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城历史

阿城历史

[历史文化]阿城历史大事记(1726 - 2010)

1726年(雍正四年)

吉林将军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址置协领衙门,设副都统衔协领1员、佐领5员,始拨=兵驻防,协领衙门定名阿勒楚喀。

1727年(雍正五年)

设满官学,选收旗人官兵子弟24人,学习满语、骑射。

1729年(雍正七年)

协领衙门移驻新城(今阿城镇)。

1732年(雍正十年)

编驻防兵为八旗,添佐领3员。

1744年(乾隆九年)

吉林将军置副都统衙门于拉林,阿勒楚喀协领为拉林副都统衙门右翼协领。

拨生计贫困之京畿八旗(即所谓"闲散满洲")500户屯田西沟(今杨树乡八道岗各村),盖房打井,学习耕种。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

升阿勒楚喀协领衙门为副都统衙门。

由京续拨"闲散满洲"500户屯田海沟(今料甸乡南),盖房打井,学习耕种。

建公仓,筑仓房61间。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

设官庄,由福建拨来壮丁36户,垦地360垧。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

由京再拨"闲散满洲"500户屯田洼浑(今料甸乡北),盏房打井,学习耕种,至是年,西沟、海沟、洼浑三处之1 500户"闲散满洲",由京陆续拨齐,并于每处先后安立8屯,计24屯。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乾隆二十四年至光绪八年(1759-1882年),先后在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属境设四个驿站:萨库哩站(今双丰乡双兰屯)、蜚克图站(今蜚克图乡政府驻地)、苇子沟站(今宾县宾州镇)、色勒佛特库站(今宾县宾安乡)。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

于八旗24屯增设满文官学24处,每处由领催或披甲内委教习1员,包括阿勒楚喀城。内共有满文官学教习25员.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分八旗为两翼:左翼管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管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

设课税总局,局址在大什字街西路南,共筑房10间,始征土产税。

1765年(乾隆三十年)

始收牛马税,由课税总局年征牛马税银210两。

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

裁撤拉林副都统衙门,归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统管。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

建义仓,在公仓院内筑廒13间零24囤,以备荒年。

1775年(乾隆四十年)

因阿勒楚喀木城倾圮,照旧式重修城池。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

建伊斯兰教清真寺于西岗子。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

阿勒楚喀木城改筑土城。

1805年(嘉庆十年)

设街道厅。

1814年(嘉庆十九年)

在双城堡设协领衙门,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

1851年(咸丰元年)

裁双城堡协领,改设副都统衔总管,仍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兴起,征八旗官兵100余人,随大学士赛尚阿进关,攻打太平军,称头趟兵。

1859年(咸丰九年)

英法联军攻陷京师,复征阿勒楚喀八旗兵,随亲王僧格林沁,抗击英法联军,不敷用,乃连西丹并挑,称二趟兵。

1860年(咸丰十年)

设银库,置九品笔帖式库官1名。

因频频征调八旗壮丁从征,始弛不准招佃开垦之禁。

1862年(同治元年)

文庙落成。定旗界内民屯为八牌,置乡约,设八牌乡约管理处。

1864年(同治三年)

法国基督教传教士约瑟芬来阿传教。

1866年(同治五年)

农民起义军头领马国良、诨号"马傻子"率队攻城。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攻入城后,开仓、放狱,收缴衙署及官员的银钱、器械,火烧衙署,在城内驻扎5日,后整队南走。

1867年(同治六年)

复改双城堡总管为协领,仍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设双城堡抚民通判。

1868年(同治七年)

维修阿勒楚喀城垣,将西、南、北三面向外拓展,始将街市圈入城内,辟正门四(东、西、南、北各一),便门六(东二、西三、南一),计十门。

1871年(同治十年)

被马国良起义军烧毁之副都统衙署、满官学、课税局等处,依照旧观,逐一修复。

1872年(同治十一年)

因清政府屡次挑员征讨反清的少数民族起义队伍,各旗屯壮丁大减。24屯满文官学皆无法授课,乃裁撤。

因西北回族起义,清政府又征八旗官兵,随将军金顺进关征剿,称三趟兵。

1873年(同治十二年)

入夏以来,久早无雨,空气干燥。农历六月六日黎明,承化门(南门)里居民苏拉.海亮烧纸燃烛祈雨时漏遗火种,适狂风大作,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扑救,除城东北角之常将军屯外,城内之衙署、八旗官房、监狱、庙宇、街面商铺门市、居民住宅等几乎无一保全。被烧致死者7人(汉族5人,回族2人),烧毁各类房屋7 032间。翌日中午,大风渐息,始将大火扑灭。城内房屋幸免于火者仅十分之二。

1875年(光绪元年)

被前年大火烧毁之副都统衙署、八旗官房及各城门等建筑,均按旧式逐一修完。

法国传教士何兰在阿勒楚喀城东之海沟屯设立学馆,诵经传教。

1882年(光绪八年)

设宾州厅于苇子沟(今宾县之宾州镇)管理宾、阿两地民人事务。

1884年(光绪十年)

原八牌事务,悉归宾州厅管理,裁八牌乡约管理处,改八牌为顺潮社八甲。

1891年(光绪十七年)

设练军统领,驻阿勒楚喀城,委协领庆录为参事。

1892年(光绪十八年)

在右翼内设厘捐局,始收七、四厘捐。

1894年(光绪二十年)

11月中旬雷雨交加,雨后即结冰如镜。

是年重修城垣。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于广济门(东便门之一,俗称柴市门)外修筑三皇庙,为盲者聚会之场所。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重修文庙。

修建八旗官义学房舍。

英法传教士来阿者日多,经副都统衙门准许,传教士可在阿暂租或永租房地。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山沩暴发,大水涨至朝阳门(原保安门,即后来之正东门)外东下坎。

因阿勒楚喀属境矿藏颇多,乃奏请成立喀拉宾双矿物总公司,由洋务交涉总局统辖。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8月31日普降早霜,庄稼未熟多冻死。

是年中东铁路阿城段动工。大俄铁路公司在阿什河口、松花江边购得8平方公里土地一块,拟修车站、铁路职工住宅和仓库,之后,便在这一带滥钉筑路之木桩,滥占强占土地,引起阿勒楚喀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城罢市。

因阿勒楚喀为东北冲要之地,外事活动日益频繁,又因阿勒楚喀所属之哈尔滨是水陆通衢,并为铁路汇总之区,乃报请吉林将军批准,设交涉承办处。副都统衙署原以木板为墙,是年始改筑砖墙。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3月4日中东铁路滨绥线由哈尔滨站通车至阿什河站。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8月义和团运动兴起,迅速发展,并与入侵俄兵多次激战于城北郝罗屯一带。

8月俄兵入侵,攻陷阿勒楚喀城。城垣毁于火,副都统钮楞额出逃,达桂接任副都统,与俄军议和。重修街市、道路、庙宇,1902年完竣。

8月吉林将军无条件接受沙俄的无理要求--议和八款。复修中东铁路,设铁路交涉分局,并在车站筑房10间,为交涉局办公地址。

清真寺复修工程,历时10年,至是,修葺一新。

改练军为捕盗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2月滨绥线全线通车,阿城站正式营运。阿城境内共5个车站,火车从哈尔滨之田家烧锅(香坊)站开出后,依次经过阿城的大嘎哈(成高予)、阿什河(阿城)、二层甸子(玉泉)、小林站(小岭)、帽儿山,全长105公里。

是年阿城火车站(当时称阿什河站,俗称票房子)建成,该建筑造型考究,是传统的

中国建筑风格。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组织四乡团练八甲,每甲置练长1人,有事则聚之为兵,无事则散之为农。

改徒刑、流刑为罚工,设工巡局,看守苦工罪犯。

夏大疫。

俄国《远东报》、日本《泰东报》先后在阿设立分馆。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原定满汉不准联姻,后因举人胡明魁、知州保麟、县志编辑关福荫等满族官绅分别与汉人联姻,则弛满汉不准联姻之禁。

庚子事件后,俄兵据阿勒楚喀城之八旗官房及宅第为兵营,至是年陆续交还,撤走。

1904年(光绪三十年)

吉林将军长顺因庚子赔款,兵饷无筹,奏请旗地升科改筹饷局为饷捐局。

弛汉人不准购置旗地之禁。

大风成灾,西三家子(在今杨树乡)源增号烧锅20余间房屋被龙卷风刮倒.

19O5年(光绪三十一年)

改捕盗队为巡防军,阿勒楚喀巡防军由协领穆隆阿统领。

始征田、房契税。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从各旗征披甲、西丹,送省操练常备军,三年退伍。

设邮局。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设电报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商人武绍伯于天锡门(俗称菜市门)里路东筑楼房,开设机器面粉厂。

波兰工程师柴瓦德夫,以100万卢布作资本,在阿什河畔兴建我国第一座甜菜糖厂,名为阿什河精制糖股份公司,翌年10月15日投产。

1909年(宣统元年)

10月26日阿勒楚喀最后一任副都统富荫离任。

12月7日阿城县第一任设治委员谭洪佑到任。

是年在柴市门里修戏园1座,园名会芳,为阿城剧院之始。

因阿勒楚喀人户口益稠密,庶政日益繁兴,经东三省总督奏准,于10月裁撤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拨宾州厅之宾人、宾民、宾康、宾乐、宾永、宾庆、宾臻、宾休、宾明等九区,即蜚克图河以西所有旗地(俗称老八牌之地),设阿城县,县名乃阿勒楚喀城之简化。

撤销驿站。蜚克图和县城内设文报分所。

191O年(宣统二年)

春节期间,鼠疫流行,传染极快。染病者不及医治即死,城内商店关门,交通中断,全县死亡2 800人。

秋季,改设治委员为知县,直隶吉林省。

1911年(宣统三年)

6月阿城地方审判、检察两个分厅成立。

是年城乡开办公立初等小学堂八所,校名以数序排列,曰阿城第×公立小学堂。

受武昌革命影响,县城各校学生分道宣传革命,震动全县。阿城劝学所电请吉林保安公会,组织阿城保安分会。

1912年(民国元年)

秋季四甲(今杨树、新华乡一带)、五甲(今双丰乡一带),由于地东(土地租出者)违背契约无端增租,佃户群起,进行抗租斗争。

10月提倡男人剪辫子,一两日间,绅商人等发辫剪除殆尽。

是年将清政府泼用的360垧官庄地和余多地共1 218.9垧,放给庄丁做为私产。

省旗务处通令,旗人一律冠以汉姓,改用汉名。

1913年(民国2年)

3月四甲乡民刘传经等上告地东违背契约无端增租。

是年县衙改称县公署,知县改为县知事。

县统税局改为国税征收局。

旗地大租改征吉林大洋O.30元,仍七扣(按民地大租七折)纳税。

阿城县派员2人,参加占林省组织的教育视察团,赴日本考察教育。

县城内设立师范传习所一处。

1914年(民国3年)

划全县境为文化、同进、民智、普增四乡。乡设议事会,选正副议长,设乡董公所,置乡董、乡佐各1人。

县署设旗务科,由县知事兼办旗务。

成立县农会。

改县商务会为商会,选董事,举正副会长各1人。

设硝磺局,仍官督商办。

1915年(民国4年)

8月因夏雨连绵,江水暴涨成灾,受灾面积东起老山头,西至荒山嘴子,东西长约60里,南北宽20里。

是年春夏秋,农田三季遭灾,粮食歉收,又上令清丈耕地,乡民怒而群起,聚众千人,12月14日进城至县署,要求停止清丈。陆军团长么培珍奉县知事令督警弹压,农会长姜渭滨被抗丈乡民怒打致伤。15日下午,清丈分局雇员刘树棠清丈回城路遇乡民,用手枪打死乡民那永庆,乡民愤极,将刘痛打绑送县署。18日,乡民坚持斗争,捣毁了姜渭滨的家屋、器具,斗争形成高潮,乡民久不出城,一时震动极大。

县知事施世杰对农民抗丈斗争处置失当而去任,邱正夔继其任,

1916年(民国5年)

1月县知事经请吉林省准,中止清丈,耕地如有浮多者准许自报,乡民抗清丈斗争胜利。

是年改国税征收局为税捐征收局。

县城仕绅马佑昆、满永海等集资,重修海沟大桥。

1917年(民国6年)

7月城北一带遭雹灾,雹大如鸡卵。

是年县公署内设立地方财务处,负责经收地方款项。

减征田、房契税。买契税率改每银1两契税9分为契价的6%,典契税改银1两契税6分为契价的3%。

1918年(民国7年)

3月西伯利亚霍乱病延及到中东路各站。阿城城乡因染疫死亡者甚多。

是年设铁路特警驻在所、路警分驻所于阿城、二层甸子(今玉泉)、成高子等站。护路军队撤去俄军,改由吉林陆军担任。

于县公署(今胜利小学址)西院处,建修监狱。

印花税,从前由县署代销,现设驻阿办事处,改由该处承办。

1919年(民国8年)

清理田赋,对未纳大租之耕地,自报升科,每垧由吉洋3角改征5角,且免去从前旗地按七成纳租的规定。

电报局兼办长途电话,并增设城内电话。

黑龙江陆军第一混成旅骑兵一团驻阿。

192O年(民国9年)

10月在城内设吉林省立第三师范,以劝学所及八旗50间房子为校舍。本校负担学区为阿城、宁安、穆棱、东宁、宾县、同宾、五常、榆树、双城、滨江,共十县。

是年裁四乡,置九区。

城内设保卫团,步兵2队、骑兵l队,隶属西北路督保处。

邑绅武凯勋兄弟3人出款,在天锡门(后称菜市门)外,建大石桥一座,名为"普济善缘桥"。

1921年(民国10年)

3月鼠疫发生,县成立临时防度会,进行防冶。5月10日疫情始灭,全县死亡86人,治愈27人,共耗吉洋十四万零五百七十四吊零二十六文、现大洋242.66元。

二层甸子火车站25家商民租俄人侵占之土地,俄人乱涨租价,商民与之进行斗争。是年县增设保安警察游击步队和保安警察马队以及卫生警察,均驻城内。

全县划为五区,置区公所。区下设保,保下设甲,甲下设牌。

成立教育会,置特别会员18人,内举正副会长各一。

硝磺局原为官督商办,本年改为官办。硝磺总局设于阿城,统管阿城、宾县、方正等十县硝磺事宜。

1922年(民国11年)

7月驻阿城独立团第三营十一连全连兵变,营长率兵尾追至黑龙宫。8月6日,全数

变兵被追回,兵变未成。

1923年(民国12年)

4月16日下午中东铁路小林(今小岭)站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铁路当局应而不办。全体工人罢工。

是年硝磺总局改原辖十县为五县。

1924年(民国13年)

驻阿城陆军步兵第三十六团,全数调赴关内,阿城防务由保卫团担任。

改县劝学所为教育局,易所长为局长。

城内设立图书馆一处。

县公仓院内增筑粮仓9间,始办积谷。

前任县知事温立敬提议重修城垣,增设炮台,工未及半,因事调离。县知事刘保晋到任继续修建,共筑大炮台5座、小炮台15座。

商人傅守信在城内南大街设义盛源机器油坊,是为阿城机器榨油之始。

硝磺总局由原辖五县改为辖宾县、阿城两县。

1925年(民国14年)

5月29日步匪四五十人,抢去县税捐局税款吉钱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吊十五文,已用票照存根、缴查联各432张。6月23日第三师范学生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发表宣言:"实行经济绝交,誓做沪案后援,促还租借地,取消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同胞"。募集捐款,支援上海工人的斗争。

是年阿城划给滨江县熟地370垧。

商人杜秀峰备资,创办华东电灯公司。

1926年(民国15年)

8月18日吉林省公署1764号训令,华东电灯公司停业。

是年撤县署旗务科,旗务由县知事兼理。

吉林省教育厅派人来县视察,阿城县的教育工作,列为全省第二。

1927年(民国16年)

8月21日商人郎聚川以哈大洋10万元,于车站西(今粮食二库址)开设明远火柴工场。是年于险舟等人办耀东(后改阿什河)电灯有限公司。

1928年(民国17年)

通俗教育讲演所与图书馆合并,改为通俗教育馆。

商人于济舟、宁致亭等5人集资,开办通利汽车公司。

草市街(今民权大街)东头城墙(今种子公司西侧)辟一门(俗称电车门),由此至车站,修筑马路,并在马路中段筑桥一座。

1929年(民国18年)

4月中共北满特委派李克和(化名李克华、洪南彪、洪南均)等来二层甸子做发展党的工作。

是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易县知事为县长。

县政府重修房院,改建火门,添筑官舍。

县警察所改为公安局,易所长为局长。

改教育会为委员制,废止正副会长,公举主席。

废积谷仓董理事,组织义仓委员会经理仓务。

县政府购电杆3 154根,安设四乡电话。

县教育委员会派员10人,赴江苏、浙江等省考察教育。

设县志局。

改义仓为县仓,解散义仓委员会。存款积谷,统由县政府经理。

入秋,大雨连绵,城北一带雨雹成灾。农田地被淹,水深丈余,301垧农田受灾绝产。

阜康门(俗称南门)外护城河桥(今一中桥),因乞丐引火御寒酿成火灾被烧毁,后经商会集资修复。

193O年(民国19年)

3月1日李克和组织领导小海沟、小林站、郭家店(大岭)、小嘎哈(舍利)等地群众千余人,上午群集县府门前示威,要求减少地租。被示威所迫,当局午后与代表谈判,同意将地租由每垧种前交40元改为秋后每垧交稻3石(合十六七元),示威获胜。

5月1日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许亨植、李启东率领阿城县小海沟、荒山嘴子、聚源昶等地农民共50余人,到哈尔滨参加了"五·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围的游行示威。

6月在中共北满特委的指示下,成立中共阿什河临时县委,县委成员5人,下设3个支部。

10月中共北满特委在阿城海沟召开北满积极分子会议,会后李克和疫往珠河(现为尚志县)。

11月县委书记崔东范等人被东北军阀当局逮捕,阿城县党的组织受到了破坏。

1931年(民国20年)

4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中共阿城县委改为中共阿城特别支部。

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

1月日军飞机4日、25日两次来城内上空投弹轰炸。

3月城内学校师生列队举旗,街头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高喊抵制日货等口号。

5月抗日军进入阿城,活捉伪满县长及公安局长等人。

8月反日大刀会与吉林抗日军2 000余人包围县城,与驻城伪军七旅十八团激战,翌日拂晓退去。

是年中共阿城地下特支改为支部,设在二层甸子。

1933年(伪满大同2年)

6月中共阿城二层甸子地下支部,在日伪警宪严密监视下,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党组织解散,停止了活动。

是年小嘎哈西北之村屯划归哈尔滨管辖。

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

10月阿城县由吉林省划出,属伪滨江省管辖。

是年施行保甲制,牌为最小单位,由10户编成。牌编成甲,一警察署内之甲编成保,是日伪政权实行的"十家连座"保甲统治。

日伪政权于城内成立阿城县金融合作社。

抗日军赵尚志部百余人追捕逃叛刽盛武至松峰山下,于吊水湖附近将其枪决。

1935年(伪满康德2年)

7月伪满县公署编成警察步骑中队273人,实施"治安肃正",围战反日军,屠杀中国人民。

8月伪满县公署特设搜查班,密侦搜查民问枪械。强令各乡村修筑屯与屯“防匪线"。

伪满县警务局日木指导官西村一,自伪满康德元年调来阿城后,每见头颅胖大的中国平民百姓,则以各种"理由"缉杀,烤吃其头。受害者甚多,城乡市民深为愤恨。及至本月,西村一被调走。

秋季警务局所属卫生队改为卫生组合。

11月日伪政权实行归并村屯。强令山区居民迁于指定的地点一一聚成大围子。不迁者,当即烧毁房舍。仅达子营(今红星乡振兴村)以东到红石砬屯(今红星村)的一趟沟,被烧毁和扒掉房屋2 243间,毁掉自然屯158个,撂荒耕地3 285垧,有714户农民背井离乡,粮食柴草、箱柜缸罐全部被日军烧毁。

12月伪满县公署解散城乡职业自卫团。凡保甲内之居民年满18岁以上40岁以下者,均被编为自卫团团员。

是年伪警务局增设特务股。

1936年(伪满康德3年)

3月二层甸子警察署原属北满特区所辖。至是,划归阿城县管辖。

6月30日抗日英雄赵一曼从哈尔滨日伪监禁她的医院中出走,乘马车去宾县,行至阿城境内金家窝堡处波日伪骑队追上,不幸又落于敌手。

是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拓植会社名义,对料甸村的部分区、屯的平川耕地及房屋,以低价强行征买。招佃耕种,每区设一经理人员,为之代收地租款。

日本关东军在县城东阿什河右岸,西起大河东至蓝旗岭,北自拉古屯,南至铁道止,约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强行迁走“火烧蓝旗"两个自然屯300多农户,占良田300多垧。经过3年的修建竣工后,进驻日本关东军。蓝旗岭东之缸窑沟、大海沟、小海沟一带千余垧耕地,亦被强行收购,做为关东军炮兵演习射击地,而搁置废耕。

此域之日本关东军驻地,置有陆军病院(原为河野部队,后改为392部队)、日本军官学校(原为知久部队,后改为307部队)、少将官邸楼、军官官邸房、少将办公室、两处独身军官宿舍楼、一处独身军官食堂以及军人会馆(军官跳舞场所)、物资仓库、“酒保"(小卖店)、铁路专用线等。还驻有2000(部队番号)炮兵郎队、岗田(部队名称后改之番号不清)坦克部队,共驻日本关东军官兵2 700余人。此外,在陆军病院医病日本流动患者近千人。

在县城东南之焦家岗阳砬子沟等处还建有日本关东军军用物资总库和弹药库,置兵驻守。

日本关东军在阿城车站西设立日本宪兵分遣队,1937年改为日本宪兵分队,内设特务、庶务、警务、战务、司法等系和专职宪兵、宪补、翻译、密侦共99人,对中国人进行缉禁、刑讯,致使多人致残、致死。1945年"八·一五"后溃散。

1937年(伪满康德4年)

4月日本宪兵队和警务局搜查班,大量逮捕中共党员及可疑人员,阿城县被捕28人。

7月在城内西北门里(今解放小学址)设女子职业学校。是年在城内西岗子(今生产资料公司址)设立农事合作社。

抗日联军张连科部于平山北川截击日警卫团,歼灭日军1个班,缴步枪12支、机枪1挺。

伪阿城县长周家璧编著《阿城白城考略》出版。

1938年(伪满康德5年)

2月9日在城内设立滨江省立阿城国民高等学校。学制4年,农科。

是年城内戏园改为电影院。

在北岗子(今阿城一次变电所址)建立伪国兵教育部,专事训练伪国兵军士。1941年改为伪满洲国第六工兵队,驻伪国兵3个连(相等于当时1个团),训练工兵(土工、木工、测量、操舟、爆破),隶属伪满洲国第四军管区直辖。1945年8月15口后溃散。

平山保全境从宾县划出,归阿城县管辖。至是,阿城全县为6保98甲。

1939年(伪满康德6年)

2月日本"八纮"开拓团(代表者大有春三)进入荒沟地区。

3月废保甲制,实行街村制。全县城乡划为1街21村。

11月日本天理开拓团进入天理地区。

1940年(伪满康德7年)

2月日本山梨县开拓团(代表者山泉美见)进入四道河子。

4月日本高柴开拓团(代表者加藤荣吾)进入八户张屯。

日本大谷开拓团(代表者阿部高善)进入双河村。

12月撤销栾店村公所,所属区屯划入平山、玉泉两村管辖。

1941年(伪满康德8年)

4月伪农事合作社、金融合作社合并为兴农合作社,设四部(信用部、购买部、贩卖部、农事部)一室(理事长室),共140人。日伪政权通过兴农合作社放贷款、积储蓄、配给生活必需品、强购粮食、谷草、线麻等控制全县农村经济。

6月伪满县公署召开街村长会议,实行"粮谷出荷"定立契约。县公署发放粮谷出荷"农家帐本"。

是年阿城国民高等学校学生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3名学生于阿城街南市场怒打警务科的日本警尉安田敏夫。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残暴统治和经济掠夺,本年阿城县粮谷出荷量为46 914吨。

城内,设立滨江省立阿城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学制4年。

实行物资统制,对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配给制。

是年起,日伪政权采取摊派、强抓、征集等办法在阿城县内,迫使贫苦人民去和龙、北安、黑河、穆棱、东宁等地担负挖煤,修筑军工设施、铺铁路、修水渠等繁重艰苦劳役,称之为劳工。每年征派3--4期,每期3或6个月不等,1945年8月15日终止。

城乡征集第一期伪国兵。

1942年(伪满康德9年)

9月海沟、郝罗、徐家3个村撤销。至是,全县为1街17村。

是年伪县公署扩大、充实经济警察人员。禁止乡民自由买卖粮谷。警察组成“农产物粮谷出荷取缔游动班",分区域对各交通要口设卡巡查。对运销粮者。

一经发现,即遭缉捕,监禁问罪。

本年全县粮谷出荷量为45 735吨。

1943年(伪满康德10年)

3月阿城城乡开始征集"勤劳奉仕队"。凡伪国兵应征检查不合格(俗称国兵漏)的贫苦青年,均被征为"奉仕队",连续干3年(每年4个月)苦役。

本年为第一期,全县征集1 380人,共编成两个大队、两个独立中队。

4月伪满县公署召开阿城街区班组长会,规定城镇居民的物资配给数量。

是月在天锡校(今胜利小学址)之东南角房舍,成立伪满洲国第四宪兵团,内设总务、警务、特高、司法4个系共20人,1945年8月15日溃散。

日本冈山乡、第一天理村、第二天理村3个开拓团(代表者中村八七、长吉川胜郎、龙野喜四郎)进入天恒。

5月伪县公署召开会议,将阿城城内街民编为"勤劳奉仕队"。

6月阿城男女国民高等学校学生也被编为“勤劳奉仕队"。男子国高编为12个班、144人,女子国高编为12个班、177人。

7月阿城全县城乡发放"国民手帐",即所谓良民身份证。

是年阿什河流域地带农田发生夜盗虫。

伪满县公署强征51户带家属劳工,去和龙煤矿建立阿城乡。先后两次共去81户,充当长期煤矿劳工。

伪满县公署对嘎哈、白城、双河、料甸、达营、玉泉6个村发放生产台帐,

调查人口,限定农民留粮,规定粮食出荷量。

伪满县兴农合作社发出关于农村出荷粮加工,城内居民配给粮食办法的通令。

全县农村出荷粮为41 652吨。

1945年

4月伪阿城县公署在全县实行"互相帮"制,作为统治奴役阿城人民的最底层的组织。4月19日,在县公署院内召开了阿城县第一次互相帮长大会,参加会议的互相帮长身着统一制发的黄色帮长服,共3 500人。伪满滨江省长专程来阿出席大会并训话。

5月伪满滨江省公署将《阿城县互相帮制》一文印发于全省。

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统治。

是月成立阿城县治安维持会,伪县长温继峤任会长。

苏联红军进驻阿城县,分驻县城和玉泉。县城红军司令部设在阿城糖厂。

松江省副省长兼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兆麟派抗联干部李青山、李忠义来阿城县组织地方治安队伍。李青山任苏联红军县城司令部副司令,李忠义任玉泉司令部副司令。

9月中旬国民党阿城县党部和国民党阿城县党务专员办事处相继成立。1946年初解散。

9月下旬李青山利用伪警务科长邹立荣募集的兵员组成保安大队,李青山任大队长。

10月26日哈东专员公署专员何延川、中共哈东地委副书记王景侠率中共哈东地委、哈东专员公署机关人员16名进驻阿城。

10月27日中共哈东地委、哈东专员公署在驻阿城苏联红军协助下,接收了阿城县政权,解散了伪县长组织的治安维持会,并收缴其全部武器。

是日成立阿城县民主政府,胡起任县长。

是月成立阿城县中苏友好协会,王平任会长。

1月2日阎充从平山带来新兵132人,成立阿城县人民保安队,解散李青山组织的保安大队。同时逮捕伪警务科长邹立荣。

是月成立哈东保安一、二、三团。一、三团驻县城,二团驻玉泉。

11月11日哈东保安二团警卫连57人,在混进保安团的国民党第三先遣军副师长王守谦煽动下叛变,全部投驻在五常县八家子的国民党第三先遣军。

11月22日中共松江省工委派中共哈东地委书记、哈东军区司令员温玉成率军队干部260名来阿城,全部充实到哈东保安一、二、三团。

是月建立中共阿城县委(对外称工委),第一任县委书记吴江。

12月4日中共松江省工委指令哈东军区所属一、三团撤出阿城。

12月中旬成立阿城县公安队,保卫地方。

12月19日哈东保安二团一营130余人叛变,投国民党第三先遣军。

12月22日哈东保安二团20余人叛变,投国民党第三先遣军。

12月26日中共阿城县委派武振东、牟成美、鲁天到料甸区开辟工作。

是月松江省军区集中兵力,派团长刘登元指挥,在五常县八家子将国民党第三先遣军全部击溃。

1946年

1月6日中共哈东地委、哈东专员公署机关撤出阿城县。

1月25日料甸子附近村屯群众清算了德丰酒厂(原永源发烧锅)。

2月根据中共松江省工委减租减息与分配敌逆产的指示,料甸区将满拓地(日本开拓团强购农民的土地)3 000垧分给农民。

5月贯彻中共松江省工委指示,全县停止减租减息,转入反奸清算斗争和建设根据地工作。

5月13日县长胡起率县大队配合东北民主联军,在小岭程家围子围歼以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兼七十九师师长左建棠为首的400余人的国民党军,击毙50余人,俘虏10余人,残部向五常县溃逃。

5月31日料甸区鲁家店联防队队长李富(土匪出身),分区区长潘云章,在秋皮沟胁迫联防队员20余人叛变。携走步枪20余支,轻机枪1挺,现金1万余元,逃往宾县为匪。

5-7月城关区群众清算伪满配给店,对组合长实行罚款。城郊农民分地,斗争了大地主尤少校,并没收了世一堂、丰盛泰、大兴昌、瑞大油坊等官僚资本家的财产。

6月1日永源区农会剐主任博占春(外号傅小五子)投匪首张玉衡。

6月5日双河区区中队队长李斌(土匪出身)胁迫中队10余人叛变,投国民党第三先遣军王守谦部。

6月7日民主联军在巨源区五风楼屯击溃刘海峰(报字"北海")、李宽(报字“占山好")匪帮,击毙匪首刘海峰,残部向宾县逃窜。

是月永源区中队配合民主联军,两次围歼徐家油坊之土匪,将胡亚堂、于斌、张云龙等部击溃,残部向福昌号一带逃去。

7月哈东军分区在巨源区成立宾阿办事处,辖八个区,其中有阿城县的巨源、永源、福昌、蜚克图和料甸五个区,1947年6月撤销。

7月30日宾阿办事处配合民主联军在巨源区一带开展清匪活动,通过向匪徒、匪属宣传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分化瓦解敌人,被胁迫的匪徒纷纷自首。不到1个月的时间,收缴枪支2 00余支。

8月永源区中队配合民主联军在长兴村椴树林屯击毙匪首李占山(报字"访友")和匪徒20余人,俘虏20余人,收缴长短枪50余支,子弹千余发。

9月17日哈东专员公署专员何延川(阿城籍)病逝于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

9月29日中共阿城县委、县政府在县城西南门里广场(今生产资料公司址)为何延川举行追悼大会。

是月健全中共阿城县委组织,马斌、武振东、胡起、鲁天、高继前、延景玉、周克用、赵冬垠为县委委员,马斌兼任县委书记,并确定以平分土地为县的中心工作。

10月县大队配合民主联军在双河区、正旗区阚家屯一带追击土匪马龙溪、侯连升部,在赵家崴子屯将匪部击溃,缴获轻机枪l挺,长短枪56支,子弹1.1万余发。

叛匪李斌率32人携轻机枪1挺、步枪19支、子弹千余发,向双河区政府自新。

11月全县出动战勤民夫2 517人,担架160副,大车150台,车夫320人,由县长胡起带队,去德惠县随军运送伤员,1个月后返回阿城县。

12月3日全县出动民夫2 322人,担架210副,大车150台,车夫320人,由副县长陈冰岩带队,随军去吉林省七塔木、榆树县运送伤员。1947年1月3日返回阿城。

是年在伪国民高等学校旧址,成立松江省第七中学。1948年春改为松江省第二师范学校。

1947年

2月9日全县出动战勤民夫4 180人,担架550副,大车200台,由副县长陈冰岩带队,去德惠县随军运送伤员。

4月6日全县出动战勤民夫2 580人,担架320副,大车200台,由县长胡起带队,三岔河随军运送伤员。

7月13日平岭区小岭村民兵梁国兴等4人击毙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兼七十师师长左建棠,松江省政府通令嘉奖。

7-9月开展"砍大树、挖底产"运动,全县挖出匪根166人,斗争了地主、特务、伪警察等3 138户、2.06万余人。

8月4日全县出动战勤民夫2 145人,担架290副,大车320台,由县委组织部部长张鸿升带队,去牡丹江、图们、铁岭、开原、公主岭等地随军运送伤员。

8月25日中共阿城县委在三正区王佩屯搞"煮夹生饭"试点。

是月成立县工商会,领导县城工人、店员清算资本家。

9月初中共阿城县委在料甸区镶黄旗屯进行平分土地试点。

9月15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区工委书记联席会议,部署划阶级、定成份、分果实、清丈土地、分配土地、整顿队伍等工作。农历腊月中旬,全县土改运动"搬石头、切高草、扫堂子"进入高潮,打破了村电和县区界,于腊月底结束。在这次斗争中,出现了侵犯中农的偏向。

10月城关区开展城区"砍挖"运动,提出“帮助农民消灭封建矿的口号,波及工商业1 273户,斗争了787户。这次斗争由于受农村土改进城抓人的影响,使一些不应斗争的工商业户受到冲击。

1948年

1月5日阿城县民主政府改为阿城县政府。

2月各区村普遍进行划阶级、定成份,按照“满足贫雇农,填平补齐、有利于生严"的原则,分配土改斗争收回的土地、生产工具、浮物和房产。

5月19日中共阿城县委根据中共松江省委关于纠偏工作的指示,本着"以雇贫农为

骨干,团结中农,彻底消灭封建,搞好平分土地"的精神,部署各区结合春耕生产进行纠偏工作。

是月红石区浙乡村农民崔德,组织8户翻身农民成立了阿城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8月城关区开始纠偏,对错斗的207户工商业返还了房屋、机器、铺垫和部分物品,对无物可返的,采取减免税和减轻负担的办法解决之。

9月中共阿城县委提出"以建党为中心,从选模、清帐入手,通过评产量、定财权、依靠骨干,酝酿建党"的工作任务。

10月20日松江省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在阿城县召开。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和全国总工会唐韵超到会讲了话。

是月召开阿城县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

是年2、5、8、9月先后四次出动随军担架队,共动员民夫3 290名,担架400副,火车260台,支援解放战争。

1949年

1月20日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阿城县委员会。

是月成立阿城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全县开展村级选举建政工作。先在三阳村和达营、料甸两区进行试点,然后全面铺开。各村普遍召开了代表会,选举村正副主席和村委员,建立起村政府,于3月18日结束。

2月结合基层建政工作发放《土地执照》,4月末发完。

抽调南下干部48名,到县集中学习两个月,于4月初进关。

5月5日召开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各区委书记、区长、工商助理和各国营公司经理参加,贯彻办社方针和经营思想,确定各国营公司要积极扶持,各区委要加强领导。10月份开始扩股入社,共增加社员10万人,股金100亿元(东北流通券)。到年末全县合作社由年初的34个发展到115个。

6月24日阿城县政府改称阿城县人民政府。

7月全县农作物遭受虫、雹灾,达营、料甸、蜚克图区受灾较重。

11月全县开展工商业整顿登记,发放营业执照。

12月18日召开阿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之后各区相继召开区代表会,选举正副区长和区政府委员。

是月召开阿城县民主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O年

3月在伪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址成立松江省阿城中学,由松江第二师范拨来初中二、三年级6个班,又招收初中一年3个班,是新中国建立后阿城县第一所普通中学。

5月中共阿城县委组织干部深入全县城乡各地,大张旗鼓宣传《婚姻法》。

8月15日部分区开始发放农村房照。

8月30日中共阿城县委在玉泉区进行土地评产试点。

是月阿城战勤卫生院(后称后方二十二院)开始修建,于10月1日竣工。配备医护人员238名,到年末接收伤病员498名。

9月阿城县组织4 500名民工,为修哈尔滨飞机场采石20万立方米。

11月3日出动民工1 080人,干部127人,去哈尔滨修飞机场,于12月28日返回阿城县。

11月23日出动干部29名,民夫906名,担架158副,组成抗美援朝随军担架队去

朝鲜运送伤员。

12月为抗美援朝征集志愿兵,全县自愿报名的有6 413人,被批准1 235人。

是月东北电工一厂从沈阳迁来阿城县,1951年改名阿城仪表厂,1957年改名阿城继电器厂。

1951年

4月4日战勤卫生院院长杜振宇波坏分子李玉周杀害。

4月6日,中共阿城县委、县政府召开追悼大会。5月22日经松江省法院批准,处李玉周死刑。

是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阿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5月17日阿城县人民政府发出指示,凡房、地产发生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时,均须缴纳契税,于6月1日执行。

5月25日第二、五、九区发生虫灾。

6月6日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0月25日县直机关和各系统单位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随之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1952年1月,运动进入坦白交待、揭发检举高潮。2月中旬进入"打老虎"(指大贪污犯)阶段。机关的三反运动于3月末结束。查出有贪污行为的702人,其中:区科级干部29人,一般干部673人,贪污金额(东北流通券)13 923.6万元。私营工商业的"五反"运动,共查出违法户759户。其中:偷漏税占99.5%,偷工减料占0.5%,非法所得200万元以下占60%,201万元以上占40%,违法行为一般的占80%,较重的占18%,严重的占2%,于1952年8月处理完毕。

11月9日赴朝鲜阿城县担架队回县,10日中共阿城县委、县政府召开庆功大会,奖励409名队员和干部,11日召开追悼大会,向11名烈士献了花圈,并慰问了家属。11月末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全县捐献飞机大炮款东北流通券215 900万元。

12月4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传达中央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县整建党工作。

1952年

1月红石区崔德农业生产互助组,建立起全县第一个初级社--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社33户,123口人,男女劳力48人,马、牛22头,耕种土地1 359.6亩。

4月全县开展商业"四三"赊销,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上半年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43%。为了抛售商品,扩大推销,将一些自行车、缝纫机等高档商品大量赊销给群众,结果货款没收回来,仅全县供销系统就损失人民币27.4万元。

7月23日全县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县城东门外,平地水深1米,第四、七、十二区有三个村被水包围。省政府派副秘书长王景侠、水利局尹弘善来县指导抢险,并用军用列车将12只舢板船运到平山火车站,使600多名被水围的群众脱险。全县被水冲毁桥梁7座、房屋95间、淹死5人,冲走公粮仓库粮食25.3万公斤,农作物绝产2.25万亩,部分减产6万亩。

8月27日各区干部开始"三反"运动与整风学习,统一到县城集训,最后对党员进行了登记,于9月15日结束。

10月5日全县供销系统干部和营业员分两批集中到县集训,进行"三反"和整党教育,每批半个月,于11月中旬结束。

1953年

4月3日召开中共阿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是月车站街的《小车舞》在省文艺汇演中被评为全省优秀节目,并参加了全国文艺汇演。

松哈糖厂经营之石槽农场移交给阿城县。

5月18日县政府成立选举办公室,城乡经过人口调查登记,于8月上旬开始区级直接选举、县级间接选举的普选工作。全县有167 071人参加选举,选举出席阿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23人,于11月下旬结束。

6月28日全县普遍发生夜盗虫灾害。次日,中共阿城县委、县政府动员城内机关企业职工干部和部队指战员共5 000余人分赴农村参加捕虫。

7月1日笫一次人口普查,本日登记全县人口为264 353人。

7月25日笫六区联胜、双恒、新治、新立、解放、民富、新国、新昌、江源和第五区勤劳、和平共11个村划归哈尔滨市管辖,共划出土地165 690亩,人口18 903人。

是月第六区(天恒)黄牛发生炭疽病,死亡30头。经注射牛炭疽血清和疫区封锁始捕灭疫情。

县亚麻原料厂开始建厂,于1955年7月25日建成投产。

8月13日从第七区(永源)划出7个村,成立第六区,区政府设在巨源。

1954年

3月4日县政府组织人员,对伪满日本关东军潜留在三区荣和、永康两个村的毒、炸、废弹进行处理。共废掉各种型号炸弹4 616枚,各种型号毒弹29 214枚,毒、炸弹空壳554枚,炸弹碎铁片1 847公斤。于4月25日处理完毕,消灭了隐患。

3月6日召开阿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7月居住在阿城县的苏联侨民回国,第一批共28户、84人。

10月中共阿城县委在舍利区供销社搞建立信用社试点,然后全面铺开。到1955年6月末,全县建起信用社22个、信用部4个,共有社员42 885人,股金153 438元。

1955年

4月28日由哈尔滨市香坊区和阿城、尚志、拉林三县联合组成"阿什河水利管理委员会",并通过组织章程和用水管理办法。

7月17日红石,料甸、平山、玉泉区遭受水、雹灾,冲毁房屋12间,农作物绝产面积达1.5万亩。

7月18日阿城县人民政府改为阿城县人民委员会,各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

12月1日县人民委员会成立移民垦荒办公室,建房635问。1956年接收抚顺市江南河、莲花堡两村移民261户、1 043人,建立移:民新村,开荒6 000亩。

1957年这批移民返回原籍,将移民新村交给哈尔滨市作农场。

是年冬阿城镇发生牛肺疫,有93头奶牛被杀掉。经过多方采取措施,至次年春捕灭了这一传染病。

1956年

1月4日召开政协阿城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月26日召开城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庆祝大会。批准9个行业,114户实行公私合营。

2月5日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由原来的671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 585个农

业生产互助组建立起16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月8日将原有12个区撤销,全县建起了34个乡(镇)。

3月开展内部肃反运动,到1960年10月结束,全县查出:特务分子38人,土匪49人,反革命分子74人,其他坏分子26人。

5月1日中共阿城县委机关报《阿城报》创刊,1959年9月停刊。

5月2日召开中共阿城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7月4日阿什河水位连续上涨,由1.8米上升到3.07米。亚麻厂附近河堤出现三个缺口,县防汛指挥部组织县城机关企业职工干部和农村社员千余人抢修,始脱险。

7月下旬松花江水位猛涨,淹没了阿城堤段的前进、松花江两个农业社的1.35万亩土地。中共阿城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组织4 000余人的防汛大军,经过14天的搏斗,终于战胜洪水,排除了险情。

11月5日召开阿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是年召开阿城县第一届工商业者代表会议。

平山建筑材料厂开始筹建,1957年建成投产,修铁路专用线6公里。

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被省人民委员会列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957年

4月10日省水利厅规划组组织专家和技术员6人,到阿城县阿什河流域进行水利资源普查,写出了《阿城县水利资源》一书。

是月阿城县电影放映队总队长汪玉出席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7月28日召开政协阿城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8月22日抽调3 500多名民工,500台大车,组成防汛大队,去巨源乡松花江大堤抢险修堤。

是月从各乡农业合作社和县、乡机关抽调1万余人,组成防汛大军,去肇源县支援防汛。

11月15日县直机关和城镇各企业、学校开始整风,到12月中旬大鸣大放掀起了高潮。

是年县工会在东门里动工修建职工俱乐部,1958年建成,经过两次扩建,建筑面积1 100米,座席1 032个。

1958年

2月26日全县抽调356名干部到农村劳动锻炼。

是月机关开始反右派斗争。全县党群、政法、文教、工业、财贸、农林系统有4 702人参加运动。在干部中错定“右派分子”251人,在工人中错定"反社会主义分子"36人。

3月阿城、玉泉两镇和椴树、山河等乡发生流行性感冒,有40多人受传染,死亡2人。县人民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组织医疗队,捕灭疫情。

4月22日召开阿城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5月1日国家第二商业部在阿城县召开全国啤酒生产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轻工业部和甘肃,安徽、河南、河北、福建、江苏、山西、云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16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共500余人。会议肯定了玉泉啤酒厂设备简单,投资少,收效大,管理干部少,与农副业结合的基本经验,要求各地会后要组织学习参观。会议历时5天,于5月5日结束。

是月在海兴乡王家店屯始建红星水库,省和县人民委员会先后投资685万元,于1959年停工,1968年继续修建,到1975年建成。水库总容水量2 665万立方米。

7月1日小岭"先锋号"炼铁高炉投入生产,从此全县开始"大炼钢铁"。7月11日,组成千人"探宝"大队,分十路奔向山区寻找矿源。10月,全县建起52座小炼铁炉,参加建炉炼铁的人数达七八千人。全县大炼钢铁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巨大损失。

8月11日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检查团来阿城县亚沟乡检查卫生。

8月25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通知:阿城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

9月3日阿城县在石槽乡建立起第一个人民公社--先锋人民公社。

9月10日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5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9月15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安志文来阿城县视察先锋人民公社草炭干馏厂。

是月全县开展"大购大销",指山收石、指林卖木、收购废缸碴和树叶子等,供销系统损失36万元。

在亚沟公社砬子沟口始建砬子沟水库,到1966年竣工,库容总量为273万立方米。

10月16日国家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吕东、部长助理袁宝华由省、市领导陪同来县视察建炉炼铁情况。

是月省第一次拨给阿城县10台胶轮拖拉机,其中"波兰乌苏斯--45"7台,"捷克热特--25"3台。

全县出动10万余人和所有的大犁、绳索牵引机和拖拉机,大搞"土地深翻",破坏了土层,浪费了人力财力。

11月19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全县种地2万垧,亩产3万斤,粮食翻百番"脱离实际的目标。会上,响应的插红旗,怀疑的拔"白旗"。搞得人心惶惶。会后,11月23日将大兵团集中到三个"战区",迫使"战区"的4 800户社员从"前方"搬到"后方"。这次"大搬家"又和搞"一县一社"、"割资本主义尾巴"、"大购大销"连在一起,造成严重后果。11月28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发现后派人来县检查纠正,搬家户全部迁回原地。

12月11日全县出动1.5万多人大战水利,其中有7 000多人专业打井,8 000人搞水利施工。

是年阿城县靠近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杨树、舍利公社所属的14个管理区,是伪满日本关东军细菌工厂的疫区。县人民委员会动员力量在此疫区开展灭鼠拔源工作,到1974年拔掉了疫源。

动工修建县人民剧院,于1959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 500平方米,座席950个。

1959年

1月7日召开阿城县文学艺术工作者首届代表大会。

3月20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4 494人,会议总结了1958年以来的粮食供给制、所有制、大兵团作战、大搬家、割"资本主义尾巴"、"人民公社优越性"等问题的经验教训,最后形成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和若干政策问题的具体规定》,会议于4月1日结束。

5月16日阿什河旅社动工修建,建筑面积6 000平方米,于1960年秋竣工投入使用。

7月2日舍利公社民强管理区划归哈尔滨市香坊区管辖。

是月发生旱灾,杨树、舍利、双丰、阿城镇4个公社受灾面积1.1万亩,有5 000亩水稻因缺水枯死。

8月22日连续三天降暴雨并有冰雹,雨量达80--90毫米,有14个公社受灾,绝产面积2 460亩,冲倒房屋227间,并冲走一些粮、柴、猪和家禽。

9月15日召开中共阿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9月22日召开政协阿城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是月在山河公社三间房屯建立山河林场,经营面积172 850亩。林木蓄积量799 910立方米。

省商业厅投资在玉泉镇建玉泉酒厂,于1960年建成投产。

10月29日阿城糖厂参加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获得全国红旗单位光荣称号。

11月1日在杨树公社进行整党整社试点,月末全县铺开。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共批判了所谓“严重资本主义思想的富裕中农"369人,有60名党员受到党纪处分,于1960年3月末结束。

11月5日全县分三批开展学习与"整风"运动,反对"右倾思想",批判所谓对人民公社、大跃进、人炼钢铁的"错误思想",解决"两条道路斗争"问题,每批一个月,至1960年春结束。

11月18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204人参加。会上贯彻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采取普遍交心、自我检查、互相帮助、重点揭发批判的方法,揭发批判斗争了所谓"以邢泽民为首的反党集团",结合批判了干部中的否定党的领导、怀疑"三面红旗"和统购统销、市场供应、大搞群众运动中的"错误思想"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会议历时15天,于12月3日结束。

196O年

1月11日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通知:将阿城县石槽公社全部划给哈尔滨市香坊区,巨源、永源公社全部划给哈尔滨市太平区,蜚克图公社与宾县宾西公社合并,成立宾西镇;舍利公社的民主、新农等6个管理区划归哈尔滨市机电公社,杨树公社的柳条、荣和、立新3个管理区和民权、杨林管理区的5个自然村划归哈尔滨市平房区。

1月20日在县城东门外动工修建人工湖,机关、企业、学校共投入6万个劳动日,挖土方9万立方米,贮水量15万立方米,于6月末竣工。

4月12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共910人。会议检查1958年以来出现的"一平二调"和"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化风、瞎指挥风)。县委书记在会上做了检讨,会议决定要立即刹住"五风",并将"一平二调"的人、钱、物算帐退赔。

5月19日哈尔滨泰华药厂迁来阿城,改名为阿城县制药厂。

6月18日开始降雨,至8月29日连续70余天,阿什河两岸泛滥成灾,有7个公社、44个管理区、12个工厂受淹。冲倒房屋469间,1.25万多人由县帮助搬迁,死亡6人,冲走一些粮食和物资,淹死一些畜禽。

6月23日开展"三反"(反对官僚主义、损失浪费、贪污盗窃)整风运动,县直机关和公社88个单位,13 291名干部参加。运动中共揭出有各种问题的人1 554人,查出贪污盗窃金额20.95万元,于9月初结束。

7月18日中共阿城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部署农村开展"三反"整风运动。运动历时两个月,于9月中旬结束。

8月8日阿什河水位猛涨,阿城糖厂遭受历史罕见的大水灾,厂区平均水深2.5米,个别二层楼也进了水。冲毁房屋86间,282户家属被淹搬家。全部损失达170万元,其中在库物资损失价值34万元。

10月31日中共阿城县委在杨树公社搞整风整社试点,11月初全县铺开。这次整风整社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进行政策、经济、作风三兑现清理了几年来的"一平二调"并作了部分退赔,对以"共产风"为中心的“五风"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调整了社队规模和薄弱队的领导班子,于1961年4月25日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