力发展经济,促进消费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成为新艺术风格产生的催化剂。从设计形式的角度看,新艺术运动的形成受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受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 版画的影响很大。
日本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以描绘市民生活为主的单线条多套色风俗画,主要题材为现实中的美人,歌舞伎演员,风景及大量的市井风俗画。
早在1865年欧文·琼斯《装饰法则》一书就试图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建立全新的装饰设计原则。
1883年马克穆多为《雪恩的城市教堂》一书所作的扉页,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波浪般的叶子与火焰般的花朵更富有动感和活力。
9.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区别:
相同点:它们都反对工业化风格和雕琢的维多

利亚风格,对传统手工艺充满热爱;都主张从自然、东方艺术当中吸收创作的营养,反对机械化的批量生产,都主张艺术应当与技术相结合。
区别:1)在对待传统装饰风格的态度上,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复兴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对传统形式的借鉴。
2)在向自然学习的态度上,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师法自然,而新艺术运动则反对低俗的临摹与仿造,认为设计师应当发挥更为自由和丰富的想象力,对自然形式加以提炼,发现隐藏于形式背后的象征和隐喻,这也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符号。
3)新艺术运动在观念上承认并接受机器,它认为机器是一种新的美学表达方式,借助机器的作用,可以开创人类新的生活方式。
4)新艺术运动也对自然主义装饰风格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主张设计师到大自然中寻找自然美的本质,挖掘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性或审美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
5)在艺术创作和产品设计上运用流畅、曲折的线条,相互交织和盘根错节的动植物纹样,来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力。
6.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也是这场运动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对于欧美新艺术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889年法国革命100周年纪念碑的征稿中,象征现代科技文明和成果的埃菲尔铁塔从700多件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塔体成抛物线耸入云端,展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伟大成就,因此被称为现代机械文明的纪念碑。它独特而又优美的曲线也成为随之而来的新艺术运动的标志。
巴黎新艺术运动几个重要的设计中心大多是以家具为中心的事务所,影响最大的有“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其中六人集团的领袖吉玛德最有影响的设计是巴黎地铁入口处的装饰。
除巴黎以外,推动法国新艺术运动发展的还有另外一个中心,南部小城南锡,主要设计成就体现在家具和日用品方面,代表人物是埃米尔·盖勒。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如广告,书籍装帧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使法国成为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
在比利时,1894年20人小组改名为自由美学社,主要人物有维尔德,博维,霍塔,霍塔是新艺术视觉语言的创始人,在建筑和室内装饰中喜欢用葡萄蔓似的细线相互缠绕和盘旋扭曲,这些也成为了比利时的特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其代表作是霍塔公馆。
在西班牙,天才设计家,安东尼·高蒂以其极富幻想的浪漫情怀独树一帜,代表作是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居里公园,巴特罗公

寓。
在德国,德国的青年风格其主要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他是德国设计的奠基人,是后来现代主义运动代表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柯布西耶的老师。被德国乌尔姆学院院长马尔纳多称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在奥地利,分离派。
7.装饰艺术运动:20世纪在英国,美国,法国兴起的涵盖面较广,风格较为特殊的设计运动。
成因:1)从传统装饰的艺术风格中获取创作灵感。2)受到当时造型艺术的很大影响。
3)俄国的芭蕾舞对装饰艺术也有很大影响。4)汽车设计样式对装饰主义运动有直接影响。
在法国,装饰艺术主要成就在于首饰设计和时装配件设计。
在美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好莱坞风格可以说是装饰艺术在美国的进一步本土化。

第七章——工业时代的设计
1现代主义设计:成因:工业发展的需要和驱使,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
特征:1)在设计内容上,他坚持设计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设计必须经批量化,机械化生产而转化为产品。在设计理念上,现代主义设计是民主主义的,具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设计者们希望通过设计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的总体生活水平,这又使得其理性主义充满了幻想特征。
2)在设计理论和原则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功能主义原则,对机械持肯定与强调的态度,强调产品的功能性,注重力理性思考,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反对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
2.产生:1)德国同盟,1917年由穆特修斯组成,其对设计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任何单纯追求风格和装饰的设计多都是错误的,应追求没有风格的风格,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并提出标准化概念。1909年他设计的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2)俄国构成主义:也成结构主义,发源于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有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模型),马列维奇(白地上的黑色正方形),维斯宁,瓦西里·康定斯基,罗钦科。
3)荷兰风格派设计:代表人物是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
3.现代主义的发展:包豪斯,1919-1933年,现代设计的摇篮。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佩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汉内斯,迈耶。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罗。
包豪斯的成就: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

法则来进行。
影响: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创作的教育思想。
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架桥的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
3)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的生产方法。
4)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包豪斯发展了现代设计的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的方向。
缺陷:注重国际风格,缺乏民族性,另一个缺陷在于过分的形式主义。
4.现代主义设计的大师:
格罗佩斯,早期在贝伦斯的工作设计
柯布西耶,法国设计师,萨瓦公寓,朗香教堂,印度昌迪加尔法院。
米斯·凡德罗,1928年,提出少即是多的原则,在处理手法上,提出流通空间的新概念,在德国馆的吐根哈特住宅中有所体现。
赖特,二十世纪的米开朗基罗,大力推行有机建筑理论,六个设计原则,简练应该满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建筑设计风格应该多种多样,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建筑中精神的统一与完整性。代表作有1915年的东京帝国饭店,1938年的流水山庄。
5.美国现代设计的崛起:
1)芝加哥学派:在新艺术运动之前就有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伯纳姆,沙利文,詹尼,主要观点在于强调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功能追随形式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技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2)样式主义与流线形设计:是消费主义与技术发展的产物,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样的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流线型’是20世纪30-40年代最为流行的产品风格,成为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最早将‘流线型’引入工业设计的是欧洲人。1914年,意大利设计师卡塔格纳首次采用‘流线型’进行汽车设计,1921年,德国飞机设计师爱德蒙·伦普勒则第一次在飞机上使用了这种形状。
1933年波音公司设计的波音247型是第一架采用流线型设计的飞机,其飞行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第八章——战后欧美各国的设计
1.时代风貌:
1)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各自的工业水平,工业设计由此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就大的环境来说,战后的长久和平,也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二战后,科技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众多军用科技成果转化为民

用,新材料的发展和增加为工业技术革新,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因此,20世纪六十年代也被称为“合成树脂的年代”。
2. 1953年瑞士著名设计家马克斯·比尔在西德的乌尔姆市创立了二战后的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不过真正将乌尔姆学院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并形成特色教育体系的是阿根廷人托马斯·马尔多维多(冷峻,简洁,充满理性),乌尔姆最大的成就在于它详细研究了艺术设计与科学的联系,强调技术质量的重要性,指明了培养有科学知识的艺术设计师的方向。然而在战后设计教育上最出色的是美国,其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欧洲成熟的设计教育死想和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其出发点是为市场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提高产品竞争力。
3.德国的现代设计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一战前德国就建有完整的设计体系,为德国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是理性主义与技术美学思想相结合,对现代设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技术美学的提出,所谓“技术美学”,主要是衡量产品和设计的各种要素和综合体系,建立起一种美德,符合理性的,科学的设计原则。
在系统设计上作出奠基作用的是汉斯·古格洛特和迪特·兰姆斯,因此布劳恩公司吸收了大量的乌尔姆体系,也就发展成为后来的乌尔姆-布劳恩体系。
4.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在二战之后意大利设计迅速崛起,其艺术设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称为“意大利奇迹”,其米兰三年展称为意大利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展示平台,其及吉奥·彷蒂是米兰三年展的重要组织者,1954年的米兰三年展的主题是“艺术的生产”,重要作品是“手提式‘字母22’”打字机。
反主流设计:20世纪60年代受波普艺术的影响,反对设计中的豪华装饰倾向,强调艺术性,反对技术时尚,其领袖人物埃托·索特萨斯,代表作为“情人打字机”,反主流设计最著名的1966年成立于米兰的“三人设计组”设计的充气椅称为反主流的典型作品。
5. 迎头赶上的日本设计:自二战后日本经济经过了三个阶段,恢复期,成长期,发展期,另一方面日本设计可以概括为日本设计受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影响西方乃至全世界的现代设计,几乎是与源自于西方的设计风格并行,日本还发展着一种传统的设计风格。
6.极具商业味的美国现代设计:
战后设计教育体系:美国的设计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欧洲成熟的设计教育思想和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二战后,美国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的道路,芬兰的设计大师,沙里宁创立的克兰布鲁克学院就是培养美国现代设计人才的摇篮,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

国际风格的形成和对世界设计的影响,而在于美国是第一个将设计职业化,独立化的国家如出现独立人工业事务所,在大企业中设立专门人设计部门。因此而大大推动了世界设计的发展。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设计道路,一是国际化、大众化的主题设计,二是独立设计事务所迅速崛起,并不断拓展设计领域,企业形成设计[c1]
7.国际风格:二战爆发后,艺术设计的中心由德国转向美国,随着包豪斯设计大师们的两移居美国,使他们的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国际风格。国际风格的突出特点是精神内容被极大的削弱,形式主义的成分在逐渐的增大,商业的味道极浓,国际风格凸显了美国实力主义的哲学
8.美德设计的形态对比?
美国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前强调功能主义:而后者则强调市场经济效益,及设计的商业色彩极浓。功能主义设计的目的是给社会带来益处,使人们的生活有实际的改善;而市场效益则是将促进销售,获得更大的利润作为目的。美国的设计体系将产品形式的包装、改放在重要的地位,在产品的功能并没有很大改观的情形下,仅靠形式的改变,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见,美国发的设计体系则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包豪斯所代表的欧洲设计体系则强调“形式追随功能”。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兴起了商业设计热潮,其核心是“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9.各具特色的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
1)瑞典设计
欧通常是指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四个国家
即注意产品的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现代美学。瑞典是北欧诸国中最早发展工业设计的国家。
最能体现瑞典设计分割的是其家具设计,引领瑞典设计的是马尔姆斯腾,因此也被称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2)丹麦的设计
凯拉·克林特是丹麦现代家居设计大师和奠基人,而其学生雅各布森则使丹麦家走向世界。其代表作主要有蛋形椅,天鹅椅,蚁形椅。
汉斯·魏格纳是丹麦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作品是丹麦现代设计走向成熟的标志。
丹麦的灯具也享有声誉,保罗·汉宁森曾经设计过的一系列照明灯甚至成了世界灯具设计的典范,如PH灯。
沃纳·潘顿是战后丹麦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人物。60年代前后,西方掀起了一股“新有机风格”的设计潮流。
所谓“新有机设计”,是相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有机设计而言,它反对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但也不是“有机设计”对传统的简单复兴,它不在乎传

统材料的优点和命运,也放弃了自然有机形体那种柔和的形式感的追求,而更钟情于用当时新兴的人工合成材料创造一种人工有机形态或几何形态。
“潘顿椅”开创了“无后腿”设计。这把椅子是人类设计的第一张单体模压玻璃纤维椅的实例,也是最早的一批塑料家具。
3)芬兰的设计
芬兰是北欧各国中最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芬兰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是阿尔瓦·阿尔托。

第九章——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1.“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和界定的。丹尼尔在1973年写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把人类社会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2.后现代滋生的原因:
既然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形态已从“标准化”生产转向为客户“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时代,那么,作为人类造物行为的设计活动,必然要追随时代而变化。
①丰裕社会的到来②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③市场与消费观念的变化④多元文化的影响。首先,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领域,诸如哲学、艺术、文学等对主流文化的叛逆,影响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领域。其次,商品的极大丰富,厂家把设计的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再次,人体工学原理和现代心理学已成为设计师进行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⑤国际风格的衰退。其主要表现为1972年7月15日,随着日本设计师山崎实采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于1954年在美国圣路易市为一批低收入者设计建成的住宅区被爆破拆除,几十年中在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的“国际风格”,在普鲁特·艾格住宅被炸毁的那一刻起也随之轰然倒塌。
3.后现代主义设计:
是在60年代反文化运动、波普艺术思潮影响下从建筑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鲜明的设计运动,在90年代初期开始没落。而“后现代设计”则是指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结束后产生的一系列设计运动、设计风格和设计探索的活动,他包括后现代主义设计,减少主义设计,解构主义设计,高科技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等多种设计流派。
在这场设计运动中,美国的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和查尔斯·詹克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们针对后现代主义设计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性的设计理念,并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给予了理论的总结。
罗伯特·文杜里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他的著名言论“少令人生厌”,即是对现代主义理论的批判,也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诠释。代表作(栗子山别墅)都表现出了其所倡导的继承历史文脉,对立统一,兼容并蓄的建筑处理手法,以及追求典

雅和富于装饰特征的、历史的、折衷主义建筑形式。
4.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
①重视产品的装饰效果②注重心形态的历史与文化内涵③强调设计的精神娱乐功能④后现代主义设计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
5.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①飞利浦·约翰逊——纽约电讯公司总部大楼②查尔斯·摩尔——美国路易士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③迈克·格里夫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④詹姆斯·斯特林——德国斯图加特新国家艺术馆⑤约翰·伍重——悉尼歌剧院⑥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已炸毁)
6.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
1976年意大利米兰成立了一个名为“阿卡米亚”的工作室,此工作室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设计制作样品的平台。
随后在产品设计领域又出现了另一个重要代表——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集团。成立于1980年,由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索德萨斯和其他七名年轻设计师组成。
孟菲斯设计集团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产品设计理念,但是他们并没有特意系统地阐述过其设计思想,他们只是用他们的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设计作品来展示他们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迥异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他们的设计主要是打破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赋予功能和形式以新的内涵,认为功能不是绝对的,他只是产品与生活的关系之一,而形式并不只是为表现功能,他本身也是一种隐喻符号,可以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7.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出现的原因: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要求产品设计能够不断日新月异,不仅仅是功能的完美,形式上也需要更富人性化,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这些都强调理性的、大一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是无法满足新的大众消费群体需求的。
波普设计
波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最早来源于美国的流行的大众文化。波普设计最早出现在英国。波普一词(POP)最早出现于“独立派”在1956年举办的“这就是明天”的展览。
波普艺术的实质是对古典美的否定,强调对大众文化的重视,要求艺术家们探索大众的审美心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主张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流行的物品用最普通的、最平淡的方式来表现。
典型的设计图案包括:旗帜,公牛的眼睛,条纹和波尔加舞的舞点。
波普设计的基本特点是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最普遍的形象,如生活日用品、绘画、招贴广告等作为表现或象征的主题,将夸张、变形和组合等手法运用到设计之中,其装饰以象征性的图案为主,色彩艳俗强烈,使产品产生一种喜剧性和浪漫性的效果。

波普设计思潮在意大利主要是以反主流的形式出现的。
1970年保罗·罗马兹等人又推出了造型为棒球手套,取名为“裘”的沙发,这是以美国棒球明星裘·迪玛吉奥的名字命名的。
各国波普设计各具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反正统设计的面貌出现的,以适合大众消费文化为目的。
解构主义设计:
针对结构主义延伸出来的,也称结构主义。其最早出现在弗兰克·盖里的建筑设计作品中,可以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解构主义最负盛名的作品。
减少主义设计:
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艺术流派——“减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其风格特点是:按照杜尚“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宣称艺术家应当去除一切雕饰,抛开矫揉造作,用简练的造型语言,单纯的色彩来表现对生活秩序的渴望和追求。
减少主义设计风格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飞利浦·斯塔克。
在东方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著名的设计师仓右四郎。
代表作品:飞利浦·斯塔克设计的榨汁机、坐凳。仓右四郎设计的明月高悬扶手椅。
高科技风格:
基本特征是最新的材料的运用,代表建筑是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高情感设计风格:
是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软高科技设计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晚期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两个阶段。
代表建筑:查理德·迈耶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美术馆、洛杉矶保罗盖地艺术中心。
贝聿铭,著名的华裔建筑师,是新现代主义风格阵营中最为坚定的现代主义风格追随者。代表作有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华盛顿的国家博物馆东馆和法国卢浮宫的扩建工程——水晶金子塔。
新现代主义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西萨·佩里,是国际主义风格的继承者。代表作有纽约世界金融大厦,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彼得罗纳斯双塔大厦和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太平洋设计中心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设计产品和活动举办地,由三组建筑构成。

第十章——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1.设计心理学:是研究有关设计方面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规律的一门科学。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设计师和消费者两个方面。
2.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人体工程学的名称很多,有人类工程学,人因工程学、人—机系统等等,它涉及到科技、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物理学、人类学、生物学、材料学等综合性学科。
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作用:一是创造更

合理的生存方式,就是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以人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寻求产品最大的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及最高的效率。二是通过艺术设计把美学因素与技术因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功能美,结构美,材料美、形式美的完美统一。
3.生态设计学:是研究人与设计、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共生共存,相互协调的学科,它涉及人类学、环境学、科学、设计学等多种学科。
生态设计是人类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给设计提出的新课题。
绿色材料要满足“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
4.4R设计理念是构成现代绿色设计的重要内容。4R由英文的Recovery(回收)、Recycle(再循环)、Reuse(再利用)、Reduse(减量)组成。
绿色设计的内容除简约设计外,还包括减少设计,再生化设计,低耗节能设计等。
再生设计也是绿色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对废旧产品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再利用。
低耗能与节能设计的目的在于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对能源或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省资源,改善环境的作用。
绿色设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①产品周期的全程性②人与环境的亲和性③产品价值的创新性。总之,绿色设计是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将“物”的设计纳入“人-机-环境”的大系统中,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注重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实现社会价值,又要保护人类长远利益,以促进人与自然共同繁荣。
5.人性化设计:指设计师在设计“人”所使用的产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原理。精神内涵:①追求产品的趣味性与娱乐性②具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③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形式④献给特殊群体的一份挚爱⑤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⑥人性化品格的传达与方式。
6.非物质设计:指在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凭借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而进行的虚拟化,数字化的设计,它是基于服务化的一种设计,是与工业时代的物质设计相对应的另一种设计形态。
特征:①理性精神的失落②功能价值的超越③艺术意味的强化
6.未来风格设计:指对即将到来的设计的研究,是对未来将要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一种设计样式的一种推测和构想。
特征:①前卫的设计意识②时尚的艺术品位③超值的科技含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