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124 衡阳市劳动力转移对养老院建设的影响研究

9-124 衡阳市劳动力转移对养老院建设的影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

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养老院建

设的影响研究

----以HY养老院为例

研究生姓名:宋体4号字

指导教师、职称:宋体4号字

学科专业:宋体4号字

研究方向:宋体4号字

所在学院:宋体4号字

2017年3月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养老院建设的影

响研究

----以HY养老院为例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阅人1:

评阅人2:

评阅人3: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1:

委员2:

委员3:

委员4:

委员5:

委员6:

答辩日期:年月日

南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华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南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南华大学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南华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同意南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留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授权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对于涉密的学位论文,解密后适用该授权。

作者签名:年月日

导师签名:年月日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

1.4研究方法 (4)

第2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概述 (5)

2.1农村劳动力转移、养老院建设与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 (5)

2.1.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5)

2.1.2养老院建设内涵及其范围界定 (5)

2.1.3养老院建设现状 (6)

2.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理论 (7)

2.2.1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 (7)

2.2.2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 (7)

2.2.3“推力—拉力”理论 (8)

第3章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院建设状况 (8)

3.1衡阳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 (8)

3.1.1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 (8)

3.1.2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9)

3.1.3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10)

3.2 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养老院建设现状 (10)

3.2.1家庭养老是衡阳农村养老模式的主体 (11)

3.2.2 衡阳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缓慢 (11)

3.3衡阳城镇养老机构现状 (13)

第4章劳动力转移对HY养老院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16)

4.1积极影响 (16)

4.1.1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养老院建设的相互促进 (16)

4.1.2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养老院建设 (17)

4.1.3传统孝文化间接促进养老建设 (18)

4.2消极影响 (19)

4.2.1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短缺 (19)

4.2.2本地转移就业为主导致护理人员不足、素质偏低 (20)

4.2.3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养老院所面临的投资风险 (21)

4.3劳动力转移对HY养老院建设的影响机制 (22)

4.3.1大量劳动力外出转移加剧农村老龄化 (22)

4.3.2农村劳动力转移下,老年人无法得到熟悉的生活环境 (23)

第5章衡阳市劳动力转移下HY养老院建设的对策 (25)

5.1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原则 (25)

5.1.1坚持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 (25)

5.1.2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相结合 (25)

5.1.3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 (26)

5.2探索养老机构的解困路径 (27)

5.2.1解决创办主体的资金短缺问题 (27)

5.2.2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稳定机制 (28)

5.2.3加强养老产业的投融资,降低投资风险 (29)

5.3积极倡导和发展家庭养老 (30)

5.3.1加强家庭养老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 (30)

5.3.2探索家庭养老的新发展 (31)

结语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5)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养老现状与模式探索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常态下,各地都面临老龄化程度加大、资金扶持不够、养老模式问题突出等诸多困局。在这种情况下,衡阳市养老机构以及全国各地应该采取何种发展策略,才能破局,如何对于管理和发展进行了深度剖析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缘起。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聚焦农村养老模式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认为衡阳养老院建设与养老模式改革同样面临上述挑战和风险,也必然要做好经历转型考验的准备。因此,我们针对衡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这一战略转型探索并研究相应对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养老防范系统,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养老模式与理论丰富和发展。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2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概述。文章明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概念,介绍三种农村剩余老公啦转移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推力—拉力”理论,为下文衡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和养老院发展的额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3章指明了衡阳市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历程、原因与特征。文章分析得出了衡阳市劳动力转移下养老模式现状:家庭养老是主体、其它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在城镇养老机构现状中分析了民营和国有养老机构的现状。第4章主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衡阳养老院建设方面提出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积极方面涵盖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运行机制与历史文化传统等要素;消极方面包括资金短缺、护理人员不足、投资存在风险等问题,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的一些思路上的开拓。第5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本的养老模式完善原则,探索了养老机构困局破解的路径,对于农村积极开展家庭居家养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说明,全面分析了各种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衡阳农村养老前景。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依照上述研究方向和目标要求,本文主要采取三位一体的研究方式。针对核心内容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并配合相应的

可操作性研究方案,进行多角度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总体上采取了逻辑演绎与历史归纳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举的方法。同时,在本研究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采取不尽相同的具体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具体方法。

关键词: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养老院建设;影响研究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ode of rural old-age suppor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realize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Under the new normal,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facing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aging,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pension issues such as outstanding issues. In this case, the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Hengya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be take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break the board, how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is a priori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ural endowment pattern which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is also facing the challenges and risks, it is bound to do the test through a transformation to the strategy of Hengyang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and pension model transformation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t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ld-age protection system effectively,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ndowment pattern and theory.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article. The introduction of chapter 1 mainly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2 overview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pension model. Article the basic concep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ntroduced three rural surplus husband transfer theory: lewis - la nice - John fei theory, darrow labor transfer model, the "push - pull" theory, for the following hengyang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home to provide solid theoretical support. Chapter 3 indicates the history,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s transfer of labor in hengyang city.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ngyang city pension mode of labor transfer, family pension is the main body, other pension mode develops slowly, in the urban pension agency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and state-owned endowment institutions. Chapter 4 brings forwar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in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from rural area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engyang nursing home. Among them, the positive aspects include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negative aspects include shortage of funds, inadequate nursing staff and the risk of investment, and some of the ideas o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are explored. Chapter 5 mainly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basic pension model perfect, explore the path of pension agency dilemma crack, to actively carry out rural family endowment that occupy the home of 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spect of hengyang rural old-age pension mode.

In the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objectives,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rinity. That is, for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e core content, select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cooperat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multi angle research. In the choice of the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ogical deduction and historical induction,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data in this study, 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inter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o on. First,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pension model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model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and think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pension model, and summarizes the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Second, survey visit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mode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gencies in Hengyang City nursing homes and other problems,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ird, data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we adopt the method of data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ed interviews, 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Hengyang city; labor force transfer; nursing home construction; influence study

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带来的农村养老问题,探索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养老模式体系,这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以衡阳市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于衡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探索破解当前农村养老模式的困局,形成较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体系。

1.1.2研究意义

本文理论意义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养老现状与发展并不是一片坦途。新常态下,各地都面临诸如老龄化程度加大、养老模式问题更加突出等困局,在这种情况下,衡阳市养老机构以及全国各地应该采取何种发展策略,才能破局,此文对管理和发展建议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论文研究,希望能为全国范围相关决策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也能给其它有意向转型产业地产的房地产公司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本文现实意义在于农村养老模式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同样面临上述挑战和风险,也必然要做好经历转型考验的准备。先进地区对于养老模式的言论是趋同的,并非偶然,这正是他们对面临环境和潜在的危机的清晰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养老理性发展的反思。因此,笔者针对衡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这一战略转型探索并研究相应对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养老防范系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养老模式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变迁的研究关注较多。从总体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社会养老等模式。一方面,国内学者对于某一种养老模式的单项研究较多,对于上述几种模式综合研究的内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容相对较少。其中,陈功著(2003)在《我国养老方式研究》、桂世勋(2004)《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杨复兴(2007)《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创新研究》等著作都是综合研究方面较为成熟的作品。另一方面,国内的学者们对于养老模式也进行了合理的畅想,提出了一些颇有建树的观点。例如,穆光宗提出的“3+2”的养老工程,也即家庭、社会与自我养老为基本路径依赖,积极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在最大框架范围内满足既有的老人需求,切实解决好养老问题的基本主张。再如,杨震林(2012)《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中指出的“内敛”养老模式,也即,以农村的农民自我保障为基本的出发点,发挥个人、家庭、政府保障作用,满足个体的生存需求的基本模式。从这种模式出发,农民主要是理性经济人的身份,上个层级没有得到满足的部分应该可以在下一个层级得到提升和整合,进而层层化解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与障碍。另外,谭克俭(2013)指出,养老保障机制研究应该成为另一个重点领域,他认为,要完善多种保障机制下的优化组合,建立健全多重组合的养老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并利用每种机制的优势,规范运作,提升养老保障的重要价值。

国外研究因为其自身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相对健全,专门的养老研究不多,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层面。第一,世界银行(2011)编著了《21世纪老年人收入保障严老制度改革的国际视角》等书,为各个国家的养老模式研究提供较多的借鉴意义。第二,科林吉列恩(2012)在《全球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老保障制度与政策,各国的养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要迎合自身的结构性特征,做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样化、多角度、多层面的组合保障。第三,德国学者鲁思来(2013)借助亚洲开发银行的对口援助项目对于中国农村的老年人保障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终形成了报告《中国农村老年保障:从土改中的土地到全球化时的养老金》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作者指出,建立在土地和家庭基础上的传统保障制度有所削弱,需要建立新制度的相应安排。他们认为,中国农村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富裕农村、贫穷农村等几个不同的养老模式。第四,尼尔诺威(2014)《中国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同样对于中国养老保险问题给出了专门的研究,文中提醒中国要准备好应对一场养老危机的充分准备。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养老模式的研究比较少,关于衡阳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更是鲜见。因

此,我们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研究,促进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1章,绪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共分为三个小节。首先,阐明具体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其次,阐述研究理论和研究现状。再者,介绍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概述。主要明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概念,明确我国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有哪些,介绍与本文相关的几种理论: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推力—拉力”理论,为下文衡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和养老院发展的额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3章,衡阳市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状况简介。本章主要指明了衡阳市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历程、原因与特征,回顾了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历程,最终得出了衡阳市劳动力转移下养老模式现状:家庭养老是主体、其它养老模式发展缓慢。

第4章,衡阳市劳动力转移对HY养老院建设的影响。本章主要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衡阳养老院建设的影响方面提出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积极方面涵盖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运行机制与历史文化传统等要素;消极方面包括资金短缺、护理人员不足、管理存在风险等问题,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的一些思路上的开拓。

第5章,衡阳市劳动力转移下HY养老院建设的对策。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本的养老模式完善原则,探索了养老机构困局破解的路径,对于农村积极开展家庭居家养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说明,全面分析了各种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衡阳农村养老前景。

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图1-1所示: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研究方法

依照上述研究方向和目标要求,本文主要采取三位一体的研究方式。也即,针对核心内容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并配合相应的可操作性研究方案,进行多角度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总体上采取了逻辑演绎与历史归纳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举的方法。同时,在本研究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将采取不尽相同的具体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具体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养老模式发展与创新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对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和思考。梳理养老模式的概念及理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调查研究的框架。第二,实证分析法。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养老模式发展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衡阳市养老院等相关机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

本文结合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判。

第2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模式的概述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概念,同时在概念厘清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有哪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下文衡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和养老院发展的额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2.1农村劳动力转移、养老院建设与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

2.1.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农村劳动力主要指的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全部意义上的劳动力人口。它既包括从事农业劳动的部分,也包括从事非农业劳动的部分,前者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诸多细分的门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当前学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1目前较为统一的认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基于行业角度探讨就业的问题路径,主要考察的是第一产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也有的学者从地域的划分出发,认为从居住地的变化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还有的学者从户籍的立场入手,指出了农村人口的转移是指具有农业户口的人员向城市变迁,在城镇中进行非农领域工作的事实。尽管上述论述各有利弊,但是都是从某一个侧面来考量劳动力变迁的一种思路。

与本文研究相关地,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主要从居住地的角度入手,考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从本地向外地、从农村到城镇的单向度的跃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变化。主要是从过去从事农业劳动向非农劳动转变;第二,居住地变化。从过去的乡村居住迁移到或者暂住在城市中;第三,思维方式变化。主要指明的是劳动力在先进理念、思维与方法上产生的代替旧有理念、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实践证明,劳动力转移是有效解决人口数量与质量矛盾、缓解劳动力的短缺、提升生产效率的有效而直接的方式。

2.1.2养老院建设内涵及其范围界定

顾名思义,“养老”就是指供奉老年人,使得老年人获得经济上、精神上与生活上的诸多安乐与慰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伸,养老也就相应地转变为年老闲居的休养状态,也就是对于老年人独特生活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349-360.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状态的一种描述。2我们此处的所涉及到的“养老”主要指的是对于老年人基本物质条件满足和精神生活的提升。

而养老院是依法设立的组织(法人)和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自然人),均可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包括符合条件的外国的组织和个人。建设养老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名称、住所、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②有符合养老机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③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④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⑤床位数在10张以上;养老机构的房屋、设施设备、活动场地、人员配置等,须满足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自建、租赁、改建房屋用于机构养老服务。

2.1.3养老院建设现状

根据养老资金来源的不同,我国的养老院建设被分为不同的种类3。现存共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几种模式。第一,居家养老。该养老模式是最为主要的内容,要求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提供老年人养老的各项费用和开支。在这种养老中,家庭是养老的核心,社区是依托,老年人通过家庭成员、亲属、邻居、朋友提供的各种资源来实现代际的反哺。居家养老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约房租、水电等相关的费用,以及因为医院和机构护理而产生的诸多费用。其不足在于,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居家养老的成本不断上升,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提升,居家养老造成的供养压力较大。第二,社区养老。该养老建设仍然以家庭作为养老的中心,以社会机构作为辅助,通过居家照料与社会服务的有效整合,实现一种多样化、多向度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于居家养老的补充,人文的关怀性较强,社会效益较高,对于某些能够居住在自己家中的老人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某些需要提供照顾的老人则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第三,机构养老。该养老建设以相关地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依托其基本职能的发挥,实现老年人的个性化服务,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务。除此之外,各地针对高端用户群体开发出的养老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构想与互联网相关的养老服务。

2(美)刘易斯(Lewis,W,A.)著.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34

3罗润东, 劳动经济评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6-37

2.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理论

按照国际学界的普遍认知,我们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主要介绍与本文相关的几种理论: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推力—拉力”理论。

2.2.1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共同完善的一种理论模型。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刘易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就针对不发达国家中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在他看来,不发达国家的经济部门可以划分为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两部分。前者是效率较高、创新意识较强、产出比较大的部分,后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过剩并仅能够维持生计的部门。较低的劳动生产效率和业绩产出比必然导致人员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流动。4在他看来,只要工资界限明确,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是必然的,而且是源源不断地。与此同时,这种流动对于上述两个部门而言也都是有利的。而后,耶鲁大学教授拉尼斯、费景汉在刘易斯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的模型进行了小幅度的调适。在他们看来,刘易斯的模型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一是对于传统农业部门对整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部门的推动作用重视不足;二是忽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之所以转移的前提是农村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剩余产品总量的增长。基于此,二者提出了自己的模型:他们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农村的劳动力存在,但其边际劳动力为零,则劳动力剩余的供给弹性较足;二是农村劳动力随着工业扩张而减少,边际生产率提高,但低于工业部门制度生产率,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仍然存在,并逐渐增多;三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殆尽,其自身的边际生产率低于工业制度工资,经济商业化步骤加快,经济平衡初步达成,进入到一种新的平衡期。

2.2.2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

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如果说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能够揭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部分真理,那么,它却没有解释为何农民进城并没有考虑到工业文明存在的失业情形不断加剧的现状。托达罗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是按照自己所预期的劳动收入而展开的,并非按照实际4(美)刘易斯(Lewis,W,A.)著.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34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收入差别进行的。然而,预期的收入主要变量取决于两个,一个是实际收入差别,另一个是新移民得到工作的可能性。换言之,并非城市中提供的工资高于农村供给工资,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就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相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前提是,他们认为城市提供的工资预期要高于农村。托达罗并未止步于此。相反,他认为,农村剩余劳力过渡转移对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全是益处,为此,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这一点上其主张是较为全面和进步的。2.2.3“推力—拉力”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人口流动的基本原因,最早的提出者是巴格内。在他看来,人口流出的拉力是流入地具备的良好优势条件,人口推力是流出地既有的欠缺环境因素,拉力与推力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人口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巴格内之后,又有索瓦尼、贝斯等学者对于该理论进行相关的完善。他们普遍认为,推力因素包括环境恶化、配套设施不健全、教育落后等;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良好的配套资源、生活水平等。针对巴格内理论中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学者提出了第三种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他们认为,除去推力与拉力,其实还应当存在第三种理论。也即,流出地还包括了吸引人的乡村留恋,流入地还涵盖了人际关系疏离的因素。因此,人口的流动应当是上述三种因素之间相互角力的结果。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样应该遵循上述几种基本因素,得出较为明确的抉择。第3章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院建设状况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养老院建设状况主要涉及到的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建设现状,为了下文进一步探讨对策给出了问题的铺垫。

3.1衡阳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

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是相互衔接与配合进行的。转移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产业收入水平差异加大,二是国家政策扶持。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发性、兼业性、异地转移为主和年轻化的几个方面。

3.1.1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

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是相互衔接与配合进行的。

衡阳市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设立了郡县。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0年,衡阳市改为省辖市,专区辖8县。1983年7月,衡阳地区与衡阳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当前,衡阳市辖衡阳、衡南、衡山、衡东、祁东、耒阳、常宁九县和江东、城南、城北、郊区、南岳五个县级区。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于1958年前后。当时,衡阳跟随全国的步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公社化、工业化的路向。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衡阳市农村劳力一方面向广大的城市地区转移,以便更好地实现城市中的工业化,另一方面,诸多劳动力就地转变为工人,促进当地公社化的开展。然而,这样的转移并非大规模的,而仅仅是小范围的转变。衡阳市劳动力人口的真正转移开始于1980年代。5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开展,衡阳地区虽然地处内陆,也逐渐受到改革开放风气的影响,国民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务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有效路径。资料显示,仅仅在1984-1988年四年时间中,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就达到了53万人,年均增长达到了11%。在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开始向省外的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型沿海城市转移。这一阶段的农民工主要是以外地打工的形式存在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00年-2004年间,随着工业品与农业品的过剩供给,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入世的机遇,国家对于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促成大量下岗工人出现,农村人口转移开始向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转变,农民工的数量剧增。

3.1.2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研究表明,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产业收入水平差异加大,二是国家政策扶持。首先,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农民工不断进程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而衡阳自身的发展有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与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广大的衡阳农民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追求较高的收入目标,开始不断地背井离乡,奔赴广大的发达地区和现代工业部门。与此同时,衡阳市农村人口的劳动力供应量是充足的,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量的农业设备使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的成本被节约下来,农忙与农闲时期的劳动力需求落差巨大,

5李明艳,陈利根,石晓平.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实证分析:配置效应、兼业效应与投资效应——基于2005年江西省农户调研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03) :108-109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季节性存在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长此以往,不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由此呈现出转移的特质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政策与体制之间的宽松也为衡阳劳动力的流动开拓了路径。6尤其是,近年来,衡阳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放开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平稳有序。在户籍制度方面,衡阳市的农村户口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由在城市落户,二元户口的属性正在逐渐淡化。在就业制度方面,衡阳市开始将农村就业纳入到国家的整个就业体系中来,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就业的水平和层次,更好地接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通过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职业教育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体制。

3.1.3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衡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发性、兼业性、异地转移为主和年轻化的几个方面。第一,自发性。衡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是以地缘、亲缘、人际关系为基本的纽带,通过同乡与朋友、亲戚的介绍而自发地进行。这种劳动力转移缺少官方组织,形式较为单一、路径较为狭窄、空间较为闭塞、目的性较差,不太容易形成合力,在外的劳动保障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第二,兼业化。兼业就是指外出的衡阳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从事农业也从事非农的活动,这种双重的就业方式是主要的方式。大部分的衡阳外出务工人员都是在农忙时成为农民,回到土地上进行相关的劳作,而到了农闲季节则外出打工,他们与农村和土地之间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第三,异地特征明显。所谓的异地特征明显主要是指,衡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工作多不在本地,毕竟衡阳市中进行劳动的农民工数量与外出农民工数量是基本持平的,这一数据也就在一个侧面验证了农民工多外地务工的现状。第四,从年龄结构情况来看,衡阳市农民工的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这些农民工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农村留守。

3.2 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养老院建设现状

目前,衡阳市总人口73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有96.3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1%,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6毛飞,孔祥智.农村土地流转特点、成效与政府支持——来自成都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体制改

革.2010(04) :51-52

建设养老院策划实施计划方案

项目名称爱源养老院服务公司 项目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一:执行总结 (3) 二:公司概况和公司服务 (5) 2.1 公司概况 (5) 2.2 公司特色 (6) 三:管理团队和员工管理 (6) 3.1 团队组成 (6) 3.2 员工管理 (6) 四:市场机会和竞争分析 (7) 4.1 环境分析 (8) 4.2: 顾客分析 (10) 4.3 竞争分析 (12) 五:管理体系和公司产权 (13) 5.1 管理构架 (13) 5.2 法律结构 (13) 5.3 所有权分配 (13) 六:项目安排和项目风险 (14) 6.1 系统风险及对策 (14) 6.2 非系统风险及对策 (15) 6.3 项目前期计划发展 (16) 6.4 项目中期计划发展 (17) 6.5 项目后期计划发展 (17) 七:营销计划和服务定价 (17) 7.1市场进入 (17) 7.2营销宗旨 (17) 7.3 营销策略 (17) 7.4 服务体系 (18) 7.5 品牌塑造 (19) 八:管理团队和员工管理 (20) 8.1 团队组成 (20) 8.2 员工管理 (21) 8.3 志愿者团队建立 (21)

九:融资方案和退出方案 (22) 9.1 融资方案..... (22) 9.2 资本退出方案 (23)

一.执行总结 1、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 针对天津市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老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有效解决老人“安养”问题尤为迫切。为了进一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把老人们从快节奏、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差的城区转移到节奏舒缓、空间宽敞、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该项目在天津的卫星城,且环境优美,地理位置适中。众所周知,天津有很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这里不仅要引进全国最好的体检中心、疾病救治中心,引进京津好的医院,而且还要通过与天津大的专业化的医院,尤其是老年常见病最好的科室,最好的医生,进行对接,建立绿色服务通道。 2|、创业的机会概述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会到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晚年,所以,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爱源养老公司的开设,正迎合了现在社会的需要. 3.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爱源养老院的市场主要是天津市的所有年满60岁的老年人.并且会逐步地扩大服务范围,涉及到周边的省市及地区. 4、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本公司是专门针对追求较高生活水平的老人们而开设的,同时,也

养老院建议书

关于莘县大张家镇医养结合院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超2亿人,为全球之最。直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8亿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2、37‰与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根据民政局发布得《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1660周岁得劳动年龄人口9、16亿人,占总人口得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得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人,占总人口得10、1%。而其中这2、12亿得老龄人口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2亿得国家。根据联合国发布得最新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高于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 我国得人口老龄化不仅就是数量概念,更多得就是结构比例得问题。从1949年后进行得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瞧,从第二次人

口普查(1964年)开始,我国得老年人口比例就持续升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按照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5万人,占总人口得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83万人,占8、87%。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已全面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将面临经济与政策层面得严峻挑战。 养老行业分析师指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将由目前得1、85亿递增到2053年得4 、87亿峰值,人口老龄化水平将由目前得13 、7%逐年增加到世纪中叶得35%左右。而作为应当养老问题得方法之一,我国得养老院建设目前仍显得较为滞后。现阶段,我国养老院面临得最大问题就是一床难求,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得需求。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 365万张。平均每50个老人拥有

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老年康复中心可研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 (10) 第四章设计方案 (12)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14) 第六章节能方案 (16)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19) 第八章土地利用 (22) 第九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23) 第十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25) 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 (28)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措施 (29)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及社会评价 (30) 第十四章结论 (34)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简介 老年护理院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3、经营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饮食、健康护理等,以及拥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 4、项目选址 二、建设背景 1、社会背景 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高层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从2005年的1.47亿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老龄化逐渐显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近几年中国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老龄产业发展滞后;老年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条块分割、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老年群众组织建设不够规范,总体上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之一,据统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为4214万,1996年第二次普查时为4243万人,1982年第三次普查时,达到7675万,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增加到9725万人。199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占总人口的9.76%。到2007年底我国老年人

11470国际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就业(选考)

11470国际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就业 第一章海外劳动力就业概述 1、国际劳务输出:劳动者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国境外某一地区转移,在外国或外地劳动,同时获得劳动收入。 2、国际移民:离开本人祖籍国或此前的常住国,跨越国家边界,迁途至另一个国家的人。 3、技术移民::符合接纳国相关规定的高技术移民工人,能够得到比其原居国更好的待遇或自认为更合适的发展机会,一般在居住期限、改换工作及家庭团聚等方面均享有优惠待遇。 4、项目制移民工:由移民工人的雇主带往他国,在一定期限内从事特定项目工作的工人。 5、国际人口迁移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国际迁移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急剧增加②迁移流向法律巨大变化,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土 ③欧洲人的回迁及外籍劳工的迁入使得其由过去的人口净迁出地变成了人口净迁入地 6、简述国际移民产生的原因. ①全球化的后果②经济上的原因③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内的原因 ④政治方面的原因⑤跨国移民网络的原因⑥西方国家移民政策的原因 7、简述当代国际移民的特征。 (1)国际移民的频率提高、数量增加 (2)女性移民的数量日益增加。 (3)国际移民的流向发生变化。 (4)移民的素质要求在提高,移民政策的重心朝吸引科技人才方向倾斜 8、简述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口的跨境迁移,无论是距离之远、流量之大乃至构成之丰富,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具体来说,1990~2013年国际移民四种流向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①由南向北的流动是国际移民的第一大流向,但所占比例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②南一南国家之间的移民是国际移民的第二大流向,其所占比例与南一北流向接近。 ③北一北在国际移民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明并非所有的移民都迁移到发达国家。 ④北一南移民在移民总数中占少数。 9、北一南流向移民的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南方的经济机会增多。北方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及南方新兴经济体对技术劳动 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北一南移民增加的部分原因 (2)跨国公司在全球特别是南方的扩张,为北方的技术工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职位 (3)出生于北方的移民回归南方祖籍国的规模在一些国家有显著增长 (4)在非经合组织国家留学的学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经合组织国家 (5)越来越多的北方人退体后为了寻求温暖的气候和更低的生活成本而移民南方,成为退休移民。 10、简述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 ①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国际流动②中短期的劳动力国际流动。 11、分析劳动力资源国际流动的经济效益。 ①对流入国的经济效益②对流出国的经济效益③劳动力资源国际流动对各国的经济影响 ④劳动力资源国际流动的动因⑤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政策含义 12、试述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 ①劳动力流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②国际劳动力流动方向呈现多样化 ③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④服务业劳务需求明显增长 13、国际移民对美国有什么影响? ①移民为美国节省教育费用②移民对美国的人才供给作了有效补充 ③移民增加了美国的人力资源总量,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经济发展

乡镇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工作条例》,改善五保供养条件,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特制定我县201X年乡镇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立足高标准,着眼社会化,建设一批覆盖全县、设施配套、管理科学、服务完善的农村敬老院,提高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201X年底,我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床位达2114张,新增床位750张,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5所(详见附件)。 三、建设标准 1、布局选址: 根据省政府皖政[201X]1号文件,到201X年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须达到50%的要求,各乡镇要根据五保供养对象人数和年龄结构实际,兼顾需求和可行性,对敬老院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选址布局要符合本乡镇的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南北通透、适宜居住、方便照料的地点进行建设,周边须有方便的公共服务设施,压滤机滤布要避开灾害易发地。 2、建设形式: 一是新建敬老院;

二是整合资源,对撤并乡镇后能置换的办公场所、学校等进行改扩建; 三是经济薄弱的乡镇,对原有的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进行改扩建,最大限度地增加床位数。 3、建设规模: 每所农村敬老院建设规模不得少于40人。一般能容纳100人的敬老院,占地面积不得少于20亩,配备厨房、餐厅、储藏室、医务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值班室、浴室、公厕和必要的生产(菜地)、活动场所。 4、建筑要求: 敬老院五保供养对象人均居住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人均公共用房不少于4平方米。敬老院建筑结构宜为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建筑设计符合当地防震标准,楼、屋面全现浇,坡面隔热,室内布局力求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台阶、楼梯、扶手等要考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安全需要。公共区域设有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识别,应设有方便残疾五保对象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应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手抬机动泵、消防桶等简易灭火器具),储备充足水源,能迅速扑灭初火。应设有低压配电室,照明设备宜采用荧光灯及节能灯具。建筑施工单位要有三级以上资质证书。在显著位置设置中国福利彩票资助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的醒目标识。房屋建筑风格以县为单位,统一设计,统一提供设计图纸和效果图。四、工作措施 1、认真搞好规划,落实建设类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乡镇敬老院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按照要求进行选址、规划、设

[人大政协]政协提案

[人大政协]政协提案 政协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县养老院建设的建议 随着我国人口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我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大,如何让我县的老年人,尤其是残疾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是我们亟需面临的一个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的基本要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营造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残疾老人“老有所乐”的环境,建议应把建设养老院作为一项解决民生问题的要事来抓,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同时,在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的现实情况下,为突破农村及社区养老院建设的资金难题,各级政府以多级财政投入为导向,换取农村(社区)集体、民间资本等多元投资,把养老院建设带动起来,服务完善设施,护理人员充实,老人生活幸福,开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新天地。 某某县残联在某某镇某某街村,投资兴建了某某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本项目建设用地总规模亩,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标准为一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占地4951平方米,建二层框架结构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2500 平方米,共设有床位120张,其中:全托100张,日托20张。房间总数72间,其中:业务用房49间(含住宿用房35间,康复用房14间),占房间总数的%;保障用房23间,占房间总数的%;还有绿化、美化、亮化、配套的公铺设施等。定襄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托养相结合,为老年人,尤其是残疾老年人人提供养护、康复、培训、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次、开放型服务机构,是老人们托养、娱乐、医疗、康复的乐园。配备专业康复设施,以康复医学为基础,运用医疗、工程、教育、职业、心理、社会等康复手段,对老人们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服务,提高或恢复其功能,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的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养老院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以及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我县共有运营养老院2所。某村收住老人主要为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某某的为私营的,面对全县老人,但绝大多数老人和子女们尚未形成选择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养老意识。而随着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独生子女老人增多,分散居家养老的状况越来越不现实,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只能选择集中到养老院养老这种方式安度晚年。我县目前的养老院规模及床位

【研究】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国际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就业

【研究】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国际劳 动力市场与海外就业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一、经济景气波动与就业压力 90年代的中国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带来大量职业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纪之交的 ___严重的就业“冲击波”(图一)在城市失业大量发生的情形下反而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产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倾向,这是一个与刘易斯著名的二元就业模型(Lewis,1954)相违背的问题。因为该模型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有关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当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制造业部门之间流动时,由于传统部门不按照边际产品原则定价,因此保留着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而现代部门追逐利润最大化,因此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并不相等。在刘易斯看来,经济发展就是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张,直到将传统部门“剩余劳动”蓄水池全部吸干。这就是说,传统部门存在着大量劳动剩余,而现代部门里不存在。 这一问题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Harris-Todaro 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们指出,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高于一个有保证的农村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失业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向

城市流入。这里,城市工资有政府法令规定而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预期工资就可能对农村移民有刺激力。 图二直观地描述上述几个模型的思想。横轴OO’表示一个经济中给定的劳动力总量。农村劳动力从原点O向右,农村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由曲线MPRL表达。城市就业从O’点向左计算,曲线MPUL代表城市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如果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两部门劳动边际产出相等,均衡工资就是Wc。在均衡工资条件下,总劳动力中的OL部分配置给农村,LO’配置给城市,全社会没有剩余劳动。但是,如果城市标准工资(Wu)定的高于均衡工资水平,即Wu>Wc,城市就业就会减少,城市出现公开或隐蔽的失业(LL);但此时城市期望工资(W),即标准工资与城市就业概率的乘积,仍然高于农村均衡工资,因此农村就业量还仍然按照XX’曲线向城市流动,形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价格提高,农村就业减少,而城市公开或隐蔽的失业进一步增加,从LL增加到LL。 以上模型假定农村劳动力可 ___向城市部门流动。但是如果存在着禁锢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情形又会不同。在部门间劳动流动被隔绝的条件下,城乡之间可能持久保持工资水平的显著差异而没有发生相应的劳动力流动。“两元模型”无从分析这样的情形,因为“两元”之间的隔绝,使得每个部门都近乎孤立地决定其内部劳动力的供求和定价。这正是改革前中国的情况。正如我们将在后文中

某乡镇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乡镇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乡养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项目名称:xx乡养老院建设 项目法人:xxx 建设地点:xx新村 主管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xx乡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xx乡人民政府 建设内容:xx乡服务中心养老院 服务功能及范围: 住宅楼、食堂、厨房、浴室、活动场地等。 建设规模: xx乡中心养老院房屋总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拟计划总投资368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xx乡中心养老院总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拟计划总投资368万元。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项目背景 xx乡位于xx县境西南部,藤条江源头,距县城xx74公里,东与xx、xx乡接壤,南与xx县的xx乡、xx县的xx乡

交界,西与xx乡相连,北与xx、xx、xx乡毗邻。国土面积325平方公里,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全乡辖xx、牛威、扎垤、合莫、妥产、翁居、规普、妥阿8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世居民族有哈尼族和瑶族,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的98%。全乡共4042户,1933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人。全乡有耕地面积13333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XX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634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达66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80公斤,人均纯收入1832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4.1万元。 xx乡是一个集“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全乡共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的无依无靠孤寡老人、孤儿和五保对象共255名,其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入院集中供养的鳏寡孤独人员有135人,孤儿有120人。 近年来,在州、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乡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xx乡属国家重点扶贫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xx乡应保“五保”对象人数多,现有的敬老院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

怎么写新建养老院项目建议书

怎么写新建养老院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怎么写新建养老院项目建议书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项目总论 我国《住宅建筑规范》中对老年人住宅的定义为“供以老年人为

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养老院的分类通常依分类角度的不同而各异,目前对养老院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及分类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如,国际慈善机构(HTA)1986年制定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分类标准,从老年人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角度,将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7类;我国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发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从服务对象特征和设施配套的角度,将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养老院、老年公寓、老人院、托老所4类。 随着生活的发展,一般敬老院也不能满足目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因此老年公寓不但要随着精神的发展而改变,更重要的是学会创新,用心去理解老人的生活,做到真正的温暖老人们的心。 第二章、存在问题 养老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院老人的生活需求,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问题,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老人的生活状态、提供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主体工程竣工不久,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1.院内尚没有小卖部、医务室等设施。老人身体欠佳,加之距离县城较远且上街不安全,没有小卖部使得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无法购买;建院时间较短,目前尚未设置医务室,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医护人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图表:中国养老模式比较

2.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丰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3.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4.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 3.社区养老福利色彩较浓,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较机构养老低 2. 良好的社区照顾比机构照顾费用昂贵,这是由于社区资源的分散和专业人员的稀少所造成的

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拥有10余年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经验,拥有一批高素质编写团队,卓立打造一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平台为各界提供专业可行的报告。 【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养老院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养老院商业策划书》 《养老院资金申请可行性报告》 《养老院项目建议书》 《养老院融资可行性报告》 《养老院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等报告课题,具体请咨询中金企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养老院项目概况 1.1.1养老院项目名称 1.1.2养老院项目建设单位 1.1.3养老院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养老院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养老院项目性质 1.1.6养老院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养老院项目建设期 1.2养老院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养老院项目编辑依据 1.2.2养老院项目编制原则 1.3养老院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养老院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养老院项目背景 2.2养老院项目必要性 第三章养老院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养老院市场现状 3.2养老院市场分析 3.3养老院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养老院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养老院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养老院项目建设规模 4.2养老院项目产品方案 4.3养老院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养老院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养老院可行性实施报告

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 一、出资方基本情况 我司(珊珊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年商业运作和企业管理的专业公司,主要从事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长期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组织了一批能力较强的管理班子,在日常运作中,公司始终本着“良好声誉是企业的生命,诚实服务是企业的根本”为宗旨,使我司各方面的业绩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先后开设了:xx商贸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管理有限公司,xx商场,xx市场,xx等集汽配汽修,五金机电、轻纺、农贸、百货多品种大中型商场和市场。 二、建立地址与定位 我司租赁位于xx路xx号房屋和场地,总面积(以下简称该物业),拟开设敬老院。 三、开设理由与可行性 众所周知,上海随着改革开放以来,gdp不断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注重合理饮食,增强健身锻炼,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大都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组成结构变化,老人无人照料,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社会、晚辈带来许多问题和难题,党和政府意识

到这一问题,多年来加强对敬(养)院开设、举办进行扶持和帮助,但由于目前建立、开设程度、规模、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人需要,特别是市区开设的敬老院由于土地费用昂贵,相应收费较高,不能适应广大低收入老年 人的需求,使大多数老年人望院兴叹,故所我司拟在市区边缘设立敬老院。由于各方面成本相对较低,加上该物业坐落在秀丽的xx脚下,紧邻美丽的淀山湖旁,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居住宽敞,环境优美,我司还计划利用广阔的土地开辟鱼池、菜地,等有利于老年人爱好的项目,供老年人垂钓、种植,建造小森林、回廊供老年人养鸟、观鸟、散步交流等设施。景与物的完美结合,一定会成为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愉快生活、安度晚年的最佳乐园。 以上是我司开设敬老院的理由和可行性研究,我司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老年人着想,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行业准则进行管理运作,一定会使该院成为广大老年人居住、养老的理想场所。 xx有限公司 201X年x月x日第二篇: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分公司

养老院监控系统实施方案

养老院监控系统方案

————————————————————————————————作者:————————————————————————————————日期: 2

高境镇护理院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 医院是往来人员成分非常复杂的公共场所,如何综合考虑医院本身的特点,将人防和技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安防系统选型和配置的主要依据,随着电脑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又对医院安防系统设备的网络化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医院希望通过对各重要场所的监控,提高医院内的技防现代化水平,节约人力、物力,并能为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先进的手段。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保安服务项目的不断扩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已成为各企业单位内部管理和技术防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企业管理和安全防范的角度出发,我公司将为该医院设计一套布点全面,器材配制灵活的监控系统。 二、系统设计依据 JGJ/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GB50198/94《民用建筑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或要求》 GBJ232-90,92《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ELA/TIA-568A《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GBJ232-90-92《中国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安保监控系统的特点 安保系统是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建立完善的区域安全保卫体系,通过在区域的重要部位、场所安置摄像机,对这些重要部位进行监视、控制和记录。 我方对该医院的性质、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认真研究,本着充分体现系统先进性的精神,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整个系统设计力求做到布局合理、安装美观、控制周密、配置完善、操作简便、宜于维修;考虑到建设和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设计做到有扩充能力、有发展余地,在体现系统设计上先进、综合、合理的特点的同时,确保系统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整个系统的特点如下:标准化: 所选用的器材及设备均符合监控行业产品制造及设计标准。

敬老院养老院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2项目拟建地址 1.3项目规模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编制依据 1.6编制原则 1.7项目定位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章地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地址选择 3.2外部条件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4.1建设内容: 4.2建设方案 4.3土建设计方案 4.4公建配套工程 第五章节能 5.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5.2工程项目节能措施 5.3节水 第六章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 6.1环境影响分析 6.2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7.1项目组织 7.2项目管理 第八章项目招标方案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9.1项目建设期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3工程施工与管理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依据 10.2投资估算范围 10.3项目投资估算 10.4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三章结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敬老院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边某某 1.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某某市庆强公司建立于一九九二年,生产销售于一体,多年以守法经营,诚信销售立足于全国各地的橡胶防老剂销售之列,取得了效益的同时,为国家缴税千万余元。 1.2项目拟建地址 项目拟建地位于某某市庆阳唐户屯,太子河畔。 1.3项目规模 项目占地21亩,拟建三层砖混结构环型楼1栋,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餐厅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活动场1000平方米。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用地:项目占地21亩,拟建三层砖混结构环型楼1栋,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餐厅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活动场1000平方米。 项目建筑面积:。

养老院建设可行性报告

养老院项目可行性报告 完成人:XX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6日

目录 一、概况 1、项目概况 2、报告范围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 2、项目建设内容 三、项目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采用SWOT分析方法) 1、市场分析 2、市场定位 四、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项目选址 2、建设条件 五、项目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 1、环境保护 2、安全卫生 3、消防 4、节能 六、项目投资估计和资金筹措 七、项目风险分析 1、项目风险分析 2、项目风险回避 八、结论 九、参考文献

一、概况 1、项目概况 利用现有的20亩土地,在奉贤区建立一所现代化的、规范标准的养老院,扩大企业的营收渠道和社会形象力,同时作为福利项目也为奉贤区的老人提供一个可以安适养老的环境,尽企业的社会义务。养老问题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如何做好养老院的建设、服务、医疗保健、财务效益等,是我们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养老院的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直观的经验来对此项目的建设做出指导 2、报告范围 通过对现有市场状况的分析,当下国情与民众需求的认识,并结合已有资本和目标,论述在奉贤建立养老院的各个方面的可行程度。同时探讨建设规模、建设地址、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市场定位、效益与风险等多方位内容。为企业是否将资源投入到养老院的建设中,如何确保经营中的利益并规避风险提供理论准备与指导。其中特别注重SWOT 分析法的指导意义。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所在地定于上海市奉贤区,投入土地总计20亩,资金充裕。初步计划建设成一个布局合理,各项功能设施齐全的养老社区,住宿公寓配套医疗室、保健室、老年活动室等设施,并且强调绿化建设,园区内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空气质量良好,尽可能使老年人养老生活舒适、安逸。 2、项目建设内容 (1)、多层公寓 养老院多层公寓的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建筑样式为砖混(或框架)结构,采用条形排布,以六层为主,配有电梯。公共走廊宽敞、明亮,方便人员进出,大量采用外飘窗、凸窗、大阳台,保证有较好的采光性。整个养老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多层屋顶采用太阳能集中采热系统。绿化结合组团绿化、中心绿化,合围庭院绿化景观,力求达到户户见绿、推窗见景的景观效果。 (2)、医疗室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养老院的医疗室建成双层建筑,各主要科室齐全,另有急救处与观察处。医疗室要配备常规诊疗与保健器械,并时刻有医生值班。 (3)、活动室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双层结构,主要配备棋牌室、乒乓球室和戏剧室和电影院等。;(4)、接待室、会议室、办公室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5)、其他公共设施 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公共餐厅、车库、景观绿化、老年人晨练运动器械和其他安全设施等。 (6)、物业管理 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现代化物业管理。

社区养老院项目商业计划书

“慈心”社区养老院商业计划书 一、企业计划概述 1. 公司概述 “慈心社区养老院”是将一般敬老院提供的餐饮服务、基本照料护理医疗、精神慰藉等服务扩大到整个社区,以社区服务和餐饮服务为基础,集社区医院、社区餐厅、养老院与托老所四者为一体,把社区服务中心装修改造成适合老年人生活护理休闲娱乐的场所。与传统养老方式相比,它形式新颖,互惠双赢。慈心社区养老院能够将家庭与社会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中国,很多老年人就是不愿离开自己家到陌生的地方去生活,同时享受天伦之乐的感情需求更使他们不愿离开家庭。可是通常子女们又普遍工作比较繁忙,分身乏力,难以照顾周到。这也是社区养老院存在的社会根源。同时,社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对老人进行专业的医疗救护。社区养老院能够成为老人们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 项目优势 2.1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比,社区养老院具有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独特优势 2.1.1从专业化来看,社区养老院都是由专业医护人员来照料老人,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意见,保证服务质量,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 2.1.2从便利性来看,社区养老院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大家同在一个社区,彼此熟悉,感觉亲切,办事方便。 2.1.3从成本来看,社区养老院能够避免机构养老成本过高的弊端,低成本运作,不需要为新建许多养老设施而增加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可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 2.2 注重集体气氛,培养老人自理能力,参与意识和伙伴意识,可最大限度防止老人痴呆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 让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院中的各项事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老人可以帮助洗水果,厨艺好的老人可以做她的拿手菜等。成员间共享美餐的同时,老人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传统养老院里的老人基本上是养护员负责日常生活,老人的潜力得不到发挥,也不用去行动和思考,容易发生痴呆等老年常见病。对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有自立意识和生存价值,使老人生活在浓厚家庭氛围中,也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更大的空间。

关于前口子村建立养老院的建议

关于前口子村建立养老院的建议 建议人:马军建议内容: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老龄化一起出现的是“空巢老人”的大量增加。前口子村现常住人口为2544人,流动人口70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人口比重绝大多数,未来几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逐步增多,养老问题将日益凸显。为解决村内老人实际养老问题,预防因老龄化引起的系列问题,大力服务周边社区及附近村老人。前口子村两委班子协商准备依托现行相关扶持政策,在民族西路前口子村段附近修建养老院。让村内及周边社区的老人实现家门口养老,让老人感受集体生活带来的便捷,让忙碌的上班族孩子安心工作。未来养老院如建成,将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同时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对愿意从事养老事业的村民进行专业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可以为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添砖加瓦。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协办单位:办理情况:A 包头市民政局对包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马军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前口子村建立养老院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养老机构办理程序我市坚持“非禁即入”和简政放权的原则,结合包头市实际,将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项目审批(或项目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4个阶段。发改部门负责项目审批(或项目核准、备案)阶段工作;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用地审批阶段工作;住建部门负责规划报建和施工许可阶段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工作(由原来的设立许可改为现在的登记备案);食品经营实行“先照后证”。二、养老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养老机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开展服务活动,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35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36号)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经营服务活动。 2.应当符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章。 3.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规章,以及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设置标准。 4.开展餐饮服务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应食品安全标准。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三、相关优惠支持政策(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相关支持政策 1、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各地要落实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规定的用地政策,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在办理供地和土地登记时,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村牧区集体所有土地。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后同意变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经盟市、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批准后,办理协议出让(租赁)土地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但法律法规规章和原《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明确应当收回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除外。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供地。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民政、土地、规划、建设及土地收储部门

颐乐养老院项目建议书

绿城-颐乐养老社区项目 项目建议书 保定市xxxx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2013-11-10

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绿城颐乐养老社区项目 投资单位:保定市宏嘉大有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保定市北市区韩庄乡卢庄村,占地46亩。 1.2 项目背景分析及必要性 1.2.1项目背景分析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 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保定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新建绿城颐乐养老社区,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保定市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绿城颐乐养老社区项目,将为保定弱势老人、孤儿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