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陇西

陇西

陇西
陇西

陇西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

一、陇西生态农业

1、陇西农业生产条件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海拔1612~2798米。居陇山西侧,位

渭河上游。县域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该县发

展农业生产有诸多优势,但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在建设陇西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循

环经济体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陇西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循环经

济体系,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改造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1.1农业自然资源优势

1.1.1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占有土地多

陇西县位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

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北山(干旱地区)三块条件

明显差异的小区域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上,主要

为第四系地层,上部以黄土为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层。有山地、丘陵,亦有河谷平川,这就为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基础。地处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夏杂粮和秋粮(糜谷、马铃薯、玉米等)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陇西县国土

面积有2408平方公里,按2000年468615人口计算,人均拥有7.72亩土地,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人均拥有数。

1.1.2区位优势与日趋成熟的主导产业

陇西处在兰州和天水的中间,是陇中交通枢纽,具有南拓北展、承东启西的扩散

效应,是甘肃中部和南部物资集散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优越的经济区位,为农产品市

场的开拓提供了有利条件。陇西是红、黄芪、党参等“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

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文峰

中药材市场和首阳中药材市场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能够左右全国党参价格的“晴雨表”,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同时,洋芋、菌菜、畜牧、花卉等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

1.1.3“净土”与独有的历史文化品牌

由于陇西深居内陆,贫困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点源、面源污染甚微,土壤、

大气、水域基本上是一片“净土”。这在回归自然,人们酷爱绿色食品的时代,这无疑

是一个巨大的资源环境优势,是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这就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良

好的环境基础。陇西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自秦置陇西郡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甘肃最早的省会,陇西李氏文化是甘肃四大文化之一。陇上历史名城和“李氏郡望”两大招牌成为

对外开放的两大品牌。

1.1.4光能多,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宜于性喜冷凉的作物生长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4.7千卡/平方厘米,最多150.3千卡/平方厘米。城关年平均日照

时数2292小时,占年光照时数的52%。近10年平均气温6~9℃,全年中7月最热平均为20℃左右,1月最冷平均为-6℃左右。年平均日较差12.2℃,最大为27.4℃。无霜期平均为155天左右,80%保证率为135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这种光能多,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宜于性喜冷凉的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作物生长。1.1.5生物资源丰富

由于陇西地处秦岭山脉、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半干旱、半湿润的过度地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出产药材304种。经鉴定陇西植物有2500余种,人工栽培的1450余种,其中农作物270余种,林木300多种。草地类型、牧草种类比较多,有林缘草甸、草甸化草原和真草原3个类型,天然草种有32科、118种。

1.1.6后发优势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实施,使西部的投资空间和市场前景日益看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正在西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大整合,都为陇西更快更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历史机遇。并具有应用先进的工艺设施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发展农业的后发优势。陇西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15~64岁人口数有30.3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4.8%。每平方公里就有148个劳动力。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勤劳的美德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1.2农业自然条件制约因素

1.2.1土地宜垦殖率低

陇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陇山西侧,渭河上游,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612~2778米之间,多山地、丘陵,而且坡度大。南、北两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北山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700~2500米;南山山势陡峻,山峦起伏,沟壑深切,基岩裸露,形成许多峡谷、跌水、悬崖等地貌形态。据甘肃省地勘院量算,在陇西总土地面积中,坡度在10度以下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9.6%,10~25度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1%,大于25度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4%。再加上降水少、高度集中、年际变率大,水土资源地域组合差,故土地利用限制因素极少,适宜垦殖的地不多,而且质量等级也不高。

1.2.2降水年际变率大,水资源匮乏

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变率大,达14%~17%。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m3,自产水8012万m3。水资源总量1.78亿m3,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m3。渭河流经县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自产水资源每平方公里只有3.3万m3,远低于20万m3/Km2的空间水资源临界指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160 m3,其中城区人均为65.8m3。亩均才65 m3,水资源相当匮乏。陇西66.4%的土地面积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带,南部地区虽降水稍多,但也只有500多mm,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1)降水高度集中,年内季节分配严重不均,故有效降水少;(2)复杂的地形地貌,山高、谷深、坡陡以及破碎的地表,仅有的、少得可怜的水资源也难以甚至无法利用。

1.2.3生态环境脆弱

因为气候、自然、历史等原因,陇西下垫面植被稀少,加上与山高、坡陡、谷深、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降水集中、多大雨和暴雨的气候特点以及遇水易分解的黄土特性的地域组合,决定了陇西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强烈,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易损性和不易恢复性。这严重制约对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2.4自然灾害多

陇西自然灾害多,频率高。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冷冻、暴雨、连阴雨等,其中尤以干旱最为突出。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重,影响面积最大,出现机率也最多,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历年发生的干旱情况是:春旱、初夏旱、伏旱分别占50%、46%和39%,秋旱也时有发生。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十年十旱。据定西地区资料,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民国5年(1916年)~民国19年(1930年)的15年内发生旱灾7次,平均2.1年出现1次;解放后(1950~1974年)25年中旱灾20次,平均1.3年出现1次。2000年是严重的多灾年,陇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7.93%,因灾粮食减产11016.3吨。

1.3农村社会条件差

陇西由于历史、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基本上仍停留在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的经济社会阶段,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不活跃。从产值结构就清楚地看出,2000年,陇西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34.94%,二、三产业仅分别占总产值的27.41%、37.6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还有5.4%的村不通电,14%的村不通车,真正掌握2门致富技术的用户比例不高,广播覆盖率、电视覆盖率低,媒体传播手段落后,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意识依然存在。文化教育也比较落后,从各种接受教育程度的人口也可以清晰地看出,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只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仅为1.12%,甘肃省为2.67%,全国为3.53%,分别比甘肃省和全国低58.1%和68.3%。乡村文盲率高达14.87%,未上过学的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5.32%,是全国同项比例的2.28倍。

1.4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1.4.1农村收入水平低,贫困面大

截止到2000年陇西人均GDP为1523元,仅分别为全国和甘肃省人均GDP7078元、3838元的21.5%和39.7%。2000年底全县还有1.96万的贫困人口尚未解决基本温饱问题,11.73万低收入人口没有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这两类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2%。

1.4.2生产门路少

该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占77.8%。而农业收入又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体,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主导地位,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占到69.8%。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经济格局,不仅严重制约了生产门路的拓展,而且对丰富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1.4.3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根据统计资料,陇西2001年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5.63万亩,其中保证灌溉面积才13.69万亩,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1.4%,将近90%的耕地望天收。同年机耕面积只有23.59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9%左右。农村用电量2170.98度,分别比1999年、2000年减少了6.5%和7.1%。塑料薄膜使用量2001年也比2000年减少了12.7%。1.4.4文化科技水平低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陇西每十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的人数为1014人,仅分别相当于甘肃省2614和全国3611的38.8%和28.1%。陇西文盲率高达13.42%,真正掌握2门致富技术的农户比例小,这无疑不利于对现代思想、意识、观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工艺设施吸收和采纳以及推广应用。

2、生态农业概念、必要性及意义

陇西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降水还有所减少,年平均降水量仅406mm,环境还在恶化。由于海拔高,地形地貌复杂,山高、谷深、坡陡、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水力、重力侵蚀严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维系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人类只要滥垦(或挖、牧、樵)就会导致灾害性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就会急剧趋向恶化,进而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在一些外国专家考察后普遍认为定西地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的地方,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是陇西21世纪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1生态农业概念

生态农业是突出农业生产系统观、综合观,强调农业环境保护,强调能源的合理利用,强调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开发等。它首先强调必须突出其生态上的合理性,即合理的农业结构、投入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等,并将生态的保护、建设尽可能置于农业发展之中;第二,强调经济的合理性、可行性,要有利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第三,强调社会的持续性以及功能循环的良性发展,即根据一国一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采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适合各地条件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其中要特别重视和强调资源低耗、高效、循环、多层次利用的技术组装。归结起来,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的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具有生态的保护性、建设性,经济的合理性,社会的持续性以及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生产体系。

2.2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地处“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陇西,长期以来,在结构性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与状态指标,包括热量水分气候指标、水土流失指标、人口数量与结构指标)和胁迫性脆弱(人类活动压力与响应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和投资结构指标)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环境急剧趋向恶化,并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越穷地方税收越少、地方税收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处于极度脆弱与贫困之中。生态农业是在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类生存基础受到严重威胁、农业生产不可再持续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因而有鲜明的针对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近年来,陇西虽胁迫性脆弱有所减缓,但结构性脆弱以及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20世纪末虽已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但仍很不稳定,绝对贫困人口还存在,遇灾即返贫的返贫率还很高。实践证明以县域为单元的生态农业发展即使是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地方,也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国家为了护卫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首次将生态农业列入“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另外,生态农业也唤起和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即生存意识。因此,在陇西人口负荷和资源压力日益沉重以及资源和环境恶化、而且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和扭转的情况下,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建设,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2.3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陇西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北山、西北山降水量少,属半干旱山区,中间是渭河河谷,南山降水量较丰,气温较低,为二阴区。可见,陇西是定西地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的缩影。发展生态农业,创立低耗、高效、绿色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对陇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实际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对定西地区乃至陇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辐射、带动作用。具体而言,陇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有五:

2.3.1增强抗风险功能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推动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互相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筑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多元化的农业结构,避免单一农业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从而增强抵抗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功能。

2.3.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

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途径和门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同步增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如生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为饲料工业、畜禽良种引进、育繁、疫病防治、饲草料基地建设、畜禽收购、屠宰加工、包装冷藏、生物制药、市场营销、畜禽粪制沼气或肥田等提供可能。

2.3.3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生态农业能有效地起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作用。生态农业因地制宜采用避灾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相结合、农产品基地建设、生产与后续加工、销售相结合、资源性农业与资源替代性农业相结合,从而克服了单一结构的脆弱性,从规划生产、地域布局到生态模式构建实现多样化、多元化。这样就大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拓展了生产门路,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2.3.4促进人与自然友好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置于农业发展之中,因而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必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的保护和积极的建设。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友好,使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协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作用。如陇西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通过退耕还林(主要是灌木)还草、饲草料基地建设、禁牧和发展舍饲圈养,既发展了畜牧业,扩大了生产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又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保持了水土,改善和建设了生态环境。

2.3.5放大资源潜在价值

生态农业强调资源多层次开发和物质循环利用,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它使农业有机废弃物有效地变为资源,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使资源潜在价值不断放大。同时强调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的使用和河流的轮作倒茬,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实行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生产,向绿色化、无公害化生产方向发展。这样既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它在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起到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作用,从而有力地维系农业生产系统的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2.4生态农业核心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紧紧抓住其核心,才能收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的核心归结起来是四个结合:

2.4.1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结合

生态农业的核心之一是使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结合,并使之处于友好状态。陇西在生态农业实践中,也紧紧抓住这个核心,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积极构造小生产、大生态的土地利用格局,大幅度地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草业和草食性畜牧业。并积极发展以食用菌、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为主的资源替代性农业,既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大幅度增长,也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保护和建设。

2.4.2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结合

生态农业的核心之二是使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结合。它既不是传统农业的复旧,也不是对现代石油农业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两种农业弊端的扬弃。如在肥料的施用上,走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商品肥结合的模式;在耕作制度方面,既保持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精华,又合理地采用现代农业机械等。

2.4.3资源性农业与资源替代性农业结合

生态农业的核心之三是使资源性农业与资源替代性农业结合。如大田生产与日光温室、工厂化育苗、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并存,这不仅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而且通过资源减量化的利用,大大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以日光温室、食用菌生产为例,它们1亩的经济收入相当于大田生产的二、三十倍乃至上百倍。

2.4.4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

生态农业的核心之四是有效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实现农产品多次使用,资源再利用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农业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地组合在一起,使各业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的整体。某业的产品可能是它业的原料,它业的产品有可能是另一产业的原料。某业的废弃物可能是另一产业的原料,另一产业的废弃物也可能是它业的原料,构成无废弃物生产或曰零排放。如马铃薯——淀粉——废弃物(薯渣)——养殖畜禽的饲料——畜禽的废弃物——种植业的肥料。

3、陇西生态农业实践

3.1陇西生态农业基本模式

陇西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力图早日摆脱贫困,初步发展生态农业,并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转换、平衡出发,不断探索既要发展农业,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又要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遏止恶化趋势,保护、建设好环境,维系社会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广大干部群众经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创造了一些生态农业模式。3.1.1食用菌生态产业模式

陇西利用冷凉气候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并把他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为实现双增(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增加农民收入)一减(即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发展资源替代农业开辟了新的途径。食用菌生态产业模式是:利用有机废弃物(如棉籽壳、牛粪、秸秆等)、蛭石,配合其他物质做基质,通过生物技术生产出珍贵的食用菌(白灵菇等)。其主要模式有:

棉籽壳做基质——生产白灵菇——生产白灵菇后的基质——红平菇、双孢菇、鸡腿菇——废弃的基质——饲料——喂畜——畜粪肥田;

棉籽壳做基质——生产白灵菇——生产白灵菇后的基质——鸡腿菇——废基质喂牛——牛粪——沼气——供热——沼气渣肥田。

3.1.2马铃薯生态产业模式

陇西充分开发利用冷凉气候资源优势、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优势和龙头企业的优势,重点发展马铃薯,并迅速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的已采用三年一轮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即马铃薯——豆科作物——秋粮合理的轮作倒茬。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既可防止因马铃薯因连作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减轻病虫害危害,又可利用豆科作物培肥地力,倒茬如上粪,防止地力衰退,维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利用马铃薯经过加工后的薯渣、薯皮、薯水喂养牲畜,经牲畜过腹后再以粪肥还田,这既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源。马铃薯生态产业模式主要

有:

专用型马铃薯栽培——加工——淀粉——方便食品——薯渣、薯皮、薯水喂猪——猪粪肥田——再种植

专用型马铃薯栽培——加工——淀粉——膨化淀粉——面条、面包——薯渣、薯皮、薯水喂猪——猪粪肥田——再种植

专用型马铃薯栽培——加工——淀粉——糊化淀粉——薯渣、薯皮、薯水喂猪——猪粪肥田——再种植

专用型马铃薯栽培——加工——淀粉——粉丝、粉条——薯渣、薯皮、薯水——喂畜——畜粪肥田——再种植

普通型马铃薯——加工——淀粉——薯渣、薯皮、薯水喂猪——猪粪肥田——再种植

3.1.3中药材生态产业模式

陇西在挖掘中药材资源潜力、冷凉气候特点以及大气、土壤和水质洁净的优势基础上,利用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经验、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并使之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其主要模式是:

原料基地建设——黄芪(或党参)栽培——黄芪(或党参)加工(粉、胶囊、丸、冲剂、片剂)

3.1.4生态畜牧业模式

畜牧业是陇西另一支柱产业,包括基本生产条件的改良(人工饲料基地建设、退耕还草以及秸秆青贮、氨化、微生物发酵)、种植业结构调整(由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草田轮作)、畜牧业结构优化(繁育、育肥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引进),大力发展畜牧业。其主要模式有:

草产业建设——牧草收贮、加工——繁育基地建设(包括商品畜繁育、良种畜繁育)——育肥基地建设——出售——畜禽屠宰——肉制品加工——畜粪肥田草产业建设——牧草收贮、加工——牧畜+收购——初加工(屠宰、分割肉)——肉制品加工——畜粪肥田

3.1.5日光温室、沼气池、厕所、猪舍“四位一体”的种与养、产气与积肥的生态模式

基于陇西农村能源严重不足,能源储量少,结构单一,以生物质能为主,既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且浪费大量有机质。近年来,在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人工林的同时,大力开发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在已建日光温室、沼气池、雨水集流节灌、节水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综合效益,发挥整体效应,实现太阳能可用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减轻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把日光温室、沼气池、厕所、猪舍融为一体,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发展生产与环境改善一致的“四位一体”的优质高效生态模式:

厕所+牲畜圈舍——粪便——沼气池——沼气——生活用能、食品保鲜、沼气灯诱虫、杀虫——沼气池发酵液——瓜果菜——沼液+沼渣+饲料——养猪——猪粪+人粪尿——沼气池

这种生态模式不仅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基本操作程序是在果园内建造一个猪舍养猪,猪舍下建一个沼气池。猪粪入池,池产沼气,沼气作生活用能、食品保鲜、沼气灯诱虫、杀虫,沼气池发酵液(即沼液)+饲料养猪或喷洒果树,可防虫治病,沼肥施入果园,猪粪再入沼气池。这种模式首先大大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高度地挖掘出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为资源替代型农业开创先河。第二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第三节约饲料、

化肥、农药,提高产品数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根据资料可节约饲料20%,提高产量15%。1亩果园一年可从养猪、节肥省药、果品增产增值等方面增加净收益2000元以上。第四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奔小康开辟新的途径。

另一种是以农户为单位,以沼气为纽带,集种植、养殖、能源为一体的包括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厕所、猪舍、渗灌、养鸡、洗澡间的综合性农村生态模式。陇西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源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生活用能60%以上来自生物质能。薪柴、秸秆、粪便、薪草等生物质能源的过度利用(如薪柴、薪草实际利用分别超过可利用量的30%和80%),对生态环境是一种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有机质,破坏了农业本身的自循环。为了促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部分解决能源问题,采用多位一体工程。其基本模式是:

养鸡——养猪——沼气——种菜,即利用鸡粪喂猪,猪粪与温室残叶落叶生产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作能源,沼气废渣作有机肥供日光温室种菜,沼气废渣因经高温发酵起到灭病虫的作用,病虫害减少,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经测算分析,每推广一个多位一体工程,总投资约1万元,年纯收益1万元,一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3.1.6旱作农业生态模式

陇西从生态恶化、农民贫困的根源入手,运用径流调控理论,采用以草灌为主、草灌乔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形成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旱作农业生态模式:集雨水窖——梯田——保护地栽培为主的农业技术(秋覆膜、施水沟播、膜侧沟播、起垄覆膜沟播、微喷技术等);

集雨水窖——梯田——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蔬菜+饲养畜禽——设施农业

集雨水窖——梯田——日光温室——名优特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饲养珍稀动物——节水型设施农业

旱区“五配套模式”:它在“四位一体”的优质高效生态模式基础上,加一水窖或在猪沼果模式上加水窖、滴渗灌设施。除具备“四位一体”模式、猪沼果模式功能外,还解决了旱区果园、日光温室的用水问题,对干旱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陇西生态农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识还不强

陇西在生态农业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出一些成功经验,在今后的生态农业建设中要不断推广应用和发展。但我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干部、乡镇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识还不强。如在为我们提供的材料中,以及在座谈和情况介绍中,除农村能源外,其他有关局、乡镇几乎都没有提及生态农业这一方面的问题。这也可能是疏忽,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生态农业的地位、功能、意义并不为所有的干部、群众普遍认识、重视。再深入座谈有关生态农业方面的一些问题就更困难。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在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在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建设上,对其认识仅仅停留在“省柴节煤、点灯烧饭“层次上。这对生态环境如此脆弱,环境脆弱与经济贫困交织在一起的陇西来说,显然不利于21世纪循环式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3.2.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度不够

近年来陇西虽然在条件比较好的渭河沿川城郊区建成了一些示范点,但与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相比,示范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模式不多,难以形成大面积的辐射、带动作用,新技术新成果也难以及时转化和推广,既制约了生态农业模式应有效益的发挥,也放慢了农业发展的速度。其原因主要是对生态农业的深远意义

认识不足,各级组织重视不够,投资力度小,宣传不到位所致。

3.2.3生物防治型工程建设薄弱

陇西在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建设和生态农业模式构建中,仍比较注重数量型,忽视质量型、效益型,对农作物的轮作倒茬、病虫害的防治、地力的培肥等生产过程,不太注重生物防治型工程建设和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大量依靠、施用无机农药和化肥,以致造成产品数量上去了,质量下降了,产品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亚硝酸盐积累超标,地力衰退,病虫危害加重。这对生态化、绿色化和无公害化的农业发展是严重的挑战,也不利于农产品与世界接轨、成本降低、资源低消耗以及可持续发展。

3.2.4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不突出

陇西从大的地形地貌来说,南、北是山,中间是河谷川地。实际上山地、丘陵、高原与河谷川地交错分布。因此,很有条件构筑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因为大面积的山地、丘陵、高原特别是北部半干旱地区适宜于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地、粮草轮作和饲料基地建设,发展舍饲草食性畜牧业,生产架子畜。而河谷川地是农业精华地带,拥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秸秆青贮、氨化、微生物发酵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潜力也很大,有条件成为冬春育肥基地、屠宰基地。如在秋末冬初将山地、丘陵、高原的架子畜运到河谷川地育肥、屠宰、加工、销售,这对双方均很有利,可有效实现山区与川区双赢。但现在这种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有雏形,但不普遍,不规范,农牧复合优势、资源潜在价值远没有得到放大。

3.2.5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不发育

陇西海拔高差大,有利于立体农业的发展和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如定西地区创建的“五子登科”模式,即:山顶退田还林戴帽子——山坡退田还草挂毯子——山腰建设高标准梯田系带子——山底建设暖棚、覆盖地膜穿裙子——沟底打坝蓄水穿靴子。这是比较典型的因地因条件而宜设置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于丘陵山区特别是南、北两山,它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高度的立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山顶林草(南部以林为主,北部以草为主)戴帽,既保持水土,又发展林草业生产;山坡、山腰建设水平梯田或隔坡梯田、反坡梯田发展农牧业生产、栽植牧草发展牧业,不仅促进农牧业生产,而且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山麓地带打坝蓄水,发展暖棚、覆盖地膜高效旱作集雨节灌农业,进一步放大资源潜在价值。可是,这种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不发育,远未蔚然成风。

4、陇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4.1陇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4.1.1方向确定的四原则

陇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拟遵循四原则:①因地制宜原则。陇西南、中、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生产条件、环境特点也很不一,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主体内容、存在的问题与拟采取的技术、对策、措施等也不尽相同,所以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各有千秋。故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能一刀切;②围绕主导产业设置生态农业模式原则。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服务于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生产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并确保主导产业产品安全性、绿色化和无公害化;③有利于山川秀美原则。陇西脆弱生态环境在恶化,严峻的形势要求人们必须尽快遏止恶化趋势,再造山川秀美的家园。生态农业要为此作出贡献。④有利于节支增收原则。生态农业的建设既要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也要使广大群众得

到实惠,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样的生态农业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这时也只有在这时生态农业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4.1.2陇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根据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确定的四原则,以及陇西农业主导产业的基本格局、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能源匮乏现状,陇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宜是:紧紧围绕中药材、草食畜、马铃薯、菌菜等,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于农业生产之中,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利用大气、土壤、水质洁净的优势,大力建设节水、节地、节能型的优质、高效的绿色化、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

4.2陇西生态农业发展重点

4.2.1确定为重点的因素

陇西生态农业发展重点的确定要考虑四个因素:

①具有代表性。陇西生态农业发展重点的选择、确定必须考虑它的代表性,要有较大的辐射空间。例如,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30万亩左右,以北山、西北山为主体的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有30万亩等,设计或构建中药材生态农业、马铃薯生态农业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有很广阔的辐射空间。因此,必须把它确定为重点,并下大力气设计好生态农业模式;

②具有典型性。对某一产业来说,可以有多个生态农业模式。我们要根据陇西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趋势从中比选,选择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低耗、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③具有先进性。我们对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要应用具有时代特色的、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的生态农业模式,这个模式要管一个时期。决不能刚设计出来,就落伍了。

④经济循环性。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是世界两大发展趋势,循环经济的特点是把传统的线形的单向经济发展模式改造为双向的闭合模式,以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再使用和资源再利用。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也应与世具进,要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特色,具有很强的经济循环性。

4.2.2陇西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重点

根据确定生态农业发展重点要考虑的4个因素,并围绕生态农业的核心,以及陇西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陇西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重点宜是:

①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有山有川有丘陵的陇西,非常适宜于川区种植业的发展和山区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山区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水利条件差,可耕地少,粮食短缺,精饲料不足,但优势是发展草业的空间广阔,极有利于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川区地势平坦,土地垦殖率高,地表水相对较丰富,热量条件也优于山区。因此,发展种植业条件得天独厚,粮食多,精饲料足,农副产品丰富。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就是扬弃彼此的弊端,实现优势互补、山川双赢。这个模式应用的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三效益统一。

②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旱区“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陇西能源严重不足,生物质能特别是北山、西北山也异常匮乏,燃烧生物质能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且破坏农业内部自循环,严重威胁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既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环境改善,也关系到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可否持续的大问题。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旱区“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它不仅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部分生产用能以及园地补灌水源,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而且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维系农业生产内部自循环的功能。

③以绿色化、无公害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陇西就目前大气、土壤、水质现状而

言,具有发展绿色化、无公害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这是一个巨大的环境资源优势。目前的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菌菜等均是在这片“净土”上生产出来的,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而且它们已经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但由于广大农民仍沿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只注重产品数量,不注重质量,连作不轮作,病虫害日趋严重,地力日渐衰退,于是大量施用无机农药和化肥。为了维持产量,无机农药和化肥越用越多,逐步陷入恶性循环。这不仅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质量还越来越差,农药残留物和亚硝酸累积越来越多。随着市场准入制度越来越严,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逆向发展的结果无疑对陇西产生巨大压力,危机就在眼前。为了四大支柱产业能够准入市场,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永久地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发展以绿色化、无公害为主的生态农业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迫在眉睫,也是重大的战略举措。

④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南、北山区占全县总土地面积88%、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99.6%的陇西,保护生态,增加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已是刻不容缓。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最佳的选择,而且推广应用的空间广阔。这也是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置于农林牧业发展之中、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营造优美的投资环境、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和生存环境所必须。

4.3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陇西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实现以下4个目标:

4.3.1建立陇中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发挥区域中心功能

陇西发展生态农业既要为陇西农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为陇西农民群众扶贫开发、全面建设小康、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再创山川秀美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有益的经验,也要辐射和带动更大的空间——陇中同步前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或起到陇中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和功能。

4.3.2实现农业与生态双赢

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既着眼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置生态保护、建设于农业发展之中,生态的修复反过来又促进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与生态双赢。

4.3.3促进小康致富

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也就是农业和农村小康致富之路。以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为例,沼气池年可产沼气400-500立方米,相当于节约1.5吨标准煤,折值500元;采用暖棚饲养2-3头猪,以常规饲料为基础,添加沼液喂猪,可使猪日增重提高13.46%,两三头猪可节约饲料120-150公斤,提前27天出栏,年平均节约支出360元;沼渣、沼液可提供1亩果园的灌溉和施肥,果园增产幅度18%~22%,可增加产量800~1000公斤,增值1000元;用来喷洒果树,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可节约病虫害防治用药和叶面施肥等管理费用140元,且能生产出果形大、色艳、汁多、肉嫩、含糖量高的无公害果实。根据统计,采用这种模式的果农,1亩果园一年可从养猪、节肥省药、果品增产增值等方面增加净收益2000元以上。

4.3.4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既是农业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其它资源所无法替代的资源。生态破坏了,农业生产就不可能持续,宝贵的生态资源也就不复存在,造成生态难民的不乏其例。黄土高原陡坡垦殖,所形成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恶性循环就是惨痛的教训。生态农业突出农业生产的系统观、综合观,强调农业环境保护,强调能源的合理利用,强调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开发,是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有机复合体。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友好,有力地维系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5、陇西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5.1山川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这个模式是把山区与川区、农业与牧业通过生态链、能流、物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山川双赢。山区通过退耕还草,发展草业,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以饲草料喂养牲畜,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到秋末冬初,把架子畜有计划、有组织地卖到或转移到川区。这样不仅减轻饲草压力,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牲畜出栏率和经济效益,避免夏养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川区通过饲料基地、育肥基地建设、饲料工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和营销网络的构建,把山区卖来或转移来的架子畜经2~3个月的短期育肥,随即屠宰、加工、销售。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综合性功能:①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丘陵山区和川地区各自的资源优势,既为川地区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提供可能,又有利于丘陵山区围封舍饲和季节性休牧措施的得以实施,从而减轻草食性牲畜业发展对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天然草地的压力,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丘陵山区草地退化的防治和水土的保持;②提高了饲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③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一点为国内外实践经验所证实,最早美国推行农牧复合经营,将西部架子畜运到东部育肥,结果东西部农牧民收入成倍增加。“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把甘南和青海等牧区家畜买来,经过3个月的育肥,牛平均日增重0.95kg,每头均净收入170~200元。…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北部牧区畜牧业生产系统结合起来,…其产肉量及农业总产值都可提高2倍以上。”;渭源县路园乡三河口肉牛育肥生产,他们在“路园乡三河口村养牛协会”的组织下,建成标准化牛舍21栋1375平方米,氨化池8个,青贮窖2个,把山区的架子牛贩运回来进行短期育肥,2001年出栏育肥牛1000头,纯收入20万元。2002年1-6月出栏育肥牛900头,纯收入14万多元。④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与牧业双赢;

⑤利用靠近西亚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地理区位,出口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牛羊肉,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5.2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旱区“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

5.2.1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日光温室的一端地下建沼气池,池上建猪圈、厕所,形成日光温室、沼气池、猪圈、厕所“四位一体”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模式能流、物流中,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净化环境,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并形成高效有机肥料。沼气用作生活能,也可用作食品保鲜,还可用在温室点沼气灯诱虫、杀虫以及增加棚内温度和光照时间,也增加棚内CO2的浓度,等于为棚内作物增施了气肥,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目的;大棚内的适宜温度又为猪禽的冬季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而猪增重快、出栏快,饲料消耗降低,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又解决了沼气池冬季正常运行产气问题;沼液既可添加饲料喂猪,猪毛色光亮,贪睡生长快,可提前出栏,节约饲料20%;也可用来喷洒蔬菜,可起到防止病虫,减少农药用量;使用沼肥生产的水果,不用化肥还可提高产量15%以上,且生产的水果果大、色艳、汁多、肉嫩、含糖量高,成为无公害食品;用作大棚蔬菜日常生产用肥,沼渣用作底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形成种植、养殖、沼气良性循环,

达到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的绿色化、无公害农产品的目的。

5.2.2以沼气为纽带的旱区“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的旱区“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加1个水窖或者在猪沼果模式上加水窖、滴渗灌设施。这个模式除具备“四位一体”、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所有功能外,还解决了旱区果园、日光温室的用水问题,这对干旱地区稳定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具有重大的作用。

5.3以绿色化、无公害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

以绿色化、无公害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轮作倒茬和以有机肥为主培肥地力,是尽量减少或不使用无机农药、化肥,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模式。国外,现在新的理论加强对害虫的控制与管理,就是把这种害虫控制到一定程度或改变害虫发源地的环境,达到它不足以危害为目标。例如在扩大马铃薯生产的同时,注重利用生态农业工程减少病虫害发生。因为马铃薯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不仅易发生病虫害,且严重,对地力消耗也很大。采用马铃薯——豆科作物——秋粮三年一轮的轮作倒茬模式,即马铃薯种植的第二、三年,就分别轮种豆科植物、粮食作物。这样就破坏了病虫害繁衍的环境,从而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豆科植物又是养地作物,有效地补充了马铃薯对地力的消耗。但生物防治型生态农业模式在地域上、农业生产类型上发展不平衡,如川地的蔬菜生产,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还是依靠无机农药,由于蔬菜含有无机农药的残留物,不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影响外销,同样在中药材生产上类似问题也严重存在。由于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因而也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又如陇西县辣椒生产基本上是用的现代化学物质,大量施用无机化肥(亩施磷酸二氨20公斤、硝胺20~30公斤)和高毒农药,这对产品安全无疑是个严重威胁。为此,在加强生物防治型生态农业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绿色化、无公害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一可维系生态平衡;二可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绿色食品质量;三可减少资源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5.4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陇西山区面积大,海拔高差大,地貌类型复杂,有利于立体农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推行大面积搞生产,小面积搞生态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人类生产、生活构成极大威胁。为了保持人与自然友好,防止水土流失,再造山川秀美,就必须大幅度地退耕还林还草,推行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在这基础上大力建造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这类模式主要有:

5.4.1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比较理想的是“五子登科”模式,即定西模式。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山顶退田还林戴帽子——山坡退田还草挂毯子——山腰建设高标准梯田系带子——山底建设暖棚、覆盖地膜穿裙子——沟底打坝蓄水穿靴子。这是比较典型的因地因条件而宜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于丘陵山区,它充分利用不同海拔高度的立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山顶林草(南山以林为主,北山、西北山以草为主)戴帽,既保持水土,又发展林草业生产;山坡、山腰建设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发展农业生产、栽植牧草发展牧业,不仅促进农牧业生产,而且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山麓地带打坝蓄水,发展暖棚、覆盖地膜高效旱作集雨节

灌农业,进一步放大资源潜在价值。它是根据丘陵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特点,构建以林灌草为重点、以水土保持为基础、以三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为目标、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的布局农业生产、有效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率的复合型的生态工程。其核心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农、林、牧业在地域上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并做到用中有养有保护,保护中有发展有提高,维系生态经济系统沿着良性循环轨迹运行。

5.4.2旱区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为主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在干旱地区,在保证基本口粮田的基础上,利用雨水集流,以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为主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的模式。首先通过整地,台面种植以仁用杏、山杏、山毛桃、花椒等为主的干果生态经济兼用林和以灌木沙棘等耐旱树种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在径流面适度种植优质牧草,通过收割、加工、储藏以及青贮、氨化,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缓解林牧矛盾;在缓坡地带及村庄周围充分利用现有雨水集流设施,发展以梨、杏为主的生态经济兼用林以及补灌农田,扩展农林业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很多群众采用这种模式已成为兴林致富的先进典型。

6、支撑陇西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保障体系

6.1增强对生态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生态农业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尽管从1983年“三西”建设以来,经历了以梯田为主的山、水、林、田、路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特别是人类胁迫型脆弱度随时间演进有所减缓,但结构型脆弱问题(包括生态环境背景与状态指标)、胁迫型脆弱问题(包括人类活动压力与响应指标)依然严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止,更没有走向良性循环的轨迹。定西县提出“水保立县”就生动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当面临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奔向小康,如何从根本上遏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挑战时,人们不能不想到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体系,它适应当代世界环境与发展的形势,是解决农村人口、资源、环境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一条带有方向性的途径,它以有限的物质、技术投入获得多方面的显著效益,生态农业充满了发展的生计,大有可为。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大、经济贫困的地方更应重视与发展生态农业,并在农业体系中时时、处处得以体现,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生态农业具有增强抗风险功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人与自然友好,放大资源潜在价值,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特别对脆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陇西来说,发展生态农业是战略性的举措。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只有对其重要性及深远意义的认识提高了,并变成自觉行动,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付注实施才有可能。为此,要通过各种培训渠道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生存意识以及对生态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投入到推行生态农业的行动中来。

6.2加大生态农业投资力度

陇西是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在25个乡镇中仍有1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15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贫困面依然比较大。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匮乏的水资源状况,急切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并逐步遏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包

括淤地坝生态农业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农业工程、生态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以生态经济型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农村能源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工程等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若国家、省、地、县不加大对生态农业投资的力度,或者说投入力度远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而仅仅依靠贫困乡村自己的力量,恐在短时期内生态农业建设难以得到预期的发展,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状况也很难得到改变。如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其投资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投资的能力很有限,上千元的投资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又有限,这就制约了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推广。所以,加大生态农业投资力度是保证生态农业顺利向前推进的关键举措。

6.3建立生态农业示范科技园区

生态农业在陇西除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搞得较好外,从总体来说远不普遍,特别在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提高、旱作区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山川区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缺乏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了提高生态农业水平、层次,创建科技含量较高、低耗、高效、针对性、实践性强的生态农业模式,应加快生态农业示范科技园区的建立。这个园区试验、示范的科技成果和设计出来的模式,不仅对陇西有较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推广价值,而且对陇中乃至更大的空间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6.4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生态农业的实践者是广大农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态农业的原理、意义、作用以及对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接受能力、程度决定了生态农业普及推广速度和水平。陇西广大农村文盲半文盲率高,能掌握两门技术的劳动力少,明白人不多。这种现状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建设,更难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预期成效。因此,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已是刻不容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首先要广泛开展扫盲运动,消灭盲区;第二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三建立健全技术培训网络体系,组织编写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技术培训教材,并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自学成才者、科技专业户、能工巧匠电脑感担任技术培训教员。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扩散性。使受过技术培训的人员充当“二传手”,能在乡村充当教员,进行技术培训。

二、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

1、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背景、内涵与特征

1.1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背景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两大发展趋势。正在国内外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必然。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与传统经济的根本差异在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循环经济遵循的是一种建立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的模式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资源化”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不产生或者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陇西县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中药材、马铃薯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区前列,但产后加工程度低,后续产业不发达,农产品基本上无精深加工。由于加工转化能力不足,许多农产品集中上市后,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显得无能为力;入世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已从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发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面对农民、农村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生存环境恶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甚远。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在把陇西建成陇中区域经济中心和中等城市机遇与挑战面前,运用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进程,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一体化经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路子,提高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并把一部分农民从狭小的土地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解放出来,缓解人地矛盾,清洁环境,保护生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1.2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内涵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看作是客观的“形体”连接在一起,类似于把生物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资源低消耗,产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即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它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与产前、产后部门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同体,采取提高农产品质量、寻求更有利的农产品加工增殖和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把农业生产者由单纯从事动植物生产向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产前、产后、资源再生等领域循环经营转变,从而引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观层次上重组的历史性演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因此,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资源再利用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循环的产业经济系统。它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1)扩大农业内涵和外延。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把农业以及农副产品(包括废弃物)再利用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扩大了农业的内涵和外延。(2)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通过龙头企业和商品生产基地的联结,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以企业为龙头,确立了产业和企业的崭新关系,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3)资源优化配置和再利用。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比较效益、产品多次使用和资源再利用为中心,借助于一体化的循环经济的组织方式,将系统内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加速现代要素的进入和资源的再生利用,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中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环节。(4)革新农业组织管理方式。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作为当代发展趋势和市

场经济的产物,要求达到生态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规模,实现资源减量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多次使用以及资源再利用,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企业管理法组织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这是农业组织管理方式的革新。

1.3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特征

1.3.1生产专业化与布局区域化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的经济体系,它首先要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与区域化布局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区域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每个支柱产业或生产系列,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设置专业化小区,按小区进行资源要素配置,安排商品生产基地布局。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并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以制成商品品牌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1.3.2经营一体化与产品再使用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要求各有关环节联结成“龙”型产业链,实行“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并要求生产的农产品和加工成的产品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实现多次增值,发挥其潜在价值,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丢弃。因此,要求龙头企业尽量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再使用。

1.3.3服务社会化与管理企业化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投入到大市场的一种新型的规模经济,它要通过一体化组织,利用“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对共同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全面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种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并通过“公司+基地(或+农户)”等联结方式,构成严格的一体化联合体,彼此间必须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链、关系网,因此要采用合同契约制度,参股分红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互补互利,自负盈亏、讲求实效,对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效益实行企业式管理,尤其“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实行公司制度,以法人身份出现,带动农业产业经营企业化。

1.3.4资源减量化与资源再利用

以农业为主的陇西县域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并缓解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就是重要的助力。因为在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对农业资源消耗越来越大,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骨头等)越来越多,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产业循环经济就是在农业物质生产领域,按照生态规律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环境容量,使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并构建“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和社会经济资源)——农产品(籽粒、秸秆、肉、粪便、皮、毛、骨头、内脏等)——消费——废弃物资源化”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要求在各个生产环节中,节约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减量化,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同时要求各个生产环节排弃的废弃物要实现再利用,做到废弃物资源化,即再生资源或资源再利用。从而在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中,既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潜在价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

2、陇西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目的意义、方向与目标2.1陇西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目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不仅是农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

且也是缓解人与资源、环境矛盾、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举措。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把生产、加工、销售、资源再利用等环节联系

起来,既开拓更加广阔的消费领域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

增收,也为农业、农村有机肥弃物资源化提供机遇和环境。陇西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

经济的目的意义主要在于:

2.1.1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日益增长的农产品供给与市场对初级农产品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增

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突出。陇西借助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发展农业产业

化循环经济,可有效缓解或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如马铃薯通过加工可生产出

多种系列产品,如薯片、薯条、粉丝、粉条、淀粉、全粉、精粉、食用型的膨化淀粉、

医药和工业用的糊化淀粉等,开发出了广阔市场,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持续加大。

2.1.2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实现双增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通过对资源减量化使用,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和增值,

以及资源再利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了地方

财源。

2.1.3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自立发展动力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在原料生产规模化、产品批量化、标准化、加工现代化、

流通网络化基础上运转的。这就要求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建立起农产品生产基地,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需要。因此,要在研究、分析

区域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现状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广泛采用现代

农业科学技术,建立规模、高效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发挥优势资源的生产优势,增强

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自立发展动力。

2.1.4资源再利用,保护生态,清洁环境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源减量化和资源再利用,这对人与资

源、环境矛盾突出的陇西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循环经济可扩大资源环境

容量,有效缓解人与资源、环境矛盾,保护生态,清洁环境。

2.1.5提供经验、途径与模式

加快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陇中地区乃至整个黄土高原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提供有效的途径、有益的经验和低耗、优质、高效模式。

2.2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朝什么方向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根据陇西农业资源、条件特点、问题,现状主导产业合理性分析,以及可预见的市场、技术,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是:为促进扶贫开发,实现双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护生态,清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构筑小生产、大生态的土地利用格局,在大幅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沼气、水电等)和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发挥县域资源比较优势、组合优势,调整、优化大农业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菌花菜等主导产业,以龙头带基地和基地促龙头的外部机制内部化,瞄准

国内外市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和精深加工,形成产业关联度高、互相制约、周而复始的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

2.3陇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推进,技术的进步,资金的

雄厚,市场需求的变化,目标应有所提高。

2.3.1陇西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近期目标

陇西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近期目标是:强化对县域资源的研究、分析、比

较,明晰资源的比较优势,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并积极建设

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宣传GAP标准化生产,教育广

大干部群众提高对绿色化、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的认识,努力提高农民的

文化科技素质,树立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制定、完善SOP操作规范和GAP标准化生

产规定,并逐步加以推行;整顿、合并经营规模小、加工能力低、管理水平差的同类

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经理、老板、董事长等对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认识,建立健

全产业与企业之间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订单农业,使其具有法律效力,提

高企业可信度,使产业与企业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生共荣的有机联合体;

抓好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姻工作,使其逐步步入组织化、经常化,并逐步成

为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依托;清理、整顿农用物资供应市场,严格禁止假

冒伪劣、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农药以及低效高毒农药等农用物资进入农用物资供应市

场,净化市场;在大力宣传教育的同时,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农产品

质量关、安全关,树立陇西县农产品绿色化、无公害品牌形象,从产品的不安全性杜

绝在源头;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检测机制,做到组织健全,管理有章可循,监督、

检测具有技术手段,改变目前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的落后状态。

2.3.2中远期目标

陇西县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近期目标是: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已经完

成,严格按照SOP操作规范和GAP标准化生产要求建设的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

菌菜、小杂粮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建设结束,并投入正常运行,产品优质、安全

得以确保,主导产业确立、培育、壮大,其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80%(不包括

后续加工产值);龙头企业组织整顿、合并工作完成,与基地农户友好,并严格履行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组织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龙头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

改造,制订科学的运转机制,并注入新的活力,步入正轨;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联姻”,引进高新技术,提高深加工能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

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60%(不包括商贸流

通领域的产值);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监督、检测机制健全,检测仪器设备现代

化;瞄准国内外市场动态变化,树立品牌意识,设计营销战略,组织营销网络系统和

规范各类批发交易市场,做大做活“龙尾”。

3、陇西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与实践

3.1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可行性

3.1.1区位交通有优势

陇西处在兰州和天水的中间,历史上就是丝路重镇,陇中交通枢纽,具有南拓北

展、承东启西的扩散效应,是甘肃中部和南部物资集散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从生产力

布局看,其辐射带动的作用最强,产业关联度最集中,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性

和竞争性,不仅在区域内具有聚集产业、辐射带动的作用,对周边经济川谷地带也具有拉动提升的作用。陇海铁路纵贯县境,东连西安、宝鸡、天水,西接兰州、酒泉、乌鲁木齐,316国道横越县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实施,使西部的投资空间和市场前景日益看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正在西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大整合,都为陇西的更快更好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3.1.2日趋成熟的主导产业

陇西主导产业已日趋成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菌菜等四大主导产业。陇西是红、黄芪、党参等“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目前中药材产业已建成了以首阳为中心,辐射双泉、柯寨、渭河、雪山的6万亩红、黄芪基地;以菜子为中心,辐射碧岩、雪山、宝凤、昌谷的3万亩大黄、当归基地;以马河为中心,辐射通安驿、云田、权家湾、宏伟的4万亩柴胡基地和以西北山为主体的10万亩党参、板蓝根基地,并在南山区和川水区大力发展药材育苗、制种,形成了以菜子、雪山、碧岩、首阳为主的3万亩中药材育苗基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1万亩,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2.2万吨和34760万元。陇西冷凉气候十分适宜于马铃薯种植,现重点建成了北山、西北山传统商品薯、加工专用薯和南山永吉乡草滩村优质种薯扩繁基地、150亩微型薯网室原原种生产基地和5200亩机械化马铃薯播种基地。全县万亩马铃薯种植乡镇达到21个,种植面积46万亩,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39.38万吨和17898万元。菌菜产业,以设施栽培为重点,以渭河沿川灌区为主体,巩固发展了首阳——柯寨万亩无公害地膜辣椒基地,南安5000亩塑料大棚精细蔬菜基地,文峰千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菜子——南安——昌谷万亩优质大葱基地,巩昌、南安、文峰建立了千亩食用菌生产基地,扶持壮大了巩昌镇足门社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县食用菌生产达到468万棒,实现产值760万元。建立了巩昌镇东关、南安镇柴汪家门、文峰三十铺村3000亩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形成了渭河沿川3万亩菌菜生产长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29万亩,年蔬菜产量达到10.68万吨,菌菜产业产值达到13465万元。全县按照“南牛北羊川猪,千家万户养鸡,城郊奶牛”的总体发展思路,注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将建成以北山云田、渭阳、权家湾等乡镇和西北山福星、高塄、种和等乡镇为主的10万只肉羊基地,现存栏基础母羊4.5万只;以菜子、雪山、首阳、碧岩、宝凤等乡镇为主的3万头肉牛基地;以渭河十里铺和南安苏家堡为重点的城郊奶牛基地,现存栏奶牛800头。全县牧业总产值达到99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6%。

3.1.3加工有龙头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陇西建立了西北铝加工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又建成了陇西铝厂,同时建成了一批县属骨干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印刷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门类30多个行业的地方工业体系,使陇西成为全区乃至全省的工业重镇。目前,全县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就有7户,分布在中药材加工、马铃薯加工和肉制品加工等。截止2002年底,全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达654户,完成总产值50155万元,占全县总产值的42.7%。马铃薯加工企业以陇西清吉洋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年加工马铃薯淀粉能力13000吨,年加工销售马铃薯2.5亿公斤,年加工、销售产值3100万元。在中药材加工方面,有加工企业174家,其中主要有四海中药材加工厂、地菁华中药材加工厂、陇西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龙头企业。年加工各类药材125万吨,产值达16560万元,年实现利税2384万元。在畜产品加工方面,以金华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53户肉制品腌制加工专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初中2020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文峰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姓名班级考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1、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行群婚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 D 商品生产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2、人类学者将现代人类划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其中不包括:(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棕色人 3、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扩大公民权利 C实行种性制度 D促进经济发展 4、在古代印度社会中,国王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西方文明之源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6、大化改新中关于土地是怎样规定的() A归农民所有 B归贵族所有 C归国家所有 D允许土地买卖 7、右图“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 哪一宗教?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8、“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出自 A、穆罕默德 B、马可·波罗 C、释迦牟尼 D、屋大维 9、灭掉波斯帝国的是() A凯撒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伯利克里 10、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字母 D希腊字母 11、《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判罚的依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12、下列文明中,其中有一个文明明显与其它三个文明不同,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 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注意是感知觉的()。 A、开端 B、条件 C、发展 D、目的 【答案】B 2、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 A、一个领域 B、一种活动 C、基本途径 D、唯一渠道 【答案】C 3、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父母的惩罚 B、榜样 C、强化 D、挫折 【答案】D 4、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5、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A、强化 B、模仿 C、核误 D、试误 【答案】D 6、幼儿园以()为基本活动。 A、学习 B、游戏 C、阅读 D、体育 【答案】B 7、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化”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8、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黄炎培 【答案】B 9、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答案】D 10、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综合课程为主

甘肃省陇西县高三地理第二次大联考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陇西县2015届高三地理第二次大联考试卷(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 A.20m B.50m C.90m D.120m 3.当地村民发现图示地区山青水秀,特别是每到夏季云雾缭绕。于是在甲、乙两个地方发展了农家乐,但每到冬季,就发现乙农家乐生意冷淡,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A.乙所在地山高林密,视线不好,不利于欣赏风景 B.乙农家乐收费标准过高、服务质量不好,客人不愿意来 C.乙农家乐冬季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 D.乙农家乐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导致餐饮环境阴冷,客人不愿意来 【答案】 1.B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分析,图中①、②、④为三个洼地,但④位于山脊上,没有水源,不可能形成湖泊,而③属于高地,更不可能形成湖泊,①和②这两个洼地位于山谷内,易积水形成湖,但①位于陡崖的下方,而陡崖处才能形成瀑布,所以不可能成为瀑布的水源,而②地位于陡崖的上游,可能成为瀑布的水源。故选B。 2.该瀑布位于图示山谷处的陡崖的崖顶等高线为180m,所以其海拔最低等于180m,最高小于210m;崖低的等高线为150m,所以其海拔最高为150m,最低大于120m,因此,该陡崖的高度最小为30m,最大小于90m。故选B。

3.乙地比甲地海拔高,而林地不一定密,不会阻挡风景的欣赏;收费和服务质量不会有季节的差异,两地距离较近,收费应差别不大;地势高低对冬季风的影响相差不大;而受东南侧山脊的影响,乙地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而甲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②7月均温③地势 B.①年降水量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C.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D.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5.关于图中a、b、c三地描述正确的是() A.a地的气候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复种指数高,瓜果甜度高 B.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云量多,反射强 C.c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D.c、b、a三地分别位于我国一、二、三阶梯上 【答案】 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图中经度位置和沿30°N可知,a地区应该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气温低,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B地区应该为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高,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能弱;c地区应该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夏季气温高,太阳辐射量多于四川盆地;综上可知,①为7月均温,②为年太阳辐射量,③为地势。 5.由上题可知,a为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复种指数地,故A错;②曲线为年太阳辐射量,b为四川盆地,该地区由于是盆地地形,多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大气中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强,所以年太阳辐射量低,故B对;c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多伏旱天气,故C错;a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b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c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故D错。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概况。

车过陇西的阅读答案

车过陇西的阅读答案 车过陇西 张震 在甘肃陇西办完事,我买了去西安的车票,检票后直接进入站台。陇西站是陇海铁路线上的一个要站,其设施却十分简陋,属于典型的山里的车站。铁路沿线两旁全是连绵不绝的大山。 从兰州发往西安的列车,离到达陇西站的时间还有一小时,我看候车的时间还长,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一支烟刚吸完,车站的广播里就传出一个女声:“旅客同志们,由上海发往西宁的列车,就要进站了,请做好上车准备。” 声音刚结束,我便把头抬起,向着铁路的东端望去,果然,绿色的列车,由远而近,有节奏地驶来。当列车在站台上刚刚停稳,我就看见从两边的山坡上,冲下三四十个小孩,提着篮子,捧着红枣,拎着装有小松鼠的竹笼,奔向车窗。“叔叔,买几个苹果吧。”“阿姨,这红枣刚摘的。”“买只松鼠带走吧,城里没有。” 几十个孩子分散围着火车的车窗,踮着脚,仰着脖子,语气恳切,连声不绝。短短的几分钟过去了,车轮又开始转动,向西而去。有十几个孩子卖掉了手中的东西,笑眯眯地数着零钱,向一个穿黑衣的稍大一点的男孩走去,把钱交到他手里。那个男孩,单腿跪地,在一块石头上,一面数着钱,一面仔细地登记。 当一个手提竹笼没有卖掉松鼠的小女孩从我身边走过时,我一把拉住她,问:“他们为什么要把钱交给那个男孩?”这个女孩看了我一眼,说道:“我们要请回老师。” 原来,这三四十个孩子,都是离车站二十多公里远的一座山里小学校的学生。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因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含泪走了。他们为了能重新上学,就各自拿出家里的东西,在那个穿黑衣服男孩的带领下来到车站。 从兰州开往西安的列车,停靠在站台边,这是我要乘的列车。我验了票,走进车厢,这时孩子们又围了过来,各自举起手中纯洁的心愿和热望。我听到这一声声叫卖,心里如针扎一般。还没等放下行李,我便对周围的旅客大声说:“这里的苹果好吃,这里的红枣新鲜,这里的孩子不会骗人!” 当那个手提竹笼的女孩走近我的车窗时,我连忙喊道:“这松鼠多少钱?”“叔叔,这原来是自己玩的,你看着给。” 我递过一张伍拾元的纸币,说:“够吗?”“叔叔,太多了。”她不敢接我手里的钱。 车轮转动了,我赶紧把头伸出窗外,伸长胳膊,将钱塞进她的手里。车速渐渐快了,她已经无法将竹笼递上来,她一边跟着列车,一边喊着:“叔叔,给你松鼠,给你松鼠……” 我望着她那跟着列车越跑越远的幼小的身影,听着她那渐渐弱下去的喊声,眼睛湿润了……

2020下半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A、上级的 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C、主办的 D、其他系统的 【答案】C 【解析】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 2、下列作品风格及艺术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基督山恩仇记》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B、《红与黑》是现实主义作品 C、《枪杀马德里市民》是现代主义文学 D、《泉》是新古典主义作品 【答案】C 【解析】《枪杀马德里市民》是西班牙画家哥雅的作品,哥雅是浪漫主义画家杰出代表,该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因此C项当选。 3、据以印刷正式文件的标准稿称为()。 A、草稿 B、送审稿 C、定稿 D、正本 【答案】C 【解析】A项,草稿也称未定稿,指拟成而未最后定稿的历次文稿。故A项错误,排除。B项,送审稿是需要进行审查、修改的,故B项错误,排除。C项,定稿是签发稿,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发文机关依据定稿印制正式文件,通常只有一份,符合题意,故C正确,当选。D项,正本是已经印刷的问稿,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排除。故选C。 4、劳动权的核心是()。 A、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B、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报酬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答案】A 【解析】劳动权即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与社会劳动和领取相应的报酬的权利。劳动权是获得生存权的必要条件。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是取得其他一切劳动权利的基础。故选A。 5、沈阳、北京、台北三大故宫举世闻名,按照建造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沈阳故宫一北京故宫一台北故宫 B、沈阳故宫一台北故宫一北京故宫 C、北京故宫一沈阳故宫一台北故宫 D、台北故宫一沈阳故宫一北京故宫 【答案】C 【解析】北京故宫于1420建成。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台北故宫始建于1962年,1965 年夏落成。故选C。 6、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A、将氧气从肺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B、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感染 C、促进血液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辅助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D、在血管破裂时大量聚集,起到凝血作用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B项是白细胞的作用。D项是血小板的主要作用。 7、固定资本设备的大修理费用应包括在()。 A、生产资本中 B、固定资本中 C、流动资本中 D、流通资本中 【答案】B 【解析】大修理费用开支较大,这部分支出的费用,其实已经转移到固定资本的价值中去,故应属于固定资本的价值。故选B。 8、购买了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的医生,可能会在给病人看病时花费较少的时间,这种现象属于()。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风险厌恶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第1页,总21页 …………○…………外…………○…………装…………○…………订…………○…………线…………○…………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 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注意 事项 : 1、 填 写 答 题 卡 的 内 容 用 2B 铅 笔 填 写 2、提前 15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题) 1. 如 图 ,∠1=100°,∠2=145°, 那 么∠3=( ) A . 55° B . 65° C . 75° D . 85° 2. 在以下大众、东风、长城、奔驰四个汽车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3. 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1cm ,2cm ,4cm B . 8cm ,6cm ,4cm C . 12cm ,5cm ,6cm D . 2cm ,3cm ,6cm 4. 如图,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则∠BOC 等于( )

答案第2页,总21页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A . 95° B . 125° C . 130° D . 135° 5. 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 A . 90° B . 135° C . 270° D . 315° 6.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 、2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14cm B . 10cm C . 14cm 或10cm D . 12cm 7. 如图,∠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点F 作DE∠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BDF ,∠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 =BD +CE ;③∠ADE 的周长为AB +AC ;④BD =CE.( )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8. 点P 是∠ABC 内一点,连结BP 并延长交AC 于D ,连结PC ,则图中∠1、∠2、∠A 的大小关系是( ) A . ∠A >∠2>∠1 B . ∠A >∠2>∠1 C . ∠2>∠1>∠A D . ∠1>∠2>∠A 9. 如图,在 ABC 中, A=80 , ABC 与 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 得 A 1; A 1BC 与 A 1CD

陇西县土地和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118

陇西县土地和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县土地和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保障被征收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土地征收与补偿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含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与补偿;所指房屋征收与补偿是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与补偿。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县的土地和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乡(镇)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应按法定职责,协同做好征收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一)县国土资源局作为土地征收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土地的审查报批,范围面积核定、补偿费用审核、业务技术指导和管理协调。 (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房屋征收部门,负责房屋的征收、补偿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县财政局负责及时拨付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及安置费用。 (四)县统计局负责分年度分镇村调查掌握各村各类耕地年产值及其变化数据。 (五)县物价局负责公布当年城区建筑物及附属物重置价格,制定各乡(镇)建筑物及附属物重置指导价格;负责监测各主要农作物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六)县民政、社保局负责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实施工作。 (七)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各类违法占地新建建(构)筑物的制止和依法查处直至拆除工作,配合乡镇政府依法制止征收土地上“三抢”(抢栽、抢种、抢建)行为。 (八)县林业、水务、农业、畜牧、工信局会同住建、国土、乡(镇)政府对征收土地上树木、苗木、机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采砂场等地上附着物的价格评估和对被征土地上实际投入的认定工作。 (九)乡(镇)政府具体实施本辖区内土地和房屋的征收与补偿及安置工作。 (十)县监察、审计局依法监督土地和房屋的征收与补偿工作。 第二章土地征收与补偿 第一节征收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 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晕.?yùn ?菡萏 ..(hàn dàn)静谧.(mì) 随声附和.(hé) B.蜷.(quán)曲瘫痪 ..(tān huàn)莅.临(wèi)恍.(huǎnɡ)然大悟 C.贮.(zhù) 蓄澄.清(dèng )攲.(qī)斜水波粼.粼(lín) D.宛.转(wǎn)粗犷.(guǎng) 池畦.(qí) 高邈.(miǎo)深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酝酿搓捻小心翼翼不求甚解 B.匿笑倜傥翻来覆去浑为一谈 C.企盼绽开花团锦簇众目睽睽 D.并蒂徘徊人迹罕至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 ....,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B.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

C.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眉飞色舞 ....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D.有闲情逸致 ....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汉宫秋》。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李太白全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2分)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 说,。 7.名句默写。(8分)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5),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色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色 摘要: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 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 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陇西李氏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 到唐朝李姓成为国姓, 陇西成为皇姓的郡望, 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陇西李氏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姓帝王,百姓之最;名人辈出,成就斐然;宗族兴旺,家谱繁多;天下李氏,根在陇西。 关键词:陇西;李氏;祖籍;区域文化 望出陇西, 就其本意而言, 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所说的陇西李氏的陇西, 是指李氏的郡望陇西郡, 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唐朝时李姓成为国姓, 陇西成为皇姓的郡望, 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 亦使得陇西李氏文化在众多的姓氏文化中独具特色, 本文就其上述问题做出探讨。 一、陇西李氏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 自古以来享有盛名。至今各地李氏, 寻根问祖, 大都可以上溯到陇西。《人民日报》1992年8月27日有《李氏根基在陇西》一文, 其中说道: 经过有关专家多年考证和掌握的大量历史资料证实, 李氏根就在陇西。目前, 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在陇西修复李氏陇西堂,文中又说道, 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书称: 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 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 殆无疑义。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以下就陇西李氏的主要内容考述如下。 (一) 李氏郡望陇西 陇西, 指秦汉时期的古陇西郡, 是一个古郡名, 而非今之陇西县。陇西郡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古郡之一, 始置于战国时的秦国, 辖陇山以西, 今甘肃省境中部的大片秦国属地,

关于定西市陇西县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

关于定西市陇西县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报 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关于定西市陇西县“7·14”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2018年7月14日,我市陇西县云田镇咀头村新庄社村道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曹明等市上领导相继做出批示,要求查清事故原因,对暑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交通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和陇西县人民政府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和综合管理组),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调查取证、现场勘查、技术鉴定、查阅资料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18年7月14日12时48分许,吴兆平驾驶甘JC3827号三轮汽车,沿乡道201线从渭阳乡三川村出发前往云田镇咀头村参加亲戚祭奠活动,沿途先后搭载吴兆祥、王雪雯、吴步清、吴步海、张若儿、吴睿,行至云田镇咀头村新庄社村道路口下坡路段时,车辆失控驶出路面坠入道路南侧低于路面12.2米的陇西县“百绿草业”养殖场后院,致吴步清当场死

亡,吴兆祥、吴步海、张若儿3人经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吴兆平、王雪雯、吴睿3人受伤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接处警及现场救援处置情况 7月14日15时27分,陇西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指令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警力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向县政府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报告。陇西县政府立即启动较大事故处置预案,县长陈彦吉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医院召开会议,对伤者抢救、家属安抚、事故调查、死者善后等工作进行专题安排。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报后,相继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工作。市政府及时召开会议,通报事故情况,部署开展暑期专项整治行动。陇西县委、县政府部署开展全县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截止7月17日,所有死者全部安葬,家属情绪平稳。 事故调查期间,调查组发现事发路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调查组已责成陇西县云田镇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整改隐患,在隐患未消除前,该道路不得使用。7月26日,陇西县云田镇政府在该路段设置了临时性封闭措施,禁止车辆通行。 三、驾乘人员、车辆及道路基本情况 (一)驾驶人基本情况 2018年8月2日,吴兆平被陇西县公安局立案侦查,同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8月10日经陇西县人民检查院批准逮捕,现羁押于陇西县看守所。9月19日,陇西县公安局将本案移送陇西县人民检察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建设银行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般情况下,飞机机票的折扣再大也比火车硬座的价格贵得多,二者价格的差异根本上是由()决定的。 A、提供的服务水平不同 B、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C、消费者的需求不同 D、飞机和火车的制造和运作成本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商品价格的高低。制造和运作飞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大于制造和运作火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飞机的制造和运作成本大于火车的制造和运作成本。这是二者价格差异的根本原因。故本题选D。 2、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 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 【答案】B 【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出现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同进步势力进行顽强而持久的反抗。所以应选B。 3、四川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条,号称“千水之省”。 A、1900 B、1419 C、1149 D、800 【答案】B 【解析】四川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419条,其中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2条,号称“千水之省”。故选B。 4、今年如火如荼举办的农民丰收节上,各地农村结合自身优势,各显神通,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举办方式,打开农村的大门,帮助自身发展更上一层楼。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分析自身问题,解决发展问题体现了()哲学道理。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 2.若,则a与3的大小关系是() A.a<3B.a≤3C.a>3D.a≥3 3.若实数a、b满足ab<0,则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可能是()A.B. C.D. 4.已知P1(﹣1,y1),P2(2,y2)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 5.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 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互相垂直 6.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 队员1队员2队员3队员4平均数(秒)51505150 方差s2(秒2) 3.5 3.514.515.5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A.队员1B.队员2C.队员3D.队员4 7.如图,直线l1:y=4x﹣2与l2:y=x+1的图象相交于点P,那么关于x,y的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是() A.B.C.D.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直线y=2x平行,且经过点A(0,6),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A.y=2x﹣3B.y=2x+6C.y=﹣2x+3D.y=﹣2x﹣6 9.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 A.75°B.60°C.55°D.45° 10.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同时开挖两段河渠,所挖河渠的长度y(m)与挖掘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队开挖到30m时,用了2h B.开挖6 h时甲队比乙队多挖了60m C.乙队在0≤x≤6的时段,y与x之间的关系式y=5x+20 D.x为4 h时,甲、乙两队所挖的河渠长度相等

陇西介绍

陇西介绍 甘肃省陇西县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自然区域属干旱半干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严酷。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9.58万人,农村总劳动力19.71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9.5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7万亩,其中川地13.09万亩,山地108.42万亩,人均2.55亩,人多地少,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农业大县。除受自然条件制约外,还有诸多因素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智力开发滞后,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很少接受文化教育。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8%,高中占5%,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5%左右,因而,对农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难以接受和操作;二是农业技术人才奇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三是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生产内部,就业不充分,经济收入低,贫困面较大。因此,如何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力度,积极开辟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新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使之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劳务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逐步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龙头,北京、广州为两翼的常年性劳务基地,新疆、青海、内蒙季节性劳务基地,尤其是我县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师团的劳务协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具

大的作用。但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深化改革,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劳动用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务输出受到巨大冲击,劳务基地逐渐萎缩,输出人员不断递减,同时西部劳务基地刚刚起步,各项工作及措施不是十分到位,劳务输出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劳务协作关系,巩固东部基地,开拓西部基地是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处西部边陲的新疆,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大省,待开发土地十分丰富,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进行开发,需100年左右的时间,“一黑一白”(即石油、棉花)两大拳头产品闻名全国,尤其是棉花的种植,其产量之大,质量之好,居全国首位。从96年开始我县在认真考察、论证后,与新疆农五师和农六师部分师团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农五师、农六师地处准噶尔盆地腹地,亚欧大陆桥通道,乌博铁路和312国道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光照时间每天15小时左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农作物种植以棉花为主,棉田种植面积达100万亩,采棉季节仅两个师的五个团两个农场需采棉工6万人左右,还需要补充常年性棉田管理工1万人左右,大部分务工者来自四川、安徽、河南等省,路途遥远,成本很高、组织不便,给用工单位带来诸多不变。相比之下,我们具有相距较近,费用成本低,组织速度快的优势,为我们的农村劳动力赴疆务工提供了很大便利。我县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劳务协作关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初步走

2014年甘肃陇西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内容

2014年甘肃陇西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内容2014甘肃陇西县事业单位招聘180人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考试时间及考试内容 考试时间定于2014年12月下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考试科目:报考县直事业环境保护类、农业类、城建规划类、交通工程类、水利工程类、广播电视类、药学类岗位的,考试内容为相关专业综合基础知识;报考县直事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护理岗位的,考试内容均为临床医学综合基础知识;报考乡镇事业站(中心)岗位的,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时事、文史、写作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报考教育综合岗位的,考试内容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 1( 单选题)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后者必须以股东大会为权力机构,前者则不然 B. 前者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后者则不然 C. 后者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并采取股票的形式,前者则不然 D. 前者的股东有最高人数限制即2人以上50人以下,后者则不然 解析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是由股东投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公司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简单来说,有限责任公司是资合与人合相结合的公司形式,而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资合为主

的公司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把公司的资本化成等额的股份并采取股票的形式。C项是正确选项 拓展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点还有:(1)成立条件和募集资金方面有所不同。前者成立条件比较宽松,后者比较严格;(2)股份转让难易程度不同。在前者,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受到的限制较多;在后者,股东转让自己的股份比较自由。(3)股权证明形式不同。在前者,股东的股权证明是出资证明书,不能转让、流通;后者中,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可以自由转让、流通。(4)前者股东人数相对比较少,股东会权限较大,后者股东人数较多且分散,董事会的权限较大 2( 单选题)农业科研单位与其他经济实体(包括国内外合资企业等),以成果、技术和资金等入股的形式,共同组织科技产品开发和承担经营风险。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即科研单位与其他经济实体的合作()。 A. 或者以成果、技术的形式,或者以资金入股的形式 B. 以成果入股、技术入股和资金入股的形式 C. 以成果、技术和资金为相互承诺的形式 D. 以成果、技术折合成入股资金的形式 解析 从“农业科研单位与其他经济实体(包括国内外合资企业等),以成果、技术和资金等入股的形式”可知,“成果”、“技术”和“资金”是入股的三种形式,因此,本题选择B 选项

陇西导游词范文介绍

陇西导游词范文介绍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全县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陇西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陇西导游词1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属黄土高原地区,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县城中心,声闻四达;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堂”闻名海内外。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达古都西安,西临省会兰州,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宝兰二线横跨境内,定陇公路建成使用,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成为连结周边数十个市州县的交通枢纽。

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是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于陇西,历代英才辈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分别于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和“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 发陇西经贸洽谈会”。陇西将成为凝聚中华文化的重点县之一。 陇西导游词2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是丝绸南路的军事和战略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文化遗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灭义渠戎始设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陇西郡为其中之一。东汉末年,陇西郡治由狄道移治今陇西县,后设渭州、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巩昌布政使司、陇西郡、南安郡、金城郡、巩州、通远军节镇、巩昌府,至民国初年撤巩昌府,陕甘分省后,甘肃巡抚也曾驻节陇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数代变迁,陇西曾是郡、州、府治所在地,为西陲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古代的甘肃称“陇西”或“陇右”,甘肃又简称“陇”。现代的甘肃人总是喜欢把这片生活的热土称为“陇右大地”,很多人都因在“陇上”走过而牵念眷恋着这片土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隋炀帝西巡、唐玄奘去天竺(今印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简介 中国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形成是在魏晋南朝之际,汉唐之间是我国士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崇,把持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陇西李氏,是 陇西李氏 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编辑本段] 李氏演变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

陇西古文化遗址

陇西古文化遗址 陇西发掘整理遗址遗迹较多,已列入省、县两级保护单位的有21处,未列入保护单位的有一百余处。规模较大的有梁家坪遗址、暖泉山遗址、杨家屲遗址、吕家坪遗址、堡子坪遗址、包子坪遗址、西河滩遗址。 梁家坪遗址位于首阳乡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东至小鸭儿沟,西至麻家门沙沟,北至台地边沿,南至南川渠。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文化层距地表2米左右。暴露遗物有灰层、陶片、石刀、石斧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1963年2月1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暖泉山遗址位于文峰乡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东临暖泉沟,西至鄂窑沟,北至台地边沿,南至石家梁腰。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1米,厚1∽1.5米。暴露遗迹有灰坑、陶片、住屋白灰面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1963年2月1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屲遗址位于双泉乡癿羊口村渭河北岸的山坡地带。东至癿羊口村,南临渭河,西接山顶土堡。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厚度0.1∽0.5米。暴露遗迹有灰层、灰坑、陶片、石刀、石斧等,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存。1981年5月12日,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家坪遗址位于首阳乡三十里铺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东临北屲沟,西至吕家坪庄,南接阳屲山,北接台地边沿。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50米,文化层深0.5∽1米,厚度0.1∽0.3米。暴露遗迹有灰层、灰坑、陶片、石刀、石斧等。出土文物有石杵、尖底彩陶瓶(造型美观,彩绘精致,为甘肃彩陶中的典型器物,藏省博物馆),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1981年5月12日,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堡子坪遗址位于渭河乡西二十里铺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北至台地边沿,西至柯寨庄,东至堡子坪庄,南至秦青道山根。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文化层厚度1米左右,暴露遗迹有灰层、灰坑、陶片、石器、住屋白灰等。出土文物有石刀、石斧、网坠、短褶长矛蚌、磨光器、陶钵、尖底罐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1981年5月12日,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包子坪遗址位于三台乡寨子村渭河北岸山坡地带。西临枲马沟,南界王家沟,东接建军山,北至寨子下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厚度0.5∽1.2米,厚度0.1∽0.5米。暴露遗迹有灰层、住屋白灰面、石器、陶片、制陶窑址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1981年5月12日,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县城西郊西河西北面的一级台地上。台地高20米,上5米为黄土堆积,下15米为冲击沙层。遗址南临西河,北至台地边沿,西接西北铝加工厂,东至李家坪村。东西宽300米,南北长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主要内容

附件1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紧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三大国家战略平台作用,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省级战略部署,构建推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综合性空间平台。 二、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规划范围为甘肃省全部行政辖区,国土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 三、新型城镇化目标与战略 1、发展总目标 到2030年,将甘肃省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文化高地和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生态和地缘安全屏

障,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西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建立起以都市圈、都市区等现代城镇簇群为主体形态、“核心突出、特色多元、城乡美丽、功能协调”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优势突出、综合承载力强、宜居水平高、文化高度发达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富强新甘肃。 2、新型城镇化目标 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达到266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28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 3、新型城镇化战略 通道带动,凝聚实力,高效发展;文化引领,增强活力,开放发展;产城互动,融合动力,特色发展;生态提升,挖掘潜力,优质发展;分区推进,强化效力,整体发展。 规划划定兰-白-临-定综合城镇簇群发展区、天-陇历史文化与生态经济综合发展区、酒-嘉向西开放门户综合发展区和平-庆现代资源型城镇提升发展区、丝路文明与生态资源特色发展区、金-武绿洲生态城乡统筹发展区、张掖绿洲生态城乡统筹发展区、甘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经济特色发展区等八个分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