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粮价是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提高粮价是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提高粮价是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提高粮价是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论耕地保护与粮价

杨见亮王超庆

河南省淮阳县农经办

摘要:本文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在简述农业和农民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提高粮价对耕地和农业的保护作用,穿插论述了工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不可长期靠补贴维持运转,应有自身的内在的发展动力,指出只有粮价合理耕地才能得到根本保证,而目前各种蚕食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其根源就是粮价偏低,论述了进口主粮对民族农业的发展不可低估的滞后作用,也论述了提高粮价不会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对降低房价将起决定的抑制作用,人们不必为提高粮价过多的担心,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环境保护

Rise of Price of Grai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of Protection of Farmland THE Bureau of Agriculture of ZHOUKOU HUAI YANG

YANG JIAN LIANG

Abstract:Based on pendulum fact reasonable way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description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agriculture, food prices b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as a basic industry of agriculture not subsidies for operation for a long time, should b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own internal power, points out that only food prices can obtain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cultivated land reasonable, and the phenomenon of various eating into arable land, the root cause is the low pr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 food can’t be underestimated inhibitory effect of national agriculture, also discusses the raise food prices will not cause prices generally rise, to reduce prices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ople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raise prices too much,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policy

Key words: farmland protection; grain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文分类号:G35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6903006)

一,直补无益于农业生产

不希望土地直补,希望提高粮价,直补与农业生产没有关系,有的耕地虽说在领取着直补,但早已挪作它用。更有投机者,低价转包大量土地,高价套取了国家补贴后不再经营所申报的作物或者干脆任其荒芜。其实,土地补贴包括其它各类贴补都有违背市场规则之嫌,充其量算是权宜之计,决不是长久之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决不可长期靠吃贴补靠救济过日子,只有提高粮价,农业才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农业才能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才能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也只有提高粮价耕地保护才能落到实处。

目前各种蚕食耕地的现象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堵不胜堵,防不胜防,根本原因就是粮价太低。你可以想出多种保护耕地的办法,甚至是些强制办法,但只要粮价还不合理,所有办法都是隔鞋挠痒,苍白无力,根本档不住花样翻新变着法子侵占耕地的现象,这是近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相反,粮价提到应有的位置,不少久而不决的疑难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不用你去强迫,那些重复的建筑,多余的路边站就会自动拆除。

二,粮价过低农民面临断层

其它物品都几十倍上百倍地上涨,唯粮价上涨甚微,这是极不平衡极不和谐极不对称的,是对农业和农民的极大不公,目前粮食的各种压级压价现象还很普遍。可以说只要压低粮价,其它一切所谓的惠农支农措施都是小恩小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薄弱问题。

事实上,城乡差别的本质就是工商业品的价格远比农业品的价格优越,只要工农业产品价格差价在拉大,城乡差别拉大就不可避免。

现在农村是比以前富了,但富起来的主要是做生意的和外出打工的那部分人,他们事实上已不是农民了,而是商人或其它行业的人了,因为他们已不在从事农业生产,真正的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的那部分农民却相对地贫穷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决不是可持续发展方略所能容许的,这样下去农业就会破产,农民就会出现断层现象。现在农村已很难看到青壮年劳力种地了,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在支撑着农业。而那些外出的打工者,带回来的并不是现实的物质而是大把的钞票,这些钞票就像过来洗劫的通行证,造成内地物价飚升,无形中给种田的农民雪上加霜,种田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失落感与日俱增,辛辛苦苦在家种田一年,不及在外打工经商一个月来钱,天平严重倾斜了。外出打工者是内地物价飚升的推手,他们的服务和创造均在城市,而消费却在农村。

三,耕地保护刻不容缓

现在农业隐患颇多,土壤长期得不到深翻,土质变坏,田间除草全靠化学除草挤,无人在积肥了,作物全靠化肥催长,人工治虫也看不到了,全由农药代替,虫没治下,天敌绝迹了,土壤中有益的生物被杀死,环境污染逐年累积,粮食农药滞留量逐年上升,食品安全不容乐观。可以说今天的粮食产量完全押在农药化肥上面,抽掉农药和化肥的话粮食产量不比六七十年代的高,坑塘沟渠要么干枯要么臭水污水,据说在五百米之下的深水井里已发现了除草剂的残存物,饮水安全也很成问题了。

在农村,盖起楼房的不是种田的,楼房盖的越大反而居住的人越少。一方面大量的房子被闲置,大量的住宅被荒芜,另一方面却在以惊人的速度大片大片地毁田造房,挖坑取土,他们看来种粮太不划算,远不如商用或它用,毁掉也在所不惜,很显然,只要粮价还继续走低的话,造房运动就不会降温,而那些应运而生的砖厂、水泥厂、白灰厂的大小烟囱就不会停止吞云吐雾,阴霾就不会远离我们。雾霾除直接破坏人体的健康之外还严重影响大气的辐射,致使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缺少强对流,雨量减少。

保护耕地就是以实际行动拒绝绝转基因,如果不对耕地实施有效的保护,转基因作物取代天然作物就不可避免,因为必需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么多人,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能力和产量都高于同种正常作物。但是转基因作物是不安全的,它不会发芽,虫吃了不会繁殖,人吃了会没问题吗?中国人目前还没有轮到非吃转基因不能生存的地步,有些人竭力推广转基因主粮,真正目的就是继续容忍蚕食耕地,使农业彻底依赖外国,毁我民族生存之根基。

汽车可以不要,飞机可以不坐,肉可以不吃,房子可以没有,就是不可以没有放心的粮食,不可以没有新鲜的空气,不可以没有清澈的泉水,现在大有逆向发展之趋势,宁要小康不要健康,宁要城市不要田野。发展经济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否则就是得不偿失。发展经济把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搞坏了,发展还有意义吗?要想保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必需统筹兼顾。

四,中国无需进口粮食

为了保护民族农业,中国不应进口粮食,那怕是低价进口,我们又不是不会生产粮食,这样做会搞垮民族农业的,东北的大豆业倒掉教训是深刻的。相反,在必要的时候应允许粮食出口,替粮农解除卖粮难的瓶颈。既便某种作物目前短缺也不应进口,因为市场会自动调节,少则一二年,多则几年就能调整过来,如果靠进口的话这种作物就可能永久地短缺下去。中国目前还不是真正的缺粮,中国农民的粮食大多是在不能继续在家储放的情况下无可奈何

情不由衷地被迫贱卖的。显然,国家进口大量粮食不是由于缺粮,而是为了低粮价战略的需要,多余的粮食都浪费掉了,到学校看看就知浪费的多么惊人。现在我国不少三十岁以上的人患有肥胖症,儿童发胖率也在增加,也就是说,这些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肥胖导致的其它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大幅度地上升,这些都是过度地消费粮食的结果-----酿酒业和养殖业消耗的粮食归根结底还是人吃了。六七十年代每人每月限制到二十九斤,太少了,现在也应当有所限制,即便国家不号召,个人也应自觉地限制,五十斤足够了,多了是浪费,有害于健康,有的人用于减肥的支出比买粮还多,知道今日,何必当初呢?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就是污染,治理污染必须控制消费,人类决不可一味地追求高消费,做事要讲个度,注意平衡,物极必反,当人们的消费速度超过自然界的承受能力时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原则,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准则,也为环境保护所必需,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民族农业一旦搞垮或者被外国控制,中华民族被人摆布的命运就不远了,俗话说端谁的碗受谁的管,这就是说农业的基础地位何时都不会变,尽管有时它表现得不是那么一目了然。耕地被破坏且不易恢复是农业毁掉的显着标志,没有粮食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了耕地,只要耕地还在,就不怕没有粮食。当我们的耕地尚存且还不太缺粮的时候,帝国主义可能会低价给我们运来粮食,一旦我们解除粮食后顾之忧不在乎耕地多少从而把耕地挥霍殆尽的时候帝国主义就该要挟我们了,到时候想不被其摆布已不可能了,连自力更生的机会也没有,国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丧失根本大计。

五粮价回归合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无论从公允或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来看粮价都应提高,耕地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是判断粮价是高还是低的最简捷的标准。粮价回归合理不免引起一部分人的阵疼,但积重难返也得返,返得越早阵疼越小。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刻意维持食品价格的低廉是削足适履,粮价提到应有的位置,只需补贴城市低收入贫民,现在似呼补贴对象错了位。其它物品价格几十倍上涨而粮价不涨,硬是一味地背离市场规则地压低粮价社会发展就会走向极端,就会失去平衡,一个失去平衡的社会是不能持久的。另一方面,粮价上调并非所有的物品价格都跟着上涨,不少物品的价格反而会下降,如房价就会降低,道理很简单,票子就那么多,买这就不能买那么。事实上,调整物价的过程就是社会财富分配调整的过程,也是人们投资取向调整的过程。一般地说,某些物价上涨,另一些物价必然要下降;如果物质数量不变,而价格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则是过度印钞的结果。如果国家不去强化税收,花钱靠印钞的话,不仅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局面。有些人爱拿美国粮价比我国的价格低来反衬我国的粮价不低,其实这样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价格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即劳动交换关系,某物的价格高低是相对于同地区其它等劳动量产品的价格而言的,在不同的国度甚至同一国度内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价格体系,比如美国人未必认为自已的粮价真的低,因为美国其它物品的价格也不高。

七,家庭联产承包制应完善而不是打烂

中国人口重多,土地由少数人承包也不是什么好策略,因为这样做大量的人员就要被闲置进而拥入城市,而保护耕地又得限制城市的扩展,这样城市的空间承受能力和就业的压力就会不堪重负,势必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由少数人承包,必然会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尽可能地取代人力,环境污染不但不会缓解而且还会进一步的恶化,这与生态农业是背道而驰的。实践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成功的,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而不是轻易地打烂其基本框架无必要的铤而走险。现在的耕地基本上都在超极限地生产粮食,不可能因为少数人的承包再增加产量了。因此,耕地由少数人承包不仅无经济意义,更无政治意义。至于那些长期在外全家在外的打工者,早已不再从事农业,应该把他们彻底城镇化,即把他们

的户口纳入城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享用到城里人的福利,同时切断其所占农村资源,让耕者有其田。如果粮价每斤提到五至七元的话,一个承包五至七亩地的普通农户全年可收入四万到五万元左右,与打工收入不会太大差距,农民还是愿意种地的,不少社会疑难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八,党中央高度重视是耕地保护的保障

要建立生态农业必须有足够的耕地作保障,目前,中央政治局提出用最严厉的措施保护耕地红线,是高屋建瓴远见卓知英明之举,具有战略性的伟大意义,在国际风云扑朔迷离,各种思潮和经济浪花弄得人认眼花瞭乱的时候党中央是高度清醒的,在发展眼前利益的同时更注重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中华民族的福祉

参考文献

[1]郑凤田。低粮价战略挑战我国的粮价安全[J], 农经,2010,12 总第239期

[2] 方斌,苏士虎,张桂清.耕地易地补充的经济性补偿量化及配套机制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 - 12.

[3]杨叶. 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测算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2 - 3.

[4]方斌,倪绍祥,邱文娟. 耕地保护易地补充的经济补偿的思路与模式[J]?. 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49 - 54.

[5]方斌,郝虑远,杨叶.江阴市和兴化市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量[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40 - 46

[6]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 - 11,34 - 37.

[7]王万茂,但承龙.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2):22 - 26.

[8]方斌,王波,王庆日.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与价值量化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8):29 - 35.

[9] 周杨武,柳杰.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区差异研究——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农业

资源与区划,2015,36(1):22~30

[10]官爱兰,蔡燕琦.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部省份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

资源与区划,2015,36(1):31~37

作者简介

杨见亮,河南淮阳人,1965- 大学文化,教授,从事农业研究,连系地址:河南淮阳县政府,266700

本文创新点:

指出只有粮价合理耕地才能得到根本保证,而目前各种蚕食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其根源就是粮价偏低,论述了进口粮食对民族农业的不可低估的抑制作用,也论述了提高粮

价不会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对降低房价将起决定的抑制作用,人们不必为提高粮价过多的担心,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2107内蒙古公务员在线培训答案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战略安全的思考 本答案75分以上,空下的自己答 单选 1、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播种面积 2、()中指出水利是。。。。。,事关粮食安全。2011中央一号文件 3、我国是粮食生产的大国,。。。。。取决于(). 粮食供给 4、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5、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往()移动。北方 6、“王者以。。。。”出自()。汉书 7、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8、()是衡量国家。。。。的主要指标。粮食总量 9、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 10、1974年联合国发表了(),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 多选 11、未来国际粮食安全总体发展趋势不乐观的原因是()。 12、对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世界粮食供求总体平衡。近20年来逐渐趋向紧张。 b、全球粮食总产持续增加。但增速明显下降。 d.粮食作物种植比重的下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1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路径是()。abcd 14、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15、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存在艰巨性的原因是()。 无(国际粮价持续高涨,进口供应紧张)选其余三个答案。 16、通俗的说,粮食安全的根本内涵是粮食()。abcd 17、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 18、下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分析准确的是()。 19、国家粮食安全质量保障的具体内容是()。abcd。 20、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撑体系是()。 判断题: 2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每年农业生产水资源充足。(错) 2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生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错) 其余8个全部正确。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摘要】:我们既重视粮食安全也重视提高农民收入,但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存在矛盾。我国相对稀缺土地耕地资源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粮价一直被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上是农民在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但实际数据反映,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非那么严峻,可以通过国内与国内调整进行解决。在目前的人均耕地极小及小农经济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甚至将耕地抛荒,粮食市场一直受政府调控干预不能在完全市场化的状况下,要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大粮食补贴,这对提高农民收入特别对提高主要产粮区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加大粮食补贴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并行不悖。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民收入粮食补贴 “三农”问题,其实最终是农民的收入问题,简单地说,如果农民的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何来“三农”问题呢?必须承认,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们都希望提高农民收入,而且是千方百计想提高农民的收入。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牵涉到农民收入问题,因此就有“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之说。 一、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

国家的对于粮食安全的确很重视,“我们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为根本并需要着力解决的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最为关键并需要研究探索的是,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如果这些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加上目前粮食市场信号的放大效应,各地各方面粮食购销的同步效应,以及粮食生产的滞后效应的影响,就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 既然“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那么推理下去,粮食价格上涨种粮收益就大,肯定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也就可以保证粮食安全了。 但是,实际上又如何呢?“粮价适度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但必须看到,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粮价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粮价的涨跌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粮价一价带百价。如果粮价上涨过快过多,就可能带动整个物价的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2] 这样的确充满辩证关系,但最终粮价就“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了,那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的压力还是要由农民承担。因粮食安全原因粮价被调控不能上涨,农民的种粮收入难以提高,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就一直“存在”。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数量充实,而且要求价格稳定。如果粮食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它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2年里面临的大问题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粮食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弱化,相反,因为人口的骤增,耕地质量的下降,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素质降低,以及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市场冲击等因素,粮食安全引起了更高的关注。而且,在粮食收获的季节,许多粮食收储企业看价上涨而抢购,许多农民待价惜售,以致粮食收储和市场粮食价均发生震荡,危机国家粮食安全。据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体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纵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粮食连依然是续增产,粮食安全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然而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动荡,我国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其他资料表明,我国还存在着粮食供需现状、流通与贸易格局等问题,并预测到我国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和需求会出现某些变动。 首先其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视,我国的粮食现状并非是不容乐观:

(一)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稳步提高,增产潜力可观 (二)粮食需求平稳增长,主要粮食品种能够基本自给 (三)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四)粮食储备充足,国家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不过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问题仍然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一)资源约束因素增多,限制粮食增产 (二)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 (三)粮食净调出地区不断减少,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竞争力的国有大粮商然而,在这个农村发展的新阶段,要想保障粮食安全,就不得不从我国自身出发了。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呢? 首先必须粮食的生产总量要有保障。 改善粮食生产总量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点。限于我国的发展现状,粮食的生产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其一,许多地区居民大量的砍伐树木,工厂没有按照规定排放废水废气等等,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和流失,从而导致了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其二就是我国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素质低,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最后就是国家政府对农业生产方面的财政投资不足,农民受到经济制约。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提高生产条件。例如: (一)加大投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贾丙辉 20095761 09级02班摘要:我国现在有十三亿人,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基本农田 1.什么是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1] 2.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 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2] 3.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 3.1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中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3]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中国耕地严重不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中国的人

保护耕地宣传口号

保护耕地宣传口号 口号,保护耕地宣传口号 1、保护耕地,寸土必珍。 2、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4、保护耕地光荣,破坏耕地可耻。 5、保护耕地就是保障粮食安全。 6、保护耕地粮为纲,坚守红线法是本。 7、保护耕地千秋业,合理利用万代兴。 8、保护国土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9、保护国土资源个个受益。 10、保护矿山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1、保护土地节约资源,造福子孙万代。 12、保护土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3、拆除“两违”建筑,保护公众利益。 14、彻底告别粘土砖,留得沃土千万年。 15、寸土寸金,节约为民。 16、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17、地灾无情,防治先行。 18、地质灾害猛于虎,防范避让保安全。 19、调结构,保发展,节土地,守红线。 20、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 21、耕地保护始于心,节约用地践于行。 22、耕地是红线,法律是底线。 23、规划用地,利国利民。 24、国土,今天你保护了吗? 25、国土节约一分,太仓魅力百分。 26、国土资源有限,节约意识无限。

27、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28、加强土地督察,严格土地执法。 29、加强土地管理,构建和谐水城。 30、坚持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 31、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32、坚持依法管地,严查违法用地。 33、坚持依法征地,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34、坚决制止违法、违章突击建房。 35、坚守耕地红线,建设绿色家园。 36、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 37、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38、节寸土,蓄潜能,谋远势,享永益。 39、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40、节约集约用地,造福子孙后代。 41、节约今天一片土,留给后人一寸金。 42、节约太仓方寸地,集约发展谋长远。 43、节约土地保发展,合理利用惠民生。 44、节约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45、节约一方土,收获一片天。 46、节约用地,珍惜资源。 47、节约用地牢记心,保护耕地多尽力。 48、节约用地始于心,科学发展践于行。 49、节约用地是美德,乱占滥用要制裁。 50、经济要发展,用地要严管。 51、科学规划,合理用地。 52、控制用地总量,禁止盲目开发。 53、矿产资源不再生,开采利用需谨慎。 54、浪费耕地可耻,节约资源光荣。 55、浪费土地就是透支未来。

粮食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粮食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由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可知“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与货币换比例的指数,也是商品经济特有的重要经济范畴”。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约为4.6亿t,人均粮食370kg,基本上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由于经济政策不配套,产业政策不稳定,局部地方曾出现“卖粮难”问题,因而有的学者就认为我国粮食过了关,供大于求。这实际上是低消费水平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很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过剩,特别是当前面临人增地减的矛盾,我国粮食总产已出现连续滑坡,如不采取良策及时解决,将会带来粮食危机,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宏观失控,增长过快,由建国初期5亿增至13亿,验证了马尔萨斯(malthus)理论中关于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福利有负面冲击的论断。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若按人年均消费粮食400-500kg计算,则需增加粮食产量1.2—1.5亿吨,单产达到6000-8000kg/hm2,总产才能达到***—8亿t,然而,因经济建设占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原因,使耕地逐年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近七年来全国减少耕地66000hm2,其中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5 hm2,目前全国耕地由1998年的9000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7700万hm2,减少14%,人均耕地仅0.09 hm2,xq约占世界人均耕地1/3,约为美国人均耕地1/11,预计2030年耕地将减少到12000万hm2,人均耕地降至0.07hm2,近于临界状态。由此观之,我国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这给我国粮食安全增长带来极大困难。 我国的粮价形成机制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形态,目前已经形成了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此机制中,粮食供需是决定粮价的基础因素,以最低收购价为标志的政府干预是决定目前我国粮价的主导因素,由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高,国际影响相对较小。为了稳定我国粮食价格的长期稳定,关键是通过各种政策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种植的稳定增长。 粮食供需是决定我国粮价的基础因素从供给角度来看,过去30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连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1978~2008的30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3.05亿吨增长到5.29亿吨,年均复合增长1.9%。其中,1978~1984年是中国粮食产出增长最快的6年,期间中国粮食产出由 3.05亿吨迅速增长至4.07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996年和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两次突破5 亿吨大关,不过随后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食产出连续5年出现下滑,随后政府出台一系列“稳产增收”措施,陆续取得成效,2007年粮食产出再次突破5亿吨大关。此外,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谷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如

粮价与粮食安全课程的考试93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徐滇庆教授指出,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价格下降了() A.2.27% B.12.27% C.22.27% D.32.27% 2. 根据天则经济研究所2008年11月的报告“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从历年粮食缺口的数据回归分析显示:如果遇到()的粮食短缺,当年粮食缺口占粮食总产量的6.72%。 A.十年一遇 B.三十年一遇 C.五十年一遇 D.百年一遇 3.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7年全球粮食总产量23.4亿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量占总量的() A.4.96% B.14.96% C.24.96% D.34.96% 4.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0-2007年间,玉米贸易量的比重平均为() A.3.43% B.13.43% C.23.43% D.33.43% 5.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7年底,我国农民户均粮食结存数量为()

A.294千克 B.1294千克 C.2294千克 D.3294千克 6.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在2007年比2006年上涨了() A.13% B.23% C.33% D.43%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4年国家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按照“()、培训、服务”六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了农户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 A.技术 B.装具 C.方法 D.药剂 2.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导致粮食危机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哪几种? A.特大自然灾害 B.耕地急剧下降 C.水资源严重短缺或者自然环境严重被污染 D.内战、遭遇外部经济制裁 3.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判断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是否安全,大致上可以观察以下哪几个指标?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方忠敬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统计上报数据欠实的问题。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创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三)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有效保护空间;(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五)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六)坚持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保护耕地生态条件;(七)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八)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耕地总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 8.2574亿亩,减少幅度达4.77%,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处理好“建设”和“吃饭”的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现阶段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在简逑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分析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分析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分析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钱贵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因此保护耕地成为我国土地管理立法的重要内容。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就专设了一章“耕地保护”。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有: 一、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为了防止非农业建设导致耕地减少,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二、实行耕地问题不减少措施,为了确保各个地区耕地问题不减少,《土地管理法》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下令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

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业务量,进行异地开垦。 三、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家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则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按照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以及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四、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五、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有的是可以开发的,有的则不宜开发。不能为了增加农用地而去盲目地开发利用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因此,开发利用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必须特别强调“合理”开发。合理开发,就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前提下的开发。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合理开发利用未被

粮价稳定的重要性

一、粮价稳定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的主食品,人们称之为宝中之宝,所以粮价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若粮价不稳,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从国内看: 1.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从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的趋势会越来越紧张。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口在继续增长,根据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另一方面,粮食增产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播种面积,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却在减少。我国未来20年粮食供求缺口,一般认为在5%~10%之间,极端预测达到30%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给粮食安全下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该定义强调任何时点上的粮食供需平衡,规定了自给率95%的安全评价标准。但是不稳定价格会导致粮源不足,在总量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不能有个买卖双方都接受的合理价格。基于以上理由,稳定的粮食价格在实现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其它影响 (1)影响农业生产率。粮价过低则会导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率。(2)对GDP产生的影响。粮食的价格和产量会对GDP产生正向的影响。 (3)影响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若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则会使农民收入增加,但会引起一系列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尤其是中低层居民的日常生活。若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则会使农民收入减少。 (4)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其它经济变量。如CPI等。 (二)从国际看: 粮食出口国是粮价上涨的获益者,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缺粮国家来说,粮价上涨无疑是一场灾难。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飞涨曾经在37 个国家引发粮食危机。目前,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达10亿,每6个人中就有1人挣扎在饥饿边缘。如果粮价持续上涨,这10 亿人的吃饭问题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比粮食出口国增加出口收入要严峻得多。 在上世纪80、90年代,因为发达国家的高补贴政策扭曲了市场,导致粮食供求失衡,国际粮价处于低位。但最近10年,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尤其是生物燃料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粮食,粮价已经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因此,保持粮价合理水平与保证粮食市场相对稳定同等重要。从长远来看,保持粮价的合理与稳定,无论对于粮食出口国还是进口国来说都是有利的。 因此,稳定国内和国际的粮价至关重要。

国内外大米价格变化与粮食安全

粮食危机再次袭来,国际粮价节节高升,影响国际粮食市场秩序,危及世界60%人口的生活,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大米价格变化,为更好把握目前粮食安全状况提供基本数据,也为深入思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一个值得进一步重视的分析视角。 从粮食供给和使用角度看,世界粮食产量实际上获得了很大发展,只是粮食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改革。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绿色革命在全球广泛兴起以来,谷物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从1961年到2004年,世界谷物产量由8.78亿吨增加到22.80亿吨,增长1.60倍,年递增率2.24%。2005年以后,世界粮食供给状况略有变化,但总体仍表现为增长的态势。2006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0.12亿吨,2007年度增产1.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8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1.64亿吨(包括大米而非稻谷,折算原粮为23亿吨),2008年度将再增产2.6%。但2008年度谷物使用量可能会达到21.26亿吨,将比2007年度增长3%,这一增长率是过去20年平均水平的1.5倍。 在粮食供给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却节节攀升。自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一路走高,目前仍在不断上涨。根据FAO“全球食品与农业信息早期预警系统”(GIEWS/FAO,2008)对世界主要食 品信息监测数据分析,从2000年到2008 年,全球几种主要食品价格在2000年到 2005年涨幅不大,但自2006年以来食品 价格上涨十分明显,2007年开始大幅度 上升,尤其是进入2008年全球食品价格 急剧上涨。2006年国际食品价格比2005 年上涨8.55%,高出2000-2005年平均 4.77%的增长速度。2007年国际食品价格 比2006年增长23.62%,而2008年3月 则比2007年3月同比急速上涨57.14%。 其中,2007年与2006年相比,谷物价格 上涨了38.71%,油脂价格上涨48.72%,奶 类价格上涨78.99%。2008年3月与2007 年3月相比,谷物价格上涨高达88.08%, 油脂价格上涨106.52%。 大米占世界谷物产量的比重不断提 高,已由20世纪60年代初40%上升到目 前46%,大米一直是世界超过半数国家、 全球6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这次主要 由粮食价格危机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过 程中,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的变化情况值 得深切关注。我国2006年进口大米 72.99万吨,2007年迅速上升到134.3万 吨,仅2008年一季度已进口大米17.9万 吨,与2007年同比增长18%。特别是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等传 统大米出口省份已变成净进口地区,国 际大米价格变化势必影响到这些地区和 全国的大米消费与水稻生产,因此,需要 对这次需求型粮食危机的加剧发展给予 格外重视。 长期来看,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米价 格价位最高的是巴基斯坦著名大米品种 巴斯玛蒂世界名牌大米。泰国香米价格也 涨到1000美元/吨以上。美国大米价格 属于中等。价格最低的是几个国家出口的 高碎米率大米,特别是巴基斯坦大米和越 南大米。从2003年到2008年,涨幅超过 200%的主要是相对低质的大米,如泰国 高碎米、越南大米和泰国蒸谷米。 进一步分析国际大米市场最近一年的 变化,从2007年4月到2008年4月国际 市场上主要的12种大米价格都是一路上 扬(除印度米价外)。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 —— —高价位出口大米价格的涨幅最 低,但也上涨了88.86%。高价位包括2种 大米,都有显著的涨价幅度。按每吨大米 的美元价格计算,最高价位是泰国纯香米 已从542美元涨到1104美元,上涨 103.69%;巴基斯坦的巴斯玛蒂大米也从 625美元涨到1100美元,上涨了76.00%。 —— —低价位出口大米价格涨幅中等, 12个月上涨了94.02%。作为低价位的出 口大米,除印度高碎米率的出口大米价位 最低、价格下降外,在低价位上的还有埃 及米、巴基斯坦高碎米率大米、美国中粒 型大米、越南高碎米率大米和泰国2种高 碎米率大米等6种大米,这些低价位大米 涨幅最大的是泰国的全碎米达183.98%。 —— —中价位出口大米价格涨幅最大, 平均上涨了150.18%。中位价的出口大米 在粮食供给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却节节攀升。对比国内大米价 格与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变化轨迹表明,国内外大米市场价格变动方向具有 一致性,但价格上涨幅度却有根本性差异。国际米价持续上涨和国内大米 价格缓慢上升可能会对区域性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国内外大米价格变化与粮食安全文/杨万江 粮食危机不同以往国际米价节节走高 Focus焦点 18浙江经济 2008.13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着中国的经济问题,更关系着中国的政治问题,中国一直在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很大成效。本文在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对数方程和线性方程对未来中国粮食供求缺口进行预测,发现中国未来粮食缺口会越来越大。然后,对中国四种主要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存在低进口依存度和高进口集中度的问题,通过对进口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中国应保持适度的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并针对中国目前及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必须将中国粮食问题置于国际大环境,进行粮食贸易将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然而,世界粮食市场同样面临不确定因素,粮食减产、粮价上涨这些风险因素都使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风险。因此,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从粮食生产机制、流通机制、储备机制、市场体系、粮食政策等环节入手,不断完善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居民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市场体系、完善粮食安全政策,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徐柠杉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粮食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的趋势,国内粮食供求缺口需要寻求更多的粮食进口来补足。尤其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量迅速增长。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加强粮食贸易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然而,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 过度依赖进口可能导致在粮食禁运风险发生或世界市场供给不足时无法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从而威胁粮食安全。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程度,采用对数方程和线性方程对我国未来十年国内粮食供求缺口进行预测,运用粮食净进口 依存度、粮食进口集中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依存现状,通过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对我国粮食比较优势与粮食贸易风险进行了权衡。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为应对粮食贸易风险所设定的粮食净进口依存度过低,而粮食进口集中程度过高,使我国对 粮食贸易风险的规避能力较差。因此应在适度放松粮食净进口依存度的前提下尽量分散进口,提高规避粮食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粮食贸易格局、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分析中经常采用的市场集中度相对指标——基尼系数,将其引入粮食进口集中程度的指标测算中,量化了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市场 集中程度。

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粮食贸易格局向全面净进口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国内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不断加剧、进口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2013年底中国政府制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并要求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一、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变化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贸易国。从产消变化看,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连续10年取得丰收,但粮食消费不断增长,国内粮食供求总体呈紧平衡格局。从贸易形势看,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正在进入全面净进口阶段。 (一)贸易总量变化 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2002年粮食贸易总量为2931万吨, 2013年达到7917万吨,较2002年增加了1.7倍,年均增长9.5%。粮食出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2002年粮食出口量为1514万吨,2013年仅为120.9万吨。粮

食进口量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为1417万吨,2013年增至7796万吨(图1)。 中国粮食贸易多数年份呈现净进口,且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净出口量为97.5万吨,2003年开始净进口,净进口量为52.1万吨,2004年之后净进口量不断增加,2013年为7675万吨。 图1 2002-2013年中国粮食贸易量变化情况 (二)产品结构变化 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且波动较大。粮食出口以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产品为主,合计占粮食出口量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4种产品出口量所占比重2002年为98.7%,此后均保持在90%以上,2008年之后有所下降,2011年为83.6%,

耕地保护制度

呼和木独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当前法律规定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我所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三、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

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五、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 六、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

搞好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Some opinions on how to do well in grain production an d ensure food security 编订:JinTai College

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 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 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 ”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乃万价之基”。粮食作为重要 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课题。现结合我市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 粮食安全是政府行为,政府必须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 义务,切实履行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职责,实现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保障低收入阶层粮食供给。首先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耕地和粮田面积逐步减少,而且

减少幅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日益深入和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生产将呈现蔬菜产业和其他高效优势产品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逐渐缩减的趋向。目前,我市现有人口107万,粮田面积69万亩,人 均仅0.65亩,因此,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厉打击非法 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切实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近年来,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价格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业科技保障体系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国家资助和将研究与推广的重点由高产转变为优质,由粮食作物转向其他经济作物,由此也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到目前为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比任何时候都薄弱,大批粮食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推广,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不适应市场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和专用粮食,供不应求,一些质量较差的粮食滞销,积压较多。因此,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发布市场行情,科学预测市场走向,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不失为提高粮食经济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切实转变职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中国粮食安全

一.我国的粮食现状 ?十二连丰?下的?国产粮满仓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进口粮食为1.13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3%,是有史以来第二次过?亿?; 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21亿吨,比2014年增长2.4%。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如实行轮作休耕的试点、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等,这实际上发出了一定程度上适当调整近期粮食产量的信号。?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 念:‘休耕’?。粮食多了? 减产? 粮食调减是一个极为严肃的话题。 第一次粮食巨幅波动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下降,直到1989年粮食产量才恢复到五年前的水平。 第二次是从1999年开始,粮食产量出现下降,一直降到2003年的4.3亿吨。然后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粮食产量从2004年开始回升,直到2008年才超过1998年。 再破亿吨的低价进口粮 按照进口粮占比计算,而这些进口粮除了七成以上是大豆以外,还多以大麦、高粱、DDGS、木薯等玉米替代品为主,凶猛进口货冲击国产玉米销售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其中, 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 小麦进了370万吨 玉米进口了520万吨 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 白糖进口360多万吨(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 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 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 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粮食不够了吗? 两个前所未有 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二.原因 资源配置的机制需要转变 不是市场配资资源,而是政策配置资源,哪里有补贴,资源就流向哪里,价格信号被扭曲 导致 2015年,国家发改委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但市场的直接反应是河北等地的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四至五倍,甚至不及国家收贮价的一半,就因为一毛钱,中国粮价跌了20% 按照业内预计,今年粮价20%以上的跌幅将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元,粮价大跌还将可能减少GDP的增速1个百分点。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中国入世的条件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迫使中国不向其农民提供农业出口补贴,并将其国内补贴削减至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国家都被允许每年支出数以千亿计的美元来支持其农民出口。这导致了中国农民丧失了耕种的动力,从而破坏了中国农业,最终带来粮食危机。 ?。 中国农业竞争力落后 农村劳动力流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